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田径运动训练讲座资料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218.00 KB
- 文档页数:11
田径社团训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田径运动教程》第三章,主要涉及短跑技术的训练,特别是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
详细内容包括起跑姿势的掌握、起跑动作要领、起跑后加速跑的步伐和呼吸配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起跑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要领,提高起跑速度。
2. 培养学生起跑后加速跑的步伐和呼吸配合,提高短跑成绩。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勇敢、自信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起跑姿势的掌握、起跑后加速跑的步伐和呼吸配合。
教学重点:起跑动作要领、起跑速度的提高、加速跑过程中的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秒表、口哨、田径起跑器、标志物。
学具:运动服、跑鞋、毛巾、水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引导学生进入短跑训练状态。
2. 技能讲解与示范(10分钟)(1)讲解起跑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要领,强调起跑器的重要性。
(2)示范起跑动作,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模仿练习。
(3)讲解起跑后加速跑的步伐和呼吸配合,强调节奏感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为例,分析其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特点,引导学生借鉴。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起跑练习,教师逐一指导并纠正动作。
(2)进行起跑后加速跑的练习,注意步伐和呼吸的配合。
5. 比赛与评价(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起跑技术要领:起跑器:前脚掌着地,后脚跟抬起。
起跑姿势:蹲下,双手撑地,臀部高于膝盖。
起跑动作:听枪声,迅速起跑,前脚掌用力蹬地。
2. 起跑后加速跑:步伐:逐渐加大步幅,提高速度。
呼吸:与步伐配合,保持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看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分析其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中,学生的起跑姿势和动作要领掌握较好,但起跑后加速跑的步伐和呼吸配合仍有待提高。
田径专题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田径专题。
主要内容包括:短跑、跳远、投掷等基本田径项目的技术要领和训练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田径基本项目的技术要领,提高运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短跑、跳远、投掷等技术要领的掌握。
难点:技术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田径场、起跑线、跳远沙坑、投掷器材等。
学具:运动服装、运动鞋、 notebook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然后介绍田径的基本项目,引发学生兴趣。
2. 技术讲解与示范(15分钟)教师分别对短跑、跳远、投掷等项目进行技术讲解和示范,强调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练习(20分钟)学生按性别和能力分组,进行相应的田径项目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实践比赛(15分钟)学生进行分组比赛,体验田径运动的乐趣,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短跑:起跑、加速、冲刺跳远:助跑、起跳、落地投掷:持球、挥臂、投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短跑、跳远、投掷的技术要领。
2. 答案:(1)短跑:起跑迅速,加速平稳,冲刺有力;跳远:助跑顺畅,起跳有力,落地轻巧;投掷:持球稳定,挥臂顺畅,投掷准确。
(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态度、技术掌握情况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技术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短跑技术讲解与示范短跑技术包括起跑、加速和冲刺三个阶段。
教师需重点讲解起跑动作的要点,如蹲下、握拳、预备姿势等;加速阶段要强调步频和步长的协调;冲刺阶段要提醒学生保持身体前倾,用全力冲向终点。
2. 跳远技术讲解与示范跳远技术包括助跑、起跳和落地三个阶段。
教师需重点讲解助跑与起跳的衔接,强调起跳时的腰腿用力;落地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屈膝缓冲,避免受伤。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第一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概述概念: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爱好田径运动并有一定才能的初、高中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组织形式进行系统或阶段性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提高田径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田径运动后备人才而组织的专门训练过程。
一、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特点1.训练的基础性是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田径运动员成才规律所决定。
运动员成材规律:都要经过基础训练、初级专项训练、专项提高训练几个阶段。
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重要的是抓好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训练,打好基础,犹如建高楼一样。
2.训练的课余性学生以学为主,训练是课余时间、假期。
3.训练的广泛性要为大多数学生,代表队、俱乐部都行。
二、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任务1.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2.培养群体活动骨干,输送田径后备人才清华附中18年被评为北京市“国家锻炼标准”先进单位,1990-2000年有66人代表北京市参加国际、全国中学生比赛。
3.进行体育道德教育三项任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要全面贯彻,不可偏废。
新队员要全面身体训练,有一定基础的侧重专项技术与体能训练。
第二节中学课余田径队的组建工作一、运动员选材从技术角度看,选拔运动员通常有两种方法,即:经验选材和科学预测选材。
前者简单易行,但有主观性和局限性。
科学选材是对某些与专项技术有关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进行测定,经过综合分析,预测其发展潜力。
选拔中学生运动员常用的几项测试指标:1.身体形态指标与投掷项目相关程度较高的指标:身高、坐高、体重、臂长、体围等。
与跑、跳项目相关程度较高的指标:身高、腿长、体重、臀部形态、跟腱及足弓、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
、讨论: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形态特征(速度性项目、耐力性项目、跳跃性项目)要求有哪些?归纳:速度性项目: 体形均匀,身体健壮,肌肉丰满,膝踝关节围度较小,骨盆宽度适中,臀部肌肉向上紧缩,足弓明显,跟腱细长且清晰。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在中学业余田径教练员(教师)的指导下和中学田径运动员的积极参与下,为了不断提高中学生田径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和保持运动技能水平和运动成绩,培养优秀的田径后备人才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特点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我国田径运动整体训练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将有利于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一)中学课余田径运动训练时间的课余性中学生正处在学校学习期间,是人生最佳学习时期,他们必须以学习为主,掌握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为将来的终身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定要利用课外业余活动时间或节假日组织中学田径训练,保证学生田径训练和完成学习两不误。
一般来说,根据学期、学年的周期性特点,在校上课期间,应以文化学习为主,训练为辅。
在寒、假及临时集训期间,则可以田径训练为主。
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基础性和全面性一个完整的田径训练过程大致要经过基础训练、初期专项训练和专项提高训练等阶段。
中学生的课余田径训练是运动员成才的基础训练阶段,是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和全面运动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因此,这一阶段的田径训练要着重抓好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训练,不宜过早强求他们在某一专项上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而应重视全面的基础训练,为初期专项训练和专项提高训练阶段乃至日后创造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与健全人格的塑造性中学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
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心里素质等均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是培养团结协作、持之以恒、努力拼搏精神和抗挫折能力的良好时期。
所以,应利用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强大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训练中,为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优秀的建设后备人才构建起坚实的基础。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对象的广泛性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承性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学校特色的最佳表现性三、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任务1、利用体育功能,进行思想道德教育2、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3、培养群体活动骨干,发现、培养于输送优秀的田径后备人才4、终身体育锻炼的教育第二章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一、中学生田径运动员身体形态的训练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状特征。
田径队训练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田径训练教材第四章“跑步技术”,具体包括短跑起跑技巧、途中跑姿势调整以及冲刺阶段的动作要领。
详细内容涉及起跑的“各就位”、“预备”和“跑”三个阶段的动作分解,途中跑的步频和步幅控制,以及冲刺阶段摆臂和呼吸的配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短跑起跑、途中跑和冲刺阶段的动作要领。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体育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起跑和冲刺阶段的动作分解与协调,途中跑的步频和步幅控制。
教学重点:起跑技巧的掌握,途中跑姿势的调整,冲刺阶段的动作要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秒表、口哨、标志桶、测量工具。
2. 学具:运动服、跑鞋、毛巾、水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优秀运动员的短跑比赛经历,引发学生对短跑运动的兴趣。
2. 技能讲解与示范(15分钟)(1)起跑:讲解起跑的三个阶段,示范动作要领。
(2)途中跑:演示正确的步频和步幅,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3)冲刺阶段:讲解摆臂、呼吸配合,示范动作要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起跑、途中跑和冲刺阶段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短跑比赛中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起跑:各就位、预备、跑2. 途中跑:步频、步幅3. 冲刺阶段:摆臂、呼吸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起跑的三个阶段及动作要领。
(2)分析途中跑的步频和步幅对成绩的影响。
(3)谈谈冲刺阶段摆臂和呼吸的配合。
2. 答案:(1)起跑分为各就位、预备和跑三个阶段。
各就位时,双脚踩实起跑线后,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预备时,臀部抬起,身体前倾,等待发令枪响;跑时,迅速向前冲出。
(2)途中跑的步频和步幅对成绩有很大影响。
合适的步频和步幅可以提高跑步效率,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3)冲刺阶段摆臂和呼吸的配合至关重要。
摆臂要迅速有力,与脚步协调;呼吸要保持均匀,避免呼吸紊乱影响成绩。
一、训练课设计方案1、指导思想中学生的课余田径训练,最终目标是参加田径比赛并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
本次训练课以发展学生的最高速度为重点,在防止产生“速度障碍”的前提下,使用最高频率进行最高速度的训练,提高100米专项速度,备战江苏省苏北地区中学田径运动会。
训练过程中,采用重复训练法、用摩托车牵引50—60米极限速度跑每组均保持达到比赛强度,负荷由小――大――小――大重复,100米跑主要是无氧呼吸,组间歇中根据恢复过程肌肉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的完全恢复最快在2—3分钟内完全恢复,休息时间为2分钟,如以心律衡量,一般在110次/分以下即可进行一组练习。
抓住少年阶段是提高步频的有利时期,重点在于解决运动员极限频率下的极限速度,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专项运动的技术,使之达到纯熟,并能在比赛中充分发挥。
2、训练时间:2003年4月21日星期一下午16:00—17:303、训练人数:8人性别:男年龄:17—18岁队员情况分析:本队队员综合素质优秀,是通过体育加试特招进入我校,均参加过县级以上比赛,2人在徐州市级比赛中获得名次,4人百米成绩在11“6以内,其中1人达11”2,一人达11“3。
4、训练内容:1)热身运动,专项准备活动2)提高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练习3)牵引50—60米极速跑4)负重杠铃练习5)恢复训练5、训练目标:1)通过前2步练习使运动员身心俱佳进入运动准备状态。
2)通过牵引极速跑,提高学生的动作频率,增加学生步幅,使高步频和大步幅结合起来,提高移动速度,使百米成绩由11“6向11”2靠近,争取突破11秒。
3)通过恢复训练,使肌肉代谢废物及时清除,保证氧及营养物质的供应,促进能源物质的再合成,加快血乳酸的消退速度。
防止疲劳积累,有利于下次的运动训练。
二教案三:说明:田径运动竞赛是普及田径运动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竞赛可以检查田径教学、训练工作的成果,总结和交流经验。
现在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越来越难以提高,这就对基层的教练提出了尖锐的问题,究竟怎样才能突破“瓶颈”难题?我认为,选择最适宜的选手,是成功的一半,没有优秀的运动员,就不可能比赛出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