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三峡》复习要点归纳以及练习题文学文化常识1.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撰有《水经注》,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因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课文选自《水经注疏》。
2.“三峡”按从下游到上游的顺序依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3.《三峡》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起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三峡》分别从夏季、春冬之季、秋季描写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5.分别用四个字写出春冬之季和秋季三峡的景物特征:清荣峻茂(清险奇秀),林寒涧肃(清冷凄寂)。
6.清荣峻茂”是对水、树、山、草四个对象的描写7.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中最见秋之精神的几个字是:寒、肃、凄、哀。
8.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课文内容分析✓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三峡怎样的特点?◆山的“连”“高”“窄”。
✓5、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6、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
✓写法:侧面描写。
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8、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
三峡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三峡工程位于中国的哪一条河流上?A. 长江B. 黄河C. 珠江D. 松花江答案:A2. 三峡工程的总装机容量是多少?A. 1000万千瓦B. 1800万千瓦C. 2240万千瓦D. 3000万千瓦答案:C3. 三峡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灌溉B. 防洪C. 发电D. 航运答案:B、C、D(多项选择)4. 三峡工程的建设开始于哪一年?A. 1992年B. 1994年C. 1996年D. 2000年答案:B5. 三峡工程的主体工程包括哪几个部分?A. 大坝B. 水电站C. 船闸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6.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水利枢纽工程。
答案:水利7.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______地区的防洪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长江中下游8. 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还为______提供了清洁能源。
答案:周边地区9. 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______进行了大规模的迁移。
答案:当地居民10.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______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答案:长江流域三、简答题11. 请简述三峡工程的主要特点。
答案:三峡工程的主要特点包括规模宏大、功能多样、技术先进、影响深远。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集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多功能于一体,采用了多项世界领先的技术,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了哪些挑战?答案: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技术难题、生态环境保护、大规模移民安置、文化遗产保护等。
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高坝建设、大流量泄洪、复杂地质条件等技术难题,同时在生态保护、移民安置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四、论述题13. 论述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显著提高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减少了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三峡》复习题【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翻译】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空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如果有皇帝的命令急于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这中间大约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各种景物。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很多乐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
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鸣,叫声连续不断,声音非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中考演练】1、解释文中加线的字。
(1)重岩叠嶂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太阳(3)或王命急宣或:有时(4)飞漱其间漱:冲刷(5)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2、翻译下面句子:(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三峡复习题及答案三峡复习题及答案近年来,中国的三峡工程备受关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三峡工程在水电发电、航运和防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工程的相关知识,下面将给大家提供一些三峡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三峡工程位于中国的哪个省份?A. 湖南省B. 湖北省C. 四川省D. 重庆市答案:B. 湖北省2. 三峡工程是中国的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主要用途是:A. 发电B. 航运C. 防洪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3.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A. 发电B. 航运C. 防洪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4. 三峡大坝的建设对当地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哪项是三峡大坝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A. 水污染B. 土壤侵蚀C. 生物多样性减少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1. 三峡工程的建设始于____年,竣工于____年。
答案:1994年,2009年2. 三峡大坝的高度为____米,长度为____千米。
答案:185米,2.3千米3. 三峡工程的电站装机容量为____万千瓦,年发电量约为____亿千瓦时。
答案:22,500万千瓦,1,000亿千瓦时4. 三峡工程的船闸共有____道,可以通过____吨级的船舶。
答案:5道,10万吨级的船舶三、简答题1. 三峡工程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影响?答案:三峡工程的建设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首先,三峡工程的发电能力为中国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满足了国内电力需求。
其次,三峡工程的航运能力提升了长江航道的通行能力,促进了物流和贸易的发展。
此外,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为下游地区提供了更好的洪水保护,减少了洪灾的发生,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体来说,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三峡工程的建设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答案: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环境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三峡》复习练习题(含答案)1.段落季节主要景物景物特征一段四季山连绵、高耸二段夏水汹涌、湍急三段春冬水山柏清荣峻茂四段秋猿凄异、哀转(冷清寂静悲寂凄凉)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是为了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做铺垫,山高水的的落差就大,水速自然急速。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疾,突出降水的凶险和急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三峡景色的清丽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深秋的萧瑟的气氛。
4·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写三峡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5·作者先写夏水的目的是: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首写。
6·为什么后写秋天?为了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峰值7·文章结尾用了歌词,有何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8·文章表现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9·为本文找2个理由,写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
水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填空: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3分)【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
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复习题三、有条件默写1.总写山势的连绵: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夏季汛期水势之浩大: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俯视江水潭水之清澈透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总写春冬之时三峡景物的特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引用渔歌,渲染秋季的悲凉气氛,表现作者伤时之感: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四、问答题1.主题答:作者通过对三峡壮丽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作者在描写三峡风光,着重抓住了夏、春冬、秋三段最有特点的时间进行了描写,是三峡在读者眼中呈现的不同美态。
你认为这三段时间内,三峡之美各有什么特点?答:夏——水势浩大,水流湍急——奔放美。
春冬——水退潭清,风光秀丽——清幽美。
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凄婉美。
3.作者描写山的特点对后文写水起到怎样的作用?答:写山为写水设置了条件。
①山高,水的落差大,则水流湍急。
②岭连,水不能外泄,则水势大。
③峡窄,断面小,则水流量大。
山水相互映衬突出了三峡的险峻、雄奇。
4.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作者为什么按照夏、春冬、秋这样的顺序来写?答:①作者先写夏水,因三峡山不同寻常多、连、高、且窄,可想而知,江水过峡谷必更急,更壮观,所以先写最盛的夏水是顺理成章的。
②因为江水的涨落是有规律可循的,夏季江水猛涨,春冬水退潭清,秋季水枯气寒,所以不是按照季节的顺序,而是依照水的涨落特点而记的。
5、“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写此句的目的是什么?答:①夏季在江上行船是非常危险的,但朝庭有急令时,只能不顾危险,冒险行船。
从而看出劳动人民因苦于生计而艰辛的的生活。
②同时,借写船快侧面突出三峡夏季水流湍急的特点。
6.“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两地之间的距离?答:突出两地距离遥远,可如此远的距离一天即可到达,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侧面突出三峡夏季水流湍急的特点。
7、作者描写了春冬季节的什么景色?采用了什么方法?答:水清、树荣、山峻、草盛。
三峡复习题及答案# 三峡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三峡工程位于我国的哪条河流上?A. 黄河B. 长江C. 珠江D. 松花江答案:B2. 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发电B. 防洪C. 航运D. 灌溉答案:ABC3. 三峡工程中,哪一项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A. 葛洲坝B. 三峡大坝C. 龙羊峡D. 黄河小浪底答案:B4.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改变当地气候B. 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地C. 增加当地降雨量D. 影响河流的自然流动答案:C5.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以下哪项没有直接影响?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B. 长江流域的航运条件C. 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D. 长江流域的植被覆盖答案:D二、填空题1. 三峡工程包括_____、_____和_____三个大坝。
答案:葛洲坝、三峡大坝、向家坝2. 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显著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其防洪库容达到_____立方米。
答案:221.5亿3. 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对_____、_____和_____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答案:生态保护、能源结构、区域发展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三峡工程的建设对长江航运的影响。
答案:三峡工程的建设通过提高水位,改善了长江上游至中游的航道条件,增加了航道的通航深度和宽度,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和效率。
同时,三峡船闸的建成使得大型船舶能够顺利通过,极大地促进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交流。
2. 请简述三峡工程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措施。
答案:三峡工程在生态保护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建设生态保护区,实施水生生物保护计划,以及对受影响的动植物进行迁移和保护。
同时,还加强了对水质的监测和管理,以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三峡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意义。
答案: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其建成显著增加了我国的清洁能源供应,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结构向更加清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三峡》复习题一、基础知识1.填空或按要求默写(1)本文作者郦道元,北魏(朝代)人,选自《水经注校证》,它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作者写山从正面和侧面突出山高。
从正面写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写的句子是面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描写水势盛大,又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4)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清荣峻茂。
(5)写春冬之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其间/ 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清/ 荣/峻/茂,良多/趣味。
3.重点字词。
(1)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空隙,(2)一词多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长:常有高猿长啸(长时间地)巴东三峡巫峡长(长度大)绝:沿溯阻绝(断)哀转久绝(消失)绝谳多生怪柏(极)其:其间千二百里(这,指从白帝到江陵)飞漱其间(它们,指怪柏)清:回清倒影(名词清波)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3)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素湍.绿潭(动词用作名词,急流)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每至晴初霜.旦(名词用作动词,下霜)4.解释加粗字(1)晴初霜旦.(早晨)(2)夏水襄.陵(冲上、漫上)(3)素湍.绿潭(急流)(4)飞漱.其间(冲荡)(5)乘奔.御.风(飞奔的马)(6)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7)林寒涧肃.(肃杀,凄寒)(8)空谷传响.(回声)凄异(接连不断)(9)属引..5.翻译下列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三峡》作者,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节选自,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名著。
二、解释加横线词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翻译句子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7.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9.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10.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理解性默写1.描写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
2.直接描写(正面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
侧面烘托三峡山高峡窄、山势险峻的句子是:,。
3.描写夏季水势浩大(水势凶险),交通被断绝的句子是:,。
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水迅疾的语句:,。
侧面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
4.描写春冬季节三峡中泉水瀑布的句子是:,。
表现春冬清流的句子是:,。
5.总括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7.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8.文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的静景,然后写了“,”的动景。
参考答案《三峡》:1.描写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复习题答案三峡是中国长江上的重要水利工程,它包括三峡大坝、葛洲坝等,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多重功能。
以下是一些关于三峡的复习题及其答案。
1. 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洪、发电和改善长江航运条件。
2. 三峡大坝位于长江的哪个河段?答: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上游的西陵峡河段。
3. 三峡工程的建设规模有多大?答: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22500兆瓦。
4.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答:三峡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积极方面包括防洪、发电等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消极方面则包括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水文条件的改变等。
5. 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答:在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生态移民、水土保持、鱼类增殖放流站的建设等。
6. 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是如何实现的?答: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主要通过调节水库的水位来实现。
在洪水季节,通过提前降低水库水位,为上游来水腾出空间,从而减少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
7. 三峡工程的发电功能是如何实现的?答:三峡工程的发电功能是通过水轮机将水能转换为电能来实现的。
水库中的水流通过水轮机,驱动发电机转动,从而产生电能。
8. 三峡工程对长江航运的影响有哪些?答:三峡工程对长江航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和效率。
通过建设船闸,使得大型船只能够顺利通过三峡地区,大大缩短了航行时间。
9.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意义是什么?答: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世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10. 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答: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包括工程技术难题、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安置等问题。
通过这些复习题及其答案,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三峡工程的相关知识,加深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三峡》复习(初中二年级语文)《三峡》复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在上文括号中给前一个字注音。
2、解释加波浪线的词。
3、本文作者是-----------时期-------------家----------------。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⑶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⑷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⑸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⑹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⑺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⑻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⑼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同的一项是()A.司命之所属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属引凄异D.神情与苏黄不属6、古人常用“三”字形容“多”或“少”,如文中“猿鸣三声泪沾裳”。
请你也举出两个含“三”字,其意义也是表示“多”或“少”的成语、俗语或典故等。
7、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文章第一段总写三峡,请在10字以内概括出三峡总的特点。
2)文章第四段写秋天三峡情景,请在10字内概括出其特点。
3)文章第二段写夏季江水的汹涌奔流。
其中着重形容江水之大的语句是---------------------------------。
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A、飞漱其间/其真无马耶B、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C、故渔者歌曰/故余虽愚,卒有所获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我以日始出时近9、下列句子有写水流湍急的,有写水清澈的。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三峡》复习练习题三峡》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___。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___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___,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三声泪沾裳!”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自:表示“从”,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②疾:速度、快慢的意思。
③绝:极其、非常的意思。
④___:___中的一位菩萨。
⑤韦编三绝:指___的《凤求凰》、___的《长恨歌》、___的《临江仙》三篇诗文,被誉为汉朝的三大绝唱。
⑥绝境:绝处、极端的境地。
②至:到达、到达某个地方。
②至于:到了、到了某个地方。
①疾:疾病的意思。
②至:到达、到达某个地方。
①属:引起、引导的意思。
②属:属于、归于的意思。
⒊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请写出你所喜欢的古诗文中描写山水的佳句,并简要分析。
答案因人而异。
⒌回答下列问题⑴“猿鸣三声泪沾裳”中“三”的意思是确数,写出两个含有相同意义的带“三”字的成语:三思而行、三令五申。
⑵第二段末引用“渔者歌”是为了证明什么?证明当地居民对___的感受和评价。
⒍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A.或/___急宣B.至于/夏水襄陵C.其间/千二百里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答案:D。
7.试对比《三峡》、《答谢中书》、《早发白帝城》里的猿鸣的表达效果。
答案因人而异。
⒋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联想到唐代诗人___的哪两句诗?答案:“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三峡》练8.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楚辞》是、和的总称,属于楚辞的“离骚”。
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___,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景色,句字,(朝代)学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三峡》复习题一、请在横线上写上相应的句子1.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
2.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 。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 回清倒影 。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 良多趣味 。
5.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二、链接中考建安五年,曹公①东征,禽②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③,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日:“卿试以情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④其所赐,拜书告辞。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注释]①曹公:即曹操。
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
②禽:通“擒”。
③白马:地名。
④封:封存。
1.下列句中解词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A 、及‧羽杀颜良 及: 到,等到B 、曹公义‧之 义:认为……仁义C 、曹公知其必去‧ 去:到D 、遂‧解白马围 遂:于是,就2.句式与例句“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不一样的是( C ) (2分)A 、蒙辞以军中多务B 、求二石兽于水中C 、有时朝发白帝D 、何陋之有3.下列划线词与“禽羽以归”中“禽”的用法不同的是( D )(2分)A 、无他,但手熟尔B 、徐以杓酌油沥之C 、略无阙处D 、空谷传响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D )(2分)A 、曹操活捉了关羽后,待他非常客气,并任命他为偏将军。
B 、关羽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割下颜良首级回到营中,解了白马之围。
C 、曹操十分佩服关羽的为人,但知道其并无久留之意,便让张辽去试探关羽。
D 、虽然曹操厚遇,但关羽还是呈书告辞,退还曹操给他的赏赐,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三峡阅读《三峡》回答下列问题:(一)解释重点词语: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略.无阙.处()()沿溯..阻绝()()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至于夏水襄.陵()不以疾..也()()素湍..绿潭()()或.王命急宣()属引..凄异()()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良.多趣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清荣峻茂....()()()()2.绝.巘多生怪柏()其间.千二百里()(1)绝沿溯阻绝.() (2)间遂与外人间.隔()哀转久绝.()又何间.焉()自.非亭午夜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自 (4)疾自.三峡七百里中()疾.在腠理()3.找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奋笔疾.书B、每至晴初霜旦. / 通宵达旦.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沿溯阻绝. / 络绎不绝.(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6)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三)文学常识:作者________,_______( 朝代)著名______家、_______家。
《三峡》一文出自________,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三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内容理解。
1.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3、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5、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6、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写水为什么先写夏水?7、请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三峡课文复习题# 三峡课文复习题## 一、填空题1. 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峡谷的总称。
2. 三峡地区自古以来就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通要道。
3.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其主要功能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等。
4.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 二、选择题1.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以下哪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A. 水生生物多样性B. 土壤侵蚀C. 气候变化D. 植被覆盖2. 以下哪个不是三峡工程的主要功能?A. 防洪B. 发电C. 航运D. 农业灌溉##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请列举三峡地区的主要自然景观,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 四、论述题1. 论述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的重要作用。
2. 分析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 五、案例分析题阅读以下关于三峡工程的案例,分析其成功之处及存在的挑战。
案例:三峡大坝的建设不仅提高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还为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持。
然而,大坝的建设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六、综合应用题1. 如果你是三峡地区的一名旅游规划师,请你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展示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出你对三峡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以上复习题涵盖了三峡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峡的地理位置、工程功能、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等。
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峡课文的知识点,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峡》一、理解背默题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的静景,然后写了“”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词语解释题1、略无阙.处( )2、或.王命急宣( )3、虽.乘奔御风( )4、至于..夏水襄陵( )5、自.峡三峡七百里中( )6、自.非亭午夜分( )7、沿溯阻绝.( )8、绝.多生怪柏( )9、哀转久绝.(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回清.倒影( )12、空谷..传响()三、翻译句子题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内容理解题1.第1段作者是怎样突出三峡山的特点的?2.第2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3.第3段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景物?突出了什么气氛?5.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6.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7、语言赏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复习题
(一)
1.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遮天蔽日。
2.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是:
至于夏水襄陵,严溯阻绝。
3.通过对三峡两岸之山的描写,突出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势连绵不断,山峰高耸,遮天蔽日。
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三峡山势之高的?
山本身的状态。
用天和日来衬托山势之高。
用特定条件和特定情景来表现山势之高。
5.《三峡》中写到“三峡”夏季水势时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中与之相似的是哪两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文章是怎样表现三峡秋季凄清萧瑟的景象的?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描写三峡水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9.从侧面描写山高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0.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借猿啼和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是: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四.问答:
1.请用简要的词语分别概括三峡不同季节的特点。
夏季江水险急,春冬季节景色秀美,秋季则显得凄异。
2.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3.作者只用“清荣峻茂”四字就概括写出了水,树,山,草的风貌,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优美的语言把这个景色再现出来。
清清的江水跳跃着,闪动着粼粼的光;树木茂盛繁;山峰高峻挺拔,野草密密青青。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作者在描写秋天三峡时,引用渔歌,请写出文中引用的渔歌及其作用。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从猿的叫声中,使人进一步感受三峡独特的地理特点:山高岭连、峡窄、水长、通过对猿的凄惨叫声的侧面描写,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
5.作者写三峡即从大处山、水落笔,又用其他景物衬托,请写出作者在文中还写了那些景
物,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还写了怪柏、草、树、瀑布、涧等景物,并抓住这些景物的特征,运用酣畅的笔力,自然贴切,既让读者身临其境,又引起读者思想感情的共鸣。
6.“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古人对山水的赞美之辞很多,请你写出你喜欢的描绘山水的佳句,并简析。
“两岸连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江水从天边流来,沐浴着阳光的白帆飘来,不仅写出山水壮美,而且表现诗人的旷达!
7.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8.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点。
请从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依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如: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9.《岳阳楼记》中也引用了渔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与本文中引用渔歌的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同。
《岳阳楼记》中是烘托喜悦的心情;《三峡》中是渲染肃杀、凄清气氛。
10.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文章重点是写水,先写山是为下文作铺垫。
11.第二段是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
抓住水势浩大,流速快的特点。
12.描写秋天三峡时,突出了三峡怎样的特征?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三峡秋天悲凉肃杀的特点。
引用渔歌既是突出三峡秋天凄凉肃杀的气氛,也是照应文章开头对山的描写。
(二)
1、《三峡》节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时地理学家、散文家。
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2、《三峡》先写三峡地貌,接着依次分写夏、春冬、秋四个时期的景物。
3、文中写山岭连绵和山势漫长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4、写山势峻峭巍峨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5、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6、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连和高
7、“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8、“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9、写三峡夏季江水暴涨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0、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
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1、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2、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3、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
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描写的三峡四季的景物特征:夏水暴涨,春冬景美,寒秋肃杀。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17、《早发白帝城》一诗中哪两句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意思相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