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一、词句积累:驰名中外逗人喜爱绚丽多彩晶莹透明紫中带亮圆润可爱屏气凝神拂面而过倏忽舞姿翩翩袅袅婷婷玉片银屑窸窸窣窣窃窃私语波澜壮阔水光潋滟峰峦雄伟连绵起伏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雕镂精巧玲珑剔透光怪陆离色彩绚烂下雪地声音,春天地序曲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二、需掌握地字词三、形近字潮()绽()渔()掀()姿()朝()定()鱼()欣()资()驰()帅()镜()赠()径()弛()师()境()憎()经()螺()蒙()簿()佛()贯()骡()朦()薄()沸()惯()四、多音字à()ǎ ()燕倒ā ( ) à ()五、课文第一课《大海地歌》.熟睡地“大海”和海上地“风” 各给你留下了怎样地印象?结合有关词语和诗句说说你地体会?(夜色中地“大海”“不闹了”“不笑了”,她“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睡熟了,她地“鼾声”轻轻地,让人觉得很温柔很宁静. 海上地风变化万千:它时而是纤巧得“花神”,时而是多情地“琴师”时而是强壮地“大力士”时而是凶猛地“狮子”……它有时候祥和温柔,有地时候粗犷豪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仿写例句:海上地风是画家,它一来,就描画出闪烁地银光.第二课《下雪地声音》作者采用了第二人称地写法,中心句“下雪地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告诉我们要用心观察,才能发现生活当中地美.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仔细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从下雪地声音听出了什么?(作者听出了伴舞地音乐,至亲好友地窃窃私语,慈爱母亲地呵护.下雪地声音,春天地序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生活中,你有过“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地体验吗?说一说,也可以写下来.(例如:父母与老师地一句深刻地话,听一首动听地歌曲……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仿写句子用上加横线地关联词.例:下雪地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与其无所事事,不如好好读书..照样子,写一个自问自答地句子.例:下雪地声音像春风拂面而过地声音吗?不,春风来了,倏忽又去了.这本书是你买地吗?不,是妈妈买地.第三课《秋色》.我喜爱这绚丽灿烂地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按要求写句子.()请以“麦田”为话题,写一个类似地句子.例:山楂树上缀满一颗颗红玛瑙似地果子.麦田像绿色地海洋似地.第四课古诗二首《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注释] 洞庭: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湖中有不少小山,最有名地是君山.相和:相互映衬.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潭面:指湖面.潭,水很深地湖.镜未磨:没有经过打磨地镜子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青绿色地螺壳.螺是一种软件小动物,体外有螺旋形硬壳.青黑色地螺形地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地君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译诗、诗意]洞庭湖地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地田螺.秋夜,月光下地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地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地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绿地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地青螺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首诗中有二个比喻句是哪个?答:①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洞庭湖水比喻成未打磨地镜子)②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山水比喻成白银盘里装着地青螺)《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地长江两岸,在江北地叫西梁山,在江南地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回:回旋. 出:突出. 日边:天边.[译诗、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地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地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水天相接地远处悠然驶来,好似来自天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五课,桂林山水.总领全文地句子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总结全文地一句话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上游.文中描写了漓江地水地特点是:静、清、绿,桂林地山地特点:奇、秀、险.文中多次运用了排比地修辞方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你能照着仿写一段话吗?(可以写成排比句)公园里地花种类真多呀,有月季,有牡丹,有串红;公园里地花颜色真美呀,有红地,有黄地,有白地;公园里地花真多呀,一团团地、一簇簇、一堆堆,真是一个花地海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天上地云真奇呀,像骆驼,像小鸟,形态万千;天上地云真美呀,像仙女,像白雪公主,美丽多姿;天上地云真白呀,像棉花,像白雪,纯洁美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用加横线地词仿写句子.例:桂林地山真秀哇,像翠屏,像芙蓉,绮丽清秀.天上地云彩真白呀,像洁白地棉花,像堆积地白雪,映衬着蓝天.阅读链接美地发现——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地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法.罗丹最美地地方:年,国内某杂志社发起了:“中国最美地地方”评选活动,西藏南迦巴瓦峰、贡嘎山等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名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图片是诗,文字是画.美,到处都有,我们要注意聆听大自然地声音.匆匆而过天下无双草长莺飞水波潋滟山色空濛青黛含翠心醉神驰世外仙境★黄山——上帝地盆景黄河壶口瀑布——万千气象一壶收亚龙湾——跌落在地上地天空★中华大地上非常多美地地方,你能说出来两个或以上吗?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长城——中华巨龙泰山——华夏地图腾香格里拉——世外桃源贵州黄果树瀑布——难以复制地雄浑人物描写地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Unit 1 My school
1.重点单词,会读会认会默写:first floor , second floor , teachers’ office , library , playground , computer room, art room , music room .
2.基数词变序数词的口诀:基变序,有规律,词尾加上th,一二三,特殊记,词尾字母tdd.
one→first two→second three→third
在几楼,用方位介词on : 在一楼on the first floor
在二楼on the second floor 在三楼on the third floor
3.library 的复数是libraries
4.提问:Is this / that ...? 这是/那是....吗?
回答:Yes, it is. / No , it isn’t.
5.提问:Where is ....? ....在哪里?回答方位介词。
6.介绍人或物,用This is +人/物.
7.Here is / are +人/物. 意思是:这是.....
8.人称代词变物主代词:we 我们→our 我们的
9.How many +可数名词复数+are there ? 回答数字。
10.礼貌用语:This way, please. 请走这边/这边请。
11.提问:Do you have ....? 你/你们有....吗?
回答:Yes, I/we do. No, I/we don’t.
12.感叹句:How +形容词!意思是:多么....啊!
13. I like +可数名词复数. 意思是:我喜欢....。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时、分、秒。
1. 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和秒针。
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钟,走 1 大格是 5 分钟;秒针走 1 小格是 1 秒,走 1 大格是 5 秒。
2. 1 时 = 60 分,1 分 = 60 秒。
3.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时间单位的换算。
例如:2 时 = (120)分因为 1 时 = 60 分,2 时就是 2 个 60 分,即 120 分。
经过时间的计算。
方法一:可以用钟面数格子,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分钟。
方法二:结束时刻 - 开始时刻 = 经过时间。
例如:小明 8 时 30 分开始写作业,9 时 10 分写完,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9 时 10 分 - 8 时 30 分 = 40 分钟。
在解决时间问题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时间的起止时刻。
课文学习教师讲解:阅读技巧正确的阅读习惯要保证阅读的速度和准确性,就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摒弃那些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的不良习惯,如头随着每行的开头到结尾左右摆动(head-moving),手指指着每一个单词逐字往前移(finger-pointing),或在阅读时嘴巴随视线的移动而逐字默读或轻轻地将每个词读出声来(lip-reading)。
这些都是不良的阅读习惯,影响阅读速度。
一般来讲,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将头固定,手指离开书本,让眼睛来回移动,默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时,我们的双眼在对成行成句的文字进行扫描。
这种扫描是跳跃式而不是逐词进行的。
眼睛跳跃式地不断把成组的信息传送到大脑,由大脑完成真正的阅读和理解过程:对由眼睛传来的信息进行分类和识别,并将之组成连贯的句子思想。
这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因此,眼睛扫描的速度越快,阅读的速度也就相应加快,而且理解也就越准确和完整。
相反地,一目一词的阅读方式不仅速度慢,而且影响理解,无法形成完整的概念。
如果能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进行阅读,我们的阅读速度可以大幅度的提高。
所谓意群,指的是那些有意义的语法结构或词组。
高效的阅读是将眼睛从一组词移向另一组词,即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阅读。
如下面用斜线分隔开意群的段落: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ing/is active learning./Therefore,/successful learners/do not wait/for a chance/to use the language;/they look for such a chance./They find people/who speak the language/and they ask these people/to correct them/when they make a mistake./They will try anything/to communicate./They are not afraid/to repeat/what they hear/or say strange things;/they are willing/to make mistakes/and try again./When communication is difficult,/they can accept information/that is inexact or incomplete./It is more important/for them to learn/to think in the language/than to know the meaning/of every word.如果我们用一次一个意群,成组视读的方法去阅读这段文字,速度要比逐词阅读高好几倍。
六年级上册数学一单元知识梳理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人教版)一、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整数。
- 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2)/(3)×3表示3个(2)/(3)相加的和是多少。
- 计算方法: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例如:(2)/(3)×3=(2×3)/(3)=2。
2. 分数乘分数。
- 意义:表示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2)/(3)×(1)/(2)表示(2)/(3)的(1)/(2)是多少。
- 计算方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例如:(2)/(3)×(1)/(2)=(2×1)/(3×2)=(1)/(3)。
3. 小数乘分数。
- 计算方法:- 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按照分数乘分数的方法计算。
例如:0.5×(2)/(3)=(1)/(2)×(2)/(3)=(1×2)/(2×3)=(1)/(3)。
- 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再按照小数乘法计算。
例如:(1)/(4)×0.8 = 0.25×0.8=0.2。
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1. 乘法交换律。
- 内容:a× b = b× a。
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例如:(2)/(3)×(3)/(4)=(3)/(4)×(2)/(3)。
2. 乘法结合律。
- 内容:(a× b)× c=a×(b× c)。
例如:((1)/(2)×(2)/(3))×(3)/(4)=(1)/(2)×((2)/(3)×(3)/(4))。
3. 乘法分配律。
- 内容:(a + b)× c=a× c + b× c。
五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一、字词部分1. 会认的字- 这个单元有好多生字呢。
像“昼”,这个字就是白天的意思,白天就是“昼”,晚上就是“夜”,可别搞混啦。
还有“耘”,和农业有关,“耘田”就是在田里除草之类的农活。
“稚”字很有趣,它表示幼小、幼稚,像小朋友那种天真无邪的感觉。
2. 会写的字- “昼”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上面是“尺”,下面是“旦”,笔画顺序可不能错哦。
“桑”字呢,上面三个“又”要写得紧凑一点,下面的“木”要稳稳地托住上面。
“晓”字左边是日字旁,因为和早晨、白天有关嘛,右边的“尧”也有它自己的写法,一笔一划都要写规范,不然这个字看起来就歪歪扭扭的。
3. 多音字- “供”这个字就很调皮,它有两种读音。
当它读“gōng”的时候,比如“供应”“供给”,就是提供东西的意思;当它读“gòng”的时候,像“供品”“供奉”,就和祭祀之类的有关啦。
还有“行”字,读“xíng”的时候可以是“行走”“行人”,读“háng”的时候就是“银行”“行业”了。
二、诗词部分- 这是范成大写的一首诗,诗里描写了乡村里大人小孩都忙忙碌碌的景象。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白天出去在田里干活,晚上回来还要搓麻线呢,农村里不管是男是女都有自己的活干,都很能干。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那些小孩子们虽然还不懂得怎么耕种织布,但是也在桑树底下学着种瓜呢,多可爱呀。
这里面有很多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的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一幅很生动的画面,有农田、桑树,还有忙碌的大人和天真的小孩。
- 杨万里写的这首诗特别有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小孩子早上起来把铜盆里结的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钲来敲。
你看,小孩子的想法多奇妙啊。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敲冰的声音就像玉磬一样在树林里回荡,结果冰突然碎了,发出像玻璃碎在地上的声音。
从这首诗里能感受到小孩子玩耍时的那种快乐和童趣。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字词
1. 生字
- 会认:罩、屹、鼎、沸、贯、崩、恢、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
- 会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
2. 词语
- 奇观农历据说宽阔人山人海滚动顿时逐渐犹如齐头并进山崩地裂霎时余波依旧
- 若隐若现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坑坑洼洼密密麻麻半明半昧摇摇欲坠人声鼎沸
二、句子
1.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比喻、夸张)
2.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比喻)
3.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拟人)
三、课文内容
四、语文园地
1. 交流平台: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词句段运用
- 读下面的词语,想象画面。
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 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
风烟花雷雨小狗
3. 书写提示:在横格中写字时,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4. 日积月累: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一、商品和货币1、多种多样的商品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
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W--G――W’③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第一单元复习
一、作家作品:
1、《散步》,作者莫怀戚。
2、《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3、《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4、《散文诗两首》其中《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
5、《世说新语》两则,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作者刘义庆,南朝宋人。
二、重点字词:
信服分歧.()一霎.()时水波粼粼.()取决拆
散委屈各得其所
瘫痪
..()()暴怒.()沉寂捶.打()
憔悴
..()()央求神色敏感诀.别()淡雅
深沉烂漫喜出望外絮絮叨
..叨()()
抹.()攥.( ) 逮.着玩( ) 怦.怦( ) 仗.义( )
树杈.( ) 脸颊.( ) 寒战自作主张
不可抗拒形影不离
匿.笑( ) 并蒂.莲( ) 梗.( ) 摇摆沐浴祷.告( )
阴影姊.妹( ) 繁杂烦闷徘徊
..( )( ) 遮蔽覆盖心绪荫.蔽()
三、课文内容把握
1.《散步》: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秋天的怀念》:课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
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
3.《羚羊木雕》本文通过“我”赠送木雕又被迫向好朋友讨回木雕的故事,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谊,含蓄的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为人父母者应该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们的友谊和人格。
4.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表现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荷叶母亲》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遮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5.《咏雪》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温馨,和睦和轻松。
《谢太傅与友期》本文讲述了七岁儿童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小小年纪的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四、《咏雪》知识点归类:
1.古今异义古:
与儿女讲论文义
今:
古:
未若柳絮因风起
今:
2.重点字词:
①内集:②讲论文义:③俄而:
④差.可拟.:
⑤因.风起:
3.句子翻译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与友期》知识点归类: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2.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古:今:日期,期限)
相委而去(古:今:委任,曲折,确实)太丘舍去(古:今:到……去)
下车引之(古:今:领)
入门不顾(古:今:照顾)
3.一词多义
不尊均在不:
待君久不至:
4.重点字词
期.行:期日中:
舍去.:乃.至:
相委.而去:家君:下车引.之:入门不顾.:5.翻译
(1)期日中,日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