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26.00 KB
- 文档页数:13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07 气压带、风带【考点梳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表所示: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一、单选题纳瓦里诺岛(68ºW,55ºS)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m,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mm,南部年降水量800mm。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2.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D.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3.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气压带与风带D.地形地势【答案】1.C 2.C 3.B【解析】1.纳瓦里诺岛的经纬度坐标是(68ºW,55ºS),北京的坐标是(116°E,40°N),两地的经度差超过180°,所以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东方,位于北京的南方,即是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东南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纳瓦里诺岛位于55ºS附近,盛行西风是西北风,南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A错误。
频临德雷克海峡,西风漂流为寒流,B错误。
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降水多,C正确。
环形山脉,不利于西风深入,D错误。
故选C。
3.纳瓦里诺岛位于55ºS附近,纬度位置高,太阳辐射量小,故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B 对。
海陆位置、气压带与风带对气温影响较小,AC错误。
当地地势不高,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m,对气温影响较小,D错误。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赤道附近的太阳辐射较为集中,大气受到加热后上升,形成高温低气压带,即副热带高压带。
而两极地区太阳辐射较为弱,导致空气下沉形成低温高气压带,即极地高压带。
这样,地球大气中就形成了副热带低压带、副极地高压带、极地低压带等一系列气压带。
气压带的存在对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气压带的存在决定了大气环流的运动方向。
在副热带低压带,空气升起形成对流,造成热带辐合带,这是全球降水最多的地区,常年有降水,气候湿润。
而在副极地高压带,空气下沉形成逆时针的盛行风向,形成亚热带辐散带,这些地区水分蒸发快,降水少,气候干燥。
极地低压带则常年呈低温状态,有大量的冰雪覆盖,长期寒冷。
其次,气压带的存在还决定了气候带的分布。
副热带低压带附近的气候带被称为热带气候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度高,季节变化不明显。
副极地高压带附近的气候带是温带气候带,年均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极地低压带附近的气候带被称为寒带气候带,气温极低,有极长的极夜和极昼。
风带是气压带之间形成的水平气流,在全球大气环流中有重要作用。
赤道附近的东北风和西南风吹向副热带低压带,带热带海洋的水汽和热量,使得副热带地区降水充分。
而极地附近的西北风和东南风吹向副极地高压带,带走了副极地地区的辐散空气,使得该地区降水不足。
这些水平气流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强度,形成了季风气候、干旱气候、冷润气候等。
总结起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们决定了大气环流的运动方向,从而影响了降水分布和强度。
其次,它们决定了气候带的分布,从而影响了气温水平和季节变化的明显程度。
最后,它们的存在还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理解和研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非常重要,有助于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及其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及其气候变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2. 利用图示法,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全球分布,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图示、案例等教学资源。
2. 制作PPT,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全球分布图、气候变化图等。
3. 准备课堂讨论题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展示:利用PPT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全球分布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其分布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如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使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分布的影响。
2.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等的影响。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分布的影响,讲解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等的影响,以实际案例为例进行说明。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对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些自然现象受地球引力、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下垫面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形成和运动规律复杂而多变,对气候的影响也具有不确定性和差异性。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通常是指由同一气流或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上空的大气压力状况。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气压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球表面移动,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压带有所差异。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气压带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温度。
在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压和风向,从而使得该地区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例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往往较高;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则相反。
2、湿度:气压带也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湿度。
例如,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由于暖湿气流的影响,湿度往往较大;而受到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寒冷气流的影响,湿度较低。
3、风向和风速:气压带还会影响不同地区的风向和风速。
气压带会随着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移动,导致不同地区的风向和风速有所差异。
例如,在夏季,气压带会向北移动,使得中纬度地区吹向低纬度的南风;而在冬季,气压带会向南移动,使得低纬度地区吹向中纬度的北风。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风带是指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在地球表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盛行风系统。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风带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温度。
在风带控制下的地区,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压和风向,从而使得该地区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例如,受到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往往较高;而受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则相反。
2、湿度:风带也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湿度。
例如,受到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暖湿气流的影响,湿度往往较大;而受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寒冷气流的影响,湿度较低。
3、降水:风带还会影响不同地区的降水状况。
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点:全球性、长期性、规律性2、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其意义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意义:促进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①假设地面均一,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单圈环流形成过程:因为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所以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热量盈余,温度升高,低层空气膨胀上升,并向高纬地区扩散,因而赤道的上空有空气流出,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压带。
极地地区终年热量亏损,气温下降,空气下沉,高空的空气不断地流入补充,只是极地地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极地高压带。
在近地面,极地为高压,赤道为低压,由于气压梯度力,空气由极地高压带流向热带低压带;在高空,极地为低压,赤道为高压,空气从赤道流向极地。
这样空气互相补偿,循环流动,形成单圈环流。
②假设地面均一,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即赤道低压。
赤道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风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为西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
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
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低纬度环流圈。
中纬度和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气压带风带怎么影响气候1、气压带风带移动怎么影响气候先说气压带,分为低压带和高压带。
低压带气压低,气温高,气流以上升为主;高压带温度低,气压高,气流以下沉为主,降水少。
气压带移动,主要原因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之间由于存在气压差,所以会形成风带。
就拿地中海气候为例,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温低,但是降水比较多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热带草原气候特点: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情况和热带雨林气候相同,当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时,信风带控制,气候干燥,出现在热带雨林带两侧。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热带沙漠气候特点:两个带控制时都气候干燥,终年炎热干燥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天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气候干燥,冬天西风带控制下,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极地高气压带-------极地气候特点:高压带终年控制,寒冷干燥。
转换一下表达方式,如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赤道低气压带:特点:终年太阳直射,盛行上升气流,遇冷致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特点:分布在南北纬40度--60度的大陆西岸,终年从西面海上带来湿润气流,降水分配均匀,全年湿润多雨,冬雨较多。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特点: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情况和热带雨林气候相同,当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时,信风带控制,气候干燥,出现在热带雨林带两侧。
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特点:两个带控制时都气候干燥地中海气候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特点:夏天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气候干燥,冬天西风带控制下,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
极地气候成因:极地高气压带特点:高压带终年控制,寒冷干燥。
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太阳直射,盛行上升气流,遇冷致雨。
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在中纬度大陆西岸出现,终年从西面海上带来湿润气流3、五个气压带和风带是怎么影响世界气候分布的?压带和风带是怎么影响世界气候分布的(1)热带雨林气候。
班级:姓名:
高一地理学案Array
使用时间:2017年12月11日
【学习目标】
1.会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会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季风环流
【学习重、难点】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季风环流
【考情分析】
1.考纲要求:能结合各种图文材料分析一个地区气候的类型,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试题类型: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
3.试题分值:8分—12分
【课前预习案】阅读教材50—54页内容,勾画出关键词句并完成下列问题(15分钟)
1.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
2.什么是热力因素?什么是动力因素?
3.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是怎么形成的?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课上学习案】
1.
预习检查:自主学习两分钟,之后自主回答问题(2分钟)
知识讲解: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0页,完成下列问题(2分钟)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________的 状态。
1.大气环流 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 ______不同,造成高低纬度间产生_________,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意义:促进了_________间、___ 间的____ 和_ _ 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平衡,是影响各地______ _ 和______ 的重要因素。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假设:(假设前提:a 地球不自转;b 阳光直射赤道;
c 地表均匀。
) (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在右图右侧地球表面上的近地面和对流层顶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的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图1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
热力环流
结论:____ ____环流
想一想: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
持?为什么?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假设:(假设前提:a 阳光直射赤道;b 地表均
匀。
)
(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除___________
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力) ① ②
③
在下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可略写,只写关键字),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
想一想:A.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气压带①的形成原因是,属于作用;
气压带②的形成原因是,属于作用;
气压带③的形成原因是,属于作用,④也属于作用形成。
结论:________环流———近地面的表现为:___个气压带,___个风带
B.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南北半球分布。
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分布,南北半球相应的风带的风向在南、北方向上相,在东、西方向上相。
【知识应用】
1.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北风
2.关于极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极锋产生在两极附近B.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
相遇形成锋面C.极锋是由于空气垂直下沉运动而形成的
D.极锋是极地东风爬升到盛行西风之上的过程中形成的
C.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合作探究1】地表各地在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气流的运动方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风带中气流的水平运动,二是气压带中气流的垂直运动。
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如表:(自主学习2分钟,合作讨论1分钟)
气压带、风带与降水的关系:少雨区多雨区
注意: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来自大陆东部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降水较多,
(3)地球公转使其移
假设:地表均一(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的移动。
)
结论:气压带风带随_________的移动而移,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________,冬季偏_______。
议一议:假如黄赤交角变为零,气压带风带还会发生季节移动吗?为什么?
60o90o
1.如右
图所示时,
北半球是
季。
受单一
赤道低气压
带影响的气
候类型是气候,受单一西风带影响的气候类型是气候,
2.什么气候类型的形成深受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的影响?
①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形成___季风。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_______;冬季受西风带控制,________。
③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_______控制,形成雨季;冬季受来自高纬大陆的______控制,形成旱季。
(4)海陆分布使其断
二.季风环流
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________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合作探究2】在下图中分别注出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的气压名称,并画出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的风向。
(自主学习2分钟,合作讨论1分钟)
夏季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知识应用1.我国降水和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关系?
○1正常年份:我国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副高)影响。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
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华北春旱(副高位于15°N~20°N)。
夏初,雨带(准静止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梅雨天气(副高位于20°N左右)。
7~8月(盛夏),雨带移至华北、东北,长江流域伏旱天气(副高位于25°~30°)。
9月南撤。
○2异常年份:反常的副高是造成我国大范围旱涝灾害天气的祸首。
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很快就推进到北方,南____北____;弱的年份,锋面就在南方徘徊,南____北____。
知识应用: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月。
图中A处是(高、低)气压,名称是。
(2)图中B处盛行季风,C处盛行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课堂小结】
1.构建知识体系:
2.重、难点回顾: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季风环流
3.学法归纳:——理解方法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一些气压“带”被切断而成“块”状分布。
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而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达标检测】
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30°、60°的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处是________风带,与图乙中________处(a或b)的风向一致。
(3)图甲中C处是________气压带,D处是________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在图乙所示季节,该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
(4)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5)N气压带的成因是________,E气压带的成因为________(动力或热力)原因。
2.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
列问题。
(1)a处大陆东西两岸相比,降水比较丰富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D处降水少,但气候比较湿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大气环流所发生的季节是________(1月或7月),此季节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A、B、C、D四处中,________处的气压带被阻断成高压中心。
此时,对我国影响最大的高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在其影响下,我国广大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有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