专升本政治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93 MB
- 文档页数:16
课件目录•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目录•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产生背景19世纪中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
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从古典马克思主义到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不断吸收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思想武器,它要推翻一切剥削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0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当代科技革命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科技革命的本质和影响。
0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交锋中,不断彰显其科学性和真理性,为人们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引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和实践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实践的基本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实践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实践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同时实践也是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人人都有,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外在世界之间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3、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祖传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哲学则是研究自然、祖传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5、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同具体科学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①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只是客观世界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部分、某一个领域,而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现实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②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研究任务和目的的不同。
二者的联系: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②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作用。
6、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7、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8、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9、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者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10、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①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二者是谁的问题。
对这一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由派生出来的,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世界的西湖,物质是由意识派生出来的,就是唯心主义。
②“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讲,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对于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或者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可知论哲学坚持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哲学哲学则把思维与存在相互割裂并绝对地对立起来,不可知论的基本哲学都是唯心主义的。
专升本政治课件一、导论专升本政治考试是对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系中政治理论课程的一次全面考核,旨在检验考生对政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本课件以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为依据,结合历年考试真题,对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二、政治学基本概念1.政治:政治是指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国家政权,通过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等方式,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利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
2.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的意志,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能力,表现为对国家政权、社会资源和公民权利的控制。
3.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国体、政体、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
4.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心理素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5.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政治观念、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
三、政治学基本原理1.阶级斗争原理:阶级斗争是指不同社会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政治、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政治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阶级斗争的规律。
2.人民民主专政原理: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对反动派实行专政的国家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性质。
3.民主集中制原理: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创造的一种新型国家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民主和集中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原则。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原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我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政治学基本方法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政治学研究的指导原则。
2.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原理,对政治现象进行整体性、关联性和动态性分析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升本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或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同样是一种世界观,但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
方法论是关于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的差异会导致方法论的不同,方法论的不同又体现了世界观的差异。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何者为世界的本原2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精神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根本内容的回答,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主要派别。
其中唯物主义根据其对作为世界本原的物质的认识水平的不同,又划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第三种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有机结合,是真正彻底、科学的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哲学根据其对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的不同,又划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两种。
根据对第二方面问题的回答,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个哲学派别。
一般来说,只有少数唯心主义者主张不可知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对象不同,这种不同规定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相互联系、发展的,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彼此孤立、静止不变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的特征。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唯心主义将物质规定为某种精神的产物。
河南专升本政治教材1、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行先改的,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这是因为当时(? )[单选题] *A.我国必须要完成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历史重任B.“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正确答案)C.全国人民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D.我国必须要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2、下列属于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里程碑的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的是(? ?)建立中国共产党②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④辛亥革命[单选题] *A.①②③(正确答案)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是(? )[单选题]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答案)D.深化文明交流,借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4、第三课? 1单选题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的是(? ?)[单选题] *A.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答案)B.中国共产党八大会议召开C.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实现重工业的迅速发展5、?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一论断充分说明了()[单选题]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确答案)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6、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单选题] *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本形式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C.它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正确答案)D.它的实体是自然界7、1. 中国的国名全称是()。
* [单选题] *A、中国B、中华共和国C、中华人民共和国(正确答案)D、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8、29. 湖南省委决定举行一次献计献策活动,同时还刊登了参与方式。
专升本政治_讲义一、政治学科的重要性对于准备专升本考试的同学来说,政治这门学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是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我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政治学科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方针政策,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通过学习政治,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专升本政治考试的内容专升本政治考试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政治学科的基础,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部分。
我们需要理解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基本原理,掌握剩余价值理论等重要观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考试的重点之一。
我们要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等理论。
同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等内容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让我们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程,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再到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汲取前进的力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则注重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
三、学习方法与策略1、建立知识框架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非常重要。
可以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再将每个部分进一步细分。
2、多做练习题通过做练习题,可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发现不足之处。
同时,练习题还能够帮助我们熟悉考试的题型和命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可以选择历年真题、模拟试题等进行练习,并认真分析错题,总结经验。
3、关注时事热点政治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关注时事热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专升本政治辅导课件一、引言专升本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专科学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
政治理论课作为专升本考试的核心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政治理论课,我们特编写了本辅导课件,旨在梳理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体系,解析考试要点,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
二、政治理论课考试大纲解析1.考试性质与目标政治理论课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试内容与范围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事政治等。
考试范围以教育部发布的专升本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为准。
3.考试形式与结构政治理论课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三、政治理论课备考策略1.系统学习,夯实基础考生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复习备考打下坚实基础。
2.突出重点,强化记忆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知识点的学习和记忆,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等。
同时,要学会运用图表、口诀等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能力考生在学习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
可以通过关注时事政治、阅读相关文章等途径,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4.加强练习,提高应试能力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加强政治理论课的习题训练,特别是对历年真题的研究。
通过练习,熟悉考试题型,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四、政治理论课复习资料推荐1.教材:教育部推荐的专升本政治理论课教材。
2.辅导资料:市面上有很多针对专升本政治理论课的辅导资料,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论坛等,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和经验分享。
第五章: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人类社会本质和基本结构掌握的知识点:掌握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人类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本章重要知识点剖析:(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学习历史唯物论,要明确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论,简称唯物史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论是同历史唯心论根本对立的,对立的焦点在于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上。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全部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道德、艺术、科学、宗教等意识形式,以及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现象。
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论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这是区分历史唯物论和历史唯心论的根本标准。
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意识形态产生的物质根源。
②意识形态随社会存在经济结构变化而变化。
③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有阶级性;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⑴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⑵意识形态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⑶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⑷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推动意识形态的发展。
⑸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其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先进的意识形态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意识形态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是最突出的表现。
(二)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1.地理环境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