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78.78 KB
- 文档页数:2
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救治和护理过程。
结果:3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中除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28例治愈,4例好转后要求出院。
结论:及时观察病情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有效防止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ountermeasure of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Methods:The review analysis from 33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in clinical treat and cureand to nurse process from January 2004 to August 2007. Results:In 33 cases of unstable pelvisc fracture,1 case failure death because 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other 28 cases were cured, 4 cases were improved and request to leave the hospital. Conclusion:To obser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in time and adopt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it’s a key to prevent thecomplication effectivily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Key words]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Perioperative nursing骨盆骨折大多是一种严重多发伤,常由车祸、塌方、坠落伤所致,常合并骨盆内大出血、内脏损伤,且并发症比骨盆骨折本身更为严重[1]。
不稳定骨盆骨折29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骨盆为一完整的闭合骨环,结构坚固,多因挤压、撞辗或高处坠落等高能量外力所致。
骨盆骨折常因出血量大而引起休克。
对一些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但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需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以降低伤残率,2008~2010年收治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29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8~2010年收治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14~78岁,平均38岁。
合并失血性休克9例,膀胱及后尿道损伤4例,直肠损伤2例,腹腔后血肿3例,骶丛损伤2例。
损伤原因:交通事故19例,高处坠落伤6例,砸伤4例。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积极给予补液、补血进行抗休克治疗,给予留置导尿,怀疑有膀胱破裂者请泌尿科急行会诊后行修补术或造瘘术。
根据病情,对于骨盆骨折移位不明显者行骨盆悬吊牵引,而不稳定性骨折均需行骨骼牵引术暂时固定复位,待病情稳定,伤后7~10天手术。
护理合并伤的观察:①失血性休克:骨盆各骨主要为松质骨,且血液供应丰富,骨折后极易引起失血性休克。
如合并脏器损伤更加重休克程度。
应尽量减少病员的搬运,防止骨折端擦伤血管、神经,加重或继发损伤[1]。
快速建立2条以上有效的静脉通道,且静脉通道应建立在上肢或颈部,以免出现下肢血管损伤后,液体不能有效进入血液循环。
最好能建立一条中心静脉通道,这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成功的基础。
急行配血、输血,快速补液,同时作好术前准备,一旦具备手术条件,立即入手术室进行手术。
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在进行各种抢救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表情、皮肤色泽、尿量等。
给予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动态观察bp、p、r、spo2,准确记录。
同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腹部情况,注意有无腹痛、腹胀、腹膜刺激症等。
如出现较剧烈的腹痛,并伴有腹肌紧张,及时汇报医生。
观察尿液的颜色,是否有血尿,以及肛门处是否便血或滴血,早期发现膀胱、尿道和直肠的损伤。
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骨盆骨折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以确保患者的康复进展顺利。
在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
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术后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监测这些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需要关注患者的皮肤状态。
骨盆骨折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术后疼痛、水肿和压疮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该观察患者的手术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更换患者的体位,避免发生压疮。
还要进行疼痛评估,及时给予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要关注患者的尿液排泄情况。
骨盆骨折手术后,患者可能因为长时间卧床而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情况。
护理人员需每天观察患者的尿液颜色、气味和总量,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汇报,确保患者的排尿功能正常。
护理人员还需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
骨盆骨折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因为疼痛、床位限制、家庭和工作压力等原因而产生抑郁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
需要关注患者的饮食和营养状态。
骨盆骨折手术后,患者可能因为胃肠功能减弱、恶心呕吐等原因而影响饮食。
护理人员应该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在骨盆骨折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皮肤状态、排尿情况、精神状态和饮食营养,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的康复进展顺利。
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骼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进行严密的护理观察,以确保
手术后康复顺利。
以下是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的详细内容:
1. 疼痛观察:手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应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言语、
体位等方式来判断疼痛的程度,并及时给予镇痛治疗。
2. 伤口观察:对于手术后患者的伤口应该进行细致的观察,包括伤口是否干净、愈
合情况、感染情况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3. 输血观察:骨盆骨折手术可能需要输血治疗,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
如出现过敏反应、溶血等情况,应及时予以处理。
4. 体征观察:围手术期护理还需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体温等,
如有异常表现应及时处理。
5. 活动观察:骨盆骨折手术后的患者需多休息,但也需要进行适度的活动,如翻身、深呼吸、肢体活动等,以防止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6. 情绪观察:手术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情况,应加强心
理护理,及时沟通,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和不安。
7. 饮食观察: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特别是对于肠胃功能受损的患者,需给
予轻食易消化的饮食,同时注意水分摄入量。
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通过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
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和不适,促进康复。
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观察骨盆骨折是指骨盆骨骼的破裂或移位,常常由高速交通事故、摔跤、跳伞等外力作用造成。
骨盆骨折需要手术治疗,术后需要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
一、术后镇痛骨盆骨折手术的术后疼痛难以忍受,需要给予充分有效的镇痛措施。
镇痛治疗可采用静脉镇痛、口服镇痛、皮下注射镇痛等多种方式进行。
同时,需要注意患者的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镇痛剂量。
二、观察伤口手术结束后,要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情况。
注意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感染等情况的发生,检查伤口周围皮肤的色泽和温度是否正常。
如果发现伤口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三、观察泌尿系统功能骨盆骨折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还包括观察患者泌尿系统功能。
术后常见的问题是尿潴留,因此需要在术后12小时内对患者进行排尿观察。
如患者无法独立排尿,可选择使用导尿管进行引流操作。
导尿管的使用需要积极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四、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骨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患者应尽早进行运动康复锻炼,如运动肢体、进行早期下床活动等。
同时,可以采用抗凝治疗、使用弹力袜等方式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五、防止术后感染手术后感染是常见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康复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在术后应注意患者的术后换药和伤口清洁工作,及时更换被褥、清洗床单,保持清洁卫生。
如发现体温异常、伤口有红肿、渗液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治疗。
六、心理护理骨盆骨折患者手术后需要面临长时间的康复期,生活上也会遭受很大的困难,容易出现心理上的失落和烦躁。
因此要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关心患者的情感需求,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增强康复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骨盆骨折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护理。
只有通过专业的护理和科学的管理,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观察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它会成为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术后护理观察显得尤为重要。
骨盆骨折手术后,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处理。
本文主要介绍关于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方面的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术后内科护理观察1.心理护理:手术前一般都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但术后也很重要。
因为骨盆骨折的患者大多数对康复过程有着长期的恢复时间,他们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病情,这也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负担和不安。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时刻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排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安慰患者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2.呼吸道护理:骨盆骨折患者常常由于受伤的原因而不能正常呼吸,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手术后的恢复。
因此,在术后,护理人员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排除呼吸道的障碍和协助患者咳痰、呼吸康复训练。
3.水电解质紊乱:骨盆骨折手术后,患者可能因为手术后的胃肠道的停滞和丧失,造成肠胃的运动减缓,导致水电解质出现紊乱,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在日常护理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水电解质情况,及时矫正。
4. 疼痛控制:术后骨盆骨折患者需要接受强烈的疼痛刺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恢复。
因此在术后,要注意对患者的疼痛控制和药物管理,确保疼痛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1.术后拆线:手术后,一般需要7-10天后拆线,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观察患者个体差异,及时拆线,并观察拆线处是否有发炎感染,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证伤口愈合。
2.活动幅度:骨盆骨折患者术后需要保持卧床休息,伤口痊愈后也要严格遵照术后的康复方案进行活动训练。
因此,为确保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不会受到二次伤害,护理的时候要注意患者的活动幅度和次数,控制满足程度和两次活动的间隔时间。
3.伤口渗出液:骨盆骨折患者术后伤口经过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口渗出液。
护理人员应该观察伤口等情况,及时处理并更换换药,避免伤口渗出液污染并引起感染。
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骨盆骨折往往是因强大暴力所造成,30%~50%的患者为不稳定型骨折[1]常是有合并伤或伴发伤的多发伤者,而且较骨折本身更为严重,这就给治疗和护理增加了难度。
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4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通过医务人员的协同救治和及时果断的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4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男35例,女15例,年龄20~67岁,平均45岁。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5例,坠落伤10例,砸压伤5例。
合并症:失血性休克9例,四肢骨折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例,颅脑外伤9例,肝、脾破裂4例,乙状结肠破裂2例,膀胱破裂3例,尿道断裂3例,外伤至手术时间5~10天。
1.2治疗方法根据病情术前分别采用单侧或双侧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持续骨牵引,或骨盆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以暂时稳定骨盆环,伤后10天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
2护理2.1 休克期的护理对轻度休克患者尽量减少搬动,避免增加创伤出血,加重休克。
患者取平卧位,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早期快速足量输液、输血,扩容、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意识、皮肤色泽、肢体温度、血压、脉搏的率、节律、强度,以及每小时尿量的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以氧气吸入,提高循环血液中氧的浓度。
根据病史、血压的降低程度估计失血或失液量,正确选择输液成分,掌握剂量、输液速度。
当SBP在80~90mmHg时,估计失血量约为500ml,为轻度休克,只需补入等渗盐水或平衡电解质液。
SBP在60~90mmHg时,估计失血量约为500~1000ml为中度休克,SBP<60mmHg时,失血量在1000ml以上,为重度休克。
为中、重度休克患者输注液体开始扩容时应较快,在30min 内输入1000~1500ml,此后可酌情减慢输入速度。
输液时需遵循先晶体后胶体,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
骨盆骨折可形成后腹膜血肿,积血多时可2000ml,输血输液量要大于估计的失血失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