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初等数论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94.50 KB
- 文档页数:30
初等数论课件《初等数论》课件⼗堰⼴播电视⼤学-------任鹏第⼀部分⼤纲说明⼀、课程的作⽤与任务“初等数论”课程是中央⼴播电视⼤学数学与应⽤数学专业的⼀门限选课。
数学与应⽤数学专业的学⽣学习⼀些初等数论的基础知识可以加深对数的性质的了解与认识,便于理解和学习与其相关的⼀些课程。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获得关于整数的整除性、不定⽅程、同余式、原根与指标及简单连分数的基本知识,掌握数论中的最基本的理论和常⽤的⽅法,加强他们的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课程的⽬的与要求初等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的⼀门学科,历史上遗留下来没有解决的⼤多数数论难题其问题本⾝容易搞懂,容易引起⼈的兴趣,但是解决它们却⾮常困难。
本课程的⽬的是简单介绍在初等数论研究中经常⽤到的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法和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加深对整数的性质的了解,更深⼊地理解初等数论与其它邻近学科的关系。
三、教学要求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等概念的内容按“知道、了解和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计算、解法、公式和法则等⽅法的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第⼆部分学时按排⼀、学时和学分1、本课程共54学时,学时分配为:2、学分本课程共3学分。
⼆、教材1、⽂字教材是学⽣学习的主要⽤书,它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
根据远程开放教育要求和电⼤学⽣⼊学时⽔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字教材除主教材外,并配辅助教材。
⽂字教材是学⽣获得知识和能⼒的重要媒体,教材中对概念的叙述要直观⽆误,论证要清楚,要适合成⼈开放教育、以业余学习为主的特点,要便于学⽣⾃学。
2、本课程要积极探索基于⽹络环境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充分利⽤IP课程的卫星、⽹络传播的优势,充分发挥IP 课程的教学内容可选和交互性,为学⽣⾃主学习本课程提供更⽅便的教学资源。
三、教学环节1、⾃学⾃学是电⼤学⽣获得知识的重要⽅式,⾃学能⼒的培养也是远程开放⾼等教育的⽬的之⼀,本课程的教学要注意对学⽣⾃学能⼒的培养。
第一章整数的可除性教学目的和要求(1)深刻理解整除、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质数的概念,正确理解带余数除法(Euclid算法)和算术基本定理的意义及作用。
(2)掌握并能直接运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掌握幼拉脱斯展纳Eratosthenes筛法造质数表的原理。
(3)熟练掌握整除、质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并掌握函数[x]、{x}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会求n!的标准分解式(n较小)。
本章重点是整除的概念和性质,整除理论是初等数论的基础,学好本章可为学习后继章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习题要求P4:1,2,3 ;P9:1,2;P14:1,2;P19:5;P23:1,2,3。
第一节整除的概念·带余数除法定义1设a,b是整数,b≠ 0,如果存在整数q,使得a = bq成立,则称b整除a或a被b整除,此时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约数或除数),并且记作:b∣a;如果不存在整数q使得a = bq成立,则称b不能整除a或a不被b整除,记作:b|/a。
定理1下面的结论成立:(1) a∣b,b∣c⇒a∣c;(传递性)(2) m∣a,m∣b⇒m∣(a±b)(3) m∣a i,i = 1, 2, , n⇒m∣a1q1+a2q2+ +a n q n,此处q i∈Z(i = 1, 2, , n)。
(证明留给学生自己)注:① a ∣b ⇔ ±a ∣±b ;② b ∣a ⇒ bc ∣ac ,此处c 是任意的非零整数;③ b ∣a ,a ≠ 0 ⇒ |b | ≤ |a |;b ∣a 且|a | < |b | ⇒ a = 0。
④因式分解 a n -b n =(a-b )M 1, n ∈Z a n +b n =(a+b )M 2, 2n定理1(带余数除法) 设a 与b 是两个整数,b >0,则存在唯一的两个整数q 和r ,使得 a = bq + r ,0 ≤ r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