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D在辽宁广播电视台高标清同播系统中的应用与校验-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1018.01 KB
- 文档页数:3
演播室AFD信息自动幅型变换的解决方案和可行性调查李欢
【期刊名称】《现代电视技术》
【年(卷),期】2013(0)S1
【摘要】高标清同播或高清制作标清播出将会在电视行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为解决幅型变换的问题,电视行业引入了AFD值的概念。
但要实现根据AFD值进行自动幅型变换,也并非一帆风顺。
本文分析了在演播室直播过程中AFD赋值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可行性调查。
【总页数】6页(P76-81)
【关键词】AFD;文件化;幅型变换
【作者】李欢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48.12
【相关文献】
1.高标清同播系统中自动幅型变换的探索 [J], 赵小凤
2.高标清同播中自动幅型变换的应用 [J], 慈丽
3.高标清同播系统中自动幅型变换的探索 [J], 鞠峰;宋磊
4.高标清同播中自动幅型变换的应用 [J], 慈丽;
5.AFD高标清幅型变换信息在MXF文件的表示方法 [J], 凌坚;周春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电总局关于电视台高标清同播节目制作、播出技术要求的若干意见为推动高清电视健康有序发展,提高高清频道收视效果,规范高标清同播期节目制作、播出的技术要求,提出以下意见:一、台内高清节目主要技术参数要求1、高清节目采集、制作推荐采用4:2:2采样方式。
采用基于DCT帧内压缩编码技术时,码率采用100Mbps或以上;采用MPEG-2长GOP编码技术或新一代压缩编码算法时,码率采用50Mbps或以上。
2、摄像机、监视器色域空间设置应遵循行业标准GY/T 155-2000。
二、图像制作技术要求为最大程度减少幅型变化对高标清同播频道收视效果的影响,高标清同播的图像制作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制作用于同播的高清节目时,在一个节目内或一条新闻内,画面幅型比应当保持统一;二是制作用于同播的标清节目时,原则上不能上下遮幅,如果要制作上下遮幅的标清节目,图形字幕必须位于画面内;三是高清节目制作采用标清素材,在幅型变换时,不应当产生图像变形。
1、新闻类节目该类节目(包括外拍素材、高清演播室图像)按照高清格式制作时,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并要兼顾4:3保护框。
2、重大事件转播该类节目均应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
3、综艺、电视剧类节目该类节目均应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
4、体育类节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
根据节目需要,兼顾4:3保护框。
5、专题类节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
根据节目需要,兼顾4:3保护框。
6、广告类节目该类节目应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
在制作完成后,也可以提供高、标清两个版本。
三、字幕图标制作技术要求1、采用16:9构图的高清节目,字幕的字体字号应兼顾标清收视效果,或另行制作标清版本字幕。
2、采用4:3保护框构图的高清节目,应将所有字幕、图标放在4:3的保护框内。
3、在台内数字化、网络化成熟的条件下,推荐采用视音频与字幕分离制播方式。
地方电视台高清制作播出系统设计应用-系统设计论文-设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近年来高清技术快速发展,各级电视台加快了高清节目的采集、制作、播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自办频道的高清化改造。
嘉峪关台利用高清技术对制播网系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实施,首先完成了高清新闻制作网的搭建,第二步完成综合、公共两个频道高标清同播系统建设,采编播业务的高清化基于全台网络化文件化传输,提高了制播系统的运行效率,增强了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
关键词:高清制作播出系统;视频服务器;数据库;存储;带宽嘉峪关台利用高清技术对制作播出系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实现了全台采编播业务的高清化。
提高了制播系统的运行效率,增强了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
一、项目需求通过对省级广播电视台高清制播网络的考察研究,并对我台现状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分析,提出了项目建设要求。
(1)高清制作系统:支持P2、SXS卡等的素材采集、具备的图文包装功能、支持一键提交播出系统功能、支持系统扩容等。
(2)高清播出系统:支持2个频道高标清同播、具备图文包装功能、播出与上载分离等、扩展性强、易操作、易维护、架构简单。
二、高清制作播出系统技术方案高清制作、播出系统的建设要满足嘉峪关台技术发展规划,以全台制播一体化网络架构为基础,具备自动化、文件化的播出整备能力,系统包含高清制新闻制作网、媒资、高清播出等3个子系统。
(一)高清制作网高清制作网系统主要包括域控服务、数据库服务、文件管理服务器、光纤磁盘阵列、光纤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无卡及有卡工作站等。
针对高清视音频素材文件较大,读取、写入速度要求较高的特点,在基础网络结构上采用光纤加以太网的FC-SAN 模式。
(1)节目编辑。
①素材导入:摄像机拍摄的素材通过编辑工作站安装的松下P2卡、索尼SXS卡驱动器导入为主,其他资料通过网关服务器、USB安全隔离器传输导入制作网。
1 概述近年来超高清电视技术快速发展,高清电视节目越来越普及。
贵州广播电视台制定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全频道高清化步骤。
从2018年开始陆续完成了“超高清全媒体转播车”“超高清全媒体演播室”“超高清制作网”等项目,制作系统已具备全频道高清播出条件。
按照计划,2020年对播控传输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以实现全频道、全流程高清化播出。
2 播出系统改造我台播出系统于2017年5月投入使用,在系统建设时基础架构已按照全高清播出流程设计及实施,系统周边硬件设备已支持高清播出。
基于基础架构已按照全高清播出设计建设,自办节目、电视剧、垫片宣传片、购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2020年贵州广播电视台对播出传输系统进行高清化改造,在改造中通过引入智能值机等新技术,并对设备功能模块性能提升,系统优化整合,具备了全频道高清播出、传输能力,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
关键词:播出系统 传输系统 高清改造 智能值机物节目和广告五类。
结合节目播出的实际播出需求,避免重复上载,保证节目播出质量。
购物节目、广告和垫片宣传片长期保留在二级存储中,部分重播率高的电视剧也长期保留在二级存储中。
目前使用二级存储为80T,维持在20%水位线下稳定运行。
全高清播出后,节目码率由15Mbps提升至50Mbps,节目存储空间提升3倍以上,本次改造新增一套有效存储空间300T播出二级存储。
(2)同步迁移服务器新增4台同步迁移服务器,用于外系统与高清播出系统之间的素材迁移、拷贝,并对二级存储里的素材进行管理。
同时用于二级存储在视频服务器之间的素材迁移、拷贝等,并对视频服务器素材进行管理,提升素材迁移效率,保证素材迁移效率在5倍速以上。
(3)自动技审服务器新增4台自动技审服务器,用于对外系统过来的素材进行MD5校验,并对素材进行相关技术审核,如封装、编码、黑场、静帧等。
保证素材技审效率在5倍速以上。
(4)接口管理服务器新增2台GMP服务器,用于实现与外系统(广告、制作、新闻)之间的消息交互,通过接口消息以及节目单实现节目的自动备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和高清同播系统使用两台下变换器的CHA作为主备链路下变换通道,在下变换器的CONFIGURATION CHA输入设置中,将分辨率设置为4K,OETF设置为HLG(V1.2),COLOR设置为BT.2020,HDR LOOK设置为LIVE,在CHA HD输出设置中,将分辨率设置为HD,OETF设置为SDR,COLOR设置为BT.709。
切换台PGM信号经数字视分,一路4×3G信号进入超高清链路,经过通道包装渲染服务器、2选1和末级视分作为超高清信号播出,另一路4×3G信号进入下变换器CHA的4K输入接口,经过下变换后从CHA输出的高清信号进入高清链路,经过通道包装渲染服务器、2选1和末级视分作为高清信号播出。
经过上述处理,实现了超高清和高清节目的同播。
为了保证播出链路下变换后高清信号的清晰度、色域、动态范围等指标性能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对下变换的相关参数做正确的配置,在后面章节中将对下变换器的重要配置做详细的介绍。
2. 下变换器在同播系统高清监控链路中的应用二 4K HDR下变换的技术要点4K HDR到HD SDR的下变换除了分辨率和帧率的变换外,还要进行HDR到SDR 的变换,HDR 转换成SDR需要做电平、伽玛和色域映射,对用户而言,最重要的是电平映射,通过配置参数使HDR 电平正确映射到SDR。
按照BT.2408,下变换时以100%动态范围为分界线,100%动态范围以下的 SDR 内容用场景参考映射(SR)或显示参考映射(DR)下变换,高于 100%动态范围的 HDR 内容用色调映射或硬削波下场景参考映射(SR)下变换时,将75% HLG 电平映射为100% SDR峰值白电平,同时将BT.2020色域映射为BT.709色域,HLG伽玛映射为BT.709伽玛。
色调映射下变换把HLG信号中超过75%HLG电平的HDR信号压缩到SDR信号的拐点/斜率部分(约10%电平资源),用比较少的电平资源保留部分高光信息,同时能保留部分宽色域信息。
广播电视系统中4K超高清技术的应用研究作者:卢乐一万兆媛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第21期【摘要】近年来,我国信息环境逐步改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协同发展形成了融媒体环境。
本文主要介绍广播电视系统中4K超高清技术的应用价值,介绍关键技术融合、技术标准确定、管理模式优化、技术参数设置、有效开展检测等内容,并基于广播电视系统中4K超高清技术的应用现状。
探究4K超高清技术的发展趋势,旨在推动广播电视系统功能现代化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视听体验。
【关键词】广播电视系统;4K超高清技术;技术标准;技术参数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1.001长期以来,广播电视作为接收官方信息,掌握社会动态的主要媒介被大众所接受,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信息环境的逐步改善,人们对广播电视分辨率的要求也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4K超高清技术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可切实满足观众的清晰度需求。
另外,4K 超高清技术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可以积累丰富技术经验,继而在医学检查、视频监控、城市交通等领域中发挥现代化优势。
1. 广播电视系统中4K超高清技术的应用价值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9%、农村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8.6%,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3%、农村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0%;2019年,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1%,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4%。
由此可知,我国具有较大的广播电视信息受众规模,4K超高清技术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的有效应用可惠及广大信息受众,切实改善我国人民的信息获取环境,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与社会相关联。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9年~2017年,我国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数量分别为477个、473个、365个、447个、624个、626个、644个、693个和652个,在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上具有较高的基础,2009年~2017年,家用视听设备制造高技术产业数量分别为1088个、1090个、864个、897个、1039个、1036个、1022个,1051个、1004个,可见4K超高清技术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具有较为宽广的技术空间。
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播控管理系统研究摘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总结了我国“十三五”期间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建设智慧广电新平台的发展要求。
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单位优化升级播控管理系统,提升广播电视单位播控管理水平,有助于推动省市县三级融通的媒体融合生态圈建设。
关键词:融媒体;广播电视;播控管理引言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各类技术的革新对电视播控业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业务处理方面,需要从单一的纯后台处理向多元化、流程化、透明可视化的层级转变,为电视高清播出乃至今后4K超高清播出的普及提供技术支撑。
上海市闵行区融媒体中心电视播出系统原先为标清系统,目前在播系统为2019年建设完成的高标清同播系统,在软件架构层面上采用分层结构的内容整备系统。
建设前中心内系统各个软硬件模块功能零散、各子系统对接环节多,信息分散,管理困难,中心当前在用的高清播出系统采用的分层架构内容整备系统能够极大地整合系统资源、合理利用分配资源,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减轻中心内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中心播出系统整体技术水平。
1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播控管理关键技术IP化音频(AoIP)是保障互联网协议(IP)传输高保真数字音频信号的重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音频控制与传输领域。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AoIP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各广播电视台基于IP架构的播出系统升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AoIP技术协议发展经历了Cobra Net、Ether Sound、Dante、Q-Lan、Ravenna、AVB等不同阶段,均支持AES67标准。
AoIP技术优势明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高质量传输,保障了音频信号的高质量与低延迟传输;(2)兼容性强,当前国内主流厂商设备与系统均支持AES67标准,设备互联共通兼容性强;(3)系统简便,音频矩阵拓展性强,系统搭建便捷,可节省线缆与接口,降低成本;(4)传输范围广,基于IP传输,实现音频信号特定服务区的可靠覆盖;(5)网络化发展,国内音频厂商目前已推出网络接口,搭载AoIP协议;(6)采用高精度时间同步协议(PTP),实现音频高度同步。
高标清播出系统的同播方案
刘继阳
【期刊名称】《辽宁广播电视技术》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在电视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地满足电视观众对电视欣赏效果不断提升的要求,高清化已成为当今电视技术发展的方向。
而随着高清发展的不断深人,国内各级电视台陆续开展了高标清同播系统的建设,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刘继阳
【作者单位】本溪电视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48.12
【相关文献】
1.高标清同播环境下的播出系统技术方案探析 [J], 刘香凤
2.高标清同播系统中AFD新模式的探索——北京电视台高标清同播播出系统链路设计 [J], 金强;宋轩
3.高标清同播系统高清立体声播出技术改造方案探讨 [J], 沈磊;蔡彰涛;夏凯;
4.高标清同播环境下的播出系统技术方案 [J], 严小燕
5.吉林电视台灾备播出系统高、标清同播改造 [J], 刘晓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