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现代京剧打虎上山》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36.00 KB
- 文档页数:10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现代京剧——打虎上山》教学设计课题:《现代京剧——打虎上山》教材版本: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八课课型:欣赏课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模式、参与——体验模式、示范——模仿式、互动——合作式、引导——发现式。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电子琴、黑板。
设计理念: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确立的阶段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以电脑结合电子合成器演奏导入本课,聆听“引子”音乐,从中感受杨子荣骑马在狂风暴雪中的飒爽英姿; 感受“西皮”与“二黄”的两种唱腔。
2.通过创设情境、参与体验等教学方式相互融合,使学生感受、掌握唱段中导板、回龙、原板、快板四种板式的特点,提高学生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在课前搜集的京剧资料中更创自信 ,引发学生对京剧的喜爱之情,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分析:本单元《冬雪》共安排5首作品,分别为:表演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堆雪人》,聆听作品:《踏雪寻梅》、《打虎上山》、《乘雪橇》。
综合本单元内容,我把现代京剧《打虎上山》定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为:聆听现代京剧,感受京剧韵味,体验京剧特色。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打虎上山》又名《迎来春色换人间》,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主要唱段之一。
它采用管弦乐队伴奏,音色丰富、气势恢宏,运用了京剧的多种板式。
音乐首先以舒展而宽广的曲调描绘了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表现了杨子荣挥鞭疾驰在莽莽雪原的情景。
接着唱段转入“二黄导板”,在乐队的伴奏下,主人公以高亢嘹亮的声调,以高亢嘹亮的声音紧拉慢唱,一句比一句高涨,一句比一句激越,唱出了主人公气冲霄汉的战斗豪情。
这个唱段的中断音乐趋于规整,以中板速度,到处了杨子荣“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的坚定决心。
唱段最后为西皮快板,1/4拍,音乐转为急速,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以不可歇止的趋势,生动有力地表现出杨子荣“捣匪巢定叫它地震天翻”的英雄气概。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朝夕教学目标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
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欣赏四首音乐。
教学难点:分辨四首音乐表现内容一、师生问好,并提出新学期课堂要求。
课堂要求1.排队安静进入教室,认真学习40分钟。
2.坐姿端正,仅坐椅子的三分之二,每组第一个同学进教室后认真检查本组坐姿情况。
3捣乱课堂纪律者,提醒二次不听,立刻通知班主任,严重请家长。
二、教学导入。
1.师:同学们都知道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从而形成一天。
我们把一天呢又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就是白天和黑夜。
那么老师想请同学们白天还能细细的划分出什么呢?对,早晨和中午还有下午。
同学们很聪明,回答准确。
2.师:老师今天就请同学们欣赏四段音乐,这四段音乐其中包括乐曲和歌曲各两首。
老师想看看同学们的音乐感受力好不好?能不能听辨出四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一天当中哪个时间段?是清晨还是晚上?现在请同学们细细的欣赏。
三、聆听《晨景》《渔舟唱晚》《清晨》《晚风》本课四首音乐(需要20分钟)我想在这时,很多同学都有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他们都纷纷希望自己说出正确答案。
在聆听的过程中,老师应当相应的带动学生打拍子。
聆听结束。
1.师:老师看到很多同学举说要说出答案了。
请你在说出答案的同时告诉大家你的理由。
2.生:这个时间请同学们自由回答。
老师着重对音乐的速度和音乐表达的含义进行助教。
四、讲解四首音乐的出处。
五、最后再次欣赏《晨景》和《渔舟唱晚》并做对比。
六、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重点:聆听并唱会歌曲《清晨》。
教学难点:歌曲二声部。
一、师生问好,并继续重复课堂要求,鼓励表扬第一节课表现好的学生。
二、发声练习。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教学设计现代京剧的《智取威虎山》是20世纪40年代开启新时代的重要作品,其中的《打虎上山》选段以讲述名儒陈宝玉与军兵们展开反抗官府虐政、解救苦民的抗争故事,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支持,成为当时艺术和文化发展的一大热门。
因此,教育工作者积极将其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素材,精心设计教育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拓展话剧理论和表演实践的视野。
一、《打虎上山》概述《打虎上山》是《智取威虎山》中的重要选段,其中反映出陈宝玉以及一众军兵为解救苦民、反抗官府虐政而展开的抗争故事,又能带给观众一丝暗暗流淌的激情澎湃。
在剧情中,陈宝玉与军兵们从士姑营集结上山,结伴而行,形成一幅传统民族文化的完美景象。
带着信仰,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在他们奋勇前进的路上,生动地表现出他们的勇气和英雄气概,让观众们感受到穿越时空的革命精神。
二、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1)教学概述《打虎上山》选段教学,主要通过剧情、音乐、服装、道具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向学生展示革命精神的大形象,让学生感知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充分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
(2)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他们的自豪感;2)增强学生的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启发学生的全人教育;3)促进学生的话剧理论和表演实践的训练,帮助学生提升创作和表演水平。
2.教学流程(1)引入阶段学习前,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打虎上山》剧情,让学生快速了解故事情节,具有良好的预习效果。
(2)活动阶段1)学生按组分组,根据教师交代的脚本,准备表演;2)每组学生分配子角色,表演自己的部分;3)在表演过程中,运用各种表演艺术语言,表现出角色性格特征。
(3)反思阶段1)教师通过检查和教学反馈,完善学生的表演;2)学生在此可以就自己的表演和思考进行反思,为自身的表演找到建设性意见;3)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反思,进行完善和再演练,提高表演水平。
三、教学效果通过《打虎上山》选段的教学,学生通过紧张的情节,鲜活的表演,触动整个班级的热情,提高学生的从业意识,并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联系。
《打虎上山》教案教材分析:《打虎上山》又名《迎来春色换人间》,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主要唱段之一,它采用管弦乐队伴奏,音色丰富、气势恢宏,运用了京剧的多重板式。
音乐首先以舒展而宽广的曲调描绘了茫茫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表现了杨子荣挥鞭疾驰在茫茫雪原的情景。
接着唱段转入二黄导板,在乐队的伴奏下,主人公以高亢嘹亮的声调,唱出了气冲霄汉的战斗豪情。
这个唱段的中段音乐趋于规整,以中板速度,道出了杨子荣的坚定决心。
唱段最后为西皮快板,音乐转为急速,气氛热烈紧张,具有战斗性,生动表现出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表现的抗战英雄在严寒冬雪中的战斗豪情,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关注我国的“国粹”。
2、通过聆听,模唱等方式,掌握乐曲二黄唱腔重点乐句,对比聆听的方式分别感受京剧西皮、二黄唱腔特点,并在活动中体会京剧的魅力。
3、能够乐于参与音乐表演活动,感受体会管弦乐器伴奏下的京剧音乐描绘的茫茫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丰富对乐曲的情感体验和了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圆号,弦乐器演绎的京剧音乐描绘的茫茫林海,广阔雪原的景色,能用语言或动作对音乐做出准确的反应。
难点:初步了解西皮、二黄唱腔的主要特点并能够对两种唱腔做出准确的分辨。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导入(1)师生问好!(2)欣赏谭鑫培戏楼图片。
2、提问:同学们,图片中的地方你去过吗?你知道这座漂亮的建筑有什么意义吗?(1)欣赏传统京剧图片。
(2)聆听伴奏乐器三大件音色。
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学习活动。
二、观看京剧《打虎上山》视频。
1、分段聆听。
2、完整聆听乐曲3、初次聆听视频版本乐曲。
(师:其实,京剧发展到今天,还有另外一种表演形式,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请你观察一下,这种京剧和传统京剧有哪些不同?)4、师生讨论现代京剧表演形式,伴奏乐器。
5、聆听引子部分。
设问:看看哪位同学能够用你灵敏的耳朵听辨出引子部分有哪些管弦乐器呢?6、认识弦乐器、圆号。
打虎上山(过场锣鼓)(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前言《智取威虎山》是一出现代京剧作品,以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以刘胡兰、林海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力量通过智取威虎山,成功击打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本文将对选自该剧的“打虎上山”(过场锣鼓)进行音乐鉴赏教案的分析。
一、曲目介绍“打虎上山”是该剧的过场锣鼓曲目之一,也是该剧中发挥极为重要作用的一个片段。
这段曲子具有旋律高亢、表现力强和韵律富有的特点,是该剧中的经典之一。
二、乐曲分析1.调式、节奏本曲的调式是西洋调式中的“C小调”,属于旋律更为高亢、表现力更强烈的调式之一。
在节奏上,此曲以实心的“Dang”和“Dong”声不断交替,使得整个曲子节奏感十分强烈明显。
2.曲式本曲以ABAB式编曲,共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解调前夹杂过山的锣鼓为特色,其间还融入了一些大鼓,让整个节奏感更加明显。
3.旋律该曲的主旋律以连贯的拨击和节奏双重辅助下,表现出了高亢、热烈、豪放不羁的气氛。
在整个曲子中,该旋律处于极为突出的地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节奏与和声该曲以节奏为主导,鼓点的跟随和铜铃与大鼓的配合效果极佳,使得整个曲子的节奏感非常明显。
同时,全曲音乐的和声设置非常巧妙,营造了出其独特的氛围。
5.音乐表达本曲是一首充满爆发力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其独特性和个性魅力可以征服所有的听众,同时也深刻表现了故事情节和主题内涵。
三、教学建议对于如何进行教学,教师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创新性的方法:1.歌曲听课法首先,可以采用“歌曲听课法”。
即在上课时,教师将本曲整个音乐片段播放,让全班同学听一遍,然后听众集中讨论该曲的整体印象,以及歌曲中包含的故事和情感。
2.旁征博引法其次,还可以采取“旁征博引法”。
即老师上课时可以先讲一些有关该曲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并引用一些相关的例子和引言,让全班同学了解一些背景信息。
3.制作简谱法最后,可以采用“制作简谱法”。
《打虎上山》教案教学过程:手指操,手腕放松练习X XX XXXX 一:激情导入(问题)同学们,这节音乐课,教室里多了件什么乐器呢?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表演一段架子鼓独奏,,大家喜欢吗?(问题)大家在欣赏的同时,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这段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二;:新课学习(问题)同学们刚才这段旋律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激动,振奋,给人力量等)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音乐时而让人快乐,时而让人悲伤,能让人心惊胆战,也能让你热血沸腾!音乐不分国界!那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旋律,是一段什么样的旋律呢?(京剧)(问题)那你对京剧有多少了解呢?看来大家还不是京剧爱好者,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班的同学都能变成京剧小戏迷!京剧分类与不同京剧又叫“京戏”被誉为我们的国粹,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它又分为传统京剧现代京剧,一起来了解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呢?(服装,伴奏)(问题)那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京剧是?(现代京剧)1、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听到的乐曲就是这节课我们欣赏的现代京剧《打虎上山》,它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主要唱段之一!故事发生在1946年黑龙江,解放军某团侦查排长杨子荣受命上威虎山剿匪,他独自一人,乔装打扮,在莽莽雪原中,打虎上山的经过!整首乐曲采用管弦乐队伴奏,节奏鲜明气势恢弘,淋漓尽致的描绘出了杨子荣对胜利的渴望和消灭剿匪的豪情壮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乐曲的引子部分,A:引子部分这段舒展的旋律在紧密的节奏伴奏下,表现了,杨子荣挥鞭疾驰在辽阔雪原的情景!(问题)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在旋律的下面,老师给你标出了节奏,跟着优美的旋律试着小声的拍打一下吧!有些同学没有跟上节奏,不要灰心,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课前老师跟同学们做了手腕的放松练习,一定要保持放松状态,数好节拍!没有标记的地方是空拍不用打!同学们分成两组,一组同学拍四分节奏,二组呢拍三十二分节奏!同学们真棒,那我们接着欣赏下面这段旋律!(问题)听一听主奏乐器是什么呢?(多媒体)(圆号)让我们跟着琴放慢速度一起来学唱一遍这段旋律!老师标记的地方呢,拍出它的节奏来!那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演唱一遍!我们刚才把《打虎上山》引子部分学习了一下,我们不紧会唱而且还学会了伴奏!非常不错,来自己鼓励一下自己吧!B:整首乐曲欣赏我们放松一下,一起来听一下童祥苓老师表演的《打虎上山》的完整唱段。
京剧名段打虎上山教学
京剧名段《打虎上山》教学主要针对热爱京剧艺术、希望学习并掌握该曲目的人员,尤其是青少年和学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剧情介绍:介绍《打虎上山》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以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东北黑龙江牡丹江地区的一段历史故事为题材。
该剧主要描绘了杨子荣奉命乔装打扮打入座山雕大本营威虎山的豪情壮志。
2. 角色与唱腔:分析剧中主要角色杨子荣及其唱腔特点,如二黄导板、原板、散板等,以及角色的情感表达。
3. 伴奏乐器:介绍现代京剧《打虎上山》中的伴奏乐器,如西洋乐队、电声音乐、打击乐等,以及它们在作品中模拟的场景效果,如风声、马蹄声等。
4. 唱词解析:逐段解析《打虎上山》的唱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含义、情感变化,以及唱词中的修辞手法。
5. 表演技巧:教授《打虎上山》中的表演技巧,如身段、动作、
表情等,以及如何将角色情感融入表演。
6. 音乐结构:分析《打虎上山》的音乐结构,包括曲式、旋律、节奏等,让学生了解作品的音乐特点。
7. 个人练习:指导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如演唱、念白、身段等,培养学生的京剧表演能力。
8. 集体排练: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排练,学习团队合作,提高整体表演效果。
9. 舞台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舞台实践活动,如学校演出、比赛等,以提高舞台表现力和自信心。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京剧名段《打虎上山》的艺术特点、表演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京剧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进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打虎上山》教学反思本课是一节用现代技术手段与电子琴结合的艺术,因为看了综艺节目中有京剧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我想为什么不能将现代技术收到与京剧结合带到课堂中呢?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同时学生也更有兴趣研究京剧。
亮点:1.本课提前两个月的时间彻底研究电子合成器的功能,并将此功能与电脑完美地结合。
在教学中,音乐贯穿始终,带动学生理解戏剧中的背景,熟悉戏剧旋律、强化咬字的圆润而有力、更完美地理解戏剧,展现他的魅力。
2.让学生从“引子”音乐中感受杨子荣在风雪弥漫的莽莽林海中驰马扬鞭的飒爽英姿,体验为人民求解放的大无畏精神,感受捣匪巢的必胜信心。
区分“二黄”与“西皮”两种不同的唱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京剧的喜爱之情。
不足:1.同样是亮点的地方,我觉得同样是不足,因为电脑与电子合成器的共同运用没有那么容易,而且合成器有很多的功能我们要慢慢地研究,其中打击乐键的运用也是分音色的,所以本教案的运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2.在初次单独聆听引子时运用可见切入管弦乐乐器实图伴奏的画面,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利于区分圆号和小提琴的音色。
3.由于时间有限没有能够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京剧典型的伴奏特点,我觉得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不足之处,其实有涉及一些京剧的伴奏练习,在班级里也试用过,但是“西皮”“二黄”涉及的时间稍多,所以在知识与时间的安排上还要再斟酌一番。
建议:1. 电子合成器与电脑的结合运用可能不是多么容易,但是可以简单的运用电子琴上标注的锣鼓键,演奏京剧的伴奏形式,比如“仓七抬七 | 仓七抬七”,效果应该也不错。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出乎意料的发现,学生学习戏剧的兴趣特别浓厚,这同时也让我明白不是孩子们离戏剧太远,而是我们没有给孩子们展示戏剧的魅力,所以在上课初提前给孩子们听听戏剧,讲讲戏曲故事,充分发挥京剧国粹的渲染力,留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与时间驾驭学习戏剧的热情!。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为八个单元:《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欢乐的少年》、《冬雪》、《高原精灵》,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
本册歌曲难度、篇幅相对加大,歌曲内容较广,学生能充分感受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风格,增强了审美体验。
第一单元《朝夕》由歌曲《清晨》、《晚风》、器乐曲《晨景》、《渔舟唱晚》四首乐曲组成,描绘了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的情景,体现了“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单元《农家乐》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和聆听曲《快乐的农夫》、《丰收锣鼓》四首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组成,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的欢乐。
第三单元《足迹》围绕革命历史文化选择了歌曲《雨花石》、《我怎样长大》和聆听曲《红梅赞》、《红星歌》和《歌唱二小放牛郎》,让学生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体现了音乐与历史、与民族间的人文性。
第四单元《可爱的家》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和聆听曲《天黑黑》、《可爱的家》、《回家》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组成。
其音乐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第五单元《故乡》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
“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
学生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第六单元《欢乐的少年》包括歌曲《叮铃铃》、《雏鹰之歌》和聆听曲《可喜的一天》、《罗马的松树》四首乐曲,由于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第七单元《冬雪》通过歌曲《堆雪人》、《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和聆听曲《乘雪橇》、《踏雪寻梅》、《打虎上山》,生动展示了冬雪给大地带来的严寒和雪景给人们带来的银白世界的欢乐。
打虎上山教案篇一:学唱《打虎上山》、了解京剧脸谱篇二: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八课__冬雪冬雪1、知识目标:学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情感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4、过程目标: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聆听:管弦乐《乘雪橇》、歌曲《踏雪寻梅》、现代京剧选段《打虎上山》。
表演:歌曲《堆雪人》、《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教材分析:1、歌曲《踏雪寻梅》。
这是我国作曲家黄自创作的一首以雪景为题材的抒情歌曲。
音乐语言精炼,富有诗情画意。
全曲共19小节,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由两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组成,旋律运用跳进与级进交替,显得活泼轻松,描绘了雪后天晴,主人公悠然自得地骑驴观景的画面。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以主三***分解进行的手法,加之顿音和休止符的运用,使旋律灵活、跳跃,表现了铃儿清脆的响声,并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
第二乐句则是第一乐段后句的扩充再现。
在歌曲短小的篇幅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首尾呼应,显得十分简练而完整。
黄自(1904~1938)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
他毕生从事音乐教育事业,在介绍西洋近代音乐理论、培养专业人才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
同时,他也从事创作和著述。
他创作了交响音乐、室内乐、清唱剧和歌曲等94首作品。
其中《怀旧》与《长恨歌》等是我国在交响乐和清唱剧方面较早的尝试;他的歌曲《玫瑰三愿》、《点绛唇》、《南乡子》、《天伦歌》等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抗敌歌》、《九?一八》、《旗正飘飘》是我国最早的抗日歌曲,在民族解放战争期间鼓舞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2、现代京剧选段《打虎上山》。
《打虎上山》又名《迎来春色换人间》,是现代京剧《智剧威虎山》中杨子荣的主要唱段之一。
它采用了管弦乐队伴奏,音色丰富,气势恢宏,唱段运用了京剧的多种板式,抒发了杨子荣乔装打扮、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现代京剧——打虎上山》教学设计课题:《现代京剧——打虎上山》教材版本: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八课课型:欣赏课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模式、参与——体验模式、示范——模仿式、互动——合作式、引导——发现式。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电子琴、黑板。
设计理念: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确立的阶段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以电脑结合电子合成器演奏导入本课,聆听“引子”音乐,从中感受杨子荣骑马在狂风暴雪中的飒爽英姿; 感受“西皮”与“二黄”的两种唱腔。
2.通过创设情境、参与体验等教学方式相互融合,使学生感受、掌握唱段中导板、回龙、原板、快板四种板式的特点,提高学生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在课前搜集的京剧资料中更创自信 ,引发学生对京剧的喜爱之情,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分析:本单元《冬雪》共安排5首作品,分别为:表演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堆雪人》,聆听作品:《踏雪寻梅》、《打虎上山》、《乘雪橇》。
综合本单元内容,我把现代京剧《打虎上山》定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为:聆听现代京剧,感受京剧韵味,体验京剧特色。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打虎上山》又名《迎来春色换人间》,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主要唱段之一。
它采用管弦乐队伴奏,音色丰富、气势恢宏,运用了京剧的多种板式。
音乐首先以舒展而宽广的曲调描绘了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表现了杨子荣挥鞭疾驰在莽莽雪原的情景。
接着唱段转入“二黄导板”,在乐队的伴奏下,主人公以高亢嘹亮的声调,以高亢嘹亮的声音紧拉慢唱,一句比一句高涨,一句比一句激越,唱出了主人公气冲霄汉的战斗豪情。
这个唱段的中断音乐趋于规整,以中板速度,到处了杨子荣“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的坚定决心。
唱段最后为西皮快板,1/4拍,音乐转为急速,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以不可歇止的趋势,生动有力地表现出杨子荣“捣匪巢定叫它地震天翻”的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平常接触的大多是流行音乐,对于京剧了解甚少,多数同学感觉京剧距离自己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并且对枯燥的活动不感兴趣,因此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任何事情都分正反两面的,五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绝对是热情高涨,教师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营造浓厚的课堂环境氛围、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互动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共鸣,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现代京剧《打虎上山》,使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喜欢我国的“国粹”。
2.通过模唱“引子”主旋律、学唱京剧唱腔、体验英雄人物机智沉着、临危不惧的豪情壮志。
3.认识导板、原板、西皮快板,模唱“引子”旋律,学唱“原板”唱段,体验京剧韵味与咬字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现代京剧《打虎上山》,了解现代京剧的唱腔与板式,体验英雄人物机智沉着、临危不惧的豪情壮志。
2.教学难点:体验京剧唱腔的韵味和咬字特点及人物情绪上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生问好、组织教学2、初听电脑与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戏曲艺术师:演奏一首独特韵味的乐曲,你能从中听出这是哪种戏曲艺术?(师利用电脑和电子合成器相结合演奏《苏三起解》)二、欣赏唱段——《打虎上山》1、初步了解国粹——京剧师:谁来说说这是哪种戏曲艺术?生:是京剧。
师:说到京剧那是我国的国粹,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20XX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感受一下京剧的韵味,他就是——打虎上山。
(板书“打虎上山”)2、介绍京剧《打虎上山》的背景师:《智取威虎山》讲述的是在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侦查员杨子荣化装成土匪,打入敌人内部,与土匪斗智斗勇,最终将土匪一举消灭的故事。
请同学们认真欣赏,欣赏之后说说你从唱段中都感受到了什么?生:欣赏《智取威虎山》重要唱段——《打虎上山》3、初听《打虎上山》,浅谈感受师:你从唱段中感受到了什么?生:那人为了剿匪,所以才会如此快马加鞭的前往,气喘嘘嘘的。
4、聆听引子音乐,营造戏剧氛围师:说的不错,这一唱段描述的是杨子荣化妆成土匪,快马加鞭的赶往威虎山上的情景。
那这一路上可算是风雪呼啸啊!下面我们就具体的赏析一下引子音乐,来感受音乐为我们营造的这种氛围。
(聆听引子音乐)5、分析戏剧引子a、感受引子中不同的表现形式师:这段引子音乐是在乐队的巧妙烘托下讲述杨子荣骑着马挥鞭奔驰在狂风暴雪、茫茫林海中的飒爽英姿。
那下面我们就分别感受一下,引子音乐中三种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请同学们用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
师:第一个乐队紧密的音乐节奏,谁来说说生:万马奔腾等师:第二个小提琴快速的演奏。
生:狂风怒吼等师:第三个圆号宽广的旋律,大家边听边感受一下身边的场景。
生:林海雪原等。
b、模唱圆号宽广的旋律师:同学们的概括能力非常强,词汇量非常的丰富,那刚才圆号宽广的旋律把白雪皑皑的群山渲染的辽阔而深远,一眼望不到边。
那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圆号的美妙动听声音好不好啊?生:好师:同学们用“呜”来演唱。
(教师用电子合成器中圆号的音色演奏主题,让学生边哼唱边再次感受圆号的音色。
)c、师生配合完成圆号的旋律师:同学们模仿的真不错,我们互相合作一下好不好?老师模仿他身后庞大的乐队,你们模仿圆号,咱一起合作,完成这段引子音乐,好吗?生:好(师生配合完成引子音乐)师:真棒,同学们模仿的非常像,让老师感觉到一片一望无际的林海雪原。
那我们互相鼓励一下好吗?(师生相互鼓励)三、了解“西皮”与“二黄”两种唱腔1、了解京剧的唱腔与把式师:课前老师分不同小组搜集关于京剧的不同内容,每个小组搜集的都非常用心,并且把他们都做成了小卡片,大家来分享一下。
师:请第一组同学介绍京剧的唱腔与把式。
生:介绍京剧的唱腔与把式。
2、介绍二黄唱腔演唱二黄导板师:总结的非常准确,请给他们鼓鼓掌!请第二小组介绍二黄唱腔的特点与二黄导板。
生:……师:这个小组告诉我们二黄唱腔实际上就是正式唱段的上句。
那我们看一下唱段中的二黄导板,看《打虎上山》的“二黄导板”。
师:演唱模仿二黄导板生:哼唱。
3、介绍“二黄”回龙学唱“迎来春色换人间”师:请第3小组介绍二黄回龙生:……师:我们看一下唱词,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回龙和原板。
(放原唱)师:通过二黄原板这个抒情乐段也让我们感受到杨子荣这位英雄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说到戏曲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像杨子荣这样的中年男性被称为老生。
我们今天就来模仿老生唱腔,学唱这句迎来春色换人间,体验一下杨子荣的内心世界,好吗?生:……师:说到老生唱腔,非常好理解,就是用真声来唱,意思就是说话什么声音唱出来就用什么声音。
我们先念一遍,迎来春色换人间。
生:……师:老师再请大家来一遍,注意两点:1、再把字咬的再用力一点,2、用高位置来念。
生:……师:教唱(用手势),并纠正演唱。
生:……师:有没有同学愿意自己到前面来展示一下?生:(学生展示)师:表扬4、介绍西皮唱腔学唱西皮快板师:请第4小组来介绍西皮唱腔的特征生:……师:内容非常丰富,谢谢你们。
谁能解释一下有板无眼?生:只有强拍,没有弱拍。
师:非常好,四二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知道吗?生:强弱师:四一拍只有强拍没有弱拍,像这样——演奏(有板无眼),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西皮快板,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好吗?注意老师的停顿处与节奏的紧凑性。
(师示范)生:……师:跟着电子琴伴奏试一试。
生:……师:让咱们跟着京剧的锣鼓经来一遍。
生:……5、感受唱段速度的变化师:恩,真棒,大家说的让我感觉到一种气势,大家看西皮快板是从二黄原板抒情的段落逐渐加速,节奏紧凑,铿锵有力,形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战斗气势。
我们现在在来感受一下西皮快板,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腿上,跟随唱段的节拍来拍腿感受唱段的速度变化。
生:……6、总结“西皮”与“二黄”师:唱段分别运用了多种板式,从不同方面刻画了杨子荣,你觉得杨子荣是一个怎样的英雄人物?生:伟大的人等。
师:刚才我们模仿了特别恶劣的环境,他怕了吗?生:没有。
师:他无畏艰险,对胜利充满里信心。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现代京剧《打虎上山》并且认识了两种唱腔,他们是?生:二黄和西皮。
师:我们通过课前的搜集与课上的学习,了解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唱腔风格,让我们听听这两个戏剧片段,请同学来判断哪个是西皮,哪个是二黄?生:判断“1是二黄,2是西皮”。
师:恩,说的很好,1是二黄原板,2是西皮快板四、总结师:今天同学们上课非常认真,课堂变现也十分精彩,京剧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多搜集京剧知识,了解京剧,但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个地方的剧种还有很多,老师希望通过你们的聆听和观察,感受出最美的京剧音乐。
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儿,下课!板书设计:打虎上山现代京剧二黄西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