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 格式:docx
- 大小:16.18 KB
- 文档页数:2
新生儿各个器官系统特点有哪些新生儿来到世界新爸新妈很开心,但是却不太了解新生儿特点有哪些。
新生儿那么可爱,你应该好好了解一下他们的特点。
本文是店铺整理的新生儿各个器官系统特点,仅供参考。
新生儿各个器官系统特点1、呼吸系统新生儿在生后1分钟内就开始第一次呼吸。
因肋间肌薄弱,主要依靠膈肌呼吸,因此,以腹式呼吸为主。
呼吸运动较浅表,频率较快,正常约每分钟40次。
2、心血管系统新生儿心率波动较大,安静睡眠时可降至90~100次/分,而哭闹时可达160~180次/分。
新生儿血流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而四肢较少,因此,有时肢体易发冷,手指和脚趾末端的颜色可稍稍发紫。
有的新生儿于生后最初内天内可听到心脏杂音,可能与动脉导管暂时未闭有关,杂音一般在一周之内消失。
如果心脏杂音持续存在,应该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3、泌尿系统大多数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生后2小时内排尿,99%的新生儿于生后48小时内排尿。
但由于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还未发育完善,只能适应一般正常的代谢负担。
当喂养不当时,如用较浓的乳方(奶伙加水的比例不对)喂养或输液不合理等,均可引起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应加以重视。
4、消化系统出生后一般吞咽功能完善。
因新生儿消化道的面积相对较大,能适应较大量流质食物的消化吸收。
但食道下部的括约肌关闭不全,易发生溢乳(漾奶)。
新生儿消化蛋白质和人乳脂肪的能力较好,但缺乏胰演粉酶,要到生后3~4个月才能达到成人水平,因此,不宜过早加淀粉类食物,如米粉、面糊等。
婴儿生后10~12小时内开始排墨绿色胎便,绝大多数婴儿在生后24小时内排胎便,3~4天后转为正常新生儿大便。
人乳喂养儿的大便为金黄色,糊状,每日排便1~4次。
牛乳喂养儿的大便为淡黄色,呈均匀硬膏状,每日排便1~2次。
如果生后24小时还未排胎便,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排除消化道畸形。
5、体温调节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皮下脂肪薄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因此应注意保暖;室温过高或包裹过多时,又可引起新生儿发热、脱水,称“脱水热”。
婴幼儿呼吸器官的特点1.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全:婴幼儿呼吸系统在出生时并未完全成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才能达到成人水平。
新生儿的肺泡数量较少,肺组织结构尚未完全发育,肺容积相对较小。
婴幼儿的呼吸频率较高,约为每分钟30-60次,而成人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2-20次。
2.呼吸肌肉发育不完善:婴幼儿的呼吸肌肉相对较弱,尤其是胸部肌肉和膈肌。
这使得他们在呼吸时需要更多的运动量,而且容易疲劳。
此外,婴幼儿的胸廓结构也相对较小,肋骨软骨尚未完全钙化,限制了呼吸肌肉的发展和运动。
3.呼吸道狭窄:婴幼儿的呼吸道相对较窄,尤其是喉部和气管。
这使得他们容易受到喉部感染和阻塞的影响,引发婴儿窒息等紧急情况。
此外,婴幼儿的鼻腔较小,易受到痰液、分泌物和异物的阻塞,影响呼吸道通畅。
4.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充分发育,婴幼儿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支气管炎等可以引起婴幼儿的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保持婴幼儿呼吸道的清洁和健康非常重要。
5.呼吸调节能力差:婴幼儿的呼吸调节功能相对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刺激的影响。
例如,婴幼儿容易因意外的噪音、窒息、窒息等原因引起呼吸暂停或窒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因此,家长和照顾婴幼儿的人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呼吸情况,防止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婴幼儿的呼吸器官特点包括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全、呼吸肌肉发育不完善、呼吸道狭窄、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和呼吸调节能力差。
了解这些特点,家长和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照顾和保护婴幼儿的呼吸健康。
婴幼儿生理特点之婴幼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2019.4呼吸系统常以喉部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及鼻旁窦、咽及咽鼓管、喉等;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
(1)鼻。
婴幼儿鼻腔相对短小而窄,鼻黏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鼻黏膜容易充血肿胀,致使鼻腔狭窄,甚至闭塞,婴幼儿不会张口呼吸,鼻塞会导致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拒绝吮乳。
(2)鼻泪管和咽鼓管。
婴幼儿鼻泪管短,瓣膜发育不全,因而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囊引起炎症。
婴幼儿的咽鼓管较宽,并且直而短,呈水平位,而鼻咽腔开口处较低,故咽部炎症易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3)喉。
婴幼儿喉腔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脆弱,黏膜下组织较疏松,富于淋巴组织和血管,轻度炎症也易发生喉头狭窄而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严重者可发生窒息。
(4)气管、支气管。
婴幼儿的右侧支气管较垂直,因此异物较易流入右侧支气管。
气管及支气管管腔较成人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黏膜极柔弱,富于血管。
黏液腺分泌不足而较干燥,黏膜纤毛运动差,不能很好地清除微生物及黏液,易发生感染,由于炎症致使管腔变得更窄,引起呼吸困难。
(5)肺。
在新生儿时期,气管、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壁层均相对薄,肌肉及结缔组织较少,以后发育主要为肌肉组织的增加使管壁增厚。
婴幼儿肺脏富有结缔组织,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而含血较多,含气较少,肺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故感染时易被黏液堵塞引起间质炎症,并易发生肺气肿及肺后下部坠积性瘀血等。
(6)胸廓。
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圆筒状,肋骨呈水平位。
胸腔较小,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填满整个胸腔,加之呼吸肌发育较差,肌张力差,呼吸时胸廓运动不充分,肺的扩张受到限制,气体交换不能充分进行。
呼吸困难时,不能加深呼吸,只能增加呼吸次数,以改善肺内气体交换不足,但补益不大,易发生缺氧症状。
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开始站立、行走,膈肌下降(3岁以后下降至第5助),肋骨逐渐倾斜,胸部形状才逐渐接近成人。
关于婴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的叙述新生儿的呼吸系统是一个脆弱而复杂的系统,在离开母体后尤其需要关注和谨慎照顾。
呼吸系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呼吸机械部分,主要由肺部、气管、鼻腔、口腔形成,另一部分是呼吸生理部分,以心脏、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其他组织及腺体组成。
一、婴儿呼吸机械特点(1)比成人小。
新生儿肺部及气管比成人相对较小,肺活量也相对较小,整体上比成人小约1/4左右。
(2)肺部各部分不能分离。
新生儿肺部的气管、支气管、肺泡的气道是不能从肺部分离的,可以统一看做是一个大的空腔。
(3)气管总体上更细。
新生儿的气管比成人的细2.7倍,更易阻塞,且很多营养物质及毒素也可以更容易进入到肺部。
(4)肺泡容易进水。
新生儿肺泡的毛细血管容易失活,不能够有效阻止水分穿过肺泡壁,容易造成肺泡充水。
(5)有低压系统。
胸腔内有低压系统,可以帮助新生儿完成自主呼吸。
二、婴儿呼吸生理特点(1)肺泡空气吸入。
婴儿呼吸的姿势主要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但这两种呼吸只能帮助肺空气吸入,不能帮助肺泡空气吸入。
(2)低氧血症。
由于婴儿呼吸机械部分较小,在同样状态下,新生儿比成人有更低的氧合度,容易患上低氧血症。
(3)容易抽搐。
由于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及其他组织脆弱,当接受的刺激过大时,便容易出现抽搐症状。
(4)容易窒息。
新生儿的气道较细,容易被异物堵塞,尤其是抽烟的家庭更容易出现窒息的情况。
(5)抗病毒能力较弱。
婴儿的身体抵抗力比成人差,尤其是病毒抵抗力比较差。
三、减轻婴儿呼吸不良的措施(1)预防窒息。
新生儿床上应当避免有太多的被子、枕头、玩具等,并且在抽烟的环境中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2)预防气管堵塞。
多喂奶,母乳喂养时可将婴儿放高一点,使气管更紧凑,减少食物进入气管的可能性。
(3)增强抗病能力。
可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即睡眠、饮食、运动均衡,注意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4)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婴儿有呼吸不良的症状,及时处理,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宝宝呼吸系统的特点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呼吸中枢发育是不完全的,所以对呼吸的调节功能是很差的。
而就是因为宝宝发育的这些情况,导致宝宝在呼吸的时候有一些特殊表现,可能会让爸爸妈妈非常紧张。
首先要知道宝宝的呼吸有哪些特点,就要先了解宝宝的呼吸频率和节律。
因为宝宝呼吸系统发育的不完全,所以肺部容量是很小的,宝宝的呼吸就会受到很多限制。
但是宝宝的代谢又非常旺盛,对氧气的需求量有时甚至会比成年人还要多。
宝宝的身体为了满足自身机体新陈代谢以及自身生长的需要,只能通过增加呼吸的频率来补充氧气。
而且宝宝的年龄越小,新陈代谢就会越快,呼吸的频率就会越快。
如果爸爸妈妈发现宝宝的呼吸频率很快,只要在年龄的正常范围内,不需要太过担心的。
其次,宝宝因为呼吸调节能力比较差,就会特别容易出现间接性呼吸或者呼吸暂停的情况。
新生儿在这方面的表现会比较明显,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每分钟的呼吸数和脉搏次数都是各不相同的。
宝宝的胸廓活动会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加上宝宝呼吸辅助肌肉本身发育的又不完全,所以宝宝在呼吸的时候肺部会向横膈方向移动,就好像腹式呼吸那样。
但是随着宝宝慢慢成长,他们的肋骨就会由原来的水平位置慢慢变得倾斜,呼吸肌慢慢也会变得更加发达,而且胸廓前后径和横径也会逐渐增大。
等到宝宝七岁之后,他们的呼吸方式大部分都会改变为胸腹式的呼吸。
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发生,少数的女生会在九岁之后才会表现出胸腹式呼吸的情况。
宝宝的呼吸系统具有自身独特的生理特点,和成年人的差别是非常大的,所以不能以成年的标准来衡量宝宝。
如果非常担心宝宝,可以去找医生询问宝宝的正常数据,并且随时监控宝宝的情况,一旦发现宝宝的数值与正常范围差距很大,就要及时就医。
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呼吸中枢发育是不完全的,所以对呼吸的调节功能是很差的。
而就是因为宝宝发育的这些情况,导致宝宝在呼吸的时候有一些特殊表现,可能会让爸爸妈妈非常紧张。
首先要知道宝宝的呼吸有哪些特点,就要先了解宝宝的呼吸频率和节律。
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如下:
1.呼吸频率快:小儿肺活量和潮气量相对比成人小,而所
需要的氧气和代谢水平接近成人,所以只能增加呼吸频
率来进行代偿。
2.呼吸节律不齐:婴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尤其是新生
儿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深浅呼吸交替,间歇性呼吸,呼吸暂停等。
3.呼吸类型腹式呼吸: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呼吸时胸
廓活动范围小,而膈肌上下移动明显,呈腹式呼吸。
4.氧耗量高,呼吸代谢功能差:小儿的肺功能余量低,膈
肌容易疲劳,在发生呛咳或是挣扎的时候,容易因为呼
吸代谢功能差而发生缺氧的情况。
简述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婴幼儿呼吸系统是指0-2岁婴儿和3-6岁幼儿的呼吸系统,与成人不同,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肺容量相对较小:成人肺容量为6-7L,而婴幼儿肺容量仅为0.15-0.3L,其肺泡数量也远远小于成人,因此,婴幼儿呼吸系统对空气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但氧气的吸收速度却很快。
2.呼吸频率相对较快:婴幼儿的呼吸频率比成人高得多,新生儿每分钟呼吸次数可达40-60次,6个月大的婴儿每分钟呼吸次数约为30-40次。
这是因为婴幼儿的肺容量小,需要更快的呼吸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3.鼻腔较窄且易堵塞:婴幼儿的鼻腔较窄,且鼻毛和黏膜分泌物会影响通气,因此婴幼儿易受到鼻塞、鼻炎等影响。
此外,由于婴幼儿还没有掌握口鼻分开呼吸的技能,所以在睡觉时若出现鼻塞,很容易引起窒息。
4.气管软骨尚未完全形成:婴幼儿的气管软骨尚未完全发育,因此气管易受到外界压迫或刺激而发生狭窄,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
5.呼吸肌组织不够发达:婴幼儿的呼吸肌组织比成人弱,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呼吸。
因此,当婴幼儿出现呼吸窘迫时,需要及时救治,避免因呼吸困难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婴幼儿呼吸系统具有肺容量小、呼吸频率快、鼻腔窄易堵塞、气管软骨尚未完全形成、呼吸肌组织不够发达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婴幼儿的呼吸系统更加脆弱,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系统相关的问题,保障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婴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引言婴儿的呼吸系统在出生后迅速发育,以适应外界环境,满足氧气的需求。
婴儿的呼吸系统与成人相比存在一些生理特点,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特点。
1. 呼吸道结构1.1 鼻腔婴儿的鼻腔较短而窄,鼻腔内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
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加湿和过滤空气,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1.2 喉部婴儿的喉部软骨较软,弹性较差。
这使得他们容易出现呼吸道阻塞的情况,如哭闹时出现声门痉挛。
1.3 气管和支气管与成人相比,婴儿的气管和支气管较小而软。
这种结构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支气管痉挛等呼吸道疾病的影响。
1.4 肺泡婴儿的肺泡数量较成人多,但单个肺泡的大小较小。
这使得婴儿的肺部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2. 呼吸机制2.1 膈肌婴儿的膈肌发达,呼吸主要依赖膈肌运动。
与成人相比,他们的胸廓较小,呼吸时更多地使用腹式呼吸。
2.2 呼吸频率和容量新生儿的呼吸频率较高,每分钟可达30次以上。
然而,由于其肺容量相对较小,每次呼吸量也相应减少。
2.3 呼气力量由于胸廓和腹部肌肉力量不足,婴儿在呼气时通常没有成人那么强劲。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清除呼出空气时需要更多时间。
3. 呼吸调节3.1 神经调节婴儿的呼吸主要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呼吸中枢来维持呼吸的稳定。
3.2 化学调节婴儿的化学调节系统相对不成熟,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敏感度较低。
这意味着他们在面对缺氧或高碳酸血症时可能没有明显的呼吸反应。
3.3 呼吸反射婴儿的呼吸反射相对较弱。
他们在面对窒息等紧急情况时,可能没有成人那样迅速而有力地呼吸反应。
4. 呼吸系统发育4.1 胚胎期在胚胎期,婴儿的呼吸系统开始形成。
原始肺泡出现,并与气管和支气管相连。
4.2 出生后出生后,婴儿开始进行肺通气。
通过第一次呼吸,肺部充满空气,并开始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4.3 发育过程随着婴儿的生长和发育,他们的肺泡数量增加,并且肺组织逐渐变得更加成熟。
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的呼吸系统是非常脆弱的,需要特别的关注和照顾。
以下是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
1. 肺部结构:新生儿的肺部结构比成人的肺部结构更加脆弱,肺泡数量较少,肺泡壁薄,肺组织松软,肺容积小,肺弹性差,肺表面张力大,容易发生呼吸窘迫。
2. 呼吸频率:新生儿的呼吸频率比成人的呼吸频率高,每分钟可达40-60次,但是呼吸深度较浅,每次呼吸量小。
3. 呼吸节律:新生儿的呼吸节律不稳定,容易出现呼吸暂停或呼吸急促的情况。
4. 呼吸控制:新生儿的呼吸控制中枢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呼吸异常。
5. 氧气需求:新生儿的氧气需求量比成人的氧气需求量高,但是新生儿的肺部对氧气的吸收能力较差,容易发生低氧血症。
6. 呼吸道阻力:新生儿的呼吸道阻力较大,容易发生呼吸困难。
7. 肺通气量:新生儿的肺通气量较小,容易发生肺不张。
8. 肺血流量:新生儿的肺血流量较少,肺循环未完全建立,容易发生肺动脉高压。
针对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照顾新生儿的呼吸系统。
比如,要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道感染;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新生儿呼吸系统的影响;要保持室温适宜,避免新生儿受到寒冷或过热的刺激;要保持新生儿的体位正确,避免压迫呼吸系统;要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生儿呼吸异常的情况,避免出现严重的呼吸窘迫。
总之,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照顾,只有做好相应的保护和照顾工作,才能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的呼吸护理掌握呼吸道清洁技巧新生儿的呼吸护理: 掌握呼吸道清洁技巧在新生儿护理中,呼吸道清洁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保持新生儿呼吸道的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其他呼吸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新生儿呼吸护理的重要知识和具体操作技巧。
一、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特点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相较于成人和较大儿童而言,具有一些特点。
首先,新生儿的呼吸道较窄、较短,容易受到外界刺激。
其次,新生儿的呼吸肌肉力量较弱,呼吸负荷也相对较大。
此外,新生儿对感染和刺激的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因呼吸道问题引发并发症。
因此,正确的呼吸道清洁技巧尤为重要。
二、保持呼吸道的通畅1. 确保清洁空气环境在新生儿的呼吸护理中,首先要确保周围空气的清洁,并避免有害物质对新生儿呼吸道的刺激。
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二手烟、有毒气体等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定期清洁房间,保持通风良好,也有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2. 避免细菌感染细菌是造成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重视细菌感染的预防。
护理人员在进行呼吸道清洁操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手部卫生,包括洗手和消毒。
此外,在更换尿布、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干净的工具,避免细菌传播。
3. 合理安排母亲喂养方式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乳汁中的抗体和免疫因子可以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母亲应该合理安排喂养时间,避免过于频繁或间隔时间过长。
这样可以保持新生儿的营养充足,增强身体的防御力。
三、呼吸道清洁技巧1. 在换尿布时注意呼吸道的清洁在换尿布之前,先用温水和肥皂洗手。
然后将新生儿放在坚固的平面上,如摇篮或固定的换尿布台上。
用清洁湿布逐一擦拭新生儿的脸部、手部和臀部,注意避免弄湿新生儿的衣物。
同时,也要避免将湿布放在新生儿的脸部和呼吸道附近,以防止意外窒息。
2. 注意新生儿鼻腔清洁新生儿鼻腔内的黏液和分泌物会影响呼吸道的通畅,因此要及时清除。
使用柔软的棉球或护理棉签,蘸取温开水,轻轻擦拭新生儿鼻孔。
关于新生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的描述
新生儿呼吸系统具有以下生理特点:
1. 特殊解剖结构:新生儿的呼吸道解剖结构与成人相比有所不同。
喉部更窄,气管软骨未完全骨化,支气管及肺泡比例较小。
2. 呼吸肌肉薄弱:新生儿的膈肌和肋间肌肉尚未充分发育,导致呼吸肌肉相对较弱,呼吸能力较差。
3. 呼吸频率高:新生儿的呼吸频率比成人要高。
平均每分钟可达40-60次。
4. 肺功能不足:新生儿的肺泡表面积相对较小,肺泡“表面活
性物质”(即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较少,导致肺部的膨胀
和气体交换功能相对不足。
5. 低氧激敏性:新生儿的呼吸中枢对缺氧的敏感性较高,能够迅速做出呼吸反应,以保证细胞组织得到足够的氧供。
6. 无肺通气:胎儿在子宫内主要通过胎盘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出生后需要很快建立自主呼吸。
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的描述包括特殊的解剖结构、呼吸肌肉薄弱、呼吸频率高、肺功能不足、低氧激敏性和需要建立自主呼吸能力等方面。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宝宝们的呼吸系统可真是个神奇的小玩意儿啊!它不仅让我们的小宝贝们能够随时随地地呼吸新鲜空气,还能让他们在睡觉时安稳地睡上一整晚。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一些生理特点,让你更加了解你的小宝贝们哦!我们来说说婴幼儿的呼吸器官。
宝宝们的鼻子、喉咙、气管和肺部都是他们呼吸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鼻子是宝宝们呼吸的第一道关卡,它能帮助宝宝们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让干净的空气进入肺部。
而喉咙则是连接鼻子和气管的重要通道,它能让空气顺利地流向气管。
最重要的还是气管和肺部啦!宝宝们的肺部可是非常重要的哦,它们能将氧气吸入体内,再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婴幼儿的呼吸频率。
你知道吗?宝宝们的呼吸频率可是非常快的!新生儿的呼吸频率一般在每分钟40-60次左右,而6个月大的宝宝呢,呼吸频率就会降到每分钟30-40次。
这是因为随着宝宝们的生长发育,他们的身体越来越强壮,所以呼吸频率也会逐渐降低。
不过,如果你发现你的小宝贝的呼吸频率突然变得很慢或者很快,那可能是他们生病了哦,要赶紧去医院看看医生。
再来说说宝宝们的呼气和吸气。
你知道吗?宝宝们在呼气的时候,肺部里的空气会被推出去,而在吸气的时候,空气则会被吸入肺部。
这个过程就像是我们喝水一样,先把杯子放在嘴边,然后慢慢地喝进去,最后再慢慢地把水从嘴里吐出来。
宝宝们的呼吸过程要比我们喝水复杂得多啦!他们需要用到鼻子、喉咙、气管和肺部等多个器官才能完成这个过程。
我们来说说宝宝们的睡眠呼吸。
你知道吗?宝宝们在睡觉的时候,呼吸会变得更加轻柔和规律。
这是因为在睡眠过程中,宝宝们的神经系统会放松下来,让他们的呼吸更加平稳。
而且,宝宝们在睡觉时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打鼾、喘气等等。
这些声音虽然有时候会让我们感到困扰,但其实都是宝宝们正常的呼吸表现哦!婴幼儿的呼吸系统是一个非常神奇而又复杂的系统。
它能让我们的小宝贝们在世界上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鲜空气,也能让他们在睡觉时安稳地睡上一整晚。
小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及保健一、小儿呼吸系统的特点(一)呼吸器官的特点1. 鼻(1)鼻腔相对短小狭窄由于面部颅骨发育不全,小儿的鼻和鼻腔相对短小狭窄。
新生儿及初生数月的婴儿几乎没有下鼻道,以后随着面部颅骨、上颌骨的发育,鼻道逐渐加长、增宽,到4岁时,下鼻道才完全形成。
(2)鼻腔容易受感染小儿鼻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缺少鼻毛,阻挡灰尘和细菌的能力差,因此很容易受感染。
感染时可引起鼻粘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造成鼻腔堵塞,致使幼儿张口呼吸。
(3)鼻窦不发达出生时,上颌窦及筛窦虽已形成,但极小,额窦及蝶窦则完全未发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颅骨和上颌骨逐渐发育,鼻窦也逐渐发育完成。
因此,小儿虽然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但极少出现鼻窦炎。
(4)鼻腔易出血小儿鼻中隔的前下部血管密集、表浅,称为鼻易出血区,常因高热、鼻外伤、鼻腔异物或急性传染病等而引起出血。
(5)鼻泪管较短小儿鼻泪管较短,瓣膜发育不全,因此,如果上呼吸道感染,病菌可以通过鼻泪管侵入泪囊、结膜,引发泪囊炎、结膜炎等2. 咽(1)小儿咽部相对狭小、垂直,淋巴组织丰富,有鼻咽扁桃体和腭扁桃体,前者4个月前已发育,后者在1岁以后逐渐增大,4~10岁达发育高峰,这一年龄组小儿很容易患扁桃体炎。
(2)咽鼓(耳咽)管短、粗、位置平直,易患中耳炎。
当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会由咽部经过耳咽管到中耳,引起中耳炎。
所以小儿中耳炎的发病率比成人高。
3. 喉(1)小儿喉部相对较长,喉腔狭窄,呈漏斗形,软骨柔软,粘膜柔嫩,血管和淋巴组织丰富,如果感染,可因粘膜充血、肿胀使喉腔更狭窄,导致呼吸困难。
如患急性喉炎时,因喉的通路被阻塞,吸气时明显费力,以致要端肩、张嘴来帮助喘气。
(2)3岁以后,男孩的甲状软骨骨板角度变锐,10岁以后喉结逐渐明显,形成男性的喉结;(3)会厌软骨不能及时盖住喉口而易使食物呛入气管。
由于神经系统对会厌软骨的调节能力较差,喉头反应迟钝,会厌软骨不能及时盖住喉口。
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很多新妈妈对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特点都不太了解,新生儿呼吸系统是很脆弱的,肯定有很多新妈妈都觉得新生儿特别的脆弱,生怕自己照顾不好,针对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特点,还是有必要跟大家讲解一下的,只有这样,新妈妈才会对新生儿有更多的了解,才会对新生儿照顾到最好的一个状态。
(1) 上呼吸道:鼻和鼻咽腔相对短小,鼻道狭窄,鼻粘膜柔软,富有血管及淋巴管,轻度鼻炎即可发生鼻塞,使吸吮和呼吸发生困难。
新生儿副鼻窦未发育,故不患鼻旁窦炎。
耳咽管宽,直且短,呈水平位,其鼻腔开口处低,易患中耳炎(得感冒时易
并发中耳炎)。
轻微炎症可导致喉肿胀,而发生呼吸紊乱。
其声
带短,故声音特别高。
(2)下呼吸道:气管长约4cm,口径狭窄,右
支气管较直,似气管的延续,故异物多落于右支气管内。
支气管口径狭窄,支气管壁弹力纤维发育不成熟,容易闭合而使相应肺
泡发生肺不张。
肺不张减少了换气,但仍有血流通过,血液未经气体交换,又回到血循环,造成肺内短路,易发生缺氧。
因此,在正压呼吸时,使肺泡张开效果较好。
气管内粘膜柔软,富于血管及淋巴管,易发生炎症反应,且炎症过程进展也快。
初生儿肺泡数量较成人少,而且易被粘液堵塞,所以,易发生肺不张、肺气肿和肺后下部坠积性淤血。
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各位新妈妈应该已经有了个全面的
了解吧,在平常生活中,新妈妈应该对新生儿有更多了解的,只有这样,才能方便新妈妈对孩子的照顾,才能够对孩子照顾的更好,相信,这些对各位新妈妈会有很多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