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质量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168.48 KB
- 文档页数:3
败酱草败酱草(《神农本草经》)为败酱科多年⽣草本植物黄花败酱、⽩花败酱的全草。
全国⼤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夏季采收,全株拔起,除去泥沙,晒⼲。
药材性状:⽓特异,味微苦,以⼲燥、叶多、⽓浓、⽆泥沙杂草者为佳。
⽣⽤。
【历史】陶弘景认为本品根作陈败⾖酱⽓,故以为名。
除此之外,败酱草⼜有苦菜、苦萠(《本草纲⽬》),泽败、⿅⾸、马草(《名医别录》),⿅肠(《神农本草经》)等别名。
《神农本草经》载其主治:“暴热⽕疮、⾚⽓,疥瘙疽痦,马鞍热⽓”。
《名医别录》⾔:“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产后疾痛。
”在继承了《神农本草经》的功⽤基础上,⼜有主“风痹不⾜,产后疾痛”的新发展。
《药性论》云:“治风毒顽痹,主破多年瘀⾎,能化脓为⽔,及产后诸病。
⽌腹痛余疹、烦渴”,明⾔败酱草具活⾎化瘀作⽤。
《⽇华⼦本草》⾔其:“治⾚眼,障膜,胬⾁,聘⽿,⾎⽓⼼腹痛,破症结,产前后诸疾,催⽣、落胞,⾎运,排脓、补瘘,⿐洪吐⾎。
⾚⽩带下。
疮痍疥癣,丹毒。
”较全⾯地概括了其清热解毒,活⾎化瘀,凉⾎⽌⾎的主要应⽤,总结和继承了唐以前诸家本草之所载,⼜有所发展。
清吴仪洛《本草从新》则载其:“解毒排脓,治痈肿,破凝⾎,疗产后诸病”,基本沿⽤了前⼈之说,并⽆多⼤新意。
现代《现代实⽤中成药》⾔其治:“肠炎下痢”,此乃今⼈所创新也。
【性能】⾟、苦,微寒。
主归胃、⼤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痛。
【应⽤】⼀、肠痈败酱草⾟、苦,微寒,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祛瘀之效,历来为肠痈腹痛⾸选药物。
如《⾦匮要略》⽤其治肠痈之为病,“其⾝甲错,腹⽪急,按之濡如肿状,腹⽆积聚,⾝⽆热,脉数者。
⽤薏苡仁⼆⼗分,附⼦⼆分,败酱五分。
上三味,杵为末,取⽅⼨⼔,以⽔⼆升,煎减半,顿服之”,即“薏苡附⼦败酱散”。
现代临床以败酱草为主或配以其他清热解毒、活⾎化瘀药,⼴泛地应⽤于阑尾炎的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
如鸡⽮藤、败酱草配伍治疗慢性阑尾炎32例,⽆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全部临床治愈[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3(248):8]。
败酱草败酱草别名酱草、败酱、⿅酱、马草、苦菜、苦斋、胭脂⿇、黄花草、⼥郎花、泽败、⽩花败酱、黄花败酱,败酱草能清热利湿,解毒排脓,活⾎化瘀。
治肠痈,痢疾腹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腹痛,疮疖痈肿。
败酱草【名称】败酱草【别名】酱草、败酱、⿅酱、马草、苦菜、苦斋、胭脂⿇、黄花草、⼥郎花、泽败、⽩花败酱、黄花败酱。
【来源】败酱草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花败酱(苦斋),以根状茎和根、全草⼊药。
【分类】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微寒。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排脓,活⾎化瘀。
【作⽤】治肠痈,痢疾腹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腹痛,疮疖痈肿。
【⽤量】15-30克。
【出处】1977年版《药典》败酱草的功效与作⽤及禁忌【败酱草的功效作⽤】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瘀。
⽤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1、解毒清热,除湿消肿。
主⽑囊炎、疖等化脓性⽪肤病:鲜败酱草(洗净)10⽄。
上⽤净⽔80⽄煮,煎⾄3⼩时后过滤,再煎煮浓缩成膏50两、加蜜等量贮存备⽤。
每服2钱、1⽇2次。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败酱草膏)2、治产后冲任脉虚,蓄泄⽆权,⾎露⽇久不⽌,脉虚数:败酱草3两(炒⿊)、炒⽣地5两、当归⾝3两(醋炒)、⼩川芎1两、⽩芍药2两(炒)、川续断3两(炒灰)、甜⽵茹1两。
上为散。
每服5钱、⽔煎,去滓温服。
(《医略六书》卷三⼗败酱草散)3、清热消炎,主急性阑尾炎:⾦银花100⽄,⼤青叶100⽄,败酱草100⽄,蒲公英100⽄,鸡⾎藤100⽄,川楝⼦20⽄,⼤黄30⽄,⽊⾹30⽄,冬⽠⼦30⽄,桃仁20⽄,⾚芍40⽄,黄芩30⽄。
依法制成丸剂。
每服2钱、温开⽔送下,1⽇3次。
孕妇勿服。
(《北京市中成药规范》阑尾消炎丸)4、清热化湿解毒。
主湿热之邪蕴结下焦,膀胱⽓化不利:⼟茯苓25克,薏苡仁20克,败酱草20克,王不留⾏10克,⽯苇15克,匾蓄10克,瞿麦15克,滑⽯15克。
⽔煎服,每⽇1剂,⽇服2次。
败酱草—搜狗百科
播种:主要用种子繁殖,每年6月种子成熟后进行采收、阴干,选取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装袋并存于冰箱。
来年3月下旬春播。
播种前,首先整地。
由于遏蓝菜抗旱性较强,不易在低洼积水田种植;其次因种子很小,可与沙土混合均匀播种在行距15cm、深1.5cm的浅沟中盖土镇压,5~7天后即可出苗。
田间管理:当幼苗高6~8cm时及时进行间苗和定苗,补齐缺苗并松土除草,4月中旬灌溉1次,并进行人畜粪追肥。
若要采取幼嫩茎叶,需在花蕾未形成之前采收,这时茎叶幼嫩,营养丰富。
采收种子可在6月进行,由于遏蓝菜是边开花边成熟,所以,可随时采摘成熟的果实,晾干后取出种子。
收获加工:收获后的幼嫩茎叶要及时进行处理,否则容易发生霉变,如果遇到阴天要及时烘干,不能堆放。
种子要晒干,存放到冰箱中。
野生蔬菜无公害、无污染,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独特的风味。
其分布广,用途多,价值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败酱草败酱草,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山坡草地等地方,味辛、苦,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等功效。
XXXX药业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与检验操作规程
1 品名:
1.1 中文名:北败酱草
1.2 汉语拼音:Beibaijiangcao
2 代码:
3 取样文件编号:
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
5 依据:《甘肃省中药炮制规范》(2009年版)。
6 质量标准:
7 检验操作规程:
7.1 试药与试剂:试药与试剂:醋酐、浓硫酸、石油醚(30℃~60℃)、氨、甲醇、甲基红乙醇指示液、氢氧化钠滴定液。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电子天平、紫外光灯、白磁板、水浴锅、中药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
7.4.1取本品横切面制片显微镜(10×10)观察组织结构特征。
7.4.2取本品粉末0.1g,加醋酐2ml,冷浸过夜,吸取上清液1~2滴于白磁板上,滴加浓硫酸1~2滴,即显紫红色。
7.4.3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30℃~60℃)10ml,冷浸24小时,滤过,滤渣挥尽溶剂,加入甲醇10ml,70℃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
取滤液点于滤纸上,挥去溶剂,置紫外光光灯(365nm)下检视,斑点显天蓝色;用氨熏后,日光下显亮黄色,置紫外光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绿色。
7.5 检查:
7.5.1总灰分:不得过15.0%(附录17)。
7.5.2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附录17)。
7.5.3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6 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项下的热浸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
19)测定,不得少于20.0%。
败酱草(山苦荬)山苦荬编辑词条添加义项名B 添加义项所属类别 : 植物山苦荬,别名:苦菜、节托莲、小苦麦菜、苦叶苗、败酱、苦麻菜、黄鼠草、小苦苣、活血草、陷血丹、小苦荬、苦丁菜、苦碟子、光叶苦荬菜、燕儿衣、败酱草。
为菊科植物山苦荬的全草或根。
早春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于山地及荒野,为田间杂草。
分布于中国北部、东部和南部。
基本信息•中文学名山苦荬•拉丁学名Ixeris denticulata•别称苦菜、节托莲、小苦麦菜、苦叶苗、败酱、苦麻菜、黄鼠草、小苦苣•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菊亚纲•目菊目•科菊科•属苦荬菜属•种山苦荬•分布区域中国北部、东部和南部、江苏灌南等地目录1形态特征2分布范围3栽培技术4主要价值5植物文化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全体无毛。
茎少数或多数簇生,直立或斜生。
基生叶莲座状,条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条形,长7-20厘米,宽0.5-2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渐狭成柄,全缘或疏具小牙齿,或呈不规则分裂,灰绿色。
头状花序顶生,花冠黄色。
民间食用苦菜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亦常用做草药。
山苦荬(又名:败酱)花茎直立,高20-40厘米,上有1-3叶,无柄抱茎,全缘或有稀疏浅齿,与基生叶形似而较短。
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稀疏的伞房状,总苞圆筒状或长卵形,长7-9mm,宽2-3mm,外层的总苞片小,6-8,内层的较长,7-8,全为舌状花,黄色、淡黄色、白色或变淡紫色。
瘦果红棕色,狭披针形,稍扁,长4-6mm,有长约3毫米的喙,具10条等形的纵肋,冠毛白色。
苦菜新鲜的时候没其他怪味,晒干后有强烈味道,如脚臭。
但是效果非凡。
鉴别全草长20-40cm。
茎多数,光滑无毛,基部簇状分枝。
叶多皱缩,完整基生叶展山苦荬平后线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8cm,宽1-4cm,先端尖锐,基部下延成窄叶柄,边缘具疏小齿或不规则羽裂,有时全缘;茎生叶无叶柄。
头状花序排列疏伞房状聚伞花序,未开放的总苞呈圆筒状,长7-9mm,总苞片2层,外层极小,卵形,内层线状披针形,边缘薄膜质;瘦果狭披钳形,稍扁平,红棕色,具长喙,冠毛白色。
XXXXXXXXXXX有限公司原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 中文名:鱼腥草1.2 汉语拼音:Y uxingcao2 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试药与试剂:品红亚硫酸、乙酸乙酯、甲基正壬酮对照品、环己烷、二硝基苯肼试液、盐酸。
7.2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硅胶G薄层板、水浴锅、烘箱、马福炉。
7.3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鉴别:7.4.1取干鱼腥草粉末适量,置小试管中,用玻璃棒压紧,滴加品红亚硫酸试液少量至上层粉末湿润,放置片刻,自侧壁观察,湿粉末显粉红色或红紫色。
7.4.2取干鱼腥草25g(鲜鱼腥草125g),剪碎,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33)加乙酸乙酯1ml,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4 小时,放置半小时,取乙酸乙酯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甲基正壬酮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 含10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
7.5检查:7.5.1水分(干鱼腥草)不得过15.0%(附录15第二法)。
7.5.2酸不溶性灰分(干鱼腥草)不得过2.5%(附录17)。
7.5.3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6浸出物(干鱼腥草):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19)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0.0%。
败酱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败酱草,学名为胡麻叶败酱草,又称乌拉尔败酱草,是一种传统中草药,其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等地区。
败酱草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化学成分上。
本文将对败酱草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种中草药的功效。
败酱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化合物、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等。
这些化学成分在败酱草中的含量不同,但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首先是多糖类化合物,败酱草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化合物,包括麦角多糖、胡麻叶败酱草多糖等。
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研究表明,败酱草中的多糖类化合物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起到一定的抗癌作用。
败酱草中还含有一些苯丙素类化合物,如脂肪酸、脂肪醇等。
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
研究表明,败酱草中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对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败酱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发热、抗菌、抗炎、抗氧化等疾病。
由于败酱草中含有一些毒性成分,如败酱草素等,必须慎重使用,避免超量使用导致中毒。
在使用败酱草药物时,应该根据医师的建议,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败酱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用价值,提高人们对中草药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篇示例:败酱草,学名为胡黄连木(sophora flavescens),属于豆科植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败酱草在中医药领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清热解毒、祛湿燥湿”的良药。
而败酱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对于其药理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败酱草的主要化学成分。
1. 生物碱败酱草中含有多种生物碱,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咖啡因、枸橼红素、咖啡酸酯等。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或其近缘植物的带根全草。
味苦,性平。
入肝、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淤止痛。
主治:肠痈、下痢、赤白带下、产后淤滞腹痛、目赤肿痛、痈肿疥癣。
内服:煎汤,9~15g(鲜品 60~120g)。
外用:捣敷。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白花败酱中含挥发油,干燥果枝含黑芥子甙等。
根及根茎中含白花败酱甙(Villoside)、番木鳖甙(Loganin)、莫诺甙(Morroniside)等。
黄花败酱根及根茎中含有败酱皂甙(Patrino- side)C、D、C1、D1 ,黄花败酱甙(Scabioside)A、B、C、D、E、F、G,其甙元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或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
黄花败酱中含挥发油8%,其中以败酱烯(Patrinene)和异败酱烯(Isopatrinene)含量最高。
尚含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δ-榄香烯(δ-Elemene)、胡椒烯(Copaene)、α-古芸烯(α-Gurjunene)、α-香柠檬烯(α-Bergamotene)、α-衣兰油烯(α-Muurolene)、δ-荜澄茄烯(δ-Cadinene)、γ-榄香烯(γ-Elemene)等。
亦含生物碱、鞣质、淀粉。
此外,还含有黄花龙芽甙(Patrinoside)和胡萝卜甙(Daucosterol)。
药理作用: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黄花败酱口服液、黄花败酱冲剂、白花败酱冲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白花败酱的水煎液在鸡胚内对流感病毒无明显抑毒效果,但其提取物则有明显的抑毒效果。
败酱浸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球菌、炭疽杆菌和破伤风杆菌无作用。
目录2、生产工艺流程4、质量监控:见“SCGL525201 败酱草生产关键工序质量监控要点”。
5、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标准5.1 败酱草原料质量标准:见“ZLJS100101 原药材质量标准”。
5.2 败酱草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见“ZLJS400101 饮片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5.3 败酱草成品质量标准:见“ZLJS500101 饮片成品质量标准”。
6、包材质量标准和文字说明6.1 包材质量标准:见“ZLJS300101~ZLJS300601包装材料质量标准”6.2 包装说明文字:品名:败酱草规格:产地:重量:产品批号:生产日期:贮藏:置干燥处生产企业:7、生产区的工艺卫生要求7.1 生产区卫生要求:执行“CSGL00140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 7.2 生产区清洁工作要求:执行“CSSOP000301一般生产区厂房清洁规程”, 7.3 生产区人员卫生要求:执行“SCGL000101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规程”, 7.4 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要求:执行“SCGL005701一般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规程”9、技术经济指标核算9.2包装材料物料平衡使用量+残损量+剩余量塑料袋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量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标签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数10、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10.1 员工转岗或新工上岗前均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要点、质控要点及注意事项。
10.2 严格按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操作,切忌擅改工艺和岗位操作方法,工作应严肃认真。
10.3 电机设备严禁用水直接冲洗,清洁时亦不可用湿布擦拭。
在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机,以防轧手等事故发生。
10.4 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按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操作使用。
10.5 拣选、切药、干燥、筛分等产尘、产湿岗位应有除尘排湿装置。
11、劳动组织和岗位定员11.1 劳动组织11.1.1 由生产制造部下达生产指令,车间依此组织生产。
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1目的:建立北败酱草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北败酱草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甘肃省中药炮制规范》2009版。
5 产品概述5.1 产品基本信息5.1.1产品名称:北败酱草5.1.2规格:段5.1.3性状:本品根茎呈圆柱形,下有细小的不定根或突起的叶痕、根痕。
叶卷缩或破碎,完整者叶缘具稀疏的缺刻或不整齐的羽状分裂,边缘有小尖齿,上面灰绿色,幼叶表面密被茸毛,茎生叶基部耳形抱茎。
气微,味微苦。
5.1.4企业内部代码:北败酱草C0985.1 5性味与归经:苦,微寒。
归胃、大肠、肝经。
5.1.6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清肿排脓,祛瘀止痛。
用于疱毒痛肿,肺痈肠痈所致痢疾、肠炎,疮疔痈肿,痔疮,产后瘀血,腹痛。
5.1.7用法与用量:9~15g。
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煎汤熏洗患处。
5.1.8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5.1.9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30g/罐;40g/罐;5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25kg/袋。
5.1.10贮存期限:36个月5.2 生产批量:5-10000kg5.3 辅料:无5.4 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6 工艺流程图6.1 北败酱草工艺流程图:6.2 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6.2.1领料6.2.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北败酱草原料。
6.2.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料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6.2.2净制:6.2.2.1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工挑选,除去杂质。
将净北败酱草置净料袋或周转箱。
6.2.2.2净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将净北败酱草转至下道工序,及时填写净制生产记录及物料平衡。
中药知识必学:败酱草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大家都知道二十四节气,这里面有科学的对应关系,如四季之立春、立秋、立夏、立冬,四季一目了然。
如春分与秋分互应,夏至对应冬至。
还有小与大之互应,《易经》中有“小往大来”,意思是小必有大。
如小暑后有大暑,小雪后有大雪,小寒之后有大寒,可是,不知诸君是否发现一个奇怪之处,为什么在小满之后不是大满而是芒种呢?《说文解字》称满为盈溢也,凡事盈满后就是亏损。
芒种之所以不命名为与大满,意在提醒农人要注意农业生产,即所谓:古人名节之意,所以告农候之早晚深矣。
古人小满后要食苦,食苦以泻,不至于大满。
本期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味苦药---败酱草。
败酱草人体五脏和自然界五行及四季消长的变化是相对应的,夏季属五行之火,对应五脏之心。
《黄帝内经》说:夏三月,苦入心,心恶热。
夏日吃苦胜似进补,夏热则燥,燥易伤肺。
而苦能泻火,清下焦之热。
小满之日苦菜秀,夏三月宜食苦,能益心和血通气也。
苦菜也就是败酱草,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
《诗经》中已经写有: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小满后古人多食用苦菜,药学中《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久服可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
可抗菌、解热、消炎、明目,小满后病菌多生炎症多发,正是此炎热季节所需上药。
《说文》中记有:苦,大苦,苓也。
苦的本义是苦菜,即荼。
荼有浓烈的腐败的豆酱气味,所以古人又称之为败酱草。
败酱草熬煮时有浓烈的脚臭味,此草有陈腐气,鲜品其有特殊的风味可明显增强食欲,闻之味苦,食之苦中带甜。
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茛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作陈酱色,其叶殊不似豨莶也。
此记载为黄花败酱;原野处处有之,春初生苗,初时叶布地生,似菘菜叶而狭长,有锯齿,绿色,面深背浅,夏秋茎高二三尺而柔弱,数寸一节,节间生叶,四散如伞,颠顶开白花成簇如蛇床子花状,结小实成簇,其根白紫似柴胡。
此记载应为白花败酱。
本品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或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败酱草中痕量硒曾晓丹;金星;柳彩云;朱琳【摘要】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败酱草中硒的含量.研究了酸度、还原剂等条件对测定方法的影响,并建立了测定硒元素的方法.结果表明,硒元素的荧光强度在0~70 ng/mL浓度范围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2 ng/mL.测得败酱草中硒的含量为43.97 ng/g.该方法操作简便,检出限低,线性关系好,灵敏度高,准确性高.【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8(047)011【总页数】3页(P2547-2549)【关键词】败酱草;原子荧光光谱;硒【作者】曾晓丹;金星;柳彩云;朱琳【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吉林吉林 132022;吉林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吉林吉林 132022;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 250022;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132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1;O657.31硒是人体内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可降低致癌物的毒性,抑制癌症病灶的发育,提高人体对外来致癌因子的抵抗力[1],因此对于硒的定量测定是十分有必要的。
原子荧光光谱法因其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可以使基体有效分离,不仅进样效率高,且具有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广泛用于硒、砷等元素的痕量测定[2-3]。
败酱草(Herba Patriniae)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清热解毒的首选药物之一[4]。
但有关败酱草药材的质量评价指标以及有效成分的研究比较少。
中药配位化学[5]认为,中药的有机成分与微量元素组成的配合物后,才能发挥出它的药效。
因此,对于中药材中微量元素的测定研究也十分有必要。
本文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建立了测定败酱草中硒的方法,不仅可以给败酱草及制品的评价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可对败酱草的药理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
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硒标准溶液(1 000 μg/mL),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盐酸、硝酸、高氯酸、硼氢化钾、过氧化氢、铁氰化钾均为分析纯;去离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