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化食品的检验方法-膨化食品卫生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膨化食品标准
膨化食品是一种经过高温高压处理后,使食品内部产生气泡而变得蓬松的食品。
膨化食品的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由于其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来规范膨化食品的生产和销售。
膨化食品的原材料应该符合国家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不能使用过期、变质或者有害物质超标的原材料。
其次,膨化食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压力,以确保膨化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除了生产过程中的要求,膨化食品在销售和使用过程中也需要遵守一些标准。
首先,膨化食品的包装应该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不能使用劣质包装材料。
其次,膨化食品的标签应该清晰明了,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营养成分等信息。
最后,膨化食品的销售和使用应该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进行虚假宣传或者违法销售。
膨化食品作为一种受欢迎的零食,其生产和销售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膨化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膨化食品时也需要注意选择正规渠道和品牌,以保证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膨化食品包括以谷物、豆类、薯类等为主要原料,采用膨化工艺制成的体积明显增大,具有一定膨化度的疏脆食品。
按加工工艺可分为焙烤型、油炸型、直接挤压型、花色型4种类型。
膨化食品的申证单元为1个。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即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2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焙烤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制粉→蒸练→成型→一次干燥→熟成→二次干燥→焙烤→调味→包装。
从半成品加工成品的生产形式的生产流程:焙烤→调味→包装。
2.油炸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制粉→蒸练→成型→干燥→油炸→调味→包装。
从半成品加工成品的生产形式的生产流程:油炸→调味→包装。
3.直接挤压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制粉→混料→挤压膨化→整形→烘焙→调味→包装。
4.花色型工艺流程:参照其坯子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焙烤型、油炸型或挤压型三种),最后加一道上色工序。
(二)关键控制环节。
焙烤型:蒸练、干燥、焙烤。
油炸型:蒸练、干燥、油炸。
直接挤压型:挤压膨化、烘焙。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口感欠松脆:若坯料水分过高,成品膨化效果差,口感容易欠松脆。
2.产品表面出现碳焦现象:焙烤、油炸的温度过高;时间过长。
3.微生物超标,产品内包装车间环境控制不好,容易造成产品微生物污染。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焙烤型、油炸型:原材料仓库,半成品加工车间(包括制粉、蒸练、成型、干燥工序涉及的生产区域),更衣室,配料车间,调料间(用于调味料配合),膨化车间,包装车间(应划分为内包装车间、外包装车间,以能有效隔离为准),成品库。
从半成品(生坯)加工成品的生产形式其生产场所可省略半成品加工车间。
直接挤压型:原材料仓库,更衣室,配料车间,调料间(用于调味料配合),膨化车间,包装车间(应划分为内包装车间、外包装车间,以能有效隔离为准),成品库。
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年2月22日关于加强对食品中铝残留量检验的通知(国质检食监函〔2006〕108号)2005年1月17日关于印发小麦粉等15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修订)的通知(国质检监〔2005〕15号)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膨化食品包括以谷物、豆类、薯类等为主要原料,采用膨化工艺制成的体积明显增大,具有一定膨化度的疏脆食品。
按加工工艺可分为焙烤型、油炸型、直接挤压型、花色型4种类型。
膨化食品的申证单元为1个。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即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2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焙烤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制粉→蒸练→成型→一次干燥→熟成→二次干燥→焙烤→调味→包装。
从半成品加工成品的生产形式的生产流程:焙烤→调味→包装。
2.油炸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制粉→蒸练→成型→干燥→油炸→调味→包装。
从半成品加工成品的生产形式的生产流程:油炸→调味→包装。
3.直接挤压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制粉→混料→挤压膨化→整形→烘焙→调味→包装。
4.花色型工艺流程:参照其坯子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焙烤型、油炸型或挤压型三种),最后加一道上色工序。
(二)关键控制环节。
焙烤型:蒸练、干燥、焙烤。
油炸型:蒸练、干燥、油炸。
直接挤压型:挤压膨化、烘焙。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口感欠松脆:若坯料水分过高,成品膨化效果差,口感容易欠松脆。
2.产品表面出现碳焦现象:焙烤、油炸的温度过高;时间过长。
3.微生物超标,产品内包装车间环境控制不好,容易造成产品微生物污染。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焙烤型、油炸型:原材料仓库,半成品加工车间(包括制粉、蒸练、成型、干燥工序涉及的生产区域),更衣室,配料车间,调料间(用于调味料配合),膨化车间,包装车间(应划分为内包装车间、外包装车间,以能有效隔离为准),成品库。
膨化食品有哪些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比较多,那膨化食品有哪些呢,这些食品也是很多的,例如薯条、薯片都是膨化食品,这些食品在吃的时候,都是要适量选择,不宜吃得太多,这样对身体健康也是没有太多帮助,这类食物含有的脂肪、热量都是比较多,所以在吃的时候,也是要适量选择最佳。
那膨化食品有哪些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在对这样食物了解,也是有着很多方面,在吃的时候,都是能够放心进行选择,不过对购买这类食物前,也是要看好它的营养成分。
★膨化食品有哪些:膨化食品通常以面粉、大米、小米、玉米、土豆、大豆等食物为原料经油炸、加热或微波膨化等工艺处理,成为一种多孔、膨松状的食品,通称膨化食品.膨化食品大体上可分为几类:(1)油炸膨化,如油炸薯片、油炸土豆片等;(2)焙烤膨化,如旺旺雪饼、旺旺仙贝等;(3)挤压膨化,如麦圈、虾条等;(4)压力膨化,如爆米花等。
膨化食品本身来说,它的营养是不全面的,它具有四个高的特点: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然后还有很高的味精含量。
膨化食品通常它的含铅量比较高,主要是这样几个来源,一个是刚才我们提到在加工的过程当中,有些食物的添加剂如膨松剂,另外,还有就是食品在加工过程当中是通过金属管道的,金属管道里面通常会有铅和锡的合金,在高温的情况下,这些铅就会汽化,汽化了以后的铅就会污染这些膨化的食品.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糕点类食品含铅量每公斤不超过0.5毫克,膨化食品也是依据此标准来生产的。
但是膨化食品的消费者多数是儿童,他们对于铅危害的承受能力只是成人剂量的一半,甚至更少。
特别是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铅的吸收量是成人的5倍,但是对于铅的排泄功能比较弱,所以铅特别容易蓄积在儿童体内,造成长期的,慢性的危害,甚至可能会影响终生健康。
通过以上介绍,对膨化食品有哪些呢,也是有着很好了解,因此对这样食物选择上,都是要注意不能随意进行,生活中常见食物比较多,在对人体健康有帮助的水果也是很多,所以在选择的时候,也是要注意不能随意进行选择。
膨化食品添加剂的标准膨化食品添加剂是指在膨化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添加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改善膨化食品的风味、口感、色泽等特征,提高膨化食品的品质与稳定性。
然而,由于膨化食品添加剂涉及到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其使用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一、膨化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根据其功能和用途的不同,膨化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增稠剂、稳定剂、抗氧化剂、发酵剂等。
每种添加剂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使用要求,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规进行使用。
二、膨化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为了确保膨化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相关部门会对其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估。
首先,要对添加剂的毒性进行评估,确保其在规定使用量内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其次,还需要评估添加剂对食品的化学、物理和营养特性的影响,以保证添加剂不会影响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三、膨化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膨化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是指在膨化食品制作过程中,添加剂的使用量、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规定。
例如,某些添加剂的使用量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超过规定的使用量会使食品产生不良反应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一些添加剂只能用于特定类型的膨化食品,不同类型的食品应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添加剂的使用。
四、膨化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要求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膨化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包装上标明其名称、用途、使用量等信息。
消费者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了解到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以便做出购买决策。
同时,生产企业也要保证所使用的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的要求,不得使用未经批准或超标的添加剂。
五、膨化食品添加剂的监控和检测为了确保膨化食品添加剂的合规使用,相关部门会定期对市场上的膨化食品进行监控和检测。
这些检测工作包括对膨化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和种类进行检测,以及对添加剂残留物和代谢产物进行分析。
通过监控和检测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合格的膨化食品,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六、膨化食品添加剂的替代和减量为了降低对膨化食品添加剂的依赖程度,一些生产企业开始研究和开发替代品或减量方案。
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背景介绍膨化食品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使其体积膨胀形成具有特定形状、口感和味道的食品产品。
膨化食品种类繁多,包括膨化谷物、膨化薯类、膨化豆类等。
由于膨化食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为了保障膨化食品的质量安全,需要建立一套审查细则来规范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查工作。
二、审查细则的内容1.生产场所与设备条件:(1)生产场所应符合卫生要求,环境清洁、无异味,防止灰尘、害虫等污染;(2)生产设备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保证操作便利、清洁卫生。
2.原料与辅料:(1)原料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过期、变质、受污染的原料;(2)辅料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得使用添加剂过量或禁用的辅料。
3.生产工艺:(1)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2)控制生产工艺中的时间、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确保产品的外观、口感等质量指标;(3)制定完善的生产记录,追溯产品的生产过程。
4.动态监测:(1)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检测膨化食品的微生物、残留物及重金属等污染物;(2)建立健全的产品抽检制度,对产品进行抽查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5.储存与运输条件:(1)储存场所应符合卫生要求,防潮、防鼠、防火;(2)运输工具应符合相关标准,保持车厢清洁,防止产品受到外界污染。
6.人员培训和健康管理:(1)员工应经过岗前培训,熟悉工艺流程和卫生操作规范;(2)员工应持健康证明,确保身体健康,不患有传染性疾病。
三、审查细则的实施与监督为了确保膨化食品的质量安全,审查细则的实施需要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抽查检验。
一旦发现相关企业违反了审查细则的规定,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责令停产整顿、吊销生产许可证等。
四、结语膨化食品作为一种受欢迎的零食,其生产和销售环节必须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
为了规范膨化食品生产,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制定和实施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非常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细则要求进行审查和监督,才能确保膨化食品的质量安全。
膨化食品车间的洁净度标准
膨化食品车间洁净度标准主要根据卫生标准和生产工艺要求进行制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洁净度标准:
1. 空气洁净度:车间内的空气洁净度要达到100,000级别以上,以保证生产过程中的食品不受污染。
2. 噪声:车间内的噪声应该不高于75分贝,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听力和提高工作效率。
3. 温度和湿度:膨化食品车间的温度通常控制在20℃~26℃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45%~65%。
4. 光照条件:车间内的光线应该足够明亮,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作业,并且不会对食品产生负面影响。
5. 卫生条件:车间内的地面、墙面和天花板应该保持清洁,无污渍,生产器具和设备应该进行消毒并放置到规定位置。
膨化食品车间的洁净度标准还应考虑特定的工艺要求和生产批次等因素,以确保生产出的食品安全无菌。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膨化食品包含以谷物、豆类、薯类等为关键原料, 采取膨化工艺制成体积显著增大, 含有一定膨化度疏脆食品。
按加工工艺可分为焙烤型、油炸型、直接挤压型、花色型4种类型。
膨化食品申证单元为1个。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该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即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使用期为3年, 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201。
二、基础生产步骤及关键控制步骤(一)基础生产步骤。
1.焙烤型膨化食品生产步骤: 制粉→蒸练→成型→一次干燥→熟成→二次干燥→焙烤→调味→包装。
从半成品加工成品生产形式生产步骤: 焙烤→调味→包装。
2.油炸型膨化食品生产步骤: 制粉→蒸练→成型→干燥→油炸→调味→包装。
从半成品加工成品生产形式生产步骤: 油炸→调味→包装。
3.直接挤压型膨化食品生产步骤: 制粉→混料→挤压膨化→整形→烘焙→调味→包装。
4.花色型工艺步骤: 参考其坯子生产工艺步骤(可分为焙烤型、油炸型或挤压型三种), 最终加一道上色工序。
(二)关键控制步骤。
焙烤型: 蒸练、干燥、焙烤。
油炸型: 蒸练、干燥、油炸。
直接挤压型: 挤压膨化、烘焙。
(三)轻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1.口感欠松脆: 若坯料水分过高, 成品膨化效果差, 口感轻易欠松脆。
2.产品表面出现碳焦现象: 焙烤、油炸温度过高; 时间过长。
3.微生物超标, 产品内包装车间环境控制不好, 轻易造成产品微生物污染。
三、必备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焙烤型、油炸型: 原材料仓库, 半成品加工车间(包含制粉、蒸练、成型、干燥工序包含生产区域), 更衣室, 配料车间, 调料间(用于调味料配合), 膨化车间, 包装车间(应划分为内包装车间、外包装车间, 以能有效隔离为准), 成品库。
从半成品(生坯)加工成品生产形式其生产场所可省略半成品加工车间。
直接挤压型: 原材料仓库, 更衣室, 配料车间, 调料间(用于调味料配合), 膨化车间, 包装车间(应划分为内包装车间、外包装车间, 以能有效隔离为准), 成品库。
附件15: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膨化食品包括以谷物、豆类、薯类等为主要原料,采用膨化工艺制成的体积明显增大,具有一定膨化度的疏脆食品。
按加工工艺可分为焙烤型、油炸型、直接挤压型、花色型4种类型。
膨化食品的申证单元为1个。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即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2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焙烤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制粉→蒸练→成型→一次干燥→熟成→二次干燥→焙烤→调味→包装。
从半成品加工成品的生产形式的生产流程:焙烤→调味→包装。
2.油炸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制粉→蒸练→成型→干燥→油炸→调味→包装。
从半成品加工成品的生产形式的生产流程:油炸→调味→包装。
3.直接挤压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制粉→混料→挤压膨化→整形→烘焙→调味→包装。
4.花色型工艺流程:参照其坯子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焙烤型、油炸型或挤压型三种),最后加一道上色工序。
(二)关键控制环节。
焙烤型:蒸练、干燥、焙烤。
油炸型:蒸练、干燥、油炸。
直接挤压型:挤压膨化、烘焙。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口感欠松脆:若坯料水分过高,成品膨化效果差,口感容易欠松脆。
2.产品表面出现碳焦现象:焙烤、油炸的温度过高;时间过长。
3.微生物超标,产品内包装车间环境控制不好,容易造成产品微生物污染。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焙烤型、油炸型:原材料仓库,半成品加工车间(包括制粉、蒸练、成型、干燥工序涉及的生产区域),更衣室,配料车间,调料间(用于调味料配合),膨化车间,包装车间(应划分为内包装车间、外包装车间,以能有效隔离为准),成品库。
从半成品(生坯)加工成品的生产形式其生产场所可省略半成品加工车间。
直接挤压型:原材料仓库,更衣室,配料车间,调料间(用于调味料配合),膨化车间,包装车间(应划分为内包装车间、外包装车间,以能有效隔离为准),成品库。
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3年7月4日,国质检监函[2003]516号)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膨化食品包括所有以谷物、薯类或豆类等为主要原料,经焙烤、油炸或挤压等方式膨化而制成的体积明显增大,具有一定酥松度的食品。
主要分为焙烤型、油炸型、直接挤压型、花色型4类。
如炸薯片、虾条、虾球、米饼等。
膨化食品的申证单元为1个。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即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201。
二、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膨化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具备原料库、生产车间和成品库。
并且要求车间和库房内卫生清洁、无蚊蝇。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焙烤型(1)蒸练机;(2)成型机;(3)干燥机;(4)烘烤机;(5)包装机。
2.油炸型(1)混料机;(2)蒸练机;(3)成型机;(4)干燥机;(5)油炸机;(6)包装机。
3.挤压型(1)混料机;(2)挤压机;(3)成型机;(4)烘烤机;(5)包装机。
4.花色型花色型膨化食品,根据其工艺类型(上色前的工序主要有焙烤型、挤压型、油炸型3种)应当具备焙烤型、油炸型或挤压型所必备的生产设备。
三、产品相关标准膨化食品应当符合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的基本要求,符合QB2353-1998《膨化食品》、GB17401-1998《膨化食品卫生标准》和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
四、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企业生产膨化食品所用的原料、辅料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如使用的原辅材料为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必须选用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产品。
五、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生产膨化食品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必备的产品出厂检验设备:(一)分析天平;(二)无菌室;(三)烘箱;(四)培养箱;(五)灭菌锅。
六、检验项目膨化食品的发证检验、定期监督检验、出厂检验分别按照下列表格中所列出的相应检验项目进行。
膨化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检测摘要:食品安全关乎民生福祉,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膨化食品作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休闲食品,其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文围绕膨化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检测,从有害物质迁移、微生物污染、物理性能、化学稳定性、标签和标识等五个方面,结合2023年最新标准和检测技术,全面阐述了确保膨化食品包装安全的关键环节和措施。
通过系统分析包装材料安全性评估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凸显了加强食品包装安全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指引。
关键词:膨化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安全;检测标准;质量控制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休闲食品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包装材料的安全性也日益受到关注。
包装材料在保护食品、延长货架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则可能对食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023年,一系列食品安全新规的出台,为加强食品包装安全治理指明了方向。
本文将聚焦膨化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检测,剖析其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进展,以期为业界提供有益参考,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1.有害物质迁移检测膨化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检测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其中,有害物质迁移检测是评估包装材料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通过检测包装材料中重金属、塑化剂、残留溶剂等有害物质向膨化食品的迁移量,可以判断这些物质是否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多项食品相关产品新国标,进一步规范了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在检测方法上,化学分析法、色谱法、质谱法等先进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
例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可用于痕量重金属的定量分析,灵敏度可达ppb级别;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可同时对多种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可分析分子量较大、极性较强的有机物。
膨化食品是以谷物、薯类或豆类等为主要原料,采用膨化工艺如焙烤、油炸、微波或挤压等制成体积明显增大的,具有一定膨化度的一种组织酥脆、香味扑鼻、风格各异的休闲食品。
[1]如雪米饼、薯片、虾条、虾片、爆米花、米果等。
[1]膨化食品以其口感鲜美松脆、携带食用方便、原材料适用广泛,口味多变等特点,日益成为消费大众喜爱的食品。
[1]膨化食品是6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型食品,国外又称挤压食品,喷爆食品,轻便食品等。
概念编辑播报说起膨化食品人们马上会想到雪饼、薯片、虾条、鸡条等食品,若让大家给膨化食品下个定义那就是一件困难的事了。
国内营养学界认为膨化食品又称挤压食品、喷爆食品、轻便食品等等,被称为休闲食品中的新秀。
具体讲,膨化食品是以谷物、豆类、薯类、蔬菜等为原料,经膨化设备的加工,制造出品种繁多,外形精巧,营养丰富,酥脆香美的食品。
主要原料膨化食品的生产多以玉米、小麦、全麦、燕麦、大米等各类谷物,荷兰豆、红豆、鹰嘴豆等豆类,以及马铃薯、红薯、紫薯等薯类为主要原料,再添加一定比例的调味料、食用油制作而成。
膨化食品让粗粮也有了精细化的食用方式。
[2]主要特点1.口感好:粮食类产品经膨化后,口感松脆,食味改善,可使粗粮粗硬的组织结构变得容易被接受,口感适宜。
2.有助于消化:原料中的淀粉在膨化过程中很快被糊化,营养成分的保存率和消化率高,有利于营养吸收,另外粮食类含有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消化。
[2]主要分类编辑播报在GB17401-2003《膨化食品卫生标准》中按是否经食用油脂煎炸或经植物油喷洒、浸渍将膨化食品分为两大类:油炸型膨化食品和非油炸型膨化食品。
如薯片、妙脆角、虾片、锅巴等是油炸型膨化食品,而雪米饼、小馒头、爆米花等则是非油炸型膨化食品。
[3]食品利弊编辑播报食品优势营养成分富含蛋白质的植物原料经高温短时间的挤压膨化,蛋白质彻底变性,组织结构变成多孔状,有利于同人体消化酶的接触,从而使蛋白质的利用率和可消化率提升;产品不易产生回生现象。
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膨化食品包括以谷物、豆类、薯类等为主要原料,采用膨化工艺制成的体积明显增大,具有一定膨化度的疏脆食品。
按加工工艺可分为焙烤型、油炸型、直接挤压型、花色型4种类型。
膨化食品的申证单元为1个。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即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2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焙烤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制粉7蒸练7成型7—次干燥7 熟成7二次干燥7焙烤7调味7包装。
从半成品加工成品的生产形式的生产流程:焙烤7调味7包装。
2.油炸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制粉7蒸练7成型7干燥7油炸7调味7包装。
从半成品加工成品的生产形式的生产流程:油炸7调味7包装。
3.直接挤压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制粉7混料7挤压膨化7整形7烘焙7调味7包装。
4.花色型工艺流程:参照其坯子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焙烤型、油炸型或挤压型三种),最后加一道上色工序。
(二)关键控制环节。
焙烤型:蒸练、干燥、焙烤。
油炸型:蒸练、干燥、油炸。
直接挤压型:挤压膨化、烘焙。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口感欠松脆:若坯料水分过高,成品膨化效果差,口感容易欠松脆。
2. 产品表面出现碳焦现象:焙烤、油炸的温度过高;时间过长。
3. 微生物超标,产品内包装车间环境控制不好,容易造成产品微生物污染。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焙烤型、油炸型:原材料仓库,半成品加工车间(包括制粉、蒸练、成型、干燥工序涉及的生产区域),更衣室,配料车间,调料间(用于调味料配合),膨化车间,包装车间(应划分为内包装车间、外包装车间,以能有效隔离为准),成品库。
从半成品(生坯)加工成品的生产形式其生产场所可省略半成品加工车间。
直接挤压型:原材料仓库,更衣室,配料车间,调料间(用于调味料配合),膨化车间,包装车间(应划分为内包装车间、外包装车间,以能有效隔离为准),成品库。
1、膨化食品的落菌总数标准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17401-2003《膨化食品卫生标准》规定,膨化食品的菌落总数应为≤10000cfu/g、大肠菌群应为≤90MPN/100g,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可判断为不合格膨化食品。
2、固体饮料的落菌总数标准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7101-2003《固体饮料卫生标准》规定,固体饮料产品的菌落总数应≤1000cfu/g;大肠菌群应≤90MPN/100g;霉菌应≤50cfu/g,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可判断为不合格固体饮料。
3、糕点、面包、月饼的落菌总数标准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 7099-2003《糕点、面包卫生标准》规定,月饼产品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500cfu/g,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0MPN/100g,霉菌计数不得超过100cfu/g;蛋糕生产的标准要求:菌落总数≤10000cfu/g,大肠菌群≤300MPN/100g,霉菌≤150cfu/g,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可判断为不合格糕点类产品。
4、食醋的落菌总数标准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2719-2003《食醋卫生标准》规定,食醋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0cfu/mL ,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可判断为不合格食醋。
5、冷冻饮品的落菌总数标准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2759.1-2003《冷冻饮品卫生标准》规定,含淀粉或果类的冷冻饮品菌落总数应≤3000cfu/g,大肠菌群应≤100MPN/100g;含乳蛋的冷冻饮品的菌落总数应≤25000cfu/g,大肠菌群应≤450MPN/100g,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可判断为不合格雪糕或冷饮。
6、饼干的落菌总数标准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7100-2003《饼干卫生标准》规定,非夹心饼干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750cfu/g,夹心饼干菌落总数不得超过2000cfu/g;饼干产品的霉菌计数不得超过50cfu/g,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可判断为不合格饼干。
7、巴氏杀菌、灭菌乳的落菌总数标准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19645 -2005《巴氏杀菌、灭菌乳卫生标准》规定,灭菌乳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cfu/g,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MPN/100g,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可判断为不合格乳制品。
膨化食品现场审查要点审查条款审查要点1.9 使用非自来水者,应根据当地水质特点增设水质净化设施(如沉淀、过滤、除铁、除锰、消毒除菌等),以保证水质符合GB5749。
计),铁、铜在油炸类膨化食品用水,其总硬度应在50mg/kg以下(以CaCO30.1mg/kg以下,以减缓油炸油劣化速度。
1.11 蒸煮、揉练过程控制温度、时间;高压蒸练要控制压力。
干燥过程温度、湿度、时间、真空度(低温干燥时)控制。
烘焙过程严格控制干燥室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并有记录;二次干燥应严格控制半成品的水分。
油炸过程温度、时间、真空度(低温真空油炸时) ;及时添加新油,及时过滤,防止炸油品质劣化;油炸完后即预冷却,最终冷却品温应在袋内结露的温度(通常35℃)以下。
及油脂品质劣化控制。
挤压类膨化食品要控制物料水分、喂料量与速度;控制挤压的压力、温度或有关参数调味液温度、浓度、浸泡时间控制。
调味处理应控制调味液浓度、温度,调味液应保持新鲜、卫生;调味及调味后若需干燥处理,应保持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不高于75%。
2.1.1 工厂不得设在易遭受污染的区域,要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有充足水源的地区。
厂区不应设于受污染河流的下游。
厂区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孽生的潜在场所。
厂区四周应有适当防范外来污染源、有害动物侵入的设施,如设置围墙,其距离地面至少30cm以下部分应采用密闭性材料建造。
2.1.4 易产生污染的设施应处于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焚化炉、锅炉、废水处理站、污物处理场均应与生产车间、仓库、供水设施有一定的距离并采取防护措施。
2.2.1 工厂在下列区域必须有足够的洗手、清洗、消毒设施:车间入口应设置靴、鞋消毒池或同等功能的清洁鞋底设备(设置靴、鞋消毒池时,若使用氯化合物消毒剂,其余氯浓度应保持在200mg/kg以上)、空气枪(拂身上灰尘);调味料配合室、内包装室、膨化车间、冷库、原物料库入口应设洗手、消毒、烘手设施,包括设备、工具、地面清洗设备。
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标签:膨化食品食品生产许可证gb原分类:生物辅材料出厂检验教育一、发证产品范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治理的膨化食品包括以谷物、薯类或豆类等为要紧原料,经焙烤、油炸或挤压等方式膨化而制成的,具有一定膨化度的各类疏脆食品。
按加工工艺可分为焙烤型、油炸型、直截了当挤压型、花色型4种类型。
如雪米饼、薯条等。
膨化食品的申证单元为1个。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即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201。
二、差不多生产流程及关键操纵点(一)差不多生产流程1、焙烤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原料进货验收→金属检测*→制粉→蒸练→成型→一次干燥*→熟成→二次干燥*→焙烤*→调味→包装。
2、油炸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原料进货验收→金属检测*→制粉→蒸练→成型→干燥*→油炸*→调味→包装。
3、直截了当挤压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原料进货验收→金属检测*→制粉→混料→挤压膨化*→整形→烘焙*→调味→包装。
4、花色型工艺流程:参照其坯子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焙烤型、油炸型或挤压型三种),最后加一道上色工序。
打“*”为关键操纵点,企业对关键操纵点应有监控记录。
(二)容易显现的质量安全问题1、金属检测机工作不正常而使原料中混入金属异物,造成制粉设备等后序设备损坏。
2、干燥过程中坏料水分的操纵,若坏料水分过高,阻碍膨化成效,水分过低,膨化后产品太脆。
3、焙烤、油炸的温度和时刻等参数操纵不行,也会阻碍膨化成效。
4、油炸用油的温度、更换频次的操纵,也直截了当阻碍产品的质量。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1、厂区环境:厂区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面积孳生的潜在场所。
膨化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具备原料库、生产车间和成品库。
同时要求车间和库房内卫生清洁、无蚊蝇。
2、厂房及设施:作业区域应防止布局不合理导致人流和物流拥挤、纷乱;安全出口、通道处不得堆放原材料、杂物等。
膨化食品的检验方法-膨化食品卫生标准
1感官指标
取两包以上样品打开包装后观察,应具有各种品种正常的色泽,不得有霉变及其他外来污染
物。品尝其味,不得有酸败、哈喇味等异味。
2理化指标
2.1样品的处理
取0.5kg含油脂较多的样品或1kg含油脂少的样品,在玻璃乳钵中研碎,混合均匀后放置广
口瓶内保存于冰箱中备用。
2.2水分
水分按GB/T5009.3规定的方法测定。
2.3酸价
按GB/T5009.56规定提取脂肪。分析按GB/T5009.37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2.4过氧化值
按GB/T5009.56规定提取脂肪医学教`育网整理。分析按GB/T5009.37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2.5羰基价
按GB/T5009.56规定提取脂肪。分析按GB/T5009.37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2.6砷
按GB/T5009.11规定的方法测定。
2.7铅
按GB/T5009.12规定的方法测定。
2.8黄曲霉毒素
按GB/T5009.22规定的方法测定。
3微生物指标
3.1菌落总数
按GB4789.2规定的方法测定。
3.2大肠菌群
按GB4789.3规定的方法测定。
3.3致病菌
按GB4789.4、GB4789.5、GB4789.10、GB4789.11规定的方法测定。