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要点归纳.doc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4
1.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中药学基础,被尊为“医圣”2.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用于麻醉,世界首创。
3.西晋王叔和的《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4.唐代唐太宗首创世界上第一座医校,比欧洲早200年。
5.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被称为东方医学圣典,孙思邈被称为“药圣”。
6.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
8.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9.迄今发现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青铜器是湖南宁乡发现的四羊方尊,司母戊大方鼎中875kg10.商代沿用夏代历法,有世界上最早关于日食的记录。
11.《诗经》中有关于西周日食的记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食记录。
12.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开始于公元前841年(“共和执政”)1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1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名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15.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是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术: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颁布的药典:唐政府组织编写的《新修本草》(俗称《唐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16.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黄鹄号”是徐寿和华衡芳制造的。
17.李四光创造了一门新的地质学科-地质力学。
18.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是20世纪20年代竺可桢主办的。
19.我国第一座现代化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是茅以升设计的。
20.著名画家有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21.生肖发端于战国,东汉时期已有明确记载。
22.避讳始于周朝,行于秦汉,盛于隋唐,严于两宋,苛于清代。
23.八大方言: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北、闽南、粤24.中国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和文学著作:《蒙古秘史》25.《格萨尔王转》是中国著名史诗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之一26.被称作“活着的象形文字”的是纳西族的东巴文。
27.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的是—长江28.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29.天下第一、二、三泉分别为:济南趵突泉、无锡惠山泉、杭州虎跑泉30.我国三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吊水楼瀑布(又称镜泊湖瀑布)31.被称作“化石植物”的是水杉、银杏、红铜、银杉等32.八大菜系:川、粤、鲁、苏、浙、湘、闽、徽四大菜系:川、粤、鲁、苏33.我国三大特产:茶叶、陶瓷、丝绸34.世界三大饮料:茶叶、咖啡、可可35.中国三大国粹:中医中药、国画、京剧36.素有瓷国之称的是:中国37.有“天下神品”之称的是——宜兴紫砂器38.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青花玲珑瓷、薄胎瓷、粉彩瓷39.当时中国三大瓷都: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湖南省的醴陵40.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精华”的是——醴陵釉下彩瓷41.世界陶瓷史上有“中国白”之称的是——德化白瓷42.我国三大佳石:昌化鸡血石、青田冻石、寿山田横石43.浙江三雕:东阳木雕、青田石雕、乐清黄杨木雕44.当代三大名锦:江苏南京的云锦、四川成都的蜀锦、江苏苏州的宋锦45.我国四大名绣:苏州苏绣、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广东粤秀46.中国工艺美术三长:北京雕漆、江西景德镇瓷器、湖南长沙湘绣47.被誉为“真正的中国民族艺术”的是:福建脱胎漆器48.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北京故宫49.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是秦始皇陵,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陵墓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是:汉茂陵(陕西兴平县)唐代十八陵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是:唐乾陵(陕西乾县)50.八达岭长城是我国明长城中保存最为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段落之一金山岭长城被誉为是“第二八达岭”,山海关为万里长城第一关,嘉峪关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1.历史文化知识:包括中国的历史文化概况、著名历史遗迹、
文化名人、传统文化和历史事件等。
2.地理知识:包括全国各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景观、气候特点和地理分区等。
3.政治经济知识: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现状、宏观
经济政策、社会民生和公共服务等。
4.旅游知识:包括旅游服务的基本知识、旅游行程的规划和实施、旅游安全和旅游文明等。
5.语言文化知识:包括旅游中常见的语言表达、文化差异和交
流技巧等。
6.文物知识:包括历史文物和现代文化艺术品等的知识。
7.生态知识:包括全国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防治等。
8.饮食文化知识:包括各地特色美食、饮食文化和礼仪等。
9.民俗风情知识:包括各地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等。
10.旅游法律知识:包括旅游法规、旅游消费保护和旅游投诉等。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要点归纳一、导游的定义和职责:导游是指通过讲解、解说、引导等方式,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和指导的专业人员。
导游的职责包括:组织旅游活动,解答旅游者的问题,保障旅游者的安全,提供旅游服务等。
二、导游的素质要求:1.专业知识:熟悉旅游地的相关信息和历史文化知识,了解旅游行业的规范和业务操作。
2.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流利、准确地讲解和解答旅游者的问题。
3.应变能力: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问题,保证旅游者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旅游。
4.服务意识:以旅游者为中心,积极主动地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5.外貌仪态:形象气质良好,举止得体,符合导游职业的形象要求。
6.道德修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遵守旅游行业的规则和法律法规。
三、导游的相关知识点:1.旅游胜地的介绍:包括景点的历史背景、特色、地理位置、交通方式等。
2.历史文化常识:包括国内外的历史事件、名人故事、文化传统等。
3.导游工作的规范和操作要求:包括导游的形象、讲解技巧、引导方式、接待礼仪等。
4.旅游行业的基本知识:包括旅游行业的组织结构、发展现状、旅游产品的分类等。
5.旅游法律法规:包括旅游管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6.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包括旅游中的突发事件处理、游客的安全提示、紧急救援等。
四、导游的工作技巧和方法:1.讲解技巧:包括讲解语言的选择、讲解内容的组织、讲解形式的灵活运用等。
2.引导方式:包括带领游客参观、引导游客观赏景点等。
3.接待礼仪:包括迎宾仪式、接待礼仪的基本礼节等。
4.问题解答:包括对旅游者的问题进行准确、全面的解答。
5.团队管理:包括团队人员的统一管理、任务分配等。
五、导游服务的相关注意事项:1.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2.注重沟通和团队合作,与旅游者和其他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关系。
3.密切关注旅游者的安全状况,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旅游者的人身安全。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第三章第一节:导游的基本素质要求导游作为旅游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素质直接影响着旅游服务的质量,因此导游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素质要求:1.专业知识:导游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为游客提供全面深入的介绍和解说。
2.语言表达能力:导游需要具备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向游客介绍景点信息。
3.亲和力:导游应具备良好的亲和力,能够与游客建立融洽的关系,提供周到的服务。
4.礼仪修养:导游需要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为游客提供文明礼貌的服务。
5.应变能力:导游需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灵活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6.团队合作精神:导游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与其它旅游服务人员协作,共同保障旅游服务质量。
第二节:导游的职责和义务1.导游的主要职责包括:–为游客提供详细准确的景点介绍和解说。
–组织游客参观游览,确保游客的安全与顺利。
–维护景点秩序,保护环境和文物。
2.导游的基本义务包括:–忠实履行导游工作,以游客的切身利益为重。
–遵守导游服务行业的相关规定和道德准则。
–保护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三节:导游与游客互动交流技巧1.有效沟通:导游应该注重与游客之间的有效沟通,包括倾听游客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解答游客提出的问题。
2.引导讨论:导游应巧妙地引导游客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使旅游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3.倾听建议:导游应该虚心接受游客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和改进服务质量。
4.即时解决问题:导游在与游客互动时,遇到问题要能够冷静应对,及时解决,以保证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四节:导游的文化修养和自我修养1.文化修养:导游在工作中应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修养,以便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2.自我修养:导游需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素质,包括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锻炼,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3.团队学习:导游应该主动参加行业培训和学习活动,积极与同行分享经验和交流心得,共同提高服务水平。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要点归纳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文化--河南仰韶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父系氏族--河南龙山文化,江苏青莲岗文化,浙江良渚(zhǔ)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夏商: 古代园林的圃、囿(yòu)、台出现在殷商时代,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时期,甲骨文、钟鼎文,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西周:井田制,手工业的分工更细,号称“百工”,谥号,天子的称谓春秋、战国:初税亩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瓦解,都江堰,郑国渠,百家争鸣,《甘石星经》,扁鹊的“四诊法”,蹴鞠。
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量衡,统一货币,小篆,焚书坑儒,开凿灵渠,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文景之治,推恩令,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耦耕法,井渠法(坎儿井),《周髀算经》,国家级最高学府太学,司马迁《史记》,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西汉晚期佛教的传入东汉:光武中兴,杜诗“水排”,班超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蔡伦造纸,张衡浑天仪,地动仪,《二京赋》,《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王允《论衡》,班固《汉书》,《两都赋》,东汉末年道教的产生,黄巾军大起义三国、两晋、南北朝:北魏贾思勰xié《齐民要术》,郦道元《水经注》,北魏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南朝范缜《神灭论》,梁昭明太子萧统《昭明文选》,东晋法显《佛国记》,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代:隋“三省六部制”,赵州桥,僧人一行《大衍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三彩(红、黄、绿),《唐本草》,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陆羽《茶经》,史学家刘知几《史通》,史学家杜佑的《通典》,唐代诗歌,唐宋八大家(韩愈居首),唐代“传奇”,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鉴真东渡,玄奘《大唐西域记》,莫高窟五代十国、宋、元: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李诫《营造法式》,司马光《资治通鉴》,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宋四家,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米芾、米友仁“米家山水”。
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重点导游证考试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考试,而《基础知识》这一科目更是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重点知识是成功通过考试的关键。
以下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中的重点。
一、中国历史文化常识这部分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朝代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朝代的更替顺序、重要的政治制度变革、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成就。
例如,夏商周的朝代更替,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隋唐的繁荣昌盛,宋元明清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
对于近代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及其影响也需牢记。
在人物方面,孔子、老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历史名人的思想、功绩和对历史的影响都是常考的知识点。
二、中国旅游地理中国地域辽阔,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考生要熟悉中国各大旅游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
比如,五岳的特点和位置,四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的名称和特色。
还要了解黄河、长江等重要河流,以及鄱阳湖、洞庭湖等著名湖泊。
对于中国的地形地貌,如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以及其分布和特点也要清楚。
另外,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民俗风情、特产美食等也是考试的重点。
比如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江南水乡的古镇风情,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等。
三、中国的民族民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 56 个民族。
考生需要了解各民族的分布、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像汉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少数民族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独特的节日习俗。
在服饰方面,各民族的特色服饰如苗族的银饰、维吾尔族的花帽等。
饮食方面,蒙古族的手把肉、回族的清真食品、藏族的酥油茶等都要有所了解。
四、中国的宗教知识中国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考生要掌握各宗教的起源、发展、教义、经典、宗教建筑等内容。
《导游基础知识》要点精华版根据考试大纲掌握和熟悉的要求部分整理引言1. 熟悉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1. 丰富多样、种类齐全。
2. 绚丽多彩,独具特色。
3. 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交相辉映。
4. 各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区域性的典型主题。
第一章:中国历史概述第一节:中国发展简史第二节:中国历史常识1. 掌握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基本知识。
1. 童试。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次考试。
参加童试的人无论年龄多大,一律称为童生。
院试中式(合格)之后,可取得秀才资格。
童试不算国家正式考试,却是功名的起点。
2. 乡试。
一般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
乡试于秋季举行,又称“秋闱”。
取中者称“举人”,以具有做官的资格。
第一名称“解元”。
3. 会试。
在“乡试”之次年,有礼部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会试”在三月举行,又称“春闱”。
取中者称“贡士”(或“中式进士”)。
第一名称“会元”(或“会魁”)。
4. 殿试。
又称“廷试”,是皇帝自主持对会试考中的贡士所进行的考试。
取中者称“进士”,按成绩分为“三甲”(即三等):一甲:三名,叫“赐进士及第”。
第一名称“状元”(亦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三人同称“三鼎甲”。
二甲:均叫“赐进士出身”。
三甲:均叫“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某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就叫“连中三元”。
第二章:中国的年节民俗1. 掌握民俗的概念、特点。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
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在民间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习的社会生活文化现象。
特点:1. 民族性,是由民族内部所有成员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并由社会普遍传承的。
2. 集体性,民俗的创造和传承是要靠集体的行为来完成。
3. 变异性,民俗是集体创作、靠口头和行为传承和传播,这就是决定了它总处于不断变动状态之中,从而导致了民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异。
4. 延续性,时间上的传承性和空间上的传播性,它可谓大规模的时空文化的连续体。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归纳一、导游的职责和素质要求作为全国导游,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表达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以下职责和素质要求:1.提供准确的旅游信息和服务:导游应该具备丰富的旅游知识,熟悉旅游景点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等。
他们应该能够向游客提供准确的旅游信息,解答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优质的服务。
2.组织和安排旅游行程:导游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能够合理安排游客的旅游行程,包括路线规划、景点参观顺序等。
他们应该能够根据游客的需求和兴趣制定合理的行程安排,使游客能够充分体验和享受旅游过程。
3.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问题: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交通不便、语言障碍等。
导游应该能够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并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帮助。
4.维护旅游秩序和安全:导游需要对游客的安全负责,确保他们在旅游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他们应该遵守旅游行业的规范和法律法规,维护旅游秩序。
5.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应变能力:导游需要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进行有效的沟通。
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二、导游知识点归纳1. 旅游目的地的背景和特色导游应该熟悉旅游目的地的背景和特色,包括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需要了解景点的建筑风格、历史沿革、文化传统等,以便向游客讲解和介绍。
2. 行程规划和时间安排导游需要根据游客的需求和时间限制,制定合理的行程规划和时间安排。
他们应该了解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和参观顺序,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3. 旅游交通工具和路线选择导游需要了解不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工具和路线选择。
他们应该熟悉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便为游客提供交通指导和建议。
4. 文化礼仪和风俗习惯导游应该了解各个地区的文化礼仪和风俗习惯。
他们需要向游客传达当地的文化内涵和行为准则,帮助游客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5. 应急处理和安全保障导游需要具备应急处理和安全保障的知识。
导游资格考试?根基知识?要点第二章中国自然旅行资源1 中国自然环境的特色: (1)地势西高东低阶梯状散布;(2) 地貌种类复杂 ;(3)多样的自然景观。
2中国的自然旅行资源包含: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象与天气景观。
3地文景观中最的是山地景观。
4我国的五岳名山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 我国按山地的海拔高度分为极高峰(5000m)高峰 (3500m)中山(1000m)低山 (500m).6 我国有海拔超出8000 米的巅峰 14 座。
7景色参观型山地的综合美感包含:形象美、色彩美、听觉美、嗅觉美。
8景色参观型山的地形象美能够包含雄、奇、险、幽、秀、旷等特色。
9我国的景色名山可分为:花岗岩山地、变质岩山地、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丹霞地貌、岩溶山地、峡谷地貌等景观种类。
10花岗岩山地的特色:主峰突出、峻峭峻峭、气概宏伟、垂直节剪发育、风化成各样奇景、各样怪石。
11我国花岗岩名山:黄山、华山、衡山、九华山、崂山、普陀山等。
12黄山四绝指:奇松、怪石、温泉、云海。
13五岳中峰是在华山, 2160 米。
14衡山有五岳独秀之说 ;衡山四绝是指:祝融峰之高、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藏经楼之秀。
15东北三大名山是指:长白山、千山、医巫闾山。
16我国变质岩山地主要有:泰山、嵩山、庐山、五台山、武当山、苍山、梵净山等。
17泰山以“雄〞有名天下,为五岳之首。
18泰山四大自然景观:云海玉盘、黄河金带、彩霞夕照、旭日东升。
19岩溶地貌又称“喀斯专门貌〞,在我国主要集中散布于广西、贵州、云南东部,也最为典型。
20唐朝诗人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描绘桂林——阳朔山川的名句。
21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岩溶地貌景观,被称为“造型地貌博物馆〞。
22流纹岩地貌景观以浙江乐清雁荡山和杭州孤山最为典型。
23雁荡山“三绝〞是指:灵峰、灵岩、大龙湫瀑布。
24五大连池火山群素有“天然火山博物馆〞之称,其矿泉被称为世界第三大矿泉。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内容资料整理一、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基本知识1、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次考试。
参加童试的人,无论年龄多大,一律称为童生。
院试合格之后,可以取得秀才资格。
童试不算国家正式考试,却是功名的起点。
2、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于秋季举行,又称“秋闱”。
考中者称“举人”,已具有做官资格,第一名称“解元”3、会试:在三月举行,又称“春闱”,考中者称“贡士”(或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或会魁)4、殿试:又称“廷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取中者称“进士”,按成绩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二、民俗概念、特点概念: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
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在民间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习的社会生活文化现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方式传承的一种文化模式。
民俗的特点:民族性、集体性、变异性、延续性、神秘性。
三、花岗岩名山、石灰岩景观、丹霞风光的景观特征和形成规律(一)花岗岩名山地貌特点:(1)怪石众多(2)奇峰峭拔(3)时有洞穴及一线天景观我国花岗岩名山(1)黄山——“奇”安徽黄山市,“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四绝:怪石、奇松、云海、温泉(2)华山——“险”陕西华阴县南,“五岳”之西岳“自古华山一条路”著名险境:苍龙岭、百尺峡、擦耳崖、长空栈道(3)衡山——“秀”湖南衡山县,“五岳”之南岳,“五岳独秀”山体丰满、轮廓柔和而秀植被茂盛、四季葱绿而秀(4)三清山——“神”江西德兴市,道教名山。
三清宫按“先天八卦”图式的方位总体布局景点为“巨蟒出山”“司春女神”等(5)天平山——“低”江苏苏州城西,三绝:怪石、清泉、红枫(四大传统红枫叶观赏胜地)(6)莫干山——“凉”浙江德清县,我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故有“清凉世界”的美誉。
素以竹、云、泉“三胜”,绿、凉、清、静“四优”驰名并有“世界建筑博物馆”之美称。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导游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第一章旅游和旅游业第一节旅游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们最初有意识外出旅行是由产品或商品交换引起的,最早的旅游形式就是外出经商旅行。
近代旅游一般是指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这段时间的旅游。
近代旅游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产业革命的影响。
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的团体旅游,被认为是近代旅游和旅游业产生的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遍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
现代旅游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二战后缓和与发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环境的促动。
现代旅游产生的标志是喷气式客机的诞生。
现代旅游的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二、旅游的概念1991年6月25日,世界旅游组织在加拿大召开的“旅游统计国际大会”上,对旅游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
1995年在全世界推广使用。
旅游是人们为了特定的目的而离开通常环境,前往某些地方并作短暂的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主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地获得任何经济收益。
注意:“通常环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他的居住地很远;二是指离一个人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
旅游活动的类型1、按地域范围标准划分,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2、按旅游目的标准划分,旅游可分为休闲、娱乐、度假类;探亲访友类;商务、专业访问类;健康医疗类;宗教/朝拜类与其他类六大类。
3、按组织形式标准划分,可分为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
三、旅游的本质属性及特征旅游具有消费性、休闲性和社会性等基本属性。
旅游的基本特征是:异地性、暂时性、综合性。
第二节现代旅游的构成要素一、旅游主体——游客游客分类游客分为旅游者(又称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国际游客分为国际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游客。
国际游客包括外国人和国外侨民。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第⼀章1.旅游是指⼈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年的活动。
惯常环境是指很近的,常去的地⽅。
2.旅游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3.19世纪中期,英国⼈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家旅⾏社。
4.内燃机的发明标志着“⼤众旅游”的新局⾯。
5.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游客——旅游活动的主体,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旅游动机,可⾃由⽀配收⼊和空闲时间。
游客分为旅游者和⼀⽇游游客两类。
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对游客具有吸引⼒,吸引⼒的⼤⼩取决与其质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
旅游服务及其设施——旅游活动的媒介,是连接旅游活动主体和客体的纽带。
6.⾃然旅游资源:地⽂景观类,⽔域风光类,⽣物景观类,天象与⽓候景观类。
⼈⽂旅游资源: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活动类。
7.旅游活动要素:⾷:是⾸要。
住:是旅游的保障。
是进⾏游览的必要条件。
⾏:是关键。
游:是核⼼。
最根本的是游览。
购:是游中乐趣。
娱:游中消闲。
是旅游派⽣物。
现代旅游具有享受型深化,娱乐性提⾼,教育性增强的特点。
7.1、旅游业的概念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业。
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他们是旅游业的三⼤⽀柱。
7.2、旅游业的构成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存和发展的三⼤要素。
旅游资源,包括⾃然风光、历史古迹、⾰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旅游服务,是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为相结合是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
7.3、旅游业的性质⽂化性和经济性)8.旅游业的三⼤⽀柱:客旅⾏社业,交通运业,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引言1.近旅游开始19世纪,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产业革命影响。
2.英国人托斯•库克的一次重要活动,成为近代旅游和近代旅游业产生的标志。
3.近代旅游产生时间是1841年7月5日。
4.按组织形式的标准划分,旅游评选活动有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5.现代旅游活动的根本要素有: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6.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是指:旅行社、住宿业、交通运输业7.从旅游的路程来讲,中短旅游较多,而远程旅游较少8.世界旅游组织的总部设的西班牙的马德里,我国于1983年加了该组织。
9.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的英文简称:UETAA10.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欧洲11.影响旅游动机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个性心理12.旅游业的依托性,首先依托于旅游资源13.国际旅游收入上,世界上占第一位的是:欧洲接待区14.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的英文简称是:PATA15.现代旅游具有的特点是:普及性、持续性、集中性、季节性16.成为旅游者的客观条件有:可随意支配收入、良好的身体状况、闲暇时间17.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有: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地域性、易损性、可创新性18.旅游业的特点:综合性、依托性、敏感性、劳动密集性、涉外性19.我国海外客源地,主体是亚太地区,两翼是亚太和美洲20.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机构的国际性旅游组织是世界旅游组织。
21.美国、加拿大是以外出的路程为标准来判定是否为国内游客。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现代旅游产生的历史背景。
23.热爱祖国是中国的合格导游人员的首先条件24.世界旅游组织简称:WTO25.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组织了有570人参加的团体旅游,这一活动成为近代旅游和旅游业产生的标志。
26.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导游员,必须政治思想过硬,语言过硬,业务知识过硬;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出色扔组织交际和自控能力,高超的服务技能和健康的体魄。
第二章中国文史常识一、历史王朝的更替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导游基础知识》1、名词解释矿泉:含有一定数量的特殊化学成分、有机物或气体、或具有较高水温,能影响人体生理作用的泉水.《营造法式》:是北宋政府为了管理宫室、坛庙、官署、府邸等建筑工程,于公元1103年颁行的,是上述各种建筑的设计、结构、用料和施工的“规范”;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雪顿节:是西藏传统的节日,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三月三:是黎族的主要节日,是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
塔葬:塔葬是中国藏族的葬仪风俗之一,是藏族中最为高贵、最高待遇与最高规格的一种葬式,其又称灵塔葬。
当高僧/活佛圆寂后,把遗体内脏经口或肛门取出,再以香料处理,然后根据地位供奉于金、银、铜、木或泥制的灵塔内。
古尔邦节(宰牲节):是穆斯林最大的节日,穆斯林每逢此日举行会礼,互相拜会,并宰杀牛、羊、骆驼,互相馈赠以示纪念。
泼水节:(P54)禅宗: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 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五种物质相克相生,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全套资料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5、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2、中国古代绘画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1、中国古代书法3、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第二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1、楹联常识2、跟着诗词去旅行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3、中国的古塔2、中国的古桥1、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1、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3、皇家园林——颐和园2、江南园林——拙政园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2、中国的名茶1、中国的四大菜系第六章中国工艺美术中国的文房四宝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4、蒙古族3、藏族2、满族1、汉族第八章中国旅游景观2、花岗岩名山1、钙华景观4、京杭大运河3、丹霞地貌名山第九章中国港澳台地区和主要客源国概况2、澳门4、英国6、德国5、法国1、香港3、台湾参考资料1、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书目:《史记》、四大名著、《丝绸之路》文章:龙应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史哲》记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南宋》、《本草中国》、《河西走廊》、《神秘的西夏》、《大汉帝国》2、第二章、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书目:《唐诗中的旅游》、《宋词中的旅游》3、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纪录片:《故宫100》、《世界遗产在中国》、《法门寺地宫》4、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书目:陈从周《说园》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5、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寻味顺德》、《老广的味道》、《味道云南》6、第六章、中国工艺美术书目:《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纪录片:《台北故宫》、《了不起的匠人》、《中国文房四宝》7、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纪录片:《穿在身上的中国》8、第八章、中国旅游景观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隐秘中国》、《大黄山》、《长江》、《塔里木河》、《这里是西藏》、《第三极》9、第九章、中国港澳台地区和主要客源国概况书目:《菊与刀》纪录片:《走遍世界》、《鸟瞰世界》10、第十章、中国共产党发展简史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辉煌成就书目:《邓小平时代》、《苦难辉煌》纪录片:《大国崛起》、《辉煌中国》、《忘不了邓小平》。
《导游基础知识》笔试知识点汇总《导游基础知识》笔试知识点汇总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一、“中国”真正成为国家的称谓是在什么时候?(P23“中国”一词真正成为国家的称谓是在辛亥革命之后。
)二、简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历史发展的主要脉落。
(P23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国土面积在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中国古代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历史学家又将漫长的封建社会分解为五个发展阶段。
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阶段;隋唐五代是封建社会繁荣阶段;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阶段;明、清(鸦片战争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逐渐衰落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至1949年结束。
其中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经历了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共109年。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三、简述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及氏族公社的历史。
(P24在云南省元谋县生活着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生活着北京人。
已经能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吃熟食。
距今1.8万年以前,山顶洞人出现,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衣裳,并从事集体的渔猎、采集劳动,逐步进入氏族公社阶段。
在约在距今7000—5000年前,中国的氏族公社进入到繁荣时期。
母系氏族公社最为著名的是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氏族和陕西西安的半坡氏族。
人们开始种植庄稼(河姆渡氏族主要种植水稻,半坡氏族主要种植粟,即小米)、饲养家禽,有了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
已经会做彩陶和建造简单的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要点归纳
1、朝代大事记: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文化--河南仰韶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文
父系氏族--河南龙山文化,江苏青莲岗文化,浙江良渚(zh洱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
夏商:古代园林的囿(ydu)>台出现在殷商时代,最早有
文字记载的时期,甲骨文、钟鼎文,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西周:井田制,手工业的分工更细,号称“百工”,谥号,天子的称谓春秋、战国:初税亩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瓦解,都江堰,郑国渠,百家争鸣,《甘石星经》,扁鹊的“四诊法”,蹴鞠。
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量衡,统一货币,小篆,焚书坑儒,开凿灵渠,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文景之治,推恩令,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耦耕法,井渠法(坎儿井),《周髀算经》,国家级最高学府太学,司马迁《史记》, 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西汉晚期佛教的传入东汉:光武中兴,杜诗“水排”,班超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蔡伦造纸,张衡浑天仪,地动仪,《二京赋》,《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王允《论衡》,班固《汉书》,《两都赋》,东汉末年道教的产生,黄巾军大起义三国、两晋、南北朝:北魏贾思勰xiE《齐民要术》,郦道元《水经注》,北魏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南朝范缜《神灭论》,梁昭明太子萧统《昭明文选》,东晋法显《佛国记》,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代:隋“三省六部制”,赵州桥,僧人一行《大衍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三彩(红、黄、绿),《唐本草》,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陆羽《茶经》,史学家刘知几《史通》,史学家杜佑的《通典》,唐代诗歌,唐宋八大家(韩愈居首),唐代“传奇”,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鉴真东渡,玄奘《大唐西域记》,莫高窟
五代十国、宋、元: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元代郭守敬的《授
时历》,李诫《营造法式》,司马光《资治通鉴》,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宋四家,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米芾、米友仁“米家山水”。
活字印刷,指南针
明、清: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明《永乐大典》,清《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四大古典小说。
2、999?
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是孔子的《春秋》
我国现今发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是商周时期.
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发明麻沸散的人是华佗.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
两汉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我国出使日本最早的使者,中日文化交往的始祖是徐福.
我国特有的、最古老的酿造酒:黄酒.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钞
我国古典园林中所有以小动物为主题的景致中,地位最高的是:鱼. 国内目前保存得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古城遗迹常州淹城遗址.
江苏省最早有记载的著名园林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建的姑苏台,遗迹在苏州.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典型阿拉伯式清真寺:泉州清净寺(麒麟寺).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桥。
隋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卷册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有确切纪念的雕版印刷品.
明《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清《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类书,《四库全书》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泰州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植物中最具观赏价值的:花
中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五代十国,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
春.
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最大的木构建筑:山西应县木塔.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的大雄宝殿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故宫三最: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太和殿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木结构殿宇;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江南目前最大的木构古建、苏州市内仅存的一座南宋大殿建筑-苏州玄妙观三清殿
我国保存宋代古塔最多的城市:苏州.
我国现存最早的藏书楼:宁波天一阁,仿其建筑建造的文津阁在:避暑山庄
我国最早的佛教艺术雕刻:江苏省连云港孔望山佛教画像石刻,刻
于东汉末年,比敦煌莫高窟早200年,连云港锦屏山将军崖岩画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书。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描写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岩溶风景区:广西漓江山水,它属于珠江水系的支流。
在中国,穆斯林最大的节口是古尔邦节(宰牲节、忠孝节)我国单级落差最大的瀑布是雁荡山大龙湫瀑布
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的一座地下宫殿是徐州龟山汉墓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江南地区的唯一的地下宫殿是南唐二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