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物(蝎子)
- 格式:ppt
- 大小:316.50 KB
- 文档页数:42
蝎子的养殖方法和技术蝎子是一种常见的节肢动物,也是一种常见的养殖动物。
蝎子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对于养殖者来说非常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蝎子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一、蝎子的养殖环境蝎子适应能力较强,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仍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适合蝎子生活的容器,可以选择玻璃箱或塑料箱作为蝎子的栖息地。
其次,蝎子对温度要求较高,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5-35摄氏度,因此需要提供恒温设备来保持稳定的温度。
此外,蝎子对湿度也有一定要求,一般保持在50%-70%的湿度即可。
最后,蝎子喜欢暗处,因此需要提供充足的遮蔽物,如石块、木块等。
二、蝎子的饲料蝎子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为食。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昆虫作为蝎子的饲料,如蟋蟀、蚂蚁、蜈蚣等。
此外,也可以选择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作为饲料,如小蜘蛛、小蜥蜴等。
需要注意的是,蝎子的饲料应该保持新鲜,不可长时间放置,以免造成污染或变质。
三、蝎子的繁殖蝎子的繁殖主要通过交配产卵来完成。
一般情况下,蝎子的交配季节在春季或夏季,此时需要将雄性和雌性蝎子放在一起,促进交配。
交配完成后,雌性蝎子会选择一个适宜的地方产卵,一般是在容器的底部或遮蔽物下面。
蝎子的卵通常有颜色,如白色或黄色,卵的数量根据不同的品种而有所差异。
蝎子的孵化时间一般在2-4周左右,孵化后的小蝎子需要特别小心照料,提供适宜的温度和饲料。
四、蝎子的健康管理蝎子的健康管理非常重要,只有保持蝎子的健康状况,才能获得良好的养殖效果。
首先,要定期清理蝎子的栖息地,清除废物和死亡的蝎子,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其次,要定期观察蝎子的生长情况和行为习性,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以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蝎子还需要适量的运动,可以在容器中放置适当的遊玩器具,以促进蝎子的运动和活动。
五、蝎子的销售和利用蝎子在市场上有一定的销售价值,可以作为观赏动物出售给爱好者,也可以作为实验动物供科研使用。
蝎子的养殖技术及市场前景蝎子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动物。
它们常被用于中药材及蝎子酒的制作,而且蝎子的肉质也非常好吃,是营养丰富而又美味的食品。
因此,蝎子的养殖业非常有前景,而且最近几年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蝎子的养殖技术1、蝎子的饲养环境蝎子需要干燥、通风、半阴凉的环境,应避免暴晒和高温。
合适的温度范围为20℃-25℃,湿度控制在50%-70%之间。
对于成年蝎子来说,一个重要的饲养环境因素就是地形。
蝎子的体型较大,地形需要宽阔、稍微有些隆起,环境中必须有丰富的岩石、窟窿、隆起壁、暗格、树枝等落脚点。
2、蝎子的饲料蝎子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为食。
在饲养上,常用的饲料有蟑螂、蛇、蚯蚓、鸡肉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饲料不卫生会影响蝎子的生长发育以及产卵。
3、蝎子的繁殖蝎子的繁殖期主要在3-11月,繁殖稳定地全年进行。
蝎子繁殖主要靠交配完成,雌蝎子出现发情现象,会释放出大量的信息素来吸引公蝎子,交配后会把卵产在巢穴中,每产1-2枚。
4、蝎子的管理蝎子的管理要保证环境干燥、通风、半阴凉,饲养室内要保持清洁,防止感染疾病。
二、蝎子养殖的市场前景1、蝎子中药的需求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医医院、药房认为蝎子是中药材的重要配方。
蝎子的毒汁可以用来散血止痛、消肿解毒、止咳化痰等。
而且不同品种的蝎子所释放的毒液也有着不同的功效和治疗效果。
比如说,豪砚蝎子毒被用于舒筋活血、消肿等治疗;而黄杨蝎子则被用于消暑解毒、舒经止痛等功效。
2、蝎子饮品市场的需求蝎子是一种健康、营养、美味的食品。
近年来蝎子饮品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及中老年人的喜爱。
据不完全统计,蝎子酒及蝎子啤酒已经成为了众多酒类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
3、蝎子市场前景的分析与传统养殖业相比,蝎子的养殖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它在市场上也很有竞争力。
由于蝎子的繁殖能力强,养殖周期短,回收周期也很快。
并且蝎子在市场上的价值很高,因此投资者通过蝎子养殖赚取巨额利润的可能性非常大。
养殖蝎子技术蝎子是一种常见的节肢动物,多生活在干燥的沙漠地带和温暖的海岸地区。
蝎子在很多地方都被用来制作药物,或者作为家养宠物,近年来更是成为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养殖蝎子的技术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赚钱方式。
本文将向您介绍如何养殖蝎子,既满足消费者需求,又保证生产效益。
一、蝎子的种类和特点蝎子目前有三千多种,这些品种相似但却各具特色,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生命力和生长阶段。
蝎子的寿命约为3-6年,有些品种寿命甚至可达到20年以上。
蝎子的特点:外观奇特,腥臭味扑鼻;躯体较小却具有攻击性,其尾巴拥有危险的毒刺,能够击杀并吞噬小型昆虫,即使是草食性的昆虫也难逃它的魔爪。
蝎子在生长过程中游荡性很强,一旦利用不当,蝎子极易死亡。
二、蝎子的养殖环境蝎子的生长环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温度:蝎子的适温区间要在22℃到28℃之间,最好不应低于14℃。
2.湿度:蝎子喜欢在相对湿度在30%到70%之间的环境中生长。
但在吐鲁番干旱地区,由于空气湿度低,所以一些品种只需在15%-3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即可存活。
3.空气流通:蝎子需要新鲜的空气,自然通风也是必不可少的。
4.光线:蝎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蝎子的光照时长一天16小时,一晚上8小时休息。
5.适宜的栖息地:养蝎子的地方一定要干燥且适宜的栖息环境,如沙子或沙砾石。
三、蝎子的饲养1.饲养食品:可用蚯蚓、蟋蟀、蚂蚱、蛆虫等食物来喂养蝎子。
这些食品的喂养量应该依据蝎子的品种、体型大小来确定,当然还需要考虑到环境温度和季节影响。
2.饮用水:蝎子喜欢在干燥热带和沙漠地区的环境中生存,但是饮用水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蝎子的体表需要保持湿润度才能顺利进行呼吸,否则在干燥的情况下,会导致蝎子体内水分严重缺乏,造成疯狂吸口,最终死亡。
3.定期换取新的食品和饮用水,以保持蝎子的健康,消除细菌和氨气等代谢物的存留,让蝎子生存在非常干燥的砂质和岩质土壤环境中。
四、蝎子的繁衍1.蝎子繁殖主要依靠性。
雄蝎子和雌蝎子在成熟后就可进行交配。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近年来发展很快,特种经济动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从价值上可以将其分为药用动物、裘皮 ( 革) 用动物、肉用动物和观赏动物等几大类。
本地养殖的特殊品有蝎子、七彩山鸡、梅花鹿、牛蛙、蜗牛、蓝狐 ( 银狐、雪狐) 、獭兔等,笔者针对目前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特点进行分析,为准备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者提供参考。
1 特种养殖的主要特点及现状1. 1 高投入、高产出和高风险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成本相对较高,主要表现在引种费用相对较高,需要较大的场地和特殊的笼舍设计,饲料价格相对较高,卫生防疫和产品加工的方法各异等。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效益较好,但高效益的项目风险也比较大,市场行情的波动大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1. 2 养殖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要求较高特种经济动物的种类繁多,因各自的生物学特性不同,需要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需要饲养人员掌握相关的科学技术。
日前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还相对缺乏。
市场上特种经济动物的成品配合饲料种类很少,特种经济动物疾病防治用的疫苗和药品等也多是使用畜禽药品,只是在剂量上有所调整特种经济动物的产品加工技术复杂。
1. 3 炒种和欺诈使投资者望而却步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涉及多个行业,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没有成立强有力的行业管理组织,供求市场混乱,存在着倒种、炒种和欺诈等现象,许多养殖户上当受骗,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任何一种动物的养殖要发展成一种产业,都必须经历抓捕驯化、小群饲养、适度规模养殖和集约化生产四个阶段。
受经济、文化、科技、气候条件、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品种的经济动物养殖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就同一经济动物而言,其发展现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除受饮食习惯及文化的影响外,总体上表现为经济和科技发达、自然条件好的国家或地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发展较快。
我国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历史比较悠久,但由于经济和科技落后、生活水平低等因素,使得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长期处在抓捕驯化和小规模生产阶段。
有关蝎子的名词解释蝎子是一种常见的节肢动物,属于蛛形纲动物中的一类。
它们以棲息在干燥的地区为主,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存,包括沙漠,草原和丛林等地。
蝎子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害虫,因为它们的尾部有毒刺,能够用来攻击其他小动物。
然而,蝎子在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蝎子有硬壳外骨骼,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它们有四对步足,每只具有细长的爪子,可以用来抓取猎物或攀爬。
蝎子的头部有一对长而弯曲的钳子,可以用来捕捉和抓取食物。
此外,蝎子的背部还有一对复眼,用于感知周围的环境。
以摄取小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的蝎子,通常在夜间活动。
它们以触角上的感觉器官来探测食物的位置和距离。
一旦找到猎物,蝎子就会用钳子抓住并注射毒液,然后通过分泌的消化酶来消化猎物。
蝎子的毒液通常对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具有致命作用,但它对蝎子自身来说却是关键的防御工具。
蝎子从蛹中孵化出来时已经具备其天生的毒液。
毒液一般由多种毒蛋白质和化学物质组成,这些物质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改进。
蝎子的毒液有时用于杀死或麻痹猎物,同时也作为抵御捕食者的武器。
它们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生活习性来适应并发展出不同的毒液类型。
蝎子的尾部是它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因为它们的尾巴尖端有一个毒刺。
这个毒刺通常比身体的其他部分更具有柔韧性和敏捷性。
当蝎子感到威胁时,它们会抬起尾巴,准备进行攻击。
蝎子的尾刺通过肌肉收缩的力量,迅速把毒液注射到敌人体内,以便防御自己。
蝎子的毒液中含有一种称为神经毒素的物质,它能够瘫痪猎物的神经系统。
蝎子的毒液不仅有杀死猎物的作用,还对科学家研究蝎子的行为和生物学特性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蝎子的毒液分析出其成分,并了解蝎子的生理机制。
此外,蝎子的毒液还被用于制造药物,以治疗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癌症和药物成瘾等。
在自然界中,蝎子是环境中的重要一员,起到了控制昆虫种群的作用。
它们通过捕食昆虫和其他小动物,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尽管蝎子的形象常常被人们看作是令人畏惧的,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蝎子是什么动物一、引言蝎子是一类古老而神秘的节肢动物,它们生活在地球上已经超过四亿年。
这些小型的生物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象征,有些人将其视为危险的毒兽,而另一些人则视其为诡异而神秘的存在。
本文将介绍蝎子的相关信息,并探讨蝎子的物种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二、蝎子的分类与特征蝎子是节肢动物门中蝎亚纲(Scorpiones)的一类动物,属于蛛形纲。
它们与其他节肢动物如蜘蛛,螃蟹和昆虫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蝎子通常被分为13个科,大约包括1750多个物种。
尽管蝎子的体型大小和外观有所不同,但它们通常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蝎子的身体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头部(胸部)和腹部。
头部包含有一对长长的、用于捕捉和咀嚼猎物的巨大钳子,两只感觉器官丰富的触角以及一对复眼。
蝎子的腹部则由数节相互连接的环节组成,其中的末端有着特殊的结构,称为尾巴。
尾巴上有一个特制的刺状器官,即蝎尾,在一些物种中可以产生强大的毒液。
三、蝎子的生活习性蝎子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它们对于光线非常敏感,因此通常选择在夜晚出来活动。
蝎子主要生活在温暖而干燥的环境中,如沙漠、岩石缝隙和树木下等地。
它们对于极端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即使在荒凉的地方也可以生存。
蝎子通常以昆虫、蜘蛛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它们利用钳子抓捕并吞食猎物。
蝎子的繁殖方式也非常独特。
它们是卵生动物,雌性通过特殊的器官将受精卵储存在自己的身体内。
卵最终在雌蝎子的腹部孵化,产出幼体。
幼体在离开母体后一般都会过上独立的生活,很少有亲子关系。
四、蝎子的毒液与人类的关系蝎子的尾巴上的刺状器官,即蝎尾,是其最主要的防御工具。
尾巴上的蝎尾尖端通常有一个特化的结构,即刺针。
当蝎子感到威胁时,它会用尾巴向潜在的威胁发出攻击,并将毒液注入目标体内。
蝎子的毒液含有多种毒素,其中一些对人类产生影响。
蝎子的毒液通常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这可能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等症状。
然而,并非所有的蝎子都对人类构成威胁。
蝎子的作用
蝎子是一类节肢动物,属于蛛形纲,它们的身体呈扁平状,大多数具有毒针。
首先,蝎子在食物链中属于中间消费者,它们主要以昆虫、蜘蛛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
通过捕食这些昆虫,蝎子帮助控制害虫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例如,在农田中,蝎子可以帮助减少害虫的数量,保护庄稼的生长。
其次,蝎子也是食物链中的一部分,它们是许多食肉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
许多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都以蝎子为食。
蝎子的存在为其他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此外,蝎子在生态系统中也有重要的分解功能。
它们在土壤中活动并寻找食物,因此促进了土壤的通风和保持土壤的健康。
另外,蝎子在食物消化过程中排泄出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为土壤提供养分。
另外,蝎子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一些地区的居民将蝎子作为食物来源,以及药用和养殖。
蝎子药材在中医中具有一定的疗效,被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此外,一些地方还进行蝎子的商业养殖,供应市场需求。
然而,蝎子也存在一定的危害性。
它们的尾部有一根毒针,可以用来防卫和捕捉猎物。
一些蝎子的毒液对人类和其他动物有毒,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因此,在一些地区,蝎子被视为有害生物,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
综上所述,蝎子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帮助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是其他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促进土壤健康,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然而,蝎子也需要被注意和管理,以防止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危害。
蝎子简介蝎子是蛛形纲动物,蜘蛛与鲎亦同属蛛形纲。
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螫、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
陆地上最早的的蝎子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的希留利亚纪。
蝎子[1]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ricla)、蝎目(Scorpionida)。
世界上的蝎子约有800余种我国的蝎子有10余种,常用以入药的为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亦称马氏钳蝎,属蝎目的钳蝎科(Buthidae)。
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我国10余省,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辽宁等省分布较多。
蝎子的市场需求蝎子作为名贵药材,需求量很大,据统计,蝎子供应量仅能达到需求量的20%-30%,因此人工养殖蝎子便成为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同时也是利国利民的家庭副业。
从国内市场上看,近年来随着中医事业的迅速发展,中药材市场日趋繁荣,而且由于人们对中医中药的重新依赖,以用中成药研制的巨大发展,名贵中药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其市场价格不断上扬,清水蝎市场价每公斤680元左右。
目前,家庭人工养殖蝎子免征税收。
人工养蝎子的技术难度不大、对场地气候要求不高。
一般人通过短期学习很快就能掌握,更不用担心销路,是比较保险的家庭事业。
人工养蝎子男女老幼都能干,业余时间即可,而且较之其他家庭付业投入的成本要低,经济效益要高。
人工养蝎子占地面积小,饲养管理方便。
蝎子食量很小。
蝎子的饲料如黄粉虫等也可人工养殖。
蝎子养殖技术[2] 1 .盆(缸、罐)养这是一种采用小容器进行小规模简易养殖的方法。
其最大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搬运方便,适合于室内养殖。
可选用内壁光滑(以防止蝎子逃逸)的瓦盆、塑料盆和普通水缸等,容积大小不限,在容器底部铺垫一层5 ~10 厘米厚的风化土或壤土并砸实,上覆沙子,再在沙层上叠放一些瓦片、空心砖或小木板等,作为蝎子栖息活动的垛体。
垒成垛体的瓦片等要一片一片地叠起,最好叠成宝塔形,片与片之间的四角可用水泥浆或黄泥粘接住,以增加蝎子栖息的空隙。
蝎子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ricla)、蝎目(Scorpionida)。
世界上的蝎子约有800余种,我国的蝎子有30 余种,常用以入药的为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蝎子亦称马氏钳蝎,属蝎目的钳蝎科(Buthidae)。
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我国10余省,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山西等省分布较多。
形态特征成蝎外形,好似琵琶,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几丁质的硬皮。
成蝎体长约50~60mm,身体分节明显,由头胸部及腹部组成,体黄褐色,腹面及附肢颜色较淡,后腹部第五节的颜色较深。
蝎子雌雄异体,外形略有差异。
头胸部,由六节组成,是梯形,背面复有头晌甲,其上密布颗粒状突起,背部中央有一对中眼,前端两侧各有3个侧眼,有附肢6对,第一对为有助食作用的整肢,第二对为长而粗的形似蟹螯的角须,司捕食、触觉及防御功能,其余四对为步足。
口位于腹面前腔的底部。
前腹部较宽,由7节组成。
后腹部为易弯曲的狭长部分,由5个体节及一个尾刺组成。
第一节有一生殖厣,生殖厣覆盖着生殖孔。
雌蝎可从生殖孔娩出仔蝎,雄蝎可从生殖孔中产出精棒,与母蝎殖孔相交。
雄蝎体内只有两根精棒,一生只能交配两次。
雌蝎交配1次,可连续生育4年,直到寿命结束。
蝎子的寿命5~8年。
蝎子为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
气温在蝎子30~38℃之间产仔。
生活习性蝎完全为肉食性,取食无脊椎动物,如蜘蛛、蟋蟀、小蜈蚣、多种昆虫的幼虫和若虫。
它靠触肢上的听毛或跗节毛和缝感觉器发现猎物的位置。
沙漠蝎能够确定穴居50厘米深的蜚蠊。
蝎取食时,用触肢将捕获物夹住,后腹部(蝎尾)举起,弯向身体前方,用毒针螫刺。
毒腺外面的肌肉收缩,毒液即自毒针的开孔流出。
大多数蝎的毒素足以杀死昆虫,但对人无致命的危险,只引起灼烧样的剧烈疼痛。
蝎用螯肢把食物慢慢撕开,先吸食捕获物的体液,再吐出消化液,将其组织于体外消化后再吸入。
蝎子养殖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蝎子养殖是一种特殊的养殖方式,在近年来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蝎子以其珍贵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成为了现代养殖业的一种新兴产业。
本文将对蝎子养殖市场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从市场规模、产业链、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
1. 市场规模蝎子养殖市场在过去几年中有着快速的发展。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蝎子养殖户数已超过5000户。
蝎子养殖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和国外市场,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
蝎子养殖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为改善农民生活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 产业链蝎子养殖产业链主要包括蝎子的繁育、饲养、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在养殖过程中,蝎子的选育和饲料供给是两个关键环节。
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的蝎子繁育和饲养基地,通过科学的繁育技术和合理的饲养管理,提高了蝎子的产量和品质。
在蝎子的加工环节,主要包括蝎子的提取、干燥和加工成品等工序。
蝎子提取技术的进步和加工工艺的改进,使得蝎子产品的品质更好,并且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蝎子养殖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将产品销售到市场,满足了人们对蝎子产品的需求。
3. 政策支持为促进蝎子养殖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蝎子养殖技术研发的投入,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了养殖户的技术水平。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蝎子养殖企业的贷款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蝎子养殖产品的质量监管,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4. 发展趋势蝎子养殖市场在未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在人们对健康和药品安全日益关注的背景下,蝎子养殖产品以其药用价值和天然健康的特点受到青睐。
另一方面,随着蝎子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蝎子养殖产业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蝎子养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养殖环境的保护、疾病防控等问题。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蝎子概述一:蝎子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节肢动物之一,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
世界上的蝎子约有1000余种我国的蝎子有10余种,常用以入药的为东亚钳蝎,亦称马氏钳蝎,属蝎目的钳蝎科。
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我国10余省,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辽宁等省分布较多。
二:人工养蝎在我国的发展我国对人工养蝎,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但由于当时缺乏有关蝎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知识,因而收效甚微。
进人20世纪70年代后开展人工养蝎的科研课题,经过十余年的观察,初步摸清了蝎子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规律、繁殖规律和产态要求,并开始探索无休眠期饲养法,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进人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在山东、河南等地的野生蝎产区,出现了第一次人工养蝎热潮,但由于当时大部分养殖户还没有完全掌握基本的养蝎技术,加之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与服务,所以真正获得成功的为数甚少。
自进人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养蝎业又在我国部分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养殖经验和养殖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配套完善。
在华北各地农村,涌现出了不少养蝎技术骨干和专业户。
目前,我国的养蝎业正在向着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我国是利用蝎子资源最早的国家,以东亚钳蝎成虫整体制成的“全蝎”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近年来由于全蝎由单纯药用发展到保健及提毒、餐饮等新领域,蝎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干蝎价格逐年上涨。
最近,国家医药局对全国药材市场普查得出结论:今后20年内全蝎的供需矛盾将无法缓和,价格将继续呈现大幅度上涨的趋势。
市场供应量仅能满足市场需求量的30%。
因此,国家科委将《全蝎养殖综合加工及开发利用与推广》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并拔出专款作为重点工程予以推广。
中央及许多省、市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的农业科技拦目都在反复播送和大力宣传人工养蝎技术及养殖的经济价值。
上海市政府已将人工养蝎纳入“4050”工程,为下岗职工提供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蝎子的市场前景如何据有关人事介绍,国家从80年代起就投资数百万元搞“全蝎养殖及综合加工开发利用”,但一直以来,除野生放养外,其室内养殖方式尚未获得商业意义上的成功。
原因是,蝎子属于野生的节肢动物,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从繁殖、饲料、病虫害到温度等,都有严格要求,养殖技术不易掌握,成活率低。
从市场上看,国内市场上全蝎价格近年来一直保持平稳,供求基本平衡。
蝎子销售市场主要有四个途径:A、商品蝎:可加工成药用全蝎;B、食用蝎:可售给宾馆饭店;C、种蝎:出售给养蝎户;D、提取蝎毒,约500只活蝎提取1g蝎毒,1只健康蝎每年提取12次。
目前商品蝎销路畅通,价格稳定。
其主要原因是蝎子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特殊地理环境使蝎子的无限繁殖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产蝎的省份较少,全国蝎资源只能占总量需求的20%左右,根本难以满足市场。
因此,单纯依靠养殖,而不卖蝎苗赚钱会很困难。
在以卖蝎种赢利为的的各类宣传中,往往把各种有利的因素说得很多,却很少谈其风险。
就目前而言,如果真能掌握全面饲养技术,养蝎确有省时、占地少等优点。
但投资后能否产生良好的效益,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证据。
现在尽管养蝎热达到了高潮,但并非人工养殖都成功获得高额利润。
据测算,养蝎成功率最多也超不过30%,大部分的养殖户由于种种原因以失败而告终。
成功的养殖户封闭或保密养殖技术,而失败的养殖户由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再也不敢从事此行业。
因此,养蝎少数人成功.多数人失败的现状,决定近几年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蝎子作为一种特种经济动物,其市场虽然广阔,但并非没有限制。
如果饲养规模过小,知名度低,就会难觅市场,经济效益必然降低。
蝎子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如饲养管理不当,极可能造成蝎子大批死亡。
养蝎也承担着多种风险,初涉者对此要有个清醒的认识,不要误认为售种单位负责回收就毫无风险。
蝎子养殖条件有哪些蝎子作为一种特种经济动物,其市场虽然广阔,但并非没有限制。
如果饲养规模过小,知名度低,就会难觅市场,经济效益也会降低。
下面来具有看一下蝎子养殖条件有哪些。
1、光照蝎棚应建在地基高、阳光充足的地方。
有阳光的地方,蝎子少有病害,螨虫也无法生存。
2、湿度蝎子体内含水量约为体重的40%,一般情况不会因缺水出现生理性病变。
久雨久旱空气干燥季节,可向蝎垛上面的蓄水池内加水,使窝土湿润;大雨天气用塑料布盖上蝎棚,以免棚内有积水冲坏蝎垛。
切记:蝎子靠吸潮补充水分,不适宜直接喝水。
蝎子活动场地应稍偏于潮湿,空气相对湿度以80%为宜。
栖息窝穴湿度不要过高,冬眠要避免冻害,湿度以10%-12%为宜。
窝中土壤含水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蝎子的生存。
3、温度蝎子的生长发育适宜温度在20-39℃之间,气温在2-39℃时食欲最强,生长快、蜕皮顺利,并是交配繁殖的最适温度。
自然养蝎须在晚春、晚秋用塑料布加温缩短冬眠时间。
温度低于10℃时蝎子停止生长,进入冬眠,温度如在8-15℃之间,蝎子似睡非睡,时而活动。
春天出蛰后多数蝎体发干、拖尾,活动缓慢,缺乏食欲,死亡率高。
3-6℃是冬眠最佳温度。
4、饲料蝎子喜爱吃含高蛋白、低脂肪且体软多汁活跃的昆虫,对腐臭、有特殊气味、死亡、呆滞的昆虫不爱吃。
黄粉虫繁殖快,生长周期短,饲养设备条件要求不高,饲养方法简单,营养丰富,是蝎子的最佳饲料。
土元、鼠妇等只能作补充饲料。
5、生长发育只要温、湿度适宜,有充足的阳光、可口的饲料,蝎子就会大量繁殖、生长。
养蝎要取得成功,还要注意蝎棚场地的生态环境、蝎种质量、产崽的管理、蜕皮密度、病害的防治,蝎子的防逃、天敌的防御等,都不可疏忽。
6、资金蝎子养殖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应根据自有资金情况决定,最好只拿出自有资金的三分之一作投资,因为蝎子养殖周期长,养殖技术要求性高,养殖过程中容易死亡.,所以,初从事养殖者最好要有充足的资金作准备,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维持,承受不起挫折,可能会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