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中规模计数器
- 格式:ppt
- 大小:210.00 KB
- 文档页数:16
计数器的实验报告计数器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搭建一个计数器电路,来探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计数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其性能。
引言:计数器是一种常见的数字电路,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计数、计时、频率分频等多种应用场景。
本实验将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二进制计数器电路,来深入了解计数器的原理和功能。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集成电路、电路板、电源等。
2.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搭建计数器电路。
3. 连接电源,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4. 进行实验测试,记录实验数据。
5. 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4位二进制计数器电路。
通过给电路输入一个脉冲信号,我们观察到计数器按照二进制的方式进行计数。
当计数器达到最大值时,会自动归零,重新开始计数。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发现计数器的计数速度与输入脉冲信号的频率有关。
当输入脉冲信号的频率较高时,计数器的计数速度也会增加。
而当输入脉冲信号的频率较低时,计数器的计数速度则会减慢。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计数器的计数方式可以通过改变电路连接方式进行调整。
例如,我们可以将计数器设置为递减计数器,或者设置为只在特定条件下计数。
这些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电路设计和连接方式的调整。
讨论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数器的原理和功能。
计数器作为一种常见的数字电路,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掌握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字电路。
然而,本实验只是对计数器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初步探究。
在实际应用中,计数器的功能和性能还有很多扩展和优化的空间。
例如,可以通过增加位数、设置预置值等方式来改进计数器的性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计数器的原理和应用,探索更多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对计数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逻辑门电路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通过逻辑门电路可以实现各种逻辑运算,如与门、或门、非门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逻辑门电路并进行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了逻辑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运算的实现过程。
实验二,寄存器和计数器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原理和应用。
寄存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的重要部件,而计数器则用于实现计数功能。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方法。
实验三,存储器实验。
在实验三中,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原理和分类,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和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存储器的认识,掌握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和数据传输原理。
实验四,指令系统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了解了指令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指令的编写和执行方法,加深了对指令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五,CPU实验。
在实验五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学习了CPU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掌握了CPU的工作过程和运行原理。
实验六,总线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总线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了解了总线的分类和各种总线的功能,掌握了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和时序控制方法。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加深了对逻辑门电路、寄存器、计数器、存储器、指令系统、CPU和总线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组成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
1. 试用计数器实现单按钮起停控制程序。
答:2. 试用LDP或LDF指令编写任务五中的产品出入库数量监控程序。
答:3. 试用PLS指令及自锁电路来实现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同时停止控制电路。
上机编程并调试。
答:4. 自动冲水设备在有人使用时光电开关X0为ON,冲水控制系统在使用者使用3s后令冲水阀Y0为ON并冲水2s,使用者离开后,冲水5s后停止。
5. 将下图所示的指令表转换成梯形图。
(a)(b)答:梯形图如下(a)(b)6. 与主控触点下端相连的常闭触点应使用LDI 指令。
7. 什么叫顺序功能图?它有几部分组成?顺序功能图分为几类?答:(1)顺序功能图就是就是将一个复杂的控制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工作步分清各个步的工作细节,再依据总的控制要求将这些步联系起来,形成的顺序功能图。
(2) 它主要有步、动作、有向连线、转移条件组成。
(3)SFC基本结构可分为单分支、选择分支、并行分支和循环分支4种。
8. FX系列PLC的步进指令有几条?如何使用?答:步进指令有STL和RET两条。
STL是将步进接点接到左母线上。
RET是步进结束指令。
9. 如何将顺序功能图转换成梯形图?其编程规则有哪些?答:将顺序功能图转化为步进梯形图时,编程顺序为先进行负载的驱动处理,然后进行转移处理。
当然,没有负载的状态不必进行负载驱动处理。
对应于某步的状态器S在梯形图中用STL的触点表示,STL指令为与主母线连接的常开触点指令,它在梯形图中占一行;接着就可以进行驱动处理,它可以直接驱动各种线圈(可以是Y、M、S、T、C的线圈)及应用指令或通过触点驱动线圈,若通过触点驱动线圈,开始的触点使用LD、LDI指令。
通常用单独触点作为转移条件,但是在实际中,X、Y、M、S、T、C等各种软元件触点的逻辑组合(复杂的串联、并联)也可用作转移条件;转移目标用SET或OUT指令实现。
最后使用RET指令返回原来的主母线。
编程规则:(1)初始步可由其他步驱动,但运行开始时必须用其他方法预先作好驱动,否则状态流程不可能向下进行。
采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进行任意进制计数器设计的解决方案1 绪论计数器是数字逻辑系统中的基本部件,它是数字系统中用得最多的时序逻辑电路,其主要功能就是用计数器的不同状态来记忆输入脉冲的个数。
除此以外还具有定时、分频、运算等逻辑功能。
计数器不仅能用于对时钟脉冲的计数,还可使用于定时、分频、产生节拍脉冲以及进行数字运算等。
只要是稍微复杂一些的数字系统,几乎没有不包含计数器的。
通常把满足N=2n的计数器称为二进制规则计数器,有些数字定时、分频系统中,常需要N≠2n 的任意进制计数器。
当我们在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即计数模不是2及10)时,一般采用现有的中规模集成电路(Medium Scale Integration, MSI)芯片,通过适当的反馈连接加以实现。
而市场上现成的中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常见的只有十进制计数器和十六进制计数器,而在实际应用中,如数字钟电路中,却需要二十四进制和六十进制计数器,因此要将现有计数器改造成任意进制计数器。
利用MSI芯片进行适当的连接就可以构成任意进制计数,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反馈置零法、反馈预置法和级联法。
采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来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使设计和调试工作更趋于简单,并且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等优点。
本文主要阐述了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设计任意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的设计思想,并对设计方法和步骤作了讨论。
2. MS I中规模计数器概述2.1 MS I中规模计数器芯片种类MS I中规模计数器芯片有非常多的种类。
若按触发时钟的方式分类有:同步计数器、异步计数器;若按进制的"模"分类有: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若按计数的方式分类:有加法计数器、减法计数器和可逆(加/减)计数器;若按芯片的型号分类就更多了,如:仅74系列的4位二进制计数器芯片就有161、163、191、193、197等,十进制计数器芯片有160、162等。
2.2 MSI中规模计数器工作原理。
古人计数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及实录:古人计数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体会20以内的数的意义,能够认读写20以内的数。
2.借助小棒和计算器直观表示10-20的数,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和十进位值制的计数方法的主要特征,能够说出个位、十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有了对0-20这些数的学前认知基础,需要结合计数器理解这些数的含义。
2.计数器是新鲜事物,需要引导学生认识数位。
教学准备:计数器、磁性小棒、圆形磁扣、PPT教学过程及实录:环节一:复旧知,引出新知老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10这些数,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些新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老师:谁能说出11-20中间这些横线代表哪些数?学生1:12学生2:这中间有12、13、14、15、16、17、18、19这些数。
老师:说得真好!哟,这些数字都藏在这里,看好了,现在我要变魔术了!(板书:老师展开事先准备好的11-20这些数的折叠卡片,将卡片展开,贴在黑板上)你们看看是不是这些数?赶快大声来读一读这些数吧!学生们一起读出这些数。
设计意图:大多数儿童都已经认识11-20的数字,因此他们能够认读。
通过认读这些数字,能够唤起孩子的研究成就感;同时,通过变魔术这个环节,能够引起孩子的研究兴趣。
简单的展示魔术能够让孩子们马上兴奋起来,同时这一环节也能够让孩子明确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
环节二:古人计数知多少1.古人计数的故事老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数字都不陌生,既然你们都读得这么好,那么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小故事。
你们想听吗?学生:想听。
2.我替古人来数羊老师: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还不认识数字,他们在记录物品数量的时候就用小棒和石头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古人,用小棒记录一下羊的数量。
这些羊都关在羊圈里,为了能让大家摆出小棒,老师放出一只羊,你们在桌上摆一根小棒。
那么老师再放出一只羊……学生:(齐)就要再摆一根小棒。
计数器的应用——实验报告
计数器的应用——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深入了解计数器的工作机制并熟悉其应用。
实验设备:实验室计数器(新陶计数器XTC-300A)
实验过程:
一、计数器的粗略调试
1、根据实验室计数器XTC-300A使用手册,开机检查计数器输出数字和显示结果,确认是否正常。
2、检查计数器输入电源,随机调节计数电源,观察输出数字和显示的变化,以熟悉计数器的各种功能。
3、调节开关,设定计数器精度、次数、时间、温度等参数,以及观察运行时的电源变化,熟悉计数器的精确控制功能。
4、检查计数器的各个部件,观察运行时的状态,确认计数器的发挥最大效果。
二、计数器的应用
1、根据实验室中所需完成的实验项目,结合计数器的工作原理,确定出不同参数下计数器的最佳使用率,以便最终能够发挥出计数器的最佳性能。
2、利用计数器精准控制时间,操作不同的温度仪器及相关理化试验仪器,实现实验数据的精确测量。
3、将计数器神经网络连接至实验室中的计算机,实现实验数据的连续监测,让实验参数得以更好的控制。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对计数器的运行机制及其实验设备中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结合前述操作,可确定计数器在实验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对实验室实验的高精度控制,帮助做出更为准确的测量和监测数据。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验指导书李克修编写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系二○○三年三月目录实验一 SM系列PLC编程软件操作练习 (3)实验二交通信号灯控制 (7)实验三冲头及搬运机械手的控制 (9)实验四传送带的自动控制 (10)实验五自动装卸线的控制 (11)实验六电梯控制程序 (12)DirectSOFT编程软件基本操作指南 (14)实验一 SM系列PLC编程软件操作练习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和熟悉SM系列PLC的外部结构和外部接线方法,熟练掌握DirectSOFT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通过对一些简单程序的编写和运行,进一步熟悉SM系列PLC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方法。
二、实验设备1、SM-24R可编程序控制器一台。
2、Pentium级微型电子计算机一台。
3、RS-232通讯电缆一根。
4、开关量输入电路板(可模拟按钮、光电开关和行程开关等)一块。
三、实验内容1、硬件连接先将开关量输入电路板的输出线连接到PLC的输入端,所有开关均处于“OFF”状态;再将通讯电缆的一端连接PLC,另一端连接微机的COM1(或COM2)口,然后打开微机和PLC的电源。
2、运行DirectSOFT编程软件方法见《DirectSOFT基本操作指南》。
3、编辑梯形图运用DirectSOFT编程软件绘制图一、图二的梯形图,并进行编辑修改和编译调试。
4、运行PLC进入PLC的运行状态,根据图一、图二的原理操作开关量输入电路板上的开关,观察输出指示灯的状态。
6、查看指令程序。
四、预习要求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和DirectSOFT基本操作指南,复习教材中的有关部分的内容。
五、实验报告要求画出输入、输出信号的状态关系表,写出梯形图的指令程序。
六、开关输入电路板与PLC输入端的接线表七、梯形图及编制要求1、闪烁电路本电路为定时器的练习。
改变T0、T1的设定值,可以改变Q0的输出宽度和频率。
图一2、彩灯控制本电路为移位寄存器的练习。
由M200—M207组成8位环行移位寄存器,M200—M207通过Q2—Q11控制8路彩灯。
模块三答案任务一思考与练习主要应用在哪些场合答:(1)开关量逻辑控制;(2)模拟量过程控制;(3)运动控制;(4)现场数据采集处理;(5)通讯联网、多级控制2. PLC 的基本结构如何试阐述其基本工作原理。
答:(1)PLC主要有CPU(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电源、外设接口、I/O(输入/输出)扩展接口组成;(2)PLC采用循环扫描工作方式,其工作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输入采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每个扫描周期大概需要1~100ms。
3. PLC 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答:(1)PLC硬件由基本单元、扩展单元、扩展模块及特殊功能单元构成。
(2)基本单元用于接收、存储和处理数据;扩展单元和扩展模块都用于增加PLC的I/O点数,区别在于前者内部设有电源而后者内部没有电源;特殊功能单元是一些专门用途的装置,如模拟量I/O 单元、高速计数单元、位置控制单元、通信单元等。
4. PLC输出接口按输出开关器件的种类不同,有几种形式分别可以驱动什么样的负载答:(1)PLC有3种输出方式: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晶闸管输出。
(2)继电器输出为有触点输出方式,可用于直流或低频交流负载;晶体管输出型和晶闸管输出型都是无触点输出方式,前者适用于高速、小功率直流负载,后者适用于高速、大功率交流负载。
5. PLC 控制系统与传统的继电接触控制系统有何区别答:(1)组成的器件不同继电接触控制系统是由许多硬件继电器、接触器组成的,而PLC则是由许多“软继电器”组成。
(2)触点的数量不同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数较少,一般只有4~8对,而“软继电器”可供编程的触点数有无限对。
(3)控制方法不同继电接触控制系统是通过元件之间的硬接线来实现的,控制功能就固定在线路中。
PLC控制功能是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的,只要改变程序,功能即可改变,控制灵活。
(4)工作方式不同在继电接触控制线路中,当电源接通时,线路中各继电器都处于受制约状态。
实验十五集成二~五~十计数器应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集成二~五~十计数器的逻辑功能;2.学会集成二~五~十计数器的应用;二、实验原理1.集成二~五~十进制计数器7490简介:集成二~五~十计数器内部电路如图1所示,由四个J、K触发器组成。
其中FF0为F’为T’触发器,在CP0作用下,Q0完成以为二进制计数;FF3~FF1组成异步五进制计数器,在CP1作用下,Q3Q2Q1按421码完成五进制计数;在计数基础上,集成计数器还附加S91、S92两个置9功能端和R01、R02两个置0功能端。
3. 集成二~五~十进制计数器7490功能表:S 91S 92 R 01R 02 Cp 0 Cp 1 Q 3n+1Q 2n+1Q 1n+1Q 0n+10 1 ╳ ╳ 0 0 0 0 1 ╳ ╳ ╳ 1 0 0 1 0 0 0 Q 3nQ 2nQ 1n0~1二进制000~100(421码五进制加法)Q 0n4. 集成二~五~十进制计数器7490的应用: (1) 构成8421BCD 十进制加法异步计数器: (2) 构成5421BCD 十进制加法异步计数器: (3) 构成模10以内任意进制计数器:①反馈置0法:由于集成二~五~十计数器具有附加异步“入1”复位端R 01、R 02,因此在将集成计数器构成模10计数器基础上,适当利用计数器输出反馈回R 01、R 02,使计数器进入反馈端输出1状态时,计数器复位,达到改变计数器计数时序,完成模10内任意进制计数功能。
②反馈置9法:由于集成二~五~十计数器具有附加异步“入1”置9端S91、S92,因此在将集成计数器构成模10计数器基础上,适当利用计数器输出反馈回S91、S92,使计数器进入反馈端输出1状态时,计数器置9,达到改变计数器计数时序,完成模10内任意进制计数功能。
三、实验仪器1.示波器1台2.多功能电路实验箱四、实验内容1.设计模6计数器:在8421BCD十进制加法异步计数器上,利用”反馈置0法”设计模6计数器,并自拟实验步骤用单脉冲作为时钟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单脉冲每按下一次,计数器计数一次。
实验4-1 单片机内部接口设备的使用实验--按键、中断的使用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练习使用数码管显示基本数字的方法;学习独立按键的使用和中断机制。
实验内容:通过编程在51单片机开发板上实现一个4位计时器,计时范围000.0-999.9。
实验要求:计时精度为0.1秒,100秒误差小于10%。
计时器具有启动、暂停、重置功能。
当系统上电后,计数器显示000.0,此时按下启动按键计数器开始计数并实时显示当前计数值。
当再次按下启动键时,计数器暂停计数并显示当前值。
如果此时又按下启动键则继续计数。
无论计数器在何种状态只要按下重置健,计数器恢复初始状态,显示000.0。
按键的使用方式不限,实际可按自己的思路安排按键的个数和功能,能够实现启动、暂停和重置功能即可。
实现计时提醒功能,当计时器的个位和十位计数到与学号最后两位数值相同时蜂鸣器发出“嘀、嘀”的提醒,并且根据百位数值确定“嘀”的次数。
即第一次响一声,第二次响两声。
实现计时溢出提醒当计时器计数到最大值999.9时,蜂鸣器常响,启动\暂停功能无效。
实验报告:内容应包含整体编程的思路,按键功能介绍,计数误差分析,以及程序源代码。
实验4-2 单片机内部接口设备的使用实验--计数器的使用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练习使用计数器的方法;实验内容:通过编程在51单片机开发板上实现一个周期和占空比可调的PWM发生器。
实验要求:要求实现单相PWM方波输出,输出周期和占空比显示在数码管上。
通过按键实现对周期和占空比的调整并实时显示调整后的值。
通过按键实现输出启动和停止功能。
允许有输出时不能调整周期和占空比,调整周期和占空比时不能输出的简化设计。
占空比的调整可以是步进的如每次递增10%或者5%,步进值可自行确定。
输出PWM通过示波器观察其波形和变化。
进一步实现两相互补PWM输出,并具有死区,通过示波器观察其变化和死区时间。
实验报告:内容应包含整体编程的思路,按键功能介绍,输出波形误差分析,以及程序源代码。
通过本次实训,使学员掌握计数器的基本原理、电路结构及功能特点,熟悉计数器的应用电路,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了解计数器在电子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性,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训环境1. 实训场地:电子实验室2. 实训设备:计数器模块、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面包板、导线等3. 实训软件:Keil uVision5、Proteus等三、实训原理计数器是一种用于计数脉冲信号的电路,根据计数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
同步计数器所有触发器在同一时钟脉冲作用下同时翻转,而异步计数器各个触发器翻转的时间不同。
本次实训主要采用异步计数器74LS163,该计数器为4位同步上升沿计数器,具有以下特点:1. 可实现二进制、十进制计数;2. 具有预置功能,可直接将所需计数值预设到计数器中;3. 具有保持功能,当计数过程中遇到外部干扰时,计数器可以保持当前计数值。
四、实训过程1. 熟悉计数器74LS163的引脚功能,了解其内部电路结构;2. 利用面包板搭建计数器电路,包括计数器模块、时钟信号发生器、显示模块等;3. 在Proteus软件中绘制计数器电路图,进行仿真实验;4. 使用示波器观察计数器电路的波形,分析计数过程;5. 利用万用表测量计数器输出端口的电压,验证计数器的工作状态;6. 根据实训要求,编写Keil uVision5软件,实现计数器的预置和保持功能;7. 将程序烧录到实验板中,验证计数器功能。
1. 成功搭建计数器电路,并验证其计数功能;2. 在Proteus软件中仿真实验,观察计数器波形;3. 使用示波器测量计数器输出端口的电压,验证计数器工作状态;4. 编写Keil uVision5软件,实现计数器的预置和保持功能;5. 将程序烧录到实验板中,验证计数器功能。
六、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计数器的基本原理、电路结构及功能特点,熟悉了计数器的应用电路。
在实训过程中,我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盘点表
负责人:
主管领导:
`。
计数器与应用实验报告计数器与应用实验报告引言:计数器是数字电路中常见的一个组件,用于计算和记录输入信号的数量。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习计数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在不同应用中的使用。
通过实验,我们将深入了解计数器的功能和特性,并探索其在数字系统中的广泛应用。
1. 计数器的基本原理计数器是一种能够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来计数的电子设备。
它可以根据时钟信号的脉冲来更新其计数值。
计数器可以分为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两种类型。
同步计数器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进行计数,而异步计数器则在时钟信号的任意边沿进行计数。
2. 计数器的应用2.1 时钟频率测量计数器可以用于测量时钟信号的频率。
通过将时钟信号连接到计数器的输入端,我们可以记录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时钟信号的脉冲数量。
通过计算脉冲数量与时间的比值,我们可以得到时钟信号的频率。
2.2 事件计数计数器还可以用于记录特定事件的发生次数。
例如,在工业自动化中,我们可以使用计数器来记录某个传感器触发的次数。
这对于监测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计划非常有用。
2.3 二进制计数计数器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是进行二进制计数。
通过将计数器的输出连接到数码管或LED等显示设备,我们可以将计数器的计数值以二进制形式显示出来。
这在计时器、计步器等设备中非常常见。
3. 实验过程与结果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74LS193四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芯片。
通过按照芯片的引脚连接要求,我们将计数器与其他逻辑门和显示设备进行了连接。
然后,我们通过提供时钟信号和重置信号,观察计数器的计数行为和显示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计数器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式进行计数,并且在达到最大计数值时正确地回滚到初始值。
我们还观察到计数器的输出能够准确地显示在连接的数码管上,实现了二进制计数的功能。
4. 计数器的优化和改进虽然我们在本实验中使用的是基本的四位二进制计数器,但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更高位数的计数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级联多个计数器来扩展计数范围。
实验报告——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3)专业:材料物理;姓名:曾瑞;学号:2011301230019一、实验目的1)学会8253芯片和微机接口原理和方法。
2)掌握8253定时器/计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工作方式和编程原理。
二、实验内容按图6虚线连接电路,将计数器0设置为方式0,计数器初值为N(N≤0FH),用手动逐个输入单脉冲,编程使计数值在屏幕上显示,并同时用逻辑笔观察OUT0电平变化(当输入N+1个脉冲后OUT0变高电平)。
图 6三、程序的流程图四、源程序;FILENAME ZZZ.ASM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START: MOV AL,10H ;控制字:通道0,只读低字节MOV DX,0CB03H ;控制口OUT DX,AL ;写入控制字MOV DX,0CB00H ;计数器0MOV AL,0FH ;预置计数值n=15OUT DX,AL ;送计数值初值MOV CL,AL ;初始值给CLCALL DISPLP: MOV AH,0BHINT 21HINC AL ;AL减一JZ EXIT ;若有键按下,跳转到EXITIN AL,DX ;取端口0CB00H当前值CMP AL,CL ;比较AL与CLJZ LP ;若计数值未发生改变,跳回LPCALL DISP ;调用子程序,显示输出DEC CL ;CL中的值减一JMP LPEXIT: MOV AH,4CHINT 21H ;返回到DOS DISP PROC NEARPUSH DXAND AL,0FH 将高四位清零,保留低四位MOV DL,ALCMP DL,9JLE NUM ;若小于等于9,跳转到NUMADD AL,7NUM: ADD DL,30HMOV AH,02HINT 21H ;输出计数值MOV DL,0DHINT 21H ;回车MOV DL,0AHINT 21H ;换行POP DXDISP ENDPCODE ENDSEND START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运行程序后,实验结果如下:FED……21FE…...当有键按下时,程序结束,返回到DOS;(2)对结果的分析:从以上结果可知,每手动按下一次脉冲,输出相应的一个16进制数,依次从小到大排列,显示的是当前计数器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