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饮水设计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3
校园直饮水工程设备建设和维护基本要求当前,如何让人们喝上安全放心的水是一直饱受争议的话题,虽然现在家用净水器和直饮水机的推广促销如雪花飞舞,但是真正能走进千家万户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行业的标准低、百姓的认知程度、不良商家的诚信缺失、市场监管的不到位都有可能阻碍整个饮用水行业的正常发展。
从不断曝光的纯净水厂桶装水细菌超标、非法灌装自来水、有毒塑料桶、二次污染等等情况看,重典治乱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
特别是中小学校的孩子们一直在喝着让人们放心不下的桶装水,据统计目前全国有65%左右的学校是由学校指定的厂商提供的桶装饮用水,标准低、设施差,无法在线消毒和监测,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即使出厂时合格的水等到学生饮用时不一定是干净卫生的水。
因此,改变传统的饮水方式、增加财政投入、成立专职卫生安全员是当前学校和政府职能部门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今年,《食品安全法》二次修订版将会正式出台,我们期待会有更加完善的监督机制和严厉的制裁手段来打击诚心制假售假的不法商贩。
还我们一个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安全、快乐的学习环境。
今年年初,我司有幸参与了湖南省一所小学校的校园直饮水工程建设,他们的工艺要求、环境要求、验收标准、运营维护管理都达到了行业的最新标准。
我公司期待能在饮用水行业独树一帜,用高标准的质量要求、高水平的建设标准与您携手合作!中小学校校园直饮水工程建设和维护基本要求根据国家《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为保障本市中小学校(含中职)校园(以下简称学校)直饮水卫生、安全,确保学校直饮水工程的建设质量,保证正常运行维护和提高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要求。
一、适用范围本要求适用于学校直饮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运行维护、水质检验与应急处置等。
二、设备技术要求1、.直饮水设备是指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经净化处理(除反渗透技术外)和消毒,出水水温在20℃~40℃的独立水处理设备。
直饮水(direct drinking water),又称为健康活水,指的是没有污染、没有退化,符合人体生理需要(含有人体相近的有益矿质元素),pH 值呈弱碱性这三个条件的可直接饮用的水。
直饮水,也称为活化水、健康活水,采用纳滤分离膜装置等进行过滤,杀死其中的病毒和细菌并过滤掉自来水中异色,异味,余氯,臭氧硫化氢,细菌,病毒,重金属。
阻挡悬浮颗粒改善水质,同时保留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并用离子交换体软化水质,在最后通过高能量生化陶瓷的作用将水体能量化,矿化,达到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直接饮用健康水的标准。
按照GB 17323《瓶装饮用纯净水》,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料,通过纳滤膜等过滤净化处理后,不包含矿物质元素称为纯水。
按照建设部CJ 94《饮用净水水质标准》用同样符合生活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料,经过活性炭等吸附装置,净化处理后,含有少量矿质元素称为净水。
国家《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卫生规范(讨论稿)要求管道直饮水用户龙头出水任何时间必须符合《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规定要求。
国家《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讨论稿)》要求,管道分质直饮水系统的设计生产必须符合该规定,在法规上给予了严格的行业规范和强有力的卫生行政执法依据,真正确保每一个小区管道分质直饮水用户的饮水卫生安全与饮用健康。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1. 引言管道直饮水系统是一种供水系统,能够将自来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后直接提供给用户饮用。
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管道直饮水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确保供水的安全、卫生和可靠。
2. 术语和定义在本技术规程中,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 - 管道直饮水系统:指将自来水通过处理后直接供给用户饮用的系统,包括水源、处理设备、管道网络、终端过滤装置等组成部分。
- 自来水:指来自地下水、河水、湖水等自然水源经处理后,通过管道供给用户使用的水。
- 处理设备:指用于处理自来水的设备,包括预处理装置、过滤器、消毒装置等。
3. 系统设计3.1 水源选择选择合适的水源是管道直饮水系统设计的第一步。
水源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水质应达到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并能够满足用户的日常用水量需求。
3.2 处理设备选择根据水质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设备进行水质改善。
处理设备应具备良好的过滤、消毒、除垢等功能,确保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3.3 管道网络设计管道网络的设计应考虑用户的用水需求、管道材料的选择和散热防冻等因素。
应优先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管道材料,并合理布置管道,保证水流畅通,并避免温度过低导致冻结。
4. 安装与验收4.1 安装要求系统的安装应由具备相应水处理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安装质量和工程进度。
安装过程应符合相关安全规范,并对各个设备进行正确连接、调试。
4.2 系统验收系统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的验收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水质检测、水流量测试、水压测试等,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水质符合相关要求。
5. 运行与维护5.1 运行管理运行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安全达标。
5.2 维护保养定期对处理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和更换滤芯等维护工作。
同时,检查管道的密封性和防腐蚀状况,及时修复和更换老化部件,保证管道系统的可靠性。
5.3 应急处理在突发情况下,如水质问题、设备故障等,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保证供水安全,并及时与用户进行沟通和解决问题。
2吨/小时直饮水系统技术方案目录1、技术设计依据 (5)2、技术特点与介绍 (5)3、设备选配说明 (6)4、设备配置参数 (7)5、供水泵组系统 (11)6、成套自动化控制说明 (11)7、设备明细清单 (1)错误!未定义书签。
1、技术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净水卫生规范》(卫生部)《管道直饮净水系统技术规程》(中国建设部)2、技术特点与介绍管道分质供水成套设备与分质供水管网优化设计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技术风格,整套系统经多项工程验证,对水中病菌、有毒重金属、放射性核素、有机微污染物去除率分别高达99%、95%、99%及95%,水质甘甜可口,可直接生饮。
其工程技术特点如下:1)、根除了源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多项毒理性指标,如三卤甲烷、四氯化碳、苯系物、多环芳烃、农药、酚类、以及铅、汞、铍、铬、隔、铀、铊等其他放射性核素均在检测限以下。
检测的毒理性指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针对管道直饮水的特点,采用最新科研成果——高级氧化杀菌,根除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改善了水的口感;3)、净化水PH值在7.0-7.5,呈中性-弱碱性,更有益于人体健康,水口感好;4)、该系统与官网设计有效的配合,能有效循环,无死水端,用户末梢水可永久保持新鲜。
5)、系统的整体性方面已做到了系统的控制集成;实行生产、杀菌、循环、供水的全自动控制,无需专人管理。
同时设计了多套安全保障体系,保障了体统的安全性。
3、设备选配说明1)、净水水质标准原水水质:符合市政自来水卫生要求的水源水。
出水水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用水量:产水2.0吨/小时设计最大时的用水量为3吨/小时,配置3吨的净水箱。
配置3吨的原水箱。
考虑到用户用水量相对较集中,因此供水泵组的供水量选用10吨/小时,当用水量处于低谷期时,供水管道内容易滋生细菌,使水质变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Dedicated Drinking Water SystemCJJ××××-2004(送审稿)(本稿完成日期:200412)2004北京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水质、水量和水压 (2)4 水处理 (3)5 系统设计 (3)6 净水机房 (4)7 系统的计算与设备选择 (5)8 水质检验 (9)9 控制系统 (9)10 施工安装、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 (10)10.1施工安装、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 (10)10.2 验收 (12)10.3 运行维护和管理 (13)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4号“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规程编制组在建设部科学技术司下达的《建筑和居住小区优质水供应技术》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参考有关国内外有关应用研究资料,并认真总结国内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10章,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水质、水量和水压;4. 水处理;5. 系统设计;6. 净水机房;7. 系统计算与设备选择;8. 水质检验;9. 控制系统;10. 施工安装、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
本规程由城市建设研究院标准所归口管理,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邮编:100044)负责解释。
在使用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径寄解释单位。
管理单位、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深水海纳水务有限公司上海管道纯净水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原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宁波市自来水总公司晶泰优质饮用水有限公司多元电气集团水环保技术产业(中国)有限公司江苏金羊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益民饮用水技术有限公司常州河海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东莞新纪元微滤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嘉润恒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爱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德安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卡莱拇不锈钢直饮水管道有限公司北京恒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西新超管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白蝶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德士净水管道制造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赵锂、赵世明、傅文华、杨澎、赵昕、朱跃云、李海波、张迎军、唐业梅、丁新建、蒋燕蕾、陈建平、王占生、孙巍、鄂学礼、费杰、李素芹、巫伟、黄水木、杨家华、孙沛、谢鹏、陆跃明、马立峰、罗敏、李经宇、陈雷、王永生、徐红越、蒋建明1 总则1.0.1 为确保管道直饮水的供水水质,并使系统卫生安全、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内所有涉及直饮水工程的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及设计质量,特编制本设计技术要求。
设计文件应在遵照国家相关规范及技术规定的基础上,并严格按照本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2.概述明确直饮水系统具体技术标准。
3.术语4.适用范围此标准适用于华为公司所有新建项目、改造及扩建项目(含VIP项目)的直饮水工程。
5.参考标准1、CJJ110—2006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2、CJ 94--2005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3、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4、GB 50015-200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5、GB/T 29038-2012 《薄壁不锈钢管道技术规范》6、YB/T 4204-2009 《供水用不锈钢焊接钢管》7、CECS 277-2010 《建筑给水排水薄壁不锈钢管连接技术规程》8、GB 12771-2008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9、CJ/T_151-2001 《薄壁不锈钢水管》10、GB/T 21835-2008 《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11、2010版水系统GMP实施指南12、10S407-2 《建筑给水薄壁不锈钢管道安装》13、07SS604 《建筑管道直饮水工程》14、CJJ/T154-2011 《建筑给水金属管道工程技术规程》1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版》6.内容系统设计1、预处理、膜处理和后处理工艺的选用和组合及出水水质应符合华为公司《饮用净水水质标准》的规定。
2、最高日直饮水定额可按下表采用注:1、此定额仅为饮用水量;2、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住宅楼可提高至4~5L/(人·日)3、最高日直饮水定额亦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
4、厨房具体用水量、用水点由厨房顾问提供确定。
3、直饮水专用水嘴额定流量宜为~/s。
4、直饮水专用水嘴最低工作压力不宜小于。
5、管道直饮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不得与建筑内其他给水系统直接相连。
6、优先采用集中净化水处理方式,深度净化处理工艺采用RO反渗透膜处理技术。
管道直饮水系统设计规定1. 引言管道直饮水系统设计规定旨在确保直饮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保障用户的饮用水品质。
本文档包含了设计、安装和维护直饮水系统的规范和要求。
2. 设计要求2.1 适用范围本设计规定适用于各类建筑物和工程项目中的管道直饮水系统,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和工业设施等。
2.2 原水质要求•直饮水系统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作为原水源。
•原水质应符合国家标准中的饮用水质量要求,包括 but 不限于水质检测、细菌和病毒检测等。
2.3 设计原则•设计应满足用户对直饮水的需求,并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和经济。
•设计应考虑水源稳定性、水质处理、供水压力和水量等因素。
•设计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 but 不限于国家卫生标准、建筑设计规范等。
2.4 设计参数•设计参数应根据用户需求和建筑物特点确定,包括 but 不限于用户数量、日用水量、水质要求等。
•设计应合理考虑原水处理工艺、管道布置、水质保证和消毒等。
3. 设备选型和布置3.1 设备选型•设备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的产品。
•设备选型应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系统要求和设备性能等。
3.2 设备布置•设备布置应合理、紧凑,并确保易于维修和操作。
•设备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操作和安全要求。
3.3 管道布置•管道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建筑规范的要求。
•管道布置应合理、规范,并考虑保温、防腐等问题。
4. 操作和维护要求4.1 操作管理•饮用水系统的操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并持有合格证书。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设备,确保水质的安全和稳定。
4.2 维护保养•饮用水系统的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维护保养应记录并建立档案,以备查阅。
•饮用水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测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5. 安全保障5.1 设备防护•设备应设有相应的防腐、防震、防冻等保护措施。
•设备应设有漏水报警装置,以及防止污染的措施。
5.2 紧急处理•饮用水系统设计应考虑灾难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并设有应急预案。
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卫生规范一、总则1.为加强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以下简称管道直饮水)的卫生监督管理,保证管道直饮水的卫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规定管道直饮水水质、水质检验、工程建设和设备、供水单位管理、从业人员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3.凡与管道直饮水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范。
4.管道直饮水是特定条件下的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本规范的实施。
二、管道直饮水水质卫生要求1.管道直饮水应采用市政集中式供水或其它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水。
按照水处理工艺方式的不同,分为普通管道直饮水、管道直饮净水、管道直饮反渗透水和其他类型的管道直饮水。
2.普通管道直饮水用户龙头出水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要求。
管道直饮净水用户龙头出水必须符合《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要求。
管道直饮反渗透水(纯水),用户龙头出水水质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反渗透处理》的要求。
其他的类型直饮水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卫生规定及本规范的规定,保证供水水质达到卫生安全的要求3.供水单位必须按照水处理工艺和供水类型制定企业标准,明确水质指标要求,并向用户公示,且严格执行。
三、管道直饮水水质检验1.为确保管道直饮水水质卫生安全,管道直饮水供水单位必须开展日常性水质检验。
2.每日至少应进行色度、浑浊度、pH、消毒剂浓度、臭味、肉眼可见物、细菌总数等项目检验,必要时可增加各自有特殊意义的检验项目。
每周应进行耗氧量、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等项目检验。
更换材料后应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
每年应按《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中表1常规检验项目、表2非常规检验项目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企业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水质全项目检验(简称全项目检验)1次。
3.采样点的设置,以每个独立供水系统为单位。
建筑与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政策,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实施有效的水政策的基础。
加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不仅是维护政府财政稳定的必要条件,而且对改善城市环境,保障市民健康和安全有重要意义。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饮用水要求,国家发布了相关的《建筑与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主要以确保直饮水质量和安全运行为其目的,以便在使用中获得更好的水体保护效果。
《建筑与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规定,建筑与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的主要设施包括水源、源水泵站和非消毒水泵站、净化设施、管道网络和设备、用户水表和水控设备等。
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检测、安全运行和维护,必须满足本规程的要求;建筑和小区的管道水系统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水源的选择和开发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非消毒水泵站、净化设施、管道网络和设备、用户水表和水控设备的建造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许可要求。
水源的水质一定要符合国家的管理要求和标准,以保证水源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在选择和设计水源的时候,还要考虑水质的变化、水量的可靠性以及建立完善的水源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非消毒水泵站、净化设施、管道网络和设备以及用户水表和水控设备,必须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而且要保证安全运行,避免发生意外和污染,同时还要确保水质良好,不含有有害物质。
为了确保本规程的实施,相关部门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宣传建筑与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的技术规范,以及安全操作要求,做好市民的安全宣传工作,使市民了解和遵守这些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
此外,对于直饮水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定期监测水质,采取有效措施,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不符合预期的问题,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如果发现水质有明显变化,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市民能够健康安全地饮用水。
通过上述技术规范,可以确保建筑和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市民饮用的水质是安全的,同时也可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为城市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直饮水设计规范流程名称华为公司直饮水系统设计标准_机关&中国区版本生效日期 2014-04-15MBS/ME&SO/MD&C/MNBP/M管理基础支持文件编码 L1D_R01/R31_HQ&CHN管理地产与物业运营拟制人杨冠祥/00174606 L2王结红/00123533、付洛莎流程审核人 /00161621、蔡宁安/00114290、L3 管理设计与建筑架构赵劲松/115877批准人任树录/00114283 L4 管理新建项目流程内服基建管理部部长 L5 新建项目设计管理 Owner适用范围机关&中国区文件名称文件编码华为公司基建项目标准手册MBS/ME&SO/MD&C/MNBP/MD_R01_HQ&CHN1. 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内所有涉及直饮水工程的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及设计质量,特编制本设计技术要求。
设计文件应在遵照国家相关规范及技术规定的基础上,并严格按照本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2. 概述明确直饮水系统具体技术标准。
3. 术语名称定义管道直饮水系原水经过深度净化处理达到标准后,通过管道供给人们直接饮用的统供水系统。
未经深度净化处理的生活饮用水或任何与生活饮用水水质相近的原水水。
对原水进行的进一步处理过程。
能去除有机污染物(包括“三致深度净化处理"物质和消毒副产物)、重金属、细菌、病毒、其他病原微生物和病原原虫。
4. 适用范围此标准适用于华为公司所有新建项目、改造及扩建项目(含VIP项目)的直饮水工程。
5. 参考标准1、 CJJ110—2006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2、 CJ 94--2005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3、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4、 GB 50015-200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5、 GB/T 29038-2012 《薄壁不锈钢管道技术规范》6、 YB/T 4204-2009 《供水用不锈钢焊接钢管》7、 CECS 277-2010 《建筑给水排水薄壁不锈钢管连接技术规程》8、 GB 12771-2008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9、 CJ/T_151-2001 《薄壁不锈钢水管》10、 GB/T 21835-2008 《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11、 2010版水系统GMP实施指南12、 10S407-2 《建筑给水薄壁不锈钢管道安装》13、 07SS604 《建筑管道直饮水工程》14、 CJJ/T154-2011 《建筑给水金属管道工程技术规程》1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版》 6. 内容6.1 系统设计1、预处理、膜处理和后处理工艺的选用和组合及出水水质应符合华为公司《饮用净水水质标准》的规定。
2、最高日直饮水定额可按下表采用用水场所单位最高日直饮水定额员工公寓楼 L/(人?日) 2.0,2.5研发办公楼、厂房 L/(人?班) 1.0,2.0培训楼 L/(人?日) 1.0,2.0短租公寓、酒店 L/(床?日) 2.0,3.0VIP项目 L/(人?日) 2.0,3.0注:1、此定额仅为饮用水量;2、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住宅楼可提高至4,5L,(人?日)3、最高日直饮水定额亦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
4、厨房具体用水量、用水点由厨房顾问提供确定。
3、直饮水专用水嘴额定流量宜为0.04,0.06L,s。
4、直饮水专用水嘴最低工作压力不宜小于0.03MPa。
5、管道直饮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不得与建筑内其他给水系统直接相连。
6、优先采用集中净化水处理方式,深度净化处理工艺采用RO反渗透膜处理技术。
7、水处理工艺流程应合理、优化,满足布置紧凑、节能、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操作简便、运行安全可靠和制水成本低等要求。
8、深度净化处理系统排出的浓水应考虑回收利用。
9、管道直饮水系统设计应设循环管道,供回水管网应设计为同程式。
10、管道循环控制系统采用何种形式根据系统具体特点选用,一般建议采用定时循环管道系统,可采用时间控制器控制循环水泵在系统用水量少时运行,每天至少循环管2次。
11、建筑物内高区和低区供水管网的回水管连接至同一循环回水干管时,高区回水管上应设置减压稳压阀,并应保证系统循环。
12、直饮水在供配水系统中的停留时间不应超过12h。
13、配水管网循环立管上端和下端应设阀门,供水管网应设检修阀门。
在管网最低端应设排水阀,管道最高处应设排气阀。
排气阀处应有滤菌、防尘装置。
排水阀设置处不得有死水存留现象,排水口应有防污染措施。
14、管道直饮水系统回水宜回流至净水箱或原水水箱。
回流到净水箱时,应加强消毒。
采用供水泵兼做循环泵使用的系统时,循环回水管上应设置循环回水流量控制阀。
15、建筑小区内各循环管可接至小区循环管上,宜采用安装流量平衡阀等措施。
16、各用户从立管上接出的支管不宜大于3m。
6.2 机房设计1、净水机房宜靠近集中用水点,可设在建筑物内,亦可室外单独设置。
2、净水设备宜按工艺流程进行布置,同类设备应相对集中布置。
机房上方不应设置厕所、浴室、盥洗室、厨房、污水处理间等。
与净水机房无关的管道不得进入或穿越净水机房。
3、室外单独设置的净水机房,尽量靠近园区中心位置,与化粪池、污水处理设施、垃圾站等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同时注意机房的隐蔽性、隔离和环境美化,要考虑设备搬运的道路和进出口。
4、净水机房应保证通风良好。
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8次,h,进风口应加装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附近不得有污染源。
5、净水机房应满足生产工艺的卫生要求;应有更换材料的清洗、消毒设施和场所。
地面、墙壁、吊顶应采用防水、防腐、防霉、易消毒、易清洗的材料铺设。
地面应设间接排水设施。
门窗应采用不变形、耐腐蚀材料制成,应有锁闭装置,并应设有防蚊蝇、防尘、防鼠等措施。
6、净水机房应配备空气消毒装置。
当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时,紫外线灯应2按30W,(10,15m)吊装设置,距地面宜为2m。
7、净水机房宜设置更衣室,室内宜设有衣帽柜、鞋柜等更衣设施及洗手盆。
8、净水机房应设置化验室,并应配备有水质检验设备或在制水设备上安装在线实时检测仪表。
9、产品水罐(箱)不应设置溢流管。
产品水罐(箱)应设置空气呼吸器,当采用臭氧消毒时应设置臭氧尾气处理装置。
10、净水处理设备的启停应由水箱中的水位自动控制。
11、净水机房门口及机房内均须设置视频监控系统,以保证用水安全。
6.3 材料选用及安装1、涉及直饮水的管道、阀门配件、设备等所用材质均应符合国家及华为的相关标准,并应达到《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7219的要求。
2、管道直饮水供水泵或循环水泵,应采用SS316/316L材质不锈钢水泵。
3、采用反渗透工艺处理的直饮水系统管道管材必须选用SS316L(022Cr17Ni12Mo2 )薄壁不锈钢给水管道。
壁厚小于2.0mm时采用承插氩弧焊接方式,壁厚大于等于2.0mm时采用对接焊。
4、直饮水管道管材、管件(弯头、三通等管道连接件等)要求内壁光滑,须选用浦项、太钢、宝新大型不锈钢生产企业生产的优质2B不锈钢板为原材料,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的氩弧焊焊接工艺加工制造而成,并可承受2.5MPa的水压。
5、 SS316L薄壁不锈钢焊接管道管材规格须符合下表的规定:公称直径外径(Dmm) 外径允许偏差(mm) 壁厚(Smm) 壁厚允许偏差备注 DN DN10 12.7 ?0.15 0.8DN15 16 ?0.15 0.820DN20 ?0.15 1.022DN25 25.4 ?0.15 1.032 DN32 ?0.15 1.235DN40 40 ?0.2 1.248.6 ?10% DN50 ?0.2 1.550.8DN65 63.5 ?0.3 1.5DN80 76.1 ?0.3 2.0DN100 101.6 ?0.4%D 2.0DN125 133 ?0.4%D 2.5DN150 159 ?0.4%D 2.5DN200 219 ?0.8 3.0DN250 273 ?0.9 4.01、此标准主要参考GB/T19228.2 《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组件第2部分:连接用薄壁不锈钢管》I系列、YB/T4204-2009 《供水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T21835-2008《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12771-2008《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管道》、CJ/T151《薄壁不锈钢水管》及各厂家样本资料编制。
2、列表中外径及壁厚的所做规定为最低要求,外径尺寸及壁厚可适当大于规定,但不可小于最低标准。
3、薄壁不锈钢管件(弯头、三通等管道连接件等)其原材料壁厚不得低于管道壁厚(DN50管件原材料壁厚1.2mm也满足要求)。
4、对接式氩弧焊连接时,管材与管材的壁厚、管材与管件的壁厚应相等,管材、管件的圆度或不圆度偏差应一致。
6、薄壁不锈钢管道系统的管道、管件(弯头、三通等管道连接件等)必须采用同一厂家,且必须为原板材。
不锈钢承插氩弧焊接管件(扩口式)。
7、薄壁不锈钢管件(弯头、三通等管道连接件等)的壁厚不可小于管道的壁厚,其内壁需做抛光处理,不可有内壁拉伤,划痕和脱皮现象。
8、管道安装施工须严格执行GB/T 29038-2012 《薄壁不锈钢管道技术规范》、CECS 277-2010 《建筑给水排水薄壁不锈钢管连接技术规程》、10S407-2 《建筑给水薄壁不锈钢管道安装》等有关标准,氩弧焊焊接时,管道内外壁均须采取氩气保护措施,氩气纯度不得低于99.99%。
9、管道安装施工前须由管道厂家进行安装培训,焊工应具备焊工证等相应资格证件,施工单位负责编制《管道安装施工方案》经监理、业主审批,施工前须做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合格后须编制焊接工艺规程或焊工作业指导书、工艺卡,焊工必须严格按照焊接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卡的对顶进行焊接。
10、嵌墙暗埋部分采用外覆PE防腐蚀316L不锈钢管,埋墙接头部分采用聚乙烯胶带缠绕。
暗敷管道管外径不宜大于26mm。
11、室内外明装管道应进行保温隔热处理。
12、室内直饮水管道与热水管上下平行敷设时应在热水管下方。
13、室内分户计量水表应采用直饮水水表; 14、直饮水系统应采用直饮水专用水嘴; 15、系统中须采用不锈钢管道管件及附配件(如管件、阀门等,特殊注明的除外),其中小于等于DN50的管道阀门应采用316L/316不锈钢材质的截止阀或球阀,并要求达到卫生饮用水标准;大于DN50的管道阀门应采用碟阀(阀瓣(板)为316不锈钢、过流部件的软密封材料和内衬材料要求达到食品卫生级标准。
) 16、原水箱板材采用SS304材质,纯水箱板材采用SS316/316L材质。
17、室外埋地管道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各地区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管道材质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土壤冰冻线以下0.15m,行车掉下的管顶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