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工厂氢气爆炸之人死亡事故
- 格式:docx
- 大小:144.13 KB
- 文档页数:4
实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操作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昨日,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则视频:事故过程:2018年5月3日下午,某医药化工企业加氢车间副主任王某某安排1号氢化釜撤催化剂作业。
13时41分许,1号氢化釜人孔打开。
王某某随后三次逐步打开该釜上真空阀,致使大量空气吸入1号氢化釜,与釜内乙醇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接着王某某走到该釜人孔口,用水冲洗1号氢化釜搅拌桨叶及釜壁上的残余催化剂。
冲洗过程中,1号氢化釜闪爆,王某某被爆炸冲击波“撞飞”。
事故直接原因:在氢化釜人孔打开的状态下,未充氮气保护,反而打开真空泵,导致大量空气吸入反应釜内,与乙醇蒸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同时催化剂雷尼镍遇空气自燃,引发闪爆,是此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信大部分人看了这个视频之后,都会对化学产生敬畏之心。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危险总是无处不在,安全生产任何时候都应放在第一位。
然而,实验室何尝不是一个缩小版的化工厂,任何一个隐患,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有可能酿成大的事故,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同样是去年,北交大实验室的一起爆炸事故造成了3名学生死亡的惨剧,事故直接原因为:在使用搅拌机对镁粉和磷酸搅拌、反应过程中,料斗内产生的氢气被搅拌机转轴处金属摩擦、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爆炸,继而引发镁粉粉尘云爆炸,爆炸引起周边镁粉和其他可燃物燃烧,造成现场3名学生烧死。
实验室安全状况不容忽视,今天,小编特意收集了的各种化学实验事故案例,希望大家以此为戒。
实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操作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1-封管事故王某在进行实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
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
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
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安徽蚌埠一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至少3人重伤
昨日下午,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涂山路的八一化工厂某生产区发生一
起爆炸事件,造成至少3名工人受重伤。
经消防官兵紧急处置,险
情及时排除。
家住附近的市民程女士告诉记者,“我们附近住家的玻璃都被震碎了,我还听说有人家里挂在墙上的电视机都震掉在地上了。
”据当
地居民介绍,发生爆炸时,十公里外都能听到巨响。
当日16时30分,记者赶到现场看到,该厂西北角黄烟滚滚,现场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一辆槽车罐体和车身已经分离,罐体炸落在一边,槽车头部严重变形,车体也被炸得支离破碎,数十平米范围内的水
泥路面被炸裂,变成一块块水泥散落在地上,附近部分管道也被炸断。
据现场工人介绍,最先赶到事件现场的蚌埠市禹会区消防队员从现场救出3名重伤员,另有数名工人受轻伤,伤者多为面部和脚部皮肤被腐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人告诉记者,发生爆炸的槽车中装有约100吨废硫酸,当时附近有工人正在进行电焊作业,但是否系电焊溅起的火花落到了槽车上,引起了爆炸还不清楚。
“废硫酸是经过稀释的,跟铁发生反应会产生氢气,氢气遇到火花会发生爆炸”。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蚌埠市消防部门调动8辆消防车、数十名消防官兵紧急排险。
据介绍,消防部门将碱注入水枪,对地面流淌的硫
酸进行中和,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紧急处理,险情被排除。
目前,爆炸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氢气体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引言氢气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气体,它具有较高的燃烧性能和能量密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等工业领域。
然而,氢气也是一种极易燃的气体,一旦泄露或受到外界刺激,就有可能发生火灾和爆炸等严重事故。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氢气体火灾事故的案例分析,探讨其原因和教训,以期为类似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案例描述某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使用氢气作为原料,在一次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工人疏忽大意,未能及时发现氢气泄漏现象。
随着泄漏氢气在厂区内蔓延,最终遭遇明火引燃,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氢气体火灾事故。
火灾发生后,工厂内的厂房、设备和管道遭受严重损坏,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周边环境和人员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风险。
事故原因分析1. 操作人员疏忽大意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氢气泄漏现象,导致了氢气在厂区内的蔓延和最终的明火引燃。
这说明在该化工厂的生产管理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人为疏忽和管理漏洞,未能有效监控和控制生产环境和设备的安全情况。
2. 设备和管道失修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化工厂内的氢气生产设备和输送管道存在失修现象,这导致了氢气泄漏的发生。
设备和管道的失修可能源自于生产设备长期使用和风化,或是由于加工工艺不当等原因。
如果生产设备和输送管道的安全性能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和维修,那么就有可能因为其自身的损坏而引发氢气泄漏等安全事故。
教训与预防措施1. 强化安全意识培训针对本次事故中操作人员的疏忽大意,化工厂应该对其员工进行全面的安全意识培训,以提高他们对化工生产安全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流程、火灾逃生知识等方面的内容,使操作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安全意识。
2. 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化工厂应加强对生产设备和管道的维护管理,确保其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这包括定期的设备检查和维护、修理工艺的规范和标准化、设备老化和损坏的及时更换等方面的工作。
扬子石化与德纳化工爆炸事故浅析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多起化工厂爆炸事故,其中扬子石化与德纳化工爆炸事故备受关注。
这些事故不仅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损失惨重。
本文将对扬子石化与德纳化工爆炸事故进行浅析,探讨其中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一、扬子石化爆炸事故1. 事件经过2019年3月21日早上7时,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扬子石化有限公司内发生爆炸事故,导致6人死亡、30人受伤。
爆炸导致化工厂厂区内的储罐和管道发生泄漏,大量氢气、苯等有害物质向周边扩散,引发了群众的担忧和关注。
2. 原因分析扬子石化爆炸事故经过初步调查认定,事故的原因是生产车间内一管道氢气泄漏,而后进一步的调查揭示了更为严重的安全隐患:该公司未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管理,相关设备存在较为明显的质量问题,且没有进行及时维护。
扬子石化爆炸事故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没有落实到位,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而未得到及时修复。
同时,该公司在应急处置方面也存在困难,缺乏标准的应急预案和应急人员培训,导致事故的扩大和升级。
3. 防范措施针对扬子石化爆炸事故的原因,企业应在日常生产中,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管理,并定期维护设备,避免设备老化、磨损和故障经久不修。
同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队伍,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德纳化工爆炸事故1. 事件经过2019年3月21日,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经济开发区,德纳化工有限公司因生产操作不当引发爆炸,致使该公司内部的设备受损严重,导致21人死亡、76人受伤,200多户居民被迫疏散。
2. 原因分析德纳化工爆炸事故的原因是因为该公司在生产操作方面存在不合理和不严格,煤泥发酵后产生气体并逆流破坏乙二醇蒸汽管道,导致管道破裂,乙二醇泄漏和燃烧,引发爆炸。
同时,德纳化工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备,应急预案和应急人员培训不足,导致救援行动缓慢和不力,无法控制爆炸事故的发展。
此外,管理人员存在不负责任的现象,没有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和相关安全隐患。
氢气燃爆事故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氢能源在能源转型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得到认可,氢气燃爆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对此类事故进行案例分析,了解事故原因和防范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2024年6月20日,在氢能源研发企业的实验室中,由于操作失误,一名实验员在搬运氢气罐时不慎碰撞,导致氢气泄漏。
实验员在察觉到泄漏后,立即通知了现场的其他人员,并寻求到了控制泄漏的方法。
然而,由于缺乏规范和及时的应急响应,泄漏的氢气没有及时得到控制,最终引发了爆炸事故,导致多名实验人员受伤。
首先,该事故的原因在于操作失误导致氢气泄漏。
实验员在搬运氢气罐时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没有穿戴防护装备,并与罐体发生碰撞,导致密封性能受损,氢气泄漏。
这反映出在实验室等潜在危险环境中,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够,培训和教育不到位。
其次,该事故的后果在于缺乏规范的应急响应和控制措施。
实验员虽然发现了氢气泄漏,及时向其他人员报告并尝试控制,但由于缺乏相关的应急响应计划和培训,没有有效地控制泄漏。
即使其他人员到达现场,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装备,无法有效处理事故。
特别是在氢气的泄漏和爆炸性质上,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非常有限,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为了防范氢气燃爆事故的发生,应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
注重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操作规范性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2.制定完善的应急响应计划。
针对氢气泄漏和燃爆事故的特点,建立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培训员工并进行模拟演练,以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
3.配备专业设备和装备。
针对氢气泄漏和爆炸性质,提供专业装备和设备以进行应急处理,例如泄漏探测器、灭火器等。
4.加强监管和检查。
对潜在危险环境中的氢气使用单位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定期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综上所述,氢气燃爆事故的案例分析揭示了操作失误和应急控制不力等问题,对此应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制定完善的应急响应计划,配备专业设备和装备,并加强监管和检查,为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提供有效的保障。
目录案例1:物体打击事故 (8)案例2:火灾爆炸事故 (9)案例3:违章交叉作业酿成火险 (11)案例4:异丁醛储罐闪爆 (13)案例5:违章操作造成装置爆炸 (15)案例6:灼烫事故 (18)案例7:热煤气发生炉爆炸事故 (19)案例8:新疆美克硫酸喷出造成灼烫事故 (22)案例9:新疆美克“4.29”爆炸事故 (24)案例10:云南云维“7.31”中毒窒息事故 (29)案例11:新疆某公司员工违规操作引起着火事故 (34)案例12:新疆某BDO公司乙炔爆炸事故 (35)案例13:江苏某化工厂氢气爆炸之人死亡事故 (39)案例14:操作不当引起安全阀起跳和爆破片爆破事故 (38)案例15:高压水喷出造成眼部受伤事故 (39)案例16:擦洗运转机动设备造成手部受伤事故 (40)案例17:271B空压机组跳车 (41)案例18:208E1#锅炉跳车事故 (43)案例19:空压机振动超限停机的事故 (45)案例20:A#机组油系统跑油事故 (47)案例21:208C汽轮发电机热井水位高事故 (49)案例22:B#机组油系统跑油事故 (51)案例23:液氧储槽超压事故 (53)案例24:3.8管线脱落事故 (57)案例25:3.17 蒸汽伤人事故 (59)案例26:152中央控制室失电事故 (62)案例27:火炬燃爆事故 (63)案例28:3.30氮气中毒事故 (72)案例29:刮板机事故 (72)案例30:锅炉主蒸汽阀(HV-3115)误操作事故 (74)案例31:工艺操作不严格,仪表灵敏度差,板式换热器冻结停车 (79)案例32:马马虎虎一伸手,N80管线进水4111-E7氨冷器冻 (77)案例33:冷箱爆炸原因多,联锁未投阀故障 (78)案例34:技改设计有缺陷,停车4111-E11冻 (79)案例35:管线材质不合格,4114-E7出口管线爆裂 (80)案例36:气化炉壁温报警不敏感,炉颈爆裂 (81)案例37:擅自移动动火点,焊渣引起火灾 (83)案例38:检修交出不安全,措施没有多人中毒又摔伤 (84)案例39:氮气置换液位高,管线脱落麻烦大 (84)案例40:气体反窜氧管爆,流量孔变形 (89)案例41:自动点火装置坏,投料火炬灭,下雨气变油污成事故 (86)案例42:未办理检修票,违章作业爆炸伤自己 (91)案例43:更换的设备材质不耐硫,造成15-V1大爆炸 (88)案例44:管线定期要测厚,腐蚀裂纹甲醇漏 (89)案例45:隔天检修章程要遵守,防护措施不能漏 (90)案例46:空冷塔内填料着火 (91)案例47:液氮贮槽爆裂事故 (93)案例48:误操作导致系统跳车事故 (99)案例49:脱脂液喷出事故 (97)案例50:汽轮机主轴盘车棘轮齿牙断裂事故 (99)案例51:螺杆机跳车事故 (101)案例52:套膨胀增压机冷却后安全阀起跳事故 (103)案例53:A套1#液氧泵操作事故 (106)案例54:“3.24”空分汽轮机热井液位高事故 (109)案例55:锅炉煤仓着火事故 (112)案例56:B套空分停车事故 (114)案例57:“2.25”火炬总管塌落事故 (117)案例58:“10.22”丙烯闪蒸槽爆燃事故 (121)案例59:“9.3”A套空分1#液氧泵跳车事故 (123)案例60:“5.18”气化炉黑水管线堵塞停炉事故 (125)案例61:“5.5”丙烯压缩机入口滤网堵致系统停产事故 (128)案例62:“6.5”循环水加药致空分停车事故 (130)案例63:添加催化剂过程中人员中毒的事故 (130)案例64:“6.29”甲醇合成塔超温内漏事故 (133)案例65:“6.30”硫回收燃烧炉烘炉超温事故 (142)案例66:“7.27”丙烯联合压缩机TISA2435超温跳车事故 (145)案例67:9.8MPa蒸汽管线末端导淋根部焊缝开裂事故 (147)案例68:“4.10”精馏泵房地下槽着火事故 (149)案例69:“9.23”火炬气液分离罐底部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151)案例70:空分装置爆炸事故 (157)案例71:甘肃靖远一化工企业发生塌料喷火事故致3死4伤 (163)案例72:某化工厂爆炸事故 (167)案例73:某化工厂净化工段化验室色谱仪爆炸事故 (169)案例74:某电石厂乙炔泄漏导致空间爆炸事故 (172)案例75:广西“8.26”广维集团爆炸事故 (174)案例76: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 (178)案例77: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压力容器爆炸重大事故 (181)案例78:江苏省某化工厂高压反应釜爆炸 (186)案例79:兰州石化“2003.4.18”高处坠落事故 (192)案例80:高空坠落事故 (193)案例81:手代替工具造成的手指挤伤事故 (199)案例82:接地保护线烧伤人 (201)案例83:拆除电焊机电源线触电 (199)案例84:山东沂南某化工公司在原北大门传达室西墙外发生一起触电事故 201案例85:山东沂南某化工公司在原北大门传达室西墙外发生一起触电事故 204案例86:山东沂南某化工公司在原北大门传达室西墙外发生一起触电事故 207案例87:兰维化工公司TQ-201预热器事故 (210)案例88:大庆石化“2002.11.27”中毒事故 (212)案例89:乙醛装车聚合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 (216)案例90:山东某石化公司CO中毒事故 (221)案例91:新电极焙烧时爆炸事故 (223)案例92:电极软断 (225)案例93:电极漏糊 (227)案例94:循环水断水致炉盖烧坏发生爆炸 (229)案例95:设备漏水引起爆炸 (231)案例96:加料系统发生火灾 (233)案例97:电极刺火发生爆炸 (235)案例98:电极夹套漏水导致喷炉事故 (237)案例99:一氧化碳中毒 (240)案例100:CO中毒 (242)案例101:炉气灼伤 (244)案例102:电石锅倾覆 (246)案例103:电石烫伤 (248)案例104:电石烧伤 (250)案例105:受潮电石渣遇热电石发生爆炸 (252)案例106:电石喷水发生爆炸 (254)案例107:挡热排爆炸事故 (256)案例108:盲目吹氧致人员烧伤 (258)案例109:油系统泄漏引起火灾 (260)案例110:乙炔气爆炸 (262)案例111:乙炔气体聚集致燃烧爆炸 (264)案例112:CO泄漏中毒 (265)案例113:置换不合格致爆炸 (267)案例114:上料小车伤人 (268)案例115:机械伤害 (270)案例116:蒸汽烫伤 (272)案例117:操作不精心致设备损坏 (274)案例118:循环水溺水事故 (276)案例119:乙炔瓶着火烧伤事故 (278)案例120:乙炔泄露爆炸 (281)案例121:乙炔除尘器下灰斗爆燃事故 (284)案例122:乙炔发生器一般爆燃事故 (286)案例123:乙炔破碎厂房爆燃事故 (288)案例124:破碎厂房爆燃事故 (290)案例125:稀醋酸泵前导淋未关导致稀酸及碘甲烷泄漏的事故 (292)案例126: CO中毒事故 (294)案例127:吸收甲醇富液泵不打量导致反应釜切料的事故 (300)案例128:高压吸收甲醇泵不打量导致反应釜切料的事故 (298)案例129:成品塔冷凝器列管泄漏,导致系统水含量超标的事故 (300)案例130:闪蒸阀后法兰处泄露导致反应釜切料的事故 (302)案例131:外循环换热器列管泄漏导致反应釜切料的事故 (303)案例132:关于成品罐区酸灼伤的事故 (305)案例133:关于CO高压贮罐倒淋未关死,导致CO泄漏事故 (307)案例134:甲醇储槽爆炸事故 (309)案例135:某石化公司发生CO中毒事故 (311)案例136:物体打击事故 (313)案例137:火灾爆炸事故 (314)案例138:灼烫事故 (316)案例139:违章操作造成装置爆炸事故 (317)案例140:违章交叉作业酿成火险 (319)案例141:某化工厂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321)案例142:某化工公司氮气窒息事故 (323)案例143:某电厂一台300MW级机组小机B充油试验中跳闸 (325)案例144:江西分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7机组汽机瓦振保护动作跳闸 (327)案例145:#1发电机断水保护动作掉闸 (330)案例146:某电厂循环水泵倒转造成机组被迫停机 (332)案例147:一起做真空严密性试验垮真空跳机的事故分析 (334)案例148:2号汽轮机破坏真空按紧急停机处理 (336)案例149:某厂凝汽器铜管泄漏造成停机消缺事件 (338)案例150:某厂机组突然甩负荷,引起锅炉MFT、机组跳闸 (340)案例151:某电厂汽泵最小流量再循环故障引起的MFT动作 (343)案例152:EH油泵调节阀质量问题引起的汽机跳闸故障 (345)案例153:由设备质量和检修质量引起的多次停机故障 (348)案例154:安徽电建二公司发生一起高空坠落死亡事故 (350)案例155:山西太原一电厂人身死亡事故 (352)案例156:广西水电工程局重大人身死亡事故 (354)案例157:山西某供电厂电除尘器煤气管道漏气中毒 (357)案例158:某厂捞渣机故障引起的人身烧伤事故 (358)案例159:某电厂汽包水位上升引起的锅炉MFT动作 (361)案例160:某厂炉膛负压变送器管路吹扫时火检保护动作造成炉MFT (364)案例161:末级再热器垂直段结焦严重引起的受热面泄露事件 (366)案例162:江苏省镇江某发电厂变压器起火爆炸 (368)案例163:水淹灰浆泵房造成全厂停电事故 (370)案例164:一起触电导致3人死亡5人受伤的重大人身事故 (372)案例165:一起500kV变电站事故及其造成的电网解列事故 (374)案例166:违章操作致发电机组烧毁重大责任事故 (376)案例167:#2机低真空保护动作停机(检修真空变送器) (378)案例168:发电机机端录波器起动录波异常事故 (380)案例169:某电厂机组发电机断水保护动作跳闸分析 (382)案例170:发电机漏氢事故的处理 (384)案例171:直流系统窜入交流量导致机组全停事故分析 (388)案例172:隔离刀闸静触头接触不良对母差保护的影响 (391)案例173:某电厂#1机电泵跳闸引起的机组解列事故 (394)案例174:某厂DEH切手动造成的主汽门突然关闭故障 (396)案例175:某厂保护班人员做试验时引起的母联开关跳闸事件 (397)案例176:某电厂做保护试验时因技术措施不到位引起的发电机跳闸事件.. 398案例177:某电厂油泵马达保护器装置不稳定造成的汽机跳闸 (401)案例178:某电厂DEH、CCS系统及VC卡内部组态方面不完善引起的汽轮机跳闸现象 (402)案例179:一起误入带电间隔操作引起的一次风机保护动作跳闸 (405)案例180:循泵出口蝶阀液压油站电源不可靠引起的发电机解列事故 (407)案例181:某电厂一次风机失速造成的机组跳闸停运故障 (409)案例182:某电厂循泵跳闸信号接线端子盒进水引起机组跳闸 (412)案例183:锅炉MFT保护被解除造成的汽包水位保护拒动 (415)案例184:新疆美克硫酸喷出造成灼烫事故 (417)案例185:新疆美克“4.29”爆炸事故 (419)案例186:云南云维“7.31”中毒窒息事故 (422)案例187:新疆某BDO公司成品BDO泄露事故 (430)案例188:某BDO甲醛大量溅入口鼻事故 (431)案例189:江苏某化工厂氢气爆炸之人死亡事故 (433)案例190:广西广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乙炔爆炸事故 (435)案例191:东北某公司氮气致人窒息死亡事故 (438)案例192:新疆某BDO公司未设盲板致乙炔爆燃事故 (440)案例193:燕山某公司去火炬管线倒塌事故 (442)案例1:物体打击事故一、事故经过2003年2月21日10时30分左右,某厂生产车间一名操作工正在现场巡检时,被脱落的厂房檐水泥砸在肩上,造成操作工轻伤。
氢气燃爆事故案例分析氢气是一种常见的燃烧气体,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物性及易燃易爆特点,氢气燃爆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将以一起氢气燃爆事故为案例,对事故原因、后果和防范措施进行分析。
案例描述:工业企业生产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燃烧反应。
天,由于操作人员操作失误,使得氢气泄漏到了工作区域。
由于工作区域存在明火,氢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并引发了爆炸。
事故造成数名操作人员受伤,设备损毁严重。
事故原因分析:1.操作人员操作失误:操作人员在使用氢气的过程中,未能妥善处理氢气泄漏情况,导致泄漏继续扩散。
这可能是工作疏忽或未接受足够的培训所致。
2.置放明火:工作区域存在明火,但未采取适当的防火措施。
明火与泄漏的氢气相遇时,引发了爆炸。
3.设备检修不到位:泄漏氢气的原因可能是设备存在漏洞,未及时进行检修和维护。
事故后果分析:1.人身伤害:多名操作人员受伤,其中部分人员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氢气燃爆事故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爆炸、火焰和高温,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2.设备损毁:事故造成的爆炸和火灾使设备严重损坏,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生产停工、损失显著。
防范措施:1.操作人员培训:通过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氢气使用及泄漏处理的认识,使其能够妥善应对突发情况,避免操作失误。
2.检修维护:定期对使用氢气设备进行检修,修补漏洞和损坏,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杜绝泄漏的可能。
3.防火措施:在使用氢气的工作区域,应采取适当的防火措施,如禁止明火、配备灭火器材等,以避免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4.气体检测装置:安装氢气泄漏检测装置,实时监测氢气泄漏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泄漏源治理。
5.安全意识培养: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提高其对氢气燃爆事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结论:氢气燃爆事故由于其特殊的物性和易燃易爆特点,一旦发生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
为了预防和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设备检修和维护,并采取适当的防火措施。
化肥厂管道破裂造成氢气爆炸事故
2024年4月4日,江苏省湖州市石化肥厂发生爆炸,造成一人死亡、六人受伤,事故影响深远。
经初步调查,爆炸事故是由于石化肥厂管道破裂,导致标准液体氢气蒸发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事故经过:
4月4日上午10时47分,湖州市石化肥厂发生一起严重的爆炸事故,经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赶到现场处置,社会治安维持在正常水平,现
场恢复了正常生产。
结果是,1人死亡,6人受伤,物质财产损失达200
万元。
爆炸原因:
据现场研究,爆炸事故是由于石化肥厂管道破裂,造成蒸发液体氢的
释放,导致爆炸。
由于氢气具有很高的释放速率,当氢气积聚到一定的浓
度时,任何一点火源都可能导致爆炸。
此外,由于氢气无色、无味,而且
在室温下可以悬浮大量的气体,容易被人们忽视而无法及时发现。
因此,
氢气泄漏造成爆炸的可能性很高。
救援和抢险工作:
事发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立即启动抢险,率先出发的消防队在第
一时间赶到现场,抢救受伤者,气体泄漏处置不及时,就防止更多人受害,最终使事故损失最小化。
当地政府采取安排:
1、向受害者家庭表示慰问,并对受害者的家人给予一定补偿;。
近年来江苏境内化工厂起火、爆炸等事故概览苏州化工厂大火2015年8月23日上午十点左右,苏州鹿山路一家化工厂发生大火。
当地消防支队出动5个中队13辆车前往处置。
由于仓库可能存有一批二苯甲烷类物品,易燃易爆且有一定的毒性,为了防止发生爆炸,警方封锁了现场和附近的交通。
环境、安监等部门负责人也赶到现场进行监测和调查。
常州新东化工爆燃2015年8月6日下午2点45分左右,位于常州滨江化工园区的常州新东化工发展有限公司车间起火,引爆车间内的甲苯装置罐体,漫天黑烟。
据常州高新区政府部门称,这起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未造成环境等次生事故。
新东化工是以氯碱和聚氯乙烯产品为主的综合性化工企业,规模较大。
扬州宝应一工厂百吨碳化硅起火2015年7月7日,宝应县金湾路一堆满化学原料的仓库发生大火。
据厂方工作人员介绍,现场起火的主要物质为生产原料聚乙二醇和碳化硅,碳化硅燃烧后生成氧化硅,氧化硅遇水会发生强烈的反应,生成氢气,现场传来的爆炸声,很可能是氧化硅遇到了水,发生了小范围的爆炸。
经过初步调查,厂房内堆有碳化硅原料有100余吨,而这100多吨的原料,基本上都已陷入了火海。
南京化工园区德纳化工厂爆炸2015年6月12日21时15分许,南京市化工园区德纳化工厂发生火灾并引起爆炸。
明火燃烧高度约15米,经确认现场为环氧乙烷装置发生爆炸起火,并引燃周边三个醇类储罐。
爆炸现场附近共有6个储罐,3个起火,3个未起火,每个罐体容量约1000立方米。
南京消防指挥中心已调集7个消防中队30辆车151人以及扬子消防队4个中队前往现场灭火。
南京扬子石化爆炸2015年4月21日6时07分,位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的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石化烯烃厂乙二醇T-430塔发生爆炸事故。
南京市公安消防局通报称,事故发生后,南京市消防支队迅速调集特勤一、特勤二、石门坎、铁心桥、大厂、方巷、西坝、战勤保障8个中队、30辆消防车、153名官兵和扬子石化企业专职消防队16辆消防车、90名消防员赶赴现场。
某电厂化学分厂“8·13”氢气爆炸事故2004年8月13日9时10分,某油田电力集团宏伟热电厂化学分厂盐酸储罐发生爆炸,将储罐上方屋顶崩开,检修班专业焊工张某从罐上摔落地面后,被掉落的混凝土盖板压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一、事故经过某油田电力集团宏伟热电厂地处大庆市让胡路区马鞍山,是一个集发电、供热为一体的燃煤电厂。
1997年投产,主要担负着向大庆炼化分公司发电、供热,向乘风庄和银浪地区提供冬季民用采暖供热任务。
化学分厂共有六个班组,检修班负责该分厂所属各设备的维护。
2004年8月12日8时左右,化学分厂安全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卸酸站1#酸罐(容积50立方米,钢质内衬橡胶,装30%左右的盐酸)排污管根部泄漏,当时由于酸雾较重,人员无法靠近。
8月13日上午,化学分厂检修班长刘某带领本班人员张某、李某、孙某、毕某到卸酸站处理1#酸罐排污管漏点,8时开工作票,8时10分开始检修。
为了把酸罐排空,班长刘某带领人员注水后将水排净。
9时,刘某、张某、李某上到罐顶准备打开人孔对漏点进行检查,因螺丝腐蚀锈死,三人动用火焊切割螺丝。
切割作业进行10分钟左右,突然一声巨响,酸罐人孔盲板被崩开,气流冲击致使房盖被崩开2×3米左右的洞,造成焊工张某跌落地面后,被掉落的混凝土盖板块压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10时10分左右死亡。
二、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卸酸站1#酸罐内衬脱落,造成酸罐钢质罐壁直接与内盐酸接触反应,产生氢气,与罐内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被火焊引爆,造成爆炸。
(二)间接原因1、电焊工张某安全意识淡薄,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属违章操作。
2、检修班长刘某,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作为工作负责人没有较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遵守“两票三制”,没有识别工作过程中的风险点,也没有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工作前对酸罐本体的清洗情况没有进行认真检查和落实,该项工作的安全交底不细,监护不到位,违章指挥。
哈尔滨某化工厂气瓶爆炸事故
一、事故情况概述
1998年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哈尔滨某化工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
导致现场的2名装卸工(临时工)1死1伤。
事故发生前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12MPa,操作温度为20度,成品库房有氧气瓶45只。
二、事故破坏情况
经现场勘察,共3只气瓶爆炸,其中1只气瓶外表为绿色油漆,检验期为1989—1994年,公称压力15.0MPa,容积为40.4L,这只气瓶爆破成十几块碎片。
碎片内壁呈黑色,断口呈“人”字纹,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全部为脆性断裂。
其角阀为氩气阀。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氢气燃爆事故案例1氢气燃爆事故案例1近年来,我国在推动新能源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氢能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备受关注。
然而,由于氢气的易燃、易爆性质,氢气燃爆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将以一起氢气燃爆事故为例,从事故原因、损失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事故发生在氢气生产厂家。
该厂家是一家以生产氢气为主的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其生产规模相对较大。
在该厂家的生产过程中,氢气是通过电解水的方式产生的。
事故发生的那天,由于台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氢气泄漏。
与此同时,氢气泄漏了一段时间后聚集到了厂区内的一处封闭空间。
而该封闭空间附近正在进行焊接作业,导致封闭空间内的氢气发生了燃爆。
事故发生后,不幸有数名工人在事故中失去了性命,还有数人受伤。
同时,事故导致了厂房和设备的严重损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备故障引起的氢气泄漏没有及时得到发现和处理。
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具有较广泛的爆炸极限。
一旦泄漏到一定浓度时,一丁点的火源都可能引发燃爆。
而在该案例中,氢气泄漏了一段时间,增加了燃爆的概率。
为了预防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有关部门和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
首先是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作应加强,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是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培训和教育,让员工了解氢气的特性和潜在危险,加强对氢气泄漏的检测和处理。
另外,应加强现场管理,尤其是对于有爆炸危险的封闭空间,应加强对空气成分的监测和控制,确保没有积聚可燃气体。
同时,在进行焊接等工作时,要采取必要的防爆措施,例如对周围空气进行抽排处理,防止火源接触到可燃气体。
总之,氢气燃爆事故的发生对人身安全和企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通过该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作的重要性,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以及现场管理的加强都是预防类似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
只有通过持续的工作和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氢气燃爆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氢气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引言氢气是一种绿色清洁能源,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化工生产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极易燃性和爆炸性,氢气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将以某氢气火灾事故为案例,对事故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以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人们对氢气安全意识,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事故背景某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氢气作为生产原料。
8月15日晚上,某生产车间内突然传出爆炸声,随后火势迅速蔓延,整个车间瞬间被火焰吞噬。
事故发生后,企业立即组织应急救援,但由于火势蔓延迅速,5名员工被困在火场内,造成3名员工死亡,2名员工严重烧伤。
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二、事故原因分析1. 操作人员失误通过调查,事故初步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在使用氢气的过程中存在失误操作。
据事故现场监控录像显示,当时有两名操作人员在车间内操作氢气相关设备,其中一名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发生了动作不慎,导致氢气泄漏并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引发了爆炸。
2. 设备故障另外,事故发生时,事故现场氢气设备也存在故障问题。
初步调查显示,事故发生前,氢气生产设备存在泄漏现象,但是因设备巡检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和处理,最终导致了氢气泄漏和爆炸。
3. 未能及时处置事故发生后,企业应急措施不当也加重了事故的后果。
事故发生后,企业未能及时启动安全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火灾,造成了火势蔓延迅速,导致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事故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1. 事故影响此次氢气火灾事故造成了3人死亡,2人严重烧伤,以及大量设备和物资的受损,导致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更为严重的是,事故对企业的声誉和信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对周边环境和人员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应对措施对于此次氢气火灾事故,企业应认真总结事故教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管理,防范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具体措施如下:(1)规范操作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因操作失误导致氢气泄漏。
山东2022年化工事故案例
2022年4月9日,聊城市发生一起氩气瓶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其中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11点30分左右,李某、杨某、王某等3人使用高频焊机进行作业过程中,正在使用的氢气瓶中氢气用完,3人开始更换氩气瓶实瓶;11时40分左右,氢气瓶实瓶在更换过程中发生爆炸,导致1人死亡,2人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022年6月,山东淄博一家化学品公司——工人未经安全培训,在化学储存罐进行电焊作业时,火花引爆了化学气体,造成2人死亡的重大事故。
案发当日10时42分左右,在污水站内施工现场,工人李某、于某采用磨光机对次氯酸钠储罐罐顶法兰螺栓进行切割作业时,切割产生的火花引起罐内混合气体闪爆,造成李某当场死亡、于某重伤,当日经抢救无效死亡,造成设备损失约4万元人民币。
2022年1月31山东省诸城市发生一起违法倾倒化工废料事件。
此事共造成37人中毒,其中4人抢救无效死亡。
2022年4月24日凌晨零时左右,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一台压缩机发生泄漏导致闪爆起火,经过应急处置,火势迅速被扑灭,无人员伤亡,无环境污染。
某化工厂氢气爆炸之人
死亡事故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某化工厂氢气爆炸之人死亡事故一、事故经过
2月27日16时45分,江苏省某化工厂合成车间管道突然破裂,随即氢气大量泄漏。
厂领导立即命令操作工关闭主阀、附阀,全厂紧急停车。
大约5分钟后,正当有关人员紧张讨论如何处理事故时,合成车间突然发生爆炸,在面积约千余平方米的爆炸中心区,合成车间近10m高的厂房被炸成一片废墟,附近厂房数百扇窗户上的玻璃全部震碎,爆炸致使合成车间当场死亡3人,另有2人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26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在这起事故中,管道破裂大量氢气泄漏后,已经具备了爆炸的客观条件。
根据爆炸理论,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燃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气。
管道破裂后,氢气大量泄漏,立即形成易燃易爆混合气体,并迅速扩散。
氢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是4%~75%,其浓度达到18.3%~59%就会发生爆轰。
二是有能够点燃爆炸性混合气的点火源。
当氢气从管道大量泄漏喷出时,氢气和管道破裂部位急剧摩擦,产生高静电压。
当静电荷积聚到
一定量时,就会击穿空气介质对接地体放电,产生静电火花,从而引起爆炸。
三、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这起事故的发生,主要在于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存在缺陷,未能及时发现管道隐藏的事故隐患,也未能及时维护更换。
在防范措施上要做到:
1、切实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对容易造成腐蚀、破损的管道、阀门等,要定期进行技术分析和系统检漏,并利用设备周期大检修之际彻底检修。
2、在工厂防火防爆区内严禁明火,进入该区域人员应穿防静电服或纯棉工作服;在该区域内严禁使用手机等通信设备;防火防爆区内电气设施包括照明灯具、开关应为防爆型,电线绝缘良好、接头牢靠;防火防爆区内严禁存在暴露的热物体。
3、加强相关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职工对有关设备危险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安全规程。
4、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在这起事故中,如果能及时撤出生产人员,就会减少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