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 格式:pptx
- 大小:377.76 KB
- 文档页数:41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与道德规范新闻报道是传递信息、反映社会现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媒体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基本原则与道德规范。
本文将探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与道德规范,并分析其在新闻行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是新闻报道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新闻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应秉持真实、准确的原则,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这意味着记者在采访和报道中应该尽可能地获取真实的信息,并避免夸大、歪曲或编造事实。
只有真实的报道才能确保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同时也是新闻行业良好声誉的保证。
二、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应该做到客观、公正,避免主观意见的介入。
新闻媒体在报道事件时,应尽量选择多方观点,公正地呈现事实,尊重读者或观众的权利,让他们根据报道的真实信息做出独立的判断。
客观性的报道能够延伸新闻的影响,为公众提供全面、多元的视角。
三、平衡性原则平衡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应该呈现多方声音,并避免对一方过度报道。
新闻媒体应尽可能地收集各方的意见和观点,通过对比和分析,展现事件的多个层面。
平衡性报道有助于传递全面的信息,防止舆论的偏颇和误导。
四、隐私权与尊重原则隐私权与尊重原则要求新闻媒体在报道个人或团体时,尊重他们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避免侵犯他人的隐私。
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尊重被采访者的意愿,不得擅自公开他人的私人信息或涉及个人名誉的负面报道。
五、责任感与公共利益原则作为新闻从业人员,记者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为公众利益服务的意识。
他们在报道中应该权衡利益和风险,并确保报道的内容对公众具有价值和意义。
记者应该关注社会问题、揭露丑闻,推动社会进步,与公众站在一起。
总之,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与道德规范是媒体行业的灵魂和规范。
遵循这些原则和规范,可以保证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公正性,维护媒体行业的声誉和形象。
新闻从业人员应该时刻以这些原则为准绳,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提升自己的新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范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自媒体的身份,这也促使新闻报道的标准和规范得到了人们更加广泛的关注。
新闻是一种公共事务,它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程,对公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以便更好地保障社会的公正、公平和公开。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第一准则,也是新闻报道的生命之源。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客观地报道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新闻记者应该尽力采集和核实信息,确保报道的信息无误,真实可靠。
这也要求记者应具有批判性思维和传统媒体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2.平衡性原则平衡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报道事件时,应当客观全面地展示不同方面的观点和意见,避免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的利益和观点。
新闻报道要考虑到社会群体的多元性,让不同的声音都有平等的表达机会。
3.时效性原则时效性是指新闻报道应该及时、准确地报道最新的、最重要的事件。
新闻是追逐时效性的产物,它的生命力在于速度。
因此,新闻报道的时效性通常是其价值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之一。
4.全面性原则全面性是指新闻报道应该客观全面、准确全面地报道事件的方方面面,不应偏听偏信,不应给读者留下遗漏的感觉。
新闻报道时要注意各种问题的前因后果,充分展示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对于很多重大的社会事件,更应该尽可能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调查和报道。
5.叙事性原则叙事性原则是指新闻报道应该具有叙事性的特点,从人性的角度来展示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内在原因和发展规律。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新闻报道更加贴近人心,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
新闻报道的规范1.不泄露隐私信息新闻记者应该注意保护被采访者的隐私信息,避免发布诸如个人住址、电话、家庭情况等隐私信息。
被采访者自愿告知的信息,只能用于新闻报道,不能滥用。
2.不歪曲事实新闻报道中不能歪曲事实,不能夸大、缩小或者简单化事件的复杂性。
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必须保持客观中立,不应当主观地曲解事实。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在新闻写作中,保持真实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个关键原则,新闻作者应该始终遵守:1. 确保准确性:新闻报道必须准确地反映事件或情况的真实情况。
作者应该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核实所使用的信息,并尽量避免错误或误导性陈述。
相关数据和事实应该基于可靠的来源,并经过验证。
2. 遵循中立立场:新闻作家应该尽量保持中立和客观的立场,避免个人情感和偏见的介入。
他们应该提供平衡的报道,展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而不是只重视一方的声音。
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自行评估事件或情况,并形成自己的判断。
3. 没有虚假陈述:新闻作家应该避免在报道中使用虚假或误导性的陈述。
他们应该以诚实和诚信的态度对待事实,并尽量避免夸大或曲解事件的影响。
新闻作家应该致力于向公众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而不是散播谣言或未经证实的消息。
4. 保护个人隐私和权益:新闻作家应该在报道中尊重个人的隐私权和权益。
他们应该谨慎处理涉及个人的敏感信息,避免未经允许的曝光或伤害。
尽管公众对新闻报道的期望可能会要求透露某些事实,但作者应该在保护个人隐私和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权衡利益。
5. 修正错误和追求真相:如果在报道中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信息,新闻作家应该及时纠正并向读者道歉。
他们应该积极寻求真相,并在解决争议或误解时提供透明度。
通过面对错误或挑战,新闻机构和记者可以维护其公信力和可信度,并建立与读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总之,保持真实性是新闻写作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只有通过确保准确性、中立性和诚实性,新闻作家才能传达真实可靠的信息,并履行他们与公众之间的责任。
这样的努力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和透明的社会。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在新闻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关乎新闻机构和记者的公信力,更关乎公众对新闻报道的信任和对社会的了解。
为了保持真实性,新闻作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闻作者应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在报道事件或情况时,他们应该收集多方面的证据和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和可信度。
[新闻编辑中的真实性原则]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由于工作失误、处置不当,虚假新闻报道近年来在很多媒体中屡有发生,既损害了新闻工的形象,同时又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重温柔讨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这一话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本着这样一个目的,笔者结合自己对此问题的学习心得,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简洁争论一下如何正确把握新闻编辑中的真实性原则:新闻真实性的一般理解新闻的真实性,对于一切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者来讲,应当有着较大的全都性熟悉和共同性约束,因此,针对报纸期刊新闻、广播电视新闻或者网络新闻,在新闻真实性的基本熟悉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通常意义上来讲,我们所论及的新闻作品的真实性,主要表现为现实真实、事实真实、文学真实和新闻真实。
一件事情,历史地发生了,或者正在发生着,我们通过观看所了解到的这件事,可以把它称为现实真实;同样是这件事,我们进而需要谈论它、记录它,就需要探究一下这一大事的基本构成要素,以确保我们的谈论或者记录能够忠实地反映大事的原来面貌,我们把这叫做事实真实;表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口头的、书面的,抑或拍成电影电视的,但它们在真实性上的要求也就各有不同,敬重的制造性,允许必要的改造和虚构,我们将其称之为文学的真实,好的文艺性作品、电影、电视剧大多属于这种;而需要尽可能还原现实、保持事物原来面貌的创作,其目的主要是传播信息的这一类,我们将其统称为新闻真实。
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这四类真实又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物本身原本所具有的真实,它包括现实真实和事实真实;另一类则是人通过自身观看和了解以后的转述或转译,它包括文学真实和新闻真实。
前者概括地称为事物真实,后者可以叫做熟悉真实。
其对立面则是失实。
进而,我们不难发觉,失实永久不会发生在现实真实和事实真实这一层面,也就是说,事物真实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或愿望所能够转变的,也是任何人无法彻底掩盖或抹杀的;只有在熟悉真实(包括文学真实和新闻真实)的层面,才可能消失失实的现象,究其缘由则在于,人的熟悉都是有局限性的,那么作为新闻采制人的个体,其主观上对新闻大事产生错误熟悉也就实属正常了。
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篇一:新闻真实性原则新闻真实性原则所有体制之下的新闻工作,都要求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这个原则很简单,基本底线,但却是在实践中最容易出问题的。
1、新闻要真实基本要求是什么。
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前面讨论过新闻选择、把关是由人、传者来做的,他的特点:社会的人组织的人,都有不同的认识理解价值取向,但都会强调自己的新闻是唯一真实的。
复杂性体现在:一是新闻真实要看所报道的事件与其它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要从事实的全部去选择报道内容,而不是主题先行,带着固定的观点到现实中找符合自己需要的例子。
这是我们现在一些记者、媒体最习惯做的事情。
找符合自己观点的事例,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可以同时找到完全相左的事实。
房地产发展,住房条件改善与否。
单独地孤立地看人看事的话,带着主题去选择事实,找薄熙来一心为民的例子,肯定能找到,同样,找严重违纪的例子也不会少。
必须把一件事放在其发生的具体环境中,了解这件事与相关的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即使一时无法完全掌握,也必须有这样的意识,否则极可能失真、失实。
这就是大家经常所说的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或单个真实与整体真实之别。
每篇新闻真实,连续不断的报道共同反映出的某一事件某一时期社会的真实状态。
大家能看得出,宏观真实或整体真实不容易:不能瞒报漏报,正面负面要平衡等,有难度。
真实性原则体现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复杂性再一个还有真实与真相。
与上面刚讲的相关,真相是隐藏在事实背后的,新闻背后的新闻。
事物的本来面貌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事件的发生,经过,结果,可是真相隐蔽在事件背后,错综复杂,扑朔迷离。
新闻报道的五个原则新闻报道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时代的脉搏和精神,是人们了解世界和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
然而新闻报道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其中的偏见和不实信息使得人们对新闻报道的信任程度在不断下降。
因此,作为新闻从业人员,遵循五个新闻报道原则,才能提供公正、真实、准确、权威的信息,让受众获得更好的了解。
第一个原则是真实性原则。
新闻报道必须保持真实、客观、准确,尽可能地避免错误和偏见。
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和核实资讯的来源和事实,避免随意猜测和臆想。
如果报道中出现错误,及时更正是必须的。
第二个原则是全面性原则。
新闻报道需要以全面的角度对事情进行分析和说明。
报道中需要包含所有与所以此事件相关的信息,对各种不同的观点进行全面的呈现,确保读者可以在全面的基础上达到自己的判断。
第三个原则是公正性原则。
新闻报道应该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不应在报道中加入主观色彩或者个人请愿的情感因素。
新闻报道要做到公正客观主要体现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应该根据报道的事实和信息,采访不同的人士,以让读者获得多元的声音和观点。
第四个原则是时效性原则。
新闻报道必须及时,及时传达最新、最详细的信息,让读者紧贴时代脉搏。
及时回应读者关切和需求,更好地满足受众对新闻的需求。
第五个原则是社会责任感原则。
作为新闻从业者,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新闻的真实性、全面性、公正性是对社会的约束。
在做好新闻报道的同时,我们需要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标准,有责任心、公益性、正义性,避免在错误的方向引领受众。
总之,新闻报道的五个原则是保证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确保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和公正性。
这里的五个原则不仅是从新闻学的角度出发,也是在整个社会环境下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和人民的基本权利而确立的标准。
只有遵循这五个原则,才能够为社会传递更为真实、公正、准确的信息,让读者了解最新的社会发展,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媒体行业范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公正性原则媒体行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新闻报道作为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守真实性与公正性的原则。
本文将探讨媒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公正性原则,以及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真实性原则媒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要求所有文章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不夸大、不伪造事实。
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必须承担起传递客观真实信息的重任。
新闻报道应基于客观事实,通过采访、调查和验证等手段获取准确的信息。
此外,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也应遵循真实性原则,保护被报道者的合法权益。
二、公正性原则媒体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原则要求平等、公正地对待不同利益相关方。
公正性包括对报道对象、观点过程的公正。
对报导对象的公正即要求媒体对所有相关方的观点、意见进行平衡、公正的报道。
媒体不应给予任何一方特别优先权,应摆事实、讲道理。
公正的报道能够提供全面的信息,让受众能够全面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做出自己的判断。
三、真实性与公正性的重要意义媒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对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真实的报道能够提供客观的信息,帮助公众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培养公众的公正判断能力,促进社会公正与进步。
其次,真实性和公正性的报道能够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媒体与受众的信任关系。
无论是新闻机构还是记者个人,只有靠可信的报道才能够赢得公众的认可与支持。
此外,对于新闻报道涉及的利益相关方来说,真实性和公正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报道对象而言,真实性和公正性的报道能够保障其合法权益,避免媒体过度报道对其造成的伤害。
对于读者而言,真实性和公正性的报道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使其能够在复杂的信息海洋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综上所述,媒体行业范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公正性原则是媒体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
只有坚持真实性和公正性,媒体才能履行其使命,传递准确信息,提高社会公正与公众的判别能力。
同时,也能够树立媒体的公信力,并保护报道对象和读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期待媒体行业继续遵守并加强实践真实性和公正性原则,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作者:朱淑娟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23期新闻报道必须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
陆定一同志给新闻下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就是说,新闻要准确地反映所报道的客观事物,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
内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必须完全准确无误。
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和结果、新闻涉及的背景材料和数字等;第二,报道的事实要全面。
即从事实的全局加以把握,不以偏赅全,以点带面;第三,新闻的观点、认识的角度、事物发展的程度,都要切合实际情况,讲究分寸,留有余地,防止片面性、绝对化。
可以说,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新闻的真实性,是关乎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一个重要原则。
要坚持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避免道听途说。
新闻必须是真人真事,这是新闻报道的基础。
新闻工作者要做到真实地反映生活,就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这样才能获得有价值、有创意的新闻线索,才能捕捉到货真价实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也能有效防止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
记者是最接近新闻事实的人,如果能够做到对所报道的事件从个体的真实、准确,到总体、本质以至于发展趋势上都坚持真实性原则,多较真,多调查,不捕风捉影,不道听途说,那么新闻才能真正体现出其社会权威性和舆论导向性。
近年来,一些新闻撰稿人的写作态度不严谨,为了多挣稿费,随意在新闻稿件中对报道的事实添枝加叶、捕风捉影;或者为了迎合某些读者的低级趣味,把道听途说的传闻、绯闻和丑闻当成新闻大肆渲染,以至于对一些极其私密的生活场景、个人内心独白,都杜撰得活灵活现以哗众取宠;还有一些媒体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扩大发行量的需要,为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在新闻写作过程中,马虎草率,胡编乱造,采取“拿来主义”,把其他媒体刊登的报道“移花接木”,据为己有;甚至干脆借助互联网搜集素材,再改头换面发表。
新闻写作的道理
新闻写作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它需要遵循一定的道理和原则。
以下是一些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 真实:新闻写作必须真实,不能虚构、夸大或缩小事实。
新闻报道应该是对事件的客观记录和描述,遵守真实、准确、公正的原则。
2. 简洁:新闻写作应该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和段落。
要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事件的核心信息,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
3. 突出重点:新闻写作应该突出重点,把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事件的要点。
同时,在描述事件时应该突出亮点和特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4. 客观:新闻写作应该保持客观,避免主观臆断和评价。
报道应该基于事实,不加入个人观点和情感色彩。
5. 及时:新闻写作应该及时,迅速报道事件的发展和变化。
新闻的价值在于其时效性,过时的新闻就失去了价值。
6. 符合规范:新闻写作应该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例如新闻标题的写法、导语的写法、正文的写法等。
这些规范和标准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新闻质量的重要因素。
总之,新闻写作需要遵循真实、简洁、突出重点、客观、及时和符合规范的原则,这些原则是保证新闻质量的重要基础。
第一讲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整个新闻报道的原则。
●在新闻写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对记者来说,是第一位的要求。
学习新闻写作要从这个起点开始。
第一节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一、什么是真实性?真实性,指的就是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二、新闻为什么必须讲真实性?1、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
在事实和新闻之间,是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对事实的报道。
真实性是整个新闻学安身立命的“铁则”!2、真实性是新闻传媒取信于受众的关键。
世界各国都把新闻的真实性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三、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具体要求是什么?(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1、必须确有其事。
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所谓基本要素就是5个W和一个H。
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及如何。
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4、新闻所反映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及动作必须真实。
5、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一阵阵冷雨落在黄继光的脖子上。
敌人的机枪仍然嘶叫。
他从极度疼痛中醒来了。
他每一次呼吸都会引起胸膛的剧烈的疼痛……黄继光又醒过来了,这不是敌人的机枪把他吵醒的,而是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了……后面坑道里参谋长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他的母亲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动在鼓舞着他……——《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当特别快车从土坡和茂林背后风驰电掣般窜出来时,他惊呆了……他绝没有想到,开车十年,铁轨不知越过万千次的他,竟会面对面与一列车遭遇……焦灼、紧张、懊丧似无数钢针刺着他的心,要是有一米的宽裕,或者再有一秒的延拓就好了,他可以避开撞击,可以将客车到出来。
可是,环境对他是那么苛刻和险恶。
他一跃而起,大把大把地朝左猛打方向盘……他知道,只有将车头顺着火车前进方向,偏转过去,避免垂直相撞,才能将撞击烈度减到最小……——《九米拼搏》她扫视全场。
新闻写作原则
1.准确性:新闻报道应基于事实,准确地反映事件的真实情况。
记者应确保信息来源可靠,并进行事实核实。
2.客观性:新闻报道应客观中立,避免个人主观色彩和偏见。
记者应尽量避免在报道中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感。
3.简洁性:新闻报道应简洁明了,语言简练精确。
记者应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4.完整性:新闻报道应全面反映事件的各个方面,不留遗漏。
记者应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确保报道的完整性。
5.时效性:新闻报道应及时发布,以满足读者对最新信息的需求。
记者应尽快报道事件,并及时更新报道。
6.公正性:新闻报道应秉持公正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记者应平衡报道中的各方观点,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7.可信性:新闻报道应具有可信度,读者能够相信其中的信息。
记者应注重信息的来源,并进行核实,避免传播虚假或不准确的信息。
8.独立性:新闻报道应保持独立性,不受任何利益团体的影响。
记者应坚守职业道德,以客观的眼光报道事件。
9.尊重隐私:新闻报道应尊重个人的隐私权,不侵犯个人的合法权
益。
记者应遵守法律法规,不进行非法获取信息或侵犯隐私的行为。
10.风格规范:新闻报道应符合新闻行业的规范和标准。
记者应遵守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则和道德准则,不违反职业操守。
新闻报道的五个原则新闻报道的五个原则是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道德性原则。
这些原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规范。
下面将对这五个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解释。
首先是真实性原则。
新闻报道必须以真实的事实为基础,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线。
新闻报道应当客观地呈现事实,不夸大事实、不捏造事实、不歪曲事实。
新闻报道必须基于事实,严格遵循事实与实情的真实。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也是新闻报道的核心要求,是新闻报道的灵魂。
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应当充分了解事实背景,采访充分,不带有主观色彩,不带有虚构因素。
其次是客观性原则。
客观报道意味着主观性对新闻报道的干扰应该尽可能地减少。
新闻报道应当客观中立,不带有个人立场、偏见和情绪。
新闻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的存在,不带有个人的情感色彩,不违背读者的认知和理解。
客观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应当尊重新闻对象的权利和尊严,不损害新闻对象的合法权益。
客观性原则还要求新闻报道的立场应当公正中立,不带有倾向性,不带有鼓吹和宣传性。
接下来是全面性原则。
新闻报道应该全面、多角度地展现事件。
全面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不应当片面报道事实,而应当充分展示事实的全貌。
全面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应当深入挖掘事件的内在规律,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仅报道事实,而且深入分析,深入解释,深入解读。
新闻报道的全面性要求新闻报道有深度,有广度,有层次,有高度。
新闻报道的全面性要求新闻报道应当尊重读者的知情权,不做表面报道,而应当深入报道,充分报导。
再次是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新闻报道最基本的要求。
及时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应当在事情发生之后第一时间进行报道,不应当延误报道的时间。
及时性原则还要求新闻报道能够迅速反应事件的最新动态,保持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及时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做到最快、最全、最好地报道热点新闻,不与时代脱节,不错过时机,不落后于时代。
最后是道德性原则。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新闻的定义强调了新闻写作的对象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我们的报道必须要面对广大读者、听众、观众,具有公开性,任何虚假的报道都是毫无价值,没有生命的,都不能成为新闻。
因此,笔者认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就是指新闻在反映客观事实时,要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进行公正、如实的报道,不得随便更改、编造和杜撰。
本文试从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新闻写作的真实性的重要意义、新闻失实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用事实说话1、“用事实说话”的内涵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最基本的原则。
所谓“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
作者的倾向性通过事实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而不是特意将它指出来。
对此,胡乔木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中说得很好:“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是客观、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而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的),这样,人们就觉得只是从他那里接受事实,而不是从他那里接受意见了。
”新闻就是这种无形的意见。
愈是好的新闻,就愈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愈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和技巧(1)精选事实,以小见大。
新闻写作之人必须有一双慧眼,能在纷纭的现实世界中精选出最有价值的事实。
然而,有价值的事实未必就是大事,有时一个小小的事实却能显示出整个社会的特点。
常言道,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
在新闻写作中,我们就是要努力地寻找能够映出太阳光辉的这一滴水。
(2)正反并举,对比衬托。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时,新闻作者只需将今昔,正反等不同的事实组织在一起,读者自己就会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3)集点成面,点面结合。
这里所说的“点”,是指发生在指定时间和空间中的具体事实。
“面”则是指整体的面貌。
要想充分地体现“用事实说话”的原则,集“点”成“面”是一个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