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深圳市洪涝灾害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0.69 KB
- 文档页数:10
深圳城市防洪对策研究作者:钟石鸣来源:《绿色科技》2010年第05期摘要:深圳市前临南海,属台风、洪涝灾害多发地区。
论述了目前深圳市洪水的特点、洪灾损失,并对致灾因素和城市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文章最后提出了可能采取的应对深圳城市防洪问题的一些对策,包括工程及非工程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深圳市;城市防洪;对策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5-0042-051 引言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人口和财富必将继续向城市集中。
以工程手段控制洪水,历来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防洪手段,随着防洪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虽然防洪工程的标准逐年提高,但洪灾损失并没有随着防洪工程建设减低。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洪灾损失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1990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39亿,1991年779亿,1992年413亿,1993达641.74亿,1994年达1796.6亿,1998年长江、松花江洪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元,造成洪灾损失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和洪泛区财富的高度集中。
因此,21世纪中国的防洪问题应以解决城市特别是洪水威胁严重的主要城市和新兴城市的防洪问题为重点,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深圳城市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是我国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重点城市,然而在汛期深圳市常常处于洪水的威胁之中,一旦发生严重水灾,经济上将会遭受巨大损失。
因此,对城市防洪减灾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对其灾害成因进行研究,从而制定合理的减灾措施,建立全面的防洪减灾体系,可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 深圳城市概况深圳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114°37′,北纬22°27′~22°52′。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海岸线全长230km,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第32卷第1期2021年2%Vol.32No1Feb.,2021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Water EngineeringDOI:10.11705/j.issn.1672-643X.3021.31.31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深圳市暴雨洪涝风险评估黄国如6,,,李碧琦1(0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2.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740;3.广东省水利工程安全与绿色水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740)摘要: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已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从危险性和易损性两大风险要素出发,利用ArcGIS技术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洪涝频发的深圳市进行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区划,最终生成以10mx100m为基本评价单元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分布图。
结果表明:深圳市洪涝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宝安区西部、福田区、罗湖区西部、龙岗区以及大鹏新区部分地区。
研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出深圳市洪涝灾害风险的实际分布情况,为有关部门的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较为客观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城市暴雨洪涝;模糊综合评价法;风险评估;ArcGIS;深圳市中图分类号:TV122J1;P3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43X(2021)01-0001-06Risk assessment of storm water fooding in Shenzhen City based onfuzzy compredensive rvaluation metOodHUANG Gurru1,,,LI Biqi1(1.School of'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510740,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a eg SubhogichO Building Science,South Chinn Unw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510740,Chinn;3.Guangdong Research Centes fos Safety ang Greenizatiou f Wales Cousenanch PTofcti,Guangzhou510440,Chinn)AbstrrcO:In recent yearn,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urCan floods han attracted attentiou from expeCo ad scUolarn of related field,.The ArcGIS technology and fuzzy ccmpredensive evaluatioo mahod were used te curre oot O s C dssessment ant zooinn of urean storm watne Uooo disastne in Shenzhen City which suffern from frequent Uoooiny,aasen on the Ucton of O s C and valneraailite accorCiny te the teeore of disasten system.In tee analysic,factorn such an disasten cunsinn factor,,disasten inCucinn enviroo-ment,disasten aeOny booy,tee cananilite of disasten prevantioo and mitindtion were ccnsinenn compre-hensiveiy.Finaliy O l IC storm waten U oo U disasten O s C zouinn man was yeneraten wii100m X100m an tee bdsic evaluation unit.The resuUs show tiat tFe high・risC dnas of U oo U disastern in Shenzhen City mainiy distrinuten in western Bao'at Di与O u,Futiaa DistOci,western LaoUa Di与O u,Lonayana District ant pans of Ddpe c New DistOct.The mcU results cut det the actuai distrinutioa of U oo U disasten O s C in Shenzhen City,therefore it cun provine a scienti0c Uasis foo U oo U disasten manaaement,prevention ant mitication worC of the denaOments concemen.Key words:umat storm waten Uoonina;fuzzy comprenensiva evaluation methoU;Osh assessment,Am-GIS;Shenzhen City1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国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制约城市发展,甚至威胁市民财产和生命安全[1-2]。
超大城市水灾害防控体系对策探讨——以深圳市为例超大城市水灾害防控体系对策探讨——以深圳市为例水灾害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特别是对于超大城市而言,其灾害风险更加巨大。
深圳市作为中国重要的超大城市,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气候变化带来的洪涝风险使得水灾害防控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深圳市针对超大城市水灾害的防控体系对策,包括水灾害风险评估与监测、城市规划与建设、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参与等方面。
首先,水灾害风险评估与监测是建立防控体系的重要环节。
深圳市应加强对水灾害风险的科学评估,包括洪水概率预测、城市排水系统评估等。
通过建立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雨量、水位等数据,及时预警和预测水灾风险,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城市规划与建设是防控体系的基础。
深圳市应考虑水灾害风险,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划定防灾区域和排水系统,并采用生态修复和绿色建设等手段,提高城市的自然保护能力。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提高排水系统的容量和效率、优化城市道路规划等,以应对大雨洪涝带来的排水困难。
政府行政管理也是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市政府应加强对水灾害的监管与管理,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市民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并积极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违规建设的监管,防止违建等问题加剧水灾害风险。
最后,社会参与是防控体系的重要支撑。
深圳市应积极鼓励社会参与水灾害防控工作,搭建平台,促进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合作。
鼓励居民自愿参与社区防灾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敏感地区的适度疏散和企业生产设备的防灾减灾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综上所述,超大城市水灾害防控体系对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深圳市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超大城市,需要加强水灾害风险评估与监测、合理规划与建设、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工作,在提高城市防灾能力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深圳“4·11”暴雨的反思1. 引言1.1 事件背景深圳市在2022年4月11日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导致城市多个地区出现严重内涝现象,交通瘫痪、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问题频发。
据初步统计,此次暴雨造成了数十人丧生,数百人受伤,数千人被紧急疏散。
各类市政设施和民用设施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给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这场暴雨不仅给深圳市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城市应急能力、气象灾害预警和市政服务等方面的质疑和反思。
政府部门的应对措施和监管角色也备受关注。
这次“4·11”暴雨事件成为了一次深刻的教训,也提醒着我们城市规划和基建建设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改进。
在此背景下,对暴雨事件进行反思和总结至关重要,以便更好地提升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减少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内容到此结束】1.2 问题引发深圳“4·11”暴雨事件是一次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城市和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作为中国南方城市的代表,深圳在这场暴雨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的不足是导致此次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规划和建设没有跟上步伐,导致城市的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无法有效应对暴雨的冲击。
气象灾害应对不足也是导致此次暴雨事件的重要原因。
天气预警系统和应急响应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暴雨来临时的混乱和无序。
市民对于灾害预警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加剧了此次事件的严重程度。
深圳“4·11”暴雨事件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所致。
这次事件的发生应该引起各方的重视和思考,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 正文2.1 城市规划与基建不足城市规划的不完善也是造成暴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深圳的城市规划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导致许多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缺乏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城市发展过程中,大量破坏了湿地和水源地,导致城市内部缺乏自然调节能力,一旦遭遇极端气象事件就容易造成严重的灾害。
市洪涝灾害特性与防灾减灾对策研究春浩摘要城市防洪是一个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平安和实施可持续开展的战略性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洪涝灾害的特性,通过对致灾因素进展分析,提出了适应新形势的防灾减灾对策。
关键词城市防洪洪灾特性防灾减灾对策濒临南海,属台风、洪涝灾害多发地区。
建立经济特区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防洪排涝根底设施的建立,初步建成了水库蓄洪、河道泄洪、滞洪区滞洪、堤围挡洪(潮)、泵站排涝等组成的保障有力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定位的不断提升,对洪涝灾害的反响越来越敏感。
如何进一步掌握洪涝灾害特性,优化治水防洪减灾对策,是今后市城市防洪工作的主要课题和总体目标。
一、洪涝灾害特性1.洪灾的时间分布不均洪灾在年发生的时间多为4~10月,但主要集中于7~9月。
据统计,在1981~2000年20年中,洪灾发生于7月份的占33%,8月份占24%,9月份占14%,3个月共占71%。
年际的变化大体上有洪灾与旱灾相互交替现象。
1981~2000年20年中,除1982、1989、1990和1991年4年有旱灾无洪灾外,其余各年都有大小不一的洪灾。
2.洪灾的地理分布差异大洪灾的形成和灾情的严重程度与该地区的降雨量、下垫面条件、社会经济兴旺程度有关。
市洪灾的地理分布正好反映这一关系。
由于市各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差异较大,导致洪灾的地理分布差异大。
按历年来洪灾发生的次数、损失程度等来划分,可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中南部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4区和布吉镇为洪灾多发区;东北部横岗、龙岗、坪山、坪地、坑梓等镇为洪灾易发区;西北部沙井、松岗、公明、光明、西乡、福永、石岩、观澜、、平湖等镇和东南部的XX、葵涌、大鹏等镇为洪灾少发区。
3.全局性洪灾少,局部性洪灾多洪涝灾害受灾围与暴雨笼罩面积、暴雨中心、地势有关。
无论是锋面雨还是台风雨,引起市全境性普降灾害性暴雨的时机不多,故全局性的洪灾甚少,洪灾一般发生在暴雨中心围。
深圳市2023年“97”极端特大暴雨洪涝复盘模拟分析——
以深圳龙华区观澜河流域为例
宋利祥;陈嘉雷;刘壮添;吴辉明
【期刊名称】《中国防汛抗旱》
【年(卷),期】2024(34)1
【摘要】2023年9月7—8日,深圳市出现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暴雨,龙岗河、深圳河、观澜河等流域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以龙华区观澜河流域为例,采用洪水分析软
件HydroMPM构建城市暴雨洪涝模型,对龙华区观澜河流域2023年“9·7”极端特大暴雨洪涝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河道漫溢水淹及城区积水情况,为揭示洪涝灾
害成因和提出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总页数】5页(P19-23)
【作者】宋利祥;陈嘉雷;刘壮添;吴辉明
【作者单位】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6.616
【相关文献】
1.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的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以深圳市茅洲河流域为例
2.美育学养课堂选课走班分类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高峰学校和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为例3.郑州中心城区2021年“7·20”
特大暴雨洪涝复盘模拟分析4.深圳龙岗区2023年“9·7”极端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对策5.深圳河流域2023年“9·7”极端特大暴雨分析及洪涝治理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圳城市防洪对策研究
钟石鸣
【期刊名称】《绿色科技》
【年(卷),期】2010(0)5
【摘要】深圳市前临南海,属台风、洪涝灾害多发地区.论述了目前深圳市洪水的特点、洪灾损失,并对致灾因素和城市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可能采取的应对深圳城市防洪问题的一些对策,包括工程及非工程方面的措施.【总页数】5页(P42-45,51)
【作者】钟石鸣
【作者单位】深圳市铁岗石岩水库管理处,深圳,518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7
【相关文献】
1.香港城市防洪与排水管理对深圳水务的启示 [J], 李良庚
2.深圳市城市防洪补偿调度方案设计 [J], 吉海;付慧;吴新广
3.从珠海、深圳“4.14”特大暴雨洪灾看我国沿海城市防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邓玉梅
4.基于3S技术的城市防洪管理支持系统——以深圳市防洪管理支持系统为例 [J], 池天河;张新;胡凯;骆剑承;龚建华
5.利用学会技术、人才优势,探求城市防洪发展前沿理论全国城市防洪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在深圳召开 [J], 培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能力调研报告 |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能力调研报告本报告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灾害管理和协调支持项目”(项目编号00083985)资助本报告由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共同撰写前言《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能力调研报告》是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和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也是所有参与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近年来,中国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日益突出,不仅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给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设立了“中国灾害管理和协调支持项目”,并委托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开展“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能力研究”。
本报告在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武汉市和赣州市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加强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议。
本报告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2016年中国洪涝灾害的总体情况;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结合武汉市和赣州市的城市概况和洪涝灾情历史数据,介绍了两个城市洪涝灾害特征,从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备灾能力建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等方面总结了两个城市的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特点,分析了武汉市和赣州市洪涝灾害风险及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现状和不足,第四章提出了加强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能力的政策建议。
本报告编制工作于2017年1月正式启动,并随即开展了研究活动,项目全程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和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的大力支持,在此首先表示感谢。
为了全面、充分了解、分析和总结湖北省武汉市、江西省赣州市的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情况,3月21日—24日,Sanny Ramos Jegillos、Rajan Gengaie、吕爱锋、张宝军、李仪和郑晓赴湖北省武汉市和江西省赣州市开展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情况实地调研,湖北省民政厅、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减灾备灾中心、武汉市民政局、赣州市民政局等单位对调研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特别感谢。
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题目编号中选择一项填写):D题目:以深圳市为例探讨洪灾损失预测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参赛队员:D 以深圳市为例探讨洪灾损失预测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摘要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深圳市洪灾损失预测的问题,我们的思路是:首先明确了洪灾的概念,并分析了洪灾的成因、特性、类型,孕灾环境的作用机理以及影响受灾损失的各类因素等和历史灾情数据,发现灾情规律,提出了“经济损失评估”概念。
在合理的假设条件下进行经济损失的分析,并预测未来的受灾程度。
在建立、求解模型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难点:1。
从附录1和2里删选出有用的信息;2.通过大量资料的查询得到洪灾和洪灾损失的相关资料,运用Access和Exce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定性分析;3.构建基于GIS和BP神经网络的洪灾损失评估模型,对洪灾中长期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预测。
4.应用MATLAB程序设计语言和Visual Basic 进行数值计算,求解。
本文对问题的解决原则:在合理化的基础上,对题目每个要求,都做到“有数可依,有理可辩“。
一、问题重述据报载,国外有研究报告将广州预测为受洪灾损失最重的城市,也将深圳列为洪灾损失严重的城市(见附件1和附件2)。
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认为该报告结论与事实存在出入(见附件3),因而怀疑其所用方法及支撑数据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请收集深圳市的相关资料,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分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研究报告(附件2)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你们的建模分析对2020和2050深圳可能遭受的洪灾损失做出预测,同时对比评价你们的模型与研究报告所用模型的优缺点。
深圳市内涝灾害防治策略研究深圳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特区,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深圳市政府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实施内涝灾害防治策略。
首先,针对深圳市内涝问题的复杂性,政府采取了多元化的防治策略。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排水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和扩建,增加了排水管道的容量,提高了排水效率。
同时,采用国际先进的雨水管理技术,建立了城市雨水调蓄系统,将雨水收集和储存起来,再利用于浇灌绿化等用途,有效减少了城市排水压力。
此外,政府还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增加城市地表的透水性,降低了城市径流和排水的压力。
其次,深圳市政府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内涝灾害的预警和监测能力。
通过建立气象和水文监测站,实时监测降雨量、水位和排水情况等指标,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
同时,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内涝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政府还鼓励和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内涝防治相关的研究,提高防治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再次,政府致力于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的提升。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内涝灾害的认识和了解。
组织各类培训和演练活动,增强公众的应急响应能力。
与社区和企业合作,共同承担内涝防治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力度。
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内涝防治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措施。
建立了内涝防治的奖惩机制,对积极参与和支持内涝防治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履行防治责任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
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内涝防治基金,用于防治设施的维护和升级,确保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深圳市的内涝灾害防治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和规划不合理,导致了城市内涝问题的加剧。
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城市洪水灾害的发生。
深圳市“411”暴雨洪水分析
程遥;纪彭
【期刊名称】《水利水电快报》
【年(卷),期】2022(43)5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区域下垫面的变化引起降水产汇流变化,给城市防洪带来了新的挑战。
研究了2019年4月11日深圳市罗湖区和福田区出现的短时强降雨引发的洪水,分析了城市化下垫面硬化和汇流管网化对洪峰出现时间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天然径流过程相比,此次暴雨引发洪水的涨水历时、峰现时间均缩短了40 min,退水历时缩短了45 min。
研究成果可供城市防洪工程参考。
【总页数】5页(P8-11)
【作者】程遥;纪彭
【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2.1
【相关文献】
1.河北省『12·7』暴雨洪水与历史暴雨洪水的分析比较
2.桂江“2015·11”暴雨洪水分析
3.李仙江流域“2008·11”暴雨洪水分析
4.渭河中下游“11·9”暴雨洪水分析
5.长江流域华西秋雨多发区“11·9”暴雨洪水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