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美国职业性苯中毒控制与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268.62 KB
- 文档页数:3
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途径和措施一、加强法制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已于2002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迄今逾时近三年。
该法出台时适逢中国进人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中国职业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病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因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
因此,职业病的发生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密切相关,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随着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阶段、20世纪60-80年代的计划经济发展阶段(其间十年“文革”浩劫经济发展遭到破坏)和改革开放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促使经济快速发展(有时过热)阶段。
各个经济发展时期,都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有着强烈的需求。
令人遗憾的是,建国后各届政府虽然对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危害给予了极大关注,也曾出台了诸如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等文件,但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内,缺乏一部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高层次法律,使得劳动者的权益没有受到合法保护,致使中国职业病仍呈高发势态。
事实证明,历年来政府出台的一些针对职业病防治的《通知》、《决定》和《管理办法》,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这样较高层次的法规,由于缺乏实施细则.又由于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力度不够.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收效不尽如人意。
比如,尽管早已总结出切实可行的防尘经验,但许多厂矿、特别是乡镇企业未能落实尘肺预防措施,以致全国除现有44.6万尘肺患者外,估计还有60多万可疑尘肺患者,他们中的多数人经过数年后有可能发展成为尘肺病人,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尘肺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是,许多乡镇企业无序生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职业病发病人数上升。
由于一些外国限制的有害有毒作业转移到国内一些缺乏防护的小型涉外企业中,已引起严重的职业中毒。
近年来,中国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呈不断上升趋势,1999年与1998年比,中毒事件发生起数增加15%,中毒人数增加47%,死亡人数增加68%;而2000年与1999年比,急性中毒病死率由14%上升到22%.经常引起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约四十多类。
GBZ6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原则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原则。
本原则旳第6.1条为推荐性旳,其他为强制性旳。
本原则替代GBZ6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原则》,本原则自实行之日起,GBZ68-同步废止。
本原则与GBZ68-相比重要修改如下:——在“观测对象”中,删除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定量异常作为“观测对象”旳条件;——在慢性轻度和中度苯中毒旳诊断中,增长单纯血小板计数减少作为诊断指标之一。
本原则旳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原则由卫生部职业病诊断原则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原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原则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负责起草、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市职业病医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上海市疾病避免控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和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参与起草。
本原则重要起草人:邹和建、吕玲、万伟国、黄简抒、倪为民、孙道远、李思惠、王佩丽、曹钟兴、张凯竟、杨云芳。
本原则所替代原则旳历次版本发布状况为:——GB3230-82;——GB3230-1997;——GBZ68-。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原则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Benzene PoisoningGBZ68-1 范畴本原则规定了职业性苯中毒旳诊断原则、诊断书写格式及解决原则。
本原则合用于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苯引起中毒旳诊断及解决。
接触含苯旳工业用甲苯、二甲苯等化学物所引起旳苯中毒可采用本原则。
在非职业活动中接触苯所引起旳苯中毒旳诊断,也可使用本原则。
2 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献中旳条款。
但凡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随后旳所有修改单(不涉及勘误旳内容)或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原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原则达成协议旳各方研究与否可使用这些文献旳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原则。
GBZ76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GBZ78 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原则GBZ94 职业性肿瘤诊断原则GB/T16180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级别3 诊断原则急性苯中毒旳诊断是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以意识障碍为主旳临床体现,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参照实验室检测指标,综合分析,排除其她疾病引起旳中枢神经功能变化,方可诊断。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作者简介]李若晗(2001-),女,四川眉山人,高中,研究方向:职业卫生。
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在油漆、制药、制鞋等多个行业领域。
苯本身还是一种中等毒性的有机物,如果在应用中没有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可能引起苯中毒事件。
随着我国对职业病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重大职业病事故被有效地遏制。
但是职业性苯中毒人数近年来仍呈现出上升趋势。
职业性苯中毒作为众多职业病中的一种,发生地域较广,上海、福建、广东等省市均有病例出现。
由于苯中毒早期症状隐匿,中毒初期不易被患者发现并重视,往往等到病情加重后再前往医院就诊,进行治疗。
因此,职业性苯中毒的最佳治疗时机往往被耽误,造成预后效果较差。
由于有机苯在工业中的应用广泛,因此涉及到多个行业以及众多大小企业。
在众多中小型企业中,由于资金及管理等问题的限制,企业管理者对工人的防护意识及工厂中的预防措施做得还不到位。
再加上工人自身对身体健康状况职业安全防护关注不够,维权意识较为薄弱,使得职业性苯中毒问题愈发严重。
中小企业中的车间操作工人大多属于低收入人群,一旦发生职业性苯中毒,患者将失去劳动力,甚至家庭收入来源。
因中毒产生的医药费用也将成为患者家庭的负担。
因此,职业性苯中毒的相关知识应得到相关行业及管理部门更多的关注,并从各个层面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为此,该文将对苯中毒症状、诊断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公众对职业性苯中毒相关知识的了解。
并希望相关领域、行业中的从业人员提高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性苯中毒的发生率。
1职业性苯中毒的机制苯是一种具有中等毒性的有机物,属于芳香烃类,具有特殊香味,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
苯可作为有机溶剂,用于造漆、喷漆等行业,也可以用作医药合成原料,用于医药合成等行业。
苯挥发后进入空气中,被人吸入后可经肝脏、骨髓代谢后产生氢醌和半醌自由基。
由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害。
2010年2月4日,许昌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三联机车间5名职工因身体不适先后到市中心医院就诊,医院对患病职工作出初步诊断:不排除接触苯作业导致的职业损伤。
接到报告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执法监督所与市安监局于当天组成调查组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三联机车间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测,发现空气中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事件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方面指示市安监局依法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实施停产整顿,另一方面安排市卫生局、市经济开发区督促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立即组织三联机车间职工进行体检筛查。
检查中共发现35人血液指标异常,其中27人需住院治疗,8人居家治疗。
事件处置过程中,市委书记毛万春、市长李亚多次作出批示,对救治病人、履行职责、监督排查、调查处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疑似职业中毒事件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听取事件处置进展情况汇报,对医疗救治、职业病诊断、事故调查处理、发制品行业有害工序排查整治和善后处理等工作进行部署。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指示,不惜代价,全力救治病人。
27名患者被安排住进许昌市条件最好的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
市卫生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医疗救治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患病职工的医疗救治和病情监测工作。
市中心医院在分析病情的基础上,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对患病职工进行了积极救治。
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提供了充足的治疗资金,对居家治疗病人全额报销费用,对住院病人及时结算医疗费用,保证救治工作有序开展。
至3月30日中午,已报销医疗费用78万元。
2月21日,医疗救治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还专门邀请河南省人民医院两位专家对治疗工作进行指导。
两位专家在会诊时表示,这些病人通过科学施治,正常情况下都可以治愈。
与患病职工救治工作同时,市疾控中心及时受理并依法组织了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28名职工的职业病诊断,诊断结果显示28名申请人均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的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根据国家实施《职业病防治法》。
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一、职业病的种类:目前我国公布的职业病共10类: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二、与建筑业有关的主要职业病:1、职业中毒:由于施工现场通风不良等原因,如地下室施工,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造成局部环境大量的有毒物质积聚,造成急性中毒。
如油漆工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如果不注意防护,或者防护不当。
可造成慢性苯中毒,如白血球减少,进一步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2、尘肺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粉尘作业人员,如石工、电焊工、木工、化灰工等,如不注意个人防护,轻者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支气管哮喘,长期在粉尘的作业环境下工作,严重时可导致尘肺。
3、职业性耳病:建筑施工现场的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振动机等高分贝的噪声,长期在这种环境因素下作业,可使人听力减退,严重时可造成耳聋。
4、职业性眼病:如电焊工在操作施工时,不带眼罩,不注意眼部的保护,可导致电光眼,使眼睛红肿疼痛,不能视物。
5、心血管疾病:由于建筑施工人员大多为高空作业、长期高度注意力集中,容易造成精神紧张,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长期在不良环境因素的刺激下,如长期接触噪声、振动等,也会导致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
6、骨髓及软组织损伤:因建筑施工人员大多为重体力劳动,主要由外伤、提重或负重、不良体位等因素造成。
如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韧带损伤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7、高温中暑:由于夏天高温露天作业,太阳直射,没有防护措施,或者防护不当,不科学安排工作时间。
很容易造成施工人员中暑。
再如夏天在地下室施工,由于局部环境高温高湿,或者通风设备不良,没有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也可导致施工人员中暑。
职业性苯中毒的简介及防治建议该研究将通过中国知网进行关键词检索,对苯中毒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总结,并综述汇报。
从职业性苯中毒机制、症状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建议。
标签:职业性苯中毒;症状;诊断;治疗;预防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在油漆、制药、制鞋等多个行业领域。
苯本身还是一种中等毒性的有机物,如果在应用中没有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可能引起苯中毒事件。
随着我国对职业病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重大职业病事故被有效地遏制。
但是职业性苯中毒人数近年来仍呈现出上升趨势。
职业性苯中毒作为众多职业病中的一种,发生地域较广,上海、福建、广东等省市均有病例出现。
由于苯中毒早期症状隐匿,中毒初期不易被患者发现并重视,往往等到病情加重后再前往医院就诊,进行治疗。
因此,职业性苯中毒的最佳治疗时机往往被耽误,造成预后效果较差。
由于有机苯在工业中的应用广泛,因此涉及到多个行业以及众多大小企业。
在众多中小型企业中,由于资金及管理等问题的限制,企业管理者对工人的防护意识及工厂中的预防措施做得还不到位。
再加上工人自身对身体健康状况职业安全防护关注不够,维权意识较为薄弱,使得职业性苯中毒问题愈发严重。
中小企业中的车间操作工人大多属于低收入人群,一旦发生职业性苯中毒,患者将失去劳动力,甚至家庭收入来源。
因中毒产生的医药费用也将成为患者家庭的负担。
因此,职业性苯中毒的相关知识应得到相关行业及管理部门更多的关注,并从各个层面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为此,该文将对苯中毒症状、诊断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公众对职业性苯中毒相关知识的了解。
并希望相关领域、行业中的从业人员提高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性苯中毒的发生率。
1 职业性苯中毒的机制苯是一种具有中等毒性的有机物,属于芳香烃类,具有特殊香味,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
苯可作为有机溶剂,用于造漆、喷漆等行业,也可以用作医药合成原料,用于医药合成等行业。
编号:SM-ZD-25874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途径和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途径和措施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加强法制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已于20xx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迄今逾时近三年。
该法出台时适逢中国进人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中国职业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病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因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
因此,职业病的发生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密切相关,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随着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阶段、20世纪60-80年代的计划经济发展阶段(其间十年“文革”浩劫经济发展遭到破坏)和改革开放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促使经济快速发展(有时过热)阶段。
各个经济发展时期,都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有着强烈的需求。
令人遗憾的是,建国后各届政府虽然对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危害给予了极大关注,也曾出台了诸如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等文件,但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内,缺乏一部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高层次法律,使得劳动者的权益没有受到合法保护,致使中国职业病仍呈高发势态。
项莹(1995—),女,助理工程师,243000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西塘路666号。
苯系物对职业健康的危害研究项莹1,2,3余向东4王锐1,2,3(1.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2.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3.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马鞍山市卫生和计生监督执法局)摘要为改善涉苯工人的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较全面系统地收集研究了国内外苯及苯系物对相关专业人员在职业健康中的危害实例,分析了近年来职业性苯中毒案例情况,对职业性苯中毒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措施。
研究明确了现阶段加强源头治理,提高作业现场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劳动者职业病防治知识地宣传培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是保护涉苯工人职业健康的可行举措。
关键词苯系物涉苯工人职业健康危害DOI :10.3969/j.issn.1674-6082.2021.03.066总第623期2021年3月第3期现代矿业MODERN MININGSerial No.623March .2021随着苯系物使用的逐步减少和职业接触限值的进一步降低,工作场所因苯浓度过高而造成的急性中毒及群体性污染已基本杜绝,但长期持续低浓度苯及苯系物的暴露对涉苯职工职业健康的影响依旧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通过分析苯系物危害与对职业健康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措施,有助于改善涉苯工人的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1苯及苯系物的危害苯是一种简单的环状有机化合物,自然存在于原油中,是汽油的重要组成部分[1]。
苯也是在化石燃料(石油产品、煤炭,还有少量的木材)不完全燃烧时形成的[2],此外它是许多化学品生产的重要中间体。
过去,苯主要用于工业涂料、油漆去除剂、黏合剂、脱脂剂、变性酒精和工艺美术用品[3-6],如今,越来越严格的职业接触限值和行政法律地实施已限制了苯在这些方面地使用。
涉苯职工在生产区域长时间与苯及苯系物地接触可能导致慢性和急性苯中毒,慢性苯中毒指苯及代谢产物引起细胞变异,抑制造血功能,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白血病;急性苯中毒是指吸入高浓度蒸汽,导致眩晕或昏迷。
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职业病对职业人士的身体健康危害越来越大。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职业病而死亡的人数约为30万人,几乎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相当。
职业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控制措施也变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在一定职业环境下,由于接触某种物质或特殊工作环境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职业病包括尘肺病、矽肺病、铅中毒、苯中毒等。
这些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当它们被诊断出来时,通常已经进入了晚期,治疗很难。
职业病的危害职业病的危害很大,不仅影响了职业人士的身体健康,而且许多职业病还有长期的潜伏期,一旦患上了职业病,就很难治愈。
职业病还会直接影响职业人士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一些疾病比如尘肺病和矽肺病,会导致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此外,许多职业病还会对职业人士的家庭和社会产生间接的影响。
如何防止职业病?职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努力。
首先,企业要落实责任,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企业可以通过加强职工培训、强化生产过程的管理、提供必要防护用具等措施来保障职业人士的身体健康。
其次,职业人士自身要做好职业病防护工作,如认真使用各种防护用具、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最后,政府也应该加大职业病防治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通过法律手段严惩违法企业,从而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效果。
总之,职业病的危害不容小觑,控制措施的落实也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努力。
只有企业、职业人士和政府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地预防职业病,保障职业人士的身体健康。
职业性苯中毒[定义]职业性急性苯中毒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较长时期接触苯蒸气引起的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理化性质]苯属芳香烃类化合物,是煤焦油蒸馏或石油裂解的产物,在常温下为带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极易挥发。
[职业接触]苯的用途极广,接触的行业主要有染料、涂料、农药生产及香料制作等,苯又可作为溶剂和粘合剂用于造漆、喷漆、制药、制鞋业(如红胶含纯苯89%、快胶含纯苯00%、氯丁胶含纯苯70%)及苯加工业、家具制造业等。
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气可引起急性中毒。
长期反复接触低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中毒。
苯吸收后,主要分布在含类脂质较多的组织和器官中。
[诊断及分级]急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改变,方可诊断急性苯中毒;又按意识障碍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二级。
慢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较长时期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临床表现主要有造血抑制,亦可有增生异常,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及现场空气中苯浓度测定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改变,方可诊断为慢性苯中毒;慢性苯中毒又按血细胞受累及的系列和程度,以及有无恶变分为轻、中、重三级。
1、观察对象苯作业人员的血液检验发现有以下改变之一种,在3个月内每1~2周复查一次仍无好转,且不能找到其他原因者,可列为观察对象。
a)白细胞计数波动于4×109~4.5×109/L(4000~4500/mm3);b)血小板计数波动于60×109~80×109/L(6~8万/mm3);c)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1012/L(400万/mm3),女性低于3.5×1012/L(350万/mm3);血红蛋白定量男性低于120g/L(12g/dL),女性低于110g/L(11g/dL);d)周围血细胞计数增高、出现幼稚或形态不正常的血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