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缠论,解决部分背了又背的疑问

缠论,解决部分背了又背的疑问

缠论,解决部分背了又背的疑问
缠论,解决部分背了又背的疑问

缠论,解决部分背了又背的疑问

背驰段与背驰释疑(顺便解决部分背了又背的疑问)

(2009-02-09 16:49:08)

转载▼

标签:

杂谈

43课关于背驰的补习课,主要阐述背驰与级别之间的关系,有如下两种:

一、背驰级别等于当下的走势级别

二、背驰级别小于当下的走势级别

在一中,特别提到“注意,这种情况包括进入背驰段的情况,例如,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在30分钟级别进入背驰段,当然这个背驰段并不一定就演化成背驰,因为小级别的延伸足以使得大级别最终摆脱背驰,这与当下的判断相关。”

以前学艺不精,对于背驰段和背驰没有深刻的体会,现在一看,这句话是对所谓“背了又背”“出C不出C”的又一次声明,其实关于C不C,已经说的够清楚了,其实不但C不见得有,B,A,小A,等等都是根据走势而来,根本就没一定,臆测C不C,首先就入了预测的魔怔了,缠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不预测,走成如何按如何来操作,否则,继续YY,又何未学缠有何区别?

回到前面,进入背驰段的操作办法,未确认背驰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级别相应的减仓或空仓,但是在一个小级别的延伸,就要考虑重新买入,否则就有踏空的危险。

如此而已,很简单。

就如当下的大盘,今天走出了5分钟的中枢,明天就看这个5分钟中枢的演变,无非三种可能:

1、5分中枢级别的延伸,此种情况无非需要背驰高点先出来,低点再补回,做差价。

2、小转大为更大级别的中枢,进而演化成背驰下跌,在任何一个次高点离场。

3、上升新高,如果新高后背驰,可以出来,等待3买再买回。

不背驰继续拿,等待任何一个背驰的机会。

当然要看你的个股。

程序很简单,不停重复而已。

本博绝非多头或空头,涨也不怕,跌也不怕,按缠论操作而已。

最近已经可以做到忘掉买入股票的价格,盈利多少,因为从节前都是满仓未动了,很好的一个上涨段,连30分钟级别的背驰段都未见,最多弄弄5分钟的短差,意义不大,所以干脆省了,那就为什么不吃完再说呢?

走势终完美就是背驰这么简单(兼论背了又背的解

决)

收藏人:缠中觅禅 2011-11-05 | 阅:106 转:7 |

来源

| 分享

腾讯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推荐给朋友

举报

走势终完美是缠论中与背驰,级别,中枢同等重要的东西,背驰和中枢是判断级别和走势终完美的工具,所以从更高层面来说,缠论就是级别和走势终完美这两个东西。再往大了说,缠论就是教你判断目前是处于涨得过程中还是跌的过程中。

中枢和背驰其实是很简单的东西,没什么可说的了,只是因为总出现背了又背的现象让人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无论是盘背还是趋势背驰谁都不会判断错,除非你连哪段跟哪段对比都会弄错,连面积大小都会看错。(我个人习惯将盘背和趋势背驰统称为背驰,因为我并不认为盘背和趋势背驰在本质上有多大差别)

那为什么会出现背了又背呢?

我在之前的帖子里说到过:背了又背其实是在级别扩展的时候大家对当下级别的判断错误。

现在我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尽可能通俗的分析:

当背驰出现之后反向次级别走势必定回到最后一个中枢区间内,那么走势的级别已经扩展为更高了。其后的走势便与发生背驰的这个走势无关了,而在级别扩展之后如果你还在用原来的级别对走势进行判断,一旦出现新的同向走势,出现背了又背就是必然的。其实,此时不但反向的次级别走势早已经结束了,而且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同向走势了,而这个新的同向走势此时一般已经生长成之前发生背驰的走势的次次级别,也可能是次级别甚至是同级别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3类买卖点的问题:背驰了,反向的走势却只长到次次级别,还没到最后一个中枢区间内就完美了,而反向次次级别的的反向走势却不断的在级别扩展。很多人认为这是最好的赚钱机会,因为这种情况下通常是高,潮之前的最后一射。其实这是一个魔鬼的陷阱。

因为,出3类买卖点的这段的级别是与前一段的级别不同的,而绝大多数人在此时最容易忽略这一点,想在当下做出准确的判断便是比赌大小还要凶险。

理解了背了又背的由来,90%的背了又背就不存在了。为什么只有90%呢?因为还有极少情况下反向的走势级别达不到次级别,仅仅是次次级别,也就是假如当你以段为单位划中枢的时候,背驰之后的反向次级别走势只有一笔,那这个时候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这时候其实如果它的力度够大就可以将其看成段。这不是缠论的问题,是分型理论先天的缺陷。

理论上解决了背了又背,那么走势终完美就不再是问题了,无论是盘背还是趋势背驰,只要背了,它就完美了,走势终完美就是这么简单。

走势终完美就是背驰这么简单(兼论背了又背的解决)

(2012-03-09 16:41:27)

转载▼

标签:

分类:抄录文章收集

杂谈

我不知道“背驰”这种说法是否禅师原创,不过按照108课中所说无非就是MACD指标的多级别运用;至于笔,段等东西都是《一致性获利法》里的东西,中枢的概念就是常说的震荡。其实缠论用于炒股的话很简单,就是:背驰,级别,走势完美这三样东西。

之所以很多人会纠结于“背了又背”,只是级别没搞清楚。而级别搞不清楚的原因又通常是由于级别扩展造成的:已经完美的走势经过反向次级别走势之后导致级别扩展,之后继续原方向。

缠论难的不是背驰,不是级别,不是走势终完美。请大家不要再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了,其实这3个都是很简单的东西,你们自己的理解都是正确的。真正难的是:

级别扩展时本级别和次级别走势完美的同时判断。

(我个人认为禅师在这点上留了点私货,也就是说了99%,但是打通任督二脉的那一下要让你自己去悟。其实需要“悟”的东西通常也都是很简单的东西,简单到一点就破。但是“悟”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于是悟到了的人经历了过程的痛苦之后自然也不会说。)

禅师在讲课的时候喜欢用很多佛家语言,还喜欢用定理来证明自己理论的绝对性。其实这些都是花招式,导致很多缠徒们动则就引用禅师的原话如何如何,跟有甚者,将“走势终完美”等简单的事情上升到禅学,佛家,已经等高度(这些东西真管用近代中国至于落后人家上百年吗?)。让学缠之人云里雾里,更显得缠论的高深莫测。看看西方的典籍,《股票趋势技术分析》《波浪理论》《一致性获利法》这些经典的理论也没见作者扯上基督教,天主教、黑格尔、苏格拉底呀。更何况缠论的分析方法都是建立在借鉴这些理论思路和分析工具的基础之上。

最后说一下自己对缠论的心得:缠论确实是一套分析K线走势非常非常好的方法,禅师也将这个方法基本上都讲出来了,而且讲的很仔细很耐心。并且这套方法也正如很多初学者感觉的那样简单(真的就是这么简单)。但是,有一点禅师漏了,而这一点是将背驰、级别、走势终完美揉到一起的东西。或许这就是禅师说:得道者能就几人足矣。的原因吧。

走势终完美是缠论中与背驰,级别,中枢同等重要的东西,背驰和中枢是判断级别和走势终完美的工具,所以从更高层面来说,缠论就是级别和走势终完美这两个东西。再往大了说,缠论就是教你判断目前是处于涨得过程中还是跌的过程中。

中枢和背驰其实是很简单的东西,没什么可说的了,只是因为总出现背了又背的现象让人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无论是盘背还是趋势背驰谁都不会判断错,除非你连哪段跟哪段对比都会弄错,连面积大小都会看错。(我个人习惯将盘背和趋势背驰统称为背驰,因为我并不认为盘背和趋势背驰在本质上有多大差别)

那为什么会出现背了又背呢?

我在之前的帖子里说到过:背了又背其实是在级别扩展的时候大家对当下级别的判断错误。

现在我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尽可能通俗的分析:

当背驰出现之后反向次级别走势必定回到最后一个中枢区间内,那么走势的级别已经扩展为更高了。其后的走势便与发生背驰的这个走势无关了,而在级别扩展之后如果你还在用原来的级别对走势进行判断,一旦出现新的同向走势,出现背了又背就是必然的。其实,此时不但反向的次级别走势早已经结束了,而且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同向走势了,而这个新的同向走势此时一般已经生长成之前发生背驰的走势的次次级别,也可能是次级别甚至是同级别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3类买卖点的问题:背驰了,反向的走势却只长到次次级别,还没到最后一个中枢区间内就完美了,而反向次次级别的的反向走势却不断的在级别扩展。很多人认为这是最好的赚钱机会,因为这种情况下通常是高,潮之前的最后一射。其实这是一个魔鬼的陷阱。因为,出3类买卖点的这段的级别是与前一段的级别不同的,而绝大多数人在此时最容易忽略这一点,想在当下做出准确的判断便是比赌大小还要凶险。

理解了背了又背的由来,90%的背了又背就不存在了。为什么只有90%呢?因为还有极少情况下反向的走势级别达不到次级别,仅仅是次次级别,也就是假如当你以段为单位划中枢的时候,背驰之后的反向次级别走势只有一笔,那这个时候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这时候其实如果它的力度够大就可以将其看成段。这不是缠论的问题,是分型理论先天的缺陷。

理论上解决了背了又背,那么走势终完美就不再是问题了,无论是盘背还是趋势背驰,只要背了,它就完美了,走势终完美就是这么简单。

简单地说,背了又背分为两种情况:

1.级别扩展导致的背了又背。

2.3类买卖点导致的背了又背。

缠的理论只能实现级别扩展时的当下判断,而3类买卖点导致的背了又背是无法在当下判断的。即使是使用结合律来解释,那也是事后回头再看,无法做到当下(什么事结合律?结合律就是两段可进行对比的走势即可以是笔VS笔,也可以是段VS段,即可以是笔VS段,

还可以是段VS笔,而这是随机的。),这也是为什么禅师必须用BBIBOLL以及中阴理论等方法来进行辅助判断3类买卖点的原因。

我个人认为BBIBOLL的运用和中阴理论是独立于缠论大体系之外用于修补3类买卖点判断缺陷的辅助工具。然而这个工具的使用依然需要对走势级别的生长有清醒的认识。这也是我为什么重点解释级别扩展导致背了又背的原因。

其实对于3类买卖点,如果达不到那么高的水平,真的不需要去苛求,至少在操作上应该放弃。

放弃对3买的追逐就是放弃贪婪。该走的始终要走——1卖之后终要跌回来

放下对3卖的担心就是放下恐惧。该来的始终要来——1买之后终要涨回来

就算要求个精准,也应该抱着轻仓玩玩随时止损的心态,不要让塔尖的光怪陆离乱了自己的心神。为了追逐3类买卖点而导致对整个缠论体系的误解也是很多缠徒甚至高手步入的误区。缠在其中而不知。

操作上的意义非常的大!

当你在你操作的级别发现了背驰后,这个走势就完美了。可是之后它又背了,再之后它回到中枢区间之内导致级别扩展。此时,扩展后的级别如何划分中枢区间?

中枢区间的最左侧从哪开始?这是一个最重要也是大多数缠徒们最混乱的地方。

通常出现背了又背之后的级别扩展,在次级别走势回调至最后一个中枢区间的瞬间,更高级别的中枢就产生了,此时中枢区间的最左侧应该是自第一次背驰的位置开始,而不是又背的

位置开始。(我相信这一观点的提出必将导致很多线段高手们的反驳,呵呵!)

这一点说出来了就简单了,不说出来有些人一辈子都弄不明白。这就是在操作上的意义:又背的那一段与第一次背驰的那一段根本就是两段走势。只是因为后面的一段级别太低让人误以为他们是同一个走势。

我记得缠论中有一课提到过:中枢震荡的时候如果创了新高,之后就一定有一波上涨。并以沪市998——6124这一过程的日线为例。(哪一课我不记得了,有兴趣的自己去翻下书),其实就是基于这样的分析:

我们通常会把中枢震荡中的新高点看成是原走势的背了又背,而实际上根本是两个独立的走势。

注明一下:我这里的分析仅针对级别扩展时的背了又背的情况,3类买卖点中大部分其实也是这么回事,但也有极少一部分不是。

其实无论这样的理解是否100%正确已经无关紧要了,如果能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理解走势的生长和死亡。背驰就成为判断买点和买点的唯一标准了,当下对走势和级别进行判断就变的轻而易举。背了又背就不再是问题了,因为又背的那部分一定处于中枢之内。而所有的买卖点都是在中枢之外的。追背了又背其实不是追真1卖而是追中枢的最高点。

缠论讲缠,缠就是中枢,中枢就是缠。跳出中枢就是跳出缠,跳出缠才能理解缠论。

背了又背之后,只要出现中枢扩展,其后一定有一波原方向走势。

基于这个理解,如果背了又背出的是3类买卖点,那么你损失的是又背的这一段利润。如果是中枢扩展,那么其后更大空间的上涨和下跌便是无疑的了。

这个想通了,背了又背不再是魔鬼,而是之后存在一个更大级别同向走势的信号灯。中枢震荡区间内的那点利润或损失根本不算什么。

我的操作建议是先等(由于我个人在操作上对3类买卖点没什么兴趣,所以不习惯到次次级别去找又背之后的背驰点),看它之后是出同级中枢还是形成中枢扩展。无论是哪种在反向次级别走势背驰的时候就是买点。区别在于此时的级别不同,之后所对应卖点背驰的级别也不同了。如果这样的思路能让你长期稳定盈利的话,又背的那点利润或损失根本不算什么。

级别选择上我一般只看3个级别,更高的级别,操作的级别,次级别。更高的级别用来判断大的方向和确定一类买点或卖点位置,本级别做为背驰的级别一般是操作的级别,次级别用于判断走势的生长和死亡。次次级别偶尔看看,用的不多。在实际操作中通常要至少2个相邻级别组合判断一段走势,思路在我发的两篇帖子和之后的回复里已经说了。

其实缠论的总体思路并不复杂,单个元素的理解和运用也简单,难的是元素个数太多导致组合困难,正如:

太极生两仪简单,两仪生四象不难,四象生八卦复杂,八卦生万物则让人彻底混乱了。

再扯就扯远了,说回缠论吧。

用缠论炒股,如果你实在是弄不懂那些中枢,级别,走势完美之类的,那就用个简单的吧。其实有一招就够了:

日线MACD刚开始变红且15分钟线的MACD没有出现背驰,此时在15分钟K线上找低点买进,一般是2买吧,然后等15分钟K线上出现背驰了就抛。之所以用日线和15分钟线是因为他们的关系是:

15分钟*4=60分钟

60分钟*4=日线

够简单吧,不敢说100%成功率,80%我还是有自信的,至于力度多大则看个股体质。当然,前提是你不要贪心,别去追求什么1买,3买,1卖,2卖之类的,甚至2买的位置也不需要过度精确,也别总去想怎么背了它还是涨。炒股是为了赚钱,至少是不亏本,别的都是次要的。

对于1买,3买,1卖,2卖,3卖的精确把握需要对缠论中的级别扩展和延续时本级别,次级别,次次级别走势完美的精确判断。这一点如果没有悟到那剩下的1%(108课中有稍谈

到但没有重点谈到的东西)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悟到了,还需要再对缠论的整个理论框架进行重新理解,再之后才能在各个级别的买卖点中游刃有余。不过真正做到这一点了估计也就不会再涉及股票了,至少不会为了赚钱而炒股了。如果你是散户并且只是想通过学习缠论在股市里赚点钱的话,其实没必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纠结和辛苦了。

发此贴的目的是看到很多缠徒因为纠结于背了又背而怀疑自己的判断,于是缠论便平添了许多神秘,以至于缠论和禅师被无限抬高,甚至有了“千人千禅”的说法,搞得缠论如易经一般神秘莫测却忘记了走势是唯一的,而被无限抬高的结果只会是某天终被踩烂,事实上现在抨击缠论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这些批评缠论的人哪一个不是曾经疯狂追随禅师疯狂研究缠论的人呢?我不希望看到缠论现在被无限抬高,更不希望某天出现缠论被无限贬低的一天。其实背了又背的问题在缠论中已经说了解决思路,这需要级别,背驰,走势终完美之外的一个元素,可是禅师却忽视了这个元素的重要性,或许这是他追求数学模型完美化的结果,也可能是他正在展开的动力学方向的重点最后因为英年早逝而来不及系统化所以没有说。

言尽于此,悟者可得,悟不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碰碰运气吧。

我已经说了最简单的操作方法了。这个方法简单到比禅师108课开篇的方法还要简单。并不是我比禅师高明,我的方法也是从缠论中总结出来的。

我不知道你是否已经能解决背了又背的问题,以我个人的理解:光凭背驰,级别,走势终完美,笔,段,中枢这些是无法解决的,(我所理解的解决有点类似于禅师的“定理”,只不过他追求的是绝对性而我没那么伟大,追求的仅仅是高概率或极高概率)。

并非我卖弄和故作高深,我也曾试图向其他人解释我的理解,但是正如禅师所说:不可说,一说就错。对于通读过108课的人来说,我所能表达出来的依然是那些老东西。说出来头头是道,而对方一旦操作起来依然茫然。就如通过多级别MACD判断顶底一样,看起来天下无敌做起来无从下手。最后我只好放弃解释了,不是不想为,是在是不可为。也或许是我的能力所限吧。最后我只能说:算了,别纠缠了,学缠如果是为了炒股赚钱,既然背驰了就走,反正选择多的是,何必追那背了之后的再背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便是贪,戒贪难道不是炒

股必备的心态吗?

我从开贴到现在所说的是总结出来就一句:

希望大家不要去追求试图解决背了又背的问题;缠于此,反而导致缠论真正有用的东西被忽略了,其简单的特性也就没有了。

唯有如此,大家才能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缠论,既不拔高也不贬低。

仅此而已。

不知道这个观念算不算新东西。

我开此贴并非讨论技术,让版主失望了,技术上的东西我也不敢自诩是最精通的,至少在操作上我确实不会过于纠结小级别的一买和一卖。当然理论的研究是另外一回事。我所说的这些并不适合追求技术极限的人,确实这些东西在高手眼中看来太粗糙了,即便如此我相信它却适合90%的缠徒们,也适合90%的散户们。

我觉得大道至简,如果为了赚钱而学缠,能长久的持续盈利便已足够在市场中创造神话了。对过小级别一买,一卖的长期追求便是寻找刺激。这已经不是技术的问题,是心态的问题了,因为90%的人无法具备这样的技术。而资金管理靠得就是心态。庄散博弈玩的也是心态。

魔与道原本就在一念之间。有耐心看过108课的人无论悟性高低基本上技术都已不是问题了,可是真正在市场中能赚到钱的却不多,而越是没有盈利就越纠缠于背了又背最后产生了“缠论无用”和“千人千禅”这两种极端且完全相反的想法。

其实心态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一个零和的市场内,一个普通散户如何立足?便是:背驰+级别+走势终完美+戒贪。

找到一个合适的买点,放弃对背了又背的追求,盈利后落袋为安;寻找下一个合适的买点…………如此循环,便是90%的缠徒们应该做出的选择。如此,方能跳出“缠”,方为缠论本色。我之前所说那个日线和15分钟MACD组合买点,15分钟背驰卖点的方法便出于对

一买和背了又背的放弃。而放弃对背了又背的追求就是戒贪。这个方法从技术角度上看确实粗糙,但是却可以拯救万千股民免入虎口,其中也包括众多缠徒们,如果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便是善莫大焉。当然这招只适合散户,绝大多数技术不高的散户;同时,要适合大多数人的方法也必须粗糙。对此,高手大可付诸一笑,因为不可说,一说就错。

如果从悟道的角度看缠论,纠结于对极点的把握也与缠论的本质相左,虽然缠论从理论上可以追寻到极点,本身也是追求极点的理论,然而这仅仅是理论上,连禅师本人都放弃了这种追求,因为可知却未必可为;如果趋势以明,懂得顺势而为,放弃对极点的追求何尝不是修禅的方式呢?更何况就算真心求道,然得道者能有几人,真能摊上自己?

炒股比赛拿第一的人,真就是股市中赚钱最多的那个吗?

河中水再多,我能饮的就只有一瓢,一次喝得再多也比不过次次都有的喝,同时更要考虑的是如何防止不小心掉进河里淹死,因为掉下去的机会永远只有一次。

背驰的深度剖析,背了又背的解决方法

2010-02-25 17:08:27| 分类:股票最高级分析- |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背驰的深度剖析一:

这里说的背驰,包括趋势背驰和盘整背驰两种,本节只说趋势背驰。趋势必然包含至少两个中枢,这里采取最简单的方式,设A,B为某段趋势的两个中枢。两个中枢前后一般都会有3段次级别走势,设其为a,b,c。那么整个走势就可以表示为a+A+b+B+c。

背驰,比较的就是b和c的力度大小。在《走势力度》一节中我们已经说过了使用MACD系统来判断背驰的基本方法,在这里就对这一系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这样一个走势中,b走势一定会将MACD的黄白线拉到远离0轴的位置,同时MACD柱会创出新高,否则的话,b就已经出现盘整背驰。而中枢构造过程中,至少存在两次回抽,这两次回抽一般都会使得黄白线重新回到0轴线附近,然后c走势则继续拉动黄白线离开0轴,当c 完成的时候,如果黄白线和MACD柱的面积都低于b走势,那么这就是标准的背驰。如果c走势比b走势的黄白线和MACD柱面积小,但是又差不多,这样的情况就要注意一下,可能是不背驰的,如果小很多,那就太标准了。标准背驰后,走势结束的概率极高,这里基本就可以作为第一类买卖点处理。

而如果只是MACD柱的面积低于b,但是黄白线仍然高于b,这就不是标准背驰。在《走势力度》一节中,白线被理解为走势的即时动量,那么白线不背驰,就是动量不背驰,但是,由于MACD柱已经不能再升高,白线也不能继续再升高,所以这时候,必然会导致白线的一些修正动作,这个修正动作就是走势的回抽动作造成的,但是由于动量并不背驰,走势在稍事休整后,继续原走势,创新高或新低是完全可以的。这种,白线不背驰,而MACD柱面积背驰后,稍微回抽一下,继续原走势的就被很多朋友通俗的称为背了又背,这是缠论中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这种情况下,原趋势结束的情况有,原趋势不结束的情况也有,这就是MACD的缺陷。这个缺陷,用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的面积来作为力度判断,也是不能解决的。

要解决所谓的背了又背的问题,首先要明白这是怎么产生的。出现所谓背了又背的问题,本质上是因为走势没有背驰,而是因为指标的缺陷,

导致指标不能继续升高,不能真实的反应走势的力度。这个时候,就要从指标的框框中跳出来,来观察走势本身。导致MACD出现这种情况

的走势,多半是一个窄幅通道走势,由于走的的很平稳,所以不会导致黄白线向0轴线靠拢,而如果通道足够长,很明显是不存在背驰的。在通道比较短的时候,是否背驰,不能够准确判断,这时候就要用下一个走势类型的开始,来判断当前走势类型的结束。也就是用第二类买卖点的出现来判断当前走势类型的结束,这样的走势必然存在一次破坏通道,然后有再次回抽通道的过程。在通道比较长的时候,由于不背驰,显然就不需要太着急,要最终背驰,也至少需要一个类中枢的存在,注意是类中枢,不是中枢。一个类中枢的构造过程,也必然会有一次破坏通道的情况,然后再次回抽通道出现背驰。显然不论是短通道,还是长通道,判断通道的结束,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有一次破坏通道,而破坏通道的走势,必然导致白线从高位回抽0轴线,然后下一次拉离0轴线的时候,标准背驰就一定会出现。另外呢,通道中的走势,每次往返都接触通道轨道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某一次往返不能到达轨道震荡幅度收窄,就有可能是要出问题了,同步的体现在MACD上就是标准背驰。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背了又背的问题,只是出现在某一线段的内部,不能准确判断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将级别调高,就很容易看清楚这一段整体到底是背驰还是不背驰。但是无论这一段整体是否背驰,实际中,买卖点最终都要回到确认线段结束这个问题上,所以必不可少要对线段内部进行一些分析,这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等待下一段出现,也就是出现笔级别第二类买卖点,而另一种更常用的,就是对线段内部

运用背驰的方式判断,所以最终还是会去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MACD系统之下,解决背了又背的问题,这已经是最佳解决方案了,某些情况下背驰不跌的情况是因为MACD系统虽然显示背驰,但走势实际是不背驰的,这就没有办法了,除非引入我那个新的走势力度系统。将思路开阔一点,上面讲到背了又背,其实是走势在一个窄幅通道中运行造成的,那么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忘记缠论,用通道理论来解决。死抱着缠论,不又是一根筋吗?

注,不论某些人承认或者不承认,背了又背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不要拿原文来说事,原文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有所避讳,更不要拿时间窗口来说事,这种话说和不说没什么区别。还有不要引入更低级别来说这个问题,如果每次遇到问题都引入一个更低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来解决,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引来更多的问题。另外呢,上面的方法,对于通道比较标准的走势是非常准确的,但是对通道不太标准的走势就难以适用了,或者需要进行变通了。

转自:https://www.doczj.com/doc/2613494693.html,/s/blog_5d383cf70100gbyo.html

背驰的深度剖析二:

能够分辨背驰后,就能够进行较为准确的操作,接下来要关心的,就是背驰之后会发生些什么。注意,这里的分析就是对走势进行最根本的分类,在理论中将普遍的现象进行广泛的分类,那实际中就不需要每天有事没事的来分个类什么的,在实际中天天分类的,归根结底,是没有把理论的分类搞的十分清楚明白。

缠中说禅背驰-转折定理: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将导致该趋势最后一个中

枢的级别扩展、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或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

定理就不证明了,边解释边印证。

定理一共表述了某级别趋势背驰后出现的三种情况:一、该趋势最后一根中枢的级别扩展;二、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三,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这三种情况的力度依次加强。

一、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

该级别趋势最后一个中枢之后的次级别走势背驰,那么其后至少会出现同级别的一次反抽,该反抽最简单的结构需要三段次级别组成。那么该反抽的这三段次级别走势,必然至少有一段和该趋势的最后一个中枢波动区间的极值,即中枢波动的最高点GG或最低点DD,相互重叠。由第十九课的内容就非常清楚的得出结论,该趋势的最后一个中枢级别扩展。如果该反抽连中枢的波动极值都不能触及,那么该反抽等同于再次形成该趋势的一个新中枢,那么前一个中枢就不是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这和题目相矛盾。所以某级别趋势背驰后,最弱的反抽就是使得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级别扩展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虽然该反抽并没有回到中枢区间[ZD,ZG],但是这并不是第三类买卖点,因为第三类买卖点规定的对中枢的回抽是次级别的走势,但是该反抽是和中枢同级别的,所以不是第三类买卖点。进一步的分析该反抽。显然,该反抽至少由三段次级别走势构成,并且由上面的分析就知道,这三段次级别走势,任意一段都没有回到前面的中枢,因此,该反抽的第一段次级别结束时,必然存在一个第三类买卖

点,一般来说,该第三类买卖点不具备参与价值。

二、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

这一条与上一条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产生高级别中枢,不同之处在于,高级别中枢产生的方式不同,我相信很多人都没有真正明白,都产生高级别中枢,为什么两种情况又不一样呢。其实很简单,两种情况对于中枢的认同,采取的是不同的标准。

假设某一段走势有两个中枢,其走势可表示为a+A+b+B+c,其中A,B 是两个中枢,a、b、c是连接中枢的次级别以下走势。这时如果c发生背驰,由背驰-转折定理第一种情况就很容易知道,这里必然产生一个和A、B同级别的中枢C,围绕C中枢的波动和围绕B中枢的波动重叠,这时候B中枢产生级别的扩展,这种情况下,B和C只承认一个中枢,简单的讲,就是要么这时候将B看做是C的内部中枢内部结构,要么将C看做是B的中枢内部结构,注意,这与下面要讲的内容就不一样了。

同样的a+A+b+B+c走势,当c发生背驰,出现一个和B同级别的中枢C后,C的波动区间和B的中枢区间重叠。这种情况下,B和C两个中枢都被承认,并且各自独立。这里和前面的情况的区别是,前面只承认一个中枢,因此是没有新的走势类型的,原走势类型仍然延续,而第二种情况,由于承认两个中枢,所以是存在新的走势类型的,原走势类型已经结束。

如果新走势类型只存在一个中枢,那么新走势类型就是一个盘整,其后,

必然连接另一个趋势,这三个走势类型就构成更高级别的中枢,或者叫更高级别的盘整。

第二种情况这样构成的中枢和第一种情况级别扩展的中枢,二者的级别显然是一样的,但是意义却不同。这个问题留一个尾巴,以后专门在讲级别的时候再说,不然这个地方讲的太复杂,又搞的跟原文一样难懂了。

三、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

相对于前面两种情况,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了。在第二种情况下,如果新的走势类型出现两个以上中枢,就是这种情况。

由本节就知道了反弹的最低要求是什么,所以那种离最后一个中枢波动最远的次级别背驰,就成为抄底的绝佳对象。另外,本节只是说反弹的最小力度是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可没有说,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就是反弹。

转自:https://www.doczj.com/doc/2613494693.html,/s/blog_5d383cf70100gc0j.html

背驰的深度剖析三:

对于a+A+b+B+c这个典型走势来说,缠博原文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错误,本节专门指出一下。下面的蓝色字体是缠博《教你炒股票37》的原文。

没有趋势,没有背驰,不是任何a+A+b+B+c 形式的都有背驰的。当说a+A+b+B+c 中有背驰时,首先要a+A+b+B+c 是一个趋势。而一个趋势,就意味着A、B 是同级别的中枢,否则,就只能看成是其中较大中枢的一个震荡。例如,如果A 的级别比B 大,就有

a+A+b+B+c=a+A+(b+B+c),a 与(b+B+c)就是围绕中枢A的一些小级别波动。这样,是不存在背驰的,最多就是盘整背驰。当然,对

于最后一个中枢B,背驰与盘整背驰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用多义性,可以把b、c 当成B 的次级波动。但多义性只是多角度,不能有了把b、c 当成B 的次级波动这一个角度,就忘了a+A+b+B+c 是趋势且A、B 级别相同的角度。多义性不是含糊性,不是怎么干怎么分都可以,这是必须不断反复强调的。

其次,c 必然是次级别的,也就是说,c 至少包含对B 的一个第三类买卖点,否则,就可以看成是B 中枢的小级别波动,完全可以用盘整背驰来处理。而b 是有可能小于次级别的,力度最大的就是连

续的缺口,也就是说,b 在级别上是不能大于c 的。例如,如果b 是次级别,而c 出现连续缺口,即使c 没完成,最终也延续成次级别,但c 是背驰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就算是,最终也要特别留意,出现最

弱走势的可能性极大。

还有,如果a+A+b+B+c 是上涨,c 一定要创出新高;a+A+b+B+c 是下跌,c 一定要创出新低。否则,就算c 包含 B 的第三类买卖点,也可以对围绕B 的次级别震荡用盘整背驰的方式进行判断。对 c 的内部进行分析,由于c 包含B 的第三类买卖点,则c 至少包含两个次级别中枢,否则满足不了次级别离开后次级别回拉不重回中枢的条件。这两个中枢构成次级别趋势的关系,是最标准最常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继续套用a+A+b+B+c 的形式进行次级别分析确定c 中内部结构里次级别趋势的背驰问题,形成类似区间套的状态,这样对其后的背驰就可以更精确地进行定位了。

第一段没有什么错误,错误在第二段。原文说,c至少包含一个对B的

第三类买卖点,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根据“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一:走势中枢的延伸等价于任意区间[dn,gn]与[ZD,ZG]有重叠。换言之,若有Zn,使得dn>ZG或gn

另外,文中刻意强调背驰和盘整背驰的判断方法是不一样,这也是个问题,其实是一样的,不过对于最后的结果,从更大的角度来看,是不一样的,但是判断方法,完全一样。

注:本文一出,会有很多人来谩骂了,但是在张嘴之前,请把逻辑关系理顺,如果c中是存在对B的第三类买卖点的,那么“中枢定理三”和“中枢中心定理一”和“第三类买卖点定理”就全部都错了,如果这3个定理是正确的那么c就一定不包含对B的第三类买卖点。不要给我说什么缠说的就是正确的,难道缠说自己的理论是逻辑的,他自己就可以排除在逻辑之外?非常正式的告诉某些人,缠中说禅就是错了,某些人心中完美无缺,比神还神,从来不会犯错,说出来的话就是真理的缠中说禅就是错了。他能错一次,就能错两次!

还是春节提出的问题,你知道缠博原文有多少是他随手写出来的东西,这些东西,又有多少是不科学的,甚至是多余的。稍微给自己的脑袋按一根半根筋,想想。

这一节课,再次给那些盲目崇信,不加思考的人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你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你很容易的就被文字的情绪感染,你真的可以掌握缠论吗?好多人一年复习原文好几遍,都复习的什么玩意。最简单的,什么是当下?当下不是什么狗屁走势判断,是对已存在现实的承认和直面,当下的当下和以后的当下都是当下,股票的当下和生活的当下都是当下,你真的能在所有事情的所有当下都保持当下吗?2010-3-1 14:55:08 回答某人的问题。

真水无色

2010-03-01 14:32:32 [TE<删除TE<][TE<举报TE<]

请问博主:

如果c没有出现B的三买,那所谓的c只是B的中枢震荡,B的震荡并没结束,也就没有所谓c

背驰与盘整背驰的区别

注:上面是国电权证的走势分解图,15分钟图,上面的黄色线段是1F线段,在1F图形上找出并标注在15F图形上的。两次大买点的机会都出现在大盘恶劣的环境下,加上这种价格远高于其内在价值的品种本身的巨大风险,即便这种发出如此明显而又强烈买入信号的,又有几个人敢于参与的?买点总在恐慌中产生! 这里我们唯一可讨论的就是细节。今天的主题就是背驰与盘整背驰的区别。 就一个中枢的同向次级别波动之间进行力度比较,如果后者比前者创了新低或新高,且对应的参照指标背离,后者就对前者盘整背驰。一定要注意这个后者比前者新高或新低的这个前提。如不满足这个前提条件,对缠论来说,就不考虑力度的比较。如果你一定要比较,波浪理论有很多先验结论可供你参考。 而背驰这个概念是盘整背驰概念的一个特例,是跟趋势不可分离的。最标准的走势就是a+A+b+B+c1+c2+c3的两中枢上涨或下跌情形。上图国电权证的走势,完美地栓释了缠论这一伟大发现。 这里要提醒的是,很多人认为a上面的那个大中枢和中枢A再加上b也构成了一个两中枢趋势,这里要具体分析。本例上面的那个大中枢是5F级别的,a+A+b不过是它的一个次级别波动而已,如果a+A+b跟该5F中枢的相应段比较进入盘整背驰,盘整背驰段内部b比a 盘背,满足区间套,那么b的尽头可以认为是5F级别的1买,走势一般会回到5F走势内。当然,缠论还提到一个不确定性,就是所谓小转大,即a+A+b进入盘整背驰段,b比a也盘整背驰,但随后反弹回不到5F中枢,形成3卖,也就是阶段底构造失败。这种情形就要降低操作级别来对付,另外要靠经验、靠其他方法来判断来避免损失。 本图中的情形,a+A+b没有进入盘整背驰,显然5F级别的1买情形是不可能出现的。买点

(完整版)缠论的核心和精髓

一、缠论的核心和精髓 缠论的核心就是几个结合律。当走势到达一定程度,这些结合律使得一个走势可能完成的情况“极端的明确与狭小”。所以学好结合律,才可以在走势的判断上有硬功夫。 缠论的精髓在于“走势终完美”。走势终完美在理论上解决了所有公开的自由经济的金融证券市场,所有走势都是可以精确定位的。 与缠论有关的结合律有三种: 1、包含K线分型结合律;包含K线分型结合律,走捷径的按照缠师的简单包含K线处理已经足够, 2、笔结合律;笔结合律是最基础的。不搞清楚笔结合律,缠论就无从谈起。 3、走势结合律。以上两个结合律是走势定义的第一部分起始函数A0=f1(B)。而走势结合律则是走势定义的第二部分递归函数An=f2(An-1)。对于走势必读和必谈的当然就是走势结合律f2。这也是缠论最精彩、最数学、最具艺术性的地方 二、缠论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 缠师说:操作的节奏是最重要的,操作,归根结底就是买点买、卖点卖。而节奏来源自对级别的清楚认识,没有级别,任何的买卖点都是白搭,更别谈什么节奏了。缠师说:抓住中枢这个中心,走势类型与级别两个基本点,其他都是辅助。 因此缠论的三大分析技术“中枢、走势类型、级别”,通过辅助判断“背驰”以及“均线趋势力度、量价关系进出”的几个指标,从而确认第一二三买卖点,这就是组成缠论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 (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走势中枢: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具体的计算以前三个连续次级别的重叠为准,严格的公式可以这样表示:次级别的连续三个走势类型A、B、C,分别的高、低点是a1a2,b1b2,c1c2。则,中枢的区间就是(max (a2,b2,c2),min(a1,b1,c1))而实际上用目测就可以,不用这么复杂。 例如:一个5分钟中枢,只要3个1分钟走势类型有重合就可以。 关于走势中枢的类型分为:1、中枢形成;2、中枢延伸(震荡);3、中枢新生;4、中枢扩展 简言之: 1、中枢形成: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 2、中枢延伸:围绕形成的中枢震荡,延伸不能超过9个次级别,否则就变成更大级别的; 3、中枢新生:即形成趋势; 4、中枢扩展:围绕形成的中枢震荡超过9段就扩展成高一级别中枢;

高手图解缠论-最全的缠论精华资料

如果你看懂了。你有福了。如果你看不懂。那就挑灯夜战继续学习吧。 当该股走到0时,c和b比较发生背驰。从macd指标可以明确判断。我们看到黄白线的不创新高以及红柱子面积缩小。当然我们还可以考察c的内部结构,利用区间套。精确定位。准确打击。实际上当时c 的内部是一个1分钟的盘整背驰。区间套就是多级别共振。 0点的确认宣告了一个标准的a+A+b+B+c 上涨走势类型的完美。0点就是两个走势类型的分解点。这是必然的。0点后的走势就是盘整或者下跌了。这一点一定要明确。 当行情发展到1时 01段内部一个1分钟盘整背驰确认1的低点的成立。可以用1分图的背驰点去看。不会有问题的。 当行情走到2时,由于12段内部盘整背驰。确认了2的高点。 2点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没有创0点的高点,实际上是形成了高一级别的第二类卖点。{低一级别的第二类卖点存在于01段内的中枢里。}2点的完美将01段内的小中枢扩展为大一点的中枢。这就为23段的出现埋下了伏笔。根据走势终完美。01段的背驰段就是23段的走出是必然的。这点是必须明确的。 3点的确认。就是01 12 23 段构筑的中枢的盘整背驰。加上23段内部的盘整背驰。精确打击没有问题。

3点的意义。就是如果它没有进入前中枢B 里。将构成前中枢B的三买。事实上它已经刺穿B中枢,三买没有了。同时确认了前上涨走势类型的结束。看到这里。你可以联想到什么那?我来告诉你。 缠论里关于线段是否走完的标准就是要被另外一个线段破坏。你现在看到的就是,一个走势类型是否完成。必然是被另外一个走势类型破坏。就像线段破坏线段一样。走势破坏走势。0到3 的盘整完美走势类型,由于没有形成中枢B的第三类买点。就确认了前走势的结束。 4点的背驰。是由段内背驰造成。如果看一分图,不难把握。4点的意义。就是将下跌以来的中枢。进行了第三次的扩张。使得随后的45段的下跌有了判断标准。比较01段和45段下方的macd 并利用45段内的盘整背驰,确认5的低点。没有一点的困难。5点是可以看做一个小的分解点了。 56段的走势非常漂亮。就是一个花开花谢的过程。5开始上涨先构筑第一个小中枢。突破后继续上行高点进入前中枢。这就是说,这个反弹不是最弱的反弹。所以后面肯定还有上涨。这是走势终完美所保证的。然后构筑第二个小中枢。{图中看不到了。如果看当时的1分钟图。可以亲身感受它的生长过程。}图中看到的扩张后的中枢。明显大于前小中枢。这就为后面的背驰段的出现打好了基础。中枢从小到大是花开的过程。再由大到小是花谢的过程。56段就是一个大中枢盘整背驰。中枢的前后是两个小的盘整背驰。非常完美。非常漂亮。6点的把握。相信不会有任何的困难吧。 6点的意义。由于没有突破0点高点。实际上是形成了更大级别的第二类卖点。还有就是完成了调整的第二段。0到5是第一段了。如果你看大的周期图。比如60分钟的。会很明显。也就是说从6点开始将走出向下的第三段了。这个花开的过程还没完那。 未完待续。

缠论不完美之4--- a+A+b+B+c的探讨和第一买卖点 作者:趋势背驰

缠论不完美之4--- a+A+b+B+c的探讨和第一买卖 点作者:趋势背驰 (2011-07-29 12:20:52) 转载▼ 标签: 杂谈 先看虎啸风声远兄的一篇短文。 古今传 奇 问:1+1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等于2? 答:缠中说禅说它不等于2就不等于2! 叹:我曰你大爷的! 今天我们讨论讨论a+A+b+B+c当中的c,为什么讨论这个c呢?因为如果c 存在,那么所有级别的两个中枢的趋势的第一买卖点都在这个c中,换句话说,弄明白了c,就弄明白了第一买卖点,弄明白了第一买卖点,就弄明白了股市90%以上的秘密。 缠师是这样说这个a+A+b+B+c的: 【1】当说a+A+b+B+c中有背驰时,首先要a+A+b+B+c是一个趋势。而一个趋势,就意味着A、B是同级别的中枢,否则,就只能看成是其中较大中枢的一个震荡。 【2】其次,c必然是次级别的,也就是说,c至少包含对B的一个第三类买卖点,否则,就可以看成是B中枢的小级别波动,完全可以用盘整背驰来处理。 【3】b在级别上是不能大于c的。例如,如果b是次级别,而c出现连续缺口,

即使c没完成,最终也延续成次级别,但c是背驰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就算是,最终也要特别留意,出现最弱走势的可能性极大。 【4】如果a+A+b+B+c是上涨,c一定要创出新高;a+A+b+B+c是下跌,c一定要创出新低。否则,就算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也可以对围绕B的次级别震荡用盘整背驰的方式进行判断。 【5】对c的内部进行分析,由于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则c至少包含两个次级别中枢,否则满足不了次级别离开后次级别回拉不重回中枢的条件。这两个中枢构成次级别趋势的关系,是最标准最常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继续套用a+A+b+B+c的形式进行次级别分析确定c中内部结构里次级别趋势的背驰问题,形成类似区间套的状态,这样对其后的背驰就可以更精确地进行定位了。 但是,我们在讨论这个c时,不要忘了缠师还说过,其实a+A+b+B+c中,c 是可以没有的,甚至abc都可以没有,走势就是孤零零的两个中枢,中间是缺口连接。我们可以把所有不同级别的中枢看成大大小小的星球,从而按照一定位次的排列,于杂乱中彰显规律。 实际上从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一”:在趋势中,连接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从这个定理中你就能想到那个c是不是一定存在是要打问号的。 当我们讨论一个对象时,首先要确定这个对象是存在的,如果不一定存在,那还讨论个屁啊。 举三个例子,大家不妨看看2319,2661,昨天2944的情况,两个底部和这个小级别顶部存在c吗?都不存在,都是小转大,所以,关于c,只存在于那种最标准的走势中,在股指期货时代,这个c,已变成越来越遥远的传说。这样,第一买卖点和c根本就是不搭界的东东,不要把c的情况分类用到第一买卖点中,因为c可能是不存在的。 看看缠师对于第一买卖点的规定:男上位最后一吻后出现的背驰式下跌构成。这个定义是从均线系统给出的。学缠学的学生们,好像对于均线系统都不太感冒,比方画图时基本都是用裸K图,包括我在内,显得自己多么牛逼。实际上我告诉各位,所有的技术指标中,最最厉害的是什么,就是均线系统,几乎各种技术指标什么 MACD,KDJ,RSI,BAIS,BOLL,WR,等等,都是从均线系统派生出来的,再告诉各位一个秘密,就是几乎所有学禅的的学生私下里都用均线,特别是当级别判断发生混乱时。如果他不用,那他或者就是超级绝顶的大高手【非学缠的】,全国不超过10个人,或者就是学禅学傻了,是个真正的sb,因为到现在为止,学缠论的学生中,没有一个出师的,没有一个钢铁战士【包括我在内】,缠师说希望全国将来会出现5个,她就满足了,现在是一个也没有,

高手图解缠论(一个文档搞定缠论)-最全的缠论精华资料

缠论之花将在市场中永远绽放 如果你看懂了。你有福了。如果你看不懂。那就挑灯夜战继续学习吧。 当该股走到0时,c和b比较发生背驰。从macd指标可以明确判断。我们看到黄白线的不创新高以及红柱子面积缩小。当然我们还可以考察c的内部结构,利用区间套。精确定位。准确打击。实际上当时c 的内部是一个1分钟的盘整背驰。区间套就是多级别共振。 0点的确认宣告了一个标准的a+A+b+B+c 上涨走势类型的完美。0点就是两个走势类型的分解点。这是必然的。0点后的走势就是盘整或者下跌了。这一点一定要明确。 当行情发展到1时01段内部一个1分钟盘整背驰确认1的低点的成立。可以用1分图的背驰点去看。不会有问题的。 当行情走到2时,由于12段内部盘整背驰。确认了2的高点。2点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没有创0点的高点,实际上是形成了高一级别的第二类卖点。{低一级别的第二类卖点存在于01段内的中枢里。}2点的完美将01段内的小中枢扩展为大一点的中枢。这就为23段的出现埋下了伏笔。根据走势终完美。01段的背驰段就是23段的走出是必然的。这点是必须明确的。 3点的确认。就是01 12 23 段构筑的中枢的盘整背驰。加上23段内部的盘整背驰。精确打击没有问题。 3点的意义。就是如果它没有进入前中枢B 里。将构成前中枢B的三买。事实上它已经刺穿B中枢,三买没有了。同时确认了前上涨走势类型的结束。看到这里。你可以联想到什么那?我来告诉你。 缠论里关于线段是否走完的标准就是要被另外一个线段破坏。你现在看到的就是,一个走势类型是否完成。必然是被另外一个走势类型破坏。就像线段破坏线段一样。走势破坏走势。0到3 的盘整完美走势类型,由于没有形成中枢B的第三类买点。就确认了前走势的结束。 4点的背驰。是由段内背驰造成。如果看一分图,不难把握。4点的意义。就是将下跌以来的中枢。进行了第三次的扩张。使得随后的45段的下跌有了判断标准。比较01段和45段

转 背驰问题背了又背和第三类买点的关系图解

遇到背了又背的问题和第三类买点的关系图解【在这张图例里说明补充一点,刚走出c1,如果c1这一段和b段去比较,力度已经超过b的 补充说明: 很多刚走出c1,就去和b比较力度,看看似乎力度小于b,结果c2回抽出三买后继续原趋势,而未回到中枢里来,于是惊呼“背了又背”。其实,不存在背了又背的事情。如果包含三买点的完整c段的力度小于b段,那么就一定至少回到前中枢的gg或dd。 所以走出c1的时候,不但和b段比较力度(主要是看是否这一段就已经超过b段力度,这样的话,就安心持股),还要和中枢里最近的同方向的一段去比较力度(盘整背驰的角度),看看是否盘背,是否有出三买点的可能。 有几种情况,但大原则是看是否出三买点为准。而不同的情况,是出现三买点而形成完成c段,还是回到中枢,仅仅是中枢震荡的概率不太一样。 1,c1>b,c1<最近一个同向段.这种情况下,以和同向段的比较为参考,看看线段盘背后是直接回中枢还是出三买点,如果出三买点,那么后面形成的完整c段和b段形成背驰可能性就几乎没有了。 2,c1最近一个同向段.这种情况下,出三买点的概率要大大高于第一种情况,因为c1和最近一个同向段之间并未产生盘背,后面很可能一个线段类的上涨或下跌的走势,也就是说,随着后面几个线段的生长,很可能后面的走势力度会超过b段,当下先等同向线段间出现盘背再说。 3,c1>b,c1>最近一个同向段.这种情况下,是最有力度一种走势,后面出现三买点而形成完整c段的概率是最大的,反过来说,回到中枢形成震荡的概率也是最小的。 4,c1

MACD背驰---学会这一招足以笑傲股市

MACD背驰---学会这一招足以笑傲股市 熊市猎人 2016-03-11 09:21:48阅读数:13200作者:缠鹰 前言:市场到底有没有确定性的获利机会,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个机会在哪里,恐怕来到这个市场的每一个人都在苦苦追索,有的人只靠赌博的方法来做证券,那么结局在进来的时候就注定了,早晚会输得一无所有,至于怎么死、多久才能死都是小问题了;有的人以为这里赚钱很容易,偶尔的小有所得便开始飘飘然,以为自己很聪明,便开始加注,即使再赚,也不过是养肥了的一只羔羊,早晚被人一刀杀死,死后才明白自己不过是处在这个市场食物链的最下端;有的人赚了不知道为什么,赔了不知道为什么,整个是一头猪,每天为那些看不懂的波动操心,只知道今天涨了明天跌了,来这市场就等于进了炼狱,从来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寻找的,我们要寻找的,就是确定性的获利机会,介入条件满足了就进入,退出条件出现了就跑路,只需要机械的操作,不需要聪明和赌博,这就是本文的终极意思:抛弃贪婪和恐惧,在条件出现时立刻决定进出,看完这篇帖子以后,你要觉得你可以做到,那么恭喜你,以后这个市场将是你的娱乐场,做不到的话,就请放弃吧,这里很危险,还是去街头摆小摊安全,毕竟城管现在打人也不敢往死里打了。 \ 指标概论:所有的指标都围绕量、价、时这三个东西做文章,那些热衷指标,花费好几万买各种软件各种指标的,其实都是废物,经典的指标都没研究明白,搞那些花里胡哨稀奇古怪的唬人玩意,纯粹脑子进水,这个市场没有一个指标能高过经典的MACD/MA/KDJ/BOLL,把这些指标的周期变化一下、显示位置变一下、或者把上面的指标综合一下、画出的的图形再加上明确的买卖跟加箭头啥的,就能唬到一大批傻瓜,还有一家卖软件的更逗,在图上不显示卖买,显示SB,不就是一个明摆的傻B吗,呵呵。 指标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会产生同样的效用,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找出它的最有效时间并加以利用。 进入正题:1、操作的级别问题:这里很多人都是做权证出身的,对小周期的K线图并不陌生,说大

缠论的不完美之二---第三买卖点的终极完美 作者:趋势背驰

第三买卖点的终极完美??作者:趋势背驰 2012-05-14 | 阅:29 转:1 | 分享 第三买卖点的终极完美作者:趋势背驰 (2011-07-28 12:24:02) 转载▼ 标签: 杂谈 今天大盘一路高歌,本人目前持有老婆东方电气,成本已下降到29元左右,目前已营利20%多,上周4,本人说买了个汽车股,是上海汽车,今天公告说要注入资产,今天停牌,此外,还有少量的150019,账户里就剩下几百元现金。闲来没事,说说股票技术。 前面本人写了一篇文章,叫缠论的自相矛盾1,见下面的链接, 缠论的自相矛盾12010-12-16 招来一片骂声,不过,理论是为操作服务的,股市里,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操作,因此,关于自己在学习缠论中发现的矛盾和不完美之处,仍会冒着敌人的骂声前进,并且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正如马克思理论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大卫李嘉图、欧文

等人的理论超越一样,如果我们始终墨守成规,仅仅把缠论停留在2008年10月的水平,我想,那也是缠师不愿看到的,前面的文章叫缠论的自相矛盾1,这个名称太刺耳了,也不准确,以后,这个系列就叫缠论的不完美系列,学习继承是为了发展,而发展更会促进理论的继承,本人再次说明,本人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承认是缠师的学生,是缠论彻底改变了我的股市技术分析观,我想,如果缠师在世,他见到我如此,也一定会拍着我的头说:“你小子,胆儿不小啊,不过,还行!” 现在,我们再详细讨论第三买卖点定理,之所以讨论这个买卖点,因为第一买卖点就是趋势背驰的转折点,第二买卖点就是第一买卖点后次级别回拉的第二段的结束点,都是很容易把握的,唯独这个第三买卖点,特别难把握,放量突破了,追不上了,大幅拉高后,再出现时,买入,又疲软了。可是,缠师在一篇文章中,又提到散户的最好的操作模式就是寻找第三买卖点操作,因此,必须对第三买卖点究根穷源。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一”:在趋势中,连接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 第三类买卖点定理: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试,其低点不跌破 ZG,则构成第三类买点;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

缠论图解108课案例配图

缠论图解108课案例配图 花了两天时间把图表制出来,一方面自己也加深了学习的印象,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对学缠的朋友有一点帮助。

缠论第一高手缠论完美教程缠论图解 缠论第一高手缠论完美教程缠论图解 没事整理一下思路,复习复习缠论,做个图解。 开宗明义,缠论的价值在于对图形的完全分解,这点首先要确信,这个分类定义是“走势必完美”的基础。咱们换个说法,没有气血阴阳,一二三什么的,就是直线图形,主要是简要基本概念,细节就不说了,直接上图。 打开K线图,譬如5分钟图,我们把看到的图形简化成下面图中左侧图形的形式,这样就只有向上的线和向下的线。这上下就好比指月的手指,而后面的各种定义也就是更加具体的方法而已。至于如何进行简化当然有详细的方法,具体请参考缠论相关章节,我这里的一条线就是缠论中所说的一个线段,线段里面还有笔,自己辛苦点去看吧。

我们给图形上色后变成下面图中右侧图形,从图形右侧的彩色部分开始,两条红色的线段明显是向上的线段,中间夹了一根向下的蓝色线段。 1、级别 这里开始给出基本的定义,因为缠论的基本是有级别的递归定义,所以一定要首先明确级别的概念,下面的几张图分别是在不同级别观察到的结果,中间是我们的操作级别,左侧是次一级别,右侧是高一级别。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有不同的级别,但是图形的基本组成还是一样:只有有向上和向下两种线段。次一级别的图形规整后形成我们操作级别的图形,在进一步规整后形成高一级别的图形。好比用4倍,2倍和1倍放大镜在观察一样。 2、中枢 上和下的基础定义明白之后,就是另一个重要的概念,中枢。下图中右侧图形的黄色方框就是一个中枢,如果我们当前的观察级别是5分钟图,则3条5分钟线段重叠的部分就形成一个中枢,这个中枢的级别是5分钟级别。缠论的基本判断都需要围绕中枢展开,所以什么是中枢以及中枢如何形成,改变,中枢的意义必须明确。 3、趋势 下图的右侧图形表明是在一个中枢之后,有一个向上的线段脱离中枢,又有一个向下线段回试并没有回到中枢,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中枢。这种在同一个方向,两个中枢依次排列并不重叠的走势结

缠中说禅-:背驰整理

背驰,背道而驰,无道就没有背驰,这就是所谓,无趋势无背驰,那么是否可以反推一个结论:无背驰,无反趋势。实际经验中,确实如此。 关于MACD辅助背驰判断,缠的评价很高,认为如果能够熟练,基本可以对付95%以上的情况,此外又方便又简单,再结合几何的方法判断,基本十有十中。 我建议大家都做为缠论的原教旨主义者,就是完全按缠论原文来学习来使用,原汁原味,至于推陈出新,那是以后你成了大师以后的事情。 今天整理如下,收获很大,关于实际的体会和经验,将另文作为下篇,我也要在下周的实操中继续体会。 (1---21等为缠的原文,括号内为本博碎语,所谓碎语闲话,当然可以不计较的): 1、先区分趋势和盘整,再搞清楚背驰和盘整背驰。 (博主:小学毕业的必须,一句话,必须的,必须必,呵呵) 2、盘整背驰的三种情况要搞清楚,盘整背驰出来不一定有大幅下跌,否则怎么有第三类买点的构成。而趋势中产生的背驰,一定至少要跌回B段中,这就可以预先知道最少的跌幅。 (博主:不清楚这一点,就会操作中搞糊涂,到底做短差,还是做波

段。) 3、背驰的回跌力度,和级别很有关系,如日线的上涨段出现背驰,MACD刚创新高,MACD刚出红柱子,即使5分钟出现背驰,那么力度也有限,只可以做做短差,甚至可以不管,而日线走势的最终阶段,特别是上涨的延伸段,1个1分钟的背驰也可能引发暴跌,所以这一点必须多级别综合的来考虑,决不能一看背驰就等跌50%. (博主:很多错卖就是不清楚如此。) 4、背驰出货都是上涨中出的,一路涨一路出。什么时候开始出?除了两段趋势之间的力度,还要看第二段内部的背驰,特别两端趋势之间是一个狭窄的平台整理,为什么?因为调整有交替关系,一个平台整理后,下一个调整往往是快跌型的,因此必须要配合第二个趋势的内部背驰看,这个背驰在1分钟或5分钟图上都太明显,根本不用等到下跌时才发现。 (博主:区间套,盘跌调整和急跌调整交替的模式要注意) 5、背驰只可能出现一次,怎么可能一次又一次。你认为的一次又一次的,根本就不是本ID所说的背驰,注意,背驰是两个同级别趋势之间对比产生的。先把什么是背驰搞清楚。 (博主:汗,最早很疑惑就是这个背了又背)

2B法则画图与背离详细图解

2B法则画图与背离详细图解 一、2B法则 (一)2B法则的定义 上升趋势中,如果价格已经穿越或者非常接近先前的高(或低)点而未能持续挺升,稍后又反转回来,则趋势很可能已经发生变化。 2B法则本质是123法则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对123法则的“2”的补充,即:处理新高突破与否的一种方法。新高突破了,但未能延续,那便可能是2b。新高强势突破,那才是真的突破,那就是新的趋势诞生了。图123法则(图片来自网络) (二)2B法则的缺憾 1、2B法则只是描述了“价格创新高后又反转回来,趋势很可能已经发生变化”这种现象,但对于趋势反转的内部原因,却没有说明。

2、入场时机比较晚,需要等“价格创新高而后又反转回来”才能入场。如果创新高的幅度比较大呢,等价格反转回来,已经走了很大一段距离了,错失了一大段利润。 二、背离 (一)背离的定义 如果K线上涨,高点一个比一个高,均线也是一波一波向上排列的,而指标却是向下的,即一波一波向下走,高点一个比一个低,这就说K线与指标背离了,叫“顶背离”; 如果K线下跌,低点一个比一个低,均线也是一波一波向下排列的,而指标却是向上的,即一波一波向上走,低点一个比一个高,这就说股价与指标背离了,叫“底背离”。 “顶背离”预示着上涨行情将结束,“底背离”预示着下跌行情将结束。 (二)背离的缺憾 背离的定义很明确,但同样只描述了现象,对于趋势反转背

后的原因没有提及。

三、神奇的N字 (一)什么是N字结构 市场K线的走势千变万化,但不管怎么走,都可以分解为最基本的结构:正N字和倒N字。对于N字结构来说,入场买点只有两种:反转买点A、回调买点C。 注意: 1、这里不存在所谓的突破买点D(即价格突破B创新高时的做多点D、价格突破B创新低时的做空点D),所以也就不存在真、假突破的识别、判断这类问题。 2、反转买点A在某些情况下,在指标上表现为形态背离,可以变相看作指标的回调买点C。即:反转买点、回调买点都可归为回调买点。做交易就要选择回调买点C。 为了方便理解,以波浪理论做个简单的演示(大家不用太当真?):一根红线横切,就可以把波浪理论的8浪看做:上升趋势,进两步、退一步(

MACD背驰

MACD背驰 ——这一招足以骄傲股市 市场到底有没有确定性的获利机会,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要寻找的,就是确定性的获利机会,介入条件满足了就进入,退出条件出现了就跑路,只需要机械的操作,不需要聪明和赌博,这就是本文的终极意思。

一、macd战法 必须弄清楚的几个概念 1)背驰的概念:价格创新高新低,而macd指标DIF不创新高新低,同时macd后一段所形成的面积小于前一段,这两个同时满足就是标准的背驰,只满足一个也背驰也成立。 2)背驰的分类:趋势背驰、盘整背驰、段内背驰 a、趋势背驰:一个什么样的走势才称为趋势,如果用波浪理论的有关浪型来解释,那么就是1、3、5、7、9浪是趋势,这样从底部起来的第一次拉升的第一浪末端就定义为该趋势背驰的第一比较原点,这样依次命名每次盘整过后的拉升分别为第二、第三、第四原点。。。。。一个趋势要形成下去,则后面的每次拉升macd指标都不能和前一个原点发生背驰(比如第三要和第二个原点比较,第四要和第三个比较),否则趋势将终止。 b、盘整背驰:类似波浪理论的2、4调整浪,这些背驰制造的利润比较小,尽量不参与,但是一个周线级别的盘整背驰也会产生足够多的利润,主要看级别。 c、段内背驰:大家做权证都有感受,一次直线拉升末端,涨

速变慢,不下狠心秒杀主力的就被主力秒杀,有的跌得少了,再次拉升就庆幸幸亏没出来,有的被庄家秒了,直线跳水了就开始鬼哭狼嚎,到手的鸭子飞飞喽,其实明白了,这就叫做段内背驰,如果我们用飞狐的分笔来看macd,一定在那个末端发生了背驰,这就是用小级别观察大级别的问题,如果你做5分钟或者以上级别的,可以动手,也可以舍弃这一段利润,因为这是可以忍受的,级别,还是级别,所以做权证一样也要有战法,否则就是无头苍蝇,杂乱无章的操作不会给你带来轻松和愉快,输就要输得明明白白,赢就要赢得理直气壮。 找一些图例说明这三个背驰

缠论技术15——判断走势类型的完成及背驰-转折浅析

缠论技术15——判断走势类型的完成及背驰-转折浅析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没有走完的情况下,如何判断“不跌破第一段低点”呢?其本质就是:如何判断一个走势类型完成了? 这是技术分析里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例如,一旦判断知道了“下跌”的结束,就知道随后必须要面对的是“盘整”与“上涨”,而后两种走势,对于多头来说,都必然产生利润,唯一区别,就是大小与快慢的问题。这里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难点在于“走势类型的延伸”。 例如一个盘整,三个重叠的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后,盘整就可以随时完成,也就是说,只要三个重叠的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走出来后,盘整随时结束都是完美的,但这可以不结束,可以不断延伸下去,不断围绕这中枢上上下下地延伸下去直到无穷都是可以的。 同样,面对趋势,形成两个依次同向的中枢后,任何趋势都可以随时结束而完美,但也可以不断地延伸下去,形成更多的中枢。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太常见了,如果这趋势是向上的,会不断上涨,很多人抓不住牛股,经常在第一个中枢时就被震下马,最主要就是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反之,对于下跌的延伸,是所有抄底者的噩梦。逃顶、抄底为何难?归根结底就是这“走势类型的延伸”闹的。 如何判别“走势类型延伸”是否结束?这里,必须首先搞清楚,“走势类型延伸”的实质是什么?对于趋势来说,其“延伸”就在于同级别的同向“中枢”不断产生;而对于盘整来说,其“延伸”就在于不能产生新的“中枢”。由于“走势类型延伸”意味着当下的“走势类型”随时可以完成,因此相应的“类型”必然是确定的,因此“走势类型延伸”是否结束的判断关键就在于是否产生新的“中枢”。此外,由于趋势至少包含两个“中枢”,而盘整只有一个,因此趋势与盘整的判别关键也就在于是否产生新的“中枢”。

缠论中枢图解

缠论中枢图解 缠论中枢是缠理论的一个大问题。特别是中枢的扩张与扩展都被其他的缠论学长搞复杂了。俺说俺对扩张。扩展问题理解的是即简单又完美。可能又会遭到有些人攻击了。今天俺就再用图讲讲。如果你看了俺的讲解。3分钟内。还不明白什么是扩张。扩展。就算俺是夸口了。 一般情况下。当走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因为不可能一直是小级别的走势。就有了在级别上升级的要求。比如说一个上涨走势。开始是个一分钟级别的。但这个上涨不可能是这个一分钟级别一直走到最后。这中间就有了中枢级别升级的要求了。这个中枢级别升级的形式会是什么那?总共有三种。俺保证没有第四种。 那就是扩张扩展延伸。下面分别用图示来说明。 上图是扩张走势的标准理论图。我们看到当走到4点时。震荡三段构筑1 4中枢。随后4 5段向上离开中枢。5点背驰。但5点离开1 4中枢的幅度并不大。这时候就应该考虑扩张

走势的问题了。随后的下来。6点背驰。跌破了3点但没有跌破1点。就是破了中枢的震荡高点但没有跌破中枢。这个6点就是三买点。我把它定义为扩张性三买。它保证的6 7段的升幅。这个6 7段就有了扩张走势的操作意义。这是缠论保证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遇到这种走势。就这样操作即可。如果是日线级别的扩张走势。操作意义就大了。我们看到。8点背驰。构筑了第二个中枢。这样。这两个中枢互相不重叠。但震荡的高低点有重合。随后8点开始上涨。离开中枢。背驰后一个下来到10点背驰。这个背驰点就是这个扩张中枢的三买点。这个三买点确认扩张成功。就是1 4中枢在级别上完成了升级。这个扩张中枢的区间是1到8.注意。从1点开始构筑中枢开始到10点确认中枢升级。总共有九段。就是有九个小的走势类型。 上图是扩展走势的标准理论图。我们看到8点前的走势和扩张走势一样。所以对它的判断和操作都一样。这里不重复。我们看到8点背驰后。一个小走势到9点就背驰了。这个9点并没有突破上面的中枢区间。然后一个下来到10点背驰。这个10点已经突破下面中枢高点。这样。就确认了扩张失败。扩展成功。就是1 4中枢完成了级别上的升级。中枢区间是1到10.注意。从1点开始构筑中枢到10点确认扩展成功。总共走了九段。

缠论精典解析(级别与分解)

缠论精典解析(级别与分解) 标签:转贴2010-04-10 15:45 1、中间的紫框所在的位置是由三个小蓝框中的三个小盘整重叠区间扩展而来,我们完全可以不去探讨这样设定的扩展是否符合定义,只要知道这的确是个价格相对密集的交集区间就行了,那就可以以这个紫框为参照判断两边的走势类型力度,这就是蓝箭头1和2的比较了。这里要注意蓝箭头2没完全走出来前是要选择蓝箭头1中的部分相应段进行比较的,这样比较的级别才能对应,力度对比也能有保障。 2、当蓝箭头2破坏与蓝箭头1比较的背驰段时,用红2作为枢纽比较红1和发展中的红3之间的力度就比较合理了,这时也不用拘泥于红2这段的级别问题,就把它当作一个两段走势类型之间的连接就行了。 缠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没有趋势,没有背驰”,这不只是说只有趋势才有背驰的意思,而是强调必需找到两段可比较的走势类型才能比较它们之间的力度是否有背驰。设定中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你以此为中心找到两段可比较力度的走势类型。以五分钟走势类型为操作级别的为什么尽量避免参与五分钟中枢的震荡,因为在你的操作级别前提下,五分中枢震荡找不到可比较力度的两段走势类型。当然,在熟练的操作中,操作级别不是死板的,而应该富有层次和变

化,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补充一个走势类型力度比较连接定律:连接两段可比较力度的走势类型的可以是任何级别的走势类型。 好的分解是什么?好的分解就是能转化为买卖点的分解,然后你再根据这些买卖点去选择实际的操作点。级别对应不是简单地相等。一段走势的结构越复杂,级别往往越大,力度就越弱,弱到背驰就级别扩展了。反之就是结构越简单,住住级别越小,力度越大,跳空的级别最小,力度就最大。所以力度参照段(前段)和操作段(后段)的级别对应关系是:后段级别等于或大于前段级别才有比较的意义,如果后段级别暂时小于前段级别,那就找前段的一部分作相应级别的比较,或者另找更合理的连接。 设定中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你以此为中心找到两段可比较力度的走势类型。以五分钟走势类型为操作级别的为什么尽量避免参与五分钟中枢的震荡,因为在你的操作级别前提下,五分中枢震荡找不到可比较力度的两段走势类型。" 级别才是缠论中的定海神针 一、级别是走势生长自然产生的东西,和时间无关。这和趋势理论中基本趋势、大趋势和小趋势以及波浪理论中的大浪套小浪是一个道理,描述的是一种事实。 而在缠论中要想不被缠晕,首先就要确定你的操作级别。

大尉解缠论盘整背驰用法

大尉的博客 盘整背驰的精确定义和三种扩展应用 盘整背驰,开始缠师解说的时候,是连续三段走势,比如上下上,前后两个上之间的比较,换句话说,盘整背驰的级别是当前走势的次级别。而其后,在实际操作中,又给出了一系列盘整背驰的扩展应用,我归纳了下,有三种(以下全部以12345五段向上走势,234形成中枢来解说): 一、12345,234为中枢,1、5为中枢两端的同向走势,5比1高时,可以用类似盘整背驰的方法来比较,缠师将中枢形容为星球,两端的走势因为星球的引力,会有一个回拉的作用,所以可以比较。这个就是欺世盗名的井论的原型。 二、123456,234为中枢,1、6为中枢两端的反向走势,照样可以比较盘整背驰,但是只能在走势结束时通过反向的MACD柱子面积来比较中枢对其的回拉力度,此时黄白线无用。 三、1-11,其中2-10扩展成上一级别中枢,站在上一级别比较1和11,当11走出三段时,形成本级别走势,再和1比较。参考二,反向的也可以比较。

以上都是盘整背驰最精确的定义和高级应用,实战价值非常大。 背驰判断的误区 针对某人质疑的解释: 对任何人的理论都不要轻易相信,而要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和摸索,加以验证。 1、所谓大井小井什么的,是我就你们的方便才这样表述的,本质上就是盘背,这个我已经说到想吐了,不解释。 2、我对缠论的理解之透,是数一数二的。对挂羊头卖狗肉的井论,我怎么可能分不清大小井呢?在本级别用线段画出的中枢,去比较前后段的力度,通常我们是看本级别MACD黄白线和柱子面积。但是经本人长期实践发现,黄白线的高低当本级别与高级别出现不一致时,必须以高级别为准。你在5F上看,第三段大于第一段,可是到15F、30F上去看,背驰很明显。为什么要以上一级别为准,不仅是我长期实践的总结,也是有理论依据的,但是此刻不想说太多,自己多操作个股验证去吧。 P.S.作手说是以本级别黄白线为准,我说是以高级别,哪个正确,自己去验证100只个股再来质疑不迟,至于理论依据以后再说,今天累了,先给结论。 尊重完全分类 出现变化,盘中接回部分筹码,走一步看一步 收盘了,继续写,把晚上准备写的东西一并放上来吧。 首先解答前一篇文章的问题。 2月6日2341.32附近出局规避风险是绝对没有做错的,理由如下: 1、5F盘整背驰完美,并且其后的回调力度会比较大,至于为什么,主要在于契形反弹这种结构,不太清楚的可以百度。但这只是其中一个理由,更重要的理由和盘整背驰级别有关,这个暂时不展开说,否则就没完没了了,以后再写吧。

缠论中最缠人的瓶颈问题梳理

缠论中最缠人的瓶颈问题梳理 在学习与应用缠论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释的、看似不规范不合理的、难以分解的走势,以及一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技术概念,这时,我们就会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质疑,百思不得其解,以至于有的人误判,在解盘时胡编乱凑、自圆其说。 这时,需要考量的不是你已经学了多少,而是你还有多少没有真正的理解透彻。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解决了我们学习的瓶颈。其实这些问题在缠论原文或回复中都有论述,只是由于我们没有理解透彻,导致一根筋的思维,而引发我们的混乱。以前的学长们在这些问题上没有进行过梳理,我个人觉得很有必要,因为这些问题也在实际走势分析时影响了自己,所以罗列以下问题。 问题如下: 1、同级别分解后的两个相邻连接点之间完全可以只有一段。 2、盘整走势中有一种背驰是不创新高新低的背驰。 3、有时不符合区间套的买卖点也会引发转折。 4、级别是可以小转大的。 5、第三买点后不一定就是上涨延续。 6、走势是有多义性的。 7、其他的问题,以后随着学习和运用,随时做补充。 1、同级别分解后的两个相邻连接点之间完全可以只有一段。因为同级别分解连接点通常就是按照走势的最高最低来划分的,但是在中枢的扩展、盘整震荡中,会出现中枢的某个次级,例如5分钟中枢的次级别,也就是1分钟走势只有一根线段,让走势显得极为不规范,其实也是合理的。因为这根不够1分钟级别的线段,总是能与左边或者右边的线段组合成至少3段。经过这样处理后的走势,都可以唯一地分解为上下交替的同级别级别走势的连接,形成一条延续不断、首尾相连的折线。 这就解释了一些奇怪的走势划分问题。 上述解释的理论依据是缠师原文中的论述:就是在中枢的震荡中。围绕中枢的震荡,不一定都是次级别的,例如,一个日线中枢,围绕他的震荡,完全可以是30分钟以下的任意级别,甚至是一个跳空缺口,例如有些股票,完全可以今天一字涨停,明天一字跌停,跳来跳去的。一般这种走势,一般人看着就晕了。但如果明白走势连接的结合性,就知道,无论怎么跳,最终都要形成更大级别不应该对走势进行任何的预测,但所有已走出来的走势,却可以根据级别与结合律等随意组合,无论任何组合,在该组合下,都必然符合本ID的理论,

MACD背离图解

如何判断MACD的背离(图文) MACD精华: MACD的精华就8个字:买小卖小,缩头缩脚。小指的是,红绿柱的堆而言,缩头缩脚是指红绿柱的长短而言。当股价一波比一波高时,反而红柱的堆,一堆比一堆小,证明产生了顶背离现象,应该及时卖出;当股价一波比一波低时,反而绿柱的堆一堆比一堆小,证明产生了底背离,应该买进。买点在绿堆小时,一根比一根短买进,也就是说缩脚时买进。当红堆小时,红柱一根比一根短时,叫缩头,卖出。 这里的“大”和“小”是指MACD中的大绿柱,小绿柱,和大红柱,小红柱。 技术指标的用法不外乎三种: 协同--股价与指标同步; 交叉--长,短线金叉与死叉; 背离--股价与指标不一至,股价趋势向上,指标反而走平或向下了,股价趋势向下,指标反而向上或平。 MACD顶背离为: 股价经过一段上涨,MACD的顶背离是指股价与前面的高股价平或高(宏观地看,粗看,看股价趋势)MACD指标中的DIFF不与价同步向上反而低或平了(细看,比数值大小这样才有可操作性),在cdl指标中就是DIFF由红翻绿了。价是看趋势,不是一定要按什么最高,最低,收盘价,是看一个大概样子,而下面的DIFF是要和前面的峰比大小的,所以要精确。 发挥用法就是不看上面价,只看MACD的DIFF的最高点,只要这个新出来的高峰没有前高就算是背离了,一般往下至少有15%的跌幅。 这里要说明的就是教科书上所说的MACD背离是股价与MACD指标中的MACD比,而我这里的是股价与MACD指标的DIFF比。 例图中E40为EXPMA40,E10为EXPMA10,3MA为3日均线。

反过来,就是MACD底背离了。股价创新低,DIFF不再创新低(前面应有一个最低点),这个次低点的后一天就是底背离点,要注意:这个次低点是由后一天涨而形成的,底背离点是一个进货参考点。 发挥用法就是不看上面的股价只看DIFF,不再创新低了造成这次低点的那天就是底背离点。

缠论本质及其区间套

缠论本质及其区间套操作 缠论之所以伟大,在于发现了股市是一个吻合于自然、社会等复杂系统普适的描述性的几何模型,即通过自同构性结构的自组和级别间的扩展自组递归函数。而缠论的应用,在于对这个天然而严密的数学系统的熟练和把握,也就是用动力和形态相结合的方法,找到这 个递归函数不同级别间的节点。 那么,什么又是递归函数呢? 在数学上,关于递归函数的定义如下:对于某一函数f(x),其定义域是集合A,那么若对于A集合中的某一个值X0,其函数值f(x0)由f(f(x0))决定,那么就称f(x)为递归函数。 在编程语言中,把直接或间接地调用自身的函数称为递归函数。函数的构建通常需要一个函数或者一个过程来完成。 一个含直接或间接调用本函数语句的函数被称之为递归函数,它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在每一次调用自己时,必须是(在某种意义上)更接近于解; 2)必须有一个终止处理或计算的准则。 那么我们再来看缠论中的递归函数的意义。 走势是以中枢为基本单元,通过级别联立构成立体的、层次分明的系统。 相邻级别间,遵循同一个递归的标准,即:本级别中枢为次级别三个走势类型的重叠。 级别的界定:通常我们所使用的1-5-30-60-日-周……级别界定方式,只是为了看盘方便而使用而已,并非是天然生长的级别。 那么,如何去选择初始分析级别(即通常所言的最低级别)?这是个令大多数缠论学习者迷惑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如果理解了上述的递归函数构建的终止(若递推叫起始)原则,就不存在了。为了直观的、容易的理解一些,还是来具体说说。 初始级别,即递归函数的起始点。 首先初始级别是取出来的。初始中枢,是所选最低级别三个线段重合部分。 线段只跟最低级别有关。如果你在某级别定义线段,那么就认定它是最低级别了,为避免混淆,我们称之为初始级别。线段,被人为认定为初始级别的次级别走势类型。 而分型,笔,都是线段构建的条件,分型只跟笔发生直接关系,笔只跟线段发生直接关系。比如你选择5F为初始级别,那么5F的线段,即认定为次级别走势类型,不管它是否 符合1F的实际走势类型。同理,比如你选择30F为初始级别,那么30F的线段,即认定为次级别走势类型,不管它是否符合5F的实际走势类型,而图上可以看到的1F基本就不用 考察了。即是说,当你选定了某个级别作为分析的初始级别以后,其次级别以下的波 动就可以全部忽略掉了。 而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为了兼顾精确与简便,选操作级别为初始级别,用次级别确定精度,高一级别观察中期方向,高二级别观察长期方向。 初始级别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几个条件:技术熟练度、投机性质、看盘时间、资金量、标的活跃度、方便性等。 精度的选择,除了跟操作级别相关联外,还需要考虑本期计划交易量,标的交易量可承受范围。 区间套是精度逐级确定的方法。区间套操作的终极意义是追踪节点。从高到低一级级背驰下去,一直追踪到某一单成交为止。这个概念就好比在某个区域搜索一个人,先去定哪个区,然后哪栋楼,然后哪间房,然后哪个座位。 方法1:运用了“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