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
-.
走近作者
张养浩(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 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 少有才学,官至礼部尚书,后辞官归隐,屡召不出。代表 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背景资料
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早,张养浩被任命为陕 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原本弃官归隐的他,决意不再涉仕 途,但听说此次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灾民,就不顾年事已 高,毅然应命。他在赈灾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 感慨叹喟、愤愤不平,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 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张 养浩传》)。《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他应召前往关 中的途中。
聚
峰峦的众多,而且赋予峰峦以生命的意志,表现
出它们向潼关聚集的动势。
听觉 怒
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同样赋予它以
生命和感情。
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
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 关系着在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 “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因为“兴”,必大兴土木,百姓受其害;“亡”,则战争 频繁,百姓遭殃。
这是全曲之“眼”,点明了主旨。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 封建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对立关系,蕴含了作者对封建统治 者的批判和对穷苦百姓的同情。
主旨归纳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感慨百姓生活艰 苦,表达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 感情。
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是为表里。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