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技术的实践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2
浅析散养鸡疫病防治技术李 峰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畜牧兽医站,吉林公主岭 136118目前,我国有许多肉鸡养殖户采用散养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能够改善肉鸡的肉质,对鸡肉产品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但这种饲养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其开放性较强,管理比较松弛,导致散养鸡容易感染疫病,严重时不仅会导致大量禽畜的死亡,还会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所以,针对散养鸡疫病的产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并积极推广防治技术,确保散养鸡的科学性和健康性,进而为养殖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1 造成农村散养鸡发生疫病的原因1.1 雏鸡质量低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部分地区都开始采用作坊孵化的方式来获取雏鸡,自孵的形式逐渐变少。
通过考察和分析,大部分孵化作坊都存在卫生问题,不仅孵化环境较差,且在入孵之前管理人员并没有对种蛋进行消毒和清洁,进而造成种蛋自身携带大量细菌,并将细菌传播给鸡苗,影响鸡苗的健康。
尤其是在季节和气候变换的影响下,鸡苗很容易爆发疾病,最终导致大量雏鸡的死亡,甚至将疾病传染给成鸡。
1.2 疫病防治意识不足要减少散养鸡疫病的发生概率,需要从疫病的预防工作入手,加强疾病的日常防御,做好散养鸡的管理工作。
然而,大部分农村养殖户在散养鸡的过程中,并不重视管理,也没有采取相应的疾病预防措施。
不仅如此,在疫病发生阶段,大部分农户无法及时发现疫病问题,或者没有及时对病鸡进行隔离和处理,也有一些农户为了节省花销,没有雇佣专业的兽医,而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对病鸡进行治疗。
这些行为会导致错过最佳的疫病治疗和隔离实践,进而造成疫病的恶化和扩散,不仅危害鸡群,还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2 散养鸡疫病防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2.1 散养鸡疫病防控技术推广散养鸡疫病防控技术的推广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提升农户对疫病防控的认识,积极开展疫病防控教育工作。
农户是散养鸡的主要管理者,其要充分掌握散养鸡的养殖技巧,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并且了解疫病的危害,提升自身对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视。
32 | 2022年第42卷第6期 总第299期 |靠、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饲料应来自具备生产资质、信誉良好的厂家。
在疾病暴发后,鸡场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对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及时对鸡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在鸡饲养期间,应消除鸡场内外存在的应激因素,鸡舍必须拥有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光照,严格加强鸡舍内温度与饲养密度的控制,提高抵抗力。
要关注鸡法氏囊病、鸡马立克病、鸡球虫病等免疫抑制性病的免疫接种,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后,鸡场应采取紧急方案,及时隔离并处理病死鸡,并做好紧急免疫接种工作,以提高疫情控制效果。
4 结语总之,发生鸡新城疫后,鸡会出现呼吸困难、神经絮乱和消化道黏膜出血等症状。
鸡场应及时对鸡群接种鸡新城疫疫苗,这是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最有效的手段。
同时,要及时对发病鸡进行隔离,同时保持鸡舍内良好卫生条件,提供高质量的饲料。
只有将防治措施做到位,才能降低鸡新城疫的发病率,保证鸡场经济效益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1] 时锋,王海波,李新伟,等.鸡新城疫的病因及防治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20,36(11):32.[2] 王殿元.鸡新城疫的危害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9):169-170.[3] 李万里,王昶童.鸡新城疫的综合控制措施及治疗分析[J].畜禽业,2020,31(7):117.[4] 王朝霞.鸡新城疫与霍乱混合感染的诊治[J].湖北畜牧兽医,2020,41(5):28-29.马秀兰(甘肃省和政县农业农村局,甘肃 临夏 731200)在当前的禽肉市场中,相较于集中圈养鸡,散养鸡明显更受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需求量较大。
其原因是散养鸡的饲养方式更加绿色、生态,更符合鸡生活、生长的自然规律。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散养鸡的饲养周期长,生长环境开放,生产中不可控的因素较多,发生疫病的风险高[1],如鸡白痢、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新城疫、鸡球虫病等,从而危害鸡的健康以及饲养效益。
农村散养鸡的疫病防控措施农村散养鸡具有天然环境和自然饲养方式的优势,鸡蛋和鸡肉品质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散养鸡在饲养过程中也面临各种传染病和疫病的威胁。
为了确保鸡的健康和免疫力,农村散养鸡的疫病防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控的措施,以便养殖户们参考和遵循。
1.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是确保鸡只健康的重要手段。
养殖户应定期请兽医对家禽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粪便、呼吸等方面的观察和检测。
对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控制措施,以防止疾病扩散和传播。
2.保持清洁卫生鸡舍和饮水器要定期消毒,饲料要保持干燥,不得霉变。
饲养场所要保持清洁,及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杂物,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3.科学饲养管理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鸡只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饲料要合理搭配,保证鸡只获得充足的营养。
鸡只的饲养密度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4.定期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疫病的有效手段。
养殖户应根据疫病的季节和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提高鸡只的免疫力,减少患病风险。
5.隔离患病鸡只一旦发现鸡只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将其隔离,避免疾病的传播。
要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明确病原体,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避免疫病的扩散。
6.加强养殖户的宣传教育对农村散养鸡养殖户加强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强其自我防控的能力,有助于降低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在实施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控措施的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兽医部门以及养殖户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健康养鸡产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减少疫病对农村散养鸡养殖业的危害,为人民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禽类产品。
【2000字】。
农村散养鸡的疫病防控措施农村散养鸡是许多农民朋友的重要经济来源。
疫病是散养鸡面临的风险之一。
因此,疫病防控措施是农村散养鸡农民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就介绍几种常见的散养鸡疫病防控措施。
一、环境卫生防控环境卫生是预防疫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农村散养鸡的鸡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的环境,不留下积水和粪便。
鸡舍和鸡房内的地面和墙壁定期用70%的酒精进行消毒。
取草料时要注意不要摇晃下脚,以避免空气中尘埃的产生,会刺激鸡的呼吸道。
每天保持鸡舍通风,可以有效地清除鸡舍中的潮湿空气和粪便气味,减少鸡的呼吸道疾病发生。
必要时还要使用药物浴,杀灭害虫和寄生虫。
二、饲料管理防控鸡的健康状况与饲料有很大关系。
因此,科学地配制和管理饲料是防止鸡群患病的重要措施。
农民应根据散养鸡的季节变化进行适当调整,按时、定量、定质地喂养鸡。
农民应该尽可能地用自家种植的谷物、剩饭和剩菜喂养散养鸡,避免使用过期的饲料和利用含非法添加剂造成的饲料对鸡群的不良影响。
正确饲喂并搭配草料,使鸡群有营养均衡的饮食肚子里的食物干净卫生。
加强进食)。
在饲喂时,要加强水源的净化,避免给鸡饮用肮脏的水。
三、疫苗预防和隔离控制疫苗预防是最有效的控制疾病的方法之一。
鸡苗在出生后会接受一系列的疫苗接种,可提高它们的免疫力并防止多种疾病。
但是,在接种疫苗前,必须对散养鸡进行全面检查,并为其选择适当的疫苗对抗特定的疾病。
在鸡群出现疾病时,必须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将受感染的鸡隔离并进行治疗。
同时,隔离控制也适用于没有确诊病症的鸡群。
通过强制鸡群隔离,可以有效地减少传染给其他鸡群和宠物的风险,从而减少经济损失。
四、定期疫病检测防控疫病检测是预防鸡群患病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找到相关机构,咨询对于鸡类疫病的检测,定期对健康的鸡进行疾病测试。
同时加强对于疾病的认知与防控,可以在发现疫病风险时采取应急措施,预防疫病的扩散和传播。
总结散养鸡是农村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家禽养殖业是农村经济获得更大发展的关键。
农村散养家禽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农村散养家禽的现状农村散养家禽是指农村地区养殖的家禽,与规模化养殖相比,散养家禽通常以自然放养方式进行饲养。
在我国,农村散养家禽的养殖历史悠久,许多农民家庭都会养几只鸡、鸭或鹅来供家庭食用。
这种传统养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需求。
农村散养家禽的现状主要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多、环境复杂、监管力量薄弱等原因导致的。
许多农民养殖家禽的条件和水平参差不齐,养殖环境和条件也较为简陋,存在着疫病传播、兽医监管不到位、饲养环境不卫生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家禽健康和农民生活带来了不小的隐患,因此加强农村散养家禽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代社会,随着疫病传播途径的增多,农村散养家禽防疫显得更加迫切。
只有加强对农村散养家禽的监管和管理,做好疫病预防控制工作,才能保障家禽的健康和农民的生活安全。
1.2 农村散养家禽防疫的重要性农村散养家禽是许多农村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人们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来源。
由于散养家禽数量庞大、散养环境复杂,家禽防疫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农村散养家禽防疫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家禽防疫工作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保障家禽的健康和生长。
加强家禽防疫可以提高家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家禽防疫工作还有利于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村家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散养家禽防疫工作,提高防疫意识和能力,对维护农村家禽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家禽防疫存在的问题家禽防疫存在的问题在农村散养家禽中是非常严重的,主要表现为疫病传播风险高、兽医监管缺失和饲养环境不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疫病传播风险高是农村散养家禽防疫中的一大隐患。
由于散养家禽常常接触野生动物和其他禽类,容易受到疾病的传播。
例如禽流感和新castle病等传染病在散养家禽中的传播速度较快,一旦发生疫情,将会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农村散养鸡的疫病防控措施农村散养鸡是我国农村地区常见的养殖方式,由于其自然健康的特点,深受农民的喜爱。
散养鸡的健康和生产受到多种疫病的威胁,因此疫病防控十分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农村散养鸡的疫病防控措施,以确保鸡的健康和生产。
一、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农村散养鸡由于生长环境自由、饲养方式采用散养,自然受到各种疫病的威胁。
这些疫病包括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
这些疫病不仅对鸡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还会引起养殖业经济损失,影响农民的生计。
疫病防控对于农村散养鸡的养殖非常重要。
二、养殖环境的管理散养鸡的养殖环境直接影响鸡的健康和生产。
农民需要注意养殖环境的管理,包括鸡舍的清洁卫生和通风换气。
农民应该定期清洁鸡舍,确保鸡舍内无积存的粪便和杂物。
要保持鸡舍的通风良好,避免空气污浊和滋生疫病。
鸡舍的温度和湿度也需要加以控制,避免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温度对鸡的健康造成影响。
三、饲料和饮水的管理饲料和饮水是散养鸡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同时也是散养鸡疫病防控的关键环节。
农民需要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卫生。
选择优质的饲料,避免使用发霉或变质的饲料。
饲料的投喂量也要适当,避免浪费和对鸡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鸡的饮水也需要加以管理,定期更换饮水和清洁水器,确保饮水的清洁卫生。
四、疫苗的接种疫苗接种是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
农民应该按照疫病流行的季节和地区,及时给鸡接种疫苗,加强鸡的免疫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在疫苗接种的农民也需要加强对疫病的监测和预防,定期进行鸡群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疫病。
五、隔离和防护措施一旦发现鸡群中有疫病症状,农民需要及时进行隔离处理,避免疫病的扩散。
农民还需要做好鸡舍的消毒和清洁工作,避免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农民还需要加强对饲料和饮水的消毒,避免病毒通过饲料和饮水传播。
六、病情的监测和报告农民应该加强对鸡群的健康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疫病的症状和传播风险。
一旦发现疫病,农民需要及时报告当地的畜牧兽医部门,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农村散养鸡的疫病防控措施1. 引言1.1 农村散养鸡的疫病防控措施农村散养鸡是农村居民常见的养殖方式,由于其生长环境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容易受到各种疫病的侵袭。
为了有效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必须加强对农村散养鸡的疫病防控措施。
在当前的情况下,加强鸡舍卫生管理、定期对鸡进行疫苗接种、控制饲料来源和质量、定期消毒鸡舍和周围环境、以及加强饮水管理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疫病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农村散养鸡的疫病发生率,保障鸡的健康和生长,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养殖收益。
在未来的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控工作的宣传与指导,使广大农村养殖户更加重视并落实好相关的防控措施,共同维护农村散养鸡的健康和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加强鸡舍卫生管理加强鸡舍卫生管理是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杂物,保持鸡舍干燥通风,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要做好鸡舍的消毒工作,可以通过喷洒消毒水或熏蒸消毒剂的方式,彻底杀灭病原体。
要及时更换鸡舍内的垫料和饲料盆,保持鸡舍内的卫生整洁。
要做好鸡舍的隔离工作,新引进的鸡只要先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保没有潜在的传染病。
加强鸡舍卫生管理不仅可以减少鸡群之间的传染风险,还可以提高鸡的生长性能和产蛋率,为农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日常管理中,农户应该养成定期清洁、消毒、通风的好习惯,加强对鸡舍卫生管理的重视,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农村散养鸡的疾病传播。
2.2 定期对鸡进行疫苗接种定期对鸡进行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鸡的常见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疫苗接种有助于提高鸡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以下是一些关于定期对鸡进行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和建议:1. 根据不同季节和鸡的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一般来说,幼鸡和成鸡的疫苗接种时间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安排。
2.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的疫苗,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接种疫苗前要检查疫苗的保质期和存储条件,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损的疫苗。
农村散养鸡的疫病防控措施农村散养鸡的疫病防控是农村养殖业中的重要环节,其关系着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计。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疫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农村散养鸡的健康和产量,下面将介绍几种疫病防控措施。
一、定期健康检查对于农村散养鸡来说,定期健康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专业的兽医来定期为鸡进行身体检查,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鸡的健康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定期健康检查不仅可以提前预防疫病的发生,还可以使鸡的生长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二、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对于农村散养鸡来说尤为重要。
饲养场所应该干燥通风,光照充足,可以避免饲养箱内潮湿及气流不畅通而引起的传染病。
饲养场所的剩饲料和粪便应经常清理,及时消毒,防止疫病的传播。
饲养场所的进出口要做好管理,避免外来病菌的侵入。
三、科学饲料供给农村散养鸡的饲料供给必须科学合理,不能过量或不足。
在饲料中加入一定的抗病元素和矿物质,可以提高鸡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在饲养过程中,饲养者要根据鸡的不同生长阶段,科学地制定饲料供给方案,同时要定期更换饲料,保持饲料的新鲜度。
四、加强防疫措施在农村散养鸡的饲养过程中,加强防疫措施是很重要的。
可以定期给鸡进行疫苗接种,提高鸡的免疫能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健康保健品,提高鸡的免疫力,预防细菌、病毒的侵害。
五、及时处理发病鸡在农村散养鸡的养殖过程中,如果发现有鸡出现疾病症状,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菌的扩散。
同时要对饲养场所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以免影响其他鸡的健康。
在对发病鸡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适当的药品,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
疫病防控是农村散养鸡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农村散养鸡的健康是农民的生计,也是农村养殖产业的重要财富。
只有加强疫病防控工作,提高鸡的免疫力,才能有效降低疫病的发生概率,保障鸡的生长和农民的收益。
希望农村养殖者能够重视疫病防控工作,不断提高自身防疫意识,为农村散养鸡的健康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98畜牧科学
1.农村散养鸡疫病出现原因
1.1养殖户对疫病认识不足、处理不及时
很多养殖户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养殖户,他们当中很多人最开始是出于自给自足的心态,随手养上几只。
见到经济利益之后盲目的扩大养殖数量,缺乏相关的养殖户培训,且往往受自身文化程度限制对疫病没有概念,不懂防病治病。
一旦疫情发生采取措施往往不到位:舍不得投资进行药物治疗;为了避免扑杀隐瞒散养鸡疫情等等,使得疫情传播迅速,范围更广,反而造成更大损失。
1.2散养鸡养殖状态
散养鸡也常被称为“溜达鸡”,白天在田间、林地、草丛中捉虫喝溪水,夜晚回归鸡舍,周而复始日复一日。
这种“幸福的”生活隐藏着一个很大弊端:集中养殖,病情更容易传播。
养殖场的鸡吃的是可控的饲料,疫情发生之前养殖户会遵照防疫站提示进行预防,所以一般情况下的养殖场疫情相对好控制。
反观散养鸡的幸福生活中,溪水、草丛中的昆虫、外界的环境一切都是不可控的。
鸡对周遭环境没有分辨性,尤其是候鸟迁徙路线上的散养鸡地区,更容易被感染生病,引发夜晚回归鸡舍后疫病的大面积传播。
1.3养殖户过于分散
越是生活在深山老林的散养鸡,往往市场价值越高。
散养鸡养殖户为追逐更大利益分布在山林的不同位置,为疫苗的散播和推广带来运输困难。
农村个人养殖户则三五成群的养殖几只,更加不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给防疫站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养殖户本身固守老旧的传统养殖手法和观念,对疫苗有抵触情绪,也间接造成技术传播的困难。
1.4孵化技术
农村散养鸡因技术设备受限,孵化的小鸡没有安全保障。
养殖场在孵化过程中会给种蛋进行消毒,防止病原菌的入侵。
可是农村散养鸡情况不同。
在农村散养鸡孵化过程中遵循优胜劣汰自然法则,不会进行筛选和消毒工作。
病原体由种蛋传播给小鸡,为日后疫情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2.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实践
2.1提高养殖户对疫病的认识
针对养殖户对新型养殖技术的抵触情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事实说话。
不急躁不反感,按照换位思考的原则多思考多沟通。
派发免费疫苗,并上门进行教导和随访,让养殖户看到切切实实的防病治病效果。
同时培养农村年轻养殖户新型养殖理念,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让他们带动老人接受新思想新措施。
实践中这种做法更容易得到认同,利于防疫工作的开展。
2.2改善散养鸡生活环境
打破原有的散养鸡生活状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保留散养鸡在山林、草丛的自由状态,加强把控生态环境中的疫情传播点。
尤其在候鸟迁徙时间前后,对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养殖区域进行必要的消毒和疫苗投放,减少散养鸡接触病原菌的概率。
鸡舍方面,注意通风管理,实行计数鸡舍设置。
同时,加强白天对鸡舍的清理和消毒工作,改善散养鸡生存环境,达到减少甚至杜绝散养鸡病原菌感染发生。
2.3增大防疫站覆盖面积
大型防疫站之下设立多个小型防疫站,增设防疫站工作人员编制。
平日的走访中注意相关养殖户信息,避免疏漏。
山林面积大且走访不便,应为防疫工作人员配备相应的越野车等必要设备。
同时对疫苗的发放
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技术的实践探讨
卢玉煌1 韦付慧2
(1.广西南宁市隆安县那桐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南宁 532703;
2.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南圩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南宁 532701)
摘 要: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收入的增加,我国城市居民越来越注重养生。
鸡肉作为人们餐桌上的一种常用肉类,饲养方式和出栏质量更需要严格把控。
尤其是追求健康生活的今天,人们普遍认识到肉食鸡没有散养鸡健康、安全。
但是从食品安全角度,散养鸡真的就健康、安全么?具体饲养流程中如何做到人为把控散养鸡的质量?散养鸡多饲养在农村,农村散养鸡农户如何处理和防治散养鸡疫病?本文就如上问题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实践;防治技术;疫苗应用
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08-0098
·98·
·99·
99
畜牧科学
想得到大规模的应用还需在研发、管理制度、宣传等方面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常重杰等.基因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周卫东.转基因动物及其应用[J].生物学教学,2007,32(04):14-16.
[3]姜超,刘承军.非转基因和转双基因猪生长性能的差异性研究[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6,36(03):27-30.
[4]苏建明,章怀云,张学文等.转Hu-IFN-α基因草鱼的分子验证及抗性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9(05):412-414.
[5]葛良鹏,邹贤刚,刘作华.人源化抗体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展与趋势[J].生物产业技术,2016,(06):52-56.
[6]谢晶莹,张勇,冯若飞..乳腺生物反应器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进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02):57-62.
[7]陈悦,梁志满,石广为等.阿尔茨海默症转基因小鼠模型Tg6799的鉴定及白藜芦醇对其的作用[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8,34(04):509-514.
[8]王卓,刘怀莹.小鼠肝癌模型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7,36(08):460-462.
[9]张瑞杰,苗向阳.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0,32(05):800-807.[10]赵杰,许建香,李宁.转基因动物生物安全性分析[J].生物产业技术,2014,(01):26-34.作者简介:付建蒙(1997—),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在读
和运输提供后勤保障,确保实际应用的疫苗保有活性。
在散养鸡疫情防治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与当地兽医保持亲密友谊是十分必要的。
当地兽医往往是本地人,与当地人关系亲密,对当地动物养殖情况如数家珍,可以充当防疫工作人员与养殖户的沟通桥梁。
尤其在语言不通的地区,效果十分显著。
2.4提高孵化技术
防疫人员传播新型技术设备时不能盲目求新,也要考虑到当地养殖户的切实情况。
在孵化技术的推广上,要多多考虑当地养殖户的资金能力,在自身学识的基础上有创新有作为,提供适合当地养殖户的孵化技术。
同时根据养殖户实际饲养散养鸡的数量,选择合适的孵化设备。
分散的养殖户如果孵化技术设备难以逐个实现,建议进行集体孵化观念的推广。
在保障孵化率的同时,干净整洁的孵化房可以减少小鸡感染病原菌的几率,提高小鸡的抗病能力。
3.常见的农村散养鸡疫情
3.1病毒类传染病
与人类相同,鸡接触到自身免疫力无法抵抗的病毒同样会致病。
如果此时养殖户对自己养殖的鸡疏于管理,就不能及时发现病毒的传播,造成更大的损失。
常见的病毒引起的疾病包括“传鸡”和“鸡传染性气管炎”。
前者不分成鸡和雏鸡,发病率极高,对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有很大威胁。
后者是鸡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病毒,引发的症状不很明显,极容易被养殖户忽视。
两种病毒均可通过鸡舍、饮水工具、食槽等传播,传播速度快,造成的死亡率很高。
3.2病毒类传染病疫情的实践经验
农村养殖户往往对鸡舍的清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以放养为主。
建议对鸡舍及鸡舍内的饮水工具、食槽等散养鸡共用物品进行日常消毒工作。
平日多观察自己所养殖的鸡群,遇到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欠佳的鸡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连续观察后如有疑问,及时上报相关部门知晓,以得到切实指导,避免更大损失。
如果能确定疫情,更应及时上报,关注疫苗落实情况及后续进展,发现疫苗对病鸡作用甚微要及时扑杀深埋,达到控制疫情的目的。
结束语
新的疫情不断出现,新的防疫法也随之提高。
农村养殖户对疫情的防治态度已经有所改观,相信以后的疫病防治工作会越来越容易做好。
希望在卫生防疫部门做出相关努力的同时,农村养殖户能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养殖技术水平,规范自身的养殖行为;市场消费者也能谨慎选择、客观评价,参与到督促规范养殖技术的工作中来。
这样多方监督,散养业市场才能繁荣发展,服务于你我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徐明星.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技术的实践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12期.
[2]和寿红,张执信,贺健辉.疫病防治技术在农村散养鸡中的运用和实践[J].吉林农业,2015年02期.
[3]陈勇.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技术的实践应用[J].今日畜牧兽医,2016年12期.
(上接第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