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1.简述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及作用。
答: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非特异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在感染早期,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包括皮肤、黏膜物理屏障作用以及局部细胞分泌杀菌物质的化学效应,有非特异性效应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进行杀伤,及血液和体液中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受到外来异物刺激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的异物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作用:经识别抗原成分后开始分化增殖的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经一段时间后生成效应细胞,杀伤清除病原体,起主导作用。
2.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卫、致病)的理论基础。
答: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或“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应答,来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
免疫系统在免疫功能正常条件下,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不应答状态,对机体正常运行具有一定的防卫作用;但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例如免疫应答反应水平过高或过低,或者对自身组织细胞产生免疫应答,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这就导致免疫性相关疾病的发生。
3.简述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答:BCR(B细胞抗原受体)是通过其V区抗原结合部位来识别抗原的,BCR的V区,尤其是V区的CDR1、CDR2和CDR3氨基酸序列的多样性,决定了对抗原识别的多样性。
造成BCR多样性的机制主要有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编码BCR重链V区的基因有V、D、J三种,编码轻链V区的有V和J两种,而且每一基因又是由很多的基因片段组成。
这样,重链基因的组合和重链基因与轻链基因的组合将产生众多不同特异性的BCR。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编码CDR3的基因位于轻链V、J或重链V、D、J片段的连接处,两个基因片段的连接可丢失或加入数个核苷酸,从而增加了CDR3的多样性。
3)体细胞高度突变造成的多样性:在BCR各基因片段重排完成后,其V区基因也可发生突变,而且突变频率较高,因而增加其多样性。
医学免疫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促使Th0细胞向Th1细胞方向分化的细胞因子是A、IL-4B、IL-13C、IFN-γD、IL-3E、IL-10正确答案:C2、产生TGF-β的主要细胞是A、CTL细胞B、Th细胞C、Mϕ细胞D、B细胞E、调节性T细胞正确答案:E3、抗TNF-α单抗(Certolizumab,Adalimumab,Golimumab)可用于治疗A、类风湿关节炎B、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C、失血后贫血D、哮喘E、晚期肺癌正确答案:A4、需要做溶血空斑试验的情况是A、研究药物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B、检测红细胞完整性C、研究单核细胞吞噬功能D、测定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血清抗体滴度E、检测肿瘤患者的NK细胞活性正确答案:A5、可通过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的淋巴细胞是A、γδT细胞B、B细胞C、αβT细胞E、NK细胞正确答案:E6、T细胞的自分泌生长因子是A、IL-2B、IL-3与IL-5C、IL-6与IL-8D、IL-1与IL-7E、EPO与TPO正确答案:A7、用免疫球蛋白免疫同一种属不同个体的动物诱导的抗体,其所针对的特异性抗原主要是A、移植抗原B、独特型抗原C、同种型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异种抗原正确答案:D8、初始T细胞移居的主要部位之一是A、淋巴结B、肝脏C、骨髓D、法氏囊E、胸腺正确答案:A9、关于调节性T细胞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自然产生的调节性T细胞可通过细胞-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发挥免疫抑制作用B、调节性T细胞在外周耐受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作用C、自然产生的调节性T细胞来源于胸腺D、调节性T细胞也可通过诱导产生E、过继转移调节性T细胞可用于打破免疫耐受正确答案:E10、仅能由TD-Ag诱导产生耐受的细胞是B、T细胞C、B细胞和T细胞D、NK细胞E、巨噬细胞正确答案:B11、新生儿溶血症A、Ⅲ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非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Ⅰ型超敏反应正确答案:B12、可募集和活化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不包括A、MCP-1B、MIP-1α/βC、IL-10D、IFN-γE、GM-CSF正确答案:C13、关于自身免疫病发病的正确说法是A、儿童发病多于老年人B、睾丸酮可诱发某些品系小鼠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C、切除小鼠卵巢可避免某些品系小鼠发生自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D、男性多于女性E、切除卵巢后发病率增高正确答案:C14、通过分泌TGF-β参与调节的细胞是A、CD4+Th3B、CD4+Th1C、CD4+Th2D、CD4+Tr1E、自然调节T细胞正确答案:A15、抗胞内病原体感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TfhB、Th2C、Th17D、Th1E、Treg正确答案:D16、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反复感染B、超敏反应C、免疫增生性疾病D、自身免疫病E、肿瘤正确答案:A17、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能力最强的DC是A、前体DCB、未成熟DCC、骨髓内DCD、迁移期DCE、成熟DC正确答案:B18、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相互作用是A、氢键B、非共价键C、二硫键D、磷酸化作用E、共价键正确答案:B19、传递TCR识别抗原的信号的是A、CD2B、CD3C、CD28D、Igα/IgβE、CD40正确答案:B20、以下关于B细胞表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由BCR识别B、大多为构象表位C、识别受MHC限制D、无需蛋白酶降解就可识别E、一般由10个左右氨基酸组成正确答案:C21、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A、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B、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C、APC对Th细胞的激活作用D、CTL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E、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作用正确答案:B22、耐受形成后维持时间较长的细胞是A、B细胞B、T细胞C、B细胞和T细胞D、NK细胞E、巨噬细胞正确答案:B23、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A、B细胞B、Th1C、Th2D、浆细胞E、CTL正确答案:D24、HLA分子多态性的主要原因是A、连锁不平衡B、HLA基因是复等位基因C、HLA分子可以裂解D、HLA基因高度易变E、HLA基因发生有效重组机会较多正确答案:B25、不能用于分离外周血T细胞的方法是A、密度梯度离心法B、FACSC、免疫磁珠法D、免疫吸附分离法E、抗原肽-MHC分子四聚体技术分析正确答案:A26、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A、免疫防御功能的障碍B、免疫监视功能的障碍C、免疫自稳功能的障碍D、免疫调节功能的障碍E、免疫功能亢进正确答案:B27、脱敏治疗可用于A、血清过敏症B、接触性皮炎C、输血反应D、肾小球肾炎E、血清病正确答案:A28、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疫苗属于A、灭活疫苗B、重组抗原疫苗C、亚单位疫苗D、结合疫苗E、合成肽疫苗正确答案:C29、下列分子中,不参与蛋白质抗原加工提呈过程的是A、CD4B、CD8C、CD1E、TCR正确答案:C30、传递TCR识别抗原信号的分子是A、CD2B、CD3C、CD4D、CD5E、CD8正确答案:B31、关于白三烯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使平滑肌收缩B、在迟发相发挥主要作用C、可使外分泌腺分泌增加D、可使毛细血管收缩E、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正确答案:D32、关于肿瘤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机制B、抗体在抗肿瘤中并不发挥主要作用C、静止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均能杀瘤细胞D、NK细胞是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E、增强抗体具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正确答案:C33、不表达HLAⅠ类抗原的细胞是A、淋巴细胞B、成熟红细胞C、血小板D、网织红细胞E、肝细胞正确答案:B34、B细胞的共受体A、ICAM-1(CD54)B、CD79a/CD79bD、CD80/CD86E、CD19/CD21/CD81正确答案:E35、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后果最严重的是A、超急性排斥反应B、慢性排斥反应C、GVHRD、亚急性排斥反应E、急性排斥反应正确答案:A36、与体液免疫应答异常有关的免疫缺陷病是A、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B、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C、慢性肉芽肿病D、WASE、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正确答案:A37、能产生IL-2、IFN-γ、TNF-α的细胞是A、Th2细胞B、Th1细胞C、巨噬细胞D、NK细胞E、B细胞正确答案:B38、介导B细胞活化的共刺激分子是A、CD19B、CD21C、CD81D、CD40E、CD3正确答案:D39、可刺激成熟B细胞增殖和(或)分化的细胞因子是A、IL-12C、TGF-βD、G-CSFE、IL-4正确答案:E40、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属于A、过继免疫B、自然主动免疫C、人工被动免疫D、人工主动免疫E、自然被动免疫正确答案:B41、感染后最早出现的抗体是A、IgAB、IgMC、IgGD、IgEE、IgD正确答案:B42、Th细胞的分化抗原是A、CD3B、CD4C、CD8D、CD28E、CTLA-4正确答案:B43、口服抗原可诱导局部黏膜免疫应答,却引起全身性免疫耐受的现象称为A、高带耐受B、免疫忽视C、低带耐受D、耐受分离E、免疫抑制正确答案:D44、关于中性粒细胞正确的叙述是A、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B、含有嗜天青颗粒C、主要功能为巡视、清除病原微生物D、在慢性炎症中起关键作用E、可与IgE结合正确答案:C45、关于T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h1细胞和Th2细胞均是CD4+ T细胞B、Th2细胞介导细胞免疫C、Th1细胞分泌IL-2D、Th2细胞分泌IL-4E、Th1细胞和Th2细胞均是辅助性T细胞,只是辅助对象不同正确答案:B46、关于记忆B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合成大量IgMB、接触同一抗原可迅速活化C、在生发中心形成D、与静息B细胞的大小相似E、介导B细胞的再次免疫正确答案:A47、下列对Tr1和Th3描述错误的是A、CD4+Tr1主要分泌IL-10B、CD4+Th3主要分泌TGF-βC、Tr1可调控炎症性自身免疫反应和诱发移植耐受D、Th3通常在口服耐受和黏膜免疫中发挥作用E、它们都属于Foxp3+调节性T细胞正确答案:E48、目前临床上肾脏移植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是移植排斥反应,请问诱导该反应的主要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独特型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Forssmann抗原E、血型抗原正确答案:C49、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是A、感染早期迅速发挥作用B、包括物理屏障和化学屏障作用C、无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D、经遗传获得E、可产生免疫记忆正确答案:E50、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是由哪类补体缺陷引起A、C3缺陷B、C4缺陷C、C1INH缺陷D、C1q缺陷E、C9缺陷正确答案:C51、Ⅳ型超敏反应主要机制A、ADCC效应B、IgE介导C、T细胞介导D、嗜酸性粒细胞介导E、中性粒细胞介导正确答案:C52、与HIV播散有关的主要免疫细胞为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C53、B细胞的抑制性受体是A、CD20B、CD40C、CD79aD、CD80E、CD86正确答案:A54、可直接识别抗原表位的细胞是A、NKT细胞B、CD5-B细胞C、γδT细胞D、CD4+T细胞E、CD8+T细胞正确答案:B55、天然状态下负责肠道免疫保护的抗体是A、IgAB、IgMC、IgGD、IgEE、IgD正确答案:A56、穿孔素分子不具有下列哪项特点A、与补体成分C9作用相似B、可在靶细胞膜上聚合成孔道样结构C、存在于CTL细胞的胞浆颗粒中D、可使靶细胞发生凋亡E、可使靶细胞发生溶解正确答案:D57、关于B细胞形成的耐受,以下正确的是A、只有低剂量TD抗原可诱导B、诱导成功所需时间短C、耐受状态持续时间短D、只有低剂量TI抗原可诱导E、容易形成耐受正确答案:C58、属于TSA的是A、甲胎蛋白(AFP)B、胚胎硫糖蛋白抗原(FSA)C、癌胚抗原(CEA)D、人恶性黑色素瘤基因编码的MZ2-E抗原E、γ-胚胎蛋白正确答案:D59、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淋巴细胞是A、NK细胞B、B1细胞C、γδT细胞D、αβT细胞E、B2细胞正确答案:B60、以下哪种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相对较强A、抗原来源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近B、抗原的分子量小于10kDC、抗原的结构复杂D、脂类抗原E、由单一的氨基酸组成的抗原正确答案:C61、不属于人工被动免疫制剂的是A、抗毒素B、血清丙种球蛋白C、抗病毒血清D、胎盘球蛋白E、类毒素正确答案:E62、CD4分子存在于A、Th1、Tc细胞B、Treg、CTL细胞C、Th0、Th1、Th2细胞D、所有成熟T细胞E、肥大细胞正确答案:C63、T细胞活化所需的第二信号主要是A、CD8与MHCⅠ类分子作用B、CD4与MHCⅡ类分子作用C、CD40与CD40L之间作用D、CD28与B7分子之间的作用E、CD152与B7分子之间的作用正确答案:D64、靶细胞功能亢进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A、Graves病B、输血反应C、类Arthus反应D、肺结核空洞E、接触性皮炎正确答案:A65、交叉配型对于以下哪种器官移植尤为重要A、心脏移植B、肝脏移植C、肺移植D、骨髓移植E、肾脏移植正确答案:D66、在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中,没有被裂解的组分是A、C2B、C3C、C4D、C5E、C6正确答案:E67、CD20属于A、致癌病毒产物B、基因突变产物C、正常组织中的隐蔽抗原D、胚胎抗原E、分化抗原正确答案:E68、MHC分子中不形成抗原结合槽的结构域是A、Ⅱ类分子的α1B、Ⅱ类分子的β1C、Ⅱ类分子的α2和β2D、Ⅰ类分子的α1E、Ⅰ类分子的α2正确答案:C69、能够与抗原肽结合并将抗原肽提呈到细胞膜表面的功能分子是A、B细胞受体B、MHC分子C、协同刺激分子D、T细胞受体E、细胞因子受体正确答案:B70、介导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分子A、CD16B、CD28C、CD4D、CD8E、CTLA-4正确答案:B71、T细胞表面的共受体是A、CD8B、CD28C、CD80D、CD40E、CD25正确答案:A72、产生穿孔素的细胞是A、CTL细胞B、Th细胞C、Mϕ细胞D、B细胞E、调节性T细胞正确答案:A73、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IFN-γB、TNF-αC、CSFD、IL-2E、TGF-β正确答案:B74、在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中,Th细胞不发挥作用的是A、抗体亲和力成熟B、生发中心的形成C、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D、B细胞的活化E、Ig类别转换正确答案:C75、淋巴样干细胞可以分化为A、巨噬细胞B、红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T细胞E、血小板正确答案:D76、预防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症的方法是A、用抗Rh血清给新生儿进行人工被动免疫B、用免疫抑制剂抑制母体产生抗Rh抗体C、用过量的抗原中和母亲的抗Rh球蛋白D、给胎儿输入母亲的红细胞E、分娩72小时内给产妇注射抗Rh免疫血清正确答案:E77、通过分泌IL-4参与调节的细胞是A、CD4+Th3B、CD4+Th1C、CD4+Th2D、CD4+Tr1E、自然调节T细胞正确答案:C78、IgE分子中,具有高亲和性、可结合到肥大细胞上的部位是A、Fab段B、CH2功能区C、H链恒定区D、HVR区E、Fc段正确答案:E79、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IL-8B、IL-5C、IL-6D、IL-1E、IL-3正确答案:A80、用鼠源性抗CD3单克隆抗体防治移植排斥反应,最主要的并发症是A、GVHRB、HVGRC、Ⅰ型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肿瘤正确答案:C81、抗CD3、抗CD25等单克隆抗体作为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首先治疗下列哪种疾病A、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B、肝细胞癌C、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D、类风湿性关节炎E、持续性哮喘正确答案:C82、最早发现的人类肿瘤特异性抗原是A、CEAB、T抗原C、MAGE-蛋白D、EIA抗原E、EBV蛋白正确答案:C83、未成熟DC的特点是A、高表达共刺激分子B、高表达MHC分子C、有效提呈抗原D、有效摄取抗原E、高表达肽-MHC分子复合物正确答案:D84、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A、受者的树突状细胞B、受者的T细胞C、受者的B细胞D、供者的T细胞E、供者的树突状细胞正确答案:B85、与艾滋病发病密切相关的主要受体是A、CD3B、CD4C、CD8D、CD28E、CD40正确答案:B86、与G-CSF联合应用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重组细胞因子药物是A、LTB、IL-6C、IFN-γD、SCFE、IL-4正确答案:D87、MHCⅡ类分子表达障碍是由于A、PNP基因缺陷B、AK-2基因突变C、C2TA基因缺陷D、IL-2Rγ基因突变E、ADA基因缺陷正确答案:C88、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时A、不需预先致敏B、抗瘤谱较窄C、通过表面的IgE Fc段发挥作用D、有MHC限制性E、在肿瘤晚期时杀瘤作用较强正确答案:A89、IgM与抗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是A、参与经典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B、参与旁路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C、参与MBL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D、旁路途径激活物E、经典途径激活物正确答案:E90、HLA的表型是指A、HLA基因在体细胞一条染色体的组合B、HLA基因在体细胞两条染色体的组合C、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D、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E、某一个体HLA分子的型别正确答案:E91、B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A、需要细胞因子B、具有MHCⅠ类分子限制性C、通过CD3传递抗原信号D、具有MHCⅡ类分子限制性E、没有MHC限制性正确答案:E92、关于再次应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再次应答较初次应答的潜伏期短B、抗体浓度增加快C、主要产生高亲和力的IgG抗体D、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剂量小E、抗体维持时间短正确答案:E93、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是A、Th17B、Th2C、TfhD、TregE、Th1正确答案:D94、Th2细胞通过产生何种细胞因子抑制Th1细胞的活性A、IL-4B、IFN-γC、IL-12D、IL-2E、TNF-α正确答案:A95、吞噬细胞主要包括A、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NK细胞和中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和APC正确答案:B96、中和作用最强的Ig是A、IgMB、IgGC、IgED、IgAE、IgD正确答案:B97、关于Th17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Th17细胞参与病理性肠道炎症B、Th17细胞分泌IL-21促进Th17细胞的扩增C、TGF-β抑制Th17细胞分化D、Th17细胞可分泌大量IL-22E、Th17细胞分泌IL-23维持与稳定Th17细胞的特征正确答案:C98、CSF可以归类于A、集落刺激因子B、白细胞介素C、干扰素D、肿瘤坏死因子家族E、趋化因子家族正确答案:A99、辅助性T细胞的表面标志之一A、CD5B、CD4C、CD8D、CD19E、CD21正确答案:B100、乙肝预防疫苗诱导的保护性抗体是A、IgAB、IgMC、IgGD、IgEE、IgD正确答案:C。
医学免疫学考试简答题1 、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与主要⽣物学功能。
组成: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②补体调节蛋⽩③补体受体功能:补体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经典途径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
①、细胞毒作⽤:参与宿主抗感染、抗肿瘤;②、调理作⽤: C3b/C4b 可作为⾮特异性调理素介导调理作⽤;③、免疫复合物清除作⽤:将免疫复合物随⾎流运输到肝脏,被吞噬细胞清除;④、炎症介质作⽤:C3a/C5a 的过敏毒素作⽤、 C5a 的趋化和激活作⽤、 C2a 的激肽样作⽤,引起炎症性充⾎和⽔肿;⑤、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2 、补体激活的三个途径:经典途径:①激活物为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C1q 识别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4b2a 和 C4b2a3b③其启动有赖于特异性抗体产⽣,故在感染后期或恢复期才能发挥作⽤,或参与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机体旁路途径:①激活物为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细胞等,直接激活 C3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3bBb 和 C3bBb3b③其启动⽆需抗体产⽣,故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就能发挥作⽤④存在正反馈放⼤环MBL (凝激素)途径:①激活物⾮常⼴泛,主要是多种病原微⽣物表⾯的 N 氨基半乳糖或⽢露糖,由MBL 识别②除识别机制有别于经典途径外,后续过程基本相同③其⽆需抗体即可激活补体,故在感染早期或对免疫个体发挥抗感染效应④对上两种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及⽐较:经典途径 / 旁路途径 /MBL 途径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 内毒素、酵母多糖、凝聚 IgA/ 病原微⽣物、糖类配体参与成分: C1-C9/ C3 、 C5-C9 、 B 、 D 、 P/ C2-C9 、 MBL 、 MASPC3 转化酶: C4b2a/ C3bBb/C4b 2a 、 C3bBbC5 转化酶: C4b 2a 3b/ C3bBb3b/ C4b 2a 3b 、 C3bBb3b作⽤:特异性免疫 / ⾮特异性免疫 / ⾮特异性免疫4 、试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全过程。
1.简述固有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旳概念和特性。
根据作用方式及其特点旳不同,机体存在两类免疫:1) 先天性免疫或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是就具有旳天然免疫,可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旳重要针对入侵病原体旳天然防御功能。
其重要特性是反映迅速,针对外来异物旳范畴较广,不针对某个特定异物抗原,也称非特异性免疫。
2)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接触到生活环境中旳多种异物抗原,并在不断刺激中逐渐建立起来旳后天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
其重要特性是针对某个特定旳异物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开始旳应答过程比较缓慢,一旦建立清除该抗原旳效率很高,特异性很强,也称特异性免疫2.试述Ig旳生物学功能。
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旳CDR(HVR)能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
Ig与抗原结合,可产生中和效应,并激发体液免疫应答,还也进行抗原抗体检测。
2)激活补体:IgG1、IgG2、IgG3、IgM可通过典型途径激活补体,凝聚旳IgA、IgG4和IgE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
3)通过与细胞Fc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效应:①调理作用:IgG旳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旳FcγR结合,增进吞噬细胞吞噬作用。
②ADCC作用:抗体依赖旳细胞介导旳细胞毒作用,IgG与靶抗原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Mφ旳F cγR结合,直接杀伤靶细胞。
③IgE介导Ⅰ型超敏反映。
4)通过胎盘与黏膜:IgG 能借助Fc段选择性与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结合,积极穿过胎盘。
SIgA 可经黏膜上皮细胞进入消化道及呼吸道发挥局部免疫作用。
5.简述补体旳生物学功能。
1)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旳细胞毒作用。
2)调理作用:C3b(或C4b、iC3b)一端附着于细菌或其他颗粒表面,另一端与吞噬细胞表面CR1(或CR3、CR4)结合,增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3)免疫粘附: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产生旳C3b一端与IC结合,另一端与体现于数量巨大旳红细胞、血小板表面旳相应受体CR1结合(粘附),通过运送转移给肝脾,被其中巨噬细胞等吞噬而清除免疫复合物(IC),以维护内环境稳定。
医学免疫学试题一医学免疫学试题一一、单选题(20分。
每题1分,共20题)1.免疫对机体是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2.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D.反复感染 E.自身免疫病3.B细胞主要定居于淋巴结的哪个区域A.皮质区 B.副皮质区 C.深皮质区D.浅皮质区 E.髓窦4.胸腺细胞是指A.胸腺中未成熟的前T细胞 B.胸腺上皮细胞C.巨噬细胞 D.胸腺树突状细胞 E.成纤维细胞5.小肠上皮间淋巴细胞(IEL)的功能不包括A.能抑制肠粘膜的超敏反应B.具有对肠道病原体的防御功能C.能分泌多种CKsD.在急性排斥反应中IEL可被激活,导致肠上皮坏死E.具有过滤功能6.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A.血清蛋白 B.细菌外毒素 C.类毒素D.细菌脂多糖 E.IgM7.用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卵清蛋白(BSA-DNP-OA)免疫过的动物, 注射下列哪种物质,产生抗DNP抗体的量最少?A.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B.二硝基苯-卵清蛋白医学免疫学试题一C.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卵清蛋白D.鸡丙种球蛋白-二硝基苯E.鸡丙种球蛋白-苯胺8.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半抗原 B.抗体 C.抗原D.既是抗体又是抗原 E.超抗原9.决定Ig类别的抗原决定簇存在于Ig分子的:A.轻链恒定区 B.重链恒定区C.轻链可变区D.重链可变区 E.交链区10.分泌型IgA的抗原结合价为A.一价 B.二价 C.四价 D.八价 E.十价11.下述哪一种物质既有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又参与特异性免疫效应A.Ig B.MHC分子 C.补体 D.CD分子 E.SPA12.在Ig类别转化中,能促进IgM转化为IgE的细胞因子是:A.IL-4B.TNFC.IL-2D.IL-1E.IL-613.下列免疫分子中有粘附作用的分子是:A.CD3B.IgC.IgD.SmIgE.CD2814.表面不表达CD32(FcγRⅡ)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 B.红细胞 C.巨噬细胞D.B细胞 E.中性粒细胞15.不表达HLA-Ⅰ类分子的细胞是A.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C.成熟红细胞D.上皮细胞 E.中性粒细胞16.可分泌穿孔素的细胞、颗粒酶的细胞是A. Tc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B. Tc淋巴细胞和NK细胞C. B淋巴细胞和 NK细胞D. Tc细胞和巨噬细胞E. 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17.ITAM(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存在于下列哪种分子A.CD3 B.TCR C.BCR D.CD4 E.CTLA—4医学免疫学试题一18.下列哪些细胞有ADCC作用A.Th细胞/NK细胞/LAK细胞 B.T DTH细胞/NK细胞/TIL C.中性粒细胞/NK细胞/MΦ细胞 D.B细胞/NK细胞/Tc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Tc细胞/MΦ细胞19.抗体再次应答的特点是A.IgG和IgM类抗体浓度均显著升高B.抗体浓度达到平台期所需时间较长C.用较少量抗原刺激即可引发再次应答D.抗体亲和力高低参差不齐E.平台期持续时间较短20.下列哪些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与抗体或补体无关A.过敏性休克B.过敏性休克样反应C.传染性超敏反应D.ArThus反应 E.支气管哮喘二、多选题(10分。
医学免疫学问答题部分1. 简述T及B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的原理;T细胞和B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首先需要被抗原性物质活化,而不同的抗原性物质如病原体成分具有不同的抗原性;一个T或B细胞只表达一种TCR或BCR,只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一种Ag分子,所以,T及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严格的特异性,而在T及B细胞的整个群体中,则能识别各种各样的抗原分子;由于T及B细胞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决定其执行的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1.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方式及作用;全身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不断进行动态更换;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分布于全身各处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经淋巴循环,经胸导管进入上腔静脉,再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及各类免疫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过高壁内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的互相沟通;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使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各淋巴组织及器官处合理分布,能动员淋巴细胞至病原体侵入处,并将抗原活化的淋巴细胞引流入局部淋巴组织及器官,各类免疫细胞在此协同作用,发挥免疫效应;2.;前; 自B细胞被活化,3.12 联系:念,4. 212IgG4可经旁路3及超敏反应作用;455.1Ig的基本结构:Ig单体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四肽链结构;在重链近N端的1/4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重链可变区VH,其余部分为恒定区CH;在轻链近N端的1/2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轻链可变区VL,其余1/2区域为恒定区CL;VH与VL内还有高变区;2免疫球蛋白的肽链功能区:Ig的重链与轻链通过链内二硫键将肽链折叠,形成若干个球状结构,这些肽环与免疫球蛋白的某些生物学功能有关,称为功能区;IgG、JgA、JgD的H链有四个功能区,分别为VH、CH1、CH2、CH3;IgM、IgE 的 H 链有五个功能区,多一个CH4区;L链有二个功能区,分别为VL和CL;VL与VH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CL 与CH1上具有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IgG的CH2、IgM的CH3具有补体C1q的结合部位,IgG的CH3可与某些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IgE的CH2和CH3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IgE Fc受体结合;6. 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1975年,KÖhler和Milstein 首创了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和单克隆抗体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使小鼠免疫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每一个杂交瘤是用一个B细胞融合而产生的克隆;这种细胞既保持了骨髓瘤细胞大量无限增殖的特性,又继承了免疫B细胞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将这种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株体外扩增或接种于小鼠腹腔内,则可从上清液或腹水中获得单克隆抗体;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抗体具有结构高度均一,特异性强,无交叉反应等特点;7. 简述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1概念:见名词解释1;2补体系统由30多种成分构成,按其生物学功能分为三类:a.固有成分:存在于体液中、参与活化级联反应的补体成分,包括C1~C9、MBL、B因子、D因子;b.补体调节蛋白: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包括备解素、C1抑制物、I因子、C4结合蛋白、H因子、S蛋白、Sp40/40、促衰变因子、膜辅助因子等;c.补体受体:包括CR1~CR5、C3aR、C4aR、CaR等;8. 比较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异同;三条途径的区别见下表:区别点经典途径旁路途径 MBL途径激活物 IgG1~3或IgM 与Ag复合物脂多糖、酵母多糖、凝聚的IgA和IgG4 MBL参与成分 C1~C9 C3,C5~C9, B、 P、D因子同经典途径 C3转化酶 C4b2b C3bBb 同经典途径C3转化酶所需离子Mg2+作用9.12体,因此,3合,还是一种有效4IC解离;②循环; 5,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10.作用,也无,11. 细胞因子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功能★★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有:①抗感染、抗肿瘤作用 , 如IFN、TNF等;②免疫调节作用,如IL-1、IL-2、IL-5、IFN等;③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如M-CSF、G-CSF、IL-3等;④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如:IL-1、IL6、TNF等细胞因子可直接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12. 简述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分类;细胞因子共分六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共分五个家族:①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IL-1、IL-6、M-CSF、SCF、FGF等受体属于此类;② 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又称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家族或造血因子受体家族;IL-2~IL-7、IL-9、IL-11、IL-13、IL-15、GM-CSF、G-CSF受体属于此类;③ 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这类受体是干扰素的受体;④ II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又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是TNF及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⑤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家族,这一家族是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13. HLA复合体的结构及产物:根据HLA复合体各位点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将HLA复合体分为三个区域,即I类基因区、Ⅱ类基因区和介于I类与Ⅱ类基因区之间的Ⅲ类基因区;1I类基因区内含经典HLA的A、B、C基因位点和新近确定的非经典 HLA的E、F、G、H等基因位点;HLA的A、B、C 各位点基因编码 HLA I类抗原分子的重链α链,与β2m结合共同组成人类的 HLA I类抗原;2Ⅱ类基因区包括HLA的DP、DQ、DR三个亚区和新近确定的HLA的DN、DO、DM三个亚区;HLA的DP、DQ、DR 三个亚区编码相应的HLA的DP、DQ、DR抗原的α链和β链,组成HLA Ⅱ类抗原;3Ⅲ类基因区位于I类与Ⅱ类基因区之间,内含众多编码血清补体成分和其他血清蛋白的基因,主要基因产物为 C4、C2、B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热休克蛋白70等;14. HLA 的多态性主要由以下原因所致:①复等位基因:HLA复合体的每一个位点均存在为数众多的复等位基因,这是HLA高度多态性的最主要原因;②共显性:HLA复合体中每一个等位基因均为共显性,从而大大增加了人群中HLA表型的多样性;15. MHC1应;2 MHC-抗原肽复合体,,启动免疫应答;3 , T细Ⅱ类分子的制约,CD8+416. HLA IHLA分布功能表面,接纳的抗原肽长度有限, T 细胞17.活化、18. 粘附分子的分类和功能:粘附分子根据结构特点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钙粘蛋白家族,此外还有一些尚未归类的粘附分子;功能:⑴参与免疫细胞的免疫发育与分化;如胸腺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涉及到胸腺细胞上CD8和CD4分子与胸腺基质细胞上的MHCⅠ、Ⅱ类抗原间的相互作用;T细胞活化分化过程中必须有粘附分子提供的细胞间协同刺激信号的存在;⑵通过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粘附分子之间的作用参与炎症过程⑶通过淋巴细胞上的淋巴细胞归巢受体与内皮细胞上的地址素之间的作用参与淋巴细胞归巢;19. 参与T细胞识别、粘附及活化的CD分子的种类、结构特点、识别配体及其功能有:种类结构特点识别配体功能CD3 五聚体,与TCR组成TCR/CD3复合物稳定TCR结构、传递活化信号CD4 单体分子MHCⅡ类分子增强TCR与APC或靶细胞的亲和性,并参与信号传导; CD8 异源二聚体MHCⅠ类分子增强TCR与APC或靶细胞的亲和性,并参与信号传导; CD2 单体分子CD58LFA-3 增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的粘附及CD2分子所介导的信号传导CD58 单体分子CD2 促进T细胞识别抗原,参与T细胞信号传导CD28 同源二聚体B7 提供T细胞活化的辅助信号CD152 同源二聚体B7 对T细胞活化有负调节作用CD40L 三聚体CD40 是B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和淋巴结生发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20. 参与B细胞识别、粘附及活化的CD分子的种类、结构特点、识别配体及其功能有:种类结构特点识别配体功能 CD79 异源二聚体与mIg组成BCR复合物,介导B细胞信号传导CD19 单体分子促进B细胞激活CD21 单体分子 C3片段EB病毒增强B细胞对抗原的应答,参与免疫记忆 CD80/CD86 单体分子 CD28 提供T细胞活化的辅助信号CD40 单体分子 CD40L 是B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和淋巴结生发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21. IgFc受体的分类和功能分别为:1FcγR:是IgG Fc受体,又可分为① F cγR Ⅰ即CD64:是高亲和力IgG Fc受体,可介导ADCC,清除免疫复合物,促进吞噬细胞对颗粒性抗原的吞噬作用,促进吞噬细胞释放IL-1、IL-6和TNF-α等介质;② FcγR Ⅱ即CD32:是低亲和力IgG Fc 受体,可介导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氧化性爆发;③FcγRⅢ即CD16:是低亲和力IgG Fc受体,可与FcεRγ链或与TCR-CD3δ链相连,传递活化信号,并可介导促进吞噬和ADCC作用;2FcαR即ADCC; 3FcεR:是:是IgE低22. TTCRCD4/CD8LFA-2CD2可与CD58CD40L23. TT TCR αβ和T细胞、抗原活化过的功能:细胞Tc:特异4,CTL Th1、IL-6、IL-1024. Ts25. T表面的抗原受体不同,T细胞是TCR而B细胞是BCR;初始T细胞与记忆T细胞:二者表面CD45分子的异构型不同,初始T细胞表达CD45RA,而记忆T细胞表达CD45RO; Th1细胞与Th2细胞:二者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 Th1细胞分泌IL-1、IFN-γ,与TDH和TC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有关,可促进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而Th2细胞偏向于分泌IL-4、IL-5、IL-6、IL-10,与B细胞增殖成熟和促进抗体生成有关,可增强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26. CD8+杀伤性T细胞破坏靶细胞的机制有2种:细胞裂解和细胞调亡;⑴细胞裂解:CD8+杀伤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后,通过颗粒胞吐释放穿孔素,使靶细胞膜上出现大量小孔,膜内外渗透压不同,水分进入胞浆,靶细胞胀裂而死;⑵细胞调亡:有2种不同机制:①Tc活化后大量表达FasL,可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通过Fas分子胞内段的死亡结构域激活caspase,在激活一系列caspase,引起死亡信号的逐级转导,最终激活内源性DNA内切酶,使核小体断裂,并导致细胞结构毁损,细胞死亡;②Tc细胞颗粒胞吐释放的颗粒酶,可借助穿孔素构筑的小孔穿越细胞膜,激活另一个caspase10, 引发caspase级联反应,使靶细胞调亡;27. NK1.1+T细胞表型的特点有:表达NKR.P1CNK1.1, 通常为CD4-CD8-, TCR多为TCRαβ;其功能有:⑴细胞毒作用:①可分泌穿孔素使靶细胞溶解;②胸腺中的该细胞可通过FasL/Fas途径诱导CD4+CD8+双阳性的胸腺细胞调亡;⑵免疫调节作用:①在受某些抗原刺激时,如寄生虫感染,可分泌大量IL-4,可诱导活化的Th0细胞分化为Th2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应答或诱导B细胞发生Ig类别转换,产生特异性IgE;②在病毒抗原作用下,可产生IFN-γ,与IL-12共同作用,可使Th0细胞转向Th1细胞,增强细胞免疫应答;28. B细胞的特点:在哺乳动物,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成熟B细胞可定居于周围淋巴组织,是体内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B细胞表面可表达多种膜分子,如:BCR、CD79a、CD79b、CD19、CD20、CD40、CD80、CD86、CD35、CD21、CD22、CD32、MHC 分子、丝裂原受体等等; B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1产生抗体,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 2作为APC,提呈抗原;3产生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造血过程;29. B1性质特异性30. 简述BCR,就决V、D、J三种,V、J 或重链V的多样性;③,因而31.,可增生分化32.分子表达升高,而CD4,选择性发育分化为T细胞时获得了33. 何谓阴性选择其生理意义是什么在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后,单阳性的T细胞与胸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达的自身肽-MHC-I或MHC-II类分子发生高亲和力结合而被清除或不能活化;只有那些未能与胸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达的自身肽-MHC-I或MHC-II类分子结合的T细胞才能发育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此过程称为阴性选择;阴性选择清除了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是T 细胞形成自身耐受的主要机制;34. 简述T、B、NK细胞形成自身耐受的机制;T细胞自身耐受的形成是在T细胞发育阶段经阴性选择后产生的;双阳性的T细胞在胸腺皮质、皮髓交界处以及髓质区与胸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达的自身肽-MHC-I类或II类分子发生高亲和力结合后而被清除,这样保证了机体T 细胞库中不含有针对自身成分的细胞克隆;B细胞自身耐受的形成是在B细胞分化过程中产生的;当早期B细胞逐渐发育为不成熟B细胞时,细胞膜表面表达mIgM,此时如接受自身抗原刺激,则易形成自身耐受;NK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可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的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和CD94分子等;这些抑制性受体通过识别自身的MHC-I类分子使NK细胞处于受抑制状态,发生自身耐受;35.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获得高效价的抗体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①异物性:异物性是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核心;一般来讲,抗原必须是异物,而且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越远,其免疫原性越强;但某些自身物质在一定情况下,免疫系统也可将其视为异物而发生免疫应答;②抗原分子的理化性状:如大分子物质、复杂的化学性质和结构、具有一定的分子构象和物理状态等;用抗原免疫动物后,要想获得高效价的抗体,应考虑以下方面的问题:动物的遗传背景、年龄、健康状态、抗原的剂量、免疫的途径、次数等;必要时应加一定量的免疫佐剂;36. 简述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区别;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表位受体 TCR BCR MHC分子需不需表位性质线性短肽天然多肽表位大小 8~12个氨基酸 5~15个氨基酸12~17个氨基酸表位类型线性表位构象表位或线性表位表位位置在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在抗原分子表面简述TD-Ag与TI-Ag的区别;化学性质结构特点载体决定基无无有37.的现象;38.普通抗原化学性质多糖MHC-II39.;常用的佐、poly A:U 等;刺激淋巴 40.分重要的作用;抗原提呈细胞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和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前者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后者包括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和间皮细胞等;41. 试述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在处理和提呈抗原方面的特点;巨噬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有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三种方式,可摄入较大的固体物质、极小的颗粒状物质、液态物质等;巨噬细胞表面带有大量不同的受体如FcR、CR等,也可通过受体介导将抗原摄取;这些抗原被摄取后,首先在细胞内溶酶体的作用下被降解成小分子的多肽片段,然后与细胞内合成的MHC-I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I类分子的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树突状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有巨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和吞噬作用三种方式;可吞入非常大量的液体,也可摄入较大颗粒的抗原性物质;但是树突状细胞与巨噬细胞不同的是,其仅在发育的某些特定的阶段才具有一定的吞噬功能;外来抗原性物质被树突状细胞摄入后处理成13~25个氨基酸的肽段,与MHC-II类分子结合后表达在细胞表面,再提呈给CD4+ T细胞;42. 简述MHC-I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的过程;内源性抗原是指由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胞内蛋白质、核蛋白及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等;这些抗原在细胞内合成后首先在胞浆内蛋白酶体的作用下降解成小分子的肽段,这些8~11个左右氨基酸组成的肽段大小与MHC-I类分子肽结合区凹槽相仿,在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的作用下转移至内质网腔中,与新组装的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然后通过分泌途径运43. 简述MHC-II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的过程;外源性抗原是指来自细胞外的抗原;当外源性抗原进入机体后,大部分抗原被抗原提呈细胞以吞噬、吞饮及受体介导的胞吞方式摄入至细胞浆中,被内体及溶酶体中的蛋白酶水解为能与MHC-II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片段;在内质网中新合成的MHC-II类分子与抗原肽结合,形成稳定的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然后转运至细胞膜表面,提呈给CD4+ T 细胞;44. 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是什么T细胞只能特异性识别表达在APC表面并与MHC分子结合成复合物的肽类抗原,这又称为TCR的双识别,即TCR在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的抗原肽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识别与抗原肽形成复合物的MHC分子,也就是说,T细胞对抗原肽的识别受MHC分子种类的限制;TCR特定构象;,由TCRab 链ab 链的区;45. TT,T 细胞T 和CD8分子作为共受体,和转导;TAPC 表面相应配体,进而使T 细胞活化T T细胞;APC表面CD2分子结合,共同提供T淋巴细胞凋亡,46. 效应抗原活化 1抗感染Tc细胞的特异IV型超敏反应、移植排斥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展;47. 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其生物学作用:Th1细胞主要分泌IL-2、TNF-b和IFN-g等细胞因子,其生物学作用简述如下:1IL-2:促进Tc细胞增殖分化为致敏Tc 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途径,促进Th1细胞增殖分化,合成分泌细胞因子,扩大细胞免疫效应;2 TNF-b: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使之表达粘附分子和分泌IL-8等趋化性细胞因子这些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能使血流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进而迁移和外渗至局部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反应;激活中性粒细胞,增强其吞噬杀菌能力;局部产生的高浓度TNF-b可使周围组织细胞发生损伤坏死;3 IFN-g 作用于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使之MHC II类分子表达增强,提高抗原提呈效率,扩大细胞免疫应答;活化单核吞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和胞内杀伤功能,并使之获得杀伤肿瘤的功能;促使活化巨噬细胞产生多种引发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和介质;活化NK细胞,增强杀瘤和抗病毒作用,提高机体免疫监视功能;48. 致敏Tc细胞对靶细胞发挥杀伤作用的机制:l致敏Tc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并受MHC I类分子限制;它们只能杀伤表达相应致敏抗原的靶细胞,并且必须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致敏Tc细胞对靶细胞的作用是通过其表面TCR-CD3复合受体分子与靶细胞表面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特异性结合,并在表面CD8分子与靶细胞表面相应配体自身MHC I类分子Ig样区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此时致敏Tc细胞分泌穿孔素、丝氨酸蛋白酶和FasL等细胞毒性物质,使靶细胞溶解破坏和发生细胞凋亡; 2致敏Tc细胞杀伤溶解靶细胞后本身不受损伤,它们与溶解破坏的靶细胞分离后,又可继续攻击杀伤表达相应致敏抗原的其他靶细胞;通常一个致敏Tc细胞在几小时内可连续杀伤数十个靶细胞;这种由CD8+ Tc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效应在清除病毒感染、同种移植排斥和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49. 试述CD4+初始T细胞Th0在免疫应答中的活化过程及效应:CD4+ 初始T细胞通过表面TCR-CD3复合受体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特异性结合,在CD4分子的辅助下,产生T细胞活化第一信号;进而通过抗原呈递细胞和CD4+初始T细胞表面一组粘附分子协同刺激分子与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刺激信号,即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在上述两种信号刺激下,初始T细胞活化,分泌IL-2、4、5、6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是诱导T、B细胞增生分化的重要生物活性介质;活化CD4+初始T细胞在以IL-4为主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Th2细胞;后者产生大量以IL-4、5、6、10为主的细胞因子,辅助B细胞激活、增殖与抗体产生;活化CD4+IL-2、IFN-g和TNF-b;50.BCR对TD;Th细胞藉与B体细胞高频51. Th1Th理抗原,以细胞内吞抗原,2Th,向B细等也很重要;3Th、IL-13等,可辅助B52.MALT;这里产生的B、T细胞混处在一起;M,然后IgA;在穿越黏膜上皮的过程中,IgA与存在于外分泌液中的分泌成分结合,增加了IgA对外分泌液中蛋白水解酶的抵抗;同时,IgA也许会与侵入细胞的相应抗原结合,把病原体或其产物从胞内带出到黏膜腔,从而避免对黏膜上皮细胞的伤害;53. 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在周围淋巴器官的T细胞区激活的部分B细胞进入原始淋巴滤泡,分裂增殖,形成生发中心;生发中心在抗原的刺激下于一周形成;生发中心的B细胞大约6小时分裂一次;这些分裂增殖的B细胞称为生发中心母细胞,有着B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不发生分裂增殖的B细胞被推向外侧,形成冠状带;在生发中心,B细胞继续分化发育,发生抗原受体编辑、体细胞高频突变、抗原受体亲和力成熟及Ig类别转换,最后分化成熟为浆细胞或记忆B细胞;54. 免疫应答的概念、基本类型和生物学意义:1 概念: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主要包括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以及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进而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2 类型:免疫应答根据其效应机理, 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两种类型;3 生物学意义:免疫应答的重要生物学意义是及时清除体内抗原性异物以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应答也可对机体造成损伤,引起超敏反应或其他免疫性疾病;55. 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感应阶段的基本过程:此阶段系指抗原提呈细胞APC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以及Th细胞和B细胞识别抗原后启动活化的阶段; TD抗原经APC加工处理后, 以抗原肽 - 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Th细胞通过表面TCR-CD3复合受体与APC表面抗原肽 - 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特异性结合,并在CD4分子与APC表面相应配体MHC II 类分子的Ig样区相互作用下,诱导产生Th细胞活化第一信号;进而通过细胞表面协同剌激分子与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B7与CD28、ICAM-l 与LFA-1、LFA-3与LFA-2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刺激信号, 即Th细胞活化第二信号;在上述二种信号剌激下,Th细胞活化, 活化的Th细胞可分泌IL-2、4、5和IFN-g等多种细胞因子;与此同时,巨噬细胞可分泌IL-1、12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是诱导T、B细胞增殖分化的重要生物活性介质;B细胞作为免疫效应细胞,通过表面抗原受体结合摄入抗原时可产生活化第一信号,通过Th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40L与ICAM-1和B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CD40与LFA-1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刺激信号,即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在上述二种活化信号作用下,B细胞被激活;56. 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阶段的基本过程:IL-4、2、6 等隆,;活化B细胞通过表面,可进一步增原接触后,57.表 16-1区别点期抗体类别58. 在TITI ;1I型TI与I型TI抗,产2II型TI;这些抗原;59.①60.在注射抗血清时,如遇皮肤试验阳性者,可采用小剂量、短时间20~30分钟、连续多次的注射方法,称为脱敏注射;这是因为小剂量变应原进入机体, 与有限数量的致敏靶细胞膜表面的IgE结合后,靶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较少,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同时介质作用时间短无积累效应;在短时间内多次小剂量注射变应原,可使体内致敏靶细胞分期分批脱颗粒,在短时间内全部解除致敏状态;此时大剂量注射抗血清时,不会发生超敏反应;61. 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见图;初次接触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 IgE 靶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致敏靶细胞致敏肥大细胞和致敏嗜碱粒细胞再次接触变应原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表面的IgE桥联脱颗粒和释放介质储备的介质组胺、激肽原酶激肽原缓激肽新合成的介质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62.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青霉素本身并无免疫原性,但是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醛酸和青霉素烯酸为半抗原;这些半抗原能与人体内蛋白质结合而产生免疫原性,从而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青霉素致敏的个体再次使用青霉素时,即可在几分钟内发生过敏性休克;有时初次注射青霉素也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这可能与患者曾经无意识地接触过青霉素降解。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免疫学习题集和参考答案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一、选择题【A型题】1.免疫是指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法国B.中国C.英国D.美国E.印度3. 免疫对机体是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反复感染E.免疫缺陷病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A.破伤风抗毒素B.破伤风类素素C.肉毒类毒素D.白喉类素素E.白喉抗毒素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A.PasteurB.BehringC.JennerD.BorderE.Burner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A.JennerB.KochC.PorterD.BurnetE.Pasteur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A. 白喉抗毒素B.狂犬疫苗C.人痘苗D.牛痘苗E.卡介苗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A. .Koch和PasteurB. Miller和GoodC. Milstein和K?hlerD. Tislius和KabatE. Porter和Edelman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A. BurnetB. BorderC.PorterD. JennerE.Pasteur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X型题】1.免疫细胞包括A.淋巴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红细胞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A.巨噬细胞C.B细胞D.NK细胞E.树突状细胞3.下列哪些细胞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细胞A.单核-巨噬细胞B.NK细胞C.B细胞D.T细胞E.多形核中性粒细胞4.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A. T细胞B. B细胞C. NK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肥大细胞5.免疫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B.免疫系统的功能C.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和过程D.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免疫学措施E.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二、名词解释1. 免疫2. 免疫防御3. 免疫监视4. 免疫自稳三、问答题1. 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御、致病)的理论基础。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1.何为免疫?简述免疫功能以及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为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免疫防御: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免疫功能免疫监视:发现并清除突变细胞免疫稳定:清除损伤和衰老的自身细胞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等免疫系统免疫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细胞、B细胞膜型分子:TCR、BCR免疫分子分泌型分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2.试述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
异物性:异物性↑,免疫原性↑化学属性:蛋白质>多糖>核酸>多肽抗原分子分子量:分子量↑,免疫原性↑分子结构:分子结构↑,免疫原性↑(明胶,免疫原性弱)物理性状:聚合>单体、颗粒型>可溶性遗传因素宿主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适中的抗原进入方式适当间隔皮内>皮下>腹腔>静脉>口服(易→难诱导)3.试比较TD-Ag和TI-Ag的特点(P25,表3-4)4.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特性的比较(P21,表3-1)5.试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结构域(功能区)、水解片段。
(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为重链与轻链。
其又可分为可变区与恒定区。
可变区又可分为高变区与骨架区(2)轻链有VL和CL两个结构域IgA和IgD重链有VH、CH1、CH2和CH3四个结构域。
IgM和IgE重链有VH、CH1、CH2、CH3和CH4五个结构域。
(3)水解片段①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IgG 木瓜蛋白酶2Fab段+Fc段②胃蛋白酶水解片段IgG 木瓜蛋白酶2F(ab’)2段+pFc’段6.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1)识别抗原(2)激活补体(3)结合Fc受体①调理作用②ADCC③介导Ⅰ型超敏反应(4)穿过胎盘和粘膜7.简述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
(P35,笔记)8.补体系统的组成(1)补体固有成分①经典途径的C1qrs、C2、C4②旁路途径的B因子、D因子、P因子③MBL途径的凝集素(MBL)、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④补体活化的共同组分C3、C5~C9(2)补体调节蛋白(3)补体受体9.试比较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主要异同点(P43)10.试述补体的生物学作用(1)细胞毒作用(2)调理作用(3)炎症介质作用(4)清除免疫复合物11.简述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P49,笔记)12.试述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1)调控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①中枢免疫器官刺激造血(G-CSF)②外周免疫器官调节T/B细胞增殖、分化和效应(2)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①抗感染作用<1>抗菌免疫IL-1、6、8、12和TNF-α=>炎症反应<2>抗感染免疫IFN-α、IFN-β和IFN-γ=>激活NK细胞IL-2=>促进NK细胞杀伤作用②抗肿瘤作用③诱导细胞凋亡(3)促进创伤修复13.粘附分子主要分成哪几类?其主要功能是什么?(1)分类: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②整合素家族③选择素家族L—选择素、P—选择素、E—选择素(2)功能①参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活化②参与炎症过程③淋巴细胞归巢14.B淋巴细胞的功能。
问答题
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简述抗原的基本特性和特异性。
3.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生物学作用。
4.简述免疫球蛋白功能区的功能。
5.举例说明调理作用、ADCC效应。
6.补体有哪几条激活途径?其形成的末端效应如何?
7.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有何异同点?
8.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9.简述细胞因子的种类及其主要作用。
10.简述细胞因子的分泌特点。
11.简述HLA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2.简述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在提呈抗原中有何不同。
13.简述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
14.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如何?
15.简述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及其特点。
16.试比较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特点。
17.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以及主要特点。
18.简述Ⅱ型超敏反应中导致靶细胞溶解的机制。
19.简述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临床常见疾病。
20.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及外界影响因素。
21.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如何?
22.人工免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生物制剂有哪些?。
模拟题(一)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 1分,共40 分) A 胸腺 B 、淋巴结 C 、脾脏 D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2、人B 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在()A 胸腺B 、脾脏C 、骨髓D 、法氏囊 3、木瓜蛋白酶水解IgG 所获片段中, 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是( ) A Fab 段 B 、Fc 段 C 、F (ab ) 2 段 D 、PFc 段 4、参与新生儿溶血症的 Ig 是()A IgGB 、IgAC 、 IgMD 、 IgD5、能抵抗蛋白酶水解的Ig 是( )A IgGB 、sIgAC IgMD 、 IgE1、 、单选题(只许从每题备选答案种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每题 外周免疫器官不包括( ) 6、 A CC 7、 A 8 A 9、 A 以下关于IgG 生物学特性的错误叙述是 能通过胎盘B 是参与I 型超敏反应的主要Ig 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份是( C1 B 、C2C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形成的C4b2b B 下列补体裂解片段中具有调理作用的是( C3a B 10、同时参与经典、旁路及 A C1 B 、C211、 细胞因子(CK 的生物学作用特点不包括( 、C2、C3 、C3bBb 、C3b ) '能激活补体 、能发挥调理作用 D C3转化酶是 C、C4b2b3b 、C5a 、C4 ) I D ) D 、C3bnBb C MBL 三条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 C 、C3 D 、C5b 、C3 、C4 ) A 具有高效性 B 、为特异性作用 C 多数在局部发挥作用D 、对细胞的作用不受 MHC 艮制 12、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DA TNFB 、13、 干扰素(IFN ) A 抗病毒作用 C 免疫调节作用 IFN C 不具有( B D 14、以下关于 CD8分子的叙述, A 是辅助T 细胞(Th )的膜分子 C 是Th 细胞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 15、 经典的HLA I 类基因是( A HLA-DP B 、HLA-DQ C 16、 HLA 复合体位于人的哪号染色体上 A 1号染色体 B 、2号染色体 17、 HLA n 类抗原主要分布于(、IL-1 ) 、抗肿瘤作用 、炎症介质作用 正确的是( ) B 、是细胞毒T 细胞(Tc )的膜分子 D 、是HIV 的受体 ) 、HLA-C 、IL-2 、HLA-DR A CC D D ) C 、6号染色体 D 、17号染色体 ) 各种有核细胞,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各种白细胞和红细胞 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及抗原提呈细胞( B 细胞、单核/巨噬细胞(M0 )、树突状细胞 APC(DC )及活化T 细胞18、 T 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是(A TCRB 、CD3分子C 19、 B 胞胞不具有的表面标志是( A CD3分子 B 、BCR C 20、 能特异杀伤靶细胞并有 MHC 艮制性的是(B 、BCR ) 、补体受体 ) 、Fc 受体 D 、细胞因子受体、补体受体(CR )C)C 22、不同物种间共有的抗原称为( TD 抗原 B 、TI 抗原 C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是指( A M O B 、Tc 细胞21、专职性APC 不包括( A DCB、 M©NK 细胞 D、B 细胞A23A C 24 A C 、B 细胞) 、异嗜性抗原) D 、NK 细胞 D 、异种抗原来源于胸腺的抗原 在胸腺中加工处理的抗原 胸腺非依赖抗原(Tl-Ag ) 需Th 细胞辅助 B 一般仅产生IgM 类抗体 25、机体在哪个时期对抗原刺激最易产生免疫耐受 成年期 B 、老年期 C 、新生期 、固有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不包括 多经遗传获得B 、作用发挥快 作用无严格针对性D 、有免疫记忆性 A 26 A CB 、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需T 细胞辅助的抗原 D 、 T 细胞在胸腺内发育过程中获得的抗原 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的特点是( ) 、能诱导记忆B 细胞形成 D 、主要产生IgG 类抗体 ) 、胚胎期27、 皮肤和粘膜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的防御功能体现在A 物理屏障作用BC 微生物屏障作用D 28、 参与固有免疫的效应分子不包括 A 补体 B 、溶菌酶 C 29、 NK 细胞的ADCC 是下列哪类 A IgA B 、IgG C 30、 MO 的生物学功能不包括 吞噬杀伤病原体的作用 抗肿瘤作用 D 、下列哪种细胞不参与 I Tc 细胞 B A C 31 A 型超敏反应( 、肥大细胞 32、脱敏治疗适合于( ) 青霉素皮试阳性者 B 结核菌素皮试阳性者 D 、属于I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支气管哮喘 B 、血清病 A C 33 A 、化学屏障作用 、以上均是 () 、抗毒素 D 、防御素 Ig 介导的() 、IgM D ) i 、提呈抗原作用 、特异性识别抗原作用 ) C 、嗜碱性粒细胞 D 、igE B 细胞 、抗毒素皮试阳性的病人 、以上均可 ( ) C 、甲状腺机能亢进 D 、过敏性休克 34、 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属于川型超敏反应 A 类风湿关节炎B C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35、 下列关于肿瘤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机制 B •抗体在抗肿瘤中并不发挥主要作用 C . NK 细胞是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D .静止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均能杀瘤细胞 36、 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发病机制是 A 、BtK 缺陷 B 、CD40L 缺陷 37、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是 A .1型超敏反应 B .n 型超敏反应、过敏性皮炎 、新生儿溶血症 ) C 、ZAP-70 缺陷 C .川型超敏反应 38、 HLA 不相匹配的骨髓移植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病时,易发生( A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 B 、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C 、自身免疫病 D 、肿瘤 39、 以下免疫学检测技术中,最为灵敏的方法是( ) A 、放射免疫测定 B 、免疫荧光技术 C 、免疫酶标技术 D 、间接凝集反应 40、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剂是( ) A 、抗毒素 B 、丙种球蛋白 C 、类毒素D 、抗 D 、ADA 缺陷 D .W 型超敏反应)Rh 球蛋白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填空题(每空 0。
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是:A. 皮肤和黏膜B. 固有免疫C. 特异性免疫D. 细胞免疫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A. 两条重链B. 两条轻链C. 一个Fc段D. 一个F(ab')2段答案:D3. 细胞免疫应答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A. 巨噬细胞B. B细胞C. T细胞D. 树突状细胞答案:C4. 人体免疫系统中,负责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 T细胞B. 巨噬细胞C. B细胞D. 树突状细胞答案:C5. 下列哪项是过敏反应的特点?A. 反应迅速B. 反应强烈C. 反应持久D. 反应可逆答案:A6. 细胞因子中,具有调节B细胞分化成熟作用的是:A. 白细胞介素-1B. 白细胞介素-2C. 白细胞介素-6D. 白细胞介素-12答案:C7. 免疫耐受是指:A. 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的无反应状态B. 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的过度反应C. 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的特异性反应D. 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的非特异性反应答案:A8. 下列哪项不是免疫防御功能?A. 清除病原体B. 清除损伤细胞C. 清除肿瘤细胞D. 促进伤口愈合答案:D9. 免疫球蛋白IgG的Fc段与下列哪种细胞表面受体结合?B. CR2C. CR3D. CR4答案:A10.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为:A. I类分子和II类分子B. I类分子和III类分子C. II类分子和III类分子D. I类分子、II类分子和III类分子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些是免疫器官?A. 脾脏B. 淋巴结C. 胸腺D. 肝脏E. 骨髓答案:ABCE2.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包括:A. 防御感染B. 自我稳定C. 免疫监视D. 免疫记忆E. 免疫耐受答案:ABC3. 下列哪些是免疫球蛋白的类型?B. IgDC. IgED. IgGE. IgM答案:ABCDE4. 下列哪些是细胞因子?A. 白细胞介素B. 干扰素C. 肿瘤坏死因子D. 转化生长因子E. 胰岛素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免疫耐受的机制?A. 克隆清除B. 克隆无能C. 克隆忽视D. 免疫复合物清除E. 免疫抑制细胞作用答案:ABCE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免疫系统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组成。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试题及答案XXX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答:1.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2调理吞噬作用;3.免疫粘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如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趋化作用。
2、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答:1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多源性;2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多向性;3多以旁分泌和(或)自分泌形式在局部发挥作用;4通常为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泌性糖蛋白;5通常以非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6细胞因子作用具有高效性;7细胞因子作用具有重叠性;8细胞因子作用具有多效性;9细胞因子作用具有网络性。
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点答: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组成黏膜和上皮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T细胞、B细胞、抗原递呈细胞NK1.1*T细胞、B1-B细胞作用时相即刻-96小时内96小时后作用特点非特异作用,抗原识别谱较广;不经克隆特异性作用,抗原识别专一;经细胞。
扩增和分化,即可发挥免疫效应克隆扩增发挥免疫效应和分化成为效应作用时间间无免疫记忆,作用时间短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长5、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异物性:1.异种物质:如细菌、病毒、异种血清等。
2.同种异体物质:如血型抗原、构造相容性抗原等。
3.自身物质。
(二)理化特性:1.大分子;2.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结构;3.物理状态;4.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三)免疫途径和机体应答性:具有异物性和复杂结构的大分子物质是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条件。
但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产生的免疫效果也不同。
人工免疫时,多数抗原需经皮内、皮下或肌肉注射、喷雾等方式进入机体,才能取得良好免疫效果。
6、简述T细胞亚群分类及其功能。
答:(1)Th1细胞为CD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有分泌IL-2(白细胞介素2)、XXX-γ(γ干扰素)和TNF-β(β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免疫,引起炎症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2)Th2细胞也是CD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火泌IL-4、6、10等细胞因1子,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试题库+参考答案1、MHC分子中不形成抗原结合槽的结构域是A、Ⅱ类分子的α1B、Ⅱ类分子的β1C、Ⅱ类分子的α2和β2D、Ⅰ类分子的α1E、Ⅰ类分子的α2答案:C2、用于检测CTL杀伤活性的常用实验是A、发光免疫分析B、ELISPOTC、LDH释放法D、溶血反应E、ELISA答案:C3、T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是A、CD28B、CD8C、CD40D、CD80E、CD25答案:E4、接种疫苗为A、人工被动免疫B、自然被动免疫C、自然主动免疫D、过继免疫E、人工主动免疫答案:E5、有关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治疗中,下列哪项不正确A、骨髓移植术是较理想的治疗手段之一B、输血时应使用新鲜血C、可给予丙种球蛋白以提高体液免疫力D、有细菌感染时,应选用强效抗生素E、禁忌接种活疫苗或活菌苗6、能够与抗原肽结合并将抗原肽提呈到细胞膜表面的功能分子是A、T细胞受体B、细胞因子受体C、MHC分子D、协同刺激分子E、B细胞受体答案:C7、下列细胞因子中,哪一个对T细胞增殖至关重要A、IL-6B、IL-12C、IL-10D、IL-4E、IL-2答案:E8、可用于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的单克隆抗体是A、抗Her2/CD340B、抗CD33C、抗CD52D、抗EGFRE、抗CD20答案:A9、可通过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的淋巴细胞是A、γδT细胞B、B细胞C、αβT细胞D、NKT细胞E、NK细胞答案:E10、B细胞的抑制性受体是A、CD20B、CD40C、CD79aD、CD80E、CD8611、人类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A、脾脏B、法氏囊腔上囊C、淋巴结D、胸腺E、骨髓答案:D12、对乙酰氨基苯乙醚是A、同种异型抗原B、异嗜性抗原C、半抗原D、肿瘤相关抗原E、自身抗原答案:C13、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分泌IL-10可介导的作用是A、抑制iDC分化为成熟DC、促进iDC诱导免疫耐受、促进中枢耐受B、抑制iDC分化为成熟DC、促进iDC诱导免疫耐受C、促进中枢耐受D、抑制iDC分化为成熟DCE、促进iDC诱导免疫耐受答案:B14、下列哪种补体成分与C3转化酶的形成无关A、C3B、C2C、C4D、C5E、B因子答案:D15、两种以上的细胞因子发挥同样或类似的生物学作用,这种作用的特点称为细胞因子的A、网络性B、协同性C、拮抗性D、重叠性答案:D16、一位患者患多种细菌感染,并发现补体C3成分完全缺乏,不会影响的功能是A、细菌的裂解作用B、过敏毒素的产生C、细菌的调理作用D、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产生E、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答案:E17、与艾滋病发病密切相关的主要受体是A、CD8B、CD4C、CD3D、CD28E、CD40答案:B18、耐受原表位是指A、能诱导Ts细胞活化的Ag表位B、能诱导B细胞活化的表位C、能诱导Mφ活化的表位D、能诱导Th细胞活化的Ag表位E、能诱导免疫耐受的Ag所具有的表位答案:A19、新生儿溶血症A、Ⅳ型超敏反应B、非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Ⅱ型超敏反应E、Ⅰ型超敏反应答案:D20、用于主动特异免疫治疗肿瘤的是A、放射免疫疗法B、输入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C、IL-2、INF-αD、短小棒状杆菌E、独特型抗体瘤苗答案:E21、ELISPOT的方法适用于A、血清抗体的检测B、单细胞水平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C、整体水平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D、DNA检测E、微量抗原的检测答案:B22、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的成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制作的疫苗称为A、结合疫苗B、亚单位疫苗C、重组抗原疫苗D、类毒素E、灭活疫苗答案:B23、关于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错误的是A、在肿瘤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B、抗原致敏的T细胞才能杀伤肿瘤细胞C、受MHC限制D、CD8+T细胞是主要效应细胞E、Th细胞不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答案:E24、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的分子对是A、TCR-MHC分子B、CD4-MHCⅡ类分子C、CD28-B7D、TCR-抗原肽E、CD8-MHCⅠ类分子答案:C25、关于体细胞高频突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最终结果导致抗体亲和力下降B、Ig恒定区基因也可能发生C、不需要Th细胞的辅助D、导致BCR的多样性E、不需要抗原诱导答案:D26、用于治疗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和预防麻疹、传染性肝炎等的是A、抗毒素血清B、免疫毒素C、抗淋巴细胞丙种球蛋白D、人免疫球蛋白制剂E、细胞因子答案:D27、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疫苗属于A、合成肽疫苗B、灭活疫苗C、结合疫苗D、重组抗原疫苗E、亚单位疫苗答案:E28、CD8分子是哪种细胞的标志A、B细胞B、辅助性T细胞C、细胞毒性T细胞D、活化的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答案:C29、从抗原化学性质来讲,免疫原性最强的是A、DNAB、核酸C、脂多糖D、蛋白质E、多糖类答案:D30、能刺激T细胞前体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的细胞因子是A、IL-7B、IL-11C、IL-4D、GM-CSFE、EPO答案:A31、下列哪种疾病与HLA分子无关A、强直性脊柱炎B、多发性硬化病C、类风湿性关节炎D、血友病E、1型糖尿病答案:D32、关于TI-2抗原说法错误的是A、细菌胞壁是TI-2抗原B、对TI-2抗原应答的主要是B2细胞C、荚膜多糖是TI-2抗原D、不能诱导抗体亲和力成熟E、仅能激活成熟B细胞答案:B33、抗体抗肿瘤的机制不包括A、增强抗体的作用B、CDCC、ADCCD、封闭肿瘤细胞上的转铁蛋白受体E、调理作用答案:A34、识别外源性抗原肽,受自身MHCⅡ类分子限制的CD分子是A、CD4B、CD3C、CD28D、CD8E、CD152答案:A35、关于初始T细胞与APC间黏附分子的非特异性结合,错误的是A、发生在淋巴结的副皮质区B、包括LFA-1与ICAM-1的结合C、包括CD2与LFA-3的结合D、是不可逆的E、为TCR识别特异性抗原肽提供机会答案:D36、关于Th1型细胞因子,说法不正确的是A、促进Th1细胞进一步增殖B、促进IgE型抗体的生成C、抑制Th2细胞增殖D、包括IFN-γ、TNF和IL-12E、可增强细胞介导的抗胞内病原体感染答案:B37、下列关于IgM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五聚体B、是相对分子量最大的一类IgC、血清中IgM含量升高提示有近期感染D、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E、激活补体能力比IgG强答案:D38、以下哪项措施对硕大利什曼原虫胞内感染的BALB/c鼠有保护作用A、注射IL-4B、注射IL-10C、注射TGF-βD、注射IL-13和IL-14E、注射IL-12和IL-18答案:E39、诱导T细胞向Treg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是A、SCFB、IL-2C、TNFD、IFNE、TGF-β答案:E40、患者,男,从小就易患感染性疾病,经检测发现病因为某补体成分缺陷,问该患者最不可能是以下哪种补体成分缺陷A、C3缺陷B、C1q缺陷C、备解素缺陷D、Ⅰ因子缺陷E、B因子缺陷答案:D41、能刺激CTL分化增殖和活化的细胞因子是A、Th1分泌的细胞因子B、Th2分泌的细胞因子C、Th3分泌的细胞因子D、Th17分泌的细胞因子E、Treg分泌的细胞因子答案:A42、关于γδT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主要分布在外周血B、受体缺乏多样性C、多为CD4-、CD8-细胞D、不受MHC限制E、识别非肽类分子答案:A43、合成分泌抗体的最主要细胞是A、嗜酸性粒细胞B、B细胞C、浆细胞D、T细胞E、肥大细胞答案:C44、对巨噬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的是A、TNF-αB、IL-6C、IL-1D、IL-8E、MIP-1α/β答案:E45、下列哪项不是HLA基因复合体编码的产物A、HLAⅠ类分子的重链B、HLAⅠ类分子的β2m链C、HLAⅡ类分子的α链D、HLAⅡ类分子的β链E、C2、C4、TNF答案:B46、造成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补体缺陷是A、C1q、C1r、C2或C4基因缺陷B、C1抑制因子C1INH基因缺陷C、C3基因缺陷D、B因子基因缺陷E、I因子基因缺陷答案:B47、导致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抗原属于A、交叉抗原B、超抗原C、自身抗原D、异种抗原E、半抗原答案:E48、下列细胞因子具有趋化作用的是A、IL-1、IL-6B、IFN、MCP-1C、IL-8、MCP-1D、IL-1、IL-8、IL-3E、TNF、IL-4答案:C49、NK细胞在抗肿瘤作用中的特点不包括A、需预先致敏才能杀伤肿瘤细胞B、需双信号刺激才能活化C、无MHC限制性D、无肿瘤特异性E、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答案:A50、参与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效应细胞是A、B淋巴细胞B、T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NK细胞E、DC答案:B51、通过分泌IL-4参与调节的细胞是A、CD4+Th3B、CD4+Tr1C、自然调节T细胞D、CD4+Th2E、CD4+Th1答案:D52、以完整蛋白形式激活T细胞,并不受MHC限制的抗原是A、完全抗原B、超抗原C、半抗原D、TD抗原E、TI抗原答案:B53、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A、淋巴结和脾脏B、骨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C、法氏囊和胸腺D、胸腺和骨髓E、淋巴结和骨髓答案:D54、MHCⅡ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中,HLA-DM分子的作用是A、引导MHCⅡ类分子进入内体B、解离抗原肽结合槽中的CLIPC、引导抗原肽进入内体D、促进MHCⅡ分子的折叠与装配E、降解抗原肽结合槽中的Ii答案:B55、关于宿主对肿瘤免疫应答的特点,正确的是A、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抗肿瘤免疫中同样重要B、固有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力,特异性免疫起协同作用C、当有细胞恶变时,CTL发挥第一线的抗肿瘤作用D、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和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发生肿瘤的几率相似E、在肿瘤进行性生长时,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会受到肿瘤的抑制答案:E56、HLA基因分型已在法医上被用于对死亡者“验明正身”,其依据是A、高度多态性B、共显性表达C、连锁不平衡D、HLA基因高度易变E、HLA基因易重组答案:A57、T细胞活化所需的第二信号主要是A、CD40与CD40L之间作用B、CD4与MHCⅡ类分子作用C、CD152与B7分子之间的作用D、CD28与B7分子之间的作用E、CD8与MHCⅠ类分子作用答案:D58、小明是过敏体质患者,每年春天都会发生过敏性鼻炎,其血清中水平比常人升高数倍的抗体是A、IgDB、IgGC、IgED、IgAE、IgM答案:C59、天然状态下负责肠道免疫保护的抗体是A、IgAB、IgGC、IgMD、IgDE、IgE答案:A60、致敏CTL细胞杀伤靶细胞时,导致靶细胞DNA裂解的物质是A、穿孔素B、Fas蛋白C、蛋白聚糖D、颗粒酶E、白细胞介素答案:D61、半抗原A、只能触发体液免疫B、是大分子物质C、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D、除非与载体结合,否则不能与抗体结合E、通常具有多肽的性质答案:C62、能与MHCⅡ类分子结合的是A、CD3B、CD4C、CD8D、CD28E、CTLA-4答案:B63、可用于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的细胞是A、NK细胞B、B细胞C、TIL细胞D、T细胞E、树突状细胞答案:E64、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肿瘤B、超敏反应C、免疫耐受D、自身免疫病E、移植排斥反应答案:A65、临床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是A、同种异基因移植B、自体移植C、人造器官移植D、同种同基因移植E、异种移植答案:A66、急性排斥反应在A、移植后24小时发生B、小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C、毛细血管血栓形成D、移植后数月至数年发生E、移植后数天至数月内发生答案:E67、参与T细胞与APC细胞间非特异性相互作用的T细胞表面分子有A、LFA-1B、CD80C、CD86D、CD40E、LFA-3答案:A68、Graves病的自身抗原是A、血小板B、甲状腺球蛋白C、细胞核成分D、基底膜Ⅳ型胶原E、促甲状腺素受体答案:E69、γδT细胞所不能识别的抗原是A、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某些病毒蛋白B、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磷酸化抗原C、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CD1分子提呈的脂类抗原D、表达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E、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答案:D70、在中华骨髓库中寻找HLA配型完全一致的骨髓提供者,属于A、自体移植B、同系移植C、同种异体移植D、异种移植E、人造器官移植答案:C71、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释放的A、嗜碱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C、B细胞D、单核细胞E、中性粒细胞答案:A72、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A、CTL细胞与肿瘤细胞B、巨噬细胞与Th细胞C、Th细胞与B细胞D、树突状细胞与Th细胞E、活化的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答案:E73、过客白细胞主要是A、中性粒细胞B、T淋巴细胞C、NK细胞D、B淋巴细胞E、树突状细胞答案:E74、临床上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细胞因子首选A、IFN-βB、TGF-βC、IFN-αD、TNF-αE、IFN-γ答案:C75、进行器官移植时优先考虑的候选供者是A、患者的同胞兄弟姐妹B、患者的表兄弟姐妹C、患者的父母D、患者的妻子E、患者的子女答案:A76、免疫缺陷病是指A、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受损所致免疫功能降低或缺失的一组临床综合征B、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的免疫无应答状态C、由于过度而持久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的一类疾病D、机体对某些抗原所产生的非正常生理性免疫应答E、机体经某种抗原诱导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答案:A77、体内各种免疫细胞产生的场所是A、法氏囊B、淋巴结C、胸腺D、肝脏E、骨髓答案:E78、人类淋巴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和胸腺B、胸腺和脾脏C、淋巴结和脾脏D、骨髓和黏膜免疫系统E、胸腺和淋巴结答案:A79、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时A、不需预先致敏B、通过表面的IgE Fc段发挥作用C、在肿瘤晚期时杀瘤作用较强D、抗瘤谱较窄E、有MHC限制性答案:A80、有关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固有免疫应答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B、固有免疫应答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强度C、固有免疫应答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D、适应性免疫应答不影响固有免疫应答的强度E、固有免疫应答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全过程答案:D81、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的病原是A、HIVB、HPVC、EBVD、HCVE、HTLV-1答案:B82、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无关的是A、非共价键B、疏水键C、范德华力D、离子键E、共价化学键答案:E83、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A、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B、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C、APC对Th细胞的激活作用D、CTL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E、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作用答案:B84、属于CXC趋化性细胞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IL是A、IL-1B、IL-2C、IL-3D、IL-4E、IL-8答案:E85、婴幼儿易感染含TI-2抗原的病原体的原因是A、婴幼儿体内的B1细胞不成熟B、婴幼儿体内的B2细胞不成熟C、婴幼儿体内的Th1细胞不成熟D、婴幼儿体内的DC细胞不成熟E、婴幼儿体内的Th2细胞不成熟答案:A86、B细胞的体细胞高频突变是指A、B细胞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突变,频率远高于普通体细胞B、B细胞在分裂时发生突变的频率远高于普通体细胞C、B细胞在骨髓中阴性选择时突变的频率远高于普通体细胞D、B细胞的突变频率远高于普通体细胞,大约高100倍E、B细胞的突变频率远高于普通体细胞,大约高10倍答案:B87、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肿瘤B、免疫增生性疾病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反复感染答案:E88、引起变态反应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的抗原属A、独特型抗原B、异种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异嗜性抗原E、自身抗原答案:E89、与多发性硬化症相关联的HLA分子是A、HLA-B27B、HLA-DR2C、HLA-DR3D、HLA-DR4E、HLA-DR5答案:B90、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A、旁路途径激活物B、经典途径激活物C、参与经典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D、参与旁路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E、参与MBL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答案:A91、采用皮试方法检测细胞免疫功能时常用的抗原是A、PWMB、脂多糖C、结核菌素D、青霉素E、PHA答案:C92、抗CD3单克隆抗体一般用于治疗和预防A、非霍奇金淋巴瘤B、急性移植排斥反应C、急性髓样细胞白血病D、持续性哮喘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答案:B93、新生儿不易患传染病,其免疫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A、人工自动免疫B、人工被动免疫C、潜伏感染D、隐性感染E、自然被动免疫答案:E94、在Ig类别转化中,能促进IgM转化为IgE的细胞因子是A、IL-4B、TNFC、IL-2D、TGF-βE、IL-10答案:A95、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A、严重感染B、免疫缺陷病C、自身免疫病D、超敏反应E、肿瘤答案:D96、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部位是A、胸腺B、骨髓C、血液D、感染部位E、淋巴结答案:E97、使胎儿Rh+红细胞发生溶解破坏的主要抗体是A、免疫抗体IgGB、天然抗体IgMC、亲细胞性IgED、免疫抗体IgME、免疫抗体IgA答案:A98、Th1型细胞因子包括A、TNF、IL-4和IL-12B、IFN-γ、TGF-β和IL-12C、IL-4、IL-5和IL-10D、IL-12、IL-10、IL-13E、IFN-γ、TNF和IL-12答案:E99、祖B细胞发育阶段的特点有A、表达κ或者λ链B、表达Igα/IgβC、出现轻链基因VJ重排D、表达IgDE、表达IgM答案:B100、人体内抗病毒、中和毒素、抗真菌最重要的抗体类别是A、IgGB、IgMC、IgAD、IgEE、IgD答案:A。
2012.12一、单项选择题1.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 法国B 中国C英国 D 美国E 印度2.半抗原是指A.有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B. 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C.无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D. 无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E.以上均不是3.以下哪种细胞因子是Th2产生的:A. IL-2B.IFN-γC. TNF-αD. IL-4E.IL-14. 在阴性选择中,发生凋亡的细胞是A. 不能与MHC有效结合的双阳性细胞B. 与MHC亲和力过高的双阳性细胞C. 与MHC有效结合的单阳性细胞D. 不与MHC-自身肽发生结合的单阳性细胞E. 与MHC-自身肽有高亲和力的单阳性细胞5.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 肿瘤B 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 D 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疾病6.与HLA-B27阳性呈强相关的是A. 类风湿性关节炎B. 系统性红斑狼疮C. 强直性脊柱炎D. 肾小球性肾炎咳血综合症E. 乳糜泻7. 巨噬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A IgG Fc受体 B.C3b受体 C.细胞因子受体 D.甘露糖受体 E.抗原识别受体8. 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A Ig GB Ig MC Ig ED Ig DE IgA9.免疫是指A.机体清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清除衰老和损伤细胞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功能D.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10. NK细胞活化性受体胞内段带有A. ITAMB. ITIMC. DDD. DEDE. AICD11.属人工主动免疫的是A. 破伤风抗毒素B. 人免疫球蛋白C.人胎盘免疫球蛋白D. 白喉类毒素E. 白喉抗毒素12. 发病机制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系统性红斑狼疮B.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C.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D. Arthus反应E. 类风湿性关节炎13.1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移植排斥反应B. 反复感染C. 肿瘤D. 超敏反应E.自身免疫病15..I型超敏反应中,下列哪一个是肥大细胞新合成的介质?A. 组胺B. 白三烯C. ECFD. 激肽原酶E. FceRI16.初乳中含量最多的Ig 是:AIgG B.IgM C.SIgA D.IgE E.IgD17.关于Ⅳ型超敏反应哪一项是正确的?A. 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B. 抗原注入后4小时达到反应高峰C. 补体参与炎症的发生D. 能通过血清Ig被动转移E. 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产生IL-1的主要细胞是:A.活化的T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血管内皮细胞D.纤维母细胞E.B 细胞18. 超抗原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B须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C与自身免疫疾病无关D 有严格的MHC 限制性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 细胞克隆19. DC别于其他APC的最大特点是A、能提呈抗原B、成熟时有树突状或伪足样突起C、能刺激已活化的T细胞D、能刺激记忆性T细胞E、能刺激初始型T细胞20. IgM的特性包括A是分子量最大的Ig B无铰链区C主要在血液中发挥抗感染作用D是最早合成的Ig E能穿过胎盘二、多项选择题1.2. 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一般是小分子量蛋白质B .合后才能发挥作用C.主要以内分泌方式发挥作用D.生物学效应具有拮抗性E.生物学效应具有重叠性3. 属于外周免疫器官的是A. 骨髓B. 胸腺C. 淋巴结D.脾E.粘膜相关淋巴组织4 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A 巨噬细胞B T细胞C B 细胞D NK 细胞E树突状细胞5. 胸腺基质细胞包括A 胸腺细胞B胸腺上皮细胞 C 巨噬细胞D胸腺树突状细胞E成纤维细胞6. . B 细胞辅助受体包括A.CD19B.CD21C.CD25D.CD225E.CD81B 细胞的功能是A.产生抗体B. 提呈抗原C. 参与细胞免疫D. 参与调节反应E.发挥细胞毒作用7. T细胞辅助抗原特异B细胞是在A. 淋巴组织的T细胞区B. 淋巴组织的生发中心C. B细胞的脂筏CD8+CTL 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A.分泌穿孔素B.颗粒酶C.淋巴毒素D. 诱导靶细胞凋亡E.ADCC8. B细胞表面能够识别各种抗原的BCR是怎样产生的?A. 在Ig基因片段排列组合时产生B. 在Ig基因片段连接时产生C. 在胸腺中产生D. 在生发中心发生体细胞高频突变E. 主要在中枢免疫器官完成9.D. 上列A和B两项E. 上列A、B和C三项10. 对小鼠Ig同种型转换描述正确的是A. IL-4诱导转换成IgEB. TGFβ诱导转换成IgAC. IFN-γ诱导转换成IgGD. Th1和Th2细胞均参与Ig的同种型转换E. 仅Th1细胞参与Ig的同种型转换三、名词解释1. TI-Ag2计划免疫3.BCR复合物4免疫耐受5. IFN-r6.LMP7.类风湿因子8.CDR9. ADCC10.C5a四、简答题(5×4分=20分)1. 列举参与固有免疫的主要组织、细胞及效应分子。
医学免疫学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释放的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B细胞E、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C2、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A、甲胎蛋白B、HLA血型物质C、甲状腺球蛋白D、肠毒素E、外毒素正确答案:B3、巨噬细胞表面可识别病原菌表面岩藻糖残基的分子是A、清道夫受体B、Toll样受体C、CD14分子D、甘露糖受体E、调理性受体正确答案:D4、关于旁路激活途径正确的叙述是A、需要抗原抗体的识别和反应B、膜攻击单位与经典途径相同C、首先活化的补体成分是C5D、形成的C3转化酶与经典途径相同E、形成的C5转化酶与经典途径相同正确答案:B5、肿瘤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A、灭活瘤苗B、5-氟尿嘧啶C、卡介苗D、单克隆抗体结合的蓖麻毒素E、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正确答案:C6、组成化学屏障的杀、抑菌物质不包括A、脂肪酸B、溶菌酶C、乳酸D、α-防御素E、抗菌肽正确答案:D7、MHCⅡ类分子的受体是A、CD2B、CD4C、CD8D、CD25E、CD28正确答案:B8、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自身免疫病B、移植排斥反应C、超敏反应D、肿瘤E、免疫耐受正确答案:D9、体内执行抗肿瘤免疫监视作用的固有免疫细胞是A、Tc细胞(CTL)B、NK细胞C、LAK细胞D、巨噬细胞E、调节性T细胞正确答案:B10、HIV侵入靶细胞时,与CD4分子结合的蛋白是A、gp120B、gp41C、p17D、P24E、gp21正确答案:A11、可用于检测外周T细胞总数的CD分子是A、CD1B、CD2C、CD3D、CD4E、CD8正确答案:C12、半抗原A、只能触发体液免疫B、是大分子物质C、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D、通常具有多肽的性质E、除非与载体结合,否则不能与抗体结合正确答案:C13、黏附分子的正确概念是A、介导细胞之间或细胞与基质之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B、体液中正常存在的具有酶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的一组大分子系统C、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D、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和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表面标记E、由活化的细胞分泌的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的小分子多肽正确答案:A14、下列哪项不属于AIDS的典型临床特点A、机会性感染B、心、脾衰竭C、恶性肿瘤D、神经系统疾病E、发热、体重减轻、腹泻等AIDS相关症候群正确答案:B15、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IFN-γ和IL-4B、TGF-β和LTC、IL-4和IL-6D、CSF和IFN-βE、TNF-α和LT正确答案:E16、一患者因注射抗毒素发生血清病,最佳的处理措施是A、输全血B、注射抗生素C、输白蛋白D、停止注射抗毒素E、输血小板正确答案:D17、Th1细胞不分泌的细胞因子是A、IL-2B、IL-4C、IFN-γD、TNF-βE、GM-CSF正确答案:B18、TNF-α主要由哪种细胞产生A、单核-巨噬细胞B、初始T细胞C、B细胞D、树突状细胞E、红细胞正确答案:A19、有关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固有免疫应答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强度B、适应性免疫应答不影响固有免疫应答的强度C、固有免疫应答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D、固有免疫应答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全过程E、固有免疫应答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正确答案:B20、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的是A、IL-4B、IL-2C、IL-12D、TNF-αE、IL-1正确答案:A21、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无关的是A、疏水键B、共价化学键C、范德华力D、离子键E、非共价键正确答案:B22、肿瘤免疫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于肿瘤细胞具有A、肿瘤抗原B、共刺激分子C、MHCⅠ类分子D、MHCⅡ类分子E、免疫抑制分子正确答案:A23、下列哪项不属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A、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B、扁桃体C、阑尾D、肠系膜淋巴结E、派尔集合淋巴结正确答案:D24、与HLAⅠ类分子结合的CD分子是A、CD4B、CD8C、CD3D、CD2E、CD152正确答案:B25、可识别结合病毒单股RNA的是A、甘露糖受体B、清道夫受体C、Toll样受体2D、Toll样受体9E、Toll样受体7正确答案:E26、关于减毒活疫苗的特点,错误的是A、免疫效果好B、接种次数少C、注射副反应较灭活疫苗少D、易保存E、接种量少正确答案:D27、可直接作用于革兰氏细菌细胞壁、使之溶解破坏的物质是A、C反应蛋白B、穿孔素C、溶菌酶D、甘露糖结合凝集素E、乳铁蛋白正确答案:C28、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可产生相互作用的细胞是A、Th17与B淋巴细胞B、Tc与宿主细胞C、TDTH与NK细胞D、B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E、NK细胞与移植物细胞正确答案:E29、猪心可作为心脏移植的来源,属于A、异种移植B、自体移植C、同系移植D、人造器官移植E、同种(异体)移植正确答案:A30、A和B是同卵双生双胞胎,A患过SARS,血清中含有SARS抗体,如果将A的血清γ球蛋白注射到B体内,B将被动获得针对SARS的免疫力,同时还能诱导B产生抗抗体,该抗抗体所针对的特异性抗原主要是A、同种型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异种抗原D、移植抗原E、独特型抗原正确答案:E31、传染性变态反应A、Ⅱ型超敏反应B、Ⅳ型超敏反应C、Ⅰ型超敏反应D、Ⅲ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正确答案:B32、感染性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A、Graves病B、输血反应C、类Arthus反应D、肺结核空洞E、接触性皮炎正确答案:D33、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中,识别抗原肽并产生应答的细胞是A、ThB、CTLC、γδTD、NKTE、NK正确答案:B34、以下哪项关于γδT细胞的描述是错误的A、皮肤黏膜局部参与早期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B、可通过释放穿孔素、颗粒酶杀伤靶细胞C、可通过Fas/FasL方式杀伤靶细胞D、有效识别MHC分子呈递的抗原多肽E、识别热休克蛋白正确答案:D35、naive T cell是A、已初次接触过Ag的成熟T细胞B、未接触过Ag的成熟T细胞C、已初次接触过Ag的未成熟T细胞D、未接触过Ag的未成熟T细胞E、尚未离开胸腺的T细胞正确答案:B36、下列哪项不是HLA基因复合体编码的产物A、HLAⅠ类分子的重链B、HLAⅠ类分子的β2m链C、HLAⅡ类分子的α链D、HLAⅡ类分子的β链E、C2、C4、TNF正确答案:B37、特异性免疫治疗不包括A、抗体导向化学疗法B、抗毒素血清治疗C、细胞因子拮抗治疗D、免疫毒素疗法E、细胞因子治疗正确答案:E38、关于新生儿溶血症描述错误的是A、全身换血可治疗新生儿溶血症B、母子间ABO血型不符可引起此病C、可以采用给患儿注射抗Rh抗体预防此病D、可以采用给Rh阴性母亲注射抗Rh抗体预防此病E、母子间Rh血型不符可引起此病正确答案:C39、下列哪个分子通常不在T细胞表面存在A、CD2B、CD3C、MHCⅠD、BCRE、TCR正确答案:D40、环孢霉素A主要抑制的免疫细胞是A、B淋巴细胞B、NK细胞C、巨噬细胞D、T细胞E、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D41、介导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发挥ADCC效应的Ig主要是A、IgAB、IgMC、IgED、IgDE、IgG正确答案:E42、三条补体激活途径都必须具备的成分是A、C1s和C1rB、C4和C2C、B因子和D因子D、C3及C5~C9E、D因子和P因子正确答案:D43、产生IL-1的主要细胞是A、CTL细胞B、Th细胞C、Mϕ细胞D、B细胞E、调节性T细胞正确答案:C44、可识别结合病毒非甲基化CpGDNA的是A、甘露糖受体B、清道夫受体C、Toll样受体2D、Toll样受体9E、Toll样受体7正确答案:D45、各种天然免疫球蛋白单体分子共有的特性是A、与靶细胞结合后均能介导ADCC效应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C、轻链与重链之间通过J链结合D、与抗原结合后均能激活补体E、与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均能介导调理作用正确答案:B46、不属于APC的是A、隐蔽细胞B、滤泡DCC、朗格汉斯细胞D、并指状DCE、浆细胞样DC正确答案:B47、BCR复合物的组成成分是A、CD5B、CD40C、CD79a/CD79bD、CD19E、CD20正确答案:C48、高剂量抗原诱导产生耐受的细胞是A、B细胞B、T细胞C、B细胞和T细胞D、NK细胞E、巨噬细胞正确答案:C49、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相关的自身抗原是A、甲状腺球蛋白B、细胞核成分C、血小板D、促甲状腺素受体E、基底膜Ⅳ型胶原正确答案:E50、对HLA基因复合体描述错误的是A、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B、每个Ⅱ类基因亚区又有2个或2个以上功能基因座位C、经典的Ⅰ类基因包括A、B、C3个座位D、经典的Ⅱ类基因由DP、DQ、DR3个亚区组成E、专门编码人类白细胞抗原正确答案:E51、NADPH氧化酶系统缺陷导致A、链球菌感染B、慢性肉芽肿病C、桥本病D、白细胞黏附功能缺陷E、DiGeorge综合征正确答案:B52、发生机制主要与表位扩展有关的疾病是A、风湿性心脏病B、慢性反复发作性实验性过敏反应性脑脊髓膜炎C、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D、长期服用α-甲基多巴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自身交感性眼炎正确答案:B53、人类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A、法氏囊(腔上囊)B、淋巴结C、胸腺D、骨髓E、脾脏正确答案:C54、以下对于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描述错误的是A、参与抗细菌B、引起机体自身细胞溶解,导致组织损伤C、引起癌变D、参与抗寄生虫E、参与抗病毒(如流感病毒)正确答案:C55、与TCR形成复合体的是A、CD3B、CD4C、CD8D、CD28E、CTLA-4正确答案:A56、关于T细胞识别同种抗原机制的正确描述是A、宿主的同种异型MHC分子可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被T细胞识别B、受者T细胞识别移植物APC表面同种异型MHC分子为直接识别C、受者T细胞识别移植物APC表面同种异型MHC分子为间接识别D、直接识别排斥反应较弱E、间接识别需要供者APC参与正确答案:B57、识别外源性抗原肽,受自身MHCⅡ类分子限制的CD分子是A、CD4B、CD3C、CD28D、CD8E、CD152正确答案:A58、用髓鞘碱性蛋白(MBP)配以佐剂免疫小鼠,可以诱导产生针对MBP等自身抗原特异性T细胞,小鼠出现类似人多发性硬化症(MS)的多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导致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
医学免疫学试题和答案模拟题(一)医学免疫学考试题A一、单选题(只许从每题备选答案种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每题1分,共40分)1、外周免疫器官不包括()A、胸腺B、淋巴结C、脾脏D、粘膜相关淋巴组织2、人B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在()A、胸腺TB、脾脏C、骨髓D、法氏囊3、木瓜蛋白酶水解IgG所获片段中,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是()A、Fab段B、Fc段C、F(ab)2 段D、pFc段4、参与新生儿溶血症的Ig是()A、IgGB、IgAC、IgMD、IgD5、能抵抗蛋白酶水解的Ig是()A、IgGB、sIgAC、IgMD、IgE6、以下关于IgG 生物学特性的错误叙述是()A、能通过胎盘B、能激活补体C、是参与I 型超敏反应的主要IgD、能发挥调理作用7、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份是()A、C1B、C2C、C3D、C48、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形成的C3转化酶是()A、C4b2bB、C3bBbC、C4b2b3bD、C3bnBb9、下列补体裂解片段中具有调理作用的是()A、C3aB、C3bC、C5aD、C5b10、同时参与经典、旁路及MBL三条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A、C1B、C2C、C3D、C411、细胞因子(CK)的生物学作用特点不包括()A、具有高效性B、为特异性作用C、多数在局部发挥作用D、对细胞的作用不受MHC限制12、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TNFB、IFNC、IL-1D、IL-213、干扰素(IFN)不具有()A、抗病毒作用B、抗肿瘤作用C、免疫调节作用D、炎症介质作用14、以下关于CD8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辅助T细胞(Th)的膜分子B、是细胞毒T细胞(Tc)的膜分子C、是Th细胞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D、是HIV的受体15、经典的HLA I类基因是()A、HLA-DPB、HLA-DQC、HLA-CD、HLA-DR16、HLA复合体位于人的哪号染色体上()A、1号染色体B、2 号染色体C、6号染色体D、17号染色体17、HLAΠ类抗原主要分布于()A、各种有核细胞,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B、各种白细胞和红细胞C、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及抗原提呈细胞(APC)D、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Mφ)、树突状细胞(DC)及活化T细胞18、T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是()A、TCRB、CD3分子C、补体受体D、细胞因子受体19、B胞胞不具有的表面标志是()A、CD3分子B、BCRC、Fc受体D、补体受体(CR)20、能特异杀伤靶细胞并有MHC限制性的是()A、MφB、T c 细胞C、NK细胞D、B 细胞21、专职性APC不包括()A、DCB、MφC、B细胞D、NK细胞22、不同物种间共有的抗原称为()A、TD抗原B、TI抗原C、异嗜性抗原D、异种抗原23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指( )A、来源于胸腺的抗原B、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T细胞辅助的抗原C、在胸腺中加工处理的抗原D、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过程中获得的抗原24胸腺非依赖抗原(TI-Ag)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的特点是()A、需Th细胞辅助B、能诱导记忆B细胞形成C、一般仅产生IgM类抗体D、主要产生IgG类抗体25、机体在哪个时期对抗原刺激最易产生免疫耐受( )A、成年期B、老年期C、新生期D、胚胎期26 、固有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不包括( )A、多经遗传获得B、作用发挥快C、作用无严格针对性D、有免疫记忆性27、皮肤和粘膜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的防御功能体现在( )A、物理屏障作用B、化学屏障作用C、微生物屏障作用D、以上均是28、参与固有免疫的效应分子不包括( )A、补体B、溶菌酶C、抗毒素D、防御素29、NK细胞的ADCC是下列哪类Ig介导的( )A、IgAB、IgGC、IgMD、IgE30、Mφ的生物学功能不包括( )A、吞噬杀伤病原体的作用B、提呈抗原作用C、抗肿瘤作用D、特异性识别抗原作用31 、下列哪种细胞不参与I型超敏反应()A、T c细胞B、肥大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B细胞32、脱敏治疗适合于()A、青霉素皮试阳性者B、抗毒素皮试阳性的病人C、结核菌素皮试阳性者D、以上均可33 、属于I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支气管哮喘B、血清病3C、甲状腺机能亢进D、过敏性休克34、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属于Ⅲ型超敏反应A、类风湿关节炎B、过敏性皮炎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新生儿溶血症35、下列关于肿瘤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机制B.抗体在抗肿瘤中并不发挥主要作用C.NK细胞是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D.静止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均能杀瘤细胞36、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发病机制是()A、BtK缺陷B、CD40L缺陷C、ZAP-70缺陷D、ADA缺陷37、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是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38、HLA不相匹配的骨髓移植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病时,易发生()A、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B、宿主抗移植物反应C、自身免疫病D、肿瘤39、以下免疫学检测技术中,最为灵敏的方法是()A、放射免疫测定B、免疫荧光技术C、免疫酶标技术D、间接凝集反应40、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剂是()A、抗毒素B、丙种球蛋白C、类毒素D、抗Rh球蛋白二、填空题(每空0。
简答题-nokoslim1. 免疫功能的生理病理表现:(1)免疫防御:异常增高-超敏反应,缺失-免疫缺陷或病原体高度易感。
(2)免疫监视:失调-引发肿瘤或病毒持续性感染。
(3)免疫自稳:失调-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超敏反应。
2. TD-Ag 和Tl-Ag 的区别:3. 为什么说动物的免疫血清对人来说既是抗原又是抗体?其可作为抗体与相应的外毒素特异性结合,具有防止疾病的作用;但其作为异种蛋白可能诱发机体产生超敏反应。
4.lg各功能区的主要作用:(1)VH和VL中的HVR(CDR)是能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区域;(2)CH和CL具有lg同种异型遗传标志;(3)IgG的CH2可介导其通过胎盘;(4)IgG的CH2和IgM的CH3具有C1q结合位点,参与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5)IgG的CH3和IgE的CH2/CH3能与多种免疫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介导免疫细胞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6)恒定区C:激活补体系统、调理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介导I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屏障和粘膜。
(7)超变区V :特异性结合抗原,中和外毒素,阻断病原入侵。
5.简述5类lg的特点:(1)lgG:血清和细胞外液中含量最高,分布最广,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2)IgM:分子量最大,种系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抗感染的先头部队;初次免疫应答最早产生的抗体;脐带igM含量升高,提示胎儿宫内感染。
(3)IgA :婴儿可以从母体获得SlgA,边防军;参与粘膜局部免疫。
(4)IgD:膜结合型IgD是B细胞发育分化的标志。
(5)IgE:正常人血清含量最低的抗体,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7.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1 )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2)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3 )调理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5)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8. 细胞因子的分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
简答题
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答:1.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2调理吞噬作用;3.免疫粘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如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趋化作用。
2、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
答:1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多源性;2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多向性;3多以旁分泌和(或)自分泌形式在局部发挥作用;4通常为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泌性糖蛋白;5通常以非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6细胞因子作用具有高效性;7细胞因子作用具有重叠性;8细胞因子作用具有多效性;9细胞因子作用具有网络性。
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点
答: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细胞组成黏膜和上皮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T细胞、B细胞、抗原递呈细胞
NK1.1*T细胞、B1-B细胞
作用时相即刻-96小时内96小时后
作用特点非特异作用,抗原识别谱较广;不经克隆特异性作用,抗原识别专一;经细胞,
扩增和分化,即可发挥免疫效应克隆扩增发挥免疫效应
和分化成为效应
作用时间间无免疫记忆,作用时间短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长
5、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异物性:1.异种物质:如细菌、病毒、异种血清等。
2.同种异体物质:如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等。
3.自身物质。
(二)理化特性:1.大分子;2.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结构;3.物理状态;4.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三)免疫途径和机体应答性:具有异物性和复杂结构的大分子物质是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条件。
但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产生的免疫效果也不同。
人工免疫时,多数抗原需经皮内、皮下或肌肉注射、喷雾等方式进入机体,才能取得良好免疫效果。
6、简述T细胞亚群分类及其功能。
答:(1)Th1细胞为CD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有分泌IL-2 (白细胞介素2)、IFN-γ(γ干扰素)和TNF-β(β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免疫,引起炎症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2)Th2细胞也是CD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泌IL-4、6、10等细胞因
子,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3)Tc 细胞(Tc细胞和Ts细胞都是CD8阳性细胞)被抗原致敏后可特异性杀伤被病毒、胞内寄生菌感染的靶细胞或肿瘤细胞,是细胞免疫重要的效应细胞。
(4)Ts细胞通过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起负反馈调节。
7、THl细胞与TH2细胞各分泌哪些细胞因子?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TH1细胞分泌IL-2、IFN-γ、TNF-β等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免疫,引起炎症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TH2细胞分泌IL-4、5、6、10等细胞因子,诱导B细胞增生、分化,合成并分泌抗体,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或速发型超敏反应。
8、试比较B1细胞与B2细胞的主要特征。
答:1、B1细胞为未成熟的B细胞:膜表面只表达SmIgM而无SmIgD;对TI抗原应答,产生抗体不依赖T细胞,只产生IgM类抗体;无免疫记忆。
2、B2细胞为成熟B细胞:膜表面同时表达SmIgM和SmIgD;对TD抗原应答,产生抗体依赖T细胞,可产生IgM和IgD 等多种类型抗体;有免疫记忆。
9、细胞因子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答:1康感染、抗肿瘤作用,如IDN、TNF等;2免疫调节作用,如IL-1、IL-3、IL-5、IFN 等;3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如M-CSF、G-CSF、IL-3等;4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如IL-1、IL-6、TNF等细胞因子可直接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10、补体激活产生的哪些片段具有免疫调理作用?其作用机制如何?
答:补体激活后产生的C3b、C4b具有免疫调理作用,作用机制是:以C3b/C4b为中间“桥梁”,通过其N端非稳定结合部位与细菌及其他颗粒性抗原或免疫复合物结合后,再通过其C端稳定结合部位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巨噬细胞结合,促进其吞噬作用。
11、简述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和联系。
答:1区别:抗体的概念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不同。
2联系: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
原因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且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后者如骨髓瘤患者血清中异常增高的骨髓瘤蛋白,是由浆细胞瘤产生,其结构与抗体相似,但无免疫功能。
因袭免疫球蛋白可看做事化学结构上的概念,抗体则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
1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1、Ig的基本结构:Ig单体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链连接组成的四肽结构。
在重链近N端1/4或1/5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重链可变区,其余部分为恒定区(CH);在轻链近N端的1/2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轻链可变区(VL),其余1/2区域为恒
定区(CL),VH与VL内还有超变区。
13、简述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
答:一、IgG :血清中含量最多,半衰期最长,分布广,抗感染、中和毒素及调理作用。
唯一能穿透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结合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二、IgM :IgM是五类Ig中分子量最大者,5倍于IgG,又称巨球蛋白;是高效能的抗微生物抗体,其杀菌、溶菌、溶血、促吞噬以及凝集作用比IgG高500~1000倍。
IgM是机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胚胎晚期已能合成。
三、IgA :血清型IgA主要是由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
IgA具有抗菌、抗毒、抗病毒作用,对支原体和某些真菌可能也有作用。
血清IgA具有多种抗体活性,如同种血凝素,抗胰岛素,抗布氏菌,抗白喉毒素,抗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等。
四、IgD:为单体,血清中含量很少,主要存在成熟B细胞表面,为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
它是B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
五、IgE:为单体,半衰期最短,血清中含量极微,主要是在某些过敏性体质人血清中查到,可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14、为什么说在胎儿脐血中检出高滴度IgM时会考虑胎儿有宫内感染?
答:原因是:因为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时,首先成熟IgM类抗体,该抗体产生早、半衰期短,故在血中一旦检测出高滴度的IgM类抗体就表示有近期感染。
15、简述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区别。
答: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区别:完全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免疫洗头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同时又能与相应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即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物质。
半抗原是指本身只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物质。
当班抗原与蛋白载体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
16、什么是TD-Ag?什么是TI-Ag?它们引起免疫应答有何特点?
答: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指需要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抗原物质。
其特点:1不仅能英气体液免疫应答,也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2产生的抗体一IgG为主,也可产生其他类别抗体;3可以产生免疫记忆。
TI-Ag即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指无需T细胞辅助,可单独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
其特点:1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2指产生IgM抗体;3无免疫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