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出版社《跨文化交际》unit 5-6 Nonverbal_Communication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82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英语本科必修课。
英语本科课程是按主题编排的课程,总课程分两个模块:英语语言交际模块和专业倾向模块。
《跨文化交际》是属于语言交际模块八个主题中的一个。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教学的侧重点是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帮助学员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通过典型实例分析,模拟交流练习、交际失误分析、英汉双向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对象国文化的了解,掌握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质量。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单元: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语言、文化与交际(建议学时11)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决定交际质量的基本要素,认识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把握交际场合的定义、程式和价值观等。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Activity 1 Basics of Communication了解交际的基本要素、交际五种的类型。
Activity 2 Models of Communication了解单一语言文化交际、单边语言跨文化交际、双边语言跨文化交际的模式。
Activity 3 Meanings in Communication重点了解交际中的各种意思:文字的意思、说话者的意思、听话者的意思等;重点了解常规的含义、概念的含义、联想的含义等。
Activity 4 Communication in Social Situations了解社交场合的交际定义;了解构成社交场合的基本要素。
Activity 5 Effecti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了解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交际者。
第一单元是全书的总体介绍,重点掌握语言、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些关于跨文化交际的术语、交际模式、交际的意义等知识,为后面几个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Unit 5Nonverbal communication课前谚语+名言:1、I’s not what he said, but the way he said it.——English saying2、There is a language in her eyes, her cheeks, her lips.——William Shakespeare案例一:个人空间马克最近从丹麦搬到了悉尼,在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当销售员。
他被邀请加入当地的一个俱乐部。
有一天在一个晚会上,一个女成员走近他,马克立即通过谈论展现出了他的兴趣。
起初聊天进行的很顺利,但随着谈话的进行,马克逐渐的向她靠近,而那位女士似乎离他越来越远,并显得很不自在。
当马克正要问她有关于澳大利亚习俗的问题时,站在旁边的一个男士往这边瞟了一眼,她找了个借口离开,去和那个男人说话。
留下马克傻傻的站在那里,他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交谈如此突然地停止了。
Question:Why did that women suddenly stop talking with mark and turned to another man?注释:这是一个对身体距离理解不同造成的误会。
在丹麦,正式场合中,个人空间大概在20厘米-30厘米之间。
而在澳大利亚,这样的场合需要40厘米-50厘米的身体距离。
所以丹麦人习惯近距离交谈,澳大利亚人习惯远距离交谈。
在这个情况下,马克尝试去建立自己正常的个人亲密空间,侵犯了澳大利亚女士的空间,正因如此,她感到了某种威胁,失去了舒适感。
就在那时,身旁的男人给了她一个离开的机会。
如果马克对于澳大利亚人所期待的个人空间有所了解的话,或许这个谈话会有所不同。
案例二:使用当地语言的问题。
弗兰克为了做研究的目的从澳大利亚来到中国,为此,他在大学里刻苦学习中文,并且能用中文很方便的和人交流。
而当他到达北京以后,他开始和当地人交谈,询问方向和建议。
尽管他几乎都是用中文和他们交流,但是他发现周围的人有时候会笑着用英语回答他,尽管他们对英语知之甚少。
《跨文化交际学》第5章第5章第2节主要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探讨了语言和非语言的定义、特点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共涉及四个方面:语言交际的定义和特点、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差异、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和特点以及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差异。
第一部分,语言交际的定义和特点。
语言交际是指通过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基础工具之一、语言交际具有以下特点:可见性、有规则性、可用性、可学性等。
语言交际的可见性指的是语言交际是通过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进行的,可被感知和观察;有规则性指的是语言交际具有一定的语法、词汇和语用规则,遵循这些规则能够让交际双方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信息;可用性指的是语言是一种功能强大、广泛使用的交际工具,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交际需求;可学性指的是语言是可学习和教授的,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第二部分,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差异。
语言交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
在词汇方面,不同语言中的词汇系统存在差异,有些概念在其中一种语言中有对应的词汇,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的对应词汇;在语法方面,不同语言中的语序、时态、语态等语法规则可能不同,造成了对于同样一个事件或对象的描述方式不同;在语用方面,不同语言存在不同的语用习惯和规则,如面子文化、礼貌用语、直接与间接表达等。
第三部分,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和特点。
非语言交际是指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的交际活动,包括身体语言、面部表情、手势、眼神交流等。
非语言交际具有以下特点:全球性、情境性、复合性和强调非语言信息等。
非语言交际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即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下,人们普遍都会使用非语言交际来进行表达和交流;非语言交际还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即非语言交际的意义和效果会受到交际场景、双方关系、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此外,非语言交际还是复合性的,即不同的非语言符号可以组合使用,形成更加丰富和准确的交际信息;最后,非语言交际强调非语言信息的重要性,非语言信息可以传递更多的细节、情感和意义,有助于准确理解交际双方的意图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