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8
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写法一、引言标点符号作为书写的辅助工具,在文本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意义,还能够使句子更加准确、流畅地传达作者的思想。
本篇文章将介绍常见的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写法,以帮助读者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逗号(,)逗号是最为常见的标点符号,其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用于分隔并列词语或短语:例如,“他带来了水果、蛋糕和鲜花。
”2. 用于分隔相对独立的成分:例如,“我在下午四点等你,如果你有时间。
”3. 用于修饰性插入语之前后:例如,“请注意,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4. 用于连接并列句子时,需要与连词配合使用:例如,“今天天气晴朗,但温度较低。
”三、句号(。
)句号标志一个完整的句子结束,并表示陈述或断言。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出现在陈述句末尾:例如,“我喜欢你。
”2. 出现在祈使句末尾时,表示命令或请求:例如,“请开灯。
”3. 出现在特殊疑问句中,表示陈述:例如,“你怎么会迟到呢。
”四、问号(?)问号用于表示疑问句,并传递询问的意义。
以下是相关的用法:1. 出现在一般疑问句末尾:例如,“你明天来吗?”2. 用于反复提问或表达怀疑:例如,“这是什么东西?”五、感叹号(!)感叹号通常用于表示强调、惊讶或喜悦的情感。
以下为其应用场景:1. 用于表示感情强烈的陈述句:例如,“真不敢相信!”2. 在祈使句中,表示命令或请求具有强烈的口气:例如,“快点过来!”六、分号(;)分号一般作为连接具有紧密关系的两个主要分句之间的标点符号。
它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常被使用:1. 用于连接具有递进关系的两个主要分句:例如,“他很努力学习;因此,取得了好成绩。
”2. 用于连接同时包含并列分句的复合句:例如,“我们去了北京;游览了故宫,长城和颐和园。
”七、冒号(:)冒号主要用于引出解释、举例或总结之前的内容。
以下为其主要使用场景:1. 用于引述对话或说明陈述的来源:例如,“他对我说:‘加油吧!’”2. 用于引出解释、说明或详细列举:例如,“有三种动物是羊:山羊、绵羊和骆驼羊。
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标点符号是书写文字时用来标示语义和停顿等语言元素的符号。
它们在写作中起到分隔句子、段落及修辞的作用。
下面介绍16种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
1.句号(。
)用于标示陈述句、命令句、请求句的结尾。
例如:“她很高兴。
”、“闭上你的嘴。
”2.问号(?)用于标示疑问句的结尾。
例如:“你明白吗?”、“这是什么?”3.感叹号(!)用于表示惊叹、愤怒或命令的强烈语气。
例如:“太好了!”、“闭嘴!”4.逗号(,)用于分隔词、短语或从句。
例如:“他喜欢跑步,游泳和打篮球。
”5.分号(;)用于分隔具有一定关联的句子或短语。
例如:“我爱你;永远都是。
”6.冒号(:)用于引出例证、解释、列举等。
例如:“他有一个兴趣爱好:画画。
”7.引号(‘’、“”)用于引用别人的内容或表示特殊意义。
例如:“小明说:‘我想要一块巧克力。
’”8.括号(())用于补充说明或注解中的内容。
例如:“我们将在明天(星期二)进行会议。
”9.破折号(,)用于表示强调、插入语或抒情句的开始和结束。
例如:“我,短暂的一瞥,看到了她。
”10.省略号(……)用于表示省略或暗示文中的内容。
例如:“我等了很久……”11.斜杠(/)用于表示或、和、或具有相同意义的词。
例如:“他/她”、“你/我”。
12.连接号(-)用于连接复合词、范围或连接数字。
例如:“高中生”、“3-5月”。
13.符号(!)用于表示计量单位和百分数中的小数点。
例如:“1.5千克”、“25%”。
14.单引号(‘’)用于标示特定引用、格言或特殊意义的词。
例如:“生活是一本‘不懂’的书。
”15.反斜杠(\)用于转义字符,表示其后的字符不具有预设的含义。
例如:“\n”表示换行。
16.竖线(,)用于分隔选项、页面或表示“或”的含义。
例如:“男,女”、“查找,替换”。
高中语文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一、标点符号的分类1.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2.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
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3.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号有9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1.句号句号的形式为“。
”。
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常见用法]1.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
例如:a)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b)谦虚令人进步,自满令人落伍。
1.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例如:请您稍等一下。
[常见错误]1.3当断不断,一逗到底。
例如:现代都市人常常渴望逃出钢筋水泥的城堡,去体验乡间的淳朴生活,乡村旅游顺应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渴望,所以刚刚兴起便迅速走俏,相信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节奏的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旅游活动中来。
(“淳朴生活”和“走俏”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1.4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
例如:生产本钱居高不下的缘故原由,一个是装备落伍,能耗高。
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
(“能耗高”背面的句号应改为逗号)1.5含有疑问词,但是从整个句子来看是个陈说句,句末误用问号。
例如:我们要正确回覆我们的人民、我们的青年,他们的青春、生命、幸福、欢乐根植在什么中央?(问号改为句号)[使用小提示]1.6中文和外文同时大量混排(如讲解英语语法的中文书),为避免中文小圆圈的句号“。
”和西文小圆点儿的句号“.”穿插使用的不便,可以统统采用西文句号“.”。
例如:这个句子应当翻译成He loves sports.1.7科技文献偶然触及大量公式,为制止中文句号“。
最常用的16种标点符号与正确使用
标点符号(Punctuation)是一种文字符号,是用来表示思想的基本
记号,是用来引出句子元素、起到分隔、句子空间构成及表示语气的作用。
在中文书写中,标点符号十分重要,是推动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标点符
号可以从基本符号中分类,比如逗号(,)、句号(。
)、分号(;)、
引号(“”)、感叹号(!)、括号(())等等。
1.逗号(,):用来分隔句中以加强说明的状语、主从句。
例如:他,今天买了一双运动鞋。
2.句号(。
):用来表示句子的结尾。
例如:我们只能靠自己,就
算前路艰难也要勇往直前。
3.分号(;):用于表示两个并列的句子之间的并列关系。
例如:
昨天我去买了新衣服;今天我又去买了新鞋。
4.冒号(:):用来表示下文内容对上文内容的解释和补充。
例如:生活是一种归宿:尽情去享受它。
5.引号(“”):用来引用他人的话,弥补原句的不足。
例如:他说:“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
6.问号(?):表示疑问句之后的标点符号。
例如:今天要去哪里?
7.感叹号(!):用来表示句子里的情态,表达其中一种情绪。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其中点号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7种,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9种。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对这些标点符号的含义及使用规范作出了详尽的阐释和规定。
下面就申论考试中常见的标点符号进行说明。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一般放在句末,表示末尾的停顿、疑问或强烈的语气。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停顿。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写在字行中斜下方,均占一个格子。
2.顿号、分号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写在字行中斜下方。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写在字行正中央。
顿号与分号在申论考试中均表示并列关系,起到与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同样的作用。
顿号与分号各占一个格子。
如2014年国考(副省级)试卷第二段材料写道:“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担忧恐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里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和诚信危机。
”其中,“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表示并列的存在问题的领域,“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担忧恐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里认同不够”表示并列的问题的具体表现,“焦虑”、“恐惧”、“迷茫心理”表示这些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
3.冒号、破折号冒号通常在公文写作中用在称呼语后边,也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等词语后边、总说性话语的后边、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或引出解释、说明。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也用破折号表示。
冒号和破折号在申论中通常起解释说明或提起下文的作用,写在字行正中央。
冒号占一个格子,破折号占两个格子。
如2011年国考(市地级)试卷第一段材料写道:“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带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 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
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 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4 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号有9 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一.顿号误用•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但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 1.表约(概)数的数字间误用顿号•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
不能缺顿号。
•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
另如,“工农兵”“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 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点拨]“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平方米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句中“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内成分并列,而是三个分句并列,所以三者之间不应该用顿号,而应该改用逗号。
•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
”也错,应改为“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
”•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应该用逗号,不用顿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常用16种标点符号与作用一、常用16种标点符号与作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标点作用分类点号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
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
标点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号有9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二、易混标点符号的区分1.句中点号:顿号vs逗号vs分号(1)停顿的时间:顿号最短促,逗号其次,分号最长。
(2)顿号表示词和词之间的并列;分号表示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并列;而逗号表示连贯,没有并列的意思。
(3)两个表示并列的分句,如果每个分句已有逗号,则分句之间必定用分号。
例题1: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中公解析:两个“人的一生”引领的是两个并列的分句,因而第二个“人的一生”前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例题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中公解析:“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之间是并列关系,因此“发展”与“扩大”后面的逗号应改用顿号。
知识链接:并列的词或短语在句中作不同成分时,并列的词或短语间应使用不同的点号。
①并列的词或短语作定语时,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要用顿号。
示例东面、西面、南面的城门都围着杂草。
注意:但有语气词“啊,哇,哈,呀……”时要用逗号。
示例城墙的东面啊,西面啊,南面啊都围着杂草。
②并列的词或短语作谓语、补语表强调时,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要用逗号。
示例围着东面、西面、南面城门的杂草长得高,密,壮。
2.冒号vs破折号同为解释说明作用时,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两者的区别在于:(1)总说与分说的关系不同。
常用16种标点符号与作用标点符号是书写语言中用来标示句子、词组和语义关系的符号。
下面是常用的16种标点符号及其作用:1.句号(.):表示一个句子的结束,并且句首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例:I love to eat pizza.2.逗号(,):用于分割列举成分、连接短语或子句,以及在地址、日期和数字中起分隔作用。
例:I like apples, bananas, and oranges.3.问号(?):用于表示疑问句。
例: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movies?4.感叹号(!):用于表示感叹或强调的语气。
例:What a beautiful sunset!5.冒号(:):用于引导解释、列举、引述或强调。
例:He gave me the bad news: I didn't get the job.6.分号(;):用于分隔列举的事物,特别是长句中的短语或子句。
例:He likes to play tennis; she prefers swimming.7.引号(""或''):用于引用别人的话或文字。
例:She said, "I'll be there at 5 o'clock."8.书名号(《》):用于标记书名、电影名、剧集名等作品的名称。
例:I just finished reading "To Kill a Mockingbird".9.括号(():用于插入额外的解释、示例或括号内的文字补充信息。
例:The weather is so hot (38 degrees Celsius) in summer.10.方括号([]):用于引用原文中的修改或补充。
例:She said, "I like ice cream [chocolate flavor]."11.破折号(-):用于表示一个断句或追加说明。
16种标点符号的作用1. 句号(。
)句号是标点符号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
它用来表示一个完整的句子的结束,并且带有一定的停顿。
句号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在一般陈述、命令、感叹和疑问句中,句子结尾要使用句号。
•在省略句的结尾,也需要使用句号。
•句号的后面应该保持正常的字间距。
•句号不应该用在标题和短语的结尾。
2. 问号(?)问号用来表示疑问句的结束,表示对事物的询问或质疑。
下面是一些问号的使用情况:•在疑问句的结尾使用问号。
•问号后面需要保持正常的字间距。
•在书写时间、价格或其他表达方式时,也可以使用问号。
3. 感叹号(!)感叹号用来表示强烈的感情或突出的语气,表达高兴、愤怒、惊讶等。
使用感叹号的几点要注意:•在感叹句的结尾使用感叹号。
•在感叹句中的单个词或短语时,也可以使用感叹号。
•感叹号后面需要保持正常的字间距。
4. 逗号(,)逗号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标点符号,它主要用来分隔并列成分,使句子更加清晰明了。
下面是逗号的使用要点:•在句子中加入逗号,可以用来连接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
•逗号一般用于较长的句子,以避免造成阅读的困难。
•逗号后面要保持正常的字间距。
5. 分号(;)分号和逗号相似,用于分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句子成分。
下面是分号的使用规则:•分号的作用是将一个句子中的部分划分成更小的组成部分,使句子更加清晰。
•分号在较长的句子中用得比较多。
•分号后面不应该保留正常的字间距。
6. 冒号(:)冒号用于引出解释、补充说明和列举等情况,是一种较为正式的标点符号。
下面是冒号的使用规则:•冒号用于引出直接说明、解释、补充说明、列举等内容。
•冒号后面不应该保留正常的字间距。
7. 引号(’’、“”)引号有两种常见的形式:单引号和双引号。
它们用于注明引用的内容或表示特殊用途。
下面是引号的使用规则:•在引用别人的文本或语言时,使用单引号或双引号将其括起来。
•引号也可以用于表示用词的特殊含义或表示讽刺、戏谑等含义。
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标点符号是书写和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清晰、准确的意思,使文本具有更好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下面介绍了常见的16种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句号(.):表示句子结束。
•问号(?):表示疑问句的结束。
•感叹号(!):表示感叹句的结束。
•逗号(,):用于分隔列举的词语或短语。
•引号(""):用于引用别人的话或表示特殊意义。
•冒号(:):用于引出例证、解释或表示引述。
•分号(;):用于连接两个有关联的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省略号(...):用于表示省略内容。
•破折号(—):用于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表示并列或对等的关系。
•连字符(-):用于连接合成词。
•括号(()):用于标注附加说明或提供补充信息。
•方括号([]):用于引用文献出处、表示可选项或排除某部分内容。
•大括号({}):用于分组、表示集合或表示代码块。
•斜杠(/):用于表示分隔、代替或表达选择。
•正斜杠(\):用于表示文件路径分隔符。
•双斜杠(//):用于表示注释。
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些标点符号,我们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准确地传达信息。
请记住,在使用标点符号时要注意遵循语法规则,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运用。
语文复习资料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为点号和标号。
点号:句号。
;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专名号____;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
一、点号:点号表示语言(句)中的停顿,一般用在句中或句末。
1、句号
表示一句语完了之后的停顿,一般用在表示陈述语气的句末。
2、问号
用一句话的末尾,表疑问语气。
3、感叹号
用在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
4、逗号
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5、顿号
表示句中并列的词语或短语间较小的停顿。
6、分号
表示复句内部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7、冒号
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引下文。
二、标号: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1、引号
表示引用的部分、人物语言和特别指出的部分。
双引号内如果还需用引号则用单引号。
2、括号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括号内的内容一般不读出来。
3、破折号
A、表解释说明;
B、表意思的递进;
C、表意思的转折;
D、表语言的中断、延长。
4、省略号
A、表文中省略的部分;
B、表话语的断断续续;
C、表话未说完。
5、书名号
表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等的符号。
书名号内还需用书名号的用单书名号。
6、专名号
标在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用名的下面。
7、连接号
表连接相关的时间、人、事、物、数字等,占一个字的位置,标字间。
8、间隔号
用在月、日,音译的名、姓,或一本书的篇名和书名之间,标字间。
9、着重号
表示文中特别重要的,需要强调的词语的标号。
标在字下。
(1)成语作主语
这种文艺批评的清规戒律,是非常多的。
(矛盾《鼓吹集》)
盛气凌人不对,但必须盛气凌鬼。
(王任重《来一个打鬼运动》)
"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成语作谓语
三百来户都欢天喜地,只有王老太太不乐意。
(周立波《分马》)
(3)成语作宾语
我军只要进入萧墙,周王在紫金城就成了瓮中之鳖,无路可逃。
(姚雪垠《李自成》)
至于老章对事故的分析,我认为还是很有益处的,至少可以作为你们今后工作的前车之鉴嘛!(维思峻峰《广大的战线》)
"瓮中捉鳖"是动词"成了"的宾语。
"前车之鉴"是动词"作为"的宾语。
(4)成语作定语
他说佛子岭开着五颜六色的花,真是一个大花园!(靳以《到佛子岭去》)
游鱼和五光十色的小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
(峻青《苍松志》)
但说谎是他的天禀,他立刻想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回答。
(矛盾《子夜》)
(5)成语作状语
他梦到主逼死他的父亲,一家人忍气吞声埋葬死人,不敢伸冤(巴金《新声集》)
(6)成语作补语
只是百姓已经不看他们,连行列也挤得乱七八糟不成样子了。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
分析成语在句子里所起的作用,是从语法角度来说明成语的性能以及使用范围,了解这点,对学习成语是有好处的。
但是,要能真正灵活,准确地运用成语,那只有大量地、充分地掌握成语,了解它们的正确涵义和感情色彩,才能写在文章里起到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作用。
一、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大多数是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
主语或谓语是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有某一部分不搭
配)
2、动宾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和习惯上搭
配,当动词带两个以上的宾语时,常发生后面的宾语
与动词不搭配的情况)
3、主宾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必须保持在性质、种类、
范围上的一致性,否则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
4、附加成分与中心词不搭配(定语、状语和中心词不
搭配。
补语和中心词不搭配)
5、关联词语不搭配(关联词语的搭配是比较固定的,
不能随便乱搭配)
例:(1)他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至于思想质量方面,就不以为然了。
本句是两个分句组成的复句,后一复句的主语“思想质量方面”与谓语“不以为然”不搭配,应将“不以为然”改为“不关心”
二、语序不当
1、主宾倒置
2、定语、状语内部成分顺序颠倒
3、修饰成分和中心词顺序颠倒
4、词语顺序不合理
5、分句顺序不合理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1)解放以来,这个山区的变化对于我们都是非常了解的。
这句话中,认识的主体是“我们”,认识的客体是“变化”但本句在表诉时却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颠倒,从而产生语病,应将“这个山区的变化”与“我们”的位置颠倒过来。
三、成分残缺或多余。
1、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4、成分多余
例:我班学生,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能遵守课堂纪录。
本句前边有主语“我班学生”,结果后面谓语前又出现宾语“大家”显然是多余,姑应删掉“大家”。
四、结构混乱
1、结构杂糅(一句话前半句是一个结构,后半句是另
外一种结构)。
2、语句拼合(要说的两句话硬合在了一起)。
例:(1)要想真正学点东西,一定要下苦功夫不可。
修改:
“一定下苦功夫”或“非下苦功夫不可”。
五、表意不明
例如:(1)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六、不合逻辑
1、概念混乱,主要表现在概念的种属关系相杂。
2、照应不周,前文写明两个方面,后文则只提及一个
方面,或与之相反。
3、推理混乱,句子前后之间没有某种必然的逻辑关
系,而硬看作有某种逻辑关系。
4、句子关系混乱,颠倒了原因与结果,条件与结果的
关系。
例:学校门口有个卖饮料和汽水的小摊。
应该删去:“饮料和”或“和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