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热湿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13
室内热湿环境研究的心得体会
对于人类来说,舒适的内涵十分丰富。
饮食、工作、休息、社交等方方面面都时时刻刻的影响着每个人的舒适感受。
但就建筑室内环境来说,影响使用者舒适的物理因素有主要以下几种:热环境、湿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光环境。
其中,热环境即温度环境是最为人们所熟知和了解的。
比如冬季北方的采暖、夏天空调制冷等等。
其次就是空气环境,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空气净化器在这两年更是迅速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中。
然后是湿环境,即空气湿度的保持。
在秋冬时节,室内由于采暖或者空调的制热而保持相对合适的温度,但这时室内的湿度却总是很低,因此可以看到在很多人的家里,秋冬季节都在使用加湿器。
剩下的声环境和光环境,在普通的住宅建筑中,人们关注的比较少,更多的是在在公共建筑或者办公建筑中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温度和湿度占很大比重,并且以温度最为关键。
而从提高人体舒适度的角度来说,建筑室内环境合适的空气温度、空气流速、空气湿度,以及环境辐射温度将会带来一个舒适的人体感受。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一、室内热湿环境的定义室内热湿环境是指室内的热量及湿度,即温度、温度剧变和相对湿度的综合体,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状态,包括以下四个要素:(1)室内温度(20℃-30℃);(2)室内温度剧变(< 2℃);(3)室内相对湿度(40%-60%,低于40%可容服);(4)室内交换热量(房室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流量)。
二、室内热湿环境的评价标准1.室内温度:以室内的平均温度为准,以室内的最高温度为限,室内的温度不能低于20℃,不能高于30℃,温度范围应尽量取得均匀;2.室内温度剧变:即指在一小时内温度只能变化不超过2℃;3.室内相对湿度:室内相对湿度应为40%-60%,当低于40%时,人体会感到干燥、缺氧;4.室内交换热量:室内温度不能过大于室外温度,可以通过适当的开窗改善室内气候;5.室内加热室内温湿度调节:可以根据室内的温湿度进行相应的调节,使温度稳定,湿度恒定,以达到最佳的热湿环境。
三、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指标1.室内温湿度:室内温度要求舒适,室内湿度要求生活舒适,一般情况下,室内温湿度标准比外界温度和湿度要低;2.室内温度剧变:即在一小时内室内温度变动不要大于2℃;3.室内空气流通率:即室内每小时新风量,室内室外风量差异不要低于50m³/h;4.室内交换热量:室内外温差保持在4℃至8℃;5.室外光照等级:室外累计晴日照小时应不少于年最少累计晴日照小时的60%;6.室外扰动等级:即室外各种声源最大限度值不能超过关于职业健康保护的国家标准。
四、室内热湿环境的健康要求1.睡眠状况:室内温湿度的优化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使人更易入睡;2.心情:室内温度和湿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可有效改善人们的情绪;3.呼吸道:室内温湿度符合标准,能有效预防和改善呼吸道感染;4.视觉健康:室内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视觉,即室内温度需均匀,不能过大或过小;5.其他:室内热湿环境过大也会影响人的体能,如影响运动效果等。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是指在民用建筑室内,按照一定的标准评价室内热湿环境质量的标准。
它是我国民用建筑节能管理的重要依据,以保证民用建筑的室内热湿环境质量满足节能要求。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1)室内温度、湿度和通风标准;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室内照明质量标准;4)室内声环境质量标准;5)室内电磁辐射质量标准;6)室内有害物质质量标准。
室内温度、湿度和通风标准是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控制室内热湿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室内温度应维持在合理范围内,湿度也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此外,室内通风也非常重要,应定期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循环,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指在民用建筑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以及空气微生物的数量等。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固体颗粒等,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空气中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必须控制在一定的标准以内。
室内照明质量标准是指民用建筑内部照明的质量,主要包括照度、色温、色彩等要求。
照度要求是指室内的光照度,应满足室内活动的要求;色温要求是指室内照明的色温,应满足室内活动的要求;色彩要求是指室内照明的色彩,应满足室内活动的要求。
室内声环境质量标准是指民用建筑内部的声环境质量,主要是指室内噪声指标。
室内噪声指标要求一般在35分贝以下,这样才能保证室内环境安静,满足住宅生活要求。
室内电磁辐射质量标准是指民用建筑内部电磁辐射的质量,主要是指室内的电磁辐射强度要求。
室内电磁辐射强度要求一般在5分贝以下,这样才能保证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无害,符合安全要求。
室内有害物质质量标准是指民用建筑内部的有害物质的质量,主要是针对室内有害物质的浓度要求。
室内有害物质的浓度要求一般在国家规定标准以下,这样才能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符合人体健康要求。
总之,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是民用建筑节能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控制室内热湿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的方法
1. 嘿,大家知道吗,调节室内温度可以巧用空调呀!就像夏天热得不行的时候,把空调打开调到舒适的温度,那感觉,哇,真的太爽啦!比如我上次在外面晒得像只热狗,一回家打开空调,瞬间就凉快下来了。
2. 通风也是超级重要的哦!把窗户打开,让新鲜空气涌进来,就好比给房间洗了个清爽的澡。
有次我去朋友家,那屋里闷得呀,后来打开窗通风,立马感觉不一样了。
3. 哎呀呀,摆放些绿植也能改善室内热湿环境呢!它们就像小小的空气净化器,默默工作着。
我就放了几盆在客厅,看着就心情好,还能调节湿度。
4. 遮阳窗帘了解一下呀!这不就像给窗户穿了件防晒衣嘛。
大太阳的时候拉上,室内温度可不就没那么高啦。
我家夏天全靠它呢!
5. 地毯也能有点作用哦,它能吸收一些湿气呢,就像个小海绵。
有一次我家地上有点潮,铺上地毯后好多了。
6. 控制室内水分也很关键呀,比如洗完澡及时擦干地面,这不是很简单的事嘛。
我以前就老忘记,后来发现湿度大了不舒服才重视起来。
7. 除湿机也是个好帮手呢!感觉家里潮湿的时候,开着它,就像有个小卫士在工作。
我有次在地下室用过,效果真棒!
8. 多喝水增加自身水分也能适应室内热湿环境呢,人就像朵花,也需要水分滋养呀。
我每天都提醒自己多喝水。
9. 还有哦,合理安排室内布局也能改善呢,别把东西堆得乱糟糟的影响空气流通呀。
你想想看,乱七八糟的房间和整洁的房间,感觉能一样吗?所以说呀,要多注意这些方面,才能让我们的室内环境舒舒服服的呀!
我的观点结论:室内热湿环境控制有很多方法,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让我们的家变得舒适又宜人。
2 术2.0.7服装热阻表征服装隔热性能,单位为克罗2.0.12单位时间代谢产热量,单位符号为met 。
时单位身体表面积所产能量的平均值。
2.0.15紊流强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可以按下式计算:‰=[‰v∕Va]×100(1) 式中:S DV ——空气流速标准差;V a ——空气流速平均值(m/s)。
该公式参考了美国ASHRAE55标准。
2.0.17体感温度是指具有黑色内表面的封闭环境的平均温度,在该封闭环境中,人体通过辐射和对流交换的热量与人体在实际环境中交换的热量相等。
语 (符号 clo ) , lclo=0.155m 2∙K∕Wo lmet=58.2W∕m 2, lmet 等于一般人在静坐3基本规定3.0.1本条规定的“主要功能房间或区域”指的是:这些功能房间的数量和/或房间的累积总面积等,在一个建筑中占有最大的比例的房间或区域。
例如:办公建筑或写字楼中的办公室、旅馆建筑中的客房等。
3.0.3本条规定了申请室内热湿环境设计评价的建筑应提供的资料,主要有:1相关审批文件,如:立项批文、规划许可证、建筑红线图等;2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各有关专业(主要是建筑和暖通空调专业)的施工图纸、计算书等;3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的证明文件,如: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记录和审查报告等。
3.1.5本条规定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按照冷热源方式分为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和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两类,主要是考虑到了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实际建筑的不同情况和使用要求。
这两类热湿环境的评价在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分别作出了规定。
3.2.6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划分为三个等级,目的是为了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气候、适应性等条件,合理控制室内热湿环境,鼓励营造舒适、节能的室内热湿环境。
4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4.1一般规定4.1.1本条规定了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的前提条件。
满足这些条件的室内热湿环境,再按本标准第4.2节的方法进行等级评价,并且评价结果可能是I级或∏级,也可能是ΠI级;不满足这些前提条件的,则不能采用本标准进行评价。
湿热环境定义及分类
湿热环境是指相对湿度大于60%、温度高于28℃的环境,容易导致人体出汗不畅、水分代谢失调、体温升高等不适。
根据不同情况,湿热环境分为自然湿热环境、生产工业湿热环境和生活、住所湿热环境等。
其中,自然湿热环境主要是指高温多湿的气候环境,如热带、亚热带地区;生产工业湿热环境主要是指制造、加工等工作场所中由于生产机器、设备产生的高温高湿环境;而生活、住所湿热环境则是指厨房、洗手间等不通风的室内空间,以及潮湿的地下室等。
不同的湿热环境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不同,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热湿环境是建筑环境中的最主要的内容,主要反映在空气环境的热湿特性上。
研究表明:热环境的四要素(温度、湿度、辐射和气流)对人体的热平衡均有影响,而且各要素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互换和互相补偿。
例如,机体经由辐射所获得的热量可以和因气温所获得的热量相当。
在热环境中湿度增高所造成的影响可被风速增高所抵消。
当空气温度低于21℃时,人不出汗,随着气温的增高,出汗量逐渐增多,湿度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一般皮肤的正常的平均温度是32.5℃)。
在这种情况下,空气的流动能增加机体通过对流和蒸发散热。
当气温高于35℃时,情况比较复杂,空气的流动能加速蒸发散热,但同时却可使机体通过对流的方式受热增多,气温越高受热愈为明显。
热辐射除了太阳的直接照射使机体直接受热外,人体与周围环境间还存在长波辐射换热。
热辐射不受空气温度的影响且与风速无关。
根据实验:当气温为10℃,周壁表面温度为50℃时,人在其中会感到过热;当室内温度50℃而壁面表面温度为0℃时会使人在室内感到过冷。
高温高湿对机体的热平衡有不利影响,因为在高温时,机体主要依靠蒸发散热来维持热平衡,此时相对湿度的增高,将妨碍汗液的蒸发。
就人的感觉而言,当温度高、湿度大尤其是风速小的时候人感到“闷热”;当温度高、湿度小时人感到“干热”风速对改善人们的热环境也有重要作用,气流可以促进人体散热,增进人体的舒适度;当气温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空气的流动只会使人体从外界环境吸收更多的热量,甚至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建筑物室内热湿环境设计方案【建筑物室内热湿环境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建筑物室内热湿环境设计是为了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改善人们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在设计方案中,需结合建筑物的用途、周围环境及人们活动的气候特征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二、室内热湿环境设计原则1. 利用自然资源在室内热湿环境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采用天然通风、光照等方式来调节室内温湿度。
2. 合理选择建筑材料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对于室内热湿环境的设计十分重要。
应选择具备优良隔热、保温性能且不易引起湿气滞留的材料,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3. 采用科学的通风设计室内空气流通是维持室内热湿环境的重要因素。
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合理设计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并减少湿气积聚。
4. 控制热量辐射在热湿环境设计中,要合理控制室内外的热量传导,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室内温度。
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遮阳设施、采用隔热材料等方式来实现热量控制。
5. 考虑居住者的需求在设计方案中,需要考虑居住者的需求,根据不同人群的活动特点、工作强度等来确定室内热湿环境指标。
例如,对办公室来说,需要考虑到工作效率和舒适度的平衡。
三、室内热湿环境设计方案1. 温度控制在室内热湿环境设计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气候特点,确定合适的室内温度范围,并通过合理的供暖与制冷系统来实现温度调节。
2. 湿度控制湿度对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设计方案中,应合理控制室内湿度,避免空气过于干燥或潮湿。
可以通过加湿器、除湿器等设备来实现湿度调节。
3. 空气质量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健康状况。
设计方案中应考虑到通风系统的设置,以保证室内新鲜空气的流通,并采取适当的空气净化设备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4. 光照合理利用室内光照是室内热湿环境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合理的窗户设计和灯光选用,可在不同季节和时间段内,保持室内光照的适宜性,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
5. 噪声控制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噪声会对居住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干扰。
建筑环境学建筑热湿环境及其工程应对策略建筑热湿环境是指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气流等与人的舒适度和建筑物的性能和耐久性有关的各种参数。
在设计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中,需要对热湿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改善,以提升人们的舒适度和建筑物的性能。
本文将从热湿环境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建筑热湿环境的相关知识和应对策略。
热湿环境的基本概念室内热环境室内热环境是指室内空气的温度、辐射温度、空气速度和湿度等参数。
在室内设计和使用时,需要根据这些参数来确定舒适的温度区间,以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室内环境。
室内温度室内温度是指室内空气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人体对温度的感觉是有一定差异的,通常认为20℃~28℃是人体感觉温度最为舒适的范围。
辐射温度辐射温度是指人体能感受到的来自周围物体的温度。
通常用黑球温度来表示,其单位为摄氏度。
在室内设计和使用中,需要注意减小辐射温度差异,以提升室内的舒适度。
空气速度空气速度是指空气的流动速度,通常用米每秒表示。
在室内使用中,需要根据季节和环境要求确定相应的空气速度,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百分比,通常用%RH表示。
在室内使用中,需要根据舒适度和设备运行的需求等因素来确定相应的相对湿度。
热辐射学热辐射学是研究室内辐射热传递的科学。
热辐射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辐射热的基本概念、辐射热的计算方法、辐射热的特性和室内辐射热传递。
热传递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的过程。
热传递分为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在室内设计和使用中,需要根据这些方式来确定相应的热传递模式和热传递系数,以提升室内热环境的质量。
建筑热湿环境的应对策略只换不加——冬季换气在冬季增加室内换气量,加大新风量,提高室内氧气含量,利于室内活动,使人们感到既温暖,又舒适。
此外,对于某些局部区域温湿度的要求较高的场合,还需要采取局部调节措施,以满足特殊需要。
添加——夏季空调夏季的室内温度和湿度较高,如果使用自然通风和散热的方式,很难有效降低室温和湿度,这时需要使用空调设备进行降温和除湿。
室内良好热湿环境的标准
冬季温度为18~24℃,相对湿度为30%~80%。
夏季的气温在23-28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在30%到60%之间。
1.冬季最佳的室内温度为18~24℃,相对湿度为30%~80%。
如果室内温度高于25℃,人就会出现疲劳、头晕目眩、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同时,由于内外温差较大,不易适应,容易受寒。
如果室内温度过低,会导致人体代谢功能下降,导致脉搏、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皮肤紧张、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
2.在夏季,最适宜的温度是在23-28摄氏度的夏季,30%-60%的湿度。
从立夏到立秋,是一年中的第二个时节。
3.在调节房间的同时,也要注意室内的湿度。
夏天,由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比较大,所以人体的汗液蒸发速度比较缓慢,同时还容易出现热病、肾病、结核病、关节炎等症状。
冬天,室内的温度高,会加速传热,使人感到阴冷、沮丧。
在室内的湿度比较低的时候,会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比如嘴唇干裂、鼻孔出血、喉头燥痒等。
所以,在专家们的研究中,建议相对湿度在80%以上,相对湿度在3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