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10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选择题(共4小题)1.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②④③①B.①④③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2.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3.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每一段新征程的开启,总让人充满憧憬。
从新起点继续出发的中国,如何①?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逐梦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艰辛探索,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进行着②的改革创新,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
今日中国距离民族复兴梦想,依然是③。
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所罕见的困难。
但我们坚信④,只要我们有信心,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勇于攻坚克难,就一定能打开中国发展新局面、开创中国道路新境界。
A.①众人拾柴火焰高②与日俱增③四面楚歌④滴水穿石B.①众人拾柴火焰高②坚定不移③行百里者半九十④滴水穿石C.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②坚定不移③行百里者半九十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②与日俱增③四面楚歌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呕心沥血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④看看他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还有郭沫若,个个都是国家级文人学者。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1.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一课时一、导入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原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全诗解释: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用我毕生的精力报效我的祖国。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资料助读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1.生字注音揩.桌子(kāi)阖.眼睛(hé)嘱咐..(tiáo..(zhǔ fù)调羹ɡēnɡ)竭.力(jié) 当.选(dānɡ) 忧郁.(yù) 草率.(shuài)2.生词注解安顿:安详,安稳。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理解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过程与方法】1.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重难点)3.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多媒体上展示鲁迅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的印象。
原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全诗解释: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寄托给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祖国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视角,去看看生活中的鲁迅。
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舀.(yǎo)碟.(dié)捆.(kǔn)咳.嗽(ké)绞.肉(jiǎo)薪.金(xīn)校.对(jiào)草率.(shuài)洗澡.(zǎo)悠.然(yōu)吩咐..(fēn·fù)揩.(kāi)阖.(hé)调羹.(gēng)深恶.痛绝(wù)(2)理解词义①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②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③敏捷:(动作、思路等)迅速而灵敏。
④安顿:安稳。
⑤工夫:时间(指占用的时间)。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题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作者萧红和文章主人公鲁迅先生。
过程与方法1.体会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
2.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以及“孺子牛”般的奉献精神。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
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萧红全集》第二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有改动。
鲁迅先生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他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新课导入讲授新课鲁迅形象播放鲁迅图片播放音频鲁迅给大多数人留下的印象播放PPT展示14个生活片段播放PPT出示问题播放学生绘画作品教师提问:这是谁?学过他的什么文章?谁能介绍一下鲁迅?结合上学期阅读过的《朝花夕拾》谈谈对鲁迅的感受?教师讲述:萧红笔下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3页,上节课我们阅读了课文,概括了鲁迅几个生活片段。
教师提问:谁能回顾一下,概括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片段?教师提问:每个小组从这些片段中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或感触最深的生活片段配上插图,说一说为什么选这个生活片段?体现鲁迅什么性格特点?教师总结:无论是绘画作品还是讲诉都非常精彩。
教师:在学生讲诉鲁迅生活片段之后,引导学生抓住片段的核心内容,更深入了解鲁迅的性格特点。
教师提问:这些生活片段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性格特点?你从哪看出来的?教师提问?通过萧红的学生回答。
学生畅所欲言大多围绕严肃、冷峻、倔强等词语来回答。
学生回答。
先讨论再讲述。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述选这个生活片段的原因以及体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拓展应用播放PPT出示问题教师提问: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账,你如何理解?教师总结:文章借助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再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这种对生活细节的描述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细节描写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教师提问:为什么每位同学描写其他同学的文章,大家猜的很准?引导学生写文章除了学生回答学生当堂写作。
学生朗读自己写的文章,其他同学猜写的是谁?同学们猜的很准。
有说是抓住外貌描写、小结布置作业教师小结:感谢作家萧红,让我们结识了“走下圣坛”的鲁迅先生,也学习了作者在散文创作方面不凡的功力。
有的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不知从何下笔;有的同学担心文笔不好,写不出好文章来。
其实只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素材,有真情实感,不用华丽的辞藻,也一样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来。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通过刻画富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理解作者由衷的敬佩之情。
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黑龙江呼兰人。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
在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
主要作品有小说《》《》等。
二、初读课文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调羹.( ) 草率.( ) 舀.( )揩.( ) 咳嗽..( ) 校.对( )阖.( ) 碟.( )2.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三、细读课文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请挑选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生活片段。
请大家跳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并思考这些事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四、品味语言揣摩品味下面语句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五、拓展提升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一、了解作者张迺莹跋涉鲁迅生死场生死场呼兰河传二、初读课文1.gēng shuài yǎo kāi ké sou jiào hédié2.鲁迅先生是一个乐观开朗、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童心未泯、博学广识的人。
三、细读课文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鲁迅爽朗、平易近人。
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含答案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01 积累运用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揩(kāi) 间断(jiàn) 弄堂(lòng) 调羹(gēng) 校对(jiào) 深恶痛绝(wù) xīn(薪)金轻jié(捷) jiǎo(绞)肉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A.不经过查看就抹杀别人的见解是不对的。
B.她开始无精打彩地收拾房间,叠被子,洗碗碟,又扫又擦。
C.许先生上街回来把买来的东西一打开随手就把包东西的牛皮纸拆起来。
D.若是你在梦中也会欢快地笑起来,那是我分咐过月亮,让她给你捎去了我的祝福。
(解析:B项“彩”应写为“采”;C项“拆”应写为“折”;D项“分”应写为“吩”。
)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A.“反正已十二点,电车已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许先生如此劝着。
B.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
C.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让干部鼓足干劲。
D.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解析:A项许先生说的话是一句完整的话,逗号应改为句号,并放在引号内。
) 4.(2021・徐州)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并从中得到欢娱。
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
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
千万不要被俗艳的欢娱之花所迷。
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修改意见: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
5.在大家的印象中,鲁迅先生一直是冷峻的,但是读了这篇文章,我们认识到了不一样的鲁迅先生。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新人教统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秀教案教材分析:《回忆鲁迅先生》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课文,是本单元的一篇细腻生动、深情动人的记人散文。
作者以娓娓道来、清新淡雅且饱含感恩与崇敬的深情笔调,展现了鲁迅先生平凡日子中那些真实、细微的“寻常小事”,还原出一个血肉丰满、立体灵动的鲁迅形象。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采用中国历代怀人散文的传统手法。
撷取凡人琐事刻画悼念的对象,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情分析:在七年级的上学期,深入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仅停留在严肃刚直却令人望而生畏的印象上,但是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鲁迅又有一定的时代隔膜,非常有必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本文的阅读会让学生对鲁迅有更全面的认知。
同时本文结构散漫,多个细节描写的片段缀连,学生对这种陌生化的表达不适应,需要老师引领和指导。
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法与学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
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总结导入:通过上学期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大家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我们是否真的喜欢鲁迅?有些同学为什么会对鲁迅敬而远之?也许由于时代的隔膜,加上我们毕竟年少,对鲁迅作品及其为人还不能充分理解。
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有些对鲁迅高度评价的定论,先入为主地框定了我们的头脑,反而阻碍了对鲁迅精神丰富性的认识。
如果读一读这篇回忆鲁迅先生的传记,相信这种状况会大有改变。
我们会看到一个热情、幽默、深刻的鲁迅,一个睿智而又平和的鲁迅。
原来我们完全可以轻松地走进这位文化巨人。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选择题(共4小题)1.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②④③①B.①④③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2.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3.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每一段新征程的开启,总让人充满憧憬。
从新起点继续出发的中国,如何①?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逐梦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艰辛探索,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进行着②的改革创新,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
今日中国距离民族复兴梦想,依然是③。
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所罕见的困难。
但我们坚信④,只要我们有信心,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勇于攻坚克难,就一定能打开中国发展新局面、开创中国道路新境界。
A.①众人拾柴火焰高②与日俱增③四面楚歌④滴水穿石B.①众人拾柴火焰高②坚定不移③行百里者半九十④滴水穿石C.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②坚定不移③行百里者半九十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②与日俱增③四面楚歌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呕心沥血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④看看他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还有郭沫若,个个都是国家级文人学者。
A.①③②④B.④①③②C.②④①③D.③②④①二.填空题(共1小题)5.下面对联吟咏了我国几位著名文学家,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1)痛饮读离骚,放开古今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2)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3)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4)呐喊如狂人,为国为己;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
三.基础知识(共3小题)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校.对抹.杀遭殃.调羹..喘.着紊.乱训斥.混浊.揩.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咳嗽..调羹.校.对阖.眼舀.揩.碟.gē dɑjiǎo肉xīn金mǒ杀8.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爽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轻快),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功夫),他不管。
四.综合读写(共1小题)9.根据要求,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顺顺同学有一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家随笔”。
他向你介绍说:“这套书可有意思了,单是书名就很特别。
你看,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集子叫《凝动的音乐》.建筑虽然固定不动,却有韵律之美。
”你接过其他三本看了看封面,跟着说:“。
”顺顺又说:“文学家里我最喜欢鲁迅先生了,我想从语文课本中选几篇他的文章汇编成集,你觉得取个什么名字好?”你说:“集子就叫《》吧,因为。
”顺顺信服地点点头。
(1)从下面三本书中任选一本,仿照顺顺的说法,表达你对书名的看法。
书名:《穿过地平线》作者:地质学家李四光书名:《看风云舒卷》作者:气象学家竺可桢书名:《彼此的抵达》作者:桥梁学家茅以升(2)在横线上填写自拟的集子名称,并说明理由。
《》,因为。
五.解答题(共1小题)10.本文中有多处描写鲁迅先生的笑声,请体会一下其中的寓意。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3)“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一.选择题(共4小题)1.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②④③①B.①④③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分析】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
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
【解答】要注意结合横线前的对象来选择。
第一空,根据横线前“荷花”可知,花的特点是芳香,故选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第二空,根据横线前的“莲叶”可知选④以宽阔拥护生活,因为莲叶的特点就是宽大的。
第三空,根据横线前的“莲子”可知,莲子孕育着新的生命,选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第四空,根据横线前“莲藕”,莲藕深埋淤泥之中,显然是“寂寞”的,填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故选:A。
【点评】排列句子顺序技巧:1、中心句法:一段话,往往要围绕一个话题、一个中心。
找对了中心句,不仅有利于把握和理解文意,也有利于调整语序。
中心句常常在段首,有时在段尾,极少在中间。
2、层次词法:善于捕捉并分析那些提示层次的词语的信息,对语序调整有很大帮助。
3、关系疏密法:句与句的关系。
也有疏密之分。
要阐明﹣个观点,往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同﹣方面的几句话之间来得“密”,几方面之间相对来说就来得“疏”。
4、标点符号法:标点符号在语段中有时有提示作用,如破折号、冒号、分号等,破折号有层次递进和话题转变的作用,分号有表示并列关系的作用。
5、逻辑关系法:围绕某个话题叙述、说明、议论时,住住采用﹣定的顺序。
如:从上到下、由近及远、从因到果、层层递进、先外形后功用、先主后次、由总到分等。
2.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A.成分残缺,应该在句末加上“的效率”;B.正确;C.成分残缺,应该把“随着”或“使”去掉;D.语序不当,应该是“发现并解决”。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
3.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每一段新征程的开启,总让人充满憧憬。
从新起点继续出发的中国,如何①?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逐梦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艰辛探索,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进行着②的改革创新,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
今日中国距离民族复兴梦想,依然是③。
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所罕见的困难。
但我们坚信④,只要我们有信心,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勇于攻坚克难,就一定能打开中国发展新局面、开创中国道路新境界。
A.①众人拾柴火焰高②与日俱增③四面楚歌④滴水穿石B.①众人拾柴火焰高②坚定不移③行百里者半九十④滴水穿石C.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②坚定不移③行百里者半九十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②与日俱增③四面楚歌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能力。
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关联词要掌握其固定搭配。
【解答】此题解答,可先读全句段,理解大意后作答。
结合①句前的“新起点”可知表达更进一步的意思,所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符合语境;结合“几代中国人”的努力,可辨析“坚定不移”符合②语境;③句结合语意,及“民族梦想”、“依然”等词句辨析,“行百里者半九十”符合语境;④句“坚信”后表达的是一种信念,“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强调的就是信念的力量。
故选:C。
【点评】此题解答,可结合具体语境,结全重点词句辨析。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呕心沥血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④看看他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还有郭沫若,个个都是国家级文人学者。
A.①③②④B.④①③②C.②④①③D.③②④①【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我们可以采用排除法和前后照应法解答此题。
【解答】②句讲鲁迅的伟大,应该放在首空,引起全段;接下来④句讲鲁迅的“对手”,紧承②句。
利用排除法,可以得出答案C为正确选项。
故选:C。
【点评】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
这样做起题来就有容易多了。
二.填空题(共1小题)5.下面对联吟咏了我国几位著名文学家,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1)痛饮读离骚,放开古今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屈原(2)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3)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李清照(4)呐喊如狂人,为国为己;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
鲁迅。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解答】(1)根据“离骚”“湘水”等关键字眼,明确这是屈原;(2)根据“草堂”“诗圣”等关键字眼,明确这是杜甫;(3)根据“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明确是女词人李清照;(4)根据“呐喊”“狂人”“华盖”“彷徨”联想到鲁迅的作品,这是鲁迅。
答案:(1)屈原(2)杜甫(3)李清照(4)鲁迅【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抓住关键字眼推测涉及的人物。
三.基础知识(共3小题)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校.对jiào抹.杀mǒ遭殃.yāng调羹..tiáogēng喘.着chuǎn紊.乱wěn训斥.chì混浊.zhuó揩.kāi【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