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形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美学》第六章第四节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4
第六章艺术论(二)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式本体论原是一个哲学范畴,是西方哲学中研究世界本原或本性的最根本部分,亦称“存在论”。
借用哲学上的本体论观念来讨论艺术的存在方式。
一、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虽然艺术品是一个多层次结构,但意象是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关键层次。
二、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艺术意象始终只能存在于艺术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心理活动中,存在于这两个主体的审美经验中。
“艺术存在于艺术品的意象世界中”这一初级规定前进了一步,获得了艺术存在方式的深层规定,那就是:艺术存在于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意识中。
三、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从结构角度而言,艺术品的核心是意象;但从艺术存在方式而言,艺术品则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中介与桥梁。
作为中介,艺术品有三个基本特征:(一)他律性。
艺术品就其中介功能而言不是独立自足、自在自为的,而是为他者存在,受他者制约的。
(二)形式符号性。
艺术品以形式符号的方式负载着艺术意象而成为沟通两个主体的纽带。
(三)开放性。
艺术品作为中介,不能是封闭的,而只能是两头开放的,一头向艺术家开放,一头向欣赏者开放。
一方面,只有向艺术家开放,艺术家创造的意象世界才能物态化,物化为艺术品。
另一方面艺术品只有向接受者开放,才能呈现它的基本特质。
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这样一个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
这个流程就是艺术的存在方式。
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过程是艺术存在的三环节中第一个也是首要的一环。
就本体论而言,《红楼梦》决不只是曹雪芹写下或以后转抄、印刷的一个语言文本,它应存在于从曹氏创作到历代流变的各种版本的文本,再到二百多年来形形色色的读者的阅读欣赏活动这样三个环节的全过程中。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艺术家只要在心灵中完成了对世界的直觉,产生了直觉的意象,即直觉品,就算完成了艺术,无须通过一定的媒介加以表达或传达。
自考美学第六章艺术论(二)(自考必过)第六章艺术论(二)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式☆艺术意象的创造→意象的凝定→意象的重建☆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本体论——原是哲学范畴,是西方哲学中研究世界本原或本性的最根本部分,亦译为“存在论”。
艺术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展示艺术的存在方式。
一、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在所有的艺术品中提取到艺术品有共通的东西,就是艺术意象。
如果一件东西不能提供或不能转化为意象,那么就不能称之为艺术品。
艺术只能存在于艺术品的意象世界中。
二、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艺术意象是一种精神存在,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
一方面,意象与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另方面,意象又与艺术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
接受者并非被动接受意象,而是在感受、体验的同进加以重建和再创造,形成新的意象世界。
创作主体意识中的审美意象,经艺术品的中介,传递到接受主体的意识中,经其再创造而获得生命。
因此,艺术意象始终只能存在于艺术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心理活动中,存在于这两个主体的审美经验中。
三、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艺术品的核心是意象。
从艺术存在的方式看,艺术品则是创作主体与接受者之间的中介。
作为中介的艺术品,有三个基本特征:他律性;形式符号性和开放性。
他律性——艺术品是为他者存在,受他者制约。
艺术品“是为人类心灵而存在的”(黑格尔)。
另外,艺术品的意象是创作主体审美经验和心理创造的结果,其基本特质决定于创伤主体。
第三,它还受制于接受主体。
形式符号性——艺术品是一种过渡性的存在,它以形式符号的方式负载着艺术意象而成为沟通两个主体的纽带。
开放性——一头向艺术家开放,一头向欣赏者开放。
只有向艺术家开放,艺术家创造的意象世界才能物态化,物化为艺术品;只有向欣赏者开放,才能呈现它的基本特质。
现代阐释学的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体现在人类无限延伸的审美经验中。
00037美学_自考笔记完整版00037美孥自考笔记七章全笔记依据敃材《美孥》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孥処版社,2007,笔记依据目彔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孥是一门什举样的孥科第事节美孥的诞生不孥科収展第三节美孥的哲孥基础第四节审美不亰生第亏节美孥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事章审美活劢论第一节审美活劢的存在斱式第事节审美活劢丨的主体不对象第三节审美活劢的収生第三章审美形态论第一节审美形态的典涵呾特彾第事节审美形态的形成呾収展第三节优美不崇高第四节悲剧不喜剧第亏节丑呾荒诞第四章审美经验论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呾特彾第事节审美经验的典在结构1 / 88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劢态过程第亏章艺朮论(一)第一节艺朮不艺朮作品第事节艺朮品的层次结构第三节艺朮品:创造意象丐界第四节意境第亏节艺朮的功能第六章艺朮论(事)第一节艺朮的存在斱式第事节艺朮意象的创造呾生产第三节艺朮的创造力不艺朮技巧第四节艺朮的形态第亏节艺朮意象的接叐呾重建第七章审美敃育论第一节丨西美育观的源流第事节美育的典涵第三节美育的特点第四节美育的功能第亏节美育的目的第一章绪论单选: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丨,区分了美的亊物不美本身的是(柏拉图)2 / 881.2,黑格尔讣为美孥是研究(艺朮)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亰物。
(分析哲孥)1.4,丨国当代著名美孥家李泽厚讣为,美孥是以,美感经验,为丨心研究美呾艺朮的孥科。
1.5,曾对索福兊助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辫•芬奇的《蒙娜,莎》,仍恋殎情结的觇度迕行览释的是(弗洛伊德)1.6,在心理孥领域,提処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 1.7,丨国当代著名美孥家蒋孔阳主张美孥的研究对象是(亰不现实乀间的审美兰系) 1.8,审美活劢最高级、最兵型的形式是,艺朮美,1.9,讣为审美对象呾艺朮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不艺朮品相于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1.10,诹贝尔奖获径者杨振宁在《美不物理孥》丨提到的是(科技美) 1.11,亰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关丨不包括(哲孥孥科)1.12,美孥的性质是(一门兰二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亰文孥科)1.13,美孥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劢)1.14,美孥研究的核心斱法是,哲孥斱法)1.15,二1750年创立了美孥的是(鲍姆加登)1.16,美孥演发的三丧阶殌的第一丧阶殌是(审美意识)1.17,悲剧意识属二(高级审美意识)1.18,柏拉图讣为,真正的美是(理念)1.19,蒋孔阳讣为,美孥仍哲孥不文艺理论丨独立処来是在(文艺复习乀后)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孥乀父,1.21,鲍姆加登将美孥觃宐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讣识)的孥科。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概论课程(课程代号:00504)考试大纲目录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I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艺术的形态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及要求第二章艺术的发生、发展和社会功用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及要求第三章艺术作品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及要求第四章艺术家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及要求第五章艺术创作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及要求第六章艺术欣赏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及要求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艺术概论》课程是高等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
它是以美术、音乐为主线,扩及文学、戏剧、舞蹈等多门类艺术,力求在中、西艺术比照中探索艺术新观念,并建立艺术理论教程新体系。
《艺术概论》就是艺术理论,是人类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阐述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之间的基本问题。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性特征;掌握艺术形态的基本特点及内在联系;进一步了解艺术产生、发展与存在的规律和意义;健全学生的系统学科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力,从而能在相对系统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思想性和创新性,为艺术教育专业的学子们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材的第一、三、五、六章是考核重点。
第一章内容要求学生理解艺术形态的种类、特点、构成关系及艺术形态与主体世界的关系,掌握艺术的本质及规律性特征。
第三章要求学生把握什么是艺术作品,理解有关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并从本体论上把握艺术作品。
第五章要求学生在了解艺术创作和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艺术创作的过程做出理论分析和总结,并进一步掌握艺术创作理论及类型(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自然论和中国的艺术精神)。
自考《美学原理》精华要点(第六章)第六章艺术论(二)艺术的存在方式:(1)艺术首先存在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2)艺术只能存在与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3)艺术存在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为什么艺术只能存在狱卒提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艺术意象并非一种客不雅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精神存在,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或者说,是主体自艺术创造和欣赏时所生长的一种总和的意识形态,一方面,意象与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
另一方面,意象有与艺术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从结构角度而言,艺术品的核心是意象,但从艺术存在方式而言,以说呢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中介与桥梁,作为中介,艺术品有三个基本特征:(1)他律性(2)形式符号性(3)开放性为什么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得生成?意象是艺术存在的核心,艺术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及其流程之中,艺术活动的开端有意象的产生为标记,在艺术的“创造——艺术品——接受”的流程中,贯穿始终并处于核心地位的是艺术创造阶段艺术家意象的生成,艺术家的“人心之动”就是意象的创造和生成意象的孕育过程(1)艺术意象首先是艺术家实践的产物,是艺术家主体同客不雅世界的存在发生交互关系,交互作用而生成的(2)作为艺术创造开端的意象的孕育,必然是遗嘱客体的相遇开始的(3)艺术家的主体意识与世界相遇,在特定条件下,会装出火花,引发艺术家的创作冲动意象的产生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物态化合物化的表达,在这个阶段中,艺术意象进一步完善获得形式符号和物质实体,是艺术品最终的以产生。
(1)意象的从无到有就是要将主体在酝酿重的隐藏在深层潜意识的意义明晰化,把散漫的,不成把握的感觉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整体(2)意象的从无到有,还是意象的意义内容在无的运动中最终得到外在形式符号,转变为有(3)意象的从无到有,没有物态华语物化的实在形式是不成能实现的(4)艺术意象的创造和艺术品的完成,本色上是一种生产在古希腊,“艺术”一词是包罗工艺性制作的涵义的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主要表示为艺术敏感,艺术想象力,艺术技巧和灵感等方面。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讲义一、概述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现象的学科,旨在培养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以及理解艺术创作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美学被视为通识课程之一,对于提高个人素质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1、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美、美感和艺术现象。
其中,美是指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满足和振奋的客观存在;美感则是指人们对美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艺术现象则包括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过程以及艺术欣赏活动等。
2、美的形态美学研究美的形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
自然美是指自然景观的美,如山川、河流、森林等;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活动的美,如文化、教育、科技等;艺术美则是指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美。
3、美的创造与评价美学研究美的创造和评价。
美的创造包括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艺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艺术风格等;美的评价则包括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评价和批评等。
4、美的应用美学研究美的应用,即如何将美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如何运用美学原理进行环境设计、如何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等。
三、学习方法1、掌握基本概念:首先需要掌握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美、美感、艺术现象等。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或相关书籍来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了解美学思想史: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美学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美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可以阅读相关著作或学术论文来了解更多信息。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美学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应用。
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参加艺术活动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4、多角度思考:美学研究涉及多个领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可以结合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来深入探讨美学问题。
5、积极参与讨论:参加学术讨论会或与同学进行讨论,可以加深对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也可以了解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拓展自己的思路和视野。
四、考试方法与技巧1、熟悉题型和考试时间:在考试前要熟悉各种题型和考试时间分配,以便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讲义嗨,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聊聊这让人又爱又挠头的《美学》。
咱先来说说啥是美学。
美学呀,可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
它其实就在咱们的日常生活里,就像你看到一朵绽放的花,心里涌起的那一丝欢喜;或者听到一首动听的歌,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起来的那种愉悦。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公园散步。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春风轻轻地吹着。
我看到湖边有一位画家,正专心致志地对着湖水和岸边的垂柳作画。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专注和陶醉,手中的画笔在画布上轻快地舞动。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美学的力量啊!它能让人沉浸在对美的感受和创造中,忘记周围的一切。
美学这门学问,它研究的可不只是表面上的好看不好看。
它要探究的是美的本质、美的形式,还有我们人类是怎么感受和判断美的。
比如说,为什么有些建筑让人觉得宏伟壮观,而有些就显得平淡无奇?为什么有些艺术作品能流传千古,而有些就只是昙花一现?在美学的世界里,咱们会遇到各种各样有趣的理论和观点。
像柏拉图说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康德认为的“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还有黑格尔主张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晕乎?别担心,咱们慢慢理解。
就拿艺术来说吧,艺术可是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从古老的洞穴壁画到现代的抽象画,从激昂的交响乐到轻柔的民谣,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独特的美。
比如梵高的《向日葵》,那浓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线条,表达的是他内心对生命的热烈渴望。
而莫扎特的音乐,那灵动的音符就像小精灵在耳边跳跃,让人心旷神怡。
咱们再来说说审美体验。
每个人对美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审美的主观性。
就像有人喜欢热闹的街市,觉得那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是一种美;而有人喜欢宁静的乡村,觉得那田园风光才是最美的。
而且,美学还和咱们的文化、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
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含蓄、内敛的美;而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更强调个性和张扬。
总之,美学这门课呀,既有趣又能让咱们变得更有眼光,更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
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美学》第六章第四节讲义
艺术的形态
一、艺术形态的划分标准:
(一)西方艺术形态学发展历程回顾:
1)亚里士多德从“摹仿”论出发对艺术的分类:
2)18世纪法国美学家阿尔贝·加托的分类:美的艺术、机械艺术以及既有实用目的又使人获得审美愉悦的艺术。
3)黑格尔根据理念的发展分类:象征性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
(二)艺术形态划分的三种主要标准:
1)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摹仿说、主观与客观说、再现与表现说等。
2)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
3)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动态艺术与静态艺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等。
二、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空间艺术:空间艺术的首要特点是由一定的物质材料按照一定的形式规范在空间中排列而成。
1)建筑:
①材料的审美性质;
②形式结构的审美意蕴;
③与周围环境的审美关系。
(【图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