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原子的基本状况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42
原子物理学考点总结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总结)一、 原子的大小和质量1、 原子的大小各种原子有不同的半径,其数量级均为10-10m.2、 原子的质量在化学和物理学上原子的质量通常用它们的相对质量来表示,质量单位为12C 的质量的1/12。
二、 原子的组成1、E. Rutherford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处于原子的中心位置,其半径在10-15m 到10-14m 之间,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数值为原子序数乘单位电荷数值;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外,分布半径为10-10m 。
2、E. Rutherford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验证1)、库仑散射公式(1)式中:M 为α粒子的质量,v 为α粒子的速度,Z 为原子核的电荷数,θ为散射角,b 为碰撞参数。
公式(1)无法直接和实验进行比较。
2)、E. Rutherford 散射公式2sin )()41(422220θπεσΩ=d Mv Ze d (2)式中:d σ称为微分散射截面,其物理意义是α粒子散射到θ-θ+d θ之间立体角为d Ω内每个原子的有效散射截面。
公式的实用范围θ=450-1500.3、 原子核的大小估计利用E. Rutherrford 散射理论可以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即α粒子距原子核的最近距离:))2s i n (11(241220θπε+=Mv Ze r m 由于E. Rutherford 散射公式在θ=1500时仍有效,所以取θ=1500。
第二章、原子的能级和辐射(玻尔氢原子理论)一、 玻尔理论1、玻尔理论的基础1)、氢原子光谱的经验规律氢原子光谱的波数的一般规律:)11(~22nm R v H -= (1) 式中:m=1,2,3,…;对每一个m,n=m+1,m+2,m+3,….4354)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玻尔理论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体系的总能量:r Ze E 24120πε-= (2) 考虑到光谱的一般规律,(1)式两边同乘hc 则有:)()11(~2222m hcR n hcR n m hcR h v hc H H H ---=-==ν (3) 如果原子辐射前的能量E 2,辐射后的能量为E 1(E 1<E 2),辐射放出的能量为:12E E h -=ν (4)比较(3),(4)式,原子的能量取负数,则有:2nhcR E H -= (5) 考虑到原子的结构,玻尔提出下列假定:假定1:原子中能够实现的电子轨道必须符合下列条件6.131-=E eV由氢原子波数公式,可以得出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ch me R H 32042)4(2πεπ= 考虑到原子核的质量不是无限大的,原子核也是运动的,则里德伯常数变为:M m R Mm c h me R A +=+=∞1111)4(232042πεπ 10973731=∞R m -13、玻尔理论的验证1)氢原子的第一玻尔半径的理论值为a 1=0.529×10-10m ,这与原子的大小的数量级是一致的。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若卢瑟福散射用的粒子是放射性物质镭C ' 放射的,其动能为 7.68 106 电子伏特。
散射物质是原子序数Z 79 的金箔。
试问散射角150 所对应的对准距离b 多大解:依据卢瑟福散射公式:ctg24Mv2K2b40 b22 Ze获得:Ze219 2 150bZe ctg 2(479(1.60 10 ) ctg 23.9710 15米40 K8.85 10 12) (7.68106 10 19)式中 K21 Mv2 是 粒子的功能。
已知散射角为 的 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r m (12 Ze2 (11) 4)2sin,Mv2试问上题 粒子与散射的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r m 多大2解:将题中各量代入r m 的表达式,得:rmin( 1 )2 Ze2 (11 )4Mvsin29 10 94 79 (1.60 10 19 )2 (1 1 ) 3.02 10 14米7.68 10 6 1.60 10 19 sin 75若用动能为 1 兆电子伏特的质子射向金箔。
问质子与金箔。
问质子与金箔原子核可能达到的最小距离多大又问假如用相同能量的氘核 (氘核带一个e 电荷而质量是质子的两倍, 是氢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取代质子,其与金箔原子核的最小距离多大解:当入射粒子与靶查对心碰撞时,散射角为180 。
当入射粒子的动能所有转变为两粒子间的势能时,两粒子间的作用距离最小。
依据上边的剖析可得:1Mv 2K pZe 2,故有: r minZe 24Kp24 0 rmin910 979 (1.60 10 19 ) 21.1410 13米1061.601019由上式看出: r min 与入射粒子的质量没关,所以当用相同能量质量和相同电量获得核代替质子时,其与靶核的作用的最小距离仍为1.14 10 13 米。
钋放射的一种粒子的速度为 1.597 107米 / 秒,正面垂直入射于厚度为10 7米、密度为 1.93210 4公斤 / 米3的金箔。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一、学习要点1.原子的质量和大小,R ~ 10-10 m , N o =×1023/mol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汤姆孙原子模型(2)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结果、分析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α粒子散射理论: 库仑散射理论公式:(5)原子核大小的估计 (会推导): 散射角θ:),2sin11(Z 241220θπε+⋅=Mv e r mα粒子正入射:2024Z 4Mv e r m πε= ,m r ~10-15-10-14 m二、基本练习1.选择(1)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 A .10-10cm; C. 10-10m(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 A.绝大多数α粒子散射角接近180︒ B.α粒子只偏2︒~3︒ C.以小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大角散射 D.以大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小()(X)Au AA g M N ==12-27C 1u 1.6605410kg12==⨯的质量22012c 42v Ze b tgM θπε=角散射(3)用相同能量的α粒子束和质子束分别与金箔正碰,测量金原子核半径的上限. 问用质子束所得结果是用α粒子束所得结果的几倍 A. 1/4 B . 1/2 C . 1 D. 24一强度为I 的α粒子束垂直射向一金箔,并为该金箔所散射。
若θ=90°对应的瞄准距离为b ,则这种能量的α粒子与金核可能达到的最短距离为:A. b ; B . 2b ; C. 4b ; D. 。
2.简答题(1)简述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的要点.(2)简述α粒子散射实验. α粒子大角散射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3.褚书课本P 20-21:(1).(2).(3);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一、学习要点:1.氢原子光谱:线状谱、4个线系(记住名称、顺序)、广义巴尔末公式)11(~22nmR -=ν、光谱项()2n R n T =、并合原则:)()(~n T m T -=ν2.玻尔氢原子理论:(1)玻尔三条基本假设的实验基础和内容(记熟)(2)圆轨道理论(会推导):氢原子中假设原子核静止,电子绕核作匀速率圆周运动02200202220A 529,04,Z Z 4≈===e m a n a n e m r e e n πεπε;13714,Z Z 40202≈===c e n c n e c e n πεααπευ; ()n hcT n hc R n e m E e n --=-=∞2222422Z 2Z )41(πε,n =1.……(3)实验验证:(a )氢原子4个线系的形成)11(Z ~,)4(222232042n m R ch e m R e -==∞∞νπεπ (会推导)非量子化轨道跃迁)(212n E E mv h -+=∞ν (b )夫-赫实验:装置、.结果及分析;原子的电离电势、激发电势 3.类氢离子(+++Li ,He ,正电子偶素.-μ原子等)(1) He +光谱:毕克林系的发现、波数公式、与氢原子巴耳末系的异同等 (2)理论处理(会推导):计及原子核的运动,电子和原子核绕共同质心作匀速率圆周运动ee m M m M +⋅=μ, 正负电荷中心之距Ze n r n 22204μπε =.能量224222Z )41(ne E n μπε-=,里德伯常数变化Mm R R eA +=∞11重氢(氘)的发现 4.椭圆轨道理论索末菲量子化条件q q n h n pdq ,⎰=为整数a nn b n e m a n e m E n p e n ϕϕϕπεπε==-==,Z 4,2Z )41(,222022422,n n n ,,3,2,1;,3,2,1 ==ϕn 一定,n E 一定,长半轴一定,有n 个短半轴,有n 个椭圆轨道(状态),即n E 为n 度简并。
原子物理学习题解答刘富义编临沂师范学院物理系理论物理教研室1.1 若卢瑟福散射用的α 粒子是放射性物质镭 C 放射的,其动能为 7.68⨯10 电子伏特。
散射物质是原子序数 Z = 79 的金箔。
试问散射角θ = 150 所对应的瞄准距离 b 多大?219 2Ze ctg θ2 279 ⨯ (1.60 ⨯ 10 ) ctg 150 (4π ⨯ 8.85 ⨯ 10 ) ⨯ (7.68 ⨯ 106 ⨯ 10 )4πε 0 K α 式中 K α = 12 Mv 是α 粒子的功能。
) (1 + M v 4 π ε = ( ) (1 + Mv4π ε 0 4 ⨯ 79 ⨯ (1.60 ⨯ 10 ) 1 7.68 ⨯ 10 6 ⨯ 1.60 ⨯ 10 sin 75ο解:当入射粒子与靶核对心碰撞时,散射角为180 。
当入射粒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两7 9 ⨯ (1 .6 0 ⨯ 1 0) 2= 9 ⨯ 10 9 ⨯= 1 .1 4 ⨯ 1 0 - 1 3 米1 0 ⨯ 1 .6 0 ⨯ 1 0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6ο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cot θ 2= 4 π ε 0M v 2 2 Ze 2b = 4 π ε0 K α Ze 2b得到:οb == = 3.97 ⨯ 10-15 米-12 -19 21.2 已知散射角为θ 的α 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 r m = ( 1 2 Ze 2 2 0 1 s inθ 2 ),试问上题α 粒子与散射的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 r m 多大?解:将 1.1 题中各量代入 r m 的表达式,得: r m in 1 2 Ze 22 1 sin θ 2 )-19 2= 9 ⨯ 10 9 ⨯ ⨯ (1 +-19 )= 3 .0 2 ⨯ 1 0 -14 米1.3 若用动能为 1 兆电子伏特的质子射向金箔。
问质子与金箔。
问质子与金箔原子核可 能达到的最小距离多大?又问如果用同样能量的氘核(氘核带一个 +e 电荷而质量是质子的两倍,是氢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代替质子,其与金箔原子核的最小距离多大?ο粒子间的势能时,两粒子间的作用距离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