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法的基本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维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权利,制定本法。
第二条【基本原则】收养应当有利于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抚养、成长,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并不得违背社会公德。
第三条【保护计划生育】收养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
第二章收养关系的成立第四条【被收养人的条件】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一)丧失父母的孤儿;(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第五条【送养人的条件】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一)孤儿的监护人;(二)社会福利机构;(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第六条【收养人的条件】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四)年满三十周岁。
第七条【特别规定】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条第三项、第五条第三项、第九条和被收养人不满十四周岁的限制。
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
第八条【收养人数】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
第九条【无配偶男性收养女性的年龄限制】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第十条【共同送养与共同收养】生父母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
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送养。
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
第十一条【当事人自愿】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须双方自愿。
收养年满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99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98.11.04•【文号】主席令第10号•【施行日期】1999.04.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收养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决定》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0号公布)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收养关系的成立第三章收养的效力第四章收养关系的解除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维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权利,制定本法。
第二条【基本原则】收养应当有利于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抚养、成长,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并不得违背社会公德。
第三条【不得违背计划生育】收养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
第二章收养关系的成立第四条【被收养人的条件】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一)丧失父母的孤儿;(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第五条【送养人的条件】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一)孤儿的监护人;(二)社会福利机构;(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第六条【收养人的条件】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四)年满三十周岁。
第七条【收养人条件的特别规定】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条第三项、第五条第三项、第九条和被收养人不满十四周岁的限制。
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
第八条【收养人数】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
第五章收养第一节收养关系的成立一、收养的概念收养是公民(自然人)依法领养他人子女为己之子女,使本无亲子关系的当事人间发生法律拟制的亲子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收养的法律特征1、收养行为的身份性通过收养,收养人和被收养人之间发生法律拟制的亲子关系,双方具有与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另一方面导致养子女和生父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则因收养的成立消除。
2、收养关系主体的限定性收养关系(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只能发生非直系血亲的自然人之间。
自然人以外的民事权利主体不可能收养或被收养。
3、收养关系的可变性收养行为创设的是拟制血亲的亲子关系,因而是可以依法解除的。
三、收养法的基本原则1、有利于被收养人扶养、成长原则2、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合法权益原则3、平等自愿的原则1104条: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应当双方自愿。
收养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4、不得违背社会公德的原则四、收养关系成立的实质条件收养的实质条件是指收养关系依法成立所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民法典对被收养人、送养人、收养人均规定了一定的条件,并就特殊收养关系的成立另规定了其他的条件。
(一)一般收养关系成立的条件1、被收养人的范围1093条:下列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1)丧失父母的孤儿;(2)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3)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注意:民法典取消不满十四周岁的规定丧失父母的孤儿:指其父母死亡或法院宣告其父母死亡的未成年人。
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指依法经公安机关查找后确认是查找不到生父母的被遗弃的未成年人。
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生父母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经济上、身体上、精神上无力抚养子女的,这些子女才能成为被收养人。
抚养的规定。
1107条:孤儿或者生父母无力抚养的子女,可以由生父母的亲属、朋友抚养;抚养人与被抚养人的关系不适用本章规定。
注意:本条说的是抚养,而不是收养。
收养还需符合本章有关要求。
第1篇在我国,收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领养他人子女作为自己子女的行为。
收养关系不仅涉及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的权益,还关系到被收养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为了规范收养行为,保障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
以下是对我国收养孩子法律规定的详细阐述。
一、收养法的基本原则1. 自愿原则:收养应当基于自愿原则,不得强迫、欺骗或者利诱他人收养。
2. 平等原则: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应当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3. 合法原则:收养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4. 有利原则:收养应当有利于被收养人的成长和身心健康。
二、收养人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规定,收养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 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2. 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3. 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4. 年满三十周岁。
此外,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弃婴的,可以不受上述第一项条件的限制。
三、被收养人的条件1. 丧失父母的孤儿;2. 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3. 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四、收养程序1. 协议收养:收养人和送养人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并报收养人住所地的民政部门进行登记。
2. 收养登记:收养登记机关对收养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收养证书。
3. 公告:收养登记机关应当对收养登记情况进行公告,公告期为三个月。
五、收养关系的效力1. 收养关系成立:自收养登记之日起,收养关系成立。
2. 法律地位:被收养人与收养人之间形成父母子女关系,享有与生父母子女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3. 继承权:被收养人有权继承收养人的遗产。
六、收养关系的解除1. 协议解除:收养人和送养人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
2. 诉讼解除:收养关系解除后,被收养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与生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的关系。
七、违反收养法的规定1. 虚假收养:收养人或者送养人提供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收养登记的,收养登记机关应当撤销收养登记,并依法予以处罚。
孤儿院的孩子可以领养吗?需不需要办什么?领养的孩子到时候能是自己的吗?收养人具备以下条件:没有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没有患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年满30周岁.收养人有配偶的须由夫妻双方共同决定.其次,收养人收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收养法第4条第3项\第5条第3项\第9条和被收养人不满14周岁的限制;华侨收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子女的,还可以不受收养法第6条第1项的限制.再次收养人收养子女的数量,一般只能收养一名子女;但若是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被收养人的条件:须为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为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或父母有特殊困难抚养能力的儿童.一、收养的概念收养制度是亲属制度的组成部分。
在亲属法学中,除收养制度的含义外,往往从以下两种角度使用收养一词:第一,收养是指根据法定的条件和程序领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使原本没有父母子女关系的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
收养行为涉及三方面当事人:领养他人子女的人为收养人(养父母),被他人收养的人为被收养人(养子女),将子女或儿童送给他人领养的人或机构为送养人。
第二,收养是指收养关系即拟制血亲的亲子关系。
收养行为是收养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
收养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收养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收养行为是通过收养关系的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在收养人和被收养人之间创设父母子女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它属于确立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其目的在于产生拟制的父母子女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终止原有的父母子女关系。
收养行为不仅涉及到收养关系当事人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变化,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利益。
各国法律对于收养行为都规定了一定的条件和程序,收养人、被收养人、送养人只有符合法定条件,履行法定手续,才能产生收养行为的预期法律效果。
2、收养是设立或变更亲属身份和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
The speed of making money must exceed the speed at which parents get old.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收养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导读:1、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抚养和成长的原则。
2、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3、平等自愿的原则。
4、不得违背社会公德的原则。
5、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的法律和法规的原则。
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收养法》将被废止。
《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为了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维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权利,在总则部分规定了收养的五项基本原则。
1、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抚养和成长的原则?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实行收养制度的首要目的。
许多规定体现了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抚养和成长的原则,比如:收养法在规定被收养人的条件方面,将下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列为被收养的对象: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为了保证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还特别规定收养人应当具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同时,严禁借收养名义买卖儿童。
2、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合法权益的原则?收养关系涉及到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双方的利益,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体现在我国收养法中,如被收养人一般应为不满14周岁的处于特殊生活状态下的未成年人;收养人一般需年满30周岁,无子女,并且具备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生父母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收养人、送养人要求保守收养秘密的,其他人应当尊重其意愿,不得泄露。
3、平等自愿的原则 ?收养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收养关系也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原则。
平等自愿原则体现在我国收养法中,如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须双方自愿;收养年满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求被收养人的同意。
收养人与送养人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如果养子女年满10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到有资格的公证机构办理收养公证。
(一九九二年四月一日)一、什么是收养?答:收养,是领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的民事法律行为,使原来没有父母子女关系的人们之间产生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收养人为养父和养母,被收养人为养子或养女。
收养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才能成立。
收养关系一经成立,养子女与养父母间的关系与亲生父母子女间的关系基本相同,但收养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除,而亲生父母子女间的血亲关系则一般不能人为解除。
二、什么是收养法的基本原则?答:我国收养法第二条规定:收养应当有利于被收养的未成年的抚养、成长,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
这里规定了我国收养法的两个基本原则。
(一)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原则。
实行收养制度主要是为了养子女的利益,它可以使无依无靠的孤儿,或因某些原因无法随父母生活的儿童,在养父母的抚养教育下,享受家庭的温暖,得以健康成长。
(二)平等自愿的原则。
收养是确立养父母子女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为了保证这种拟制血亲关系的稳定,就要求它必须建立在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上。
三、哪些人可以被他人收养?答:收养法第四条规定,下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一是丧失父母的孤儿;二是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三是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主要是因为:第一,有利于收养关系的稳定。
因为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本无自然血缘关系,如果被收养人年龄过大,很难消除他们与其生父母已经形成的父母子女之情,也不易与养父母之间建立起浓厚感情,以致影响收养关系的稳定;第二,符合收养的目的。
收养的本意就是为了使那些无人抚养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孩子,在养父母的抚养教育下,享受家庭的温暖,得以健康成长。
另外,考虑到我国民间习惯,收养法还规定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被收养人不满14周岁的限制。
四、哪些人可以作送养人?答:收养法第五条规定: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一)孤儿的监护人;(二)社会福利机构;(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民法典关于“收养的基本原则”规定的精讲讲义重点法条第一千零四十四条收养应当遵循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
禁止借收养名义买卖未成年人。
条文主旨本条是关于收养基本原则的规定。
本条阐明了《民法典》关于收养制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首先是应当本着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其次是依法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双方合法权益的原则;最后是禁止假借收养买卖未成年人的原则。
条文释义对本条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收养制度是婚姻家庭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养制度是一项社会与法律制度,有其悠久历史及发展渊源。
收养制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法律地位在立法上的体现也各不相同。
在现代社会,收养制度强调以保护儿童最大利益为最高指导原则,故此国家监督倾向越来越明显,我国也不例外,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利益。
我国收养法律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在收养行为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很难得到有效的平衡与保护。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观念和儿童权利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儿童利益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在收养制度方面,表现为将“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作为指导思想,通过加强收养方面的国家监督和完善相应的收养制度,更好地保护被收养人的利益。
结合中国国情,并通过借鉴现代收养立法的精粹与经验,吸取收养法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使我国收养制度的内在机制得到滋养与优化。
我国改革开放前,收养法学研究处于萌芽阶段,研究成果较少。
1978年至1987年为起步阶段的前期,从法律视角研究收养法的论著相对较少。
1988年至1991年年底为起步阶段的后期,该时期的探讨与研究以收养法律制度构建为中心,直接推进我国收养立法的进程。
从理论与实务高度关注了收养法律制度的构建,当时收养制度建立的重要标志是1992年4月1日《收养法》的正式施行。
收养制度研究的发展阶段以1991年12月《收养法》的通过、1992年《收养法》的施行为标志,至1998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决定》通过为止。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收养国外的孩子,希望给予他们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然而,收养国外的孩子涉及的法律问题较为复杂,需要遵循相关的国际法律和各国国内法律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收养国外孩子的法律规定,以帮助有意收养国外孩子的家庭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二、国际法律框架1.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CRC)《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儿童权利法律文件,旨在保障儿童的权益。
公约规定,儿童的最大利益应当是国家和私人机构行动的首要考虑。
对于收养国外的孩子,公约要求各国在制定和实施收养法律时,应当尊重儿童的权利。
2. 《海牙收养公约》(Hague Adoption Convention)《海牙收养公约》是国际上关于跨国收养的基本法律文件,旨在规范跨国收养行为,保障儿童的权益。
公约要求成员国在批准跨国收养时,应当考虑儿童的最佳利益,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拐卖儿童和人口贩卖。
三、中国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以下简称《收养法》)《收养法》是中国收养制度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收养的条件、程序、监护责任等内容。
以下是中国《收养法》中关于收养国外孩子的相关规定:(1)收养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的;②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③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2)被收养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②孤儿、弃婴或者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3)跨国收养程序:①收养人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申请;②民政部门审查申请,必要时可以组织调查;③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民政部门出具《跨国收养批准证书》;④收养人持《跨国收养批准证书》到国外办理收养手续;⑤收养人回国后,应当向民政部门报告收养情况。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民法典》是中国民事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其中关于收养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收养制度。
以下为《民法典》中关于收养国外孩子的相关规定:(1)收养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的;②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③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英国收养法摘要:一、英国收养法的背景与历史1.英国收养法的起源和发展2.英国收养法的主要特点二、英国收养法的基本原则1.儿童最大利益原则2.收养家庭的适合性评估3.收养程序的公开透明三、英国收养法的具体规定1.收养申请和审查2.收养决定和后续监管3.收养关系的终止和解除四、英国收养法的实践效果与挑战1.收养率的变化和影响2.收养家庭的需求和困境3.英国收养法的改革和展望正文:英国收养法是规范收养行为、保护儿童权益的一部重要法律。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6年,当时英国颁布了第一部《收养法》,对收养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管。
此后,英国收养法经历了一系列的修订和完善,形成了现在较为成熟的体系。
英国收养法的基本原则是以儿童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
这意味着在收养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性格特点等因素,以确保他们能在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同时,英国收养法强调对收养家庭的适合性评估,确保收养家庭具备良好的生活条件、稳定的家庭关系和充足的爱护能力。
在具体规定方面,英国收养法详细规定了收养申请和审查、收养决定和后续监管、收养关系的终止和解除等各个环节。
例如,收养申请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包括对申请人资格的审查、对收养家庭条件的评估以及对儿童需求的考虑等。
收养决定后,相关部门还会对收养家庭进行持续的监管,确保儿童权益得到保障。
然而,英国收养法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近年来,英国的收养率呈下降趋势,导致许多有需要的儿童无法及时找到合适的收养家庭。
同时,收养家庭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如经济压力、心理负担和社会歧视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英国政府正在探讨收养法的改革措施,以期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更好地保护儿童权益。
总之,英国收养法作为一部保护儿童权益、规范收养行为的重要法律,在历史发展、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成熟性和完备性。
英国收养法摘要:一、英国收养法的背景和概述1.收养法的起源和发展2.收养法的基本原则和目的二、英国收养法的主要内容1.收养的定义和种类2.收养的程序和要求3.收养的法律效力三、英国收养法中的特殊问题1.跨国收养2.收养的终止和解除3.收养的争议和解决方式四、英国收养法的现状和挑战1.收养法的改革和调整2.收养法的实施和监管3.收养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正文:英国收养法是规范收养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
英国收养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
根据英国收养法,收养是指收养人依法承担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责任,而被收养人则失去与生父母的法律关系,并成为收养人的子女。
英国收养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收养的定义和种类:收养分为完全收养和不完全收养。
完全收养是指收养人完全承担被收养人的抚养、教育和保护责任,而不完全收养则是指收养人仅在被收养人未成年期间承担这些责任。
2.收养的程序和要求:在英国,收养需要经过法院批准。
收养人需要向法院提交收养申请,并提供有关身份、品行等方面的证明材料。
此外,收养人还需要为被收养人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并确保被收养人的教育和文化需求得到满足。
3.收养的法律效力:收养经法院批准后,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即建立起法律上的亲子关系。
被收养人成为收养人的子女,享有与收养人其他子女同等的权利。
同时,被收养人与生父母之间的法律关系终止。
英国收养法中还涉及一些特殊问题,如跨国收养。
跨国收养需要遵循国际收养公约和英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被收养人在新的家庭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关爱和保护。
此外,收养的终止和解除也是英国收养法中的重要问题。
收养的终止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终止;而收养的解除则是指在收养关系存续期间,经法院批准,解除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英国收养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如收养法的改革和调整。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英国政府不断对收养法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便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收养法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收养应当有利于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抚养、成长,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并不得违背社会公德。
收养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
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抚养和成长的原则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实行收养制度的首要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许多规定体现了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抚养和成长的原则,比如:收养法在规定被收养人的条件方面,将下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列为被收养的对象: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为了保证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还特别规定收养人应当具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同时,严禁借收养名义买卖儿童。
二、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合法权益的原则涉及到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双方的利益,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体现在我国收养法中,如被收养人一般应为不满14周岁的处于特殊生活状态下的未成年人;收养人一般需年满30周岁,无子女,并且具备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生父母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收养人、送养人要求保守收养秘密的,其他人应当尊重其意愿,不得泄露。
三、平等自愿的原则收养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收养关系也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原则。
平等自愿原则体现在我国收养法中,如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须双方自愿;收养年满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求被收养人的同意。
收养人与送养人可以协议,如果养子女年满10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的,应当到有资格的公证机构办理收养公证。
四、不得违背社会公德的原则收养行为不仅关系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而且还直接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所以,有必要从维护社会公德的立场,对收养子女的行为加以必要的制约。
不得违背社会公德的原则体现在我国收养法中,如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年龄应相差40周岁以上。
收养人不履行收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人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的收养关系。
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
五、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的法律和法规的原则我国收养法特别规定,收养人一般应为无子女者。
送养人不得以送养子女为理由违反计划生育的规定再生育子女。
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收养的类型(一)完全收养和简单收养以被收养人与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终止为标准,收养可以分为完全收养和简单收养。
完全收养是指收养关系成立后,被收养人解除与其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养父母养子女间发生等同于父母与婚生子女关系。
简单收养也称不完全收养,是指被收养人在与收养人建立父母子女关系的同时,与其生父母之间仍然保持父母子女关系。
我国古代的“兼祧”就是属于简单收养。
当代国家中,法国、罗马尼亚等国家同时设立完全收养和不完全收养两种制度,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
(二)共同收养和单独收养以收养人的人数的标准,将收养分为共同收养和单独收养。
共同收养是指夫妻双方收养子女的行为。
如我国《收养法》规定,夫妻不得单方收养子女。
单独收养是指收养人为一人的收养,主要是指无配偶的收养(即独身收养)。
(三)私法收养和公法收养私法收养是指公民依照民事法律规定实施的收养行为,它直接发生亲属关系的改变或转移。
这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收养形式。
公法收养是指国家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或社会慈善机构依法收留养育孤儿、弃儿,它不发生法律上的亲属关系转移。
严格意义上讲,公法收养不是本章范围之内。
(四)法律收养和事实收养以收养是否依法成立为依据,将收养分为法律收养和事实收养。
依照法律规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而成立的收养为法律收养。
符合法律规定的实质要件,当事人以父母子女关系长期共同生活,周围群众也认为是父母子女关系,但未办理收养手续的收养为事实收养。
中国有条件地承认事实收养。
(五)有效收养和无效收养以收养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要件而产生法律效力为标准,将收养分为有效收养和无效收养。
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能够产生法律效力的收养为有效收养。
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不能够产生法律效力的收养和无效收养。
(六)生前收养和遗嘱收养收养成立的条件一.一般收养成立的实质条件(一)收养人的条件1)无子女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3)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该收养子女的疾病4)年满三十5)其他条件:a.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b.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上(二)被收养人的条件1)不满十四岁的未成年人2)不能得到生父母的抚养:a.丧失父母的孤儿b.查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c.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三)送养人的条件①生父母作为送养人时1)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2)生父母送养子女的需要双方共同送养3)生父母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要求送样未成年子女时,死亡一方的父母即未成年子女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有优先抚养的权力4)生父母不得以送养子女为理由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再生育子女②生父母以外的监护人送养孤儿时,送养人应具备:1)未成年的生父母均已死亡时,监护人送养孤儿的,应征的有抚养义务的人的同意。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孤儿的监护人主要有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的单位或者未成年所在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
因此,以上监护人送养未成年孤儿的,应征求有抚养义务的人的同意。
2)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得将其送养,但父母对该未成年人有严重危害可能的除外。
③社会福利机构作为送养人时,应具备相应的证明材料和办理收养登记手续二.特殊收养关系的实质条件(一)收养三代以内的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下列限制:1)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2)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收养人由于被收养人的年龄相差40周岁以上3)被收养人不满14周岁4)华侨回国收养时,可以不受收养无子女的限制(二)收养孤儿、残废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子女的限制。
(三)继父母收养子女的不受下列条件的限制:1)作为送养人的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2)收养人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年满30周岁3)被收养人不满14周岁4)收养1名子女三.收养成立的形式条件1、办班收养登记的机关。
根据《收养法》第15条第1款规定,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即办理收养登记的机关应当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如生父母作送养人的,应到生父母的户口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在弃婴和儿童的发现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收养社会福利机关抚养的孤儿,在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2、办理收养登记的程序。
(1)申请。
首先由收养关系当事人亲自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收养关系登记申请,并提交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2)审查。
收养登记机关接到当事人申请后,应当依法对收养申请进行审查;(3)公告。
对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收养登记机关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自公告之日起满60日,弃婴、儿童的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认领的,视为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然后才可以办理登记;(4)登记。
经审查,对符合《收养法》规定条件的,应当办理登记,对不符合的,不予登记,并对当事人说明理由。
4、收养协议与收养公证。
我国《收养法》第15条第3、4款规定:“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订立收养协议的,可以订立收养协议。
收养当事人各方或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即收养协议与收养公证不是收养成立的必径程序,由当事人自愿选择是否进行。
第三章收养的效力第二十三条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规定。
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二十四条养子女可以随养父或者养母的姓,经当事人协商一致,也可以保留原姓。
第二十五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和本法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法律效力。
收养行为被人民法院确认无效的,从行为开始时起就没有法律效力。
第四章收养关系的解除第二十六条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养子女年满十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
送养人、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七条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
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
第二十九条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但成年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可以协商确定。
第三十条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
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
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适当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但因养父母虐待、遗弃养子女而解除收养关系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