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修辞立其诚单元写作学案 语文版必修2(考试专用)
- 格式:doc
- 大小:193.70 KB
- 文档页数:8
第9课 跑警报学习目标 1.理解并学习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的心态,体会面对困境仍乐观的精神。
2.感悟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3.思考汪曾祺先生及西南联大师生“不在乎”的人生态度从何而来。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滇.西( ) ②坟茔.( ) ③真髓.( ) ④迟钝.( ) ⑤松脂.( ) ⑥楔.入( ) 答案 ①Diān ②yínɡ ③suǐ ④dùn ⑤zhī ⑥xiē (2)多音字①间⎩⎪⎨⎪⎧ 间.隔( )中间.( ) ②行⎩⎪⎨⎪⎧ 行.业( )出行.( )③熟⎩⎪⎨⎪⎧ 成熟.( )饭熟.了( )答案 ①jiàn/jiān ②hánɡ/xínɡ ③shú/shóu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副( )幅( ) (2)⎩⎪⎨⎪⎧ 慨( )概( )(3)⎩⎪⎨⎪⎧ 莹( )萤( )茔( )答案 (1)一副对联/一幅画 (2)感慨/大概 (3)晶莹/萤火虫/坟茔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见机而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仓皇失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身无长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闲情逸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卿卿我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
领悟经典论著 提升思辨思维04《修辞立其诚》同步学案 *夯实基础知识 1.解释重点词语 经师:曲学阿世:顺风转舵:哗众取宠:任务活动二梳理内容,分析结构手法 任务活动三细读文本,探究文本内容 任务活动四跳读文本,明确说理技巧 任务活动五 再读文本,探究艺术特点任务活动二 梳理内容,解读方式结构【情境设计】《修辞立其诚》这篇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同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接下来,请同学们从文本内容和结构方式两个方面分析交流。
1.《修辞立其诚》内容和结构示意图《修辞立其诚》具有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文章的本论部分是怎样的结构,又有什么论证手法,请同学们依据下面的资料,进行分析交流。
2. 《修辞立其诚》本论部分结构及论证方法:任务活动三 细读文本,探究文本内容【情境设计】文章内容深刻,通过细读文本,可以在思考中领悟作者的真实意图,提升自身思维辩证能力。
接下来,请同学们细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
1.诵读课文第一段,解释“立其诚”的含义,括号中的内是不是多余?2.作者解释“立其诚”的三段文字(2、3、4段),在论述方法上有何相同点?论述效果有何不同?3.怎样理解《修辞立其诚》第68段内容与“修辞立其诚”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1.梳理作品的论证结构手法,明确文本内容。
2.运用多种阅读手段,探究说理技巧和艺术特点。
3.联系实际,思考对我们立身处世的启发意义。
课前学习任务:预习检测,筑牢知识基础学习目标 课上学习任务4.古人曾说:“为人要直,为文要曲。
”而《修辞立其诚》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
二者在为文的要求方面是否矛盾?为什么?任务活动四跳读文本,明确说理技巧【情境设计】《修辞立其诚》内容深刻,思想深邃。
我们通过跳读文本,可以从不同维度明确文章的说理技巧,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1.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我们更需要从整体把握,跳读文本内容,掌握其中的说理技巧。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行文、认识、内容、本质等四个维度分析《修辞立其诚》。
第三单元修辞立其诚 训练目标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会使用三种分析方法:概念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
学习写议论文,尤其是要学习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总的来说,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同时也有多种的分析方法,今天重点探讨三种分析方法:概念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
文本借鉴总评本文用了两个事例,但不是平面铺陈,用朱东润老先生的事迹突出一个“倔”字,用技法总结写好议论文的真谛在于会分析,尤其要用好下列分析方法:(1)概念分析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文章的重要概念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对其内涵和外延加以界定。
如以“悲悯”为主题写作,可以对其内涵与外延加以界定:悲是哀怜,是慈悲;悯是体恤;悲悯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对整个自然界所有生命因怜悯而充满人性关怀的高尚情感。
表达形式为“××就是……”。
(2)比较分析(正反对比分析)列举两个不同的事例或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材料作对照分析,通过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发现不同点,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正反对比分析的标志性词语为:相反,而。
思路经常是找出两个事例的相同点,先予以正面事例分析,再以反面事例进行分析,最后正面强调。
(3)因果分析这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或结果的一种分析方法。
概述事例后,从逻辑的因果关系上对材料进行分析,用原因与结果的必然联系来证明论点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因果分析是一种探究本质的方法。
表达形式:“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因此”。
析事说理的一般思路是从结果推原因,或从原因推结果。
(4)辩证分析具体而言有:①用普遍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
《修辞立其诚》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观点,梳理作品的论证思路。
2、探究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点及其论证风格。
3、思考对我们立身处世的启发意义。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本文围绕“修辞立其诚”的具体含义,层层深人,既阐释了“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又对现实中“立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倡议写文章、做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92年四月,深刻阐述了张岱年的治学宗旨,张岱年治学贯彻一个“诚”字。
20世纪30年代,他提出哲学家须有寻求客观真理之诚心。
40年代,他把“求真之诚”作为哲学修养之基础,他晚年自号“渠山拙叟”,并以“直道而行”,示其一生立身之则。
(二)作者简介:张岱年(1909-2004),河北献县人,哲学家。
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等职。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中国伦理思想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中国哲学发微》《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求真集》《文化与哲学》等。
三、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文章中心论点,概述“立其诚”的含义。
第二部分(第2-5段):具体阐述“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第三部分(第6-10段):从认识世界、端正学风、社会现实三个角度阐述“修辞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第11段):阐述“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
四、导读理解1、《修辞立其诚》中作者对“修辞立其诚”的理解有无新意?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有新意。
作者在前人认为“修辞立其诚"意味发吉著论写文章要坚持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指出“立其诚”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2、怎样理解《修辞立其诚》第6-8段内容与“修辞立其诚”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①文章第6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1《修辞立其诚》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修辞立其诚》学案【学习指引】《修辞立其诚》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的第一篇课文,这篇文章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就“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由修辞到为人,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
作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在“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和批判,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理解其中的关键概念,了解作者的立场与历史背景,仔细梳理作品的论述思路,整体把握和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其秉持的价值观念。
在把握文章观点的同时,思考其对我们立身处世的启发意义。
【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和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
2.理解文章的关键概念,整体把握和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其秉持的价值理念。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体会严谨准确、简易朴实的语言特色。
4.深入理解文章观点的社会现实意义,从中得出对自己的启示。
【学习重难点】梳理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张岱年(1909—2004),字____________,河北献县人,著名。
其学术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的研讨。
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不同侧重。
2.了解“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比较专门系统的研究之后,总结和论述研究成果的文章。
学术论文是论述文中价值很高的一种文体,它的写作不是一时的有感而发,不是简单地零敲碎打,也不是肤浅地泛泛而谈;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专门的学术研究之后,呕心沥血的长篇论文著作。
一般情况下,按学科分类,学术论文可以分成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和社会科学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①学术性;②科学性;③理论性;④创造性。
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92年4月,深刻阐述了张岱年的治学宗旨。
2单元测试(第三单元修辞立其诚)单元测试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消遣.(qiǎn) 撮.唇(cuō)喑哑..(yīn yǎ) 瘦削.(xuē)B.湖沼.(zhǎo) 漱.口(sù) 后裔.(yì) 班驳.(bó)C.咆哮..(páo xiào) 猝.然(cù) 挟裹..(róu lìn)..(xié guǒ) 蹂躏D.莴苣..(yōng jū) 歉疚..(qiàn jiù) 杀戮.(lù) ..(wō jù) 痈疽答案:B提示:B项,“漱”应读“sh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咆哮罅隙行殇海市蜃楼B.哀恸回溯骨碌无与轮比C.班驳坟莹尘寰不可言喻D.桅灯滑稽骐骥身无长物[答案:D提示:A项,“殇”应为“觞”;B项,“轮”应为“伦”;C项,“莹”应为“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我的眼里,牛总是有点落后的象征的意思,一幅安贫知命....的样子,这大概是由于过分提倡“老黄牛”精神引起的生理反感。
B.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刚才的一切几乎让人疑为海市蜃楼,南柯一梦....。
C.南京的小吃,多种多样,风味独特,耐人寻味....,令很多外地游客赞不绝口。
D.联大师生跑警报时没有什么可带,因为身无长物....,一般大都是带两本书或一册论文的书稿。
答案:C提示:安贫知命:安于贫穷的生活,知晓自己的命运。
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耐人寻味:事情值得人久久思考,形容意味深长。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18岁的李林是应届中学生中我省层层选拔出的唯一入选的国家集训队的选手。
B.有人认为蜀汉亡国是刘禅懦弱无能、庸碌昏聩所致,其实这也是过分苛求。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修辞立其诚单元测评(A)语文版必修2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焙.烧/蓓.蕾整饬./炽.热模.样/模.范B.沸.腾/吹拂.愤慨./气概.劲.头/干劲.C.贻.误/怠.慢回溯./宿.愿字帖./服帖.D.羸.弱/赢.利蹊跷./骁.勇稽.首/滑稽.解析:A项,bèi,chì,mú/mó;B项,fèi/fú,kǎi/gài,jìn;C项,yí/dài,sù,tiè/tiē;D项,léi/yíng,qiāo/xiāo,qǐ/jī。
答案:D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她是该国第一位女总理,身材高挑,穿上高跟鞋后身高超过1.70米,在该国女性中称得上。
(2)明清书法家的书法都很有法度和功力,技法娴熟,流利美观,但就是缺少一种力量,缺少一种的精神气象。
(3)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数量极丰的各类中国文物精品,其中有上千件中国古代青铜器,之作至少百件。
A.卓尔不群鹤立鸡群出类拔萃C.鹤立鸡群出类拔萃卓尔不群B.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卓尔不群D.鹤立鸡群卓尔不群出类拔萃解析:“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整顿土地市场的同时,国土资源部开始从饱受争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手了。
新的土地政策能否严厉执行,必将对楼市泡沫形成打压之势。
B.现在住房虽然比过去只多了六平方米,老少三代可以不再挤在一个房间里,自己也可以有个读书写字的地方了。
C.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将对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做出详细部署,而眼下海内外最急于知道的是,今年中国政府会找到哪些良策来应对经济日益加剧的下行压力。
第三单元 修辞立其诚第8课 箱子岩学案1 文本研读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生字注音①崭削.( ) ②高矗.( )③烘炙.( ) ④罅.隙( )⑤回溯.( ) ⑥感慨.( )⑦膘.壮( ) ⑧践.踏( )⑨蹂躏..( ) ⑩杀戮.( )○11嘈.杂( ) ○12镀.银( )○13瘦削.( ) ○14萎.落( )○15停泊.( ) ○16角隅.( )○17乱搅.( ) ○18辜.负( )○19跛.脚( ) ○20行.市( )○21抚恤.( ) ○22痈疽..( )○23跳踯.( ) ○24醴.州( )○25青黛.( ) ○26屏.障( )○27强弓硬弩.( ) ○28长枪大戟.( )○29火光煜.煜( )(2)多音字注音①⎩⎪⎨⎪⎧ 唱和.( )和.牌( )和.面( )和.药( ) ②⎩⎪⎨⎪⎧ 湖泊.( )停泊.( ) ③⎩⎪⎨⎪⎧ 削.面( )剥削.() ④⎩⎪⎨⎪⎧折.腾( )断折.( )折.本( ) ⑤⎩⎪⎨⎪⎧什.么( )什.物(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 灸( ) ②⎨⎪⎧戮( )③⎩⎪⎨⎪⎧ 篷( )蓬( ) ④⎩⎪⎨⎪⎧辨( )辩( )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①蹂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斑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光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煜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抚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跳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流传·留传二词都有传下去的意思,动词。
1 《修辞立其诚》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4.1 修辞立其诚学案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理解作者的重要观点,并梳理全文的论述思路。
2.学习文中的多种论证方法。
3.体会文中对于“真”“善”的孜孜追求,培养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掌握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难点: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在学习中涵养自己深厚的道德素养。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本文写于1992年。
当时,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然而人心浮躁,甚至一些学者文人也因生活所需,急功近利,言辞浮夸。
张岱年有感于此,写了《修辞立其诚》一文,呼吁作文、为人都要“立其诚”。
“修辞立其诚”出自《周易》:“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意思是君子致力于培育品德,增进学业,以忠信来培养品德,以修饰言辞来建立诚信,这是操持自己事业的立足点。
“修辞”本指注重文化修养,后指修饰词句。
“修辞立其诚”指文章修辞要服从于内容的真实。
(二)作者简介: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号宇同,河北献县人,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
张岱年1933年任清华大学助教,1936年写成名著《中国哲学大纲》。
1952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78年起张岱年担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
1979年中国哲学史学会成立,张岱年被推举为会长。
张岱年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著作等身,具有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
他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导师,桃李满天下。
三、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概述“立其诚”的含义。
第二部分(第2-5段),具体阐述“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第三部分(第6-10段),从认识世界、端正学风、社会现实三个角度阐述“修辞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修辞立其诚单元检测试卷(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进行一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中华价值观特别强调义务先于权利。
换言之,西方近现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而中华价值观特别是儒家价值观则更强调义务的优先性。
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强调义务为先,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
他认为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义盛行,形成了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其弊甚多,而中国则是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他说:“人生必有与其相关系之人,此即天伦;人生将始终处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此即伦理。
亲切相关之情,发乎天伦骨肉;乃至一切相关之人莫不自然有其情,情谊所在,义务生焉。
父义当慈,子义当孝。
兄之义友,弟之义恭,夫妇朋友至一切相与之人莫不自然互有应尽之义,伦理关系即表示一种义务,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而以对方为重,近世之西洋人反是,处处形见其本位主义,一切从权利观念出发。
”梁漱溟认为,中国人的伦理特别强调义务感。
这种义务感是开放的,从家庭可以放大到宗族、社区,再到郡县、国家、天下、宇宙。
以义务为基本取向的德行不强调张扬个人权利,而主张努力承担对他人的义务、履行自己肩负的责任。
这种义务取向特别表现为如何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在他看来,西方是个人本位,强调以自己为主;中国则是义务为主,强调尊重对方,“从个人本位出发则权利的观念多,从尊重对方的意思出发则义务的观念多”。
在现代社会,个人生存发展权利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当然也为社会价值观念所承认。
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权利是最重要的价值,或社会价值观仅仅为个人权利提供支持。
在价值和伦理问题上,权利话语和权利思维是有局限性的,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甚至是当今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
权利话语往往联系着个人主义。
高中语文《修辞立其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修辞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修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常见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示例。
3. 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1. 修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四、教学难点:1.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2. 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分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常见修辞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实例。
3.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动手练习运用修辞手法。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修辞立其诚》相关内容。
2. 辅助材料:修辞手法案例库、文学作品样本。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修辞实例,引发学生对修辞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修辞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修辞的定义、目的和分类,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讲解常见修辞手法:详细讲解每种修辞手法的含义、结构和运用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选取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修辞对文学作品的作用。
5. 实践演练:让学生动手练习运用修辞手法,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八、课程作业:2. 修辞手法的创意运用:让学生创作一个短文,尽量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九、课程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修辞分析能力和创意运用水平。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修辞的试题,测试学生对修辞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掌握。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修辞立其诚》教学简案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修辞立其诚》教学简案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修辞学是一门研究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图的学科。
它作为语言学的分支,探究的是如何用丰富的语言手法打动人心,引导读者思想情感的改变。
而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修辞学则是一门必修课程,培养学生丰富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思维能力。
《修辞立其诚》教学简案设计,是一份针对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的教案。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该教案的设计思路、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
一、设计思路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于课程主题《修辞立其诚》中各个章节内容的深入探究,培养高中学生的修辞意识和修辞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具体的设计思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多元教学手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法,如拓展阅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深入掌握修辞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经典。
2.情境化教学针对具体情境,如商务、政治、社交等,设计相关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修辞学术语,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3.课程整合设计将本门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比如化学、历史等学科,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修辞学对其它学科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1.修辞学概述通过学习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基础语法知识,介绍修辞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启发学生对于修辞学的兴趣。
2.修辞手法详细介绍常见修辞手法,如反问、排比、比喻、夸张等,逐一剖析其文学价值及运用情景。
3.样例文本的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运用,让学生深入理解修辞手法的文学价值、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为什么要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同时,也可以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文化渗透。
4.情境化修辞学采用情境化教学,将修辞手法应用于不同的情境,如政治演讲、广告文案、社交场合等,使学生明确修辞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三、考核方式考核方式旨在检测学生对于修辞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堂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心得和想法,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讨论的情况进行重点的教学。
第三单元测评(A)(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焙.烧/蓓.蕾整饬./炽.热模.样/模.范B.沸.腾/吹拂.愤慨./气概.劲.头/干劲.C.贻.误/怠.慢回溯./宿.愿字帖./服帖.D.羸.弱/赢.利蹊跷./骁.勇稽.首/滑稽.解析:A项,bèi,chì,mú/mó;B项,fèi/fú,kǎi/gài,jìn;C项,yí/dài,sù,tiè/tiē;D项,léi/yíng,qiāo/xiāo,qǐ/jī。
答案:D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她是该国第一位女总理,身材高挑,穿上高跟鞋后身高超过1.70米,在该国女性中称得上。
(2)明清书法家的书法都很有法度和功力,技法娴熟,流利美观,但就是缺少一种力量,缺少一种的精神气象。
(3)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数量极丰的各类中国文物精品,其中有上千件中国古代青铜器,之作至少百件。
A.卓尔不群鹤立鸡群出类拔萃C.鹤立鸡群出类拔萃卓尔不群B.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卓尔不群D.鹤立鸡群卓尔不群出类拔萃解析:“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整顿土地市场的同时,国土资源部开始从饱受争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手了。
新的土地政策能否严厉执行,必将对楼市泡沫形成打压之势。
B.现在住房虽然比过去只多了六平方米,老少三代可以不再挤在一个房间里,自己也可以有个读书写字的地方了。
C.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将对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做出详细部署,而眼下海内外最急于知道的是,今年中国政府会找到哪些良策来应对经济日益加剧的下行压力。
第8课箱子岩多年前,湘西古城走出一位清瘦贫寒的年轻人;多年后,他把自己的才华和对古城的记忆做了完美的融合。
在他的笔下,古城必有自己的日子、自己的人物、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气味,纯善的本性,始终如一的敬神守法,是古城不可缺失的元素。
那里静谧祥和,山清水秀。
那里有长长的石板小巷,有经年的古建筑,有穿过古老的城墙蜿蜒而过的沱江,有轻烟袅袅中的江边吊脚楼,这里还有一处夹江高矗的古岩壁——箱子岩。
几十年过去了,日本人在中国大地上肆虐的枪声、炮声似乎还在我们的耳畔萦绕。
那是一场人为的世纪灾难。
面对这场灾难,伟大的中华民族表现出她特有的文化精神——坚贞不屈、顽强乐观。
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在屈辱中站起,在灾难中重生。
这种精神被汪曾祺先生在《跑警报》中通俗地概括为:不在乎。
马不是最完美的动物,但世界上也没有比它更完美的动物,它从来不为自己着想,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有的力量为人类服务,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亦在所不惜,只要主人需要它时,它就义无反顾地为主人赴汤蹈火;在战场上,马勇往直前,配合主人英勇杀敌,当主人面对危险时,它竭力保护,直到战死沙场为止,就好比一名英勇忠烈的战士,但当战争结束后,又有谁会怀念曾为他们英勇作战,舍身为主的忠心朋友——马。
马的精神一直影响着人类直至今日。
团结友善、关心爱护、意志坚定、铁面无私、忠心耿耿、爱憎分明、纤细善良等良好的精神让人类的文明更上一层楼。
它难道不是美好的动物吗?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青黛.( ) ②高矗.( ) ③烘炙.( )④罅.隙( ) ⑤回溯.( ) ⑥膘.壮( )⑦蹂躏..( ) ⑧杀戮.( ) ⑨嘈.杂( )⑩船舷.( ) ⑪萎.落( ) ⑫镀.了银( )⑬硬弩.( ) ⑭角隅.( ) ⑮跛.脚( )⑯抚恤.( ) ⑰跳踯.( )(2)多音字①和⎩⎪⎨⎪⎧唱和.和.牌和.面和.药②泊⎩⎪⎨⎪⎧ 湖泊.停泊.③削⎩⎪⎨⎪⎧削.面瘦削.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灸炙(2)⎩⎪⎨⎪⎧ 戮戳(3)⎩⎪⎨⎪⎧篷蓬(4)⎩⎪⎨⎪⎧ 辨辩二、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1)惊心动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朝换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第三单元修辞立其诚学会分析训练目标在议论文写作中学会使用四种分析方法:概念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辩证分析。
学习写议论文,尤其是要学习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总的来说,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同时也有多种的分析方法,今天重点探讨四种分析方法:概念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辩证分析。
文本借鉴佳作赏读亮点评析“倔”和“笨”的力量大跃进时期,朱东润老先生作为复旦中文系主任,自然被推上讲台作“多快好省”宣言。
可是老先生却牙根紧咬,面色难看,简直要上刑场似的,支吾了半天才说出话来:“我原计划五年完成的三本书,现计划三年完成!”话音刚落,台下便是一片哄笑之声。
“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劲却上来了,说什么都不肯再让步:“不行!不能再少了!最少三年!”(1)这若是被日码万字的当代作家看见了,怕也是要笑掉大牙的。
何必这么“倔”?何必跟“效率”较劲?简直是一根筋!(2) 的确,对于讲求效率的智慧的当代人来说,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知变通,乃至于冥顽不灵了。
三年,岂止是三本,著作等身怕也不是问题。
只要愿意“坐家”,轻敲键盘,日码万字也能轻松搞定。
只是,如此随缘、如此写作,其成果怕也如稀释过的咖啡,醇香不再,喝起来恰如变了质的白开水。
(3) (1)举例论证。
文章开头用朱东润老先生的事例形象地突出“倔”字,入题迅速。
(2)分析事例,从反面着笔增强分析说理力度。
(3)比较分析。
联系现实,否定讲求效率的“智慧的”当代人的做法。
同样“冥顽不灵”的,还有历史学家江衍振老先生。
(4)他曾一度名声鹊起,然而他的出名,却不是因为有多少的“智慧”,而是因为“笨”。
十多年的时间,老先生统共写了三本书,加起来不过七十余万字,平均到每天不过百余字。
然而,为了搜集史料,老先生访遍了各地图书馆、书库,翻阅了两千多万字的史料,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
如此辛苦、如此笨,甚至弄得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最终才有了那么一点老笨结晶。
然而,这样的著作,定心读来,方知是“字字含血”啊!(5)二老的作为,认认真真地昭示:真正的智慧,往往始于“倔”、成于“笨”,在于甘坐冷板凳,倔傲地向浮躁叫板,坚定地从“笨”处着手。
古人吟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6),方才有“语不惊人死不休”(7)的震撼。
然而,这种精神离今天的我们实在太远了。
在速度与效率所带来的紧张与刺激中,精品之作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不敢说今天市场上的作品全部流于平庸,但在市场利润的引诱下,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作品,早已随浮华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8),这流失了的春华,恰恰是我们最可珍惜的“智慧”。
什么时候,我们的作家能够再一次手拍胸膛,咬牙切齿:“不行,最少三年!”(9) (4)过渡句,承上启下,引出江老的“笨”。
(5)因果分析。
举江衍振老先生的事迹一例,突出一个“笨”字,高度赞扬“字字含血”的“笨”的创作精神。
(6)(7)(8)说理、引用论证,总结分析二老的作为是认认真真地昭示什么是真正的智慧。
突出中心,照应文题,收束到“智慧”上,颇现逻辑张力。
(9)与开头构成呼应,关照现实,提出希望,形象有力。
总评本文用了两个事例,但不是平面铺陈,用朱东润老先生的事迹突出一个“倔”字,用江衍振老先生的事迹突出一个“笨”字,最后收束到“智慧”上,颇现逻辑张力。
技法总结写好议论文的真谛在于会分析,尤其要用好下列分析方法:(1)概念分析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文章的重要概念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对其内涵和外延加以界定。
如以“悲悯”为主题写作,可以对其内涵与外延加以界定:悲是哀怜,是慈悲;悯是体恤;悲悯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对整个自然界所有生命因怜悯而充满人性关怀的高尚情感。
表达形式为“××就是……”。
(2)比较分析(正反对比分析)列举两个不同的事例或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材料作对照分析,通过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发现不同点,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正反对比分析的标志性词语为:相反,而。
思路经常是找出两个事例的相同点,先予以正面事例分析,再以反面事例进行分析,最后正面强调。
(3)因果分析这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或结果的一种分析方法。
概述事例后,从逻辑的因果关系上对材料进行分析,用原因与结果的必然联系来证明论点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因果分析是一种探究本质的方法。
表达形式:“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因此”。
析事说理的一般思路是从结果推原因,或从原因推结果。
(4)辩证分析具体而言有:①用普遍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
如雨果在《巴尔扎克葬词》结尾处谈到“另一世界”时议论道:“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说理的片面性、绝对化。
从写作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对话题材料的多角度认知和对论据的剖析两个方面。
②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
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又要注意它的反面。
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很辩证地说明了学与思的关系。
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事物运动最本质的特征。
议论文写作,应抓住这一最本质的特征,透彻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思路才能纵横捭阖,论述才能辩证有力。
病文呈现打草稿①何谓打草稿?便是在做事之前先多多加以准备。
做数学题目需要打草稿,写作文时需要打草稿,发表重要演讲前需要打草稿,进行某项重要计划前更是要反复斟酌才能够最终“定稿”。
(1)②但是不是所有的事只要事先打过草稿就可以万无一失了呢?③曾经有一位下岗的员工到一家外企去参加部门经理的面试,由于工作经验丰富,他一路过关斩将。
眼看着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这个时候那个老外面试官却向他提出了个出乎意料的问题:“你会用打字机吗?”他面上不显,快速地打量了一下四周后发现现场并没有打字机,于是他很淡定地回答会用,面试官又问:“一分钟能打出多少个字?”他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您的要求是多少?”面试官说了一个数字,他毫不犹豫地说可以。
面试结束后,他向别人借钱买了台打字机,日夜疯狂地练了有两个星期,终于达到了面试官要求的那个数字。
后来他被录取了,他的上司一次也没有要求过他打字。
(2)④试想,若是他在面试当中表现出哪怕一丝的犹豫,他在面试官的心中也会留下不太好的印象。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一个杀伐果断且有机智的部门经理比一个太过于谨慎细致的部门经理要受欢迎得多。
因为说不定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到手的好机会就这么白白地溜走了。
所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就是这个意思。
(3)⑤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打草稿是一个需要考量时间和地点的行为,如果你时间充裕且外部并无太大的压力,那当然是做得越细致越好,越完美越好。
但如果你时间不够又急着要答案,那么你就应该果断一些,先选定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再对其进行完善和修复。
(4)我们并不缺时间,只要你拿定了主意,哪怕是错误的也可以让它成为正确的。
⑥当然,我并不否认打草稿的重要性,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一个好一个坏。
纯粹根本就是个笑话,打草稿的人可以称为谨慎细密,但也可以说成胆小寡断。
不打草稿的人可称之为胆大果断,但也可以称之为鲁莽行事。
这种事情向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千百年来都没个定论,怎可一日之间就能论出孰高孰低?(5)⑦两个人去算命,在同一个摊位同时抽到一张鼠的生肖卡,前一个人将会步步高升财源滚滚,后一个人却会家破人亡命不久矣。
(6)只因前一个人抽时有两个人抬着米面从他背后路过,后一个人抽时却有只猫从他背后走过。
打草稿与其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环境不同,则同一件事的选择便也不同,不是其他,是谓“时势造英雄”耳。
⑧所以,我们以后在打草稿之前,要先理清环境氛围,然后再决定打不打这草稿。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长立于不败之地。
(7)病因分析(1)开头紧扣“打草稿”展开,但并没有对“打草稿”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而且作者提出的论点也不够简明有力。
(2)第③段引用员工应聘面试的事例来证明人生许多时候并不需要“打草稿”的观点,但引用的事例缺乏典型性,而且,事例本身也存有自相矛盾之处。
在一篇短短800字的议论文中叙述故事的文字太多,这是议论文写作的大忌。
(3)第④段运用假设论证,但论证的展开不充分,使议论文的说理显得不够透彻。
(4)第⑤段运用因果分析,继续展开论证,但得出“只要你拿定了主意,哪怕是错误的也可以让它成为正确的”的结论显然有违常理。
(5)第⑥段论证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打草稿”本身无所谓好坏,与前文形成的结论有自相矛盾之处。
(6)第⑦段引用两人抽到同一张卡片,却得出不同的结论,来证明环境决定要不要“打草稿”的结论,既不够科学,更难有说服力。
(7)第⑧段最终得出的结论,看似辩证,实际上表现了作者自身思维的混乱。
佳作再续打草稿打草稿,我们并不陌生。
写作要打草稿,计算要打草稿,演讲要打草稿……不打草稿,就会毛毛糙糙、忐忑不安;打了草稿,才能踌躇满志,高枕无忧。
打草稿是缜密,是周全,是稳打稳扎;不打草稿却是实力,是果敢,是勇于挑战。
相比较而言我更欣赏后者。
天有不测风云,计划总赶不上变化。
当我们求全责备地打着人生的草稿时,却常常发现事与愿违。
毕淑敏有句话说得好:“我们怅然发现,所做的准备多半是没有用……战胜灾难靠的更多的是临门一脚。
”是的,决定成败的往往在于不经意间的那“临门一脚”。
佩服司马迁笔下的项羽,顶天立地的英雄,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不打战争的草稿,置之死地而后生;惊叹作《七步诗》的曹植,满腹经纶的才子,才思敏捷,厚积薄发,不打创作的草稿,步步生花,惊天泣地;崇敬“导弹之父”钱学森,严谨钻研,果断推断,不打学术的草稿,功勋卓著,叹为观止。
反观现实,很多人沉溺于凡事都先打个草稿的习惯,把大好的光阴浪费在左顾右盼、犹豫不决当中。
甚至连买个菜也要打个草稿,先想着货比三家,然后再揣度着讨价还价。
以能砍则砍为原则,以连拖带拿为保障。
倘若是买个大白菜、包心菜之类的,必定不会忘了提醒自己把外面的菜叶剥去几层。
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耗费半天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草稿打还是不打?答案不言而喻。
再说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这草稿似乎更要打了。
毕业了,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工作?如果工作的话,是选择外企、国企还是自主创业?毕业了,是顺应潮流成家立业,还是为了最初的梦想再奋力一搏?选择到最后,我们发现草稿打得很多,碌碌无为者也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