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第四章 生命表47
- 格式:ppt
- 大小:974.53 KB
- 文档页数:77
1.年龄x临界年龄:刚过生日时的瞬间年龄,即刚进入某一年龄组的年龄。
临界年龄的0岁组人口数即为出生人数。
周岁年龄:已满x 岁而尚未满x +1岁的年龄。
确切年龄:精确到日历天数的年龄。
2、尚存人数指已活到x 岁的人数或每一年龄组起点存活的人数。
刚出生的人口。
通常把生命表的出生人数,即0岁人数规定为100000, 也叫生命表基数; 刚进入1岁组的人数;…… ……刚进入最高年龄组的人数。
由尚存人数的特点可见 (x=0,1,2……)可以构成一个数列:…… 。
此数列在生命表中称为生存序列 。
3、表上死亡人数(dx )指已活到x 岁,但未活到x+1岁的人数或在两个年龄组之间死亡的人数。
在生命表上年龄为x 岁的死亡人数(非实际死亡人数)。
:从出生后到尚未满周岁前在此期间死亡的人数;:从满1岁到尚未满2周岁前在此期间死亡的人数;:从满2岁到尚未满3周岁前在此期间死亡的人数;:从满ω-1岁到尚未满ω周岁前在此期间死亡的人数;同样, (x = 0,1,2……)亦可构成一个数列: ……… 。
此数列在生命表中称为死亡序列。
生死平衡等式: 等式左端为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等式右端则表示同时出生的这批人,从0岁起开始陆续死去,直到最高年龄ω-1的人全部死去所实现的平衡关系。
4、死亡概率(qx )已经活到x 岁的人们活满x+1岁之前可能出现的死亡比率。
仅仅是死亡概率的理论定义。
由于式中的 与 是根据计算出来的。
因此此式不能从实际数据中计算 ,而只能用于一些理论上的衍生推导。
5、平均生存人年数(Lx )从x 岁到x + n 岁间的生存者所具有的人年数的平均数。
即具有各种生存时间的人数与对应时间的乘积。
是一个把人数和时间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一个复合计量单位的指标。
反映人口寿命长度的一般水平。
假定死亡在年龄x 与x +1间发生是均匀分布的(生命初始的几个年龄除外),具体方法有: 0l 1l 1-ωl x l ,,,210l l l 1-ωl 0d 1d 2d 1-ωd x d,,,210d d d 1-ωd ∑-==100ωx x d l x x x l d q =x l x d xx x m m q +=2200111111113,044,1234224,52,12x x x x x x x x L l l x l l d d L x l l L x l L x ωωω++-+--=+=+-=+=+=≥==-,,,生命表的元素及定义6、平均生存总人年数(Tx )是生存人年数的累计数,也就是对生存人年数作累计求和。
生命表计算公式一、生命表基本概念。
1. 定义。
-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
它反映了在特定条件下,一个初始数量为一定值的种群,随着年龄增长,其存活数量、死亡数量等的变化情况。
二、生命表的主要函数及计算公式。
(一)存活函数l(x)1. 定义。
- l(x)表示年龄为x时的存活个体数与初始个体数(通常设初始个体数为l(0))的比例。
2. 计算公式。
- l(x)=(N(x))/(N(0)),其中N(x)是年龄为x时存活的个体数,N(0)是初始个体数。
例如,若初始有100个个体,到年龄x = 5时还有80个个体存活,则l(5)=(80)/(100) = 0.8。
(二)死亡概率函数q(x)1. 定义。
- q(x)表示年龄为x的个体在到达年龄x+ 1之前死亡的概率。
2. 计算公式。
- q(x)=(d(x))/(l(x)),其中d(x)=l(x)-l(x + 1),即年龄x到x+1之间死亡的个体数与年龄为x时存活个体数的比例。
例如,若l(5)=0.8,l(6)=0.7,则d(5)=l(5)-l(6)=0.8 - 0.7=0.1,q(5)=(d(5))/(l(5))=(0.1)/(0.8)=0.125。
(三)死亡率函数m(x)1. 定义。
- m(x)表示在年龄x时的死亡率,它是瞬间死亡率的一种度量。
2. 计算公式。
- m(x)=(d(x))/(L(x)),这里L(x)是年龄x到x + 1之间存活个体的平均存活数。
一种近似计算L(x)的方法是L(x)=(l(x)+l(x + 1))/(2)。
例如,若l(5)=0.8,l(6)=0.7,则L(5)=(0.8 + 0.7)/(2)=0.75,若d(5)=0.1,则m(5)=(d(5))/(L(5))=(0.1)/(0.75)=(2)/(15)≈0.133。
(四)平均余寿函数e(x)1. 定义。
- e(x)表示年龄为x的个体的平均剩余寿命。
2. 计算公式。
生命表名词解释生命表是一种描述人群或动物群体在不同年龄下的存活和死亡情况的统计表格。
它可以用于分析人口的生存和死亡模式,评估人口的健康状况和预测未来的人口变化。
生命表通常包括了以下几个重要概念的解释。
1. 年龄:生命表中的年龄是指人群或动物群体在某一时刻的年龄。
根据分析的需要,可以按岁数划分,也可以按月份或天数划分。
2. 存活率:存活率是指在特定年龄下的人群或动物群体中存活下来的个体数与初始人口总数之间的比例。
存活率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3. 死亡率:死亡率是指在特定年龄段内的人群或动物群体中死亡的个体数与相应年龄组的初始人口数之间的比例。
死亡率通常以每千人或每万人的形式表示。
4. 平均寿命:平均寿命是指在某一时刻,人群或动物群体在出生时预期的平均寿命。
它可以通过将各个年龄段的存活率加权平均得出。
5. 年龄特定死亡率:年龄特定死亡率是指在特定年龄组中,人群或动物群体在一定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与相应年龄组的初始人口数之间的比例。
年龄特定死亡率通常以每千人或每万人的形式表示。
6. 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是指人群或动物群体在不同年龄组中的人口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年龄结构可以了解到人口的增长趋势和人口的分布特点。
7. 预期寿命:预期寿命是根据当前年龄和性别,根据年龄特定死亡率预测的人群或动物群体在未来的平均预期寿命。
它可以用来评估人群或动物群体的健康状况和预测未来的寿命趋势。
生命表通过统计和分析人群或动物群体在不同年龄下的生存和死亡情况,提供了有关人口和动物群体的重要信息。
它在人口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对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生命表什么是生命表?生命表是一种用于描述特定种群中个体死亡和存活的统计工具。
它对于了解人口的生命历程、死亡率以及预测特定年龄段的存活率至关重要。
生命表通常按照年龄划分,其中每一行表示了某一年龄段的死亡风险和存活概率。
生命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项:•年龄:生命表中的每一行代表特定年龄段,通常是从出生开始,经过一定岁数的划分。
•存活人数:表示特定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年龄特定死亡率:表示特定年龄段的人口中死亡的概率。
•年龄特定存活率:表示特定年龄段的人口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继续存活的概率。
•期望寿命:通常是根据特定年龄段的存活率计算得出的,代表了在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
生命表可以提供有关特定种群的重要信息,例如人口的健康状况、死亡率趋势、预测寿命和人口结构。
这种信息对于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社会保障和规划养老基础设施至关重要。
如何绘制生命表?绘制生命表的关键是收集并分析有关特定种群的死亡和存活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步骤:1.收集数据:需要收集有关特定种群的人口统计数据和死亡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人口普查、死亡注册和其他相关数据收集机构获得。
2.分组年龄: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不同的年龄段进行分组。
年龄段的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国际标准进行。
3.计算存活人数:根据分组的年龄段和人口统计数据,计算每个年龄段的存活人数。
4.计算年龄特定死亡率:根据死亡数据和存活人数,计算每个年龄段的年龄特定死亡率。
5.计算年龄特定存活率:根据年龄特定死亡率,计算每个年龄段的年龄特定存活率。
6.计算期望寿命:根据年龄特定存活率,计算特定年龄段的平均预期寿命。
生命表的应用生命表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公共卫生政策:生命表可以提供有关特定种群的死亡率趋势和预测寿命,有助于制定和评估公共卫生政策,如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措施等。
2.社会保障:生命表可以提供有关人口结构和预期寿命的信息,有助于规划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基础设施,如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险和养老院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