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
- 格式:pptx
- 大小:5.51 MB
- 文档页数:44
【导语】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8课安排的是两⾸古诗,分别是唐朝诗⼈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和唐朝诗⼈李⽩写的《望庐⼭瀑布》。
两⾸古诗都⽤凝炼精妙的语⾔描写了祖国雄伟壮丽的⾃然风光,意境深远,极具画⾯感。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8课《古诗⼆⾸》课⽂原⽂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依⼭尽,黄河⼊海流。
欲穷千⾥⽬,更上⼀层楼。
望庐⼭瀑布 【唐】李⽩ ⽇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8课《古诗⼆⾸》教案:登鹳雀楼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字。
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背诵课⽂。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字。
朗读、背诵课⽂。
课前准备 本课⽣字卡⽚,朗读课⽂录⾳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提⽰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河。
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肃、宁夏、内蒙古、陕西、⼭西、河南等省区,在⼭东流⼊渤海。
在黄河流过的⼭西永济县有⼀座的⾼楼,叫鹳雀楼。
(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千多年前的⼀个傍晚,诗⼈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
注意读准“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冲毁,但是这⾸诗,却⼀直受到⼈们的喜爱。
⼆、范读课⽂ 三、⾃学课⽂。
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把课⽂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
四、检查⾃学情况 1.认读⽣字。
楼 ⼊ 穷 ⽬ 更 层 登 鹳 雀 依 2.朗读课⽂。
(指名朗读,齐读) 五、了解课⽂⼤意,指导朗读 1.登上鹳雀楼,诗⼈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头,慢慢地落下去。
楼下,黄河⽔奔腾着,流向⼤海。
) 2.读诗句: ⽩⽇/依⼭/尽, 黄河/⼊海/流。
教师⽰范读出⼣阳⼣下、河⽔滔滔的情境,再学⽣反复练读。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登鹳雀楼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
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提示课题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
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流入渤海。
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的高楼,叫鹳雀楼。
(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
注意读准“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水冲毁,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范读课文三、自学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
四、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
楼入穷目更层登鹳雀依2.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齐读)五、了解课文大意,指导朗读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
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2.读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教师示范读出夕阳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学生反复练读。
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想怎么样?读第三、四行。
教师讲解: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物,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再上一层楼。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联系登高活动,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指名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朗读课文。
8.古诗二首教材分析:《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他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
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
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
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突破措施:随文识字,多种方式识字。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导入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楼、依、尽”等6个生字,会写“楼、依”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2.介绍王之涣3.诵读汇报(1)(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