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生产工艺中三去六脱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18.73 KB
- 文档页数:3
葵花籽油生产施工期工艺流程一、原料准备。
咱要生产葵花籽油呀,那第一步肯定得把原料准备好。
这葵花籽可不能随便抓一把就行哦。
得先去收购那些质量好的葵花籽。
你想啊,要是葵花籽本身就不咋地,那最后出来的油能好到哪儿去呢?就像做菜,食材不好,做出来的菜也不会美味。
收购来的葵花籽得经过筛选,把那些瘪的、坏的挑出去,就像挑水果一样,把烂的扔掉,只留下饱满的好葵花籽。
二、清理工序。
挑好的葵花籽也不是干干净净就能直接用的。
上面可能会有灰尘啊、小石子啊,甚至可能还有一些残留的小树枝啥的。
这时候就得给它们来个大清洗啦。
把葵花籽放在专门的清理设备里,像给它们洗个澡一样。
那些灰尘啊杂质啊就被冲走了,小石子和树枝也被过滤掉了。
这个过程可重要了呢,要是这些杂质跟着葵花籽一起去后面的工序,可能会损坏设备,就像你鞋子里进了沙子走路会难受,设备里进了杂质也会“难受”,影响生产。
三、脱壳处理。
清理干净的葵花籽外面还有一层壳呢。
这壳要是跟着一起榨油,那可不行。
所以要把壳脱掉。
这就像吃瓜子,你得把瓜子壳去掉才能吃到里面的瓜子仁一样。
脱壳也有专门的设备,通过一些巧妙的机械原理,把葵花籽的壳和仁分离开来。
这时候就得到了纯净的葵花籽仁,离变成香喷喷的葵花籽油又近了一步呢。
四、压榨工序。
葵花籽仁准备好啦,现在就到了很关键的压榨环节。
把葵花籽仁放进压榨机里,就像把面团放进压面机一样。
压榨机施加压力,把葵花籽仁里的油一点点挤出来。
这个过程就像在挤海绵里的水,不过这可比挤海绵难多了。
刚开始可能出来的油比较少,随着压力的增加,油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这时候出来的油还不是最终的成品,里面可能还混着一些杂质,但是已经有了葵花籽油的雏形啦。
五、过滤净化。
从压榨机出来的油虽然有了油的样子,但里面的杂质可不能就这么放任不管。
就像一杯水里有沙子,得把沙子过滤掉才能喝一样。
这时候就要把油送到过滤设备里。
过滤设备就像一个超级细密的筛子,那些细小的杂质都被筛出去了,只剩下纯净的葵花籽油。
核桃油精炼工艺流程
1. 脱胶。
- 将毛核桃油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40 - 60℃)。
- 加入适量的磷酸(0.1 - 0.3%),搅拌均匀,使磷脂等胶溶性杂质凝聚。
- 然后通过离心分离或过滤除去凝聚的胶杂。
2. 脱酸。
- 采用碱炼法,将脱胶后的核桃油升温到一定温度(如60 - 80℃)。
- 加入适量的碱液(氢氧化钠溶液,碱的用量根据油的酸价确定),搅拌反应。
- 反应完成后进行离心分离,除去皂脚(包含游离脂肪酸与碱反应生成的肥皂等杂质)。
3. 水洗。
- 向脱酸后的油中加入热水(80 - 90℃),热水量为油体积的10 - 15%。
- 搅拌后静置分层,放出下层的废水,重复水洗2 - 3次,直到洗出的水呈中性。
4. 脱色。
- 水洗后的核桃油加热到80 - 100℃。
- 加入活性白土(用量为油重的2 - 5%)和活性炭(用量为油重的0.5 - 1%)。
- 搅拌吸附一定时间(30 - 60分钟)后,通过过滤除去吸附剂。
5. 脱臭。
- 将脱色后的核桃油加热到较高温度(180 - 240℃)。
- 在真空条件下(真空度一般为2 - 10mmHg),通入直接蒸汽,汽提脱臭3 - 6小时。
- 脱臭完成后冷却得到精炼核桃油。
物理精炼食用油工艺物理精炼食用油工艺是一种通过物理方法将食用油中的杂质和不良成分去除的生产工艺。
它是食用油生产中常用的一种精炼方法,可以提高食用油的质量和口感,同时也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食品的追求。
物理精炼食用油的工艺主要包括去除杂质、脱酸和脱臭三个步骤。
首先是去除杂质的过程。
食用油中常见的杂质有悬浮物、杂质沉淀物和胶质等。
通过沉淀、过滤和离心等物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这些杂质,使食用油更加纯净。
接下来是脱酸的步骤。
在食用油中,酸价是衡量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高酸价会降低食用油的品质和稳定性。
脱酸主要是通过碱炼和蒸汽脱酸两个步骤来实现的。
碱炼是利用碱性溶液与食用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发生中和反应,从而降低酸价。
而蒸汽脱酸则是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作用于食用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使其挥发出去,达到降低酸价的目的。
最后是脱臭的过程。
食用油中常常存在着一些难以去除的异味物质,这些异味物质会影响食用油的口感和质量。
脱臭是通过蒸馏和蒸汽脱臭两个步骤来实现的。
蒸馏是将食用油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异味物质蒸发出去,然后通过冷凝器冷凝,得到无异味的食用油。
蒸汽脱臭则是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作用于食用油中的异味物质,使其挥发出去,达到脱臭的效果。
物理精炼食用油的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它是一种较为环保和经济的工艺,不会产生废水和废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由于不使用化学药剂,因此食用油的营养成分不会受到破坏,保持了其原有的营养价值。
此外,物理精炼食用油的工艺简单易行,操作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然而,物理精炼食用油的工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它无法完全去除食用油中的微量杂质和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和农药残留等。
其次,由于工艺中需要高温处理,可能会导致食用油中的一些营养成分损失。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
物理精炼食用油是一种通过物理方法将食用油中的杂质和不良成分去除的工艺。
它可以提高食用油的质量和口感,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食品的追求。
玉米油压榨技术工艺玉米油加工榨油,一般包括胚的分离和胚的榨油两个过程。
(一)胚的分离方法:玉米胚的分离主要有干法脱皮提胚制粉和湿磨法提胚制粉。
干法脱皮提胚制粉即原料不经浸水处理直接脱皮提胚制粉,一般籽粒水分含量在18%左右时可采用,但加工损失较大;湿磨法提胚制粉法,是籽粒经浸泡处理后再脱皮提胚制粉,其生产工艺流程是(1)浸泡:精选后的籽粒先用二氧化硫溶液浸泡40-60小时。
浸泡桶一般用直径5-6米,高12-15米的不锈钢桶。
(2)破碎与胚的分离:浸泡后的玉米粒已经软化,各组织成分之间疏松,经磨或破碎机的破碎,再经胚分离槽加水,使胚浮在水面,分离出胚。
利用胚分离槽是我国的传统工艺,但分离率最高仅有85%,分离效率低,目前国外和我国较大的加工厂都使用旋流器进行分离,胚分离率可达到95%以上。
(二)玉米胚榨油及精炼玉米油工艺:采用压榨法制油,尤其需注意玉米胚入榨前的各个关键处理环节和在压榨过程中的油路疏通及毛油回收,可有效地提高粮油比值。
生产出的毛油,含有一定量的饱和脂肪酸、脂类、蜡质和胆固醇等物质,以及非甘油脂类的杂质如游离脂肪酸、磷脂、色素及少量的蛋白质胶体物质。
另外还含有一定色素。
因此要得到精炼的玉米油,还必须经过脱腊、脱酸、脱色和脱臭等工艺处理。
玉米毛油中有两大类色素:一是自然色素,如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等物质,易为漂土吸附脱色。
另一类是有机物分解产物形成的色素,呈棕色和褐色,不易为漂土吸附脱色。
它们常常呈正胶态分散于油中。
有的色素虽在加工过程中被除去,但回升的幅度较大。
加工制成玉米油一般需采用的脱色工艺是:一次漂土二次脱色效应的交叉脱色工艺;对于料胚处理不及时,制取油料颜色较深的毛油,脱色较困难,则可采用预脱色脱色工艺。
经脱色的玉米油除其原有的玉米味外,还有在碱炼中带来的“皂”味、脱色中带来的“土腥”味,需经进一步脱臭处理使玉米油符合风味的要求。
玉米油的生产首先即涉及玉米胚芽的提取。
玉米胚芽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干法、湿法、半湿法3种。
大豆油加工工艺流程大豆油是一种常用的食用植物油,其加工工艺流程多样化,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大豆油加工工艺流程。
1. 清选:将采购回来的大豆进行清洗和选种,去除杂质和不健康的豆子。
2. 破碎:将清洗好的大豆进行破碎,破碎的目的是使大豆的脂肪颗粒暴露于表面,方便后续的榨油。
3. 蒸煮:将破碎好的大豆放入高温高压的蒸煮锅中进行蒸煮处理。
蒸煮的目的是使大豆中的脂肪酸钝化,提高油的产量。
4. 榨油:将蒸煮好的大豆送入榨油机中进行榨油。
榨油机会通过挤压和力反作用的力将大豆中的油分离出来,形成油和渣的两部分。
5. 油渣分离:将榨油机产生的油渣进行物理分离,将大豆渣从榨油机中剖离出来。
6. 脱酸:用稀碱溶液对榨出的原油进行脱酸处理,去除其中的游离脂肪酸和脂肪酸盐等酸性物质。
脱酸的目的是改善油的质量和稳定性。
7. 脱臭:将脱酸后的原油送入脱臭锅中进行蒸发脱臭处理。
通过高温高真空的环境,去除油中的异味和杂质。
8. 氢化:将脱臭后的原油进行氢化处理。
通过加氢催化剂,将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脂肪酸,增加油的稳定性和氧化抗性。
9. 除杂:将氢化后的油进行除杂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微量残留的游离脂肪酸。
10. 精炼:将除杂后的油进行精细过滤和脱色处理。
通过高温高真空的精细加工工艺,提高油的质量和透明度。
11. 灌装:将精炼好的油进行灌装,准备上市销售。
通过上述的加工工艺流程,大豆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离,最终形成了质量优良的大豆油。
这一加工工艺流程在大豆油行业中被广泛采用,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食用油的需求,也保证了大豆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椰子油精炼设备主要的作用是使提炼出来的油健康、久放不坏。
在这个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具体的工艺。
一般是这样的:1.压榨法制油工艺流程:清理→剥壳→破碎→轧胚→蒸炒→压榨→原油(毛油)。
2.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清理→破碎→软化→轧胚→浸出→蒸发→汽提→原油(毛油)。
3.油脂精炼工艺流程:原油(毛油)→过滤→水化(脱胶)→碱炼(脱酸)→脱色→脱臭→成品油。
一般经常使用的工艺是浸出法(精炼法):也叫浸出油,就是用有机溶剂(比如汽油、乙醇等)浸提油料,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使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制油工艺。
最初浸提出来的“油”是有机溶剂和油脂等的混合物,不能食用,必须经过一系列精炼工艺(脱腊、脱胶、脱水、脱臭、脱酸、脱色等化学处理)后才能食用,这种油一般颜色较浅、材料种子中最初的天然气味淡或无明显气味。
浸提工
艺几乎能将油料中所有的油全部提取出来,经济效益非常高,是现代油脂行业最普及的加工方式。
更多资讯,请咨询新乡市红阳机械有限公司。
我们所出的每一套机械设备均为客户量身定做,我们的销售人员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之后,我们的工程师将会按照客户的需求、当地的气候、客户的经济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为客户设计设备工艺及工厂的布局,为客户解决后顾之忧。
黔玉山茶油提取工艺(冷榨冷提)在食用油这个行业里,浸出工艺和压榨工艺是长期并存的两大核心制油工艺,目前有超过80%的食用油采用的是化学浸出法,这是因为浸出法是提取效率更高的工艺;目前只有不到20%的食用油采用的是压榨工艺。
压榨工艺细分还可以分为冷榨和热榨两种提取工艺。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浸出工艺还是压榨工艺出来的毛油,都必须经过必要精炼处理,即“六脱”工艺(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以达到商品标准。
山茶油根据制取工艺分为三种:冷榨、热榨、浸出。
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1一、浸出茶油化学浸出油主要采用六号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原料充分浸泡,然后高温提取而成,这种生产方法出油率高。
优点:出油量大,油料利用率高。
缺点:生产过程中受到化学溶剂的污染,油脂本身也有溶剂残留,食用植物油中的溶剂不容易完全清除干净,而所用溶剂多为轻汽油,如果质量不纯,会含有毒化合物如苯和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消费者长期食用这种油,健康将遭到危害。
2二、热榨茶油热榨是将油茶籽先粉碎,然后上屉蒸,最后再用稻草做成茶籽饼,用压榨机压榨出来茶油,手工作坊的传统土榨法即是热榨。
优点:气味特香、颜色较深,产量较高。
产品中存留的残渣较少,容易保存。
缺点:经高温处理后的油料榨出的毛油颜色偏深、酸价升高,因此毛油必须精炼后才能食用。
同时高温榨油使油料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维生素E甾醇、类胡萝卜素等)压榨过程中损失很大,造成资源浪费。
3三、冷榨茶油冷榨是一种生产油的制作工艺。
近些年才被少数大企业引入,冷榨法要求高,一般冷榨法要求在低于60℃的环境下进行加工,营养成分保留最完整。
所以冷榨出来的油因为没有受到破坏,一般也不需要加添加剂,就可以长时间的保存,是高价值的高端食用油。
优点:冷榨成品油中保留了油料的天然风味和色泽,完整的保管了油中生理活性物质(维生素E具有抗衰老功能、甾醇具有健肤作用和增强人体代谢功能)冷榨油机榨出来的油原汁原味,健康生活的选择。
花生油精炼设备及花生油精炼工艺操作流程介绍
从浸出车间获取的毛花生油中含有一些杂质,影响花生油的质量和使用,需要用花生油精炼设备将其去除。
花生油精炼工艺是利用各类杂质的特点来去除杂质。
花生油精炼设备供应厂家国瑞油脂将介绍花生油精炼设备以及花生油精炼工艺
操作流程。
花生油精炼设备的工艺操作流程包括四个部分:脱胶,脱酸,脱色以及脱臭。
精炼后,毛油中的杂质被清理干净,从而得到高质量的精炼花生油。
脱胶是利用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来去除胶溶性杂质。
我们通常在毛油中加入热水,使毛油中的胶溶性杂质凝结,然后通过沉降分离去除毛油中的胶溶性杂质。
脱酸的目的是去除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
脱酸的方式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化学脱酸,利用酸碱中和的化学原理来去除游离脂肪酸。
而物理脱酸是利用蒸馏原理在高温下利用水蒸气将游离脂肪酸除去。
脱酸方式需要根据毛油的质量以及对成品油的要求来选择。
脱色是去除毛油中的色素,从而使花生油更清澈。
花生油精炼设备利用白土吸附性来脱色。
在白土吸附过程中,也会带走毛油中的一部分杂质。
脱臭则是去除毛油中的异味。
在高温条件下,在毛油中通入水蒸气从而带走异味的过程就是脱臭。
脱臭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精炼花生油。
这就是花生油精炼设备以及花生油精炼工艺操作流程的详细介绍。
花生油精炼设备供应厂家国瑞油脂温馨提示,常见的花生油精炼设备有三种,包括花生油间歇精炼设备,花生油半连续精炼设备以及花生油全连续精炼设备。
油脂精炼“五脱”工艺在天然油脂中总会含有某些杂质,在数量和成分上也各不相同,这完全取决于油料品种、质量、制油工艺以及加工方式等。
各种制油工艺所得到的毛油,如要求达到食用或工业用之目的,就必须按照某一标准,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将这些不需要的杂质去除掉,这就是“油脂精炼”。
油脂精炼技术,随着制油工艺的进步与提出的相应要求而不断发展。
食用油脂,除极少数油脂如:芝麻油、浓香花生油、橄榄油等,不需要或只要经过简单的物理法精制即可食用外,绝大多数毛油都必须进行“精炼”,才能符合食用标准。
随着食用油脂精炼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国际和国内广泛采用“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冬化脱蜡、高温脱臭”的“五脱”全连续式油脂精炼工艺。
一、水化脱胶所谓“水化脱胶”就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定数量的水或电解质稀溶液,加入毛油中混合,使胶质能吸水膨胀、凝聚形成相对密度较油大的“水合物”,从而利用重力沉降或离心分离法,达到分离、净化之目的。
在水化脱胶过程中,能被沉降分离的以磷脂为主,而与磷脂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黏液质和微量金属等物质,也将一起被去除。
二、碱炼脱酸碱炼脱酸即利用碱液(NaOH溶液)中和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使生成肥皂后将其析出分离的一种精炼方法。
生成的肥皂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将相当数量的其他杂质如固粒、蛋白质、胶质、色素等,带入皂脚中而被分离。
三、吸附脱色纯净的甘油三酸酯在液态时呈无色,在固态时呈白色。
但常见的各种油脂都带有不同的颜色,这缘于油脂中含有数量和品种各不相同的色素。
绝大部分色素都无毒,但会影响油脂的外观。
所以要生产高等级的油脂产品,就必须对油脂进行脱色处理。
油脂的吸附脱色,就是利用某些对色素具有较强选择性吸附作用的物质(如活性白土、活性炭等),在一定条件下吸附油脂中的色素及其它杂质,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
经过吸附剂处理的油脂,不仅达到了改善油色、脱除胶质的目的,而且还能有效地脱除油脂中的一些微量金属离子。
食用油精炼设备中关于油料预处理
首先,关于食用油精炼设备中的预处理包括油料的清理、脱绒、剥壳、干燥、破碎、软化、轧胚和蒸炒等工序。
油料清理工序:油料在收获、晾晒、运输和贮藏等过程中会混进一些沙石、泥土、茎叶及铁器等杂质,如果生产前不予清除,对生产过程非常不利,油料中所含杂质可分为无机杂质、有机杂质和含油杂质三大类。
无机杂质泥土、沙石、灰尘及金属等;有机杂质茎叶、绳索、皮壳及其他种子等;含油杂质不成熟粒、异种油料,规定筛目以下的破损油料和病虫害粒等。
关于油料清理:即除去油料中所含杂质的工序之总称。
对清理的工艺要求,不但要限制油料中的杂质含量,同时还要规定清理后所得下脚料中油料的含量。
油料剥壳与仁壳分离:剥壳设备葵花籽剥壳机、圆盘剥壳机、刀板剥壳机、齿辊剥壳机、壳仁分离组合机、乌柏籽仁壳分离机、刀笼剥壳机、离心剥壳机、辊式剥壳机、壳仁分离筛。
剥壳要求:①仁中含壳率(3.94目/厘米筛检验)棉籽仁不超过10%;花生仁不超过1%;葵花籽仁不超过10%。
②壳中含仁率(手拣)棉籽壳不超过0.5%;花生壳不超过0.5%;葵花籽壳不超过1%(如有整籽,剥壳后计入)。
油料干燥处理:油料干燥油料干燥是指高水分油料脱水至适宜水分的过程。
油料收获时有时在雨季,所以水分含量高。
兴博粮油设备提醒为了安全贮藏,使之有适宜水分,干燥就十分必要。
榨油工艺流程图榨油工艺流程图如下:榨油工艺流程图第一步: 清洗和筛选原料在榨油工艺中,首先需要清洗和筛选原料。
这一步是为了去除原料中的杂质和不洁物质,以确保后续操作的顺利进行。
原料可以是各种植物种子或坚果,如大豆、花生、棉籽等。
原料在进入榨油工艺之前,经过清洗、去皮、筛选等处理,保证原料的干净和质量。
第二步: 烘干原料经过清洗和筛选之后,原料需要进行烘干。
烘干的目的是去除原料中的水分,提高榨油的效率和质量。
烘干通常使用烘干机或晒干的方式进行,将原料放置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烘干,直至原料达到一定干燥程度。
第三步: 破碎和碾磨破碎和碾磨是榨油工艺中的重要步骤。
破碎的目的是将干燥的原料细碎成适合榨取油的颗粒大小,方便后续操作。
通常采用压碎机或破碎机等设备进行破碎。
碾磨的目的是进一步将破碎后的颗粒细化,使含油量更容易释放。
碾磨通常使用碾磨机或磨浆机等设备进行。
第四步: 降温和预处理降温和预处理是榨油工艺中的重要环节。
降温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原料中的温度,减少因高温对榨油过程的影响。
降温通常通过冷却设备对碾碎后的颗粒进行冷却。
预处理的目的是对原料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提高油脂的质量和产量。
预处理的操作包括蒸煮、脱胶、脱臭等步骤。
第五步: 榨油榨油是榨油工艺中的核心步骤。
榨油通常使用榨油机或压榨机进行。
在榨油过程中,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压榨、分离、脱水等操作,将油脂从原料中提取出来。
榨油的产品包括油脂和油渣。
油脂是主要产品,而油渣是副产品。
第六步: 油脂处理和精炼油脂处理和精炼是榨油工艺中的重要步骤。
油脂处理包括净化、脱酸、脱色等操作,以去除油脂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提高油脂的质量和纯度。
精炼的目的是进一步提纯油脂,使其满足特定的品质要求。
精炼通常包括脱酸、脱蜡、脱色、脱臭等步骤。
第七步: 包装和储存榨油工艺的最后一步是将油脂进行包装和储存。
包装的目的是保护油脂的品质和延长其保质期。
常见的包装形式包括瓶装、桶装、袋装等。
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
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脱胶:主要设备包括水化罐、离心机。
食用油脂中,若磷脂含量高,加热时易起泡、冒烟、溢锅,且磷脂在高温下因氧化而使油脂呈焦褐色,影响煎炸食品的风味。
脱除毛油中的磷脂、黏液质、树脂、蛋白质、糖类、微量
金属等,一般采用水化法、酸炼法等。
2. 脱酸:主要设备包括碱炼罐、水洗罐、离心机。
游离脂肪酸影响油脂的稳定性和风味,用食用级碱液中和法脱除油中的游离脂肪酸、酸性色素、硫化物、不溶性杂质和微量金属。
3. 脱色:主要设备包括脱水罐、脱色罐。
粗油中含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叶绿素是光敏化剂,影响油脂的稳定性,而其他色素影响油脂的外观,可用吸附剂除去采用白土、硅酸铝、活性炭等吸附剂,脱除油中的各种色素、胶质、氧化物等。
4. 脱臭:主要设备包括脱臭罐、脱臭塔。
油脂中存在一些非需宜的异味物质,主要源于油脂氧化产物。
5. 脱蜡:主要设备包括结晶罐、板框过滤机、制冷机等。
请注意,不同的食用油精炼工艺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炼油装置工艺简介2014-12-27炼油装置工艺简介1.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习惯上合称常减压蒸馏,常减压蒸馏基本属物理过程。
原料油在蒸馏塔里按蒸发能力分成沸点范围不同的油品(称为馏分),这些油有的经调合、加添加剂后以产品形式出厂,相当大的部分是后续加工装置的原料,因此,常减压蒸馏又被称为原油的一次加工。
包括三个工序:原油的脱盐、脱水;常压蒸馏;减压蒸馏。
2.原油的脱盐、脱水又称预处理。
从油田送往炼油厂的原油往往含盐(主要是氯化物)、带水(溶于油或呈乳化状态),可导致设备的腐蚀,在设备内壁结垢和影响成品油的组成,需在加工前脱除。
常用的办法是加破乳剂和水,使油中的水集聚,并从油中分出,而盐份溶于水中,再加以高压电场配合,使形成的较大水滴顺利除去。
3.催化裂化催化裂化是在热裂化工艺上发展起来的。
是提高原油加工深度,生产优质汽油、柴油最重要的工艺操作。
原料范主要是原油蒸馏或其他炼油装置的350 ~ 540℃馏分的重质油,催化裂化工艺由三部分组成:原料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产物分离。
催化裂化所得的产物经分馏后可得到气体、汽油、柴油和重质馏分油。
有部分油返回反应器继续加工称为回炼油。
催化裂化操作条件的改变或原料波动,可使产品组成波动。
4.催化重整催化重整(简称重整)是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将常压蒸馏所得的轻汽油转化成含芳烃较高的重整汽油的过程。
如果以80~ 180℃馏分为原料,产品为高辛烷值汽油;如果以60~ 165℃馏分为原料油,产品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重整过程副产氢气,可作为炼油厂加氢操作的氢源。
重整的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490~ 525℃,反应压力为1~2 兆帕。
重整的工艺过程可分为原料预处理和重整两部分。
5.加氢裂化是在高压、氢气存在下进行,需要催化剂,把重质原料转化成汽油、煤油、柴油和润滑油。
加氢裂化由于有氢存在,原料转化的焦炭少,可除去有害的含硫、氮、氧的化合物,操作灵活,可按产品需求调整。
大豆油精炼设备详细工艺流程郑州宏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各种植物油、动物油制油设备,精油和色素提取设备的生产制造,对各类油脂设备加工具有丰富的经验,今天宏日机械为大家详细介绍大豆油精炼设备的具体操作步骤!大豆油加工设备对大豆油进行精炼处理的时候,工艺流程包括过滤、水化脱胶、碱炼脱酸、脱色、脱臭几个环节。
大豆油精炼设备过滤:过滤是将大豆油毛油里面的一些固体杂质过滤掉,通过过滤环节处理,可以将毛油中的固体杂质去除干净,为后续环节的处理做好准备。
大豆油精炼设备水化脱胶: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去除油脂中的胶质成分,胶质成分如果不去除,第一会影响油脂的品质,第二会严重影响后续各项处理的处理效果。
大豆油精炼设备碱炼脱酸:碱炼脱酸的目的是去除油脂中的酸性成分,采用的方法就是添加碱来使酸碱发生反应,再去除反应的产物。
过滤、脱胶、脱酸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最大化去除了油脂中的杂质。
大豆油精炼设备脱色:脱色环节采用活性炭和活性白土作为吸附剂,对油脂中的色素成分进行吸附。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使大豆油的色泽更加通透,提高油脂的品质。
但是这个环节会给大豆油留下白土的腥气,不过在脱臭环节会进行处理。
大豆油精炼设备脱臭:脱臭环节是大豆油处理的最后一步,这个环节通过脱臭罐将臭味物质蒸馏除去,使大豆油没有异味。
脱胶是大豆油精炼设备操作的第一步,脱胶工艺仅包含由毛油的水化,一些杂质如:磷脂、胶质与蛋白质在无水时溶解在油中,一旦水化就不能溶于油,这就是水化脱胶的原理,然而,水化后仍有部分胶质在油中,这就需要对其酸化处理来除去。
总体来说,大豆油精炼设备比精炼厂更多地用到水化脱胶,只有很小油脚在中间贮罐里积淀。
脱胶后的水相可以在粕的蒸脱中再利用,而磷脂具有优秀的商业价值,可以分别干燥。
大豆油加工设备碱炼中和此操作是用烧碱中和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使之皂化. 游离酸皂化后就不再溶于水,因而能被沉析或离心分离。
除去游离酸后,中和还不能完成,因为本阶段还须去除非水化磷脂。
榨油生产工艺中三去六脱介绍一、三去:去轻、去石、去磁。
去轻:是为了得到更纯的胡麻子作为原料,通过物理比重差异在风力悬浮筛选下去除、比胡麻籽轻的杂质如:粉尘、胡麻皮等去重:通过比重差异,在震动筛上将胡麻籽重的杂质去除。
去磁:利用铁性杂质的磁性原理去除铁性杂质。
“三去”保证产品安全,同时保护生产设备。
二、六脱:脱酸、脱胶、脱色、脱水、脱臭、脱蜡。
我国目前的食用油按国家标准来说有食用一级油、二级油、高级烹调油、色拉油等等。
我公司产品生产工艺属于全精炼(色拉油)生产工艺。
就目前大多数地区的消费档次而言,食用油还没有区分出烹调油、凉拌油(色拉油)等,多数地区的饮食习惯,食用油主要是烹调用,即炒菜用,因此主要是烹调油。
近几年来,随着油脂精炼生产线的引进和国产精炼设备的不断成熟,色拉油以及各种企业标准的精炼油产量不断提高,再加上一些厂家的广告效应,有些城市及地区食用油消费逐渐转向色拉油等精制油,这说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追求更精更纯的食品。
但从营养的角度来讲,拿来全精炼油(色拉油)作烹调油,是不是合适,值得探讨。
从化学角度讲,现有绝大多数天然油脂95%以上是由饱和及不饱和程度各异的脂肪酸甘油三酯(甘三酯)组成并伴有少量种类繁多的类脂物质。
这些类脂物主要包括磷脂、游离脂肪酸、甾醇及甾醇酯、维生素、色素、萜烯类、蜡、脂肪醇、烃类等,它们绝大多数对人体有益无害,但仍有些成分及有些油料的油含有毒成分是一定要去除的。
从毛油到色拉油,一般需要经过脱胶(脱磷)、脱酸、脱色、脱臭,有些油品还需脱腊等工序的处理。
经过这些精炼过程之后油脂的主要类脂物成分和其中的营养成分的含量会发生系列变化。
(一)、脱酸——游离脂肪酸(FFA)油脂中含有游离脂肪酸,主要是由于未熟油料种子中尚未合成为酯的脂肪酸。
油料因受潮、发热受解脂酶作用或存放过程中氧化分解也能产生FFA。
一般未精炼植物油脂中约含有0.5%-5%,受解脂酶分解过的米糠油、棕榈油中FFA可高达到达20%以上。
花生油物理压榨工艺流程一、原料准备。
咱得先说说原料哈。
这花生油的原料那就是花生啦。
花生得选好的呢,就像咱挑水果一样,得挑饱满的、没有坏的花生。
那些瘪瘪的或者有点发霉的可不行,不然榨出来的油味道不好还可能不健康呢。
花生在压榨之前,一般要先把它清理干净,就像给花生洗个澡,把里面夹杂的小石子、土块还有一些杂质都去掉。
这就好比咱们做饭之前要把菜洗干净是一个道理。
二、剥壳。
清理好的花生接下来就要剥壳啦。
这剥壳就像是给花生脱衣服,让花生仁儿露出来。
你可别小看这一步,这剥壳也是有讲究的。
要是剥得不好,可能会伤到花生仁,影响后面榨油的质量。
现在有专门的剥壳机器,效率可高啦,就像小助手一样,唰唰唰地就把花生壳都去掉了,只剩下白白胖胖的花生仁在那等着被压榨呢。
三、翻炒花生仁。
花生仁剥出来后,就要进行翻炒啦。
这就像是给花生仁做个热身运动。
把花生仁放到锅里炒一炒,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火大了容易把花生仁炒焦,那可就坏事了,榨出来的油会有股糊味。
火小了呢,又达不到效果。
翻炒到什么程度最好呢?就是花生仁微微发黄,还能闻到一股浓浓的花生香味的时候就差不多啦。
这时候的花生仁就像是被唤醒了活力一样,充满了能量,准备好贡献出自己的油脂啦。
四、压榨。
然后就到了关键的压榨环节啦。
现在有那种传统的物理压榨设备,把炒好的花生仁放进去,通过压力把花生仁里的油挤出来。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挤海绵里的水一样,不过花生仁可没海绵那么好挤哦。
压力要合适,太大了可能会把一些杂质也压出来,太小了油又出不来多少。
在压榨的时候,能看到那金黄色的花生油慢慢流出来,就像小河流淌一样,可让人兴奋啦。
而且这物理压榨的花生油啊,保留了花生最原始的香味,可香可香了呢。
五、过滤。
压榨出来的花生油还不能直接就用,里面还会有一些小残渣呢。
这时候就要进行过滤啦。
就像筛沙子一样,把那些残渣过滤掉,让花生油变得更加纯净。
过滤后的花生油啊,清澈透亮,就像琥珀一样,看起来就特别诱人。
六、储存。
榨油生产工艺中三去六脱介绍
一、三去:去轻、去石、去磁。
去轻:是为了得到更纯的胡麻子作为原料,通过物理比重差异在风力悬浮筛选下去除、比胡麻籽轻的杂质如:粉尘、胡麻皮等
去重:通过比重差异,在震动筛上将胡麻籽重的杂质去除。
去磁:利用铁性杂质的磁性原理去除铁性杂质。
“三去”保证产品安全,同时保护生产设备。
二、六脱:脱酸、脱胶、脱色、脱水、脱臭、脱蜡。
我国目前的食用油按国家标准来说有食用一级油、二级油、高级烹调油、色拉油等等。
我公司产品生产工艺属于全精炼(色拉油)生产工艺。
就目前大多数地区的消费档次而言,食用油还没有区分出烹调油、凉拌油(色拉油)等,多数地区的饮食习惯,食用油主要是烹调用,即炒菜用,因此主要是烹调油。
近几年来,随着油脂精炼生产线的引进和国产精炼设备的不断成熟,色拉油以及各种企业标准的精炼油产量不断提高,再加上一些厂家的广告效应,有些城市及地区食用油消费逐渐转向色拉油等精制油,这说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追求更精更纯的食品。
但从营养的角度来讲,拿来全精炼油(色拉油)作烹调油,是不是合适,值得探讨。
从化学角度讲,现有绝大多数天然油脂95%以上是由饱和及不饱和程度各异的脂肪酸甘油三酯(甘三酯)组成并伴有少量种类繁多的类脂物质。
这些类脂物主要包括磷脂、游离脂肪酸、甾醇及甾醇酯、维生素、色素、萜烯类、蜡、脂肪醇、烃类等,它们绝大多数对人体有益无害,但仍有些成分及有些油料的油含有毒成分是一定要去除的。
从毛油到色拉油,一般需要经过脱胶(脱磷)、脱酸、脱色、脱臭,有些油品还需脱腊等工序的处理。
经过这些精炼过程之后油脂的主要类脂物成分和其中的营养成分的含量会发生系列变化。
(一)、脱酸——游离脂肪酸(FFA)
油脂中含有游离脂肪酸,主要是由于未熟油料种子中尚未合成为酯的脂肪酸。
油料因受潮、发热受解脂酶作用或存放过程中氧化分解也能产生FFA。
一般未精炼植物油脂中约含有0.5%-5%,受解脂酶分解过的米糠油、棕榈油中FFA可高达到达20%以上。
油脂脱酸的主要目的应体现在:高含量FFA对食用者的口味和菜肴风味的影响较大,并非其本身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二)、脱胶——磷脂
粗植物油中磷脂含量视油料品种、制取方法而不同,一般为0.1%-3%。
大豆油中磷脂含量较高,约为1%-3%。
磷脂对人体虽具有调解代谢、增强体能、健脑、补脑、消除大脑疲劳、增强智商,提高人体记忆力、降低人体血液胆固醇、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人体肝脏、防止脂肪肝、防止胆结石、防止老年骨质疏松证、防止克山病等功能,并且对油脂具有抗氧化增效的作用,但在油脂精炼中却要首当其冲将其去除的主要原因是:(1)混入油中使油脂颜色深暗、混浊;(2)油中有水或长时间存放,磷脂易吸水,沉淀,加快油脂变质;(3)加热到280℃开始焦苦发黑;(4)磷脂等胶质的存在,直接影响脱酸、脱色、脱臭等后续加工工序的完成。
作为一般的烹调油,从保管及多数地区的烹调习惯即高温烹调来讲,脱磷是必要的。
脱除磷脂的主要工序是脱胶,去除了毛油中76%的磷脂,到脱臭之后,几乎100%地将其去除。
(三)、脱色——色素
油脂中的色素主要是天然色素,包括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两类。
自然界最多的胡萝卜素
是β-胡萝卜素,其次是α-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很少。
β-胡萝卜素被肝脏中的胡萝卜素酶氧化,碳链从当中断裂成醇,即两个分子维生素A1,因此,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源,具有生理学价值。
而且,胡萝卜素能吸收光能,起抗氧化作用。
无光照射时,由于其高度不饱和性,而较油脂更易氧化,从而保护了油脂。
同时有研究表明,它还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因此,胡萝卜素兼有着色和营养增补的双重功能。
正因为油脂中的天然色素主要是胡萝卜素,所以,除非是用于特殊用途的浅色专用油,比如色拉油、人造奶油、以及浅色油漆、化妆品等,作为烹调油,没有必要脱色。
但是胡麻籽油颜色偏重(黑红色),为了更容易为市场接受进行脱色处理,在使用中避免因为胡麻籽油引起的菜肴颜色深等问题。
(四)、脱水
脱水是为了去除多余水分,在脱臭过程中保证酸价不会上长,高温条件下脂肪酸甘油酯会水解变成游离脂肪酸。
(五)、脱臭
1、甾醇
动物油脂中的甾醇主要为胆固醇,植物油中的甾醇是多种甾醇的混合物,如豆甾醇、β-谷甾醇、麦角甾醇等等。
油脂中甾醇的含量视油品而异。
以小麦胚芽油(1.30%-1.70%)、玉米胚芽油(0.58%-1.0%)、米糠油(0.75%)等含量较高。
植物毛油,经过精炼,特别是碱炼和脱处境,一半左右的甾醇流入下脚。
脱臭之后甾醇类物质损失了46%。
植物性甾醇作为油脂的功能性成分,它们的存在不仅不会使油脂的性质劣变,相反,能使油脂的性质更好。
植物甾醇的生理活性主要体现在:能有效地降低血清中胆甾醇水平,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具有抗炎作用;具有阻断致癌物诱发癌细胞形成的功能,促进皮脂分泌及温和保持水分,以维持润湿、柔软的生理活性和表面活性,等等。
正因为植物甾醇的营养功效,作为烹调油,应尽量保护其存在及活性。
2、生育酚
维生素E是各种生育酚的混合物,至今已知自然界有8各类似物存在,即生育酚及相应的生育三烯酚。
它是一种具有生命价值的营养物质,是人们必须从植物中摄取的维生素之一,同时又是油中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增加油脂的氧化稳定性。
其生理功能主要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癌;保护神经系统、骨骼肌、视网膜和延缓衰老;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对内分泌、呼吸、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正常功能的发挥都有不同程度的有益影响。
对光、热、碱和金属污染敏感。
脱臭之后的维生素E损失了1/3。
而维生素是应尽量保留的,如果某种油脂的气味是人们所喜爱或习惯的,作为烹调油,没有脱臭的必要。
加工色拉油,脱臭的时间也不应太长,温度不宜太高,否则,会造成大量的维生素的流失,同时,会发生异构化或聚合副反应。
3、聚合甘油酯和反式酸
为了提高色拉油的烟点,或为了进行热脱色,有些厂家将油温提高到240℃-270℃左右,油脂中的二烯酸酯、三烯酸酯发生热聚合反应,更易发生异构化,使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
高温脱臭后的油脂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了1%-4%,同时,研究表明,油脂加工后聚合甘油酯含量增加0.4%-1%。
这种异构化或聚合反应导致部分油脂熔点升高,这些高熔点的脂消化吸收率较低,易积存在内脏周围,或在血液中与胆固醇协同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另外,反式异构体推动了顺式酸所具有的吸收营养、排队体内废物的生理功能,营养价值降低,有的聚合物有毒,影响健康。
可见,油脂的脱臭过程在脱除油脂中低分子组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油脂本身造成一些损害,尤其是长时间的高温处理工艺。
(六)、脱蜡
脱蜡去除油脂中的蜡质,保证油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口感以及在烹调过程中蜡质的碳化等问题。
(七)、其它微量物质
由于农作物在生长和储存、加工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所以,植物毛油中不可避免地含有极微量的有毒成分,比如:多环芳烃等成分、农药、重金属等。
无疑随着油脂加工过程的加深含量会降低,但就一般的油料而言,毛油或粗加工的油脂中环境和消费档次密不可分的,片面强调整个食物结构中的一种,并无什么意义。
还有一些特定油品中的特定物质,如棉籽中的棉酚,菜籽油中的硫代葡萄糖甙等,应根据其毒性在油料预处理或精炼中加以去除。
三、压榨与萃取
由于溶剂浸出的油脂占油脂的比例越来越大,也有人担心残留溶剂的问题。
现在大多数厂家使用的浸出溶剂是工业已烷,人体摄入过多,会对神经系统有兴奋或麻痹作用,引起慢性中毒。
但大多数的油厂生产的食用一级油、二级油残留溶剂已远远低于国家卫生标准中的50ppm的规定。
综上所述,全精炼工艺生产的油脂与普通的食用油相比,由于各种微量物质的去除而更加纯净,色清味淡,食用更加方便,可以直接作为凉拌油。
当然,拿全精炼油作烹调油也自有益处,如可以保持菜肴的本色本味,高温烹调无油烟,减少了油烟对人及厨房的污染。
因此,色拉油作为烹调油并非不可,有它自己的特点,可以成为一种选择,尤其适合喜欢清淡口味的人。
但是,从多数地区的消费层次和口味习惯来讲,从油脂精炼过程中大量的营养元素的损失情况来讲,没有必要用全精炼油取代烹调油。
我们是否要追求更精更纯的食品,也就是营养成分单一的“高级食品”,造成营养失衡之后再去补这补那,则应是粮油食品业及消费者都应探讨和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