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物理课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15
五年制高职物理教学大纲目录一、教学目的二、课程安排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五、必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六、学习评价五年制高职物理教学大纲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对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探索自然现象具有普遍意义。
学生在五年制高职物理课程中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这对于他们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生活、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物理课是五年制高职的一门重要课程。
物理教学应该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实现五年制高职教学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更好地作出贡献。
一、教学目的(1)学习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
(2)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内容应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物理课应该强调加强基础,把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主干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应当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
要处理好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关系,适当增加近代物理的内容,并在经典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注意渗透近代物理的观点,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
物理知识有广泛的应用,物理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与基础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
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
要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学生不仅要学到物理知识的结论,而且应该了解知识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深入与拓宽的。
中职物理教案篇一:中职物理第一章教学设计第一章、直线运动第一节、机械运动一、教育目标(一)、知识点1、理解参考系和质点的概念。
2、初步掌握位移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1、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1、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方法本节内容理论性强,宜采用讲授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位移的概念(二)、难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三)、疑点如何看待质点的概念(四)、解决办法1、重点解决的办法。
(1)、从概念上讲清位移的概念。
(2)、用图示的方法弄清位移的概念。
2、难点解决的办法用实例和做图的方法使学生弄懂位移的概念。
3、疑点的解决办法讲清能不能把物体看作是质点要根据我们研究问题的性质而定。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板书设计物质→机械运动→质点→路程→位移→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六、布置作业P11页习题。
第二节直线运动速度一、教育目标(一)、知识点1、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初步掌握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1、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总结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1、通过物理的实例分析,增强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方法通过理论和图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速度的概念。
(二)、难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三)、疑点如何理解瞬时速度。
(四)、解决的办法1、重点的解决办法。
通过举例来说明它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通过实例来研究平均速度,并强调它是与时间和位移有直接(来自: 书业网:中职物理教案)关系的。
3、疑点的解决办法对瞬时速度的概念不能要求过高,通过举例让同学知道它指的是质点运动时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即可。
物理科目2023年新教学大纲一、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物理科目2023年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提供一份简明扼要的指南,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和活动。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的动力;2. 培养学生的物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物理学基础知识- 力学- 热学- 光学- 电学- 声学- 原子物理学- 核物理学2. 实验与实践- 进行基本物理实验-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物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 知识应用和拓展- 探索物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工程、医学、环境等- 物理学的最新发展和前沿领域4. 方法和学术素养- 培养科学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科学写作和报告撰写能力- 科学道德和科学研究规范四、评估方式1. 日常表现- 平时作业完成情况- 课堂参与和讨论- 实验报告和实践项目2. 考试评估- 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试-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的考察3. 项目评估- 小组合作项目- 科研项目五、参考教材1. 《物理学教程》2. 《物理实验教程》3. 《物理学原理与应用》4. 《物理学导论》六、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结合2. 实验与实践活动3. 小组合作和讨论4. 课堂互动和提问七、补充说明本教学大纲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有效性。
以上是物理科目2023年学大纲的简要内容,希望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物理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职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职物理》学分:4计划学时:160学时适用专业:机械维修类、电工电子类、化工类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选用教材:《物理》苏州大学出版社1、前沿1.1课程定位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当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物理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物理对科技进步,对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设计思路本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
(1). 基础模块是本课程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时数为48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主要涉及对物理基础要求较高的专业,分为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三大类,教学时数为16~32学时。
该模块是使学生在学习基础模块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和行业的需求,有重点、有选择地进一步学习相关物理知识,培养相关技能。
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或相近类别模块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安排教学。
在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中,均设置了一些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体现物理课程贴近生活、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的理念。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该模块是基础模块、职业模块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拓展模块的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建议学时供参考。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课程目标符合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符合学生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由感性到理性、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和面向不同的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实际。
技术物理基础教学大纲技术物理基础教学大纲技术物理是一门应用科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术物理基础教学大纲是指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的文件。
本文将探讨技术物理基础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大纲。
首先,技术物理基础教学大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指导,还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框架。
大纲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需要学习什么以及如何学习。
通过大纲,学生可以更好地规划学习进程,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技术物理基础教学大纲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
大纲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学科要求和学习能力来确定。
大纲应该包含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的实践和应用。
通过大纲的设计,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技术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培养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此外,技术物理基础教学大纲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技术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在大纲中应该明确实验和实践的内容和要求,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技术物理基础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技术物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大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项目实践和创新实验,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最后,技术物理基础教学大纲的评价标准应该合理科学。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反馈。
大纲中应该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为教师提供评价的依据。
评价标准应该包括知识掌握、实验操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评价,可以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大纲引言:在现代教育中,教学大纲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工具,它为教师提供了课程安排和教学目标。
本文将详细论述物理教学大纲的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等方面,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物理教学。
一、物理教学主题物理教学的主题应该紧密围绕科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主题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学科目标、教学资源、学生特点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理教学主题:1.学科基础知识与原理探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验证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
2.科学方法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学习科学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3.科技和创新:通过讨论科技的应用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科技的兴趣。
4.物理学与社会:了解物理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保护环境、改善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安排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为此,教学活动的安排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活动安排:1.实验和观察: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2.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
3.模型构建和探究:通过模型构建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世界中的复杂现象,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4.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交流。
三、教材使用教材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正确、灵活地使用教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教材使用的建议:1.选择合适的教材:在选择教材时,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学科和学习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能力的教材。
2.灵活运用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地调整教材内容和使用方式,使之更符合教学需要。
3.辅助资源的利用:教师可以借助辅助教材、实验装置、多媒体等资源,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五年制高职物理教学大纲五年制高职物理教学大纲目录一、教学目的二、课程安排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五、必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六、学习评价五年制高职物理教学大纲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对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探索自然现象具有普遍意义。
学生在五年制高职物理课程中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这对于他们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生活、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物理课是五年制高职的一门重要课程。
物理教学应该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实现五年制高职教学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更好地作出贡献。
一、教学目的(1)学习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
(2)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内容应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物理课应该强调加强基础,把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主干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应当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
要处理好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关系,适当增加近代物理的内容,并在经典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注意渗透近代物理的观点,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
物理知识有广泛的应用,物理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与基础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
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
要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学生不仅要学到物理知识的结论,而且应该了解知识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深入与拓宽的。
《高职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职物理》学分:4计划学时:160学时适用专业:机械维修类、电工电子类、化工类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选用教材:《物理》苏州大学出版社1、前沿1.1课程定位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当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物理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物理对科技进步,对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设计思路本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
(1). 基础模块是本课程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时数为48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主要涉及对物理基础要求较高的专业,分为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三大类,教学时数为16~32学时。
该模块是使学生在学习基础模块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和行业的需求,有重点、有选择地进一步学习相关物理知识,培养相关技能。
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或相近类别模块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安排教学。
在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中,均设置了一些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体现物理课程贴近生活、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的理念。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该模块是基础模块、职业模块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拓展模块的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建议学时供参考。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课程目标符合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符合学生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由感性到理性、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和面向不同的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实际。
物理课程教学大纲物理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本课程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一种系统且全面的物理学习体验。
通过丰富的实验、实践活动和理论知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物理概念和理论的扎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基本概念:学生将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力、能量、振动和电磁学等。
2. 培养实验技能:学生将学会设计和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3. 发展科学思维:学生将通过解决物理问题和参与科学探究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
4. 培养合作能力:学生将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5. 培养兴趣和创新: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探索和创新的潜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力学- 物体的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地球重力- 动能与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摩擦力与斜面运动2. 热学- 温度与热量:热平衡和热传递- 热膨胀:线热膨胀、体热膨胀- 热能转换:热机、热泵和制冷- 理想气体定律: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关系-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与热传递3. 光学-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和色散:折射定律、色散与光的分光-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光的干涉与衍射- 光的成像:凸透镜与凹透镜- 光的色彩与目标4. 电学- 电荷与静电场:电荷与库仑定律- 电场与电势:电势能和电势差- 电流与电路: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路- 磁场与电磁感应:洛伦兹力与电动势- 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5. 现代物理- 相对论: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和相对性原理- 原子核与核能:原子结构、放射性衰变和核反应- 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元素粒子和宇宙学:基本粒子和宇宙的结构与演化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教师通过演示、讲解和互动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基本物理原理和概念。
技工学校物理课教学大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颁发)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相互作用、最一般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物理学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技工学校物理课是一门重要的文化课,它与九年义务制教育屋里课程衔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同时,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具体说有如下性质: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和实践的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为专业技能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方法指导;认识物理学对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价值观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1)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及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观点。
(2)初步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物理实验。
(3)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史,认识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领略科学的和谐和美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初步认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特别是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能运用物理学知识和技能说明一些自然及生活中的问题。
(5)通过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并尝试通过这些方法来解决一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
(6)初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合作和交流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3.教学内容的确定原则(1)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当前技工学校的教学实际,确定技工学校物理教学内容以物理学中的力学、热学和电磁学三部分为主。
(2)基于技工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及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本课程突出物理学主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以学生今后就业为导向,兼顾学生的素质培养,舍弃了一些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未来职业发展联系不大的内容,体现实用性和适用性。
4.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学设计应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不可偏颇。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学中应结合日常生活设计物理学问题,把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引入物理学,启发学生用物理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突出物理学课程特点,强调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包括实验的原理分析、实验的方案设计、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等。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4)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精心设计有关课题,并由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时分配表讲课实验习题章节名称总课时第1章力和力矩12 10 1 11.1 力 4 41.2 力的合成与分解 3 2 1 1.3 物体的受力分析 2 21.4 力矩和力偶 2 2实验一力的合成 1第2章物体的运动15 12 1 2 2.1 描述运动的几个物理量 2 22.2 变速直线运动 3 2 1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2 2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3 2 1 2.5 自由落体运动 2 22.6 曲线运动 2 2实验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 1第3章运动和力9 8 13.1 牛顿第一定律 2 23.2 牛顿第二定律 2 23.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2 23.4 动量定理 2 23.5 力学单位制实验三牛顿第二定律 1 1第4章功和能14 11 3 4.1 功和功率 4 3 14.2 动能动能定理 4 2 2 4.3 势能 2 24.4 机械能守恒定律 2 24.5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 14.6 能源 1 1第5章热学知识 6 5 1 5.1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35.2 气体 3 2 1 第6章静电场8 6 26.1 库伦定律 2 26.2 电场、电场强度 3 2 1 6.3 电势和电势差 3 2 1 6.4 电容器6.5 静电的应用和危害第7章恒定电流14 11 1 2 7.1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4 3 1 7.2 电功电功率电热 3 37.3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4 3 1 7.4 电压表和电流表 2 2实验四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 1 1第8章磁场与电磁感应13 13 1 1 8.1 磁场 3 38.2 电流的磁场 2 28.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 28.4 电磁感应 2 28.5 楞次定律 3 2 18.6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8.7 自感现象实验五电磁感应现象 1 1合计91 74 5 12三、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第1章力和力矩教学要求1.掌握力的概念,掌握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特点,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分析常见物体的受力情况。
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掌握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合力和分力。
3.理解力矩的要领能初步解决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问题。
认识力偶的概念,并了解其特点。
教学内容1.1力一、力二、重力三、弹力四、摩擦力1.2力的合成与分解一、力的合成二、力的分解1.3物体的受力分析一、牛顿第三定律二、物体的受力分析1.4力矩和力偶一、力矩二、力偶第2章物体的运动教学要求1.认识描述运动的几个物理量,掌握位移和时间的概念。
2.理解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3.认识几种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及特点。
5.初步了解曲线运动,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
教学内容2.1 描述运动的几个物理量一、参考系二、质点三、位移和路程四、时刻和时间2.2 变速直线运动一、变速直线运动二、速度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2.3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一、匀变速直线运动二、加速度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三、速度图像2.5 自由落体运动一、自由落体运动二、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2.6 曲线运动一、曲线运动二、圆周运动第3章运动和力教学要求1、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来源,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对于认识力和运动关系的重要意义,理解惯性的含义。
2、掌握牛顿第二定律,认清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3、能初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理解动量和冲量的概念。
5、了解力学单位制。
教学内容3.1 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的来源二、牛顿第一定律3.2 牛顿第二定律一、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二、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三、牛顿第二定律3.3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3.4 动量定理一、动量二、冲量三、动量定理四、动量定理的应用3.5 力学单位制一、单位制二、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第4章功和能教学要求1.掌握功的计算,理解功率的概念。
2.掌握动能的计算,能初步应用动能定理。
3.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明确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4.初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理解机械守恒及其意义,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初步理解能量守恒及能量耗散,并认识其对于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4.1 功和功率一、功二、功率4.2 动能动能定理一、动能二、动能定理三、功和能的关系四、动能定理的应用4.3 势能一、重力的功二、重力势能4.4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二、机械能守恒定律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4.5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4.6 能源一、能量概述二、能源的转化效率三、能量耗散第5章热学知识教学要求1.了解分子热运动及其原因,理解内能的概念。
2.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意义。
3.理解气体状态参量,了解气体性质,能初步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内容5.1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分子热运动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三、内能5.2 气体第6章静电场教学要求1.了解电荷、电量等概念,理解库仑定律,并能简单应用。
2.初步理解电场,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理解电场线及其意义。
3.理解电势能、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6.1 库仑定律一、电荷二、库仑定律6.2 电场电场强度一、电场二、电场强度三、电场线四、匀强电场6.3 电势和电势差一、电势能二、电势电势差三、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6.4 电容器一、电容器二、电容6.5 静电的应用和危害一、静电的应用二、静电的防止第7章恒定电流教学要求1.了解电流的产生条件,理解电流、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定律及其应用,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
2.掌握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3.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4.掌握电流表、电压表扩大量程的方法。
教学内容7.1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一、电流二、电阻电阻定律三、部分电路欧姆定律7.2 电功电功率电热一、电功二、电功率三、电热7.3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电源电动势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三、电路的开路状态和短路状态7.4 电压表和电流表一、电压表电流表二、电压表、电流表改装举例第8章磁场与电磁感应教学要求1.认识磁场,理解磁感线、磁通及其意义。
2.初步掌握电流的磁场及其描述,掌握安培定则。
3.掌握安培定律及安培力方向的判断。
4.掌握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学会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
教学内容8.1 磁场一、磁场磁感线二、磁感强度匀强磁场三、磁通量8.2 电流的磁场一、直线电流的磁场二、环形电流的磁场8.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安培定律二、安培定律的应用8.4 电磁感应一、电磁感应二、电磁感应实例分析8.5 楞次定律一、楞次定律二、楞次定律的应用8.6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二、单根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8.7 自感现象一、自感现象二、自感电动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