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
- 格式:pdf
- 大小:150.37 KB
- 文档页数:10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创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评价城市的创新能力,需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本文旨在构建一个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其要素和指标。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由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主体能力三个方面组成。
技术创新能力是指城市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和创新资源利用能力。
科研能力反映城市科研机构的创新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科研经费投入、科研人员数量和科研成果产出等指标进行评估。
技术转化能力反映城市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技术合作项目数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资源利用能力反映城市对科技创新资源的利用能力,可以通过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和技术引进合作项目数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环境是指城市的创新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创新网络和创新文化。
政策支持是指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支持程度,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和创新政策数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网络是指城市创新活动的网络结构和组织方式,可以通过创新联盟数量和创新人才流动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文化是指城市对创新的认可和推崇程度,可以通过创新企业数量和创新教育资源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主体能力是指城市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企业创新能力、高校创新能力和人才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反映了城市企业的创新水平和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企业创新投入、企业科研合作项目数量和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率等指标进行评估。
高校创新能力反映了城市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高校创新经费投入、高校科研成果数量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
人才创新能力反映了城市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水平和人才流动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主体能力三个方面,涵盖了城市创新的各个要素。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城市发展的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估和监测的一种工具,旨在评估城市的创新水平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可以用于评价创新型城市的指标体系的几个主要方面:1.科技创新指标:(1)研发投入:评估城市在研发活动上的投入,包括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数量和研究设施数量等因素。
(2)高新技术产出:评估城市的高新技术产出,包括专利数量、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出等因素。
(3)创新主体数量:评估城市创新主体的数量,即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孵化器等创新机构的数量和质量。
2.创新环境指标:(1)政策环境:评估城市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和创新资源的分配情况。
(2)人力资源:评估城市的人才储备和吸引力,包括高素质人才数量、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流动性等因素。
(3)科技基础设施:评估城市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如研发平台、科技园区和创新中心等。
3.创新产业指标:(1)产业结构:评估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否以创新型产业为主导,如信息技术、新能源和生物技术等。
(2)创新企业数量:评估创新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如初创企业的数量、成长性和创新能力等。
(3)创新产出效益:评估城市通过创新活动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创新产业的增加值、创新就业机会和社会创新能力等。
4.可持续发展指标:(1)生态环境:评估城市在创新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净化和废弃物处理等。
(2)社会影响:评估城市创新活动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包括社会包容性、公平性和质量生活等。
(3)城市治理:评估城市政府的创新能力和治理效能,包括政府创新能力、政策执行力和政府公信力等。
总结起来,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综合考虑科技创新、创新环境、创新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指标,以便准确评估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这将有助于城市决策者制定创新政策、改善创新环境,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引言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中,城市作为现代化社会的核心和引擎,承载着人口集聚、经济繁荣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功能。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更高水平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各地政府和城市管理者的共同目标。
然而,要评估城市创新能力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以用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的指标。
一、创新生态系统指标创新生态系统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础,通过评估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和活力,可以了解城市创新生态的发展程度和创新资源的充足程度。
相关指标包括研发投入比例、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密度、科技成果转化率等。
1.研发投入比例:研发投入是创新的基础,对创新型城市建设非常重要。
研发投入比例反映了城市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水平。
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密度:高新技术企业是城市创新主体之一,其数量和密度反映了城市的创新能力和活力。
3.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关系到城市创新的实际效果。
科技成果转化率指标反映了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能力。
二、人力资源指标1.高层次人才数量和比例:高层次人才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其数量和比例反映了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和创新潜力。
2.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校毕业生是城市的人才储备,高就业率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和创新型企业的需求。
3.人才流动指数:人才流动是城市创新能力的表现之一,通过评估人才流动指数可以了解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和发展潜力。
三、创新资源利用指标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非常重要,通过评估城市的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可以了解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相关指标包括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和密度、创新产业占比、创新资源利用效率等。
1.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和密度:知识产权是创新的核心资产,申请数量和密度反映了城市创新活动的强度和成果。
2.创新产业占比:创新产业的发展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评估创新产业占比可以了解城市创新产业的发展水平。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绪论
创新型城市是指在尊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就改善城市状况和经济发展的问题,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城市的创新能力的综合提升以及达到良好的生活环境的一种城市经济演进模式。
由于技术、经济、资源等发展的离散性,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除了要求其有效性,还要求此系统能够综合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因素,反映出城市创新能力的规模和深度,这也是评价城市创新能力的必要要求。
随着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我国在评价城市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根据城市创新理论的分析,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属性指标:主要体现城市创新能力的资源属性指标,主要是指城市资源的分布、素质及其在创新活动中的应用效果。
2、运作机制指标:主要指市场、政府、企业等各方面在城市创新活动中形成的关系的明确性,以及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机构对城市创新活动的支持和促进。
3、创新因子指标:主要是指城市创新活动的发起者、参与者、参与方式及其对城市创新活动的贡献程度等指标。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不同城市进行创新能力评估的一套标准和方法,旨在帮助城市了解自身创新能力的强弱,并制定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本的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论述其重要性和作用。
首先,城市创新环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衡量城市创新环境可以从政策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入手。
政策环境包括政府支持政策和行政管理效能。
教育环境包括高等院校数量和质量、科研机构等。
社会环境包括科研人员待遇、创新创业氛围等。
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创新产业园区和科技孵化基地等。
其次,创新主体是创新能力的主体。
创新主体可以分为政府机构、企业和科研机构。
政府机构包括相关政府部门和创新引领机构。
企业包括大中小型企业以及创新创业企业。
科研机构包括高等院校、国家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等。
评价创新主体可以从创新投入、创新活动等维度考察。
第三,创新支撑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保障。
创新支撑可以考察城市的创新人才、科技资源和创新投入。
创新人才包括科学家、工程师等高素质人才,以及创新创业人才。
科技资源包括科研设施、科研经费和科技产权保护等。
创新投入包括研发经费、专利申请和科技成果转化投资等。
第四,创新成果转化是评价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创新成果转化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率、技术合同和专利申请等。
科技成果转化率反映了科研成果实际应用的效果。
技术合同反映了科技服务和技术储备的能力。
专利申请反映了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
最后,创新绩效是评价创新能力的最终指标。
创新绩效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考察。
经济效益包括创新创业企业的创新收入和税收贡献等。
社会效益包括科技成果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创新产业对就业的促进等。
环境效益包括创新活动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和创新产业的绿色发展等。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一套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帮助城市了解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提供发展指导和政策支持。
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
一、定义
二、基本指标
1、社会经济指标:指城市活力指数、生活质量指数、城市发展动力
指数、创业指数、投资指数等;
2、科技创新指标:指创新型项目实施、技术改造创新、科技培育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
3、城市现代化指标:指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指数、城乡空间指数、节能环保指数等;
4、地形自然指标:指城市生态环境指数、地质灾害防治指数、拆迁
指数、水资源指数等;
5、治理指标:指城市治理效率指数、社会秩序指数、职能分工指数、安全防护指数等。
三、评价和监测方法
1、评价方法:依据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采用抽样调查或
实地考察的方式,综合社会各界的意见,从不同时期对城市发展情况进行
综合评价。
2、监测方法:通过主动搜集、定期报道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实时跟
踪和及时调整城市建设的情况,保证城市发展的稳定性和有序性。
四、加强建设。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创新型城市是指在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城市。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估城市创新水平和能力的一套指标体系,能够全面衡量城市在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提出一种评价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解释其重要性。
一、创新投入方面的指标1.研发投入:衡量城市创新能力和动力的重要指标,包括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企业研发投入、高校科技经费等。
2.人力资源:衡量城市创新人才的集聚程度和质量,包括研究人员数量、高学历人才比重、知识产权人才等。
二、创新产出方面的指标1.科技成果转化:衡量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包括专利申请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成果转化率等。
2.创新型企业数量:衡量城市中创新型企业的数量和比重,包括初创企业数量、高成长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等。
三、创新环境方面的指标1.产业链完整度:衡量城市产业链的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产业链完整度指数、重点产业发展水平等。
2.政策环境:衡量城市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和科技创新环境的友好程度,包括投资政策、科技创新引导政策等。
3.创新交流平台:衡量城市创新社群的活跃度和合作程度,包括创新孵化器数量、科技园区数量、创新大会举办次数等。
四、创新能力方面的指标1.科技创新能力:衡量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高校科研水平、科技创新产出质量等。
2.创新驱动能力:衡量城市推动创新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包括政府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
以上指标体系是基于创新型城市的核心特征,全面衡量城市在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城市创新水平和能力,为制定政策、投资和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引导城市朝着创新型城市方向发展,优化城市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创新发展能力。
同时,对于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来说,能够提供科学、客观的判断标准,为决策提供参考,推动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是评估和衡量城市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准,对于推动城市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应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环境、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产出和创新服务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下面给出一个包含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创新产出和创新服务的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
一、创新环境指标1.政策环境:政府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包括创业激励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
2.市场环境:市场竞争的程度和市场规模,包括市场开放度、市场竞争指数等。
3.基础设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等,以支持创新活动的进行。
4.教育环境: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二、创新资源指标1.人力资源:城市的人力资源储备情况,包括高级人才、研究人员和创新创业人才的数量和素质。
2.资金资源:城市创新投入的规模和比例,包括科研经费投入和创新基金等。
3.知识资源:城市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研发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
4.创新平台:城市的创新创业孵化器、科技园区和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平台的数量和服务质量。
三、创新能力指标1.科技水平: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包括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以及科研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2.创新能力:城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包括企业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
3.创新网络:城市的创新网络和联盟,包括企业之间、企业和高校之间、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
四、创新产出指标1.专利申请:城市的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
2.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情况,包括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的情况。
3.创新企业:城市的创新型企业数量和质量,包括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等。
五、创新服务指标2.创新文化:城市创新文化的氛围和推广情况,包括创新思维、风险意识和创新文化建设等。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一、总体说明《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条件、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创新环境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
(一)基础条件城市基础条件状况是城市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支撑,是创新产生的必备条件。
从全球来看,公认的创新型城市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较大人口规模。
城市基础条件指标包括人均GDP、每万人拥有的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数和城市环境三个二级指标。
(二)创新投入创新资源的投入是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
创新投入主要包括创新人员的投入和创新资金的投入。
创新投入指标由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科学技术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和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等四个具体指标构成。
(三)创新绩效创新绩效用来反映创新的成果。
创新绩效指标由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高技术产业当年价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万元GDP综合能耗、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占GDP 的比重和每万名R&D人员国际科技论文数五个二级指标构成。
(四)创新环境创新环境包括创新的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
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为创新活动提供文化上的支撑。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保障企业创新、产业创新、服务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的重要条件。
创新环境指标由创新政策制定和落实、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基地、科学技术普及、科技管理机构建立和健全,以及组织实施及考核评价实施情况等六个方面构成。
二、指标体系框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3.城市环境(%)创新投入1.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3.科学技术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4.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人)创新绩效1.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件)2.高技术产业当年价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4.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占GDP的比重(%)5.每万名R&D人员国际科技论文数(篇)创新环境1.创新政策制定和落实2.科技人才队伍建设3.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基地4.科学技术普及5.科技管理机构建立和健全6.组织实施及考核评价实施三、数据来源创新型城市评价数据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从公开渠道获得的数据,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试点城市(区)的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等;二是各试点城市(区)上报的数据;三是从其它渠道获得的相关统计数据。
第5卷第10期经济与社会发展VOL.5.No.10 2007年10月ECONOM I C AND S OC I A L DEVELOP MENT OCT.2007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研究卢小珠,卢宁宁,邹继业,赵选忠[摘要]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是评价一个城市创新能力最基本的前提,而目前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大多是理论推断,缺乏实用价值。
为使创新型城市具有可衡量性,文章总结了现有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动态连续性和简明扼要性等原则,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分为人才资源、物质基础和创新成果三大部分48项指标;根据国内先进城市在相关指标上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未来五年中国创新型城市应达到的标准。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研究[作者简介]卢小珠,广西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卢宁宁,广西工学院管理学副教授;邹继业,柳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赵选忠,柳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广西柳州545006[中图分类号]F29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0-0056-05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灵魂,是技术革命的生命。
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后,创新不仅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而且也是我国许多地区的发展战略,许多城市都把构建创新型城市作为“十一五”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选择。
但是,什么是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的衡量标准是什么?达到什么水准可以称为创新型城市?却没有统一的标准。
理论界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各异,各个城市在制定目标时各有各的内容和标准。
这不仅使将来是否实现创新型城市无从评价,而且使构建创新型城市成为随意性很大的空间。
为使创新型城市具有可衡量性,本文试图就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作些力所能及的探讨。
一、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所谓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即评价的内容,也就是从哪些方面来衡量一个城市是否进入创新型社会。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及其实践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不断向着创新型的方向前进。
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市的创新能力除了对城市人文素质提升有促进作用之外,也能更好地配合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及人才培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城市未来。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1、人才方面人才是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城市的创新能力和人才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越强,其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能力也越强。
所以,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中,人才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
人才的构成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口总量中高素质人才的比例;二是人才流动的规模和质量。
这些都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科技创新方面科技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且这一方面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各种公共政策的支持。
科技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各类研发机构的数量;二是发明专利数量和质量;三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这些因素能够反映出城市创新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创新型城市对自身未来的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
3、创新生态方面创新生态是指城市实施创新,促进各行业共创、共享、共进的主流思想,培植创新文化,为创新之花创造最好的土壤环境。
这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二是创新型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三是创新型企业的成长环境;四是科技创新平台的数量和质量。
这些指标反映出了当地政府,社会各界和企业对创新的认识和投入程度,更为全面地看待城市创新生态,有助于城市创新环境的全方位加强。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研究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案,实践经验是大有助益的。
以下是几个城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1、深圳作为一个全球科技创新重镇,深圳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深圳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础,吸引全球范围内的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建设了一大批的技术创新平台,如深圳前海综合经济区和南山科技园等。
2、杭州杭州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应用,建设了"城市大脑",实现了"感知城市、理解城市、治理城市"的智慧城市体系,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和合理化。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创新型城市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创新资源———创新活动的基础。
包括人才、信息、知识、经费。
创新机构———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
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等。
创新机制———保证创新体系有效运转。
包括激励、竞争、评价和监督机制。
创新环境———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
包括创新政策、法律法规、文化等软环境;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硬环境;以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外部环境。
创新型城市的四大类型一是文化创新型城市。
这类城市,如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和芬兰赫尔辛基等,其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与内容,偏重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即依托经济繁荣发达和较强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大力推进文化创新,通过文化艺术领域创新,打造全新的城市发展形态。
文化创新型城市,通常为一国的首都或重要城市。
二是工业创新型城市。
这类城市,如美国堪萨斯、英国哈德斯费尔德和韩国大田等,其城市创新发展的重点,是以工业创新作为突破口,即依托地处大都市周边,工业基础比较扎实,工业领域的人才、技术等优势比较突出的支撑,大力推进工业技术创新,形成以工业产业创新带动城市发展创新的格局。
三是服务创新型城市。
这类城市,如美国纽约、德国柏林和日本东京等,其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与内容,是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创新型城市的主攻方向,通过不断创新城市的服务,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着力发展服务型经济,不断满足本地城市居民各种需要,也不断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各种跨国服务,同时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融合。
服务创新型城市第三产业发达,社会综合服务能力较强,政府服务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较高。
四是科技创新型城市。
这类城市,如印度班加罗尔、美国硅谷、加拿大渥太华等,主要出现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其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与内容,是突现科技集成和科技创新。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一、总体框架
1.科学性: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要求,利用理论规律、技术规律和实践经验,科学组织编制有关评价体系;
2.全面性:要求评价体系全面性好,应考虑政策、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创新创业、资源开发利用等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因素;
3.准确性:要求评价体系准确无误,使评价结果能反映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真实状况;
4.可行性:应考虑评价体系的实施难度,应采取可行的措施,避免手段不够新颖或耗费时间过长;
5.公正性:要求评价体系公正公平,避免某些城市因资源等原因而获得不公平的评价结果。
二、具体指标
1.政策支持:反映政府在支持创新型城市发展方面的力度;
2.基础设施:反映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包括交通、能源、公共服务等;
3.技术创新:考量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专利、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引进;
4.人才引进:考察城市引进外来人才、发展本地人才的情况;
5.创新创业:反映城市能够培育创新企业及推动创新文化发展的水平;
6.资源开发利用:考察城市在经济、财政、人口以及自然资源的开发
利用方面的能力;
7.对外开放:考察城市在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