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选讲

  • 格式:ppt
  • 大小:216.00 KB
  • 文档页数:2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 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
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 (当作“器”)从之。” 必须把先秦的乐论作为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组 成部分
先秦时代对文艺本质的一个基本认识,这就是 “诗言志”。 “志”的内容: ☆“心所念虑”(赵岐《孟子· 公孙丑》) ☆“心意所趣向”(郑玄《礼记· 学记》) 主要指政治理想和抱负。
☆赵孟请郑国七子赋诗:“武亦以观七子之志。”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韩宣子对郑国六卿说:“二三君子请皆赋,起 亦以知郑志。” (《左传》昭公十六年) ☆ 《论语· 公冶长》:“颜渊、季路侍。子曰: ‘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 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 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 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第三节 诗、乐、舞三位一体与 “诗言志’’的提出
☆《吕氏春秋· 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 掺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 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 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 《尚书· 尧典》舜曰:“夔!命汝典乐,教胄 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 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 《荀子· 儒效》:“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 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 《书》、《礼》、《乐》之(道)归是矣。 《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 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 是其微也。”
《诗经》的认识 ☆赵衰:“《诗》、《书》,义之府也;《礼》、 《乐》,德之则也。”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孔子: “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 ☆ 《左传》中大量“赋诗言志”记载 ☆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
☆朱熹指出《诗经》中的“兴”和《易经》中的 “立象以尽意”一致的。( 《答何叔京》) ☆ 《左传》僖公十五年载:“初,晋献公筮嫁伯 姬于秦,遇《归妹》之《睽》,史苏占之曰: ‘不吉。其繇曰:士刲羊,亦无血也;女承筐, 亦无贶也。’’’ ★宗教意识和宗教色彩
☆最早比较明确地表现了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见 解的是《易经· 家人· 象辞》:“君子以言有 物。” ☆《易经· 艮· 六五》:“言有序。”
绝大多数是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表现了人们 因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而产生的各种各样思想 感情与愿望要求。
与现实、政治、伦理、道德等有关
★《诗经》中就对“天”的不公正,公开作了批 评。如《大雅· 节南山》说“昊天不平”,“昊 天不惠”。《小雅· 十月之交》提出“下民之孽, 匪降自天”。
★郭沫若《金文丛考· 周彝中之传统思想考》: 西周统治者强调“德以齐家”,“德以治国”, “德以平天下。
☆ 《离骚》:“屈心而抑志”,“抑志而弭节” ☆ 《怀沙》中所说:“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 抑。…‘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诗言志”说的实质:把文艺看作是人的心灵 的表现。 ★不同于西方,把文艺看作是对现实的摹仿和再 现。
☆《周礼· 考工记》:“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 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彩 备谓之绣。” ☆ 《左传》桓公二年臧哀伯:“火、龙、黼、黻, 昭其文也。”
☆ 《Biblioteka Baidu辞》:“物相杂,故曰文。” ☆ 《国语· 郑语》:“物一无文。”
自然事物之“文”
社会事物之“文”: ★ 政治礼仪、典章制度、文学艺术;
《诗经》的“言志”特征得到强调 《左传》“赋诗言志”:“断章取义,余取所 求” 保留在《国语》、《左传》等书的文学理论批 评: ★一是献诗讽谏说 ★二是观诗知政说
☆《国语· 周语· 邵公谏厉王弭谤》:
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 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 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 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 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 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语》)
总的看来,先秦的文学观念有一个发展演变过 程,即是从最广义的一般性总体文化观念来看 待文学,到逐渐认识文学的基本特点,并且开 始和学术相分离的过程,这是和中国文化发展 的特点及其历史轨迹,互相契合的。 ☆ 《论语》中的“文质彬彬”
第二节 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
☆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 类象形,故谓之文。”“文者,物象之本。” 与文字创造相接近的是八卦的创造。八卦以一 和--为两个基本符号,组合成八个基本卦象, 即乾、坤、巽、震、坎、离、艮、兑。
《诗经》中关于写诗目的的表达: ☆吉甫作颂,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巷伯。
----《大雅· 嵩高》
☆ 家父作诵,以究王汹,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小雅· 节南山》 ☆ 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小雅· 巷伯》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小雅· 四月》
☆维是褊心,是以为刺。----《魏风· 葛屦》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魏风· 园有桃》
☆师旷对晋平公说:“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 以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 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 (《左传》襄公 十四年)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审乐观诗:完全把 文艺作品看作是政治状况的反映。
☆(《周南》、《召南》)“美哉!始基之矣。 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 (《郑》)“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 其先亡乎?” ☆ (《小雅》)“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 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
★ 人的服饰、语言、行为、动作
☆“服,心之文也。”(《国语· 鲁语》)
☆“言,身之文也。”(《国语· 晋语》)
☆“动作有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以“文德”为“文” ☆“昭文德”(《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修文德”(《论语· 季氏》) ☆刘勰《文心雕龙· 原道》:“日月叠璧”为 “天文”,“山川焕绮”为“地文”,“傍及 万品,动植皆文”。 与“美”的概念接近,是指事物的一种美的形 式。 ☆刘勰《文心雕龙· 情采》分艺术之美为“形
狭隘之“文”:文化之“文”。 ☆《论语》:“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 ☆“天之将丧斯文也。” (孔子)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 ☆《论语》:“文学:子游、子夏。” ☆ 《左传》:“言之不文,行而不远。”
战国中期以前----“学术”之文
战国中期以后----“文章”之文 ☆吕不韦主编撰《吕氏春秋》,曾“布咸阳市门, 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 者,予千金。”(《史记· 吕不韦传》)
第一章 先秦的文学观念和 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
第一节 阶段性特征明显 先秦的文学观念
文史哲不分,诗乐舞合一
☆《墨子· 公孟》:“诵《诗》三百,弦《诗》
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文”的概念
☆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
广义的“文” ★纹身 ★陶器上的编织文有关 ★色彩的交错:五色成文
中国古代文论选讲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 社,1979 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 社,1979 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 大学出版社,1995
陈良运《中国诗学批评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李壮鹰、李春青《中国古代文论教程》,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