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口及井下电气焊作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21.68 KB
- 文档页数:6
井下和井口房内从事电焊、气焊(qìhàn)、喷灯焊安全技术(jìshù)措施措施制定(zhìdìng)的依据: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223条规定: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diànhàn)、气焊、喷灯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喷灯焊接等工作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措施制定(zhìdìng)的目的:为了加强现场职工对煤矿施工的安全意识,规范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全面贯彻各项安全技术规程,特编制该安全措施,望各部门参与施工的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遵照执行。
工作程序:1、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喷灯焊接时,操作人员必须填写《井下电气焊人员操作记录》,经由项目经理批准,在安全特派员出进行备案,由调度人员签署入井指令后,方可下井工作。
2、经项目经理批准后,使用单位到指定地点领用需用器材,用毕后立即规放原位,不得乱放。
若在规定时间、地点之外需继续使用,必须重新申请和审批。
3、调度人员在签署入井指令后,应立即通知各专职人员准备防尘、防火器材及瓦检仪、风速表等安全检查监测仪器、仪表(所有仪表必须定期试验,确保起准确性与可靠性)。
4、调度人员应做好工作(gōngzuò)期间的安全调度及汇报工作。
5、在进行操作时调度人员应根据(gēnj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变更。
具体措施:一、“一通(yī tōnɡ)三防”管理(guǎnlǐ)安全措施1、项目部应指定专人在现场检查和监督,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汇报并按照(ànzhào)规定进行应急处理。
2、现场应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专职瓦检员、喷水及防灭火人员,至少备有2个以上灭火器,同时要接好防灭火供水管路,并保证水源充足。
3、必须保证井下工作地点通风良好,风量充足,不得停风。
应指派专职人员测定工作地点风量、风速,确保风速不低于0.5m/s,并且风流稳定。
为了保证矿井安全生产,防止电焊、气焊、气割和喷灯焊接(以下简称电气焊)作业引发火灾和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电气焊作业必须制定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并有专职瓦检员、安监员现场监督检查。
第二条每班内只允许有一个地点进行电气焊作业。
第三条有条件拆装运输的设备、部件需要动用电气焊维修时,必须升井进行,不得在井下维修。
第四条设备安装需要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在设备入井前进行,不得在井下进行电气焊作业。
第五条能够移至全负压通风区域进行的电气焊作业,必须移至全负压通风区域进行。
在综采工作面和回风巷内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采取特殊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六条电气焊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由矿机电、通风、安监、调度和监理公司等部门审查,由矿总工程师审批。
第七条电气焊安全技术措施中应明确施工时间(计划)、地点、作业内容、现场负责人、专职瓦斯检查员、安监员、施焊人员、喷洒水人员、焊后留守人员和携带火种人员。
第八条一个措施只能在一个地点使用一次,严禁一个措施多次使用。
第九条进行电气焊作业有可能影响到相关联单位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安全时,施工单位应在作业前以书面形式通知关联单位,以便关联单位做好防范措施。
第十条电气焊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未取得电气焊作业资格证的人员不得作业。
第十一条电气焊作业前,作业现场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作业人员贯彻学习已审批过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签字。
第十二条电气焊割作业前,施工单位应到矿调度室进行登记,调度人员应对电气焊作业地点附近的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统一协调,以保证作业安全。
电气焊作业结束后,作业负责人要在观察1小时以后及时汇报调度室,调度员要做好记录。
第十三条作业人员必须随身携带审批后的安全技术措施,现场负责人、瓦斯检查员、安监员、施焊人员、喷洒水人员、焊后留守人员、携带火种人员、作业时间、地点、工作内容要与安全技术措施一一对应,以上任何一项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审批措施。
井口、井下电气焊使用措施
1.在井口周围20米范围内需要使用电气焊时,必须有安全
措施,并有队级以上领导签字后方可作业。
2.电气焊工作地点前后两端各10米范围内应有供水管路分
支,应至少有两个以上灭火器。
3.在井口上方及吊盘上使用电气焊时,必须在作业地点下方
使用不易燃材料接住焊渣。
4.电气焊工作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 % 。
5.电气焊工作完毕后,工作地点要用水喷洒,并应有专人在
工作地点检查,观察一小时以上,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
6.井筒内瓦斯突出时,必须停止一切电气焊工作。
7.动用电气焊前必须认真检查电源连接是否牢靠,有无明接
头,气管有无漏气现象。
8.严禁无证上岗,无证操作,操作人应严格按照电气焊操作
规程操作。
9.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5米。
10.工作位置距离乙炔瓶氧气瓶10米以上。
11.电焊操作时,操作人员应戴电焊手套、使用电焊面罩、脚
上套电焊鞋套;气焊时戴气割眼镜。
12.放炮前不得使用氧气焊,不得将地线连接到钢丝绳稳绳
上。
13.井筒内电源线不应有不防水接头,吊盘上连接电焊机电源
时,应防止触电。
14.井筒内使用电气焊时,应有防水和防触电用具,并由监护
人停送电。
15.进行电焊操作时,井筒内必须保持正常通风,并详细检查
井底、井口及回风流中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生产规程》要求后方可进行作业。
16.作业过程中,瓦检员应现场随时监测瓦斯情况,如发现异
常,应立即停止作业。
49处孙疃项目部。
井口及井下电气焊使用专项安全技术措施1.工作前准备:(1)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和审批。
(2)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井下电气焊的操作方法、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等。
(3)准备好必要的作业设备和工具,并确保其完好无损,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校准。
(4)对作业现场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清理,确保没有任何易燃、易爆、有害气体等危险物质存在。
2.井下安全措施:(1)确保井下通风畅通,持续监测井下空气质量,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2)为井口及井下区域提供足够的照明设备,保证工作人员的良好视觉环境。
(3)布置井下临时供电线路,确保电气设备可靠供电,同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电缆断裂等事故发生。
(4)设置井下紧急疏散通道,以便在危险情况发生时,工作人员能够迅速撤离井下区域。
3.电气焊操作措施:(1)井下电气焊作业前,必须进行仔细的设备检查,确保焊接设备符合要求,没有任何故障或泄漏等情况。
(2)使用适合的防护设备,包括防护面罩、防护手套、耳塞等,以保护工作人员免受电弧辐射、火花飞溅、噪音等危害。
(3)确保电气焊设备接地良好,避免电击的发生。
(4)配备足够的灭火设备,包括灭火器、灭火器等,以防止火灾发生,及时扑灭起火点。
(5)严禁在易燃、易爆环境中进行电气焊作业,必要时可采用非火花产生的冷焊方法。
4.紧急情况处理:(1)设置紧急通讯设备,保持井上与井下的通讯畅通。
(2)制定紧急疏散计划,培训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工作人员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撤离井下区域。
(3)配备急救设备,并有专业医务人员随时待命,以应对意外伤害和事故。
(4)在井下设置避难点,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临时庇护。
以上就是井口及井下电气焊使用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的详细介绍。
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置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并防止井口及井下电气焊作业中的事故发生。
同时,对于新技术和设备的引入,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井下电气焊的安全技术措施井下电气焊是一项特殊作业,如果不重视安全防护措施,将会极大地危及电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于井下电气焊作业来说,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以下是具体的内容。
一、确保电焊区域安全在进行井下电气焊作业之前,必须先对电焊区域进行检查,确保环境安全。
一旦发现电焊区域存在可燃性气体、易燃物品、爆炸物等安全隐患时,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例如使用爆炸安全仪器,确保电焊区域安全。
二、穿戴个人保护装备在进行井下电气焊作业时,必须穿戴符合安全标准的个人保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防烟面罩、防护服等。
这些个人保护装备可以帮助电焊作业人员避免受到电焊反光、火花、辐射和噪音等危害。
三、选择专业焊接设备在进行井下电气焊作业时,必须选择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电弧焊机和其他工具。
同时,还必须对这些工具进行定期检测和保养,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四、良好的通风系统在进行井下电气焊作业时,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将烟雾和有害气体排出。
通过通风系统排出的烟雾和气体应从电焊区域移至远离作业区域的地方,以减少对人员的安全危害。
五、指定负责人在进行井下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指定一名负责人,负责监督井下电气焊作业的安全和协调沟通。
在紧急情况下,除了负责人,所有电焊作业人员都应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六、保持周围清洁在进行井下电气焊作业时,必须保持周围的环境清洁。
因为存在可燃物品和垃圾堆积不仅会阻碍作业人员,还会可能导致因为焊接时引起火灾或其他事故发生,这些情况必须严格避免。
七、电工手术切勿急功近利在进行井下电气焊作业时,需要因地制宜地对作业过程进行调整,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整。
不能急功近利,不得在电焊设备未经安全检验、未经暂停或未经充分降温的情况下使用,必须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在进行井下电气焊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循安全技术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最终避免潜在安全威胁。
井下电气焊安全技术措施1.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在井下进行电气焊接时,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电气设备。
电焊机、电缆、插头等设备要经过严格的选型和检测,确保其安全可靠。
2.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井下电气焊接作业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相应证书的操作人员进行。
操作人员需要通过各项考试,熟悉电气焊接的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要求,掌握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3.井下环境的安全防护:井下环境有高温、高湿度、多尘、有毒气体等多种危险因素,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操作人员需要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火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4.现场安全检查:在井下进行电气焊接作业前,必须进行现场的安全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电气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供电线路的绝缘情况等。
检查工作由专门的安全人员负责,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可靠。
5.管控火源和危险物品:井下电气焊接作业会产生明火,容易引发火灾。
为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需要加强火源的管控。
同时,要严格控制和管理井下的危险物品,如易燃易爆物品等,避免事故发生。
6.维护通风系统:井下环境通常缺乏新鲜空气,氧气含量低,易造成缺氧的情况。
因此,必须维护好通风系统的正常工作,及时排除废气,保证工作场所的氧气含量符合安全要求。
7.清洁作业现场:井下作业现场必须保持清洁整齐。
焊渣、电焊丝等包括焊接剩余物必须及时清理,在焊接过程中要防止火花飞溅。
总结起来,井下电气焊接作业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使用安全可靠的电气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加强井下环境的安全防护、进行现场安全检查、管控火源和危险物品、维护通风系统、保持作业现场的清洁等。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效降低井下电气焊接作业的风险,确保安全生产。
井下电气焊作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一、电气焊作业的准备工作1、每次当井下进行电气焊作业时,施焊单位必须编制电气焊作业专项措施,措施中必须注明施焊原因、施焊时间、施焊地点等,并报矿生产技术科、安全科、等人员进行审批。
2、烧焊前必须提前通知当班调度员。
3、电气焊措施经审批后,由当班调度员安排进行电气焊作业的人员、安全员、瓦检员,作业人员准备好电气焊作业所需的电焊机、氧气瓶、乙炔瓶、焊把、割枪等用具,并检查是否完好,确认完好后,运送至井口。
4、井口检身人员要认真检查,电焊用具及车辆车况,确认无误后,方可放行入井。
二、电气焊作业要求(一)一般规定1、施焊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电气焊操作规程》。
2、电气焊作业地点必须选择在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通风良好的区段,并须有供水管路,制定专人负责喷水,现场配有2—3个灭火器。
3、电气焊作业开始前,必须先由瓦检员携带光学瓦检仪检查作业地点附近20米范围内瓦斯浓度,只有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附近20米范围内及巷道顶部和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方可进行作业。
4、电气焊施工时必须制定专人在现场检查和监督,焊接时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5、电气焊作业时,场地应清理干净,无易燃品,电气焊作业完毕后,工作地点应再次用水喷洒,并应安排专人在工作地点检查一小时,发现异状,立即处理。
(二)气割作业1、气割作业时,氧气瓶、乙炔瓶必须分开放置(间隔在5米以上),乙炔瓶必须竖立,严禁躺倒放置使用。
2、气割作业时必须做到用时开气,不用时关气。
(三)电焊作业1、电焊工不得用沾有油脂的工具和手套接触瓶阀和减压阀。
2、电焊机使用时必须放置专用开关及漏电保护,一次进线、二次出线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3、电焊机工作时必须指定专人停、送电,停用时及时停电。
4、电焊机必须放在干燥,通风良好,无淋水处。
5、电焊机不准带电搬运。
三、电气焊安全技术措施1、进行气焊作业时,由安全员进行检查和监督。
2、每次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本措施规定的内部审核程序进行审批,并将审批的电气焊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与本措施一并传达至所有参与电气焊作业的人员3、电气焊作业期间,瓦斯检查员要同时携带光学瓦检仪与便携式瓦检仪检查瓦斯,安全员、施焊人员要携带便携式瓦检仪;当瓦斯浓度达到0.5%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使瓦斯浓度降至0.5%以下时,方可继续作业。
井口及井下电气焊作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一、组织与管理:1.作业前必须编制详细的作业方案,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明确作业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确保人员数量和资质符合要求。
3.制定相应的现场操作规程,并确保所有人员严格遵守。
二、现场准备:1.确保作业现场的通风良好,对有毒气体进行检测,并设置合适的通风设备。
2.安装可靠的防护设施,如防护栏杆、防护网等,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设置并标识合适的消防器材和紧急疏散通道,以备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时使用。
三、设备检查与维护:1.定期对用于焊接作业的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2.检查电焊机和其它相关设备的接地情况,确保安全接地。
3.防止设备受潮、受潮、沾污,严禁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电焊设备。
四、操作技术:1.严守操作规程,按照焊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禁止随意改变设备的工作参数。
2.对要焊接的管道进行彻底清洗和除锈,确保焊缝质量。
3.禁止在有易燃易爆气体存在的场所进行电焊作业,有必要时需要进行气体检测。
五、防护措施:1.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2.防止火花溅落到易燃易爆物质上,必要时要进行隔离。
六、应急准备:1.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确保所有人员熟悉应急程序。
2.配备完整的急救设备和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
3.确保现场设备完备,如救生绳、救生器材等,以备发生事故时使用。
七、监控和检测:1.实施严格的实时监测,如温度、氧气浓度、火焰和烟雾等指标。
2.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井口及井下电气焊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措施,确保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以上是通用的安全技术措施,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井下(井上)电焊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一、施工概述根据当班工作安排,在瓦斯抽采硐室基础坑处,焊接工字钢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电焊。
为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本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二、作业环境及施工时间1、作业地点:瓦斯抽采硐室,该处作业环境通风良好。
2、施工时间:2024年月日(班)三、施工组织现场负责人:现场监护工:电焊操作工:洒水灭火工:瓦检员:安检员:四、施工准备:1、检查电焊设备,必须完好可靠,接线符合完好标准。
不完好严禁使用。
2、检查作业点消防设备是否完好齐全,并在作业之前将作业地点10米内煤尘、浮煤进行冲洗清理。
在消防设备损坏或缺失时,必须将其处理好后在进行施工,否则严禁电焊作业。
3、检查电焊作业地点前后两端各10米的井巷范围内,不能有液压油、机油、棉纱、风筒等易燃易爆物品,工作地点应至少备有2个干粉灭火器和足够数量灭火砂。
4、检查工作场所安全状况,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否则严禁电焊作业。
5、电焊操作人员佩带好专用手套、焊帽或专用防护眼镜,并进行检查,不完好及时进行更换,作业前衣领袖口必须全部扎紧。
五、安全要求:1、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消防安全知识,能熟练使用消防灭火器材。
2、参加施工焊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且持证上岗。
3、施工焊接作业由施工负责人统一指挥,在现场将措施落实到位,监护人负责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4、施工焊接作业必须背风作业,风大时应设挡风设施,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设施接受火星。
5、电焊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必须配备专职瓦斯员持证上岗,专职瓦检员要在现场进行监督检查,专职瓦监员每隔半小时测一次瓦斯浓度,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大于0.5%时不得作业。
6、电焊机的接线、拆线工作,必须由专职电工来操作,电焊机的外壳和焊件必须接地,电缆和焊把手柄必须绝缘良好,焊接地线不得接在钢丝绳、管路、轨道等上且必须设专用电缆。
7、在设备上进行电焊作业时,必须切断设备电源,并悬挂“有人作业、严禁送电”牌。
井下电焊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精华1篇)井下电焊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井下使用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的安全技术措施为确保井下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工作的安全,特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如下:一、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
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和10m的井巷范围内,应是不燃性材料支护,并应有供水管路,有专人负责喷水。
上述工作地点应至少备有2个。
三、井口房、井筒和倾斜巷道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时,必须在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设施接受火星。
四、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只有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附近20m范围内巷道顶部和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方可进行作业。
五、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完毕后,工作地点应再次用水喷洒,并应有专人在工作地点检查1h,发现异状,立即处理。
六、在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中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焊接时,必须停止突出危险区内的一切工作。
煤层中未采用砌碹或喷浆封闭的主要硐室和主要进内大巷中,不得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七、进行电焊、气焊等作业时,工作场地必须通风良好,无易燃、易爆物品。
各类气瓶要距明火10m以上;氧气瓶距乙炔瓶5m以上;在重点防火、防爆区焊接作业时,必须办理用火审批单,并制定防火、防爆措施。
八、在电焊或气焊易燃、易爆物品或情况不明物品容器时,必须事先清理。
九、进入设备内部或容器内部进行电焊或气焊作业时,必须在确认无易燃、易爆气体或物品后,采取安全措施,方可作业。
十、各种气瓶连接处、胶管接头、减压器等,严禁沾染油脂。
十一、电焊设备及工具的绝缘和焊机外壳的接地必须良好。
十二、其它按《煤矿安全规程》及电气作业有关规定执行。
同和煤矿井下电气焊作业审批单作业时间作业地点队伍负责人作业人员(签名)其它情况井下电气焊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为确保井下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工作的安全,特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如下:一、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
井口及井下电气焊作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为认真执行“注重细节、规范管理、防微杜渐、保证安全”的管理新理念,为确保井口、井下电焊、气割作业安全,规范井下特殊作业秩序,根据公司矿井实际情况。
特制定井口、井下电焊、气割作业规定如下: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在井口、井下进行电焊、气割工作前,必须制定与相应电焊、气割工作相配套的安全技术措施,按后述要求审批后方可施工。
否则无措施、措施不到位,禁止作业。
施工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2、工作前,施工单位的电工必须对工作地点附近的电话线路进行检查,保证通讯畅通,否则不得工作。
3、进行电焊、气割工作前,必须按要求检查保证所带下井的各种气瓶联接件、阀件、胶管接头等不得沾染油脂,否则应予以更换。
4、进行气割工作前,必须检查氧气、乙炔软管和割炬等连接阀件,不得有漏气现象。
5、使用电焊、气割工作前,施工单位电工必须对工作地点的所有电气设备进行一次认真检查,消灭电气失爆;并对工作地点的支护情况、顶板情况认真检查,确保安全可靠,同时,要有专人清理工作地点前后10米范闱内的浮煤及其他可燃物。
6、气割使用的氧气瓶、乙炔瓶在运送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不可碰撞,并要有专人负责安全运送工作,两瓶在运送过程中,不可乘坐同一罐车下井。
严禁疏忽大意碰撞气瓶部件。
7、在井口、井下进行电焊、气割作业前,由瓦检员对工作地点前后10米范围内的风流、顶底板(含溜槽下)的瓦斯浓度进行检测,瓦斯浓度大于0.5%时,严禁作业。
并在作业现场、进风侧悬挂便携式瓦检仪,发现瓦斯超限必须立即停止作业。
8、进行电焊、气割工作,电焊、气割工必须持证上岗、按章操作。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前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学习、签字。
进行气割作业时,每次作业配两名气割工,一名负责气割,一名负责气瓶管理。
携带至井下火种有专人管理,禁止遗留井下。
割炬专用,绝缘用具、保护用品齐全。
9、在工作地点配备至少两台合格的灭火器、一只消防水桶、消防沙袋(每袋不少于5Kg,至少在5袋以上),并对工作地点前后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