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样方法要点
- 格式:pptx
- 大小:227.59 KB
- 文档页数:19
旋挖桩岩芯取样方案一、引言:二、取样设备:三、取样程序:1.确定取样点位: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情况,在勘察区域内确定取样点位,可以通过现场勘察、地质图、测量仪器等确定。
2.钻孔施工:将旋挖桩机移至取样点位,根据工程要求确定钻孔的深度和直径,并通过旋挖桩机进行钻孔施工。
3.取芯装置安装:在旋挖桩机的钻杆下部安装取芯装置,并通过驱动装置将取芯装置下放至钻孔底部。
4.开始取样:通过旋挖桩机的旋转和推进力,将取芯装置推入岩石层,同时在旋挖桩机上设置钻芯管来保护岩芯,直至取样装置进入目标地层。
5.岩芯提取:当取样深度达到要求后,通过逆转旋挖桩机的旋转方向,将取样装置从岩石层中提取出来,并将取芯装置上升至地面。
四、取样方法:1.旋转取芯法:在取样装置和岩层之间形成较强的摩擦力,通过旋挖桩机的旋转和推进力将取芯装置推进岩石层。
2.挤压取芯法:通过旋挖桩机的推进力和取样装置的收缩能力,利用岩石的可塑性将岩芯压入取样装置中。
3.粘结剂取芯法:在取样装置和岩层之间添加粘结剂,通过粘结剂的黏附力将岩芯粘结在取样装置内,并在取样时保持其完整性。
五、取样要点:在进行旋挖桩岩芯取样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取样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应符合工程要求。
2.取样点位的选择要准确,避免取样点位附近有地下管线等障碍物。
3.钻孔深度和直径的确定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来决定。
4.取芯装置的收缩能力和稳定性要保证,以确保取芯的完整性。
5.取样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旋挖桩机的旋转和推进力,避免对岩芯造成破坏。
6.取得的岩芯样品应进行标注、记录并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测试。
六、总结:本文介绍了旋挖桩岩芯取样的方案,包括取样设备、取样程序、取样方法和取样要点。
旋挖桩岩芯取样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但通过合适的取样方法和正确的操作,可以取得准确可靠的岩芯样品,为工程勘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简述取样要点及常用的取样方法取样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环节,结果取决于取样的质量。
取样被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测试,旨在准确反映总体数据的分布。
取样原则是根据样本指标的具体要求,确定最佳的取样方法,以尽量减少样本误差。
本文将简要介绍取样要点及常用取样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讨论。
一、取样要点1.取样标准:取样标准是指取样时应遵循的原则。
一般包括分层、全面、随机;2.取样大小:取样大小指取样数量,可调节取样数量以满足抽样误差的要求;3.取样概率:取样概率是指每个被抽中的样本有可能被选择的概率;4.取样偏差:取样偏差是取样发生的偏离总体数据的分布的概率;5.取样误差:取样误差是指取样过程中样本获取的结果与总体数据的差异,是取样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结果。
二、常用取样方法1.系统抽样法:系统抽样法是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通过对每一个样本单独检验,以取得关于总体的结论。
系统抽样的基本原则是随机抽取,以保证抽取的样本尽可能反映总体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分层抽样法:分层抽样法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规则抽取样本,这种方法要求抽取的样本满足分层抽样的要求,即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在各个层次上尽可能反映总体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3.分层整群抽样法:分层整群抽样法也叫正群抽样法,是在分层抽样的基础上,将抽取的样本再划分为多个等大的群体,以保证所抽取的样本更加真实可靠。
4.随机抽样法:随机抽样是通过不定期的随机抽取样本,以满足总体的分布来抽取样本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总体的实际情况。
5.约束取样法:约束取样是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以满足样本数量和质量双方面的要求,用来反映总体现象的一种取样方法。
6.定向取样法:定向取样法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抽样方法,它从取样对象中根据研究目的给定的要求、条件或属性抽取样本,使取样更加精准。
三、实例讨论下面以一个实例进行讨论,研究的对象是某市民政局的投诉处理工作,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市民投诉处理工作的情况,以提高处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取样规范》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取样规范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而制定的。
本规范规定了建筑工程常用材料的检测取样方法和要求,有助于工程监理和建设单位监督施工质量,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建筑工程常用材料的检测取样方法和要求1.水泥(1)检测方法:采用现场取样,将取样的水泥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2)取样要求:按照工程实际需求,在不同位置、不同供应商、不同运输环境下,分别取样进行检测。
2.砂(1)检测方法;采用现场取样,将取样的砂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2)取样要求:按照工程实际需求,从供应商提供的砂中取样进行检测。
3.石子(1)检测方法:采用现场取样,将取样的石子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2)取样要求:按照工程实际需求,从供应商提供的石子中取样进行检测。
4.钢筋(1)检测方法:采用现场取样,将取样的钢筋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2)取样要求:按照工程实际需求,在不同位置、不同供应商、不同规格、不同批次的钢筋中取样进行检测。
5.混凝土(1)检测方法:采用现场取样,将取样的混凝土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2)取样要求:按照工程实际需求,在不同位置、不同供应商、不同批次的混凝土中取样进行检测。
二、建筑工程常用材料的检测项目1.水泥(1)外观质量(2)标准稠度(3)凝结时间(4)强度2.砂(1)初强(2)总强度(3)含水率(4)粒径组成3.石子(1)抗压强度(2)吸水率(3)线膨胀系数(4)粒径组成4.钢筋(1)化学成分(2)拉伸强度(3)屈服强度(4)延伸率5.混凝土(1)抗压强度(2)抗折强度(3)柱体压缩强度(4)氯离子渗透深度三、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取样的要点1.取样时要确保取样点代表性,避免人为干扰或污染取样。
2.取样时要注意现场环境,如有污染源要采取相应措施。
3.取样时要保证取样工具和容器的干净和无污染。
4.取样时要按照相应标准和要求取样,防止取样过程中的误差。
地质勘察中的地下取样技巧地下取样是地质勘察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它可以提供有关地下岩土层性质和地下水质状况的关键信息。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中常用的几种地下取样技巧,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和操作要点。
一、钻孔取样法钻孔取样法是最常用的地下取样技术之一,它通过钻孔的方式获取地下岩土样品。
这种方法适用于岩性较硬的地质层,并且可以获得较大体积的样品。
操作要点:1.选择合适的钻具: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钻具,如旋转钻头、岩心钻头等。
2.控制钻进速度:钻孔取样时,要控制钻进速度,以避免取样过程中的样品破碎。
3.保护样品完整性:在取样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样品的完整性,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或损坏。
钻孔取样法适用于需要详细研究地下岩土结构和层理的情况,例如地下坝工程、建筑工程等。
二、曲管取样法曲管取样法是一种通过曲管实现地下岩土取样的技术,它适用于软弱岩土层和粘土层。
操作要点:1.选择合适的曲管:根据地质情况和取样需求选择合适的曲管,在沉积层和软弱土层中常使用U型和扳手型曲管。
2.使用曲管器具:使用曲管器具使曲管嵌入地下岩土层,然后固定曲管与地下岩土层的接触。
3.提取样品:通过曲管提取样品,保证样品的完整性。
曲管取样法适用于需要采集软弱地下岩土层的样品,例如土壤力学试验、土层稠密度测试等。
三、挖坑取样法挖坑取样法是一种简单粗暴但实用的地下取样技术,它适用于待勘察区域较小、地质条件简单的情况。
操作要点:1.选择合适的工具:根据土层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如铁铲、样管等。
2.挖取样品:用工具挖取地下岩土样品,同时保持样品的完整性。
3.记录取样位置和深度:在挖取样品的同时,要记录取样的位置和深度,以便于后期分析和研究。
挖坑取样法适用于小范围的地质勘察和工程研究,例如建筑基础的地下岩土测试等。
四、钻进取样法钻进取样法是一种通过钻进设备获取地下岩土样品的技术,它适用于岩石、煤炭等较硬的地质层。
操作要点:1.选择合适的钻进设备: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钻进设备,如旋挖钻机、振动钻机等。
简述事件取样法的记录要点
事件取样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主要用于了解某种现象或事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
在事件取样法中,研究者通过记录和描述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各个细节,来了解该现象或事件的真实情况。
事件取样法的记录要点如下:
1. 事件名称:记录事件发生的名称,以便后续对该事件进行分析和描述。
2. 时间: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以便在后续研究中确定事件发生的时间框架。
3. 地点:记录事件发生的地点,以便在后续研究中确定事件发生的具体位置。
4. 参与者:记录事件发生时的主要参与者,包括目击者、当事人等。
5. 事件过程:记录事件发生的过程,包括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等过程。
6. 事件结果:记录事件发生的结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7. 其他细节:记录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其他细节,如天气、气氛、当事人的情绪等。
在事件取样法中,研究者需要对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在后续研究中分析和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后果。
同时,事件取样法也需要研究者遵循科学方法和伦理规范,确保事件发生的真实情况得到真实的记录和描述。
简述事件取样法的记录要点事件取样法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适用于对特定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收集和记录个体的经历、感受和观点,来揭示事件的本质和内在意义。
在使用事件取样法进行研究时,有一些重要的记录要点需要注意。
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并根据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事件进行取样。
事件可以是个人的经历、组织的活动、社会的事件等,选择适当的事件对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至关重要。
研究者需要进行详细的背景调查和资料收集,以便对事件进行充分了解。
这包括查阅相关的文献、报道和资料,以及与相关人士进行访谈和交流。
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研究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事件的背景和相关的因素。
接下来,研究者需要确定合适的记录方法和工具。
记录方法可以是文字记录、音频记录或视频记录等,具体选择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和事件的特点。
研究者需要确保记录方法和工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便保证收集到的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记录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要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尽量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干扰。
其次,要尽可能详细和全面地记录事件的各个方面,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行为、心理等。
同时,要注意记录事件的背景和环境因素,以便对事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研究者还需要注意保护被研究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在记录过程中,要尊重被研究者的意愿,并获得他们的同意和授权。
同时,要注意对敏感信息和个人隐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保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困扰。
研究者需要对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包括对记录的文本进行分类、编码和归纳,以便提取和总结出事件的主要特征和规律。
在整理和分析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保持开放的思维和灵活的方法,以便发现事件的多个维度和意义。
事件取样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和分析特定事件或现象。
在使用事件取样法进行研究时,研究者需要注意以上提到的记录要点,以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种植土取样标准种植土取样标准通常用于规范在农业、园艺或环境科学领域中采集土壤样本的方法,以确保取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般性的种植土取样标准的一些要点:1. 取样位置:* 采样点的选择:标准通常规定采样点的选择方法,以确保取样具有代表性。
通常建议根据土地利用、植被、土壤类型等因素进行选择。
2. 采样工具:* 采样工具的要求:标准可能规定使用何种类型的采样工具,如土壤钻、铲子等,以确保采集到的样本不受外界污染。
3. 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的规定:标准一般会规定采样的深度范围,以确保覆盖到植物根系所在的土层。
4. 样本数量:* 样本的数量:标准可能规定每个采样点采集的样本数量,以确保样本的充分性和代表性。
5. 样本处理:* 样本的处理方法:包括将样本混合、分割等步骤,以获得整体样本的平均值。
6. 保存和运输:* 样本保存的条件:标准通常规定样本保存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以保持样本的原样性。
* 运输要求:对于送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7. 记录和标识:* 样本记录:记录有关采样点、采样深度、采样工具、采样日期等信息。
* 样本标识:对样本进行标识,以便在后续分析中能够追踪样本来源。
8. 分析方法:* 分析项目:规定对土壤样本进行的分析项目,包括土壤质地、pH值、养分含量等。
* 分析方法:使用何种方法进行土壤分析。
9.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程序:确保实验室在进行土壤分析时采用质量控制程序,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是一般性的参考要点,具体的取样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应用领域和具体标准制定机构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土壤取样时,建议参考具体的国家或地区标准、农业部门的指南或相关行业组织的规定。
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要点在工程建设中,地质勘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为后期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因此工程地质勘探必须要准确、细致、全面。
取样作为地质勘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对于勘探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的要点进行介绍。
一、地理勘探1.1 勘探内容工程地质勘探的内容主要分为地形地貌、第四纪地质、地层岩性、构造及地下水等四个方面。
其中地形地貌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地、平原等,第四纪地质主要包括冰川地质、河流地质、湖泊地质、海岸地质等,地层岩性包括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特征、地质时代等,构造则包括断层、褶皱、岩性的变形。
地下水则是与建筑、围岩、排水等有关的内容。
1.2 勘探目的勘探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获得有关地质构造、地质状况、矿产资源以及可行性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后期的建设、开发和改造提供数据依据。
二、样品采集2.1 采集原则地质勘探的样品采集应该贯穿整个勘探工作当中,而采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定位明确,采样位置准确,听取工程师的建议等,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
2.2 采集方法(1)手工取土样:适用于岩石较少的地层,操作简单,且可以准确测量土样的深度和体积。
(2)动力取样法:适用于压实土层,采取膨胀包装剂来固定土样,获得具有足够代表性的土样。
(3)岩心取样法:用于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岩石样本,用于矿质分析和判断岩石结构。
2.3 样品保护在样品采集过程中,应该做好各项保护措施,保护样品免受外来污染,保证采集位置的准确性和思想的安全性等。
2.4 采样体积样品的采样体积应该足够大,能够代表勘探区域内全部或者大部分岩土体的特性和物理机械性质,避免取得单一、片面的结果。
三、实验检测3.1 样品分析经过正确采集的样品,应该送到有资质的化验实验室进行分析,以便得出准确的。
同时,在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时还要注意正确的标准和方法。
3.2 分析结果化学分析的结果应该准确无误,不能存在误差较大和不确定性的结果,但是如果出现了这种状况,需要稳妥地开展措施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试样取样的操作方法试样取样是指从大量样本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测定、分析、测试或研究的过程。
样本的取样方法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试样取样的操作方法。
首先,简单随机取样是最常见的试样取样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要求每个样本具有相同的被选中的机会,且各个样本之间是独立的。
例如,在人口调查中,我们可以从人口名册中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
简单随机取样的优点是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高,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实施起来不方便,特别是在样本容量较大的情况下。
其次,系统抽样是另一种常见的试样取样方法。
系统抽样是指将总体中的每个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顺序后,通过选择一个起始位置后,再以固定的间隔选择其他样本。
例如,如果我们要从学校全体学生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可以先将学生按照学号或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序,然后从起始位置开始,每隔一定的间隔选择一个学生作为样本。
系统抽样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同时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也较高。
再次,分层抽样是一种常用的试样取样方法,尤其适用于总体分层结构较为复杂的情况。
分层抽样将总体按照某种特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例如,如果我们要对某个城市的住户进行调查,可以先将住户按照住房类型、年龄、职业等进行分类,然后从每个分类中随机选择一部分住户作为样本。
分层抽样的优点是可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同时具有更高的效率,但需要对总体的分层结构有较为准确的了解。
另外,整群抽样是针对总体中的一些特定群体进行抽样的方法。
例如,在某个城市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先将居民按照小区划分为若干群体,然后从其中选择一部分小区作为样本。
整群抽样的优点是能够更好地反映总体的特点,但可能存在群体内部的差异性。
此外,级联回归抽样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试样取样方法,主要适用于总体分层结构复杂且需要控制某些因素的情况。
级联回归抽样的核心思想是先将总体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级别,然后从每个级别中进行随机抽样,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比。
取样方法及数量范文一、取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以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概率相等为原则进行抽样的方法。
首先,将研究对象按一定特点划分为若干个层次或类别,然后从每个层次或类别中随机地抽取样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总体较小且各个个体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2.系统抽样方法系统抽样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
例如,可以从总体中随机选择一个初始个体,然后以一定的间隔抽取样本。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主观偏差,适用于总体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的情况。
3.分层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是指按照总体中各层次的特征和比例进行抽取样本的方法。
例如,对于一个由男性和女性组成的总体,可以将其按性别分成两个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抽取样本。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总体代表性,保证样本的多样性。
4.整群抽样方法整群抽样是指将总体按照一定特征分成若干个互不相交的群体,然后从其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群体作为样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总体较大,且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小的情况。
二、样本数量样本数量是取样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推广性。
样本数量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总体大小总体大小是样本数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总体较大时,样本数量可以适当减少;反之,当总体较小时,样本数量应该适当增加,以提高总体代表性。
2.可容忍误差研究中可容忍的误差范围是确定样本数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通常情况下,可容忍误差越小,样本数量应该越大。
3.置信水平和置信区间置信水平和置信区间是样本数量确定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常情况下,置信水平越高,置信区间越窄,样本数量应该越大。
4.实际可操作性样本数量还应考虑到实际的可操作性,包括时间、人力和资源等方面的限制。
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下,样本数量应该尽可能满足实际操作的需要。
综上所述,取样方法及数量是科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取样方法和适当的样本数量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研究者在进行实际研究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并根据总体特点、可容忍误差、置信水平和置信区间以及实际可操作性等因素确定适当的样本数量。
取样检测自查自纠一、取样检测的原理及方法1. 取样检测的原理取样检测是指从一个整体中抽取一部分进行检测,通过对这部分样本的检测结果来推断整体的质量状况。
其原理在于: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通过对样本的检测,可以对整体进行合理的评估。
2. 取样检测的方法取样检测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1)随机抽样法:按照一定的概率分布,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检测。
(2)分层抽样法:将总体分为若干层,根据每层的特点分别抽取样本进行检测。
(3)系统抽样法:按照一定的规律抽取样本进行检测,如每隔一定数量抽取一个样本。
以上是取样检测的原理及方法,下面我们将介绍自查自纠的相关知识。
二、自查自纠的意义及方法1. 自查自纠的意义自查自纠是指企业或个人在发现问题时,自行进行检查和整改,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其意义在于: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自查自纠的方法自查自纠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自查自纠机制:确定自查自纠的责任人和时限,建立相应的汇报和整改机制。
(2)定期检查:规定自查自纠的时间和频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整改措施:对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跟踪执行情况。
以上是自查自纠的意义及方法,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具体案例,介绍取样检测自查自纠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某食品加工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采用了取样检测自查自纠的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1. 取样检测:企业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每批产品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检测。
主要检测指标包括外观、口感、香味等。
2. 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后,企业立即进行自查自纠。
如发现有异物混入产品中,立即停产排查原因,进行产品回收,对生产环节进行整改。
通过以上措施,该企业成功提高了产品质量水平,获得了市场认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四、结语取样检测自查自纠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降低不合格品的产生,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取样的方法—事件取样法一、事件取样法的定义事件取样适用于有明确开始和结束、发生频率低的行为,如:进餐行为、争执行为、攻击性行为等。
观察者在每一次事件自然发生时将事件记录下来,可包括行为发生的背景、原因、行为的变化、行为的结果等信息。
事件取样只观察事先选定好的特定事件。
当事件发生时,观察者可以对事件作详细描述,也可以事先设计好观察项目,用代码或符号将事件记录下来。
二、事件取样法观察记录要点与步骤(1)明确要研究的具体事件或行为,确定其操作定义。
通常情况下,这些行为或事件的呈现频率应比较高。
例如,幼儿的争执行为、伙伴之间的友好行为、对成人的依赖性、幼儿的社交能力等。
(2)预备性观察,选择要研究的行为。
了解这类行为或事件发生的一般状况,便于在最有利和适当的时机和场合进行观察。
例如,要考察有关幼儿的交往或游戏等行为,通常需要在非集体活动的时间里进行;研究幼儿的语言,通常选择有成人或其他幼儿在场的情境下进行观察。
(3)确定需要记录的资料种类与记录形式。
事件取样法的记录形式较灵活,可以采用提前编码记录,也可运用叙述性记录。
有时,观察者亦可编制简便适用的记录表格。
三、事件取样法的优缺点事件取样法比较实用,可以用来研究各种行为和事件,不像时间取样法要严格受限制于行为发生的频率。
它可以使用高效率的编码系统,也可以详细描述行为。
事件取样法也有不足之处。
由于不论何时,只要行为事件发生了便可以记录,所以有可能这些观察到的行为在不同情境下具有不同的性质。
因此,运用事件取样法时,应特别注意记录与分析事件发生当时的情境或背景。
同时,事件取样在记录时可能会中断行为的自然连续性,这种方法只是记录了事件从发生到结束的过程,一些与事件发生有关但时间上间隔较远的内容就无法记录,因此事件取样法无法保持行为的完整性。
四、举例说明案例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观察表案例2: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察表案例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察记录表。
田野考古采集及取样要点11、出土资料采集及取样的要求①、需要采集及取样的出土资料主要是遗物。
重要的遗迹现象和遗痕如特定场合下的人的手迹、足迹、工具痕迹等也应该进行采集,采集时可采用整体或部分切割的方式,以不能破坏其完整性为原则。
②、遗物分人工遗物和自然遗存。
人工遗物指由人类制造或加工的物品,如石器、骨(角)器、陶(瓷)器、木(漆)器、铜器、铁器等;自然遗存指人为遗留在遗址里的,以及虽然并非由于人为原因而出现在遗址堆积里,却与阐释人类活动相关的动植物(包括人类遗骸)、矿物遗存等。
③、遗物采集可根据研究需要和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方法,但必须保证采集方法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1采集指遗址调查或发掘现场直接收集到的遗迹和遗物;取样指遗址调查或发掘现场收集土样,并送至实验室,使用特殊的方法进一步获取其中古代遗存和相关研究信息。
A、系统性。
指遗址的采集和取样自始至终应保持统一的标准。
B、针对性。
在无法对遗址上全部种类的资料实行全部采集的情况下,考虑到发掘遗址的不同学术目的。
资料采集方法的设计应与这个目的相关。
2C、有效性。
有效性通过采集方法、采集种类和采集数量来实现,保证资料获取的客观、全面、准确,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
④、各类遗物均应按堆积单位采集和取样,按堆积单位编号记录。
⑤、置放原地的遗物,应先做绘图、摄影记录,编号后起取2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遗物采集与取样还受到遗址性质、年代、保存状况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的限制。
因此,规定一个适合所有考古发掘的遗物采集技术标准,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里只规定原则要求和最低采集技术标准。
3。
⑥、易损遗物、特殊遗物的采集和重要遗迹的整体起取等技术性强的工作,应聘请专家进行。
⑦、所有采集品和取样样品皆必须有相应的包装措施和详备的编号记录。
⑨、所有采集品必须同时附有相应的标签。
标签要写明采集品的种类、数量、所属单位、采集方法、采集者和采集日期。
标签须一式两份,用小塑料封口袋密封,与采集样品一起包装。
取样的方法—时间取样法一、时间取样法的定义时间取样法是指研究者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观察和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方法。
它以时间作为选择标准,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特定行为,主要记录行为呈现与否、呈现的频率及其持续时间。
时间取样法的使用有两个限定条件:一是所观察的行为必须经常出现,频度较高,每15分钟不低于1次;二是必须是外显的、容易被观察到的行为。
运用时间取样法,研究者需要预先确定观察研究的目标行为,并对行为进行分类,规定操作定义,最后编码。
操作定义是指把必须观察或测定的行为给予具体详细的说明、规定,确定一个行为或现象的测量与观察记录的客观标准,即观测指标。
运用时间取样法,研究者还需要预先确定观察的时间结构和记录形式,依据观察目的,决定记录哪类指标,如行为的呈现或行为呈现频率、行为持续时间。
时间取样法的记录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查核记号,打钩“√”,记录行为出现与否;另一种为记录记号,画记“正”等,记录在限定的时间间隔内行为出现的次数或频率。
时间取样适合于记录那些快速而连续发生、且经常发生的行为,如:幼儿间的互动行为、专注行为、情绪行为、习惯动作等。
二、时间取样法的需注意1. 在进行观察之前,需要先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
例如,你的目标是要了解班上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对于活动内容是否持续专注,那么需要先明确有哪些注意力集中或者不集中的行为。
2. 确定观察时间,即明确观察的时间长度、两个时间长度之间的间隔时间,以及准备观察多少个时间单位。
在确定观察幼儿集体教学专注力行为的目标后,可以将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划分为5—6个观察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大致为5分钟。
3. 选择记录的方式,可以用检核或计数的方式记录行为。
检核即判断在观察时段内行为是否出现,计数即记录行为出现的次数。
三、时间取样法的观察要点与步骤(1)明确观察目的,制订观察计划。
需要明确观察任务是什么、观察哪些内容、观察范围多大,是观察幼儿个体还是观察集体,需要观察的时间以及场景等。
简述事件取样法的记录要点事件取样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一系列事件进行观察和记录,来获取对研究对象的全面了解。
在进行事件取样法的记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记录事件的基本信息。
包括事件的名称、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者等。
这些基本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对事件进行分类和整理,从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总结。
要记录事件的起因和背景。
事件的发生往往有一定的原因和背景,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结果。
因此,在记录事件时,要详细描述事件的起因和背景,包括事件的触发条件、前因后果等。
第三,要记录事件的过程和细节。
事件的发展过程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因此,在记录事件时,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事件的过程和细节。
可以使用时间序列或者流程图的方式来展示事件的发展轨迹,以便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整体情况。
第四,要记录事件的影响和结果。
事件发生后,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和结果。
这些影响和结果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在记录事件时,要对这些影响和结果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评估事件的价值和意义。
第五,要记录事件中的关键因素和关键问题。
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关键的,对事件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在记录事件时,要注意识别和分析这些关键因素,以便更好地把握事件的本质和要点。
第六,要记录事件的相关数据和证据。
事件的描述和分析需要有一定的依据和支持,因此,在记录事件时,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证据。
这些数据和证据可以是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实物证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和证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本质和特点。
要对记录的事件进行整理和分析。
在完成事件的记录后,要对记录的事件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或者文字描述的方式,对事件进行分类、比较和总结,以便更好地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
事件取样法的记录要点包括记录事件的基本信息、起因和背景、过程和细节、影响和结果、关键因素和关键问题、相关数据和证据,以及对记录的事件进行整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