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等禽类孵化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孵化基础知识一、如何照蛋看胎用照蛋选蛋,由于各种蛋存放时间越长,气室越大,用照蛋器的聚光点,写照蛋大头,气室里有空点,一般要挑选7天之内的种蛋,气空一般不大于小指甲,(夏天气温较高时,初产的种蛋气室形成较慢,短时间内照不出气空)。
7天之内的蛋气空应较清晰,如气空边较淡,且看不清,说明较沉。
如气空较大,且看到较清楚,一般经过孵化过的无精蛋。
特别应注意的是冬天温度较低时,存放种蛋的温度低于1度以下,蛋白会有凝固现象,因而,受精极低。
如何说明冻蛋,可照蛋大头气空边,稍晃动蛋身,会有蛋白在气空边鼓动现象。
因而,早春孵化用种蛋一定要能清楚蛋的温度,否则,孵化率将要受影响,入孵第四天后,鸡胚胎可定位,因而第五天照蛋,可见蛋内的色胎珠,四周连着较清晰的血红丝。
入孵第七天后,可见蛋上部的阴影逐渐合拢,第十天后,血丝伸向蛋小头逐布满,且血管渐清,15天左右气室渐大;17天时蛋小头阴影渐满;18天后空气向一边斜。
如17天不封门,说明情况:1温度低,表不准;2蛋太陈;3蛋身中毒,消毒有问题;4温度过高、血管烧成白块状。
如18天气室较小,说明温度较大,否则较小,注计算种蛋发育时间以种蛋温达到38℃时计算。
(1)孵化厅的温度要求孵化厅内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30℃。
环境温度高于30℃时,在孵化后期冷却降温效果不甚明显,低于20℃时孵化机温度的稳定性变差。
(2)、孵化厅的湿度要求孵化厅的环境湿度应保持在50-60%RH。
(3)孵化厅的通风与排气要求孵化厅应有良好的通风与排气设备,其目的是将孵化机中排出的高温废气最大限度地排出厅外,将厅外新鲜空气引入厅内,避免废气的重复使用,孵化厅的二氧化碳含量应≤0.15%,每升高0.1%,孵化率将下降2-3%。
这一点在高原地区特别明显。
a.应安装排气管道排气管道一般安装在出雏机后上方,由总管道、分支管道、风罩、排气扇等组成。
0b.应安装通风换气管道或换气风扇(选用带自动打开风口的排气扇为宜)为向孵化厅补充足够的新鲜空气,应在孵化厅中安装相应的通风管道和空调设备,室外新鲜空气经空调设备升(降)温后通过管道送入孵化厅,在无条件安装空调设备的情况下,也可在操作消毒室墙上安装带自动打开风口的换气扇,新鲜空气经过操作消毒室再进入孵化厅,进气风机的风量应大于或等于排气风量。
第七章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种蛋的选择、消毒、保存方法和孵化的五个条件;掌握种蛋孵化的适宜温度和适宜的湿度;了解适当的通风换气、翻蛋和卫生对孵化率的影响;掌握照蛋技术、移盘时间;学会统计孵化结果的各项指标,掌握雏鸡自别雌雄的方法。
第一节种禽的管理并不是所有种鸡所产的鸡蛋都可以作为种蛋进行孵化,种蛋收集后需要进行筛选,经过消毒后才能进行孵化,有时还要进行短期的贮存和运输,因此从种蛋产出到入孵到孵化器这一期间,对种蛋需要进行细致的管理,以确保种蛋的质量。
种蛋的质量会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以及雏鸡的质量。
一、种禽质量种禽要求生产性能高,无经卵传播的疾病,饲养营养全面,管理良好,种蛋受精率高。
二、种蛋的选择(一)清洁度(二)蛋的大小种蛋大小一般要求52~68 克,不同的品种要求有所差异,肉种鸡要求较宽,黄羽肉鸡和地方鸡种要求的蛋重较小。
(三)蛋形接近卵圆形的种蛋孵化效果最好,蛋形指数要求在 1.3~1.4 之间。
蛋形指数是禽蛋短轴与长轴的比值。
(四)蛋壳颜色必须要求种蛋符合本品种特征。
(五)蛋壳厚度蛋壳厚度应在0.35mm 左右,不仅破损率低,而且能有效地减少细菌的穿透数量,孵化效果好。
(六)内部质量(七)种蛋选择的次数和场所一般情况下,种蛋在禽舍内经过初选,剔除破蛋、脏蛋和明显畸形的蛋,在入库保存前或进行孵化厅之后再进行第二次选择,剔除不适合孵化用的禽蛋。
三、种蛋的消毒(一)消毒时间为了减少细菌待蛋壳的数量,种蛋产下后应马上进行第一次消毒。
夏天一般要求至少收集 4 次种蛋,冬天 3 次,收集后马上进行消毒。
种蛋入孵后应在孵化器内进行第二次熏蒸消毒。
种蛋移盘后在出雏器进行第三次熏蒸消毒。
(二)消毒方法1、甲醛熏蒸。
第一次种蛋消毒通常用的浓度为每立方米42ml 福尔马林加21g高锰酸钾,20min可杀死95%〜98.5%的病原体;第二次在孵化器内消毒,用的浓度为每立方米28ml福尔马林加14g高锰酸钾;雏鸡熏蒸浓度再减半。
种鹅孵化实施方案一、前期准备。
在进行种鹅孵化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孵化场所,确保场所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并且要保持清洁卫生。
其次,需要准备好孵化设备,包括孵化箱、温湿度计、转卵器等。
另外,还需要准备好鹅蛋,确保鹅蛋的品质良好,没有破损和污染。
二、孵化环境控制。
在进行种鹅孵化时,孵化环境的控制非常重要。
首先要保持孵化箱内的温度和湿度稳定,一般来说,孵化箱内的温度要控制在37.5摄氏度左右,湿度要控制在60%~70%之间。
其次,要定期对孵化箱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另外,还要定期翻转鹅蛋,保证蛋内胚胎的正常发育。
三、孵化管理。
在孵化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孵化管理工作。
首先要定期检查孵化箱内的温湿度,确保孵化环境的稳定。
其次,要及时清理孵化箱内的异物,保持孵化环境的清洁。
另外,还要定期观察鹅蛋的孵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四、孵化后期。
当鹅蛋孵化到一定阶段时,需要进行孵化后期的管理工作。
首先要准备好孵化完成后的鹅舍,确保鹅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
其次,要对刚孵化出来的小鹅进行保温和喂养,确保它们的生长健康。
另外,还要对鹅舍进行定期清洁,保持环境卫生。
五、注意事项。
在进行种鹅孵化时,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鹅蛋进行孵化,确保孵化出来的小鹅品质良好。
其次,要严格控制孵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对小鹅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还要定期对孵化过程进行监测,确保孵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种鹅孵化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的工作,只有做好了前期准备、孵化环境的控制、孵化管理和孵化后期的工作,才能确保孵化出健康的小鹅,为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大家在进行种鹅孵化时,能够按照以上实施方案进行操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孵化期:受精蛋入孵→出雏所需时间影响因素:不同品种的孵化期品种孵化期品种孵化期鸡21天鹅31天鸭28天瘤头鸭33~35天鹌鹑17~18天鸽子18天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物质代谢1、水:随孵化期递增而逐渐减少2、糖:蛋内含0.5g,初期热量来源3、蛋白质:主要营养物质4、矿物质:钙是最重要矿物质,来源蛋壳5、气体交换:前6天通过卵黄囊以后通过尿囊浆膜,19天后为肺呼吸6、维生素:来源于蛋内三、孵化室的环境控制温度:适宜为 22-26℃湿度:60~65% 通风换气:墙壁地面:坚实、平滑利于冲洗四、孵化前的准备工作入孵前种蛋的预热22~25℃ 12~18小时 30℃ 6~8小时码盘入孵孵化管理四、孵化的照蛋操作技术4、照蛋 2~3次看胎施温 5—6天头照 10—11天抽检 17—19天二照照蛋用具:照蛋器或照蛋桌看胎施温:在人工孵化的过程中,用灯光照蛋,观察和检查胚胎的发育情况,根据胚胎发育的快慢,调节并提供适宜的温度,确保胚胎正常发育,达到每日发育的标准特征,从而获得良好的孵化率五、商品蛋剖解未受精蛋种蛋中通常被称为“卵黄”的部分,实际上只是一个细胞,即雌性生殖细胞或卵子。
卵黄绝大部分是营养物质,细胞核和大部分细胞质集中为一个不规则的小白点,浮于卵黄上面和卵黄膜的下面。
受精蛋鸡的卵子在输卵管的漏斗部与精子相遇而受精,受精卵在母体内滞留期间不断分裂,到种蛋产出体外时已分裂成一团细胞,此时为胚胎发育的囊胚期。
从正面看囊胚像覆盖在卵黄表面的圆盘,中央为明区,边缘为暗区,通常称为胚盘。
六、鸡胚的孵化过程第一天:状区经过24小时的孵育,胚盘变大变厚,明区和暗区同时增大,在卵黄上可见到椭圆形的盾称为胚盾,是未来的胚区。
(鱼眼珠)第二天:胚盘已扩展一倍并被红色的血管围成樱桃形或椭圆形。
胚盘中心有一变曲的透明体----胚胎,透明体中可见一搏动着的小红点,即原始心脏。
(樱桃珠)第三天:卵黄中水分含量大增,新进来的水分主要存在于胚区。
养殖技术-火炕高效孵化鸭雏方法初夏是孵鸭的最好季节。
火炕孵化法是我国北方传统的禽蛋孵化方法,家庭和规模孵化场均可采用,适合农村养鸭户小规模生产。
种蛋消毒用1%氯氢溶液或碘溶液(碘5克,碘化钾8克,水1000毫升),浸洗种蛋10-15分钟,待充分干燥后即可孵化,浸洗时溶液温度为35-40℃,浸洗的蛋可保存3-5天,熏蒸按1立方米用40%福尔马林23毫升、高锰酸钾5克的标准。
将盛满种蛋的蛋盘放在消毒架上,然后用塑料薄膜罩好消毒架,即可将福尔马林倒入放在地上的盆内,倒入高锰酸钾,立即封严。
半小时取出种蛋就可以孵化。
孵化室及室内设备主要设备有火炕、摊床、草席、棉被以及围条等,燃料主要有煤火、废木材和稻草等。
火炕要求由土坯搭成,高度65厘米,宽度200厘米,长度依房舍情况而定。
火炕长轴的一端设灶门,另一端设烟囱。
为了便于翻蛋操作,沿火炕长轴两侧设80-100厘米的走道,翻蛋时两人同时操作。
炕面抹泥厚度,炕头靠近灶门端稍厚,为15厘米,炕梢靠近烟囱端稍薄,为6厘米,要保证整个炕面温度均匀。
炕面上要先垫3-5厘米厚的稻草、麦秸或谷壳,然后铺上草席。
种蛋置于草席上,边上围上围条,上盖棉被。
摊床是孵化中期以后,放置种蛋继续孵化的地方。
摊床一般由竹木做成,要求结实耐用,床板不易弯曲变形。
火炕孵化中,常把摊床架设在火炕之上,根据生产规模和房子大小可设1层-2层,两层之间的距离以便于操作为宜。
摊床上也要铺上谷壳、革席,然后放置种蛋,盖上棉被。
孵化过程及管理第1步上热炕;第2步移入温炕;第3步移入上摊;第4步移入下摊并出锥,室温应保持在27-30℃,出壳时保持30-34℃,蛋面温度为37。
8-38。
6℃。
通常30分钟检查1次温度。
第1-7天在热炕上孵化,第8-14天在温炕上,第15-21天在上摊,第22-28天在下摊。
在炕下烧火使炕面增温,炕上盖棉被保温。
在摊上用棉被或单被调节温度。
可用干湿球表测出相对湿度。
孵化期间室内的相对湿度安排如下:第1-8天70%,第9-16天60-65%,第17-24天50-55%,第25-28天65-70%。
鹅种蛋孵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1 鹅种蛋的孵化条件鹅属卵生动物。
鹅种蛋的胚胎发育内源性因素是依赖于蛋内的营养物质,而外源性因素主要取决于合适的外界条件。
自然情况下,鹅蛋的孵化主要是通过母鹅自然抱孵或母鸡带孵,后经人工处理,开始进行缸孵、火炕、摊床孵化,现在大型种禽场都采用机器孵化。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孵化方式,基本原理都是要为胚胎发育创造出合适的外界环境。
因此,结合机器孵化,探讨鹅种蛋孵化的温度、湿度、通风和翻蛋等条件。
1.1 温度鹅种蛋的发育要经过体内和体外发育两个阶段,这也是区别于哺乳动物的显著特点。
对于家禽种蛋,如果超过23.9℃,胚胎就开始自行发育。
如何能够使一枚种蛋最终孵化成功,最主要的依赖因素就是环境条件中的温度。
在孵化方式中,有的采用恒温孵化或变温孵化。
但总体要求孵化过程中应保持温度平稳、否则对胚胎发育有不良影响。
为了减少种蛋在入孵初期温差过大,种蛋应在入孵前25℃ 条件下,预热4 h,24 h内逐渐升温到38℃ 。
正常孵化鹅蛋的温度,结合头照和二照的胎相进行调整,前期大致38.2~38.0℃ ,后期37.8~37.6℃。
1.2 湿度湿度高低的调整对于后期胚胎的发育产生重要影响,结合胚蛋发育过程中对湿度需求的不同,要及时调整孵化器中的湿度,通常就是前期高,中期低,后期高。
在生产中,由于湿度低时,蛋内水份蒸发快,胚胎下降,胎膜容易粘连蛋壳,导致贴壳死亡;如果湿度太大,蛋内水份不能正常蒸发,造成孵出的鹅卵黄吸收不好,肚子大,易死亡。
在种蛋孵化过程中,对于入孵前12d,相对湿度65%~70%;12~24d控制在60%~65%;后期控制在65%~ 75%。
在实际孵化过程中,可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湿度,如湿度过大,加强通风,减少水盘水量;湿度低反之。
1_3 通风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要呼吸氧气,同时要代谢产生废气,因此,孵化器及孵化室内空气的清新程度对胚胎发育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以要及时调整,保持空气新鲜。
调控风门,可使孵化器内的空气保持新鲜,以利胚胎正常发育。
家禽孵化工艺流程
家禽孵化工艺流程:
①种蛋选择与收集:
- 选择健康、无破损、大小适中的种蛋,通常在产出后24小时内收集。
②种蛋预处理:
- 清洗种蛋表面的污物,避免细菌感染,但要避免破坏种蛋表面的天然保护膜。
③种蛋消毒:
- 使用化学药品或紫外线照射等方式对种蛋进行消毒,减少病原体污染。
④种蛋储存:
- 在适宜的温度(约15°C)和湿度条件下短期储存种蛋,避免长期存放。
⑤入孵前检查:
- 通过灯光透视(照蛋)检查种蛋的内部情况,剔除未受精或异常的种蛋。
⑥入孵:
- 将合格的种蛋放入孵化器中,设定好孵化所需的温度和湿度。
⑦孵化期管理:
- 控制孵化器内的温度(约37.5°C~37.8°C)、湿度(约40%~60%),并定期翻动种蛋。
⑧凉蛋与通风:
- 在孵化后期,适当降低温度,增加通风,帮助胚胎适应外界环境。
⑨出雏准备:
- 在预计出雏前,调整孵化器的湿度至较高水平(约65%~70%),便于雏禽破壳。
⑩出雏:
- 雏禽自行破壳而出,此过程不应人为干预,以免伤害雏禽。
⑪雏禽处理:
- 出雏后,清理雏禽身上的蛋壳残余,保持雏禽干燥和温暖。
⑫雏禽挑选与分级:
- 根据雏禽的健康状况和性别进行挑选和分级,为后续饲养做准备。
⑬雏禽运输:
- 将雏禽装入特制的运输箱中,确保运输过程中的通风和保温,送往养殖场。
家禽孵化工艺流程涵盖了从种蛋的收集、处理到雏禽的出壳和运输的整个周期。
每一个步骤都对孵化成功率和雏禽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
山鸡孵化八个要点,野鸡孵化技术山鸡在人工养殖中,孵化比家鸡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提高孵化率,保证山鸡的养殖数量,在孵化方面要做好工作,现小编将山鸡孵化八个要点分享如下:选即选蛋。
尽量利用保存两周以内的种蛋,蛋型正常、大小适中、蛋壳厚薄均匀、颜色协调一致、色泽鲜艳的,保存时间越短,出雏率越高。
消即消毒。
入孵前一般采用熏蒸法消毒,即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5克、福尔马林30毫升的剂量,在25℃~30℃的温度条件下熏蒸20分钟,可杀灭种蛋上的病毒。
消毒一般在消毒柜内进行。
温即温度。
温度是孵化的首要条件,孵化温度要根据胚胎发育情况采取前期高、中间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施温方法。
温度分别为:入孵前种蛋预热6~8小时,蛋温36℃~38℃,1~7天38.8℃~39.2℃,8~14天38.5℃~38.8℃,15~20天38℃~38.5℃,21~24天(即出壳)38.5℃~39℃ 湿即湿度。
湿度在整个孵化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若湿度不足则会引起胚胎粘壳、出雏困难;湿度过高,易造成雏鸡蛋黄吸收不良,体质差,易死亡。
适宜的湿度应掌握两头高、中间平的原则,即前期相对湿度为60%~65%,中期为55%~60%,后期为60%~68%,出雏期为70%~75%。
翻即翻蛋。
为使种蛋受热均匀,必须通过人工或自然翻蛋,从入孵的第二天起,一般每2~4小时翻蛋1次,翻蛋的角度为180度,第二十一天开始停止翻蛋。
晾即晾蛋。
在孵化中后期蛋温达38.8℃时应晾蛋,一般孵化16天时每天晾1次;孵化21~24天,每天晾两次。
晾蛋的时间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当蛋温降至35℃时继续孵化。
喷即喷水。
喷水是提高出雏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喷水能使蛋壳松脆,山鸡的蛋壳上膜厚,蛋壳坚硬,为此在孵化21~24天时需每天喷水1次,水温35℃左右,待水干后继续孵化,在反复晾蛋、喷水的作用下,蛋壳由坚硬变松脆,有利于雏鸡破壳而出。
照即照蛋。
第一次照蛋在孵化6~8天时,主要检查种蛋受精率情况,照正常蛋可发现胚胎上的眼点,蛋内颜色发红并带有血丝,无精蛋却无任何变化,蛋黄完整,蛋清透明,要及时取出无精蛋。
鸡鸭鹅等禽类孵化要点
一、孵化前的准备工作
1、种蛋的最佳孵化日期不应超过7天。
2、收到新鲜鸡蛋后,请将鸡蛋小头朝下静放5小时入孵,因为鸡蛋在快递过程中可能导致气室移位,马上去孵化的话会影响孵化率,静放几小时会好很多。
3、消毒法
3.1 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将种蛋浸泡在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1~2分钟取出晾干入孵。
(采用药液浸泡消毒法,要注意水温和擦洗方法,切勿使劲探拭蛋面,以免破坏蛋面胶护膜的完整性。
浸洗时间不能超过规定时间,以免影响孵化效果。
)
3.2 紫外线及臭氧发生器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是安装49瓦紫外线杀菌灯管,距离蛋面40厘米,照射1分钟,翻过种蛋的背面再照射一次即可。
4、孵化机试机
孵化机先试机等温湿度稳定再放种蛋。
(新孵化机在孵化前几天找一下加水规律,因为市场上的家用孵化机一般只有加湿装置,没有降湿装置。
一开始少量加水,观察湿度情况,湿度达不到规定值在少量加水,如果水加多了,湿度会很高,湿度降下来需要时间。
)
5、常见禽类孵化温湿度
5.1 鸡蛋孵化温度37.8℃左右(上下浮动0.5℃是正常的),湿度前18天50-70%,最后三天75%左右,湿度稍微高点不影响孵化
的。
5.2 孵化鸭蛋、鹅蛋、孔雀蛋温度38℃左右(上下浮动0.5℃是正常的),湿度前期50-70%,后三天80%左右,湿度稍微高点不影响孵化的。
二、孵化中的工作
1、通风
有通风孔设置的孵化机,按孵化机说明操作即可。
孵化的一般要求胚蛋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0.5%,如果超过1%,胚胎发育慢,死亡率高,弱雏增加。
2、翻蛋
有翻蛋功能设置的孵化机,按孵化机说明操作即可。
鸡胚21日发育期间,只需前期3一18天翻蛋,一般早上一次,晚上一次,一天保证2次,有时间可以2至4次,一次翻半圈180度,18天后不要再翻蛋了(鹌鹑胚胎发育19天,鸭胚胎发育28天,鹅胚胎发育30天)。
3、照蛋
整个孵化过程中只需照蛋2次。
以鸡为例,第一次照蛋在孵化第7天时进行,如果里面有蜘蛛有血丝的就可以继续孵化,如果整个蛋光亮透明,能明显的看见蛋黄的影子,那就是无精蛋,必须剔除,否则后期会影响其它种蛋,造成病菌感染。
第二次照蛋在18天后进行,
把通明的种蛋剔除即可,照蛋次数过多容易闪蛋,导致正常发育的蛋死精死胎,切记别多照。
4、喷雾和凉蛋
孵化到15天以后,一直到出壳,用喷雾器加40℃的温水在种蛋上方喷几下,喷出的雾自然落到种蛋上,上午、下午各一次即可,随着喷雾可以凉蛋10分钟左右再将机器上盖关闭。
(种蛋小的不用晾蛋,比如:鹌鹑蛋)。
15天以后注意喷蛋和晾蛋。
5、落盘
最后3天把种蛋从蛋托上拾到出雏网上,此时不需要再翻蛋了,但这个时期一定要注意机器湿度,显示湿度75%左右。
6、啄壳
破壳8至24小时出壳,如果超过15小时还没出来,可人工助产,啄壳处剥小拇指大小的孔即可,让它自己出来千万别剥出来。
7、脱温
破壳后将蛋皮挑出来,等小鸡毛干了从孵化机内拿出来,找个纸箱里面放上100w的灯泡取暖,育雏温度30℃左右,慢慢脱温,这个过程需要7-10天,直到小鸡适应当前环境温度。
刚出壳的幼禽24小时内可以不用喂水、喂食,目的是让它们的消化道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之后可以喂点饲料(饲料一定要细小)或者米糠之类的细小食物或清水(注意:最好是温水,可以适当放点土霉素,让小宝宝洗洗肠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