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精品教学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9.03 MB
- 文档页数:96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成长地方》:介绍家乡、家庭和学校对我们成长影响。
2. 《我们环境》:探讨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3. 《我们法治国家》:阐述法律基本概念、法治国家原则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
4. 《我们价值观》: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以及道德品质培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认识家乡、家庭和学校对个人成长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性。
3. 使学生掌握法律基本知识,增强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法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治观念培养、价值观形成。
2. 教学重点:环境保护、法治国家基本概念和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家乡、环境、法治建设和价值观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重点内容,设计相关例题进行讲解。
(1)讲述家乡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家乡对个人成长影响。
(2)分析环保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
(3)通过法治案例分析,使学生解法治国家原则。
(4)讨论价值观塑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知识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每个章节和关键词。
2. 板书右侧:展示重点知识、公式、案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以“我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列举身边环保行为,谈谈自己看法。
(3)简述法治国家基本原则。
(4)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我为家乡做贡献”主题活动。
(2)组织环保志愿者活动。
(3)开展法治知识竞赛。
(4)举办价值观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针对性;2. 教学目标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突破;4.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逻辑性;6. 作业设计合理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深度。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的价值观第1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2课:我们的价值观2. 第二单元:规则与秩序第3课:社会生活中的规则第4课:遵守规则,维护秩序3. 第三单元:网络生活第5课:互联网时代第6课:网络交往,理性参与4. 第四单元:我们向往公平第7课:公平的含义第8课:追求公平,守护正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良好习惯,增强公平正义观念。
3. 提高学生网络素养,学会理性参与网络交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关系,网络素养的提升。
2. 教学重点:遵守规则,维护公平正义,理性参与网络交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视频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道德与法治2. 知识点:价值观、规则、网络生活、公平正义3. 结构:总分结构,每个单元和课时为一个分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第1课内容,谈谈你对美好生活的理解。
针对第4课,举例说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分析第6课,如何理性参与网络交往。
2. 答案:美好生活是充满道德与法治的生活,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努力。
遵守规则能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个人和他人的权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理性参与网络交往,要遵守网络规则,保护个人隐私,传播正能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结合现实生活,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例如:组织道德与法治知识竞赛、开展网络素养培训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学会尊重》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学会尊重》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的主题。
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尊重他人的意义,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道德观念,但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仍需培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不尊重他人的现象,如嘲笑、歧视、忽视他人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提高尊重他人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尊重他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
3.实践操作法:通过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学会尊重》。
2.课件:教学课件及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道具:角色扮演道具、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个关于尊重与不尊重他人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
提问:“请大家谈谈对这个场景的看法,你觉得尊重他人重要吗?”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尊重他人。
通过讨论,总结尊重他人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教材中的案例,亲身实践尊重他人的行为。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4.巩固(5分钟)发放卡片,让学生在卡片上写下自己尊重他人的一句话或一个行为。
第1课时《生活离不开反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三课的第1课时。
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一“我的健康成长”的第2条“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第一个话题“生活离不开反思”从回顾小学阶段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入手,引出“反思”的课题,让学生认识到我们都进行过反思,都有一定的反思能力,由此拉近了学生与“反思”之间的距离。
随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经验,并通过一个反思活动,明确反思的内容,说明反思的重要意义。
内容结构包括:认识反思离我们并不遥远;认识到我们需要主动反思;理解反思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反思是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发展自我认识的重要方法。
六年级学生已经进入或接近青春期,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开始关注“过去我”、“现在我”、“将来我”的联系,关注“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的一致性。
以前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来自父母、老师的评价,或者依靠同学、朋友的反馈。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他们开始主动地、独立地寻找答案。
学生生活就有了反思的需要。
六年级学生面临更多的学习、生活问题,他们临近小学毕业,面临激烈的竞争,需要适度总结和提炼过往的学习、生活经验;他们受同伴的影响日益显著,渴望和同伴更好地相处;他们的独立意识日渐增强,但又往往缺乏相应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学习与成长。
为了让自己更健康的成长,意识到反思对成长的意义就显得很重要。
教学目标:1.认识到生活需要反思,体会反思对成长的意义。
2.例举事例,感受到反思随时随地都在进行,随时随地可以进行。
3.掌握反思方法,养成主动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生活离不开反思,认识反思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这个寒假,我们全国上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反击战。
面对凶猛的新冠肺炎病毒,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抗疫情。
那么从这场没有硝烟的全民“战争”中,你们都产生了哪些想法?2.学生自由发言。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法治与我们的生活第一单元:法治的含义与作用第二单元: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2. 遵守规则第三单元:社会规则与秩序第四单元:遵守校规校纪3. 尊重与包容第五单元:尊重他人第六单元:包容与合作4. 共建共享第七单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第八单元:共享网络生活5. 环境保护第九单元:关爱自然第十单元:节约资源6. 热爱祖国第十一单元:热爱祖国第十二单元:国防教育7. 传统美德第十三单元:传统文化第十四单元:传统美德8. 全球视野第十五单元:走向世界的中国第十六单元:国际交流与合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治的基本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包容合作的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热爱祖国、传承美德、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治意识的培养、遵守规则的实践、环境保护的行动。
2. 教学重点:尊重他人、包容合作、热爱祖国、传统美德、全球视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课堂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法治、规则、尊重、包容、环保等问题。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法治、规则、尊重、包容、环保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2. 内容:各单元主题、关键词、重要观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法治在生活中的作用。
如何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秩序?尊重他人、包容合作的重要性。
从身边小事做起,关爱自然、节约资源。
热爱祖国,传承美德,树立全球视野。
2. 答案:法治在生活中的作用: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等。
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秩序: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等。
全册课件《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一、课程概述《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是针对我国六年级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
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为核心,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法治观念,为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法治精神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成为遵纪守法、有道德、有责任心的公民。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法治素养。
三、课程内容1.道德教育:包括诚信、尊重、责任、合作、公平、关爱等主题,通过故事、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法治教育: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知识,通过案例分析、法律条文解读和模拟法庭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提高法治素养。
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五、课程评价1.过程评价:通过对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检验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成长和进步。
六、课程实施建议1.教师应充分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做好教学设计,确保教学质量。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1、学会尊重教学目标:1、知道尊重的意义及作用,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会在生活中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必须具备理解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和能力。
在情景模拟和合作研究中了解尊重自己的表现,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一一推己及人。
2、通过研究,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良好品质,养成事事处处多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互相尊重。
教学重点:通过研究,让学生明白尊重无处不在,并在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识和品质。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尊重别人的方法,将尊重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了解尊重同学们,这是拍摄于2017年11月的一张新闻图片,在这张图片中你看到了谁?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从发生这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说起。
(播放视频)“挪椅子,扶老人,坐身边;这连续串动作延续刷屏,让网友们直呼“太帅了”。
从让座,你读到了甚么?这不是简单的“你请我让二而是一种直击人心的精神力量,它的名字叫“尊重”。
(板书:学会尊重)二、联系生活,畅谈尊重坐在身边的,一个是报效祖国的科学家,一个是服务庶民的老党员,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在各自岗位上散发光和热,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在你心中,哪些人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呢?为甚么?谈到尊重,我们往往关注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却忽视身边冷静无闻的人。
找一找,在你的身边,有哪些值得尊重的普通人呢?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讲讲他们的故事。
你看,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使冷静无闻,即使没有取得显著成就,他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这样规定:(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姓在法令面前一概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姓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所以,社会上每一个劳动者都应当得到尊重。
(板书: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将有那些变化呢?(板书:让生活更美妙,让社会更和谐三、创设情境,学会尊重尊重如此重要,那怎样才干学会尊重、做到尊重呢?我们先从尊重本人谈起。
《学会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3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反思,认识到反思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2、掌握反思的方法,学会运用反思解决问题;3、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进行反思,并记录下反思的结果;4、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反思的方法;2、反思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合进行反思;2、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课前准备:1、PPT课件、黑板、彩笔、教材;2、适当准备反思的情境,以供学生练习;3、准备反思记录表格。
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3课《学会反思》第二课时。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反思的概念,本节课将进一步教授反思的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反思的方法和应用。
通过情境演练,让学生自己寻找具体的情境,进行反思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反思的方法和意义。
同时,本节课也要引导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记录下重要的思考和感悟,提醒学生反思需要持之以恒,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反思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学生:反思是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审视,找出不足并进行改进的过程。
教师:非常好,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问题或困难吗?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呢?(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和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讲解反思的方法(10分钟)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反思的方法。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情境,请你们想一想,这个情境中有什么问题?(教师讲述一个情境,例如:小明上课不专心,成绩下降。
)学生:(思考情境中的问题)教师:非常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思考)教师:首先,我们要回顾过去,看看小明为什么上课不专心,是因为太累了还是其他原因?接着,我们要认识问题,找出小明上课不专心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小明对这门课程没兴趣还是其他原因?然后,我们要总结经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小明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或者找同学交流学习心得。
第一课学会尊重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以“养成交往品德”为主题展开,着重培养学生尊重、宽容、自省的品德,学生通过对三种道德规则的践行并不断塑造思想、道德、人格,完成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进一步融入社会公共生活之中。
《学会尊重》是第一课的内容,其中第一课时侧重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尊重有成就的人、尊重默默无闻的人、尊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等方面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能够用自己的方法筛选和整理资料。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对于“尊重”有一定了解,但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中,还缺乏对尊重的深入的思考和对尊重知行合一的习惯的培养。
因此本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尊重无处不在,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并旨在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尊重的方法,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知行合一。
三、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尊重无处不在。
行为与习惯: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知识与能力:知道尊重的意义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掌握尊重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尊重无处不在,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难点:在活动中掌握尊重的方法,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知行合一。
五、教学方式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法。
六、教学资源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活动1.收集自己所见所闻的关于尊重的小故事。
2.收集自己的身边值得尊重的普通人的事例。
(二)课堂导入活动1.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讨论:(1)说说图片的内容。
(2)从图片中你体会到什么?(3)什么叫尊重?尊重包括哪些具体内容?2.师生小结尊重的含义,导入新课。
(三)课堂教学活动活动一:尊重有成就的人(1)材料一:小华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师,好多桥梁建筑都是他设计的,小华特别尊重爸爸。
假如你是小华,你会怎样向同学们夸夸你的爸爸?答案预设:我的爸爸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设计出最坚固、最安全的大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