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pdf
- 格式:pdf
- 大小:10.04 MB
- 文档页数:67
《三国演义》分回概要(41-50)▲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曹操欲取樊城,令徐庶为使劝降刘备,刘备不肯,曹操大怒。
无奈下,刘备弃樊城往襄阳撤退,新野、樊城两地百姓随其同行。
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肯。
来到襄阳城下,刘琮、蔡瑁拒绝刘备人城,刘备只好前往江陵。
操至襄阳,蔡瑁、 张允 被加之厚爵,杀蔡夫人及刘琮。
刘备不忍舍弃百姓独行,因此行动迟缓,每日只能走十余里,很快被曹操的五千铁骑追上。
刘备一行在长坂坡遭到曹操夜袭,刘备与部将、家眷失散。
在混战中,糜夫人受伤,投井而死。
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救下阿斗,怀抱阿斗,左右冲杀,连斩曹操五十多员大将,威震长坂坡。
思考题1:请分析本回书先疑赵云降操后写赵云杀敌救主所用写作手法,并根据赵云单骑救主的言行概括其形象。
参考答案:欲扬先抑手法。
先抖出糜芳说赵云反投曹操的“包袱”,再借张飞之口说出“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以加强悬念;随后又道出刘备坚信“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接下来是赵云冲杀奔突、单骑救主的情节,一连串的恶斗,赵云不仅从乱军中救出甘夫人与阿斗,还刺死曹军将领五十余员;夺得青釭剑,力战四将,曹操赞他“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赵云是忠勇的化身。
赵云近乎完人,缜密,沉稳,忠勇,自律……正是这些性格特点,让刘备和一生谨慎的孔明都对其欣赏有加,爱把其带在身边,将大任委托给办事妥帖的他。
思考题2: 结合刘玄德“携民渡江”的情节,分析作者的思想倾向。
参考答案:作者细致叙述了刘备从樊城撤退时,不顾自身危急,坚持携“民众数万”渡江,感动百姓的情景,突出了刘备“爱民如子”的“仁明君主”形象,寄寓着“仁政”理想:把恩泽加到每个百姓身上,争取其支持,也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赵云救得阿斗,但被困长坂桥。
曹操大军随后追来,张飞巧设疑兵,叫随从的二十余个骑兵在马尾上拴上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孙权破操之计,必待周瑜决之者,非决之以周瑜之言,而实决之以孙策临终之言;则谓周瑜之破操,一孙策之破操可也。
不但此也。
孙策之语,孙权能忆之者,忆之以权母临终之言,而又忆之以母妹忆姊之言也;则谓周瑜之破操,一吴氏两夫人之破操可也。
且周瑜破操之计,必待孔明激之者,非激之以孔明,而激之以二乔也;则谓周瑜之破操,一大乔小乔之破操可也。
赤壁鏖兵,一场大功,得妇人之力居多。
妇人真可畏哉!张昭有负孙策付托之重。
或解之曰:内事不决问张昭,原不当以外事问之。
不知天下未有能谋内事,而不能谋外事者;又未有不能谋外事,而能谋内事者。
攘外乃所以安内,外患至而不能捍,谓之知内,吾不信也。
前卷孙权谓孔明曰:“非豫州,莫与当曹操者”,是孔明之激怒孙权,而致孙权之求助于玄德也;此卷周瑜谓孔明曰“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操贼”,是孔明之激怒周瑜,而致周瑜之求助于孔明也。
本是玄德求助于孙权,却能使孙权反求助于玄德;本是孔明求助于周瑜,却能使周瑜反求助于孔明。
孔明之智,真妙绝千古。
周瑜拒操之志早已决于胸中,而诈言降操者,是以言挑拨孔明,欲使其求助于我也。
鲁肃不知其诈,而极力争之;孔明知其诈,而随口顺之。
瑜、亮二人各自使乖,各说假话,大家暗暗猜着,大家只做不知,而中间夹着一至诚之鲁肃,时出几句老实语以形之,写来真是好看煞人。
入门问讳,岂有入其国而不知其国之夫人者乎?或疑孔明二乔之说乃演义妆点耳,非真有是言也。
然吾读杜少陵诗,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则使孔明不借风,周郎不纵火,将二乔之为二乔,其不等于张济之妻、袁熙之妇者几希矣。
事既非曹操之所无,说何必非孔明之所有。
铜雀旧赋云:“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 。
”此言东西有玉龙、金凤之两台,而接之以桥也。
以蝃 比之,即《阿房赋》所谓“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凌空,不霁何虹”者也。
孔明乃将“桥”字改作“乔”字,将“西”字改作“南”字,将“连”字改作“揽”字,而下句则全改之,遂轻轻划在二乔身上去,可谓善改文章者矣。
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牧却说阎圃正劝张鲁勿助刘璋,只见马超挺身出曰:“超感主公之恩,无可上报,愿领一军攻取葭萌关,生擒刘备,务要刘璋割二十州奉还主公。
”张鲁大喜,先遣黄权从小路而回,随即点兵二万与马超。
此时庞德卧病不能行,留于汉中。
张鲁令杨柏监军,超与弟马岱选日起程。
却说玄德军马在雒城,法正所差下书人回报说:“郑度劝刘璋尽烧野谷并各处仓廪,率巴西之民,避于涪水西,深沟高垒而不战。
”玄德、孔明闻之,皆大惊曰:“若用此言,吾势危矣!”法正笑曰:“主公勿忧。
此计虽毒,刘璋必不能用也。
”不一日,人传刘璋不肯迁动百姓,不从郑度之言。
玄德闻之,方始宽心。
孔明曰:“可速进兵取绵竹。
如得此处,成都易取矣。
”遂遣黄忠、魏延领兵前进。
费观听知玄德兵来,差李严出迎。
严领三千兵也,各布阵完。
黄忠出马,与李严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败。
孔明在阵中教鸣金收军。
黄忠回阵,问曰:“正待要擒李严,军师何故收兵?”孔明曰:“吾已见李严武艺,不可力取。
来日再战,汝可诈败,引入山峪,出奇兵以胜之。
”黄忠领计。
次日,李严再引兵来,黄忠又出战,不十合诈败,引兵便走。
李严赶来,迤逦赶入出峪,猛然省悟。
急待回来,前面魏延引兵摆开。
孔明自在山头,唤曰:“公如不降,两下已伏强弩,欲与吾庞士元报仇矣。
”李严慌下马卸甲投降。
军士不曾伤害一人。
孔明引李严见玄德。
玄德待之甚厚。
严曰:“费观虽是刘盖州亲戚,与某甚密,当往说之。
”玄德即命李严回城招降费观。
严入绵竹城,对费观赞玄德如此仁德;今若不降,必有大祸。
观从其言,开门投降。
玄德遂入绵竹,商议分兵取成都。
忽流星马急报,言孟达、霍峻守葭萌关,今被东川张鲁遣马超与杨柏、马岱领兵攻打甚急,救迟则关隘休矣。
玄德大惊。
孔明曰:“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
”玄德曰:“子龙引兵在外未回。
翼德已在此,可急遣之。
”孔明曰:“主公且勿言,容亮激之。
”却说张飞闻马超攻关,大叫而入曰:“辞了哥哥,便去战马超也!”孔明佯作不闻,对玄德曰:“今马超侵犯关隘,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取关云长来,方可与敌。
《三国演义》分回概要(61-70)●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魏延舞剑欲杀璋,璋手下人对舞,刘备止之。
孙权听说刘备已去了西川,便想派兵断刘备的后路,不想此事被他的母亲吴国太听见,吴国太怕孙权此举会伤了自己的女儿,不准孙权妄动。
孙权与张昭谎称吴国太病危,派 周善 前往荆州去接孙夫人和阿斗回东吴,意在令刘备拿荆州换阿斗。
赵云追赶周善的船队,在张飞的援助下夺回阿斗。
孙权迁居秣陵,治建业,筑石头城,又于濡须水口筑坞,以防曹操。
操尊魏公,加“九锡”以彰功德,荀彧因从中阻扰,被赐死。
曹操率军攻打东吴,要报赤壁之仇,被孙权击败。
孙权送给曹操一封书信,曹操收到信后退兵。
●第六十二回: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见曹操兵退,孙权又想再取荆州。
张昭献计,给张鲁写一封信,让他进攻荆州;再给刘璋写一封信,说刘备想夺取西川。
刘备为刘璋抵御张鲁,刘璋以弱兵少粮给备,备怒。
恰在这时,张松通刘备事露(张肃所报),全家被刘璋所斩。
刘备用庞统之计,袭取涪( fú )水关,斩杀守将 杨怀、高沛 。
刘璋派 张任 等四人在雒 (luò)城前下寨,黄忠、魏延争破 泠苞、邓贤 之寨。
魏延欲夺黄忠之功,破坏预定的计划,导致战败,黄忠救出魏延,斩杀川将邓贤;魏延设埋伏,活捉泠苞。
玄德不杀降卒,来去自由,欢声动地。
备放冷苞,泠苞欲助刘璋子决涪水淹备兵,保雒城。
●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玄德防决水,斩 泠苞 。
庞统急于攻取雒城,不听孔明劝告,不思回军,催备进兵。
庞统至落凤坡,被刘璋部将 张任 伏兵乱箭射死。
玄备哭祭庞统,无心再战,令关平到荆州请诸葛亮。
诸葛亮把荆州托付关羽,嘱关公“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诸葛亮、赵云与张飞兵分两路前往西川,而留关羽镇守荆州。
(“东和北拒”)张飞途经巴郡,使“真假张飞”计(粗中有细)活捉巴郡太守 严颜 ,严颜坚决不降,张飞钦佩严颜的志气,以礼相待,并且用严颜的部队为先锋,提前到达涪水关。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列表
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曹昂曹彰曹植曹熊曹霖曹冲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夏侯惇夏侯渊夏侯霸曹洪曹仁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许攸杨修陈珪陈登蒋干嵇康应瑒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刘桢弥横钟繇陈群张辽张郃许褚徐晃于禁典韦乐进李典郭淮庞德张绣公孙瓒郝昭吕旷吕翔张鲁左慈蔡瑁邓艾钟会崔琰邯郸淳皇甫谧马钧吉平刘晔毛玠任峻董昭公孙康荀悦荀勖荀顗荀爽王肃王弼华歆阮藉辛毗枣祗杜夔郑浑朱士行王濬张允文聘满宠曹真曹休王朗夏侯楙王双曹爽丁谧毋丘俭文钦诸葛诞贾充司马师蒋济徐质恒范卫瓘繁钦吴质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庞统赵子龙马超黄忠魏延孟获法正马良马谡姜维蒋琬费祎马岱杨仪王平孙乾刘禅关平关兴张苞诸葛瞻赵统赵广刘封刘巴糜竺糜芳周仓简雍彭羕严颜谯周秦宓邓芝孟达廖化李严霍峻吴班董允向宠张翼李恢乐綝张虎张嶷
孙坚孙策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张昭诸葛谨诸葛恪黄盖阚泽甘宁太史慈丁奉韩当程普张纮徐盛周泰蒋钦顾雍凌统孙静乔国老于吉祖茂陆绩张温潘璋吕范陈式周善步骘朱然虞翻马忠赵咨孙桓朱桓全琮孙峻孙楙于诠
汉灵帝汉少帝汉献帝袁绍袁术王允马腾陶谦孔融审配丁原董卓李儒吕布李傕刘表刘璋刘焉张任卢植庞德公水镜先生黄承彦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庶蔡邕蔡琰貂蝉张仲景刘徽华佗陈宫颜良文丑华雄张松陈宫田丰沮授袁谭袁颐袁尚郭汜张让蹇硕何进刘恢刘虞董承韩馥朱儁张邈黄祖刘琦伊籍管辂公孙渊张角张宝张梁。
第九十七回讨魏国武侯再上表破曹兵姜维诈献书《前出师表》开导嗣君,《后出师表》力辩众议,辩众议亦所以开嗣君也;《前出师表》忧在国中,《后出师表》虑在境外,虑境外亦所以忧国中也。
何也?自失街亭斩马谡以来,议者以为但宜安蜀,不宜伐魏。
武侯则以为若不伐魏,不能安蜀;我不灭贼,贼必灭我。
此不两立之势,非不欲偏安,正恐欲偏安而不能耳。
汉与贼不两立,则不共天地,不同日月。
既以义断之,而在所当奋矣。
贼亦与汉不两立,则如苗有莠,如粟有秕,不又以势度之,而在所当虑乎?“不两立”一语,今人但见得汉一边,不曾见得贼一边。
然则表中“虑”字,将何所指?是虽读过《后出师表》一篇,却是未尝读一字也。
人知武侯之智不可及,不知武侯之愚不可及。
料其事之必成必利而后为之,此智者之事也;不能料其事之必成必利而亦为之,此愚者之心也。
不能料其事之必败必钝而蹈之,此愚而愚者之事也;能料其事之必败必钝而终必蹈之,此智而愚者之心也。
先生未出草庐,已知三分天下。
然则伐魏之无成,出师之不利,先生料之熟矣。
明明逆睹而乃云“非所逆睹”者,何哉?盖以智而愚者,自尽老臣之责;而仍以愚而愚者,上杜幼主之疑耳。
武侯之死,尚在数卷之后,而此处表中结语,早下一“死”字,已为五丈原伏笔矣。
先生不但知伐魏之无成,出师之不利,而又逆知其身之必死于是役也。
以汉、贼不两立之故,而至于败亦不惜,钝亦不惜,即死亦不惜。
呜呼!先生真大汉忠臣哉!文天祥《正气歌》曰:“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殆于后一篇而愈见之。
武侯未出祁山,而天使姜维归汉,特以备六出祁山以后之用耳。
然将写其归武侯,不先写其敌武侯,不见姜维之才之妙也;但写其敌武侯于前,不写其佐武侯于后,又不见姜维之才之妙也。
此卷之赚曹真,则其佐武侯者矣。
武侯未死而有佐武侯之姜维,然后武侯既死而有继武侯之姜维。
人但知武侯既死,而后显一能伐魏之姜维;不知武侯未死,而早见一能伐魏之姜维。
然则九伐中原之事,殆兆端于此乎!周鲂降魏,而曹休信之;姜维降魏,而曹真又信之,其事相类。
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前孔明教刘琦,是走为上计;今教玄德,亦是走为上计。
然刘琦之走,得免于难;玄德之走,几不免于难,其故何也?则皆玄德不忍之心为之累耳。
若非不忍于刘表,则可以不走;若非不忍于刘琮,则又可以不走。
即走矣,若非不忍于百姓,则犹可以轻于走,捷于走,脱然于走。
其走而及于难者,乃玄德之过于仁,而非孔明之疏于计也。
蔡氏之死,天不假手于玄德;刘琮之死,天不假手于刘琦。
而杀之者,乃是曹操,此造物者之巧也。
然操于张绣之降,则不杀;于张鲁之降,则不杀;即于袁谭之初降而未叛,则亦不遽杀。
而独于刘琮母子,则必杀之而后已,其故何居?曰:琮之意在永保荆州,失之则悔,悔则必怨,怨则旧臣之未降者,或将嘘枯烬以复燃,则可虑者一;即其臣之已降者,见故主尚在,亦将怀二心以图我,则可虑者二;且操方欲下江南,而琮或复与琦合,将结刘备以为我肘腋之患,则可虑者三。
操之筹此至熟矣,琮即欲不死,岂可得哉!檀溪之役,子龙以三百人而不能救玄德;长坂之役,子龙以一单骑而独能救阿斗,事之不可知者也。
关公之保二夫人,历过五关而皆得无恙;子龙之保二夫人,止过长坂而不能两全,又事之不可知者也。
或谓檀溪不关龙马之力,当阳亦岂虎将之功?天也,非人也。
我谓关公尽事兄之节,子龙竭救主之忠,天也,亦人也。
玄德弃荆州,既失其地利,犹幸邀天之祐,得人之助尔。
孙策之知太史慈,不以新降而疑其诈;玄德之信子龙,不以临难而疑其违。
一则投契于一时,一则孚信于平日也。
大约文字之妙,多在逆翻处。
不有麋芳之告,翼德之疑,则玄德之识不奇,子龙之忠亦不显。
《三国》叙事之法,往往善于用逆,所以绝胜他书。
文有伏线之妙。
玄德之取长沙,魏延之救黄忠,尚隔数卷,而此处襄阳城外,早有一魏延,忽然而来,忽然而去。
在此时初无补于玄德,初无益于襄阳,而孰知预为后日之用。
真奇事奇文。
徐氏以不死报夫仇,麋氏以一死全夫嗣,皆贤妻也。
吴夫人临死,托壮子于良臣;麋夫人临死,托幼子于猛将,皆贤母也。
《三国演义》分为五部,共84集!《三国演义》分为五部,共84集!2010-01-06 19:27《三国演义》分为五部,共84集!第⼀部群雄逐⿅1 桃园三结义2 ⼗常侍乱政3 董卓霸京师4 孟德献⼑5 三英战吕布6 连环计7 凤仪亭8 三让徐州9 孙策⽴业 10 辕门射戟11 宛城之战 12 ⽩门楼 1 13 ⽩门楼 2 14 煮酒论英雄 15 袁曹起兵16 关⽻约三事 17 挂印封⾦ 18 千⾥⾛单骑 19 古城相会 20 孙策之死21 官渡之战 1 22 官渡之战 2 23 ⼤破袁绍第⼆部⾚壁鏖战24 跃马檀溪 25 刘备求贤 26 回马荐诸葛 27 三顾茅庐 28 ⽕烧博望坡29 携民渡江 30 ⾆战群儒 31 智激周瑜 32 周瑜空设计 33 群英会34 草船借箭 35 苦⾁计 36 庞统献连环 37 横槊赋诗 38 诸葛祭风39 ⽕烧⾚壁 40 智取南郡 41 ⼒夺四郡 42 美⼈计 43 ⽢露寺44 回荆州 45 三⽓周瑜 46 卧龙吊孝 47 割须弃袍第三部三⾜⿍⽴48 张松献图 49 刘备⼊川 50 凤雏落坡 51 义释严颜 52 夺占西川53 单⼑赴会 54 合肥会战 55 ⽴嗣之争 56 定军⼭ 57 巧取汉中58 ⽔淹七军 59 ⾛麦城 60 曹操之死 61 曹丕篡权 62 兴兵伐吴63 ⽕烧连营 64 安居平五路第四部南征北战65 兵渡泸⽔ 66 绝路问津 67 七擒孟获 68 出师北伐 69 收姜维70 司马复出 71 空城退敌 72 司马取印 73 祁⼭⽃智 74 诸葛妆神75 六出祁⼭ 76 ⽕熄上⽅⾕ 77 秋风五丈原第五部三国归⼀78 诈病赚曹爽 79 吴宫⼲⼽ 80 兵困铁笼⼭ 81 司马昭弑君 82 九伐中原83 偷渡阴平 84 三分归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