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聂氏得姓历代世系图
- 格式:pdf
- 大小:79.61 KB
- 文档页数:2
《三明姓氏志》:聂展开全文2008-12-05 12:53《三明姓氏志》:聂第四十九章聂姓第一节源流一、渊源聂氏出源有五:(一)聂氏出自姜姓,为春秋时的齐国丁公的后裔。
据《姓氏急就篇注》载,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一说河南清丰县北)为齐国附庸国,称聂国。
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二)聂氏出自姬姓,为春秋时的卫大夫的后裔。
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卫大夫(一说楚国大夫)食采于聂(今河南省濮阳),子孙以地为氏。
但是,袁义达与杜若甫所著的《中国姓氏大辞典》载,卫大夫采邑地应在今山东聊城。
春秋时,楚有摄叔,而无聂叔,所以他们认为古籍有误。
(三)聂氏出自魏国一大夫的后裔,以封邑为姓。
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春秋时,魏国有大夫封邑于聂(即河南清丰县北),其后代子孙遂以聂为姓,称为聂氏。
(四)聂氏为古地方聂北的居住者的后裔,以居地为姓。
古代有地名叫聂北,春秋时属邢国(今山东省茌平西)。
邢国为西周初期周公儿子的封国,在今河北邢台。
春秋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邢国在齐国、宋国、曹国军队的保持下,迁到了今山东聊城的西南部。
《春秋·喜公元年》载:“夏六月,邢迁于夷仪”。
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狄人所建的中山国灭了邢国。
《吕氏春秋·简选》曰:“中山亡邢”。
邢国亡国后,聂北归齐国管辖。
居者以地为氏。
(五)其他民族中有聂姓。
宋时,犹太人进入中国,用汉姓姓聂姓。
清满洲人有姓聂的,世居辽阳。
土家等少数民族均有聂姓。
聂氏出源虽然有多种说法,但大多数聂姓族人都姜尚(字子牙)为始祖。
妆子牙以灭商建周的盖世奇功,受封于齐。
下传至齐丁公时,丁公封其支庶于聂,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聂姓,尊姜尚为聂姓先祖。
聂姓最早的发源地在豫鲁一带。
战国时,著名侠客聂政就是韩国轵(今河南省济源西南)人。
战国韩哀侯时,严仲子与相侠累争权受挫,遂闻名拜访聂政,献巨金为他的母亲祝寿,并恳求代为报仇。
聂政以老母在,不许。
第九世第十世第十一世第十二世第十三世丕七宏之子靖五讳泰字一聪,邑庠生。
按旧草谱:靖五庠生,无子。
前因其弟靖九元配姚氏只生一子,不能入继,以堂侄勤六承嗣后,靖九娶副室王氏,连生二子,勤六仍归本支。
靖九讳瑞字一才,一名捷。
靖十世系详载后西房。
靖十六旧草谱称靖十六外郎,不知何衔?今仍其旧。
勤入继。
支行其二,讳瀚。
勤出继支行其二,讳瀚。
勤支行其十,讳崧。
勤支行其十三,讳华。
勤勤勤能支行东九。
迁居李碶。
能支行东十。
能支行东一,讳钊。
能支行东二,讳铨。
能支行东三,讳进支行正。
进支行正九,讳宪字纶三,黄河督工,迪功郎。
十三世进能东九之子。
支行正。
进能东十之子。
支行正九。
讳宪字纶三,黄河督工,迪功郎。
十四世会支行雍四八。
会支行雍三八。
讳字举峰。
勤十五世元支行熙三七。
随母居李碶。
元支行熙四二。
元支行熙五三。
讳天顯。
以次子庆五四国惠出继于二弟熙六一天达为后。
元支行熙六一。
讳天达。
鑅。
能支行东十三,讳錝。
能能能十六世安支行庆四十,讳为仁。
安支行庆,讳为义。
安支行庆四六,讳为道字君锡。
安支行庆又四十。
安支行庆五十。
讳国鼎字旭阳。
安出继支行庆五四。
讳国惠。
安入继支行庆五四,进支行正三,讳之荣。
进支行正十四,讳之文。
进支行正十九,讳之敬。
十七世康支行甯,讳克昌。
康支行甯四八,讳三一。
康支行甯五五,讳科。
康三百八二支行甯七四。
讳朝选字元文,一名立荣。
会支行雍四六。
无子,以兄熙五三天顯之次子庆五四国惠入继。
元支行熙六二。
讳天时。
无子,以妻随来子养为己子,世系入墨线。
元支行熙十六。
元支行熙廿九。
元支行熙三六。
元支行熙四十。
讳国惠。
安支行庆廿三。
讳国泰字定宇。
安支行庆三五。
讳国信,一名僧。
安支行庆三六。
讳国嘉,一名陆。
安支行庆四三。
讳国佐,一名酉。
安支行庆四八。
讳国华,一名义。
安支行庆四五。
讳国植,一名满。
安支行庆三八。
讳国恩。
康支行甯五一讳朝字万寿,一字光先。
康支行甯五九。
康支行甯四六。
讳朝肃,一名佛相。
康支行甯五元支行熙四三。
聂姓得姓应该是源于卫大夫奭公聂学锋聂姓得姓,源于何处,说法不一。
有的人锁定姜尚(丁公)为聂姓得姓始祖。
理由是网上都这样说,大多数聂族人都持这一说法,有的谱有这一说法。
果真如此吗。
鄙人个人认为:聂姓得姓始祖应该是卫大夫奭公,食采于聂。
为此,曾先后在《中华聂网》上发表了《中华聂姓源考辩》,《对<河东聂氏显荣仕籍本末概述>谱牒的疑问》,《中华聂姓源自齐公说的疑析》,《中华聂姓齐公之说疑问》等文,对持“姜尚(丁公)为聂姓得姓始祖”的说法进行了辨析。
更为离奇的是,最近,有姜姓、丁姓、吕姓人提到,聂姓是源于他们的姓。
这真让我不知所云。
为此,我决心进一步搞清聂姓得姓源。
经过断断续续近一年的苦心搜集论证,我终于掌握了一些资料。
现公于网上,请聂族宗亲共同探讨。
(一)应该说互联网的开通,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便利查阅资料的平台。
不管是谁,如果不知聂姓的来源,通常就是在互联网上用百度、谷歌等搜索聂姓起源。
最近,我反复试搜索了几次,出现的结果大概主要的离不开这两种(也有五、六说的):一种是:“聂姓在2010年最新百家姓排名中排行第一百二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聂姓的得姓始祖:姜尚。
字子牙,一说字望,又称吕尚、吕望、齐太公,号太公望,又号太师尚父。
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垂钓渭水河边,被文王礼聘为相。
后佐武王伐纣,居功至伟,是周朝第一开国功臣。
成王时封于齐。
下传至齐丁公时,丁公封其支庶于聂,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聂姓。
他们尊姜尚为聂姓得姓始祖。
聂姓起源主要有4个方面:1、出自姜姓。
据《姓氏急就篇注》所载,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一说河南清丰县北)为齐国附庸,称聂国。
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姬姓。
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卫大夫(一说楚国大夫)食采于聂(今河南省濮阳),子孙以地为氏(据袁义达与杜若甫的《中国姓氏大辞典》所载,卫大夫采邑地为今山东聊城,而楚有摄叔,而无聂叔,袁、杜二人认为古籍有误)。
聂氏辈分排序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县聂氏字辈:师宗曰仁义,士景仲子必。
志朝惟泰延,承继国与昌。
隆复胜兴永,忠厚世泽长。
德懋家声振,诗书启善良。
湖南省武汉市江夏区聂氏字辈:济光美新化,匡前善近修,连封宾序贡,孚旺兆公候。
(迁于江西筷子街)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大盛镇聂氏字辈“先世垂芳大,福禄启右长”(迁于江西清江县)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聂氏字辈:名世逢时达,登朝运际昌;英才储国用,永远绍书香···,(江西丰城县梅仙乡夏阳里城大巷堡迁)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聂氏字辈:荣叨东天兴,再定世克广;祖德万代隆,昌永登士···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聂氏字辈:子文添志大,万廷潮希遇;贵荣长发祥,兴隆永泰昌···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杏子铺镇聂氏字辈:见国志世公,泰元仕兴朝;天宝日如东,绵···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聂氏字辈:仕元敷致承,缔恩举相卿,添子仲贵良,显兴荣文万,世大永吉仁,家传昭笃庆,贻绪启隆昌,诗礼崇先进,宗功锡泽长,亿载恒保定。
湖南省娄底市印溪聂族聂氏字辈:福洪朝魁仲,应秉仕仍志;嗣秀荣昌泰,思亲念祖宗;承先昭盛绩,绍绪启贤忠;茂德逢时显,芳名永代隆···(注:元光公第9代孙为“兴”字辈,与“福”字辈间隔了141年)湖南省<湖南省聂家村、麻阳、凤凰、贵州铜仁、玉屏>班行诗于清末统一:朝廷国正顺,紫锦闻兴诗;儒重仕再元,永宗启兆文;明盛宏开太怡盛,芳声锡庆长;英贤承祖泽,万代兆荣昌··(迁于江西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聂氏字辈:圭继天朝佳,曾可楚世宇;德大司其昌,汝志熙怡盛···;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聂氏字辈:腾兴安盛应,正朝文仕先;志启德贵方,行武永长天···湖南省杏子、华国、荆林三脉1998年合谱统,并统一班行诗为:诗书经济裕,少友品行彰;才望扬宗泽,勋名耀楚湘;厥谋芳启后,剑翰齐杰豪;礼义树典则,海宴庆丰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老聂氏字辈:以日文国常,正永应世昌,祚家声茂,光德起风祥.<≈新聂氏字辈≈>:愈方由自起,率祖景其仁,祚泽各联甲,莫昌先圣微,家声传久远,…(江西游艺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聂氏字辈:继先肇敏,有缉其光,崇本敦实,修吉致祥,景维曩哲,聿启晋阳,远耀而南,嘉植传芳,训行模范,述守典章,淳厚为珍,德义是坊,宜家淑世,经久宏昌,宗功克懋,福泽永长。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中华聂姓分布集萃齐卫源聂姓,晋地吾族兴。
辗转千秋梦,通谱万户应。
览中华聂氏分布荟萃,一村一寨,一庄一院。
无不传承和记载聂族宗亲血脉,千百年来颠簸流离的故事与传说。
或独立建立新村,或与外姓和睦相处一隅。
通谱在即,有的族谱趋于完善,有的积极挖掘,有的还鲜为人知。
故列举大概轮廓,方便通谱参考,算尽绵薄之力。
承蒙众宗亲提供线索,在不断修正,力求尽善尽美。
方可谓之大全!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聂家营、章丘市聂家村、济阳县张聂村历城区聂家村德州市临邑县聂道口村、聂辛家村、大聂家村、乐陵市聂家村陵县聂家村禹城市聂家村、聂庄、马聂村平原县林庄乡聂庄村、前曹镇聂庄村、苏集乡聂庄村、王庙镇聂庄村齐河县小聂庄菏泽市单县聂付庄村、张聂庄、聂楼菏泽市牡丹区聂庄村菏泽郓城县张鲁乡聂厂村定陶县田集乡聂庄村成武县聂厂村、聂庄村鄄城县聂楼、聂庄、聂菜园村曹县聂庄村、聂楼、小聂楼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聂仙庄村、昆仑镇聂村、罗村镇聂村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聂家峪村高青县黑里寨镇聂家寺村桓台县聂桥村滨州市滨城区瓦屋聂村、堡集镇聂家村惠民县聂索荆村、聂索村、聂索邢村邹平县聂家寺村阳信县商店镇聂家村、流坡坞镇张聂村、博兴县聂家村济宁市任城区聂庄村鱼台县王鲁乡大聂村、后聂村、前聂村微山县高楼乡聂庄铺村泗水县聂家村、聂家湾嘉祥县聂庄村临沂市费县薛庄乡聂家庄村、张庄乡聂家沟村莒南县石莲子镇聂家庄村、聂家白崖村、洙边乡聂家庄子村、大曲流河村苍山县聂官庄村平邑县城关镇聂庄聊城市东昌府区聂庄莘县聂家村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聂氏家谱字辈大全一、聂氏家族概述聂氏家族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家族,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聂氏家族起源于山西省古代的聂国,后来分布到了中国的各个地区。
聂氏家族世代居住在山东省,积极参与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
二、聂氏家谱字辈大全按照聂氏家族的惯例,各字辈是聂氏家族中不同代的后裔所共有的一个字。
聂氏家谱字辈大全是对聂氏家族字辈的梳理和总结。
1. 聂氏家谱字辈之“安”字辈:安则山——安则水——2. 聂氏家谱字辈之“庆”字辈:庆则山——庆则水——3. 聂氏家谱字辈之“宏”字辈:宏则山——宏则水——4. 聂氏家谱字辈之“昌”字辈:昌则山——昌则水——5. 聂氏家谱字辈之“光”字辈:光则山——光则水——6. 聂氏家谱字辈之“平”字辈:平则山——平则水——7. 聂氏家谱字辈之“英”字辈:英则山——英则水——8. 聂氏家谱字辈之“伟”字辈:伟则山——伟则水——以上只是聂氏家族字辈的部分内容,实际上聂氏家谱字辈大全还有更多的字辈,每个字辈都寓意着家族成员的品德、才能和贡献。
三、聂氏家谱的重要性聂氏家谱对于聂氏家族来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首先,家谱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家谱可以了解家族的历史、发展和传承。
其次,家谱能够帮助家族成员建立自身的身份认同感和家族荣誉感。
此外,家谱还有助于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家谱不仅是家族记忆的载体,也是人们对祖先及家族文化的纪念与传承。
因此,聂氏家族的人们对家谱的编修和传承非常重视,将其视为维系家族血脉与凝聚家族力量的重要使命。
四、聂氏家谱传承与挑战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聂氏家谱的传承面临一些挑战。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下降,家谱传承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忽视。
此外,家谱的编修和传承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投入,而家族成员或许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尽管面临挑战,聂氏家族的人们依然要继续传承家谱,将家族文化传递给后代。
可以通过建立家谱传承的组织、举办家族联谊活动等方式,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家谱传承成为家族的共同责任。
聂姓的来源和历史聂姓起源主要有4个方面:1、出自姬姓;2、出自于姜姓;3、古有地名聂北,居者以地为氏;4、出自于他族存有聂姓或改为聂姓。
历史:聂姓是卫国氏之一,聂姓受姓是卫(楚)大夫食采于聂。
《周源流史》与我们的老谱相吻合,是一部难得的聂姓来源很有参考价值的典籍。
姓氏历史聂姓姓氏书籍记载:《中华古今姓氏大词典》聂:现行较常见姓氏。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陇川等地均有分布。
汉、藏、苗白、回、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
《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藏。
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卫大夫食采于聂,因氏焉。
望出河东、新安。
”聂北,本春秋邢地。
邢为卫灭,遂为卫邑。
故址在今山东聊城。
卫大夫,《广韵》、《韵谱》均并作“楚大夫”,则“聂”,或为楚邑:又,《中国姓氏大辞典》表示:“古有地名聂北,春秋时属邢国(在今山东茌平西)(按:茌平,当做荏平)。
邢国灭后属于魏。
”与前所言均别,杂记之以复习。
②藏族之聂姓,则为聂赤赞普之后,存有父系六族,其中存有聂氏,此以氏族你名叫姓氏,见到《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中国姓氏大全》聂:《百家姓》交,原产很广。
战国时韩存有聂政,唐代存有诗人聂夷中,清代存有聂士成。
来源:(1)春秋时卫国大夫(一说道楚大夫)甲壳类儵聂,因以地名叫氏; (2)古有地名聂北,春秋时属邢国(在今山东茌平西)。
邢国灭后属于魏,居者亦以地名叫氏。
《姓解》楚大夫存有甲壳类儵聂者以为氏,史存有聂政,吴存有将军聂友。
《姓韵》见到姓氏解纂、广韵、韵谱。
《中国姓氏寻根》聂:春秋时,卫国存有大夫封邑在聂(今河南清丰县北),因此称作聂氏。
战国时有侠士聂政,三国时吴有丹阳太守聂友,唐代有诗人聂夷中,明有哲学家聂豹。
《中华姓氏大典》《广韵·叶》:“聂,姓也,楚大夫食采于聂,因氏”。
《元和姓氏纂·二十九叶》:“卫大夫甲壳类儵聂,因氏。
《史记》轵人聂政,杀死韩相侠辛苦。
汉颖川太守聂良;群牧羌校尉聂尚。
姓⽒概况聂姓在全国⼈⼝约有⼀百四⼗万,占全国⼈⼝百分之零点⼀⼀,在新百家姓中排名⼀百⼆⼗六位,主要分布湖南、江西、贵州、辽宁、安徽、河北、四川。
其中湖南最为集中,占总聂姓⼈⼝10%。
姓⽒起源1、汉⼈的聂姓始于西周时期:周武王得天下后传位到周康王时,封吕衡为卫国卿⼤夫,还将聂北(也作“乜北”,今⼭东省茌平县贾寨乡)作为封地赐予吕衡,位置与邢、卫、齐三国交界,可享有封地内的财政收⼊。
他以封地名“聂北”中的“聂”为⾃⼰的⽒,表⽰封地在聂北,并修建了城池。
因为领⼟不⼤,领主⼜在卫国为官,因⽽没有建国,也不属任何⼀国。
西周后期,被邢国吞并。
东周春秋后期,卫灭邢,并⼊卫国领地,与晋、齐两国交界。
东周战国时期,先后沦为魏国、齐国领地。
后有百姓以“聂”为姓,并于聂⽒合为⼀谈。
这就是聂姓的起源了。
(这是⽬前普遍认可的说法)姓⽒风范聂松:南朝梁画家。
善画⼈物,与稽宝钧齐名,姚最谓其画“赋彩鲜丽,观者悦情,为张僧繇之亚。
”聂⼤年:江西临川⼈,明代官吏、学者、书法家。
⼊翰林。
博通经史,⼯诗,善古⽂,亦能书,得欧阳询法。
有《东轩集》。
聂⽿:云南⽟溪⼈,现代作曲家。
中共早期党员。
1935年在⽇本游泳时溺⽔⾝亡,年仅23岁。
其《义勇军进⾏曲》被定为中华⼈民共和国国歌。
聂⽒家训敦孝悌圣贤垂教⾸重孝弟,夫孝者,所以事亲也,弟者所以事长也。
以⽗母为⾃出之原,弟兄属同胞之谊。
若不孝不弟,则不为⼈⼦。
为⼈弟者,本未⽴⽽道何⾃⽣乎,且⼦之弟之者,家不齐⽽国何由治乎。
凡为⼦为弟者,当以孝弟为念,即有⼦有弟者,尤当以敦孝悌为先!笃宗族宗有⼤⼩,族有远近。
⾃祖看来均是⼀脉所派,不可视同秦越,务当救患怜贫联为⼀体,如是⽽亲睦之化基于此矣!兴学校昔贤云:学则庶民之⼦,为公卿。
不学则公卿之⼦,为庶民。
故古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凡所以造天下之⼈材,⽽化天下之⽓质者。
⾃今以后,族中⼦弟务必延师训读,以期丕振家声,断不可听其⾃弃!修品⾏⽴品端⾏为,⼈之要务也。
中华聂氏通谱工程中华聂氏脉络分布调查表填表说明一、《调查表》请准确填写,调查内容将用于《中华聂氏通谱》编写。
二、族群名称:是指同一祖先后裔所在地名称。
在国内必须是同一祖先后裔为一族群名,在国外以所在地域为族群名。
如‘临川聂族’是昌公后裔较集中的一个族群。
三、现居地址:包括省、地、县、乡,以一村为独立族群的包括村。
四、何时迁入:年代越详细越好。
五、迁自何地:从哪里迁出,地址越详细越好。
六、始迁祖名号:始迁祖和姓名、别名、字、号。
七、迁出地先祖名号:可向上追索多位先祖。
八、已知(或相传)最早记载的始祖:能列几个就列几个。
九、已知(或相传)最早记载的祖居地:能列几个就列几个。
十、迁入地址变动情况:现居地址是否为始迁地址,如不是,请填写历次迁徒的情况。
十一、原属何支:本族群原来属于哪一支脉的分支,按大支-次支-小支的顺序填写。
十二、老班行诗:指原有班行因故被删除了的,或因几支合谱后停用的班行,尚未启用的续班行不要填入。
十三、现行班行诗:目前正在使用的班行诗。
十四、现有人口及分布地区情况:现有人口的数量(包括聂姓男、女和外姓媳、婿),本族群大致分布在何地(县、镇、村、屯)。
十五、修谱情况:本族群至今共修了多少次谱,现存有多少套谱。
(能将每次修谱年代记入更好)十六、最近一次修谱情况:填写修谱时间和简介。
十七、宗祠情况:是否保存有本支宗祠,宗祠建设年代、保存状况等。
十八、宗亲组织:宗亲组织的名称,主要成员姓名、联系方式。
十九、指定联系人:暂定负责联络的人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二十、本表填好后,电子文本请发到:1468017608@中华聂族宗亲协会中华聂网。
聂姓家谱字辈汇编聂姓家谱字辈汇编山东泰安聂氏字辈:“泗上克玉传兆升修纪广红庆永可维”。
山东青岛即墨聂氏字辈:“吉永振仁守堂”。
山东临沂费县聂氏字辈:“永□廷怀京印家发广”。
山东德州聂氏字辈:“宜司振培志乃”。
山东蓬莱聂氏字辈:“国元中开希振红”。
山东济宁聂氏字辈:“衍培高吉遵尚其智起俞世业永守义争”。
湖北鹤峰聂氏字辈:“子启率祖景”。
湖北孝感聂氏字辈:“奉(凤)丹廷华文章世泽”。
湖北宜宾聂氏字辈:“兴容同希宗延光有儒鸿才敏孟学士明德应世崇”。
湖北应城聂氏字辈:“太成学守中文恒大胜”。
湖北安陆聂氏字辈:“朝国永天”。
四川成都、绵阳聂氏字辈:“世代荣华启严登季少忠文明成举秀亭贵永如松”。
四川乐山沐川聂氏字辈:“亮子闰銮廷弘懋圣文有天云相元大光永安世昌望重家帮贵隆辅弼喜庆明良运臻道泰会际平康”。
四川筠连聂氏字辈:“朝运际多昌道正登孝友安”。
湖南益阳聂氏字辈:“包兆玉学风云广”。
湖南沅江、湖北蒲圻、汉寿、武陵聂氏字辈:“光明正大仕志纯良宗功丕放家道更昌”。
湖南松花聂氏字辈:“仕大永吉仁家传昭笃庆移姓喜龙昌孙书席尺长”。
云南昆明聂氏字辈:“君臣敏学文昌国本盛世弘祖国凌云志家和万事新”。
云南寻甸聂氏字辈:“国家富有山水相连”。
云南聂氏一支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
湖南衡州: 云见离宗鸣,世喜宏隆昌,寿廷守维茂,兴学韵佳邦重庆黔、彭聂氏字辈:“祖言文凤廷应有百万名诏国礼学显荣华世泽兴仁年登中孝克昌振家声光天开宏德大顺心永远”。
重庆万州聂氏字辈:“国章文字礼义学道发福其家诗”。
河南项城聂氏字辈:“万连(登)本世永”。
河南南阳聂氏字辈:“福……书子荣宗”。
安徽潜山聂氏字辈:“嘉学明时盛诗书世代昌闻声咸大振茂德定齐芳”。
福建泰宁聂氏字辈:“思远长来”。
河北涿州聂氏字辈:“永九宝术志”。
江西九江瑞昌聂氏字辈:“智海成明文武玉庭芳”。
聂氏一支字辈:“金应闻先子正秀永发兴国清天下顺富贵的德安宁”。
聂氏一支字辈:“世乾克鸿运少书香”。
安徽省安庆市聂氏得姓历代世系图
安徽省安庆市聂氏得姓历代世系图
聂氏得姓历代世系
(安徽省安庆市版)
郡名:河东郡。
汉时十三世昭公为河东大夫,封于河东霍邑。
在今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的临汾、运城地区。
堂名:三礼堂。
崇义公,河南洛阳人,北宋初著名经学家。
少举《三礼》,善《礼》学,通经旨,学问渊博,深受世人推崇。
官至国子《礼记》博士、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
因参互考订《周礼》、《仪礼》、《礼记》旧图,编辑《三礼图集注》二十卷。
宋太祖览而嘉之,赐紫袍等,并诏令颁行天下,画于国子监讲堂之中。
(潜山聂氏问政堂,望江聂氏敦源堂。
)大门姓氏联:三礼家声远,五言世泽长。
夷中公,唐代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善写五言诗。
他的五言诗,为晚唐时期优秀诗作。
代表作有《伤田家》、《公子行》等。
(潜山聂氏祠堂对联:河东问政家声远,皖北开科世泽长。
河东世泽,皖北家声。
)
聂氏起源:衡公,名奭。
原姓姬,文王之后,卫康叔之裔。
周考王时为卫大夫,食采聂邑(今河南清丰县北),因以聂为姓。
汉时十三世昭公(始皇十二年丙寅四月初四日巳时生,文帝建元六年癸未二月二十九日卯时死,寿七十有八。
)为河东大夫,封于河东霍邑。
昭公十四世孙志远公之子师道公(人称问政先生),自霍邑迁至江西鄱阳,为鄱阳始祖。
后师道公之弟师德公之孙达义公,自霍迁江西永丰挐埠。
后颐公次子志明公(其兄名志朗),在元季之乱,自江西鄱阳瓦屑坝(亦称江右)入籍太邑,为迁湖始祖。
生子三个;正漋、应漋、胜漋。
长子正漋迁潜山,应漋居太湖,三子胜漋迁望江。
据家谱中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岁太湖知事和迁怀邑应漋公下启股支下十二世孙绍鸿公文章记载,怀邑聂氏后裔,系潜邑聂氏和太邑聂氏迁入所成。
应漋公下启股支下自绍鸿公之祖襄晨公迁怀。
(1)衡(奭)(2)高(3)芳(子二:章,音)(4)章(5)茂(子二宣,安)(6)宣(7)胜(8)颢(9)政(子二:德,祈)(10)祈(子二:福,良)(11)福(12)琦(13)昭(子三:清,培,吉)(14)清(15)宣武(16)洪(17)翰(18)温(19)良(20)超(21)怀(22)五常(23)元勋(24)雅望(25)茂洪(26)志远(子二:师道,师德)(27)师道(子二:群,吉)(28)群(子二:志,处)(29)志(30)庆(31)壹(32)洙(33)学(子二:宜,宾)(34)宜(35)绍(36)俊(子二:泽,澄)(37)泽(38)辉(39)富(40)麟(41)夷中(子三:春,贯,伟)(42)春(43)传(44)预(45)珍(46)崇义(47)本(48)恩(49)敬(50)希(51)子
经(52)营(53)材(54)昌(55)昂(子三:期,基,松)(56)期(57)凤(58)彦(59)季(子二:仁,伦)(60)伦(子二:良,恭)(61)良(62)礼(63)常(子二:辅,韨)(64)辅(65)寿一(66)洪(67)颐(子二:志朗,志明)(68)志明(子三:长子正隆居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次子应隆居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三子胜隆居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
太湖聂氏派行:廷祚绍成美,诗书世绪长。
家声咸大振,懋德定齐芳。
(三礼堂)忠厚贻余庆,桂兰发瑞香。
敬宗先祖训,永远毓贤良。
潜山聂氏派行:嘉学明时盛,诗书世代昌。
闻声咸大振,懋德定齐芳。
(问政堂)忠厚增余庆,桂兰发瑞香。
道宗先祖训,永远毓贤良。
修仪治平固,夷胤殿国章。
高科悉其志,鼎新流九光。
望江聂氏派行:隆思仲道太,金水木□□。
之应明时盛,诗书世代传。
(敦源堂)闻声咸大振,懋德定齐芳。
忠厚贻余庆,桂兰发瑞香。
敬宗先祖训,永远毓贤良。
政情甘雨露,民愿乐邦昌。
太湖聂氏祠堂对联:三礼家声远,五言世泽长。
潜山聂氏祠堂对联:河东问政家声远,皖北开科世泽长。
河东世泽,皖北家声。
望江聂氏祠堂对联:河东家声远,皖北世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