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货币供给量
- 格式:ppt
- 大小:303.01 KB
- 文档页数:49
【例题2:2015年单选题】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其主要结论是()。
A.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B.物价水平决定货币流通速度C.货币流通速度决定物价水平D.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答案】A【解析】2013年单选考点,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的结论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
【例题3:2014年单选题】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提出,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则()A.物价水平和货币量成反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正比B.物价水平和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正比C. 物价水平和货币量成反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D. 物价水平和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答案】D【解析】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提出,假设其他因素不变,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例题4:2011年单选题】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由利率决定并与利率为减函数关系的货币需求动机是()。
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C.投机动机D.贮藏动机【答案】C【解析】通过本题掌握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
【例题5:2012年多选题】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决定货币需求的动机包括()。
A.储蓄动机B.交易动机C.投资动机D.预防动机E.投机动机【答案】 BDE【例题6:2004年、2007年多选题】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与货币需求成正比的因素有()A.恒久性收入B.人力财富比例C.存款的利率D.债券的收益率E.股票的收益率【答案】AB【解析】通过本题掌握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第二节、货币供给【本节知识点】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的概念2、货币供给层次划分3、社会融资规模4、信用创造货币机制和信用扩张、存款派生机制【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1.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主体即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行为。
分为:货币供给的机制-----侧重于货币的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侧重于分析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利率比货币供给量更有效一、货币供给量1. 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是指: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
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
2.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
广义来所就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3.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调控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1. 通过调控货币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 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3. 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4. 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利率1. 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
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
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
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
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
2、货币供给第一章、定义、分类和度量1.1.定义一、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二、它有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两个层次,其中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创造的负债,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总和。
三、其投放的渠道包括,1.直接发行通货;2.变动黄金、外汇储备;3.实行货币政策。
四、原始存款是基础货币的转化形式。
而货币供应量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等持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应的债务总量。
它是在商业银行与社会公众的参与下形成的。
货币供应量的大小取决于基础货币的数量和货币乘数的大小,即货币供应量M 1 = 基础货币B×货币乘数k。
五、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应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基础货币供应增加后,由于存款机构的信用创造,货币存量的增加量会以基础货币增量的若干倍数扩张。
即货币乘数k =M1 / B或k =ΔM 1 /ΔB。
存款乘数是存款机构的存款变动和准备金变动之间存在一种乘数或倍数关系。
在货币供应的理论模式中,则第一个括号中的数即为活期存款的存款乘数;第二个括号中的数是货币乘数。
1.2.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一、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和中央银行的支票所形成的存款,其中后者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加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再贷款)、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购入证券的途径注入商业银行体系的。
二、原始存款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它不会增加货币供应量。
三、派生存款是通过银行转帐方式发放贷款而创造的存款。
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通过资产业务创造的,它会增加货币供应量。
四、创造派生存款要有两个前提,1.一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必须小于100%。
准备比率越大,信用创造的规模就越小;2.二是非现金结算制度。
1.3.通货比率一、通货比率也称现金漏损率,是指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这一比率主要决定于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
货币供给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供给的基本原理2.掌握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3.了解货币供给理论及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问题。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一)货币供给的含义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并使它进入流通的过程。
向社会供给的货币主要是通过银行系统的信贷活动而进入经济活动中的。
货币供给过程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2.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
货币供给过程包括: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供给货币的过程。
3.货币供给量货币供应量指一国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通货)与存款的总和,即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
它是一个存量概念。
现金与存款共同构成社会的货币供应量。
其中,现金由中央银行供给,存款由商业银行供给。
货币供给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结果,其源头是中央银行初始供给的基础货币,经过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活动可以出现数倍的货币扩张.货币供给量从银行角度来说是负债,从非银行经济主体来看则为资产。
(1)货币供给量是一国存量的概念(2)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量值,(货币需求则是一个预测值)是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一定时点上的负债总额,它上银行通过各项资产业务向经济社会投放出去的。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货币供给量的多少要由银行系统资产业务规模的大小决定4.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
争论的实质: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问题争论的政策意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没有可控性,货币政策可能无效。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具有可控性,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理论依据货币供给的外生性观点的代表:凯恩斯理论盛行后,货币的外生性一直是经济学主流学派的一个基本命题,并得到了货币学派的推崇,一度成为经济学的教条。
第八章货币供给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形成第二节货币供给的决定第三节货币供给的调控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形成一、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
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现金和存款货币。
几点说明:(1)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货币需要量是一个预测量)。
(2) 货币供给是银行的负债,反映在一定时点上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3)货币供给量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变量。
关于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又称政策性变量,是指由经济体系中的外部因素决定的变量。
典型的外生变量是税率.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也叫非政策性变量,它是指经济体系内部由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这种变量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
典型的内生变量是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变量。
二、货币量的层次划分1. 货币量层次划分的涵义●所谓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含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西方国家对货币量层次指标系列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世界各国均根据不同情况和要求,公布了各自的“货币供给量层次指标系列,并根据理论进展状况和实际操作经验作适当调整。
美联储公布的“货币层次系列”(1984年3月)●M1= 通货+旅行支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可转让提单+自动转帐的储蓄存款+信贷协会股份存款帐户+互助储蓄银行活期存款●M2= M1+货币市场存款帐户+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即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美M3= M2+大额定期存款+中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金融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存款+美国公民持有的中期欧洲美元存款●国居民持有的即期欧洲美元存款+货币市场互助资金●L = M3+其他流动资产(包括银行承兑票据、商业票据、财政部债券、美国储蓄公债等)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货币层次划分●M1= 现金+银行同业以外的活期存款●M2= M1+银行同业以外的四年内定期存款●M3= M2+有法定通知期的储蓄存款中国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从1994 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
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
1、价格总水平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的关系式MV=PT(费雪方程式),或:P=MV/T
M-------代表一定时期内货币的供给数量,
V-------代表
货币流通速度,
P-------代表价格总水平,
T-------代表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P的值取决于M V 和T三个因素的相互关系,在这三个因素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决定的,V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T的增
长也相对稳定,所以价格的变动主要取决于M 的变动。
2、运用微分方法推导,可以得出价格总水平的决定方程:
y
v
m-
+
=
π
π----代表价格总
水平变动率或通货膨胀率
m-----代表货币
供给量的变动率
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率
y-----代表GDP的变动率
3、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而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货币供给量
增长,价格总水平一般会趋于上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总产出增长,价格总水平一般会趋于下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就会促使价格总水平上涨。
金融学是一个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学科,主要研究货币、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运作规律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金融政策和金融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m0 m1 m2 是金融学中的三个重要概念,它们代表了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也是货币学说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m0 是狭义货币供应量,指的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货币总量,包括纸币和金属货币。
它是货币市场上所有可供流通的现金,也是金融机构准备金的基础。
m1 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货币和活期存款,是最流通的货币总量。
m1 体现了人们的日常交易和支付需求,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货币流通情况的重要指标。
m2 是更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它包括 m1 还有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等,是反映了整个金融市场上的货币总量。
m2 的变动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货币政策的制定。
金融学中的 m0 m1 m2 概念,直接关系到货币的发行和供给,也与金融政策的执行密切相关。
通过了解 m0 m1 m2 的含义和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和金融政策的调控。
有关 m0 m1 m2 的深入理解使我们对金融学中的货币理论和政策有更全面的认识。
从简到繁,我们可以首先了解 m0 m1 m2 这三个概念分别代表了什么,随后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经济市场的影响,最后再引申到金融政策上的指导意义。
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对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金融学和货币供给方面的知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m0 m1 m2 是货币学说中的重要概念,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机制和货币政策的调控,对金融学和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
希望本文的介绍和解释能够对你对这一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金融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货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政策等诸多内容,其核心之一就是货币学说。
在货币学说中,m0、m1、m2等概念是非常关键的,它们代表了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对于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金融市场的运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是指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对现金货币、存款货币等其它形式货币的供给。
货币供应量是指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供给货币所形成的、为社会公众持有的债务总量,它是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一定时点上的银行负债总额或资产总额。
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存量概念,即某一时点的货币供应量。
2.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名义货币供给是指适应物价增减幅度在名义上增减的货币供给,它是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了物价变动影响在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在一定的商品、劳务供给和货币供给下,如价格水平出现大幅上升,则意味着既有的货币供给只能媒介部分商品、劳务的流通,会出现明显的货币不足。
反之,价格水平大幅回落,既有的货币供给就会明显过多。
3.适度货币供给适度货币供给是指银行系统通过货币投放与信贷投放而实际注入社会的货币量与社会合理的货币需求相一致。
这个概念内涵了三层意思:一是适度的货币供给反映了适度的货币需求;二是适度的货币供给在于使实际的货币供给量与适度的货币需求量基本一致;三是如何使货币供给适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能否审时度势,把货币需求调整在合理的限度内,从而使货币供给趋于合理。
在现实生活中,适度的货币供给很难取得。
因为:l 银行作为货币供给的唯一闸门,从表面上看它能强制地向社会供给任意数量的币,而事实上,货币供应量是由国民经济各收支主体共同决定的,因而银行在按自己的意图供给货币的同时会受到来自社会各部门强求银行供给货币的抵触;l 适度的货币需要量与适度的货币供给量是相互依存、相互引导的,二者中任何一方因各种因素产生了波动,都会使另一方出现波动。
货币供给量既是外生变量,又是内生变量。
外生变量又称为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由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中央银行能够按照自身的意图运用货币政策手段对之进行调控。
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不为政策所左右,社会各经济主体能够按自身的意图通过货币收付行为左右货币供给量的规模,进而影响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力度及作用。
第九章货币供给小序:在现实生活中,货币供给对经济有着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着一国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而且影响着社会微观经济主体的日常活动。
正因为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导致宏观经济对内外均衡的变化,会影响各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因此,对货币供给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内容:本章分四节,讨论:货币供给的定义及其演变,货币创造,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课时安排:6第一节货币供给的定义及其演变一、货币供给的定义1、动态的货币供给:(1)概念:是指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
(2)货币供给主体:中央银行,现金货币供给;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供给。
(3)货币供给系统:以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为起点,以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为中间环节,以非银行部门转移、结算货币为终点,形成一个复杂的货币供给系统。
2、静态的货币供给:即货币供给量,通常是指一定时点上一国经济中的货币存量的总额,由货币性资产组成。
静态的货币供给又有名义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供给之分。
3、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影响因素的货币存量;4、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了物价影响因素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二、货币供给的演变与货币分层1、货币层次划分的原则:以流动性的大小为依据。
具体地说,是以某种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或活期存款的能力作为标准。
其转换为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成本越低、时间越短,则流动性越强,货币层次也就越高;反之,则货币层次越低。
2、货币供给口径:综合各国的情况,货币供给的分层划分大致如下:M1=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3、我国的货币层次:M0=流通中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1为狭义货币供给量,M2为广义货币供给量,M2减M1为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什么是MO,M1,M2?从宏观层面看,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9%左右,速度是不低的,估计四季度的增幅还将略有提高。
从货币供给看,MO、M1、M2的增幅均高于同期GDP和物价上涨率之和。
金融机构的存贷差持续扩大。
应该说今年的货币供给是相对宽松的。
请问这里的MO、M1、M2是什么意思?M。
、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范畴。
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
实践中,各国对M。
、M1、M2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M。
的流动性最强,M1次之,M2的流动性最差。
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M。
: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
+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
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我们在研究金融市场时,常常提到M0,M1,M2,M3,L货币供应量,它们是什么意思?首先谈谈什么是货币供应量(英文Monetary Aggregates) :它是计算具有不同变现能力的货币数量,表现货币总体结构的指标。
货币供应量构成如下:M0---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非支票性储蓄存款M3---M2+私有机构和公司的大额定期存款L----M3+各种有价证券在这三个层次中 ?M。
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M3货币供应指标,是一个衡量货币供应的主要指标,它包括钞票,硬币,活期存款和4年期的定期存款,即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