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介绍PPT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3
河南省鹤壁简介河南省鹤壁简介鹤壁市位于中国河南省北部,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
辖两县三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25个乡镇,人口143万(2006年)。
鹤壁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独具特色。
鹤壁老市区曾经为商代首都"中牟",战国七雄之赵国首都迁邯郸前曾定都于此约40年。
所辖淇县曾经是殷商首都“朝歌”,春秋时期最大诸侯国卫国首都“沫”。
境内淇河风景迤逦,被誉为“北方漓江”,《诗经》中有19篇专门描写鹤壁淇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药王孙思邈、一代文豪罗贯中曾隐居于此。
所辖浚县古称黎阳,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大伾山融儒、释、道文化于一体,文物古迹荟萃,有“登大伾如临东岳”之美誉。
山上北魏大石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
淇县古称朝歌,是殷商文化发源地,境内云梦山有“云梦仙境”之称,战国时期鬼谷子王禅曾在此授徒讲学,培育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纵横家,被誉为“中华第一古军校”。
交通、经济鹤壁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区位优势明显。
国家干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和京广107国道纵贯南北,鹤濮高速公路、壶台公路横穿东西,鹤壁正在成为豫北“十”字交通的中心。
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因特网等通讯设施齐全,已具备各种先进的通讯信息传输条件。
供配电网络健全,供电保障能力充足。
改革开放以来,鹤壁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280亿元,增速为全省第2。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畜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 人均畜牧业产值、肉、蛋、奶产量四项指标连续15年位居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首;畜牧业产值与加工产值的比例、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两项指标居全国前列。
被确定为中国“国家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为中国小麦和畜产品生产加工提供从源头到终端的质量安全保障。
工业生产独具特色。
围绕资源型工业、先进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三大产业基地”,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强市”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已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食品加工等五大循环产业链,被中央政府列为循环型城市试点。
鹤壁矿区地质概况一、地理、交通位置鹤壁矿区位于河南省北部,东径113°59′23〃—114°45′12〃,北纬35°26′00〃—36°02′54〃。
东与安阳市的内黄、滑县连接,南与新乡市的延津县、卫辉市毗邻,西邻安阳市的林州市,北接安阳市的安阳县、汤阴县。
现辖三区(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两县(浚县、淇县),全市14面积2182平方公里。
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鹤濮高速公路、壶台公路从境内中部穿过,交通非常方便。
二、地形地貌鹤壁矿区地势总体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表被第四及第三系地层所覆盖,井田南部及东部分布着起伏较小的低缓丘陵。
丘顶多为第三系粘土或砾岩组成,在丘岗之间发育了冲沟坳地和平坦谷地。
此外,在井田北部铁路两侧分布有连片的芦苇沼泽地。
三、地层鹤壁为华北地层区,京广铁路以西为基岩分布区,广泛分布寒武系、奥陶系、第三系等地层,太古界、震旦系、石炭系、第四系分布较少。
京广铁路以东大面积第四系分布,寒武系、第三系零星出露。
大地构造处于新华夏系华北坳陷之西部和太行山隆起的东南边缘,其特征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
区内岩浆岩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元古代有一些伟晶岩、细晶岩、辉绿岩、角闪闪长岩、角闪钠长岩,燕山期为中性侵入岩,喜山期为基性、超基性喷出岩和侵入岩。
现将被钻孔揭露的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一)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马家沟组灰岩为含煤建造沉积之基底。
井田内无出露,西山出露良好,研究较细。
其岩性可分七个岩性段,其中第一段为贾旺页岩,第二、第四、第六段为角砾状灰岩,第三、第五、第七段为灰~深灰色中厚层~巨厚层之纯质石灰岩,含角石及松旋螺等化石,全厚450米左右。
(二)石炭系(C)1.中统本溪群(C2)底部为浅灰紫色鲕状豆状铝质泥岩;下部为灰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中夹透镜状灰岩;中部为灰色细—巨粒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上部为深灰及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含铝质,具鲕状结构,产植物化石碎片,偶夹薄煤。
河南省鹤壁简介鹤壁市位于中国河南省北部,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
辖两县三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25个乡镇,人口143万(2006年)。
鹤壁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独具特色。
鹤壁老市区曾经为商代首都"中牟",战国七雄之赵国首都迁邯郸前曾定都于此约40年。
所辖淇县曾经是殷商首都“朝歌”,春秋时期最大诸侯国卫国首都“沫”。
境内淇河风景迤逦,被誉为“北方漓江”,《诗经》中有19篇专门描写鹤壁淇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药王孙思邈、一代文豪罗贯中曾隐居于此。
所辖浚县古称黎阳,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大伾山融儒、释、道文化于一体,文物古迹荟萃,有“登大伾如临东岳”之美誉。
山上北魏大石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
淇县古称朝歌,是殷商文化发源地,境内云梦山有“云梦仙境”之称,战国时期鬼谷子王禅曾在此授徒讲学,培育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纵横家,被誉为“中华第一古军校”。
交通、经济鹤壁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区位优势明显。
国家干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和京广107国道纵贯南北,鹤濮高速公路、壶台公路横穿东西,鹤壁正在成为豫北“十”字交通的中心。
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因特网等通讯设施齐全,已具备各种先进的通讯信息传输条件。
供配电网络健全,供电保障能力充足。
改革开放以来,鹤壁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280亿元,增速为全省第2。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畜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 人均畜牧业产值、肉、蛋、奶产量四项指标连续15年位居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首;畜牧业产值与加工产值的比例、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两项指标居全国前列。
被确定为中国“国家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为中国小麦和畜产品生产加工提供从源头到终端的质量安全保障。
工业生产独具特色。
围绕资源型工业、先进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三大产业基地”,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强市”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已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食品加工等五大循环产业链,被中央政府列为循环型城市试点。
鹤壁介绍目录鹤壁简介行政区划交通经济城市建设气候资源文化旅游鹤壁历史城市荣誉∙文化名人∙友好城市[编辑本段]鹤壁简介鹤壁市位于中国河南省北部,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
辖两县三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25个乡镇,人口143万(2006年)。
鹤壁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独具特色。
鹤壁老市区曾经为商代首都"中牟",战国七雄之赵国首都迁邯郸前曾定都于此约40年。
所辖淇县曾经是殷商首都“朝歌”,春秋时期最大诸侯国卫国首都“沫”。
境内淇河风景迤逦,被誉为“北方漓江”,《诗经》中有19篇专门描写鹤壁淇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药王孙思邈、一代文豪罗贯中曾隐居于此。
所辖浚县古称黎阳,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大伾山融儒、释、道文化于一体,文物古迹荟萃,有“登大伾如临东岳”之美誉。
山上北魏大石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
淇县古称朝歌,是殷商文化发源地,境内云梦山有“云梦仙境”之称,战国时期鬼谷子王禅曾在此授徒讲学,培育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纵横家,被誉为“中华第一古军校”。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截至2007年12月31日,鹤壁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全市共有11个街道、12个镇、12个乡。
鹤壁市面积2182平方千米,人口145万(2007年)。
淇滨区面积295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
邮政编码458030。
山城区面积176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
邮政编码458000。
鹤山区面积159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
邮政编码458010。
浚县面积1088平方千米,人口65万人。
邮政编码456250。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淇县面积581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
邮政编码456750。
县人民政府驻朝歌镇。
*此处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7)》,人口截止2007年底。
*另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山城区总人口239,730人,各街道、乡人口:红旗街道51,828 长风中路街道33,625 山城路街道25,280 汤河街街道22,037 鹿楼街道18,648 石林乡37,538 鹿楼乡50,774[编辑本段]交通经济鹤壁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区位优势明显。
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区情简介鹤山区区情鹤山区位于鹤壁市北部,因相传“古有仙鹤栖于南山之峭壁,其山曰鹤山”而得名,总面积139平方公里,辖一镇、一乡、五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万。
鹤山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行政高效,民风淳朴,实为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区委、区政府谋划实施“工业强区、鹤山新城、统筹城乡、生态鹤山”四大发展战略,创新机制,拓宽思路,强化措施,务求实效,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全区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新兴工业城区,鹤山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优势和特点:一、自然禀赋十分突出,发展优势别具一格交通方便快捷。
鹤山区毗邻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汤鹤铁路穿境而过,并拥有河南省一等甲级货运站—鹤壁火车北站。
南距郑州国际机场130公里,北距首都500公里。
此外,拟建中的晋煤外运通道长兖铁路与汤鹤铁路连接,届时将给鹤山带来特别便利的铁运系统,能够充分满足辖区企业在货物收发等物流方面的需求,尤其是我区在发展煤炭物流及洗选产业方面将更具优势。
以鹤壁为中心,周边500公里范围内辐射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湖北和北京、天津等五省两个直辖市,覆盖地区人口超过4亿。
矿产资源丰富。
鹤山区是一个“因煤而设,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区。
辖区煤炭、瓦斯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储量16亿吨,属于低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环保动力煤,发热量在6000大卡以上;境内现有国有大型生产矿井5对、地方生产矿井13对,年产煤700万吨左右。
水泥灰岩矿、大理石石材矿、白云岩和陶瓷粘土类等矿产具有地域组合良好、品位高、储量大、易开发等特点,其中梨林头村一带已探明水泥灰岩矿床储量为1.98亿吨,施家沟村一带已探明白云岩储量6685万吨,沙锅窑村、崔村沟村一带已探明粘土、灰矸和黑矸等多种陶土资源,这些为发展资源性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水、电资源充足。
境内水资源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水资源总量为4800余万立方米,共有汤河、羑河、金线河、洹河、新庄河5条过境河流,有杨邑水库、龙宫水库、韩林涧水库、贾吕寨水库4座小型水库。
气候资源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
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多雾。
年平均气温14.2-15.5℃,年降水量349.2-970.1mm,年日照时数1787.2--2566.7小时。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上天数的比例达到81.4%,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鹤壁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属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
矿产资源具有地域组合良好、品位高、易开发的特点。
已探明的矿藏主要有煤炭、瓦斯气、水泥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耐火粘土等30多种。
煤炭探明储量16亿吨,金属镁的主要原料白云岩约10亿吨,水泥灰岩矿床储量为50亿吨。
鹤壁市土地肥沃,盛产粮食、棉花、油料。
土特产品甚多,著名的有"淇河三珍"(鲫鱼、缠丝鸭蛋、冬凌草)。
此外,淇滨区有柿子、核桃、香椿、龙宫花卉,浚县有小河白菜、大碾萝卜、园上大蒜、善堂大枣、王桥豆腐、五香花生米,淇县有无核枣,木鱼石等。
鹤壁旅游资源丰厚,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悠悠淇河水,巍巍太行山,风景优美、秀丽壮观。
浚县、淇县为国家、省历史文化名城,素以名胜古迹著称,自古至今,天下名人学士和游客前来览胜者,代不乏人。
浚县大伾、浮丘两山是今河南省对外旅游胜地。
大伾山有大石佛、天宁寺、太平兴国寺、天齐庙、禹王庙、孔庙、吕祖祠等。
《尚书·禹贡》载,禹疏"东过洛汭、至于大伾"。
东汉光武帝在山上筑坛祭天,魏文帝曹丕写《黎阳作》,唐洪经纶、高尚志,明卢象升、王阳明,清王铎、程芳等曾登临,赋诗题词。
浮丘山有唐千佛寺石窟、明碧霞宫等,设在碧霞宫内的博物馆,藏有许多稀世珍宝。
据传,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鬼谷子曾在淇县云梦山隐居讲学,在水帘洞开办中国第一座古代军校,培养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纵横家、军事家。
现有孙膑洞、毛遂洞、舍身台等。
河南18个地级市介绍之——鹤壁篇
辖区:
鹤壁,河南省地级市,下辖3个区2个县,分别是: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浚县、淇县。
全市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163.99万人。
位置:
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北与安阳市、安阳县为邻,西和林州市、辉县市搭界,东与内黄县、滑县毗连,南和卫辉市、延津县接壤。
政治: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首批智慧城市。
是历史“智慧”人物鬼谷子所在地。
经济:
鹤壁4个产业集聚区和3个特色产业园区的现代化学工业、食品、汽车零部件、金属镁、数码电子等产业被列入河南省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现代化工基地、镁加工基地和食品产业集群。
旅游:
著名景点有:浚县古城、伾山大佛、云梦山、纣王墓、华夏南路
樱花等。
大学:
主要学府有: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鹤壁煤业技师学院等。
交通:
鹤壁交通极为便利,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京港高速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我国最繁忙的国道107国道纵贯全境南北,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傍城区而过。
资源:
鹤壁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属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
矿产资源具有地域好、品位高、易开发的特点。
特产:
鹤壁子馍、榆皮饸饹面、吴二锅花生米、浚县八大碗、王桥豆腐皮、角场营元宵、黎阳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