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六年级语文--没有工具书,如何理解词语--高永萍(20200623104348)
- 格式:pdf
- 大小:756.94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词语教学的技巧【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词语教学的技巧。
在我们会介绍本文的主题和内容。
在我们将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词语;巩固词语记忆的技巧,例如通过反复复习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牢记词语;丰富词语教学的方式,例如用多种形式展示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培养学生词语运用能力的策略,如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运用的经验和技巧;提高学生词语应用能力的途径,如引导学生进行词语拓展和创新运用。
最后在结论中,我们将总结本文讨论的重点,并展望未来的词语教学工作。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实用的词语教学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词语知识。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词语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记忆,丰富教学方式,培养运用能力,提高应用能力。
1. 引言1.1 引言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词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巧妙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语,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在本文中,将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词语教学的技巧,希望能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词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词语教学中引入有趣的故事、趣味的活动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结合词语教学设计一些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掌握词语。
在词语教学中,巩固词语记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多次复习、反复默写等方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住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搭配一些记忆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更容易记忆、运用词语,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相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词语运用能力,更好地应用词语进行语文学习。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相关教师有所启发,为他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2. 正文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字音多音字辨析方法:一、据意定音法分辨多音多义字读音的最好办法,是从音义对应关系入手据意定音。
多音多义字的各种读音,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在具体的词汇里只能使用一种意义。
如果我们弄清楚了什么读音一定与什么意义对应的规律,知道了所使用的具体的意义,也就不难确定相对应的读音了。
如“禅”有shàn和chán两种读音,但凡与“帝王”有关的词汇就读shàn,而凡与“佛教”有关的词汇就读chán,根据这种音义关系,我们就不会读错禅让、禅师、禅宗等词语。
再如“攒”,表示积累的意义时读zǎn,如积攒;表示聚集的意义时读cuán,如攒射。
“泊”、“鲜”、“槛”、“参”等这样的多音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复习记忆。
二、据性定音法性,指词性。
有的多音字一身兼有多个词性,其词性与其读音也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词性不同,读音便不同,即“音随词转”。
对于这种多音字,我们可以借助它的词性来确定它的读音,如“劲”字,当它是名词时,读jìn,当它是形容词时读jìnɡ,所以,“干劲”应念jìn,“劲拔”应念jìnɡ。
“盛”字作形容词时读shènɡ,如丰盛、茂盛;作动词时读chénɡ,如盛饭。
“还”用作动词时读huán,如还书,归还;用作副词时读hái,如还有、还剩等等。
掌握“长”、“处”、“屏”、“好”等这样的多音字可用此法。
三、据域定音法多音字中的多音同义字虽然不多(《审音表》只收35个),但造成误读的比率却挺高,由于搞不清文白两读的分别而误读的现象经常见到。
分辨多音同义字的办法,可从音、域对应关系入手据域定音。
这里所谓的“域”,就是“适用领域”。
如“薄”字,口语读音为báo,一般单用;比如:这种纸非常薄。
书面语读音为bó,一般出现在复音词及成语中,例如:薄弱、淡薄、日薄西山、薄海同欢。
“血”字,口语读音为xiě,一般单用;书面读音为xuè,一般用在复音词及成语中。
小词语,大作用———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词语教学策略作者:洪春暖来源:《新教育·综合版》 2020年第9期海南省海口市第二十八小学洪春暖词语是构成句子、段落、文章的重要纽扣,课堂中运用好词语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更加浅显易懂地理解文章, 提升理解能力,提高概括能力,亦可以活跃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可见,掌握词语知识是理解语言,正确利用语言的重要部分,但词语教学往往容易被大家忽略。
在小学的高年级课堂中就会看到这几种词语教学现象:1.“放任自流”型。
许多教师认为高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较中低年级的强些, 作为高年级学生, 他们已经会借助工具书来理解词语意思了, 教师不需要去引导学习,于是很多高年级的教师在处理课文中词语时,无非就是读读抄抄, 或自学了事,没有真正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蜻蜓点水”型。
有些教师将词语教学视为“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尤其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已经沦落到游离于阅读教学之外,上课时,老师仅蜻蜓点水般一点而过。
通过听课,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组词语之后,简单地让学生读一读,就进入课文学习, 词语教学只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流程。
3.“墨守成规”型。
虽然有的高年级老师在教学中也关注到了词语的教学,但是他们对词语的教学还是太“保守”了,词语教学往往容易走入模式化、单一化,通常见到的现象是:学生能倒背如流地说出词语的意思,但造句或写文章时却不能灵活运用。
而且,有时单一的词语理解,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使语文的美感消散殆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让词在学生的意识里、情感里活起来,活蹦乱跳,使词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
”从这句话不难看出,在小学阶段,词语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人就执教过程中的词语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一、抓住“关键词”,提高学生概括能力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过程的奠基石。
小学语文六年级专题复习——词语和古诗教学设计设计者:流溪小学纪影萍复习内容分析:高年段语文学年总复习应该是一个知识系列,如基础积累、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专题。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级学年末总复习系列专题课之一——积累运用。
主要是梳理学过的好词、古诗词及歇后语、谚语、名言警句,在自主合作交流的复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学生即将参加六年级水平测试,他们已经学习并积累许多优美词语、经典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能熟练背诵教材中的日积月累,他们需要对所学的知识重新进行一番梳理,以便打点行囊,走向另一段人生历程。
设计理念:1、明确科学的“复习观”——复习也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提升,为了更好地达标,避免负积累的产生。
2、复习过程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师注重方法的引导和渗透。
3、将自学的过程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4、以多种学习方式,由板块构成,体现“享受语文——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生活化”的思想。
复习目标:1、用多种方式复习本学年学过的好词、古诗词。
2、在自主、合作交流的复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文化品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和方法。
3、拓展学习内容和方式。
复习重点:掌握方法,梳理学过的好词好句、古诗词、歇后语、名言警句等。
复习难点:能将积累下来的好词好句、古诗词等运用到相应的情境中。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复习学过的好词、古诗词及歇后语、谚语、名言警句,并做好归类积累。
2、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的积累:1、师:同学们,时光匆匆,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你们将要和母校、老师、朝夕相处的伙伴们挥手告别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时光的飞逝吗?(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光阴似箭,弹指一挥,岁月如流、白驹过隙……)2、优美词语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瑰宝。
我们学习了许多,老师让你们整理了。
谁来介绍一下你用什么方法整理复习?3、请学生介绍自己归类的词语,教大家记住它们。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词句段运用梳理课件一、内容综述本次课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词句段运用的梳理与总结。
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重点词句段落的运用技巧,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内容综述部分,还将强调词句段运用的重要性。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识字、认词、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运用这些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本课件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本课件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梳理和复习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重点词句段落的运用技巧,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为将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介绍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学习内容与重要性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通过精选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基础知识的积累:涵盖生字词、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语文基础。
写作技能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口语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技巧。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其次它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通过学习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学生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因此学好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 强调词句段运用梳理的必要性,以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中,词句段运用的梳理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基石,更是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维果斯基曾经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
对于词语教学,我一直以为,没有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的词语是不可能被主体顺利调遣或正确使用的。
特别是中年级阶段,当词语尚未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时,这些词语在学生的心中是了无生命的。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从而真正理解词语的深刻内涵。
但在课堂上的词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词语教学目标把握不准。
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一是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一律要求会读会写,违背儿童认知规律,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不能做到相对准确,对词的理解我们说有其一定的模糊性、会意性,但我们却不能失去相对准确性。
2、词语理解只解其表而不解其本质。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效率,让学生对照工具书上的解释来理解词语,枯燥呆板、单调无味。
学生得到的往往仅仅是词语表面的意思,一知半解,而词语在语境中的深层的含义,则很难以领会。
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理解词语有哪些方法呢?一、动作演示来理解词语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动作演示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词语,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乐于接受。
《秋天的雨》(教师配乐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用笔画出“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等词语表示的颜色)师:秋雨有这么多的颜色,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就是——生:五彩缤纷。
师:同学们刚才勾画出这么多词语表示的颜色,由此可见“五彩缤纷”的意思就是——生:(齐答)颜色很多。
师:“五彩缤纷”中的“彩”字有一个偏旁,就是表示颜色很多的。
你们找找。
生:三撇旁——“彡”。
(教师析解略)师:“五彩”是不是只有五种色彩?生:表示有很多种色彩。
词语教学技巧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方面,但它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教师和同学的充分重视。
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例子,在以下几方面,对“小学词语教学”的理论和具体操作进行论述。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词语技巧《小学语文课标》中对小学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结合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来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在当时语言条件下的恰当蕴意,能分辨其感情色彩,从而抓住词语的表达效果。
但在实际对词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同学多以字典上的注释为根据,使得学生脱离了当时的语言背景,而出现词不达意、死记硬背的现象。
所以,教师应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文中的语言环境,通过结合上下文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细细品味词语背后的含义,使词语在学生们的头脑中生动起来。
因此,教师在词语教学时,掌握一些基本技巧是不可或缺的。
下面,是笔者关于词语教学技巧的几点看法。
一、联系上下文一些词语单独拿出来时是一个意思,放在具体文章中时,又是另一个意思。
因此,在学习词语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文章来进行理解,联系上下文,直接来理解词语。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读文章,让学生一边思考,一遍理解词语。
例如:《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一词,在读完上下文以后,可以明白是廉颇脱下战袍,在背上背荆条,到蔺相如的府上请罪,这就是通过联系上下文来对词语进行理解,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理解更加透彻。
理解词语的方式不仅包括理解下文的意思,还有上下文之前的句子关系,对于一些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文章,教师应该适当引导,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方法,带领学生分析前后句子结构,挖掘语句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词语。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师在进行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课文中有的风光,或者是相关的影视视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心境,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表演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强课堂的学习趣味,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具体的视频还能使学生积极地去探索,愿意去主动了解相关的事情,增强主动性,拓展视野,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更好地学习语文。
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词语理解的方法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学校 高敏超【摘 要】 语文教学中教授词语对于语文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字、句、段、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词语的教授并没有那么重视。
因此本文将在实际教学的基础之上,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词语教学效果的方法,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运用词语。
【关键词】 高年级;词语理解;方法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内涵,它是我们祖国璀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生准确理解、运用和积累这些词语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
维果斯基曾经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机勃勃的细胞。
”而现阶段的词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年级的学生词汇量远远没有达到要求,与低年级的学生相差不大,且用词贫乏、单调。
如何才能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于词语理解以及运用的能力,本文联系教学实际,从几个方面提出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词语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上下文理解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词汇教学”。
而教师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词语。
这种方法简便省事,并且加深了学生对句意的理解,真正培养了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掌握方法之后,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自行摸索、探究,并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适当的修改完善。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词中下阕有一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其中“无赖”一词在汉语中解释为:(1)放刁;撒泼;蛮不讲理;(2)游手好闲,刁滑强横的人;(3)无奈;无可奈何。
但不管选择哪个解释,放于句子中都解释不通,学生不免有些困惑,字典里解释的都不对,到底应该如何解释才比较恰当呢?这时就应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了,通过前文的“最喜”不难发现,原来是在描述老夫妻最爱的小儿子,这里的“无赖”一词其实是形容顽皮的小儿子,是对他的爱称。
小学语文高年级词语教学的几点思考作者:支跃红来源:《读写算》2020年第02期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小学语文的目的是指导学生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够了解到一定的学习技巧,最终具有初步的读、说、听、写的能力。
语文学科在小学阶段具有特殊性,它是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基础。
学习语文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字词,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所以,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学生们理解句子、领会课文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词语教学;思考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2-0175-01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其重要内容包括结合上下文和实际生活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辨别词语丰富的感情色彩,分析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词语理解主要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这种形式让同学们的学习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
他们背诵记忆主要是死记硬背,这样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词语的学习过程中效率低下,在寫作过程中词语匮乏,甚至胡乱使用词语等现象出现。
所以,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词语教学时,要掌握一些教学技巧以及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下来,笔者阐述对词语教学的几点思考,提出措施提高教学效率。
一、联系生活,理解词语词语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
有些词语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有时候同学们不能够真正地理解词语的意义,而这些词义的具体表现形式在生活中经常出现,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有所领会的词语。
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到联系生活、理解词语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授课中,让学生们充分的联系生活,提高对词语的理解。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可以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热爱生活。
当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联系生活,运用生活实例去理解,这样可以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教学透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阿阳小学 张引弟【摘 要】 小学教育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基础学科,也受到了相应的重视。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文教材的有效方式,应用这种方式,教学效果也可以得到提升,还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在情境中,教师还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实现更高效的学习。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六年级改革和发展给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小学六年级正是小学时期的最后一个年级,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教师更应该重视对教学的探究,实现对学生更高质量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对小学阶段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施,让学生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六年级教学中应用的价值1.让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充满兴趣学生的兴趣是教师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非常必要,既可以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给学生创建学习语文知识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自己感兴趣的未知事物,让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充满热情,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语文学科的内容教师给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所收获,也可以降低一些语文知识学习的难度,利用情境的创建,教师可以实现对学生更高效的教学,创设情境的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只对学生进行枯燥无趣的文字的教学。
在情境中,学生的理解也会更容易一些,学生的学习也会更轻松。
同时,在教师创建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收获,还能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情感,得到情感的升华,更能以的视角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情感;教师也可以提升自己教学的高度。
教学主张|教学策略文|梁鸯鸯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指出:“无论阅读还是作文,首先要的是字词。
”的确,不管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字词依然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有时候抓住课文中的一两个关键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翻开统编本第三学段的语文教材,我们发现,较之前两个学段,教材新增汉字500个,绝大部分的重点词语以词语表的形式出示。
这些词语,大部分由熟字组成。
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相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对这些熟字字形的学习和词语的掌握,不是学生最大的问题。
因而,学习这些词,已经不能仅仅限于字形的学习和表面意义的理解上。
让一个词语立体起来,丰盈其本身的内涵,成了高年级词语学习时最大的需要。
课标也明确指出:第三学段学生要达到“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也就是说,高年级对于词语的学习,注重的是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恰当意义的探寻,强调的是领悟的过程,关注的是体会表达效果,而不是一个词语本身的意义。
然而审视当前高年级的词语教学,源于理解的偏差,还存在以下几个误区:浮光掠影。
把词语教学看成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点缀,教学过程可有可无。
课堂上教师或者避过词语直奔课文内容,或者简单地让学生读一读。
字词教学已然处于弱化、简化、僵化的状态。
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语言的领悟力将会越来越贫瘠,语文思维越来越僵化,词语的“感性世界”将与学生渐行渐远。
王尚文教授曾指出,在小学阶段,语感培养中最重要的,就是字感,就是对词语的领悟力。
在高年级也是如此。
剔肉存骨。
把原本丰富、灵动的词语组合视为纯粹的语文知识,教得一丝不苟,枯燥单一地分析,从字音到字形到字义进行科学准确的诠释。
一些教师甚至要求学生照搬、照抄、照背参考书或词典对词语的解释,显得呆板,缺乏生命活力。
解读文本 推敲词语—小学高年级语文词语理解教学浅谈范克芝(山东省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山东 泰安 271000)【摘要】小学语文高年级词语教学方法简单,学生感悟肤浅,不能体会用词的精妙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细心研读文本,寻根求源,探寻词语的出处含义,结合语境理解。
词语教学不可面面俱到,要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重点的词语,关注“细枝末节”。
理解由浅到深,简约而又扎实厚重。
【关键词】词语教学;词源;研读重点;简约扎实;推敲平白【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学生升入高年级,老师有时认为他们已经掌握了自学词语的能力,把词语学习放在课下预习。
而学生的预习简单,遇到不懂的问问家长或百度一下,或拿出家长买的语文全解等参考书照搬答案,词义信手拈来。
没有知识的延伸、对比、拓展,更没有获得新知的自豪,激不起学生学习词语的积极性,脱离文本的词语教学成为“鸡肋”。
要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就必须善于寻找和确定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高年级词语的要求: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教学不同学段相对对立而又具有连贯性,同样的词语因为学段不同,要求也不同,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因此,我们要正确解读文本,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感悟,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
一、寻词之源,回归原意汉字是表意文字,“以意赋形,以行写意”,教学时凸显字理词源,体会汉字词语的意向美。
五年级语文课本的实践活动《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学生了解了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发现了小小的汉字原来奥妙无穷,一个个汉字词语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义。
为此,在教学中恰当引用词语的原字形、原字义,则能更好地品味词语,让词语教学更有语文味。
如《桥》一文“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为更好地理解词语“祭奠”,我在教学时课件出示“祭”和“奠”两个字的甲骨文。
浅议小学高年级语文词语教学策略作者:郑惠懋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9年第17期“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词语是文章的细胞,是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基础写作能力,就要提升学生的词语理解和运用能力。
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词语教学观念存在偏差,认为词语教学是为课文讲解服务的,对词语教学重视不足。
如有的教师认为词语就是课后的生词组成的词语,于是直接灌输给学生,以记忆背诵、听写抽查的方式展开词语教学,重解释、轻内涵,重认读、轻书写。
这种做法严重阻碍了学生词语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提升词语教学质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提升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可激发学生对词语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强化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
一、创设情境,在语境中学词语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复杂深奥,比如,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要想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就必须在语境中进行词语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理解词语,把握词语的表层含义以及词语背后所蕴藏着的、说话人的情感因素。
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词语教学中,教师不妨改变一下“抄写词语、词义或组词”的教学方法,以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词语教学,消除小学生词语理解的障碍。
例如,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对文中的“神来之笔”一词,笔者就是以还原课本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的。
“神来之笔”一般是用来形容作品文句精彩,但在这篇课文中却并非此意。
在课堂教学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景图片,然后带领学生阅读词语“神来之笔”所在的段落,并猜测“神来之笔”在文中的含义。
学生们就该词展开了联想,最后一致认为:“神来之笔”就是神仙帮忙写下的笔画,这里应该是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景是非神仙不能创造的,更生动地表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风景的奇丽。
接着,笔者又让学生阅读文本,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丽之处表现在哪些地方,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六年级上册冀教版语文七彩课堂第7课词语导学碧空如洗:青蓝色的天空像洗过一样的明净。
碧空:青蓝色的天空。
矮墩墩:形容矮而粗壮。
信号:用以传输消息或命令的光、电波、声音、动作等。
信号兵指出任观测或传输信号的战士。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真相大白。
课文指作者想搞清小高纸箱里的秘密。
枝蔓甩赵静仪:枝蔓的茎赵静仪已经已经开始甩爬到了。
秧:植物的幼苗。
人工授粉:用人工的方法,把植物花朵雄蕊的花粉传授到雌蕊上去,使它结果。
精灵:机警精明。
本课指蝴蝶等昆虫,这就是岛上战士对这些昆虫的心爱的称谓。
一场暴雨刚刚过去,碧空如洗.海面上波涛起伏。
船有节奏地前后晃荡着。
陪我同船前往宝石岛的,是个矮墩(dūn)墩的战士,宝石岛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姓高,刚从黑龙江回来。
大低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锁着嘴唇,两眼直沙泰吕。
他把他的大手提包投掷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为了调节一下沉闷的气氛,我有意地同他开玩笑:“我猜这只纸箱里,一定装着好吃的东西。
从家乡带来的吧?”小高淡淡地一苦笑:“不,无法喝。
”“我才不信呢!”我一副认真的样子,“快公开吧,让我也尝尝。
”小高有点着急了:“真无法喝。
里面上装的就是一些小昆虫,蝴蝶呀什么的,一关上就飞奔了。
”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
我正想问个水落石出,可是小高的嘴唇又闭紧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
我知道晕船是什么滋味,便打住了。
傍晚,船把我们送至宝石岛。
当岛顶的灯塔炽热雪亮的光芒的时候,观测通讯站值班员扎着我,说道:“跑,出席我们的晚会回去。
”这真是个特别的晚会。
黑板上用仿宋体写着“尝瓜会”三个大字,小讲台上的白瓷盘里放着一个大西瓜。
站长右手托起那个大西瓜,笑呵呵地说:“同志们,这是我们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
今晚,我们开个尝瓜会表示庆祝,大家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
”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了解到这个西瓜不平时的出处。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词语教学的技巧发表时间:2018-10-19T14:55:27.91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0月作者:齐静[导读] 笔者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词语教学相关的理论及具体操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濂溪学校 425300 摘要: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中词语教学是重要的部分,也是很关键的部分。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他列为重点的教学内容予以重视。
现阶段词语教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笔者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词语教学相关的理论及具体操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人教版;词语教学;六年级一、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词语教学的现状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语文的教学有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在借助工具的情况下,了解词语当中要表达的意思,并能够依据自己的理解对词语进行解释。
从具体的教学要求来看这并不是十分的困难,但是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1.词语教学与课文内容脱节。
根据多方面的调查与了解,在实际的小学六年级教学中语文课堂上词语教学与原文脱节的现象层出不穷。
教师往往将单个的词语拎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对于单个词语的意思也是通过背诵来完成的,并没有真正的将词语放到原文中阅读之后再来理解它的具体含义。
这种情况与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关,不仅使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下降,还让学生费力不讨好学习效果捉襟见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没有及时的跟上新课标的理念变化。
多数教师还是注重整篇课文的教学,认为词语教学并不是重点。
有的学校强调教师应重视词语教学,教师们就安排了词语的学习时间,但是多数还是形式化的东西,不能够真正的起到效果。
学生只是一味的进行默写和抄写,并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理解词语的意义,这就和古代的秀才背书是一样的,埋头苦读但是多数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读的书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
2.单纯进行词语教学,并不注重词语本身的知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