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李中学校本课程成果展示图片图片
- 格式:doc
- 大小:17.62 MB
- 文档页数:17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跨越发展纪实●于利军东坡居士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办学亦应如此。
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实施科学的管理,充分发挥学校机制和育人功能。
近年来,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全体同仁坚守“促进学生发展,为生命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走“以诚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之路,以创建“诚信校园、快乐校园、书香校园、精品校园”为己任,在发展中创建自己的特色,让学校闪耀自己独特的光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办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一、科学管理, 以人为本,优化机制1.以身作则。
好校长是学校之魂。
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要想管理好一所学校,校长及领导班子必须以身作则,作好表率。
几年来,滨海县二实小领导班子在学校工作中,率先垂范:管理上恪尽职守,服务群众;教学上实绩突出,不甘落后;教研上精通业务,主持课题,撰写论文。
校级领导中,有5人先后被评为市、县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我本人的教学专著《教海情缘》,被江苏教育出版社作为2008年教科研成果展示出版发行。
2.以诚立校。
诚信乃做人之本,亦为立校之本。
“我们要打出诚信校园,坚持以诚立身,以诚立教,以诚立业,以诚创业。
”这是立校的基本要求,也是全体师生孜孜以求的目标。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读诚信书、唱诚信歌、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推出“十佳诚信教师”、“十佳诚信学生”评比条例,让廉政文化走进校园,出台“廉洁为师八不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在全国第五届、第六届“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中,学校创作的《公民道德建设组歌》荣获特等奖,全省获此殊荣的学校仅此一家,11名老师在活动中获一等奖,二十八人次获二、三等奖,学校连续两年获得组织奖,校长被表彰为“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3.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科学规范管理,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精美源于细节细节决定成功──博文中学精细化管理缩影泰山博文中学是经泰山区教育局批准成立的现代化初级中学,目前有23个教学班,学生840人,全部实行小班化教学,教职工85人,专任教师69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市级优秀教师6人,省市级教学能手、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18人,本科学历100%,研究生2人。
学校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以素质教育为总抓手,秉承“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育理念,把“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为每一个家庭负责”作为教育原则,坚持“精细化管理,亲情式服务,个性化教学”的管理方针,努力培养基础扎实、习惯优良、特长明显、身心健康的新时代中学生。
办学七年来,素质教育成果显著,学生素质效果凸显,学校已成为泰城初中教学的精品学校。
“精美源于细节,细节决定成功”。
学校各项工作中都要在细微之中下功夫,不经意处做文章。
各项工作都做在了昨天,每个细节都注重滴水不漏,学校管理逐步走上健康快车道。
教师管理梯队化。
实行全员聘任制,做到了优胜劣汰,优化了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学校“能出能进,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大力吸纳德才兼备的中青年教师充实教师队伍,迅速组建一支起点高,素质好的教师群体。
结合实际,教师队伍实行梯队管理,青年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体,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突出抓好他们的成长工作,要以德为本,在实践中提高,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中年教师是学校的主要依靠力量,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重点发挥他们的敬业爱岗意识和传帮带作用;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是学校的精干力量,特别做好他们的聘用、考核等工作,在改革实践中学习提高,兼收并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对教师培养和管理,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敬业爱岗、钻研教学、积极探索、大胆改革蔚然成风,目前学校已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优良、爱生敬业、理念先进、值得家长信赖的教师队伍。
大同一中历年立德树人成果展
大同一中历年立德树人成果展是一个展示学校师生立德树人成果的活动。
通过展览,学校能够全面展示各个年级学生在品德修养、学业成绩、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荣誉。
在展览中,学校可以设置各个展区,分别展示不同年级学生的成果。
比如,品德修养区可以展示学生参加的道德模范评选、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的照片、证书和获奖情况;学业成绩区可以展示学生在各个学科方面的优秀成绩和获奖证书;社会实践区可以展示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贡献。
此外,还可设置特色展区,突出学校的特色教育项目和成果。
比如,如果学校有特色的科研团队,可以展示团队的研究成果和获奖情况;如果学校有优秀的艺术团队,可以展示他们的演出和参赛经历。
通过这样的展览,可以激励学生们不断努力进取,向他们展示身边的模范榜样,提高他们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
同时,也可以向社会展示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增强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美丽校园优雅成长校本课程之《树课程》美丽校园优雅成长校本课程之《树课程》杜焕云“树课程”研发背景介绍焦作市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优美教育特色的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共3万多平方米,已绿化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先后种植了百余种花草树木。
一进校园,满目葱绿,随处可见一棵棵茁壮挺拔的树木。
漫步在美丽优雅的校园里,细细地观赏,你会发现除了常见的杨树、柳树、松树、梧桐树之外,还有许多不常见的树种——皂荚树、杜仲树、楸树、朴树、流苏树、菩提树等,“树”成了焦作市实验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校园内72棵见证学校历史的参天古老的大树和682棵种类丰富、生机勃勃的小树,给学校带来了优美的环境。
整个校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
“树”通常是自然、绿色、生命、向上、坚定、坚强、希望的象征。
为了充分利用树资源,挖掘树文化,发挥树资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我们自主创新,大胆探索,研发了独具特色的《树课程》。
旨在以“树”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辨别能力、绘画能力、设计能力、整理资料能力等综合能力。
为了实施《树课程》,学校制订出一系列的实施方案。
一是认班树:每班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到校园里选择一种树作为本班的班树;二是取班名:每班根据本班所认养的树,结合树的本名及班级风格确定本班的班名,如:槐荫故事班、皂角串串班、银杏白果班、参天白杨班、墨梅点点班等;三是写班名:将本班的班名制作好悬挂在教室前,撰写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和凳子上;四是研究班树:不同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制订出各学科《树课程》教学目标,每月上一次班树课,开展与班树有关的学习与研究。
为了保证《树课程》的开展,我们还在课程计划上大胆创新。
1—6年级各学科每学期安排2个课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活动。
每学期末组织各班将各学科研究成果进行展示评比总结,毕业时将树文化课程的研究资料进行汇编成册。
如何使《树课程》与学科、活动课程有机整合,学科教育与学生活动有机整合,我们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2019·5■文/王妍霞课程整体目标:通过课程设计与实施拉近地理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感受“趣味地理”,在学习中形成地理学科能力,具备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发展地理实践力,形成人地协调观,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学生人文情怀、科学理性,形成家国意识。
课程分阶、具体目标与实施评价:第一阶段地理故事分享本阶段目标是通过搜集整理故事与分享,感受地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了解学习地理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观察学生学习,我发现绝大部分七年级学生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比较感兴趣,特别爱听关于科学家的探险故事,渴望了解奇妙的大自然,那么就用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吧!在整合多个版本地理教材的基础上,我指导孩子们根据自然和人文主题搜集相关地理新闻、笑话、诗词、谚语或小故事,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分享。
为了落实地理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评价建议的相关要求,我们制定了如下评价标准: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家长评价为辅,从故事的趣味性、与地理知识的相关性、语言表情的生动性、设计问题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听故事小组应做到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回答问题迅速、正确率高并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
通过故事分享与问答,孩子们感受到地理知识就藏在一则则新闻、一个个故事、一首首诗歌中,学习自然兴趣浓厚。
第二阶段主题任务驱动本阶段目标以主题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空间定位、交流评价、动手操作等多层次的学科能力。
故事分享令学生对奇妙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探秘地理现象”主题活动应运而生。
本活动旨在通过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利用地理知识评价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等的能力。
如学生们都知道日本的最高峰是富士山。
那为什么叫富士山呢?校本课上,一个关于“富士山由来”的传说故事延伸出“为什么富士山会冒烟呢?所谓的烟其实是什么呢?今天的富士山还像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冒着烟吗?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也如日本这般拥有众多的火山呢?火山给日本带来了什么?人们又是如何应对的?”等一系列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宣传片解说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校园文化建设解说词,仅供参考。
校园文化建设解说词【篇一】欢迎大家来到绥德县第二小学!我校创建于1903年,现有教职工76人,学生1000余人,共开设18个教学班,是一所历经百年的老校。
本学期,学校鲜明地提出了以“雅”为办学理念,并且把“雅”作为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以“涵养儒雅教师、培养文雅学生、润养高雅学校”为教育目标,对校园进行立面文化、走廊文化和班级文化的建设。
让校园成为了师生精神栖息的家园。
现在让我们步入校园的文化长廊——雅韵廊,廊栏主要以琴、棋、书、画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内在的文雅,同时这也落实到学校的校本课程中。
左边是文化长廊的六块宣传栏,从这里你可以了解到我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方向以及雅文化的内涵,崇德尚美维新的校风;博爱善导高效的教风;乐学善思笃行的学风,校徽的设计理念和寓意,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20**年以来,我们乘着绥德县有效教学年之东风,在积极学习借鉴各地名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聚焦课堂,尝试“一标六环节”目标导学模式的有效课堂教学改革。
整个长廊无一不体现雅文化的理念。
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个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这是学校对校园环境建设的要求。
学校充分利用空白墙壁,将其变成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的阵地。
走廊文化更是我校的一大亮点,一楼为雅行廊,走廊顶部分别粘贴着有关文明礼仪的名言警句,无声地规范着学生的言行举止,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现在我们所踏上的楼梯,是教师书画廊,这些作品全部由我校教师所创作,作品展定期更换,学校希望教师不仅有广泛的爱好,更要通过各种兴趣爱好丰富自身的内涵,打造出拥有阳光、智能广博的教师团队。
海龙镇中心校推门课展示(一)2018年开学季,海龙镇中心校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晨光熹微中拉开帷幕!第一节六年四班王金萍老师数学课《百分数(二)——成数》。
五字箴言,解成数一读(读题审题),二定(确定分率),三画(画出关键词“比”),四找(找出单位“1”)五解(列式解答)。
第二节六年三班高春丽老师执教数学课《税率和利率》。
用思考引发有效的学习,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高老师巧妙的谈话,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对生活的思考?让人记忆深刻!同时又不着痕迹的在学生心中植入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充分落实了德育与学科的整合!第三节石秀伟老师执教六年级英语课《Unit 1 How tall are第四节六年一班李靖老师执教数学课《圆柱的认识》。
教具辅助教学,解决了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观看、比较中,认识圆柱,了解其特点!用围一围的方式反推圆柱侧面展开图形,引导学生独立总结求圆柱侧面积的公式,并归纳理析侧面各部分名称与圆柱的关系!第五节五年三班郝艳秀老师执教语文课《白杨》第一课时。
古韵悠悠的课前互动,彰显着师生的文化底蕴,有序的识字训练,铸就了扎实的基础!第六节李安辉老师执教五年级科学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李老师规范的演示,学生专注的观看成为课堂最靓丽的一道风景!课程在演示——猜测——验证——结论的环节中逐一落实教学目标。
全员参与的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分工和有效组织,展现了李老师日常教学的严谨和规范,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总结提升!安全教育贯穿全课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彩的课堂就是百分百的参与功底!简洁明了的图表,清晰的呈现了20以内数的因数,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中蕴涵的奥秘,从而得出了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先特点后定义,水到渠成!第八节五年五班郭金霞老师执教语文课《白杨》第一课时。
《小白杨》歌曲导入,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为课程的开始拉开了帷幕!学生由歌中白杨的特点切入到文中白杨!识字中,不仅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还透过一个“疆”字,拓展到“新疆建设兵团”,了解他们为边疆建设做出的贡献,推荐观看相关影片,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了铺垫!“读”成为本节课的主线。
生命之花绽放,幸福溢满心房——“绿叶班”完美教室里的故事发表时间:2019-01-09T10:18:48.0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6期作者:周吉香[导读] 36张纯真可爱的笑脸,19名小绅士,17名小淑女,挂在我们三一班这棵茂盛的大树上。
孩子们如同片片绿叶,虽平凡,但不渺小;虽无声,但不能阻止它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冲击。
因为,我们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李庄镇第二小学25271136张纯真可爱的笑脸,19名小绅士,17名小淑女,挂在我们三一班这棵茂盛的大树上。
孩子们如同片片绿叶,虽平凡,但不渺小;虽无声,但不能阻止它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冲击。
因为,我们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一、充满阳光的教室我们三年级一班教室在一楼最西北角,地理位置特殊。
学校四周两层的商品楼把我们教学楼“捧”在掌心里。
只要晴天,太阳公公总会在我和孩子们的关注下、呼唤声中姗姗来迟,但我和孩子们依然乐此不疲。
毕竟,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它象征着新的希望,给人以新的力量。
并且,自己深深地懂得:所有时间里的东西,都会一去不复返的。
“10、9、8、……,跳出来喽!”教室里欢呼起来。
这是我们班同学们又在教室里一起隔窗看日出的情景。
每个晴天的早晨7点20分左右,我就和同学们一起看日出,7点40分晨读开始,开启全新的一天。
一束束阳光照在孩子们专注又快乐的脸上,孩子们清脆的朗读声在斑驳的阳光里环绕,窗台上的几盆绿萝、吊兰愈发生机勃勃。
不知道什么时候,太阳公公悄悄地走开了。
二、流淌着“爱”的课桌生命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是自然的教育,心灵的生发,就是把人心最深处的真善美激发出来,剩下的一切就顺其自然了。
作为班主任的我,在排位安排上,尊重同学们的选择,同位是“流动”的,本着从位置上东西中两周一换的原则,同桌人选是同学们自选最适合自己学习的好伙伴决定,最后没有自选成功的再由我来协调,这事竟然出乎意料的省心。
同学们和谐共处,积极向上,班级各项成绩名列前茅。
校本搭台,名师引领,共铸高品质课堂--- “首席教师、名师乡村行”活动英语组校本研修案例题记:在新区教育打造高品质课堂的背景下,大连市106中学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内涵,力图求新求变,更具特色。
学校依托新区西部教育集团的理念引领与资源优势,立足校本研修,开展了名师进校园---引领高品质课堂活动。
10月16日,来自大连市101、121中学、开发区二中的孙越明、王晶桥、魏颜熠、石玉红老师莅临校园,观摩指导了学校四位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科教师面对面,话课堂,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创新教法,对高品质课堂的创建、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出中肯的意见,名师的真知灼见令人耳目一新,让人受益匪浅。
同时,四位名师还精心准备了一堂课例,他们丰富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智慧、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和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蠃得了听课教师赞誉。
英语组校本研修纪实:为发挥名师在教育中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校依托新区西部集团的资源优势,践行西部教育集团十月份开展的名师进课堂送教下乡主题活动,与名师面对面,聆听专家对创建高品质课堂与我校教学模式研究的见解,加强与名师的交流与沟通,为我校教师送来教育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新课程改革,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我校英语组全体成员和大连市101中学的名师,孙越明教师全程参加了听课和研讨活动。
按照“本校老师上课——名师评课,研讨——名师上课——本校老师评后上”这一程序进行。
承担本次授课的是我校初二年级的未娜老师。
未娜老师在全体备课组的共同研讨和帮助下,为听课教师呈现了一节清晰,扎实,实在的英语听说课。
未娜老师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吸引了上课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以她热情大方的教态,有趣,新颖的教学设计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巧设情境,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真正做到了学英语,用英语,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
在评课环节,孙越明老师对我校未娜老师的课以及我校英语组的团结协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授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客观而全面的点评和指导,在交流中,我校教师纷纷就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与孙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活跃,研讨氛围十分浓郁。
扎根乡村抱朴守正---包鸾中学校“朴素教育”核心文化建设案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需要,是提高育人水平的需要。
同时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机组合部分,对课程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与课程改革关系密切。
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改革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结合我校情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构建一个以“包中文化、包中形象、包中表达、包中精神”四维度的“朴素校园文化”体系,努力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
一、建设“朴素教育”核心文化的背景。
我们把“朴素教育”作为学校核心价值观,扎根乡村、摒弃浮华、抱朴守正,做到“不喧哗、自有声”,更要立足民本、服务乡梓。
一方面,构建“朴素教育”核心文化体系。
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将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教风常见等文化元素溶入到包中文化、包中精神、包中形象、包中表达四个维度中,不断丰富“朴素教育”主题文化的内涵,并统领全校工作。
另一方面,丰富“朴素教育”核心文化的实践。
学校通过多种载体、多种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实践学校核心文化。
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举止文雅、行为儒雅、品格高雅的“三雅”行为文化;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文化;多元并举的课程文化、整洁优雅的环境文化,真正做到了时时有文化、处处有文化、事事有文化。
二、系统构建“朴素教育”核心文化体系。
学校从包中文化、包中精神、包中形象、包中表达四个维度不断丰富“朴素教育”主题文化的内涵。
(一)、包中文化以“笃信好学、作之不止”为校训、以“见素抱朴、蒙以养正”为办学理念、以“立学为本、治学报国”为办学宗旨丰富包中文化。
(二)、包中精神以慎思独行、厚德守静、精诚合作、兼收并蓄为标准凝聚学校,打造包中精神。
(三)、包中形象营造“不居其华、大而能谦”的学风、“孳孳为善、如琢如磨”的教风,“讲正气、养大气、增才气”的干部建设目标,“志存高远、敬业勤勉、就真务实、奉献育人”的教师形象标准,系统设计文字系统、符号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塑造了崭新的包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