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平移和旋转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点1:平移和旋转1.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2.平移的特征:平移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本身的方向都不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3.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固定中心转动的现象叫旋转。
4.旋转的特征:旋转时物体的形状,大小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方向和位置发生了改变。
例1:下面的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例2:哪些小鱼通过平移可以和①号鱼重合?在它们的序号上画“√”例3:在括号里填上“平移”或“旋转”。
(1)(2)(3)例4:填一填,画一画。
(1)向()平移了()格。
(2)向()平移了()格。
(3)向()平移了()格。
(4)向右平移了6格,请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5)向下平移了8格,请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例5:移一移,画一画,填一填。
(1)把Ο先向南平移4格,再向东平移4格。
(2)把∆先向西平移3格,再向北平移3格。
(3)平移后Ο在原来位置的()方向,平移后∆在原来位置的()方向。
例6:根据下面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后面的空格里画出相关图形。
【练习题】1.看图判断下面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2.下面的三幅图,哪幅图是通过图A平移得到的?哪幅图是通过图A旋转得到的?3.在()里填上“平移”或“旋转”。
4.假如你是一名出租车的调度员,你的任务就是答应顾客要求,调度车辆到达顾客指定的地点。
现在要接顾客()(选“A”或“B”),汽车要先向()平移()格,再向()平移()格,就能接到他。
5.把图①向右平移7格,图②向上平移5格。
6.下面的图形中,()不能通过1号图旋转得到A.B.C.D.知识点2: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边能完全重合。
例1:是轴对称图形的在下面的()里画“√”,不是的画“×”。
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移和旋转-苏教版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判断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平移:图形在平面内沿直线方向移动,移动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大小、形状、方向不变。
2. 旋转:图形绕某一点按一定角度转动,转动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大小、形状不变,但方向发生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 教学难点:平移和旋转的区分,运用平移和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平移:介绍平移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平移的特点。
(2)旋转:介绍旋转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旋转的特点。
3. 活动环节:(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平移和旋转现象。
(2)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移和旋转的变化。
4.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及区分。
五、课后作业1. 观察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节课通过讲解、活动、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活动环节”,因为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和运用这两种几何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有所了解。
但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需要进一步通过实例感受和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内涵,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有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加深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体会平移和旋转在实际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定义,能够辨别和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本质特征,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多媒体展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让学生直观感知。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2.准备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知平移和旋转。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思考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并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平移和旋转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知。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平移和旋转》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然而,学生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深层次理解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例子的引导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例子的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3.交流讨论法: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准备平移和旋转的操作材料。
2.教室环境: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整洁,准备好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它们是如何移动的。
b.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2.呈现(10分钟)a.向学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b.通过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操作,尝试平移和旋转物体。
b.学生相互交流操作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
202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202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1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27页内容及第28页“练一练”1、2题。
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是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内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出现得比较多的几何现象,因此,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和旋转的两种现象。
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平移与旋转现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学生在第二课时还将进一步学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在空间变化的位置方式,认识平移和旋转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重要作用。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在观察生活现象中,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感受平移与旋转,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这部分内容单靠教师讲解和学生的记忆是学不好的,最好的方式是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现实生活中来,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描述、表达和和交流中体验。
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操作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非常的重要,可借助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操作演示,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描述,让学生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及动手实践、发挥想象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去过游乐场吗?谁能说说游乐场里都有哪些游乐项目?2、符老师这里也收集了游乐场一些游乐项目的照片,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好)在这些游乐项目里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图形的运动。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平移和旋转两种图形的变换方式。
本章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平移和旋转,能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过程,并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同时,学生对于图形的变换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通过多次的演示和实践,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过程,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变换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平移和旋转,能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过程,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本质,能够熟练地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实例和直观演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共同探讨平移和旋转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平移和旋转的课件,包括实例和动画演示。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可以进行平移和旋转的实物,如小卡片、玩具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平移和旋转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平移和旋转》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章内容包括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性质、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
2.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及判断。
2.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应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学生应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用平移和旋转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如何将一个图形平移到另一个位置,如何将一个图形旋转一定的角度。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向学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平移是指将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而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
平移和旋转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平移和旋转》市级一等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并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对平移和旋转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3.实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巩固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4.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平移和旋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3.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改变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能够识别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平移和旋转改变物体的位置,以及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平面图、模型等。
2. 学具:铅笔、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移和旋转。
2. 讲解概念:讲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并通过教具演示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学具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和运用。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与平移和旋转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概念、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为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践操作”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对“实践操作”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实践操作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操作前的准备在实践操作之前,教师应确保每个学生都具备必要的操作工具,如铅笔、直尺、量角器等。
此外,教师还需要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平面图、模型等教具,以便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演示和指导。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平移和旋转现象》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现象》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辨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辨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及其辨别。
2.平移和旋转特点的描述。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平移和旋转现象,发现其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图片,如推拉门、旋转木马等。
2.准备一些关于平移和旋转的练习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图片,如推拉门、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可以看出这些图片中的运动现象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
平移是指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和距离都不变的运动;旋转是指物体上每一个点离同一个点的距离不变的运动。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平移和旋转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例如,让学生拿起一张纸,向一个方向平移,再让纸旋转一定的角度。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教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6.1 平移和旋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平移的概念及性质2. 旋转的概念及性质3. 平移和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及性质2. 教学难点:平移和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电梯的上升、下降,风车的旋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的特点。
2. 探究平移(1)教师演示平移现象,如移动书本、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平移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3)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推拉门窗、抽屉的拉开等。
3. 探究旋转(1)教师演示旋转现象,如旋转风车、转盘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旋转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总结旋转的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方向。
(3)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风扇的转动、车轮的旋转等。
4. 平移和旋转的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拼图、移动物体等,引导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教师总结平移和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机械制造等。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性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演示和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及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提高。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平移和旋转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现象》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知道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及其性质。
2.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平移和旋转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片、图形等素材,用于展示和操作。
3.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电梯、汽车、风车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用课件展示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课件中的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4.巩固(10分钟)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关平移和旋转的问题,如“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
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1《平移和旋转》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二年级时学习了图形的运动,对图形的移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本质特征和区别,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平移和旋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发生平移或旋转,并能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区分平移和旋转,并能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平移和旋转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平移和旋转的图片、实例等。
2.学具: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剪刀、胶水等工具。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移和旋转的图片,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片中的图形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并用具体的实例进行解释。
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感受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单元分析及全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和应用这些概念。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移: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学会用平移的方法来画图,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找出平移的现象。
2.旋转: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学会用旋转的方法来画图,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找出旋转的现象。
3.轴对称: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学会找出轴对称图形,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对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些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要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和应用。
2.培养学生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来画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来画图,以及找出轴对称图形。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采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来画图。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找出轴对称图形。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3.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用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例如,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移和旋转-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平移和旋转现象。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平移:物体运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的运动。
2. 旋转:物体运动时,每一个点离同一个点的距离不变的运动,称为绕这个点的转动,这个点称为物体的转动中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平移和旋转现象。
2. 教学难点:区分平移和旋转,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电梯的运动、风车的旋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
2. 探究平移(1)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推拉窗、抽屉的拉开等。
(2)引导学生观察平移的特点,如方向和距离不变。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平移的过程,如移动书本、玩具等。
3. 探究旋转(1)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电风扇的转动、车轮的旋转等。
(2)引导学生观察旋转的特点,如每一个点离转动中心的距离不变。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旋转的过程,如转动圆盘、地球仪等。
4. 区分平移和旋转(1)让学生讨论平移和旋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总结:平移是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的运动;旋转是物体运动时,每一个点离同一个点的距离不变的运动。
5. 解决实际问题(1)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拼图、走迷宫等。
(2)引导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设计图案,如绘制对称图形、设计装饰品等。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及特点。
五、课后作业1. 判断下列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并说明理由。
(1)推拉窗的运动(2)电风扇的转动(3)地球的自转(4)钟摆的摆动2. 利用平移和旋转设计一个图案,并说明设计思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平移和旋转》|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第一节《平移和旋转》。
本节课主要讲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两种变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
2.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卡片、几何图形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滑滑梯、荡秋千等,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2. 概念讲解:借助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3. 实例分析:通过卡片、几何图形等教具,让学生观察、分析并判断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关于平移和旋转的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移:定义: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特点:方向、距离不变。
旋转:定义: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特点: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和方向改变。
七、作业设计a. 一个正方形在平面上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
b. 一个圆形在平面上绕圆心旋转90度。
2. 答案:a. 平移:因为所有点都向右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b. 旋转:因为图形的位置和方向发生了改变,但形状和大小不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在课后反思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掌握情况等。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拓展延伸,如: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P24~2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应用数学意识。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谈话:在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在运动着,而它们的运动方式却各不相同。
今天这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1、提高典型的感知对象,引出平移现象。
观看一段介绍“上海音乐厅平移工程”的新闻。
观看结束后问:新闻中提到把音乐厅向东南方向直线平移65.4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用小房子纸片代替上海音乐厅,在方格纸上做歪歪斜斜的运动。
问:上海音乐厅是这样平移的吗?
2、提供更多更贴进学生生活的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并引出旋转现象。
多媒体依次出示动态的风车、小火车、升国旗、方向盘、钟摆等的运动状态。
请学生观察并从中找出哪些物体的运动和上海音乐厅一样也是平移,说明理由。
观察剩下物体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给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引导讨论钟摆的运动是不是旋转。
3、在活动中加强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
⑴想想做做1
多媒体依次出示各种物体的运动状态,请学生判断哪些是,哪些是旋转。
说明理由。
⑵想想做做2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平移或旋转现象。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⑶想想做做3
请学生用一个动作来表示平移和旋转,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形象、准确。
4、小结: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就可以看做是平移现象。
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做是旋转现象。
二、将图形进行平移
谈话: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工程师,将我们的“音乐厅”进行平移。
1、移一移。
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和一张小房子纸片,按要求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平移。
2、教学例题。
出示下图:
问:在方格纸上的“音乐厅”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学生独立研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音乐厅”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或某条边移动的格数。
学生独立分析例题中金鱼图和火箭图的平移情况,完成填空后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组内交流,互相评价。
4、教学“试一试”
问:如果在方格纸上把“音乐厅”向上平移3格,平移后的图形将在什么位置?你能将平移后的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吗?怎样画比较好?
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先确定几个关键的点,再将这些点平移,最后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请一个学生当场在投影仪上做示范。
再让学生选择“试一试”中的图形进行平移,也可以由自己设计一个简单图形来进行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的平移。
操作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组织评价。
如果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正确、合理,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5、想想做做5
学生独立画一画。
三、拓展延伸
教你一招:在音乐声中多媒体演示一个简单图案通过平移或旋转变成一组美丽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