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监护仪相关知识精美生物医学
- 格式:ppt
- 大小:788.00 KB
- 文档页数:15
多参数监护仪原理目录第一部分、多参数监护仪发展回顾、现状及展望..................................5--71、监护仪的发展阶段2、未来的监护仪3、信息系统4、网络协议5、经典监护仪特征6、便携机与分体机的区别第二部分、监护仪技术............................................................................8--91、监护仪的测量范围2、监护仪监测的生理参数3、监护仪的测量方法及分类4、人体生理参数的特点5、监护仪的分类6、监护仪的发展趋势7、普通监护仪的结构图第三部分、心电监护基础知识............................................................10--181、心电图—ECG的历史2、心脏的基本解剖特点3、心脏的基本生理特征4、心电图---ECG定义第四部分、心电(ECG)的测量...........................................................19--211、心电信号2、心电监护设备的标准要求3、心电设备的结构4、心电电极的连接和关系5、心电功能板的结构6、呼吸波的测量(阻抗法)第五部分、血压监护基础知识............................................................22--271、血压定义2、无创血压3、血压的单位4、正常血压范围5、血压的生理变异6、影响血压因素7、无创血压测量技术8、NBP无创血压临床应用9、测量无创压时的注意事项10、高血压概念11、血压的波动12、动态血压13、有创血压测量(IBP) 临床应用14、心排量定义第六部分、血氧监护基础知识............................................................28--381、血氧的定义2、血氧饱和度(SO2)3、血氧监护的临床应用4、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5、什么是缺氧?6、血氧饱和度与血氧监护7、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的发展8、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光学理论基础9、监测的部位10、探头类型11、血氧正常值12、传统血氧技术13、脉率14、HP(Philips) 只采用频域算法(FST)15、影响血氧饱和度的因素16、常见血氧仪系统的结构17、血氧仪的发展方向第七部分、体温监护基础知识...........................................................39—401、体温监测目的2、体温的分类3、监测原理4、典型值5、体温监测的应用6、影响体温的一些外界因素7、体温监测的种类8、温差9、体温温度监测部位和优缺点10、正常体温值11、影响体温的一般因素第八部分、呼吸监护基础知识........................................................... 41--421、呼吸基本定义---RESP2、呼吸过程3、呼吸测量方法4、呼吸测量原理(阻抗法)5、呼吸运动正常值6、临床常用的呼吸监测指标7、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第九部分、监护仪应用基础................................................................43--441、概论2、主控制板3、输出设备4、输入设备5、综合部分6、软件应用第十部分、监护仪原理...................................................................................45--68.一、概述二、监护仪功能原理三、监护参数校检四、监护仪的维修五、监护仪的安装六、监护仪的基本操作七、监护仪的清洁与维护一、多参数监护仪发展回顾、现状及展望1、监护仪的发展阶段▪智能化之前的监护仪;▪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监护仪▪以PC或嵌入式系统为核心的监护仪▪以网络为核心的监护仪▪未来:以病人为核心的监护仪1.1、最早的监护仪▪简单模拟和数字电路▪无智能报警▪辅助人工监测病人▪简单的显示(数码管甚至灯泡)1.2、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监护仪▪开始智能化,有软件▪自动报警,有人机界面▪数码管、单色LCD▪有数据、波形显示▪汇编代码▪多单片机结构▪功耗约200W1.3、以PC或者嵌入式系统为核心▪工控主板或嵌入式专用主板▪有操作系统,使用C编程▪可以连网:RS232\485▪多参数,便携式,模块化▪功耗大幅降低,典型值<50W1.4、以网络为核心▪可以联入到医院HIS(医院信息系统)▪构成CIS(临床信息系统)▪传感器数字化,仪器软件化▪无线、有线灵活联网▪以病人信息处理为中心2、未来的监护仪▪构成广域网- 全球甚至更广▪以病人为核心,信息方便获得▪随时随地监护,无影响测量▪更智能,更方便▪更轻巧,更环保▪可植入▪无创的传感方法3、信息系统3.1、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对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
多功能监护仪操作流程多功能监护仪是一种用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设备,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多项指标。
正确操作多功能监护仪对于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是多功能监护仪的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使用多功能监护仪之前,首先要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电源充足,各项功能正常。
同时,要检查监护仪的传感器和电缆是否完好,确保能够正确连接到患者身上。
2. 将监护仪连接到患者:根据需要监测的指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电缆,将监护仪连接到患者身上。
通常,心率监测需要将传感器贴在患者胸部,血压监测需要将袖带绑在患者上臂,呼吸监测需要将传感器放在患者鼻子或口腔附近。
3. 启动监护仪:按下监护仪的开关按钮,启动设备。
在启动过程中,监护仪会进行自检,确保各项功能正常。
4. 设置监护参数: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设置监护仪的监测参数,包括心率范围、血压范围、呼吸频率等。
确保监护仪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5.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监护仪开始工作,就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医护人员应定期查看监护仪显示屏上的数据,确保患者的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6. 处理异常情况:如果监护仪发出警报,提示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患者的体位、给予氧气支持、及时通知医生等。
7. 结束监护:在监护结束时,按下监护仪的关闭按钮,断开监护仪与患者的连接,将设备清洁整理好,准备下一次使用。
总的来说,正确操作多功能监护仪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地连接设备、设置参数、监测数据,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监护,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监护仪基础知识和基本参数原理1、根据结构分类监护仪器按结构分类可以分成以下三类:便携式监护仪、一般监护仪、遥测监护仪⑴便携式监护仪。
便携机比较小携带方便,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以随身携带,可由电池供电,可以使用时间在2小时左右,一般用于非监护室及外出抢救病人的监护。
⑵一般监护仪。
一般监护仪通常指床边监护仪,这种机型比较普遍,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和冠心病监护室得以广泛的应用。
它设置在床边与病人连接起来对病人的某些状态(如心率、呼吸率、体温、血压等)进行监视,并显示出参数。
它往往与中央监护仪构成一个系统进行监护。
⑶遥测监护仪。
遥测方式适合于能走动的病人,属于无线方式。
2、根据功能分类根据功能分类有床边监护仪,中央监护仪和离院监护仪三种⑴床边监护仪。
它是设置在病床边与病人联结在一起的仪器,能够对病人的各种生理参数或某些状态进行连续的检测,予以显示报警或记录,它也可以与中央监护仪构成一个整体来进行工作⑵中央监护仪。
又可称为中央监护系统,它是有主监护仪和若干床边监护仪组成的,通过主监护仪可以控制各床边监护仪的工作,对多个被监护对象的情况进行同时监护,它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完成对各种异常的生理参数的自动记录⑶离院监护仪。
一般是病人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电子监护仪,可以在医院内外对病人的某种生理参数进行连续监护,供医生进行非实时性的检查。
三、监护生理参数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原理㈠心电部分1、心电图,又可称为心电波心电图是从体表记录的心脏电位变化的曲线,它反映出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的过程中的生物电位变化。
下图是典型的心电波形,每个完整的心电波形都包含P波、Q波、R波、S波、T波、U波6个波形组成在记录纸上横轴代表时间,每1mm代表0.04秒(标准走纸速度是25mm/s时);纵轴代表波形幅度的大小,每1mm代表0.1mV(标准灵敏度为10mm/mV时)。
每一个波形都有其固定的幅度和时间间隔,在临床诊断中可以通过阅读心电图得出是否患病等!举例如P波正常人的幅度应在0.2mV,也就是在打印纸上的第一个波形的高度不应该超过两个格。
多功能监护仪一、目的:使用电子监护系统可以连续监测病人心率、血压、脉搏、呼吸,以及血流动力学、血液化学的变化。
当发生严重变化时自动发出报警,使医务人员及时发现,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协助诊断,提高病人治愈率。
本节课主要讲解目前本科室中使用的日本光电BMS-2300C监护仪的结构、使用、设置、报警、及故障排除。
二、结构:前面板:把手、报警指示灯、静音键、NIBP间隔键、NIBP开始\停止键、菜单键、主页键、电源开关、交流电指示灯、电源指示灯、电池充电指示灯、触摸屏左侧面板:TEMP插口(接体温探头线)、PRESS插口(接BIP连接线)监护仪NIBP插口(连接空气软管)、ECG/RESP(连接ECG连接线)、Spo2(接口连接Spo2连接线)、多参数插口(连接监护参数插口)右侧面板:PC卡插槽及按钮、等电位端子、保险丝盒、交流电源线插口、ZB插口、AUX插口三、使用:连接安装监护仪插电源按电源开关1秒以上为患儿清洁皮肤并连接电极血氧探头检查监护仪的初步设置、根据患儿和医嘱进行系统设置和面板设置进行监护遵医嘱停心电监护,对仪器进行清洁消毒。
4、系统设置:1、关闭监护电源2、同时按下电源开关和前面板上的报警静音键,直到出现检查诊断画面3、点击SYSTEM SETUP 按钮,显示系统设置画面。
设置按钮翻译:SITE--场所:OR--手术室ICU--监护室NICU--新生儿监护室DISPLAY SETUP--显示设置:WAVE DISPLAY--波形显示(FIXED:波形从左固定更新MOVING:波形从右出现)SWEEP SPEED--扫描速率DISPLAY COLOR MODE--颜色显示模式(PARAMETER--参数ALARM--报警)POWER SAVING MODE(ON--开OFF--关) PRESS UNCALIBRATED MESSAGE DISPLAY--显示血压测量未校准信息BED ID SETUP--床位ID设置:输入床位信息后按SET 注册PARAMETER SETUP--参数设置:LINE FREQUENCY--交流电频率设置ECG ELECTRODE--ECG导联NOISE REDUCTION ON IMPEDANCE RESP--阻抗式呼吸测量是降低噪音(如果呼吸时间和心率一致,呼吸率可能没有测量,此时此项设为OFF)PRESS /ECG FLITER--血压/ECG滤波器NIBP SETUP--无创血压设置:NIBP MODE AFTE START--血压测量模式在开始后以选定的时间间隔自动手动测量MANUAL--手动NIBP COMPLETION SOUND--NIBP完成提示声INTERVAL MASTER--NIBP主控间隔设置OLD NIBP DATA--过时的NIBP 数据--DIM--变暗HIDE隐藏ALARM SETUP报警设置ALARM LIMIT DISPLAY报警上下线显示SUSPEND暂时停止CRISIS危险WARNING 警告ADRISORY提醒UNIT SETUP单位设置AHYHMIA RECALL MASTER心律失常回顾缺省设置4、按MONI TWOR MODE回到监护画面。
生物医学工程在医疗器械设计中的应用在当今的医疗领域,医疗器械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于提高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将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知识和技术相结合,为医疗器械的设计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
生物医学工程在医疗器械设计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从诊断设备到治疗设备,从康复器械到医疗监测设备等多个领域。
在诊断设备方面,生物医学工程的应用使得医疗诊断更加准确和高效。
例如,医学成像技术如 X 射线、CT、MRI 等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就是生物医学工程的杰作。
这些成像技术利用了物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原理,能够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病变情况,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以 CT 为例,生物医学工程师通过优化探测器的设计、改进图像重建算法等手段,提高了 CT 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使得微小的病变也能够被及时发现。
同时,生物医学工程还推动了功能性成像技术的发展,如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它能够反映大脑在不同活动状态下的血液流动和代谢变化,为神经科学和精神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治疗设备方面,生物医学工程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除颤器等心血管器械的设计和研发,离不开生物医学工程的支持。
生物医学工程师需要考虑器械与人体组织的相容性、能量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等诸多因素。
以心脏起搏器为例,工程师需要设计出体积小、功耗低、寿命长的起搏器,同时要确保其能够准确感知心脏的电活动,并在需要时发出适当的电刺激。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生物医学工程师需要运用微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和生物电信号处理等知识,对起搏器的电路、电池和电极等部件进行精心设计和优化。
在康复器械方面,生物医学工程为残疾人和康复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假肢、矫形器、轮椅等康复器械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功能的实现,还要注重使用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例如,现代假肢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技术,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意图和动作进行灵活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